首页 > 文章中心 > 通货膨胀的治理对策

通货膨胀的治理对策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通货膨胀的治理对策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通货膨胀的治理对策

通货膨胀的治理对策范文第1篇

关键词:经济增长 通货膨胀 成因 治理对策

一、我国当前经济增长中通货膨胀的现状

自我国进入21世纪后,国内物价上涨速度出现了大幅度的增加,通货膨胀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尤其是2010年以后更是面临了经济危机的危险,国际上对通货膨胀有一定的测算指标,即CPI,一般的情况下当CPI涨幅大于3%时经济学上就定性为通货膨胀,在2011年的时候我国CPI的增长幅度达到5.4%,已经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现象。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连续19个月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即CPI环比实现了连续上升的势头,平均月上升幅度在5%以上,超过了国际公认的警戒线水平,大宗商品和原材料价格也不断攀升,平均上涨幅度在10%左右,不断上升的物价水平和通货膨胀速度引起了经济环节相关主体的连锁反应,最终会影响经济发展的长期均衡速度。大量数据显示,在我国经济增长的内生机制尚未有效形成和成长的前提下,较高的通货膨胀水平势必会对宏观经济的运行产生不良影响。

二、造成我国目前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

(一)浅层原因

1、自然灾害对中国国内价格产生了很大影响。自然灾害首先导致的问题是粮食的减产,由此引发国内食品供应紧张,之后其他商品的物价也开始上涨,除此之外国家在2010年对水电,天然气进行了价格的调整,使水电,天然气的价格上涨,更加剧了通货膨胀的程度。

2、国内生产资料的价格上涨。由于中国近几年来房地产行业拉动了中国经济的增长,房地产行业所需要的原材料价格也得到上涨,这些原材料价格上涨后导致材料成本的增加,推动了各种物价的上涨,加剧了通货膨胀。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农业生产的劳动力成本、农资成本不断上涨,同时城镇对农产品的需求在不断增加,这使得农产品价格的上涨成为长期趋势。地价,房租的上涨导致生活资料费用的提高,和产品成本的提高,工人工资的提高与商品成本的提高必然导致商品价格的上涨。

3、全球化经济的影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出现,发达国家将国内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和资源密集型的产业大幅度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并且拉大了对发展中国家的贸易逆差,发达国家将国内价格低廉的原材料运到发展中国家进行加工与组装,生产成成品后以高价卖给发展中国家,抬高了发展中国家商品的价格,中国自进入21世纪后大幅度引进国外资源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使国外企业的产品在国内高价出售,这也是导致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

(二)深层原因

1、国际游资的流动

2010年随着中国经济慢慢的复苏回暖,人民对经济的信心增加,中国在近十几年的发展过程中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中国目前是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海外最大的铁矿石购买国,世界铜消费最大的国家。随着中国建筑行业和制造业的大幅度兴起,国内出现了大宗商品的价格上涨,推动了通货膨胀的现象,美国2007年次贷金融危机爆发,美元出现贬值,推动了以美元为计价的商品价格上涨,中国在发展的过程中很大程度上依赖美元,在大宗商品上需求旺盛,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上涨自然推动了国内商品价格的上涨。

2、国内货币流动性过剩引起

随着外资企业的进入,大量的外资流入中国,由于贸易逆差的上升,人民币面临着巨大地升值压力,为了避免人民币升值速度过快,人民币的投放被迫迅速扩张,国内货币量发行太多,市场流动的货币过多,导致人民币贬值,购买力下降,中国资金持续的流动性过剩,推动了物价的上涨,也影响了股票,房地产等资产的贬值。

3、资产的重估推动了金融信贷的扩张,继而放大了总需求。在新形势下的经济危机中银行的金融信贷也是推动中国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一方面国内资产价格的重估使企业抵押融资风险的能力大幅度提升,促进了银行金融信贷的扩张,另一方面银行金融信贷扩张又导致股票,房地产价格的上涨,形成了资产价格上涨和银行金融信贷扩张相互推动的局面,使中国连续几年出现了泡沫经济的大幅度增长,中国在近几年居民存款量巨大,使得银行流动资金巨大,流动资金增多加剧了银行对房地产行业和股票的信贷,国内出现房地产投资过热的现象,投资一定程度上失去了理性,使得房地产行业大幅度发展,推动了原材料的总需求。

4、成本价格上涨推动经济增长速度过快导致通胀压力。进入21世纪后我国上游产品价格涨幅过快,高于下游产品增长速度,由于一定的原因,上游产品价格的增长速度对下游产品价格的增长影响不大,但是当上游产品价格增长达到一定程度时必然会带动下游产品的增长,形成国内产品全方位的增长,出现成本推动型的价格上涨,另一方面,经济增长速度过快也是导致通胀的原因,近几年来中国经济增长速度过快,但是中国国民生产能力的增长速度并没有达到经济增长的速度,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就是受房地产和制造业飞速发展的影响和带动,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中国的经济结构产生了更多的问题,产能过剩是最大的特点,特别是投资与消费的比例严重失调,不仅没有得到缓和,而且越来越严重,这些问题都成为了通货膨胀的动力。

通货膨胀的治理对策范文第2篇

【关键词】通货膨胀;成因

一、通货膨胀的成因分析

通货膨胀是一个复杂的经济现象,引发的原因众多,本文认为,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需求拉动引发的通货膨胀

首先,是投资需求的增长。在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同时受2008年奥运会的影响,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保持稳定态势,且远高于以前年度的水平。其次,是消费需求的增长,随着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和社会保障体系的逐步完善,消费需求也逐步增长。从2004年开始我国宏观经济就进入正产出缺口阶段,即实际总需求大于潜在产出,随着去年我国实际总需求的大幅增加,这种缺口逐步变大,导致了总需求拉动型的通货膨胀。

2.成本推动引发的通货膨胀

从国内因素看,表现在三个方面:

(1)工资上涨引发的通货膨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资上涨幅度较大,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国工资每年都以10%的速度递增。从2009年以来各地不断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全国约一半地区的劳动力成本涨幅超过20%。

(2)资源性产品价格上涨。由于我国资源性产品的对外依存度日益提高,受其影响,国内包括钢材、水泥、石油、有色金属等主要生产资料价格几乎全线上涨,11月份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出厂价格同比上涨11.7%,涨幅比年初高出6.8个百分点,原油出厂价格同比上涨22.6%,汽油、柴油和煤油出厂价格分别上涨3.9%、8.8%和8.0%。

(3)农产品价格上涨。构成我国CPI的类价格中,去年以来保持着“五涨三降”的发展格局。

3.流动性过剩引发的通货膨胀

我国过于充裕的流动性是两方面原因所致。一方面,为应对危机,过去两年我国货币投放较多,导致经济体中的流动性过于充裕。另一方面,全球流动性过剩,使得大量外资或热钱流入我国,加上国内贸易顺差,积累了巨额外汇储备,形成更大规模的流动性。由于我国汇率弹性不足,基础货币投放中外汇占款大量增加,如果对冲操作不及时或不完全,全球流动性就很容易转化为国内市场上的流动性。2001年1月到2007年12月,我国外汇占款占基础货币的比重从39.3%上升到113.4%。截止到今年3月,央行外汇占款余额已达23.7万亿元。央行不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有时就与当期外汇占款增加有直接的对应关系。过于充裕的流动性必然会对物价产生巨大影响。

除以上原因外,还存在结构性通货膨胀、预期通货膨胀和惯性通货膨胀,在这里就不一一论述。

二、通货膨胀的治理对策

鉴于通货膨胀形势的变化,我国将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今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当前治理通货膨胀,除了发展生产、保障供应、搞活流通、加强市场监管外,还需深刻认识和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着重以下三个方面,从中长期发展战略上化解通胀压力。

1.制定行之有效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

中央高度重视抑制通货膨胀,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去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针对目前高企的通货膨胀率,有关部门就最终定调2011年宏观经济政策,即从“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走向“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这一变化的关键在于货币政策从“适度宽松”走向“稳健”,意即“紧货币、宽财政”的基调或许成为2011年宏观经济政策的主基调。

2.加强流动性管理,减弱物价上涨的货币因素

当前有效管理流动性,一方面要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控制住信贷总量这个“闸门”,同时考虑到社会融资总量要远大于银行信贷总量这个实际,应更加注重利率等价格工具的运用,着力引导社会融资流向,通过提高投资效率和增加有效产出,消化和吸纳过多的货币;另一方面要以实现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为目标,在扩大对外投资的同时,重视进口,并及时进行对冲操作,以减缓外汇流入引起的通胀压力。还有,要继续按照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原则,通过渐进升值,有效减缓输入型通胀压力。

3.调节和控制社会总需求

治理通货膨胀仅仅控制货币供应量是不够的,还必须根据各次通货膨胀的深层原因对症下药。对于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调节和控制社会总需求是关键。在财政政策方面,主要是大力压缩财政支出,努力增加财政收入,坚持收支平衡,不搞赤字财政。在货币政策方面,主要采取紧缩信贷,控制货币投放,减少货币供应总量的措施。采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相配合,综合治理通货膨胀,两条很重要的途径是: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控制消费过快增长,以此来实现控制社会总需求的目的。

4.增加商品的有效供给,调整经济结构

治理通货膨胀必须从两个方面同时人手:一方面控制总需求;另一方面增加总供给。二者不可偏废。若一味控制总需求而不着力于增加总供给,将影响经济增长,只能在低水平上实现均衡,最终可能因加大了治理通货膨胀的代价而前功尽弃。因此,在控制需求的同时,还必须增加商品的有效供给。总之,通货膨胀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经济现象,其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我们有针对性地根据原因采取不同的治理对策,对症下药。也就是说,治理通货膨胀是一项系统工程,各治理方案相互配合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五常.中国的通货膨胀[N].经济学消息报,2008-02-01.

通货膨胀的治理对策范文第3篇

关键词:通货膨胀;原因;研究综述

通货膨胀是当前研究的热门话题,说明通货膨胀的原因以及并提出解决的对策是经济学家研究的重要任务。理论界对通货膨胀的原因以及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本文试图对这一研究进行综述。

一、关于通货膨胀的原因

1.“流动性过剩说”。在宏观经济运行中,流动性过剩通常被理解为货币发行过多,也就是“钱多”。长期以来,不少经济学家一直认为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更严格的说是纸币现象,即当纸币发行超过流通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纸币购买力将会下降,纸币购买力下降推动货币加速流通,从而导致通货膨胀。

王海峰在《规避通胀风险须准确把握宏观调控的着力点》中提出中国通胀压力与国内流动性过剩有一定关系。他在文章中说,货币供给大于实体经济需求是通货膨胀压力剧增的根本原因。张五常在《中国的通货膨胀》一文提出,中国当前的通货膨胀主要是由货币发行过快,导致市场上通胀反应过快[1]。

2.“成本推动说”。当前许多经济学家把中国当前的通货膨胀主要原因归于生产要素成本的上涨。刘世锦在《通货膨胀与发展转型——宏观经济三人谈》提出,从整个宏观面上,中国正在进入一个生产要素成本周期性上升的阶段,成本推动的压力趋于加大。具体地看有以下三方面:第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第二,部分生产要素价格体系离市场化的目标还有相当大的差距,由于政府管制造成的价格扭曲的状况还普遍存在;第三,全球初级产品价格的波动对中国的影响日益增大。基于以上三方面原因,中国未来将在较长时期面临着要素成本持续的上升的压力,这是推动中国目前通货膨胀最重要的也是最难对付的要素[2]。

前任央行副行长吴晓灵同样提出中国当前面临的通货膨胀主要是成本推动型的,这个成本推动包括了劳动力的成本必须上升以及中国现在资源的价格是世界的“洼地”,必须对其价格进行适当的调整[2]。

张平和王宏淼在《“双膨胀”的挑战与宏观政策选择》中提出资产重估引致的资产价格膨胀传导到了实体部门,推高了可贸易工业部门的成本。其次,农业部门的成本也不断提高,导致一些农产品价格走高。再次,第三产业也积累了大量的“价格压抑”。这一潜在的压力是未来价格上涨的主要推动力[3]。

3.“需求拉动说”。面对物价的上涨,许多经济学家把通货膨胀的原因归于对有限资源的需求量增大,从而促使了物价的上涨。王建在《通胀是长期的,反通胀要触及深层次矛盾》一文中,提出在中国人口与土地的矛盾自新世纪以来进入到拐点,单产增长率呈停滞状态,但工业化与城市化占地仍在持续,人均收入的增长也不断提升着人均食品消费水平,由此导致了食品供求缺口被拉开与拉大。这样食品的需求带动的物价压力在长期内就不是趋于缓和,而是趋于严重,通胀也就会长期化。

4.“二元结构说”。当前中国部分行业比较热,产品供不应求,部分行业却比较冷,产能过剩,过冷过热同时并存,过冷行业由于发展困难,大量资金从过冷部门转移到过热部门,导致过冷部门的生产减少、供给失衡,过热部门出现泡沫。

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提出,目前中国正处于一个二元经济环境,过热和过冷部门同时存在。过冷部门主要是制造业,也包括猪肉生产、矿泉水生产等部门。由于大量资源从过冷部门转移到过热部门,由此造成通货膨胀[4]。

5.“混合因素说”。面对中国目前发生的通货膨胀,有不少经济学家认为其原因是来自多方面,既有需求方面的原因,也有供给方面的原因。经济学家刘伟在《供求失衡的特点与通货膨胀的治理》一文中提出影响当前通货膨胀的两大因素,具体来讲,需求方面因素主要表现在固定资产投资仍然增长过快、银行流动性过多和国际收支失衡等,供给方面因素主要表现在市场化进程对于生产成本的影响、增长因素对生产成本的影响、看发展要素对于生产成本的影响。

光在《中国进入中度通货膨胀时期》一文中指出,通货膨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输入性通货膨胀,即中国经济和国际接轨,国际生产要素价格上涨,从而导致一些进口生产要素价格上涨;又有需求方面、供给方面、结构性通货膨胀方面[5]。

6.“价格管制说”。当前物价上涨,中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抑制通货膨胀,既有间接的货币政策,也有直接的价格管制,从而来控制价格上涨,然而,在大家都肯定这些政策的正面效应,中国也有部分学者认为,正是政府采取的价格管制政策,才促使治理通货膨胀的效果打折。周其仁在《通货膨胀与价格管制》提出,实行价格管制会产生一个打击生产的效果,而这对于治理通货膨胀是不利的[6]。

同样易宪容在《通货膨胀:2008中国经济第一关》中也提出:“从中国式的通货膨胀来看,价格上涨往往与权力远近有关,越是靠近权利的产品,其上涨时间就越早,上涨的速度也就越快。比如,这一轮的价格上涨就是从房价开始,就是从政府完全垄断的产品开始。”[7]

7.“GDP增长说”。最近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稳定课题组[8]在《外部冲击与中国的通货膨胀》中提出GDP的增长是决定通胀的最主要因素计量结果表明:短期内,国际食品价格是导致国内物价上涨的主要因素;国际原油价格对国内物价的影响在中长期逐步上升;人民币升值抑制通胀的效果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体现;国际利率变化对国内物价有影响;全球流动性的转化因央行的有效对冲对物价的直接影响并不明显。综合而言,外部冲击只是导致通胀的因素之一,而GDP增长率仍是影响物价的主要因素[9]。蔡昉在《如何取得经济增长与抑制通胀之间的平衡》一文中提出当前通货膨胀形成的直接原因,即“伴随着高速经济增长,城乡就业得到前所未有的扩大……城乡普通劳动者的工资水平和中低收入家庭的收入增长显著增加……而中低收入家庭具有较高的边际消费倾向和较高的恩格尔系数,……导致了食品价格上涨的需求因素”[10]。

8.“财政分权说”。尚长风、许煜、王成思在《中国式财政分权与通货膨胀:机制和影响》一文提出,中国政府的财政分权导致了中国当前的通货膨胀,他们说中国政府对中国国有企业补贴,有三条路,其一是财政补贴,其二是国有银行低成本贷款,其三是直接发行货币,在实践过程中,第一、二条路走不通,只能通过发行货币的方式来补贴国有经济,导致通货膨胀。

二、应对通货膨胀的对策

1.第一种观点是通过增加商品供应来缓解当前通货膨胀。张平、王宏淼在《“双膨胀”的挑战与宏观政策选择》中提出,面对双膨胀的挑战(资产膨胀、通货膨胀),必须进一步作出恰当和配套的宏观选择,既要抑制资产部门的膨胀,又要激励实体部门投资的欲望,从而供给增加,抑制通货膨胀[3]。

2.第二种观点是通过回收市场多余的流动性来缓解通货膨胀。张五常在《中国的通货膨胀》里提出,要回收1500亿的钞票,并提出回收的具体建议。林毅夫在《2008:高速增长的调控之道》一文中提出,要解决通货膨胀问题,必须要“货币紧一点,物价要松一点”,“货币供应一定要控制住”[11],可见作者是希望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控制流动性,从而抑制通货膨胀。

3.第三种观点是通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来抵御通货膨胀。刘世锦提出要解决通货膨胀的最根本出路,就是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劳动生产率是抵御成本上升的最重要手段,而现阶段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主要来源就是创新,这就要求我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由依靠要素低成本投入推动经济增长转到依靠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来促进经济发展[12]。

4.第四种观点是通过多种手段来遏制通货膨胀。许善达在《本轮通货的特点及应对之策》中提出,应对通货膨胀的对策很多,但重点是以下三方面,第一是货币政策,通过包括提高利率,提高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发行票据等减少市场上的流动性过剩。第二是财政政策,通过减税,减少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产品供给,从而控制通货膨胀。第三是调控物价,通过行政手段控制物价上涨。

5.第五种观点是通过控制国内总需求(特别是投资需求)来抑制通货膨胀。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稳定课题组提出当前形势除了密切注视外部冲击对国内通胀的影响,但控制国内总需求(特别是投资需求)的膨胀仍是抑制通胀的关键。其提出对物价上涨影响最大的是GDP,因此利用如何各类政策工具控制总需求特别是投资需求的上升,防止经济增长过快,仍将是抑制通胀的根本途径。

同样尚长风、许煜、王成思从另外一方面说明了要控制总需求来抑制通货膨胀,并提出要改变地方政府的考核指标,抑制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降低总需求[13]。

6.第六种观点是通过改变公众的心理预期来抑制通货膨胀。张晓晶在《五大因素决定不会爆发全面通胀》中提出要治理通货膨胀,要从心理方面着手,影响公众的价格预期,从而达到通货膨胀的效果[14]。

参考文献:

[1]张五常.中国的通货膨胀[N].经济学消息报,2008-02-01.

[2]吴敬琏,等.通货膨胀与发展转型——宏观经济三人谈[J].新华文摘,2008,(10):42.

[3]张平,王宏淼.“双膨胀”的挑战与宏观政策选择[J].2008,(6):44.

[4]大中华经济.郎咸平:二元经济是通胀根源[EB/OL].星岛环球网,2008-05-13.

[5]/Articledetail.asp?ArticleID=3294.

[6]周其仁.通货膨胀与价格管制[N].经济学消息报,2008-05-16.

[7]易宪容.通货膨胀:2008中国经济第一关[J].国民经济管理,2008,(4):101.

[8]负责人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张平,刘霞辉,张晓晶.

[9]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稳定课题组.外部冲击与中国的通货膨胀[J].经济研究,2008,(5):4.

[10]蔡昉.如何取得经济增长与抑制通胀之间的平衡[J].宏观经济研究,2008,(5):3.

[11]林毅夫,等.2008:高速增长下的调控之道[J].新华文摘,2008,(10):46.

[12]吴敬琏,等.通货膨胀与发展转型[J].新华文摘,2008,(10):41.

通货膨胀的治理对策范文第4篇

摘 要 通货膨胀是经济发展中不可避免的经济现象,研究通货膨胀的理论也由来已久。研究2007 年以来,我国市场物价呈现明显上涨的态势,通货膨胀问题,已经成为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本文从分析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出发,进而提出具体对策,以应对通货膨胀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

关键词 我国 通货膨胀 原因及对策

一、对通货膨胀的认识

通货膨胀的定义:通货膨胀一般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通货膨胀的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关于通货膨胀的成因,国外的经济学家一般将其分为四类:需求拉动型。当一国的经济处于持续增长阶段,国内投资热情高涨,居民的消费水平也处在上升阶段,容易造成商品供不应求的状态,这样就会导致物价上涨,通货膨胀,因此称此类通货膨胀为需求拉动型;成本推动型。由于生产资料和原材料价格的上涨,造成企业生产成本的上升,从而导致商品的价格上涨,这样物价上涨引发通货膨胀。因此称此类通货膨胀为成本推动型。结构变动型。这是由于一个经济体社会经济结构方面的因素变动,导致商品物价的上升,引发通货膨胀。因此称此类通货膨胀为结构变动型。货币供给型。当市场上的货币流通量超过商品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时就会造成纸币贬值,物价上涨,通货膨胀。因此称此类通货膨胀为货币供给型。

二、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

根据我国目前各项指标显示物价在普遍上涨,有通货膨胀的趋势,逼着认为,造成这一趋势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政府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造成经济过热。投资、消费、出口时拉动一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给世界许多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一些不利的影响,中国当然也位列其中。金融危机的发生,我国出口的数量要和受到了影响,而政府为了保持8%的经济增长目标,不得不将目光投向了国内市场的消费。我国政府“四万亿”的投资使国内的投资市场进一步扩大,再加上近年来“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等措施的实施也都扩大了国内市场,拉动了国内需求。此外,中国人民银行采取的宽松的货币政策使得国内投资环境良好,进一步刺激了国内市场。以上措施在一定时期内有利于缓解经济增长的压力,但同时,这些措施也是造成经济过热、导致国内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之一。

2.国际市场生产成本的提高导致我国国内市场物价上涨。近几年来,国际市场上原油、粮食、铁矿石等为代表的大宗商品价格屡创新高,上涨幅度较大。而我国对石油、铁矿石等初级产品的需求大幅增长,对外依存度很高。国际市场中生产资料和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导致我国国内市场企业的生产成本也有所增加,这样导致商品物价上涨,造成通货膨胀。

3.经济增长速度过快,固定投资过热。经济的高速增长主要是通过固定投资的高速增长实现的。近几年,我国经济发展一直存在局部过热现象,部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在经济高速增长、固定投资过热的同时,投资与消费的比例结构和“三次产业”结构中长期存在的问题不仅没有得到改善,而且日趋严重。在这样的状态下,过高的经济增长和过快的投资增长会成为出现通货膨胀的动因。

4.人民币升值预期使得国际游资来华投资,加剧了国内经济过热。由于我国近年来一直处于贸易顺差,国际上普遍要求我国人民币升值,在人民币较小范围的升值的影响下,导致国际游资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产生了误差,他们以为人民币会大幅度的升值,这一点加大了他们来华投资的信心。大量国际游资涌人,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但是它也同样加剧了国内经济过热,造成需求过剩,供不应求,物价上涨,通货膨胀。

三、解决我国通货膨胀的对策

1.控制货币供应量。由于通货膨胀形成的直接原因是货币供应过多,因此,解决通货膨胀一个最基本的对策是控制货币供应量。中国人民银行应该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减少货币供应量,保持适度的信贷规模,从而减少投资热情,缓解经济需求的高涨。

2.增加自身供给,隔绝外部输入性通货膨胀。首先、调整经济结构。作为石油等能源消费大国,我国必须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落实节能减排的有关措施,加快建立节能型的经济结构来应对油价等能源产品价格上涨。其次、石油、天然气市场民营资本准入。我国在不少竞争性领域已经实行市场开放,但在部分重要领域(如石油、天然气、电力、电信、公用事业等)仍然实行较为严重的市场限制,民营资本难以进入市场。这就人为降低了供给。

3.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通过利率市场的制度建设,在一定程度上让市场寻求合理的利率水平。把游离于银行体系之外的资金回流到银行体系之中,降低过剩的流动性对物价和资产价格的冲击。适当的提高利率,不仅可以增加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减少货币的创造,而且利率的提高将造成投资成本的加大,从而减少私人部门的投资,减低需求。此外,利率的提高会使居民减少消费,将货币存人银行为获得高利率,此途径也可以减少需求。缓解通货膨胀的压力。

4.人民币升值,缓解国内物价水平。人民币升值有两方面的原因来平抑物价。首先、人民币升值会调节国际收支平衡,调整我国一直以来的顺差状态,减少外汇储备,平抑物价。其次、人民币升值会使进口商品的价格下降,从而对国内市场物价祈祷平抑的作用。

四、结束语

通货膨胀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逾越的鸿沟,任何国家、任何经济体都不可避免地经历它的阻碍。但是以什么样的态度,以什么样的反应机制来进行合理的解决及调控这一常见的经济现象,显得尤为重要。在如今变幻莫测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金融管理机构必须居安思危,充分考虑通货膨胀可能带来的影响,力图将损失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让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少一份阻碍,多一份助力。

参考文献:

[1]赵晓威,郭宁.关于我国当前通货膨胀问题的思考.经济师.2010.

[2]王曼舒.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与治理对策.经济问题探索.2009.

通货膨胀的治理对策范文第5篇

2010年以来,受国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通货膨胀压力不断增加,2011年7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达到6.5%,创36个月以来的新高,见图1。本轮通货膨胀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影响。为了应对金融危机,美国政府采取了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使得美元贬值,引起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全面上涨。我国对原油、有色金属和铁矿石等大宗商品的进口依赖度较高,国际价格的攀升必然会引发我国国内同类产品及下游产品的价格随之提高。2010年11月3日,美联储宣布进一步收购6000亿美元的长期国债, 并将在较长时间内将利率维持在0~0.25%这一区间内,这标志着美国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已经拉开序幕。欧洲央行、英国央行、日本央行等发达国家也紧跟其后,普遍采用的印钞策略营造了全球性的宽松货币环境。由此看来这种输入性通胀因素在短期内难以消失。

2. 游资涌入的影响。在经济自由化与金融一体化的环境下,一个国家增加的流动性供应,会在利差机制的作用下向他国转移,形成国际游资。美国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向市场注入了大量的流动性,然而,它的低利率政策和复苏乏力的经济都影响了对如此大量流动性的吸收能力,从而使游资大量涌入我国,加剧了通货膨胀。经测算,2009年我国外汇储备非正常增加(即游资流入)所释放的货币量达到人民币7.4万亿元,占当年M2增量的56%;2010年,游资流入所释放的货币量接近人民币3万亿元,超过同期M2增量的1/3。

3. 生产成本提高的影响。一是工资成本上升。2010年以来,各地频频出现“民工荒”的现象,特别是在一些沿海城市,这一现象更为严峻。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不得不提高工资。同时为减少物价上涨对职工生活的影响,2010年以来各省大都提高了职工的最低工资标准。工资成本最终是由消费者承担的,工资成本的上升会推升物价。二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和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对原材料的需求急剧上升,导致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企业生产成本也随之上升。

4. 信贷规模扩张的影响。2009年以来,为配合国家出台的一系列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我国货币信贷投放量急剧扩张。2010年GDP比上年增长10.3%,M2则增长18.94%。 货币增速超经济增速必然推动物价上涨。

二、我国通货膨胀的治理对策

为抑制通货膨胀和防止经济过热,我国于2010年1月8日至2011年6月20日连续8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并对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采取了一系列调控措施,收到了明显效果。但由于此轮通货膨胀具有明显的输入性特点,且这些外部因素在短期内还很难消除,因此,我国近期的货币政策应在维护经济增长的同时,把保持物价基本稳定继续作为当前的主要目标。

1. 继续执行物价控制政策。特别是应严格控制基本生活必需品和住房价格,以及教育、医疗收费和药品价格,确保市场价格基本稳定,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2. 密切关注大宗商品的国际价格变化。应调整进出口政策、财税政策,采取企业内部消化等措施,尽可能减小国外涨价因素对国内市场价格的冲击。

3. 加强对国际热钱的管控和疏导。一是加强对直接投资和贸易项交易的监管,防止热钱通过虚假直接投资和高报出口低报进口的途径流入;二是应严厉打击地下钱庄,对那些为热钱流动提供非法汇路的地下钱庄,应严肃查处,“杀一儆百”;三是应设法将“热钱”变成长期投资,如将其引入风险投资基金领域,进而培育新兴技术产业和支持我国的经济结构转型。

参考文献:

[1]姜小柯. 浅析中国2010年通货膨胀的原因与对策[J]. 时代金融,2011(2).

[2]王丛连. 浅析当前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对策[J]. 法制与经济,2011(3).

[3]尹晶洁. 当前通货膨胀的深层次原因分析和治理研究[J]. 经济论坛,2011(4).

[4]王健. 以国际视野有效地治理通货膨胀[J]. 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战略,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