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创意产业发展趋势

创意产业发展趋势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创意产业发展趋势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创意产业发展趋势

创意产业发展趋势范文第1篇

一、加强政策规划,推动管理体制整合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具有创新性、渗透性、包容性、高附加值的鲜明特征。台湾将其分为艺文、设计、媒体、数位内容四大领域,具体包括视觉艺术、出版、广告、电影、工艺等16个产业。2002年,台湾方面开始实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计划”。2007年该计划结束后,又于2009年提出“创意台湾:文化创意发展方案”,加强宏观指导,进一步完善产业布局。该方案包括环境整备与旗舰计划两大主轴,成为当前台湾文化创意产业政策的“一体两面”。前者主要是从面上解决资金、技术、专业人才等的共通性问题。后者则是从现有产业范畴中,选择较为成熟、具有发展潜力的电影、流行音乐、数位内容等六大产业,集中优势资源,予以重点推动,形成“领头羊”效应。

为了提高政策的执行效率,加速该方案“落地”,台湾方面对原有管理体制进行了整合,加强各主管部门的分工、协作。从体制架构来看,由台湾“行政院”牵头,成立“文化创意产业推动小组”,“行政院长”任召集人,“政务委员”任副召集人,“文建会”、“经济部”、“新闻局”、“教育部”等六“部会”首长及产业界代表13人担任委员。“文化创意产业推动小组”下设办公室,主要负责制定、审议重大产业政策规划,协调各主管部门关系,促进跨“部会”合作,对政策进行实时评估与调整等。具体规划实施及各项工作,分别由“文建会”、“新闻局”、“经济部”三部门推动,并向该小组负责。“文建会”负责环境整备、工艺产业旗舰计划。“新闻局”负责电视内容、电影、流行音乐三项旗舰计划。“经济部”负责数位内容、设计两项旗舰计划。

二、加大多元资金投入,建立健全投融资机制

台湾文化创意企业超过八成为小微企业。对此,台湾方面加大了资金的扶持力度,并着重从三个层面展开。

一是建立产业补助机制。2010年,“文建会”颁布“文化创意产业补助作业要点”,向研发生产组、品牌行销组、市场拓展组,每年分别提供新台币150万、200万、500万的资金补助。对正处于创业或起步阶段的个人、工作室或小微企业,每年通过比赛、选秀等遴选方式,直接提供500万新台币以下的种子基金,并鼓励学术单位设立专门的产业创新育成中心进行产业孵化,加速同市场机制的衔接。另外,台湾方面对文化创意企业在税收方面也给予了很大的政策优惠。按照2010年颁布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法》规定,从国外购买的设备,免征关税;用于文化创意研发及人才培训的费用支出,按比例进行税收减免。特别是对于其他通过捐赠方式推动文化创意发展的企业,如赞助偏远地区举办文化创意活动、捐赠文化创意育成中心、购买岛内文化创意产品并捐赠给学生或弱势群体,也给予很大程度的税收减免。

二是建立产业融资机制。“经济部工业局”负责“数位内容及文化创意产业优惠贷款”和“促进产业研究发展贷款”两项计划。在此基础上,2010年底,“文建会”又启动250亿新台币的文创产业优惠贷款,贷款最高额度为1亿新台币,贷款范围由以往的有形资产、无形资产、周转资金放宽至新技术研发、人才培训等五个方面,贷款利息按中长期资金计算,由财政补贴利息差额。与此同时,鼓励商业银行根据文化创意企业特点,建立无形资产评价体系,合理确定其受信额度。

三是建立产业投资机制。主要由“行政院国发基金"200亿新台币的专项基金主体推动,并形成了多层次的投资结构。1亿新台币以上的大型项目由“国发基金”结合大型法人直接投资;5000万至1亿新台币的中型项目采取间接投资的方式,由“国发基金”、“经济部”、“文建会”共同成立“文创投资审议委员会”,下设创司,并积极吸纳民间资本进入,以政府资金49%、民间资金51%的方式进行投资和投资后管理。5000万以下的小微项目则由“经济部中小企业处”委托7家投资公司进行投资管理。

三、注重研发辅导。促进产业跨界合作

技术创新是产业发展的动力。近年来,多样性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文化创意的价值实现提供了多样的技术保障、实现路径和发展领域,同样也使业者面临技术种类、数量、结构最优化选择以及产业跨界合作的诸多难题。对此,台湾方面进一步强化了政府对产业研发的辅导功能,通过建立咨询辅导制度,打造公共产业信息服务平台,有效地节省了企业研发的成本。2010年4月,“文建会”成立“文化创意产业专案办公室”,主要从政策宣导、产学研究、情报收集、产业推广、跨界合作等方面进行宏观规划和指导。该机构下设“单一咨询辅导服务窗口”,并在各文创园区设立“文创产业联合服务中心”,协助业者了解政府规划、法规、经费申请,并提供技术、法律、财税、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专业咨询。近年来,“文建会”也加强了产业研发辅导的信息化建设,目前主要三大板块:一是建立全球文创产业数据库,及时对全球技术、产业发展趋势进行追踪;二是2003年至今持续编印“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年报”,为产业研发及市场拓展提供依据;三是通过运营“文化创意产业推动服务网”,为业者提供更为便捷的服务。另外,对于解决文化创意产业与其他产业跨界整合的普遍性难题,台湾方面也进行了初步尝试。

创意产业发展趋势范文第2篇

在中国实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的积极推动下,中国文化产业迅速发展,已经由起步、探索、培育的初级阶段进入快速发展的时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新局面。“十一五”期间,中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速度为22%,据统计2010年中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将达到9500亿元,在一些发展较快的地区,如北京、上海、广东等,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经验来看,文化产业园区是促进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文化产业园区也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支撑。文化产业不仅创造了经济价值,还为城市提供了公共文化服务,同时对传承城市文化,展示城市特色空间,塑造城市文化形象,提升城市软实力等都起到重要作用。

近年来,中国各地的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如火如荼。截止目前文化部共命名了两批共4家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包括西安曲江新区、华侨城集团公司、阜新区文化产业园区和辽宁省沈阳棋盘山开发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不仅为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树立了典型,同时对增强中国文化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起到了较好的引领、示范和带动作用。此外,2004年以来,文化部还先后命名了4批共204家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充分发挥了集聚效应和孵化功能,提高了中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2009年,这些示范园区和示范基地收入总额超过600亿元。2010年,预计收入总额将超过650亿元。“十二五”期间,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仍将是主要趋势之一,中国将建设一批高起点、规模化,能够代表国家水准和未来发展方向的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示范园区,力争形成10家具有重大影响的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文化产业园区作为重要载体对推进中国文化创意产业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从目前发展实践来看,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园区功能定位不清晰、产业同构。各地区对创意产业的热情及期望较高,处于不同工业化阶段的城市争相进入这个领域捕获新的发展机遇,竞相上马的创意产业园,在建设之初有一定的盲目性,而且尚未真正把握住当地的创意资源以及目标市场需求特点,主要集中在咨询策划、设计服务、电信软件以及工艺时尚等少数几个热点领域,因此加剧了地区间的过度竞争和效益损失。

沿袭传统工业园区的引资套路。各地在挖掘创意资源潜力的同时,也沿袭了传统的工业化发展模式,对区外资本寄予过高的期望,以承接跨国公司转移出的创意产业链上的劳动密集型制造环节为目标。这种制造业的发展套路并不能真正促进地方创意资源的富集与开发,相反,对创意人才培养与吸引的忽视,以及过分强调或依赖资本引入,可能会沦为全球创意空间中的制造车间。

土地产权不清影响园区发展进程。尽管改造闲置厂房被当作创意园区发展的成功经验得到推广,然而多数情况下,由于土地产权的归属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再加上工业企业搬迁过程中出现一些不确定因素甚至企业回迁,造成部分创意园区的规划建设进程受阻。

中国文化产业园区发展建议

加强文化产业园区的选址的科学性。根据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实践,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文化创意产业主要还是集中在城市,城市的经济基础、地缘条件、交通条件、生活环境等对文化产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因此文化产业园区选址时一定要从人文基础、交通区位、科教资源、艺术氛围和生活配套等条件去考虑。同时要考虑所在区域的消费需求,从生产和消费的角度来分析,文化产业园区布局在人口集中、文化素质较高和收入水平相对较高的中心城市而不是偏远的乡村,表现为文化产业对城市人口消费的依赖性,在选址时要综合考虑各种要素,确保选址的科学性。

准确定位目标产业,走特色化发展道路。文化产业园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选择那种能真正体现本地区比较优势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要采取财政、税收、法律等各种措施,大力培育生产原创型文化产品的企业,积极发展文化产业下游的衍生品生产企业,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尽快改变中国文化产业园产业链缺失的现状,形成文化产业园的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产业园区的发展还要突出产业特色,塑造品牌形象。利用区域具有的强势资源,支撑有特色文化产品,才能使文化产业园更加具有生命力,重点培育与众不同的特色主导产业,这样才能培育出竞争者难以模仿或复制的核心竞争力。

提升集群创新能力,挖掘地方创意资源优势。文化产业园应该注重将创意人群的日常行为与工作方式结合、文化产品生产和消费结合,形成多样化的宽松环境,具有独特的本地人文特征。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产业。各创意巨头通过跨产业、跨区域投资,建立起规模庞大的全球价值链条,形成新的地域分工格局。但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消费方式与生产方式在呈现全球性特征的同时,也愈来愈强调地方性特征,这对中国大城市则意味着,可以充分挖掘各地独特的文化和创意要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资本不足的缺陷。

创意产业发展趋势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园区

近年来,产业集群慢慢由传统产业转移到文化创意产业等新兴产业,其表现为形成了一个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园区。目前,据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网介绍,《中国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分布图2015》共收录2046家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园区,在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网网站上实名认证的国内现有园区就有80余家。

一、国内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园区的发展特点

1.老建筑成为最抢手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园区选址。老厂房、老仓库等老建筑对于创意产业的集聚化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首先,一些带有历史印记的老建筑,可以激发从业人员的创意;其次,挑高的厂房还可以隔出错层,留出更多的公共活动区域,让长时间用脑的员工能够在这样的空间里放松心情;再次,老厂房和老仓库基本都可以随意改造内部结构,可以按照文化创意产业的特殊需求来。

2.注重规模化发展。在国内各种统计中,园区的入驻企业规模、园区面积等因素成为评价园区等级的主要评价依据。粗放式扩张的规模化发展成为现在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园区的发展方向,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园区的“集聚”主要体现在集聚中心的作用上。各地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园区则以大块批地为建设基础。

二、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园区形式的发展优势

1.便于集中提供服务和管理。将同类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在一起,有助于政府部门建立健全配套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一条龙后勤公共服务。

2.能提高园区企业的持续创新能力。首先,由于地理上的邻近性,集聚园区的企业一般都是相互学习,共同发展,一家企业有了新的创意后,别的企业就会迅速模仿,从而带动整个园区的持续创新。其次,由于创意思维的互补特性,类似的创意企业和人才集聚在一起,有助于创意火花的喷发。再次,开放的平台能促进创意的产生,开放让各种想法充分交流,这正是创意产生的关键因素。

3.能带动新企业的快速发展。对于一个新进入行业的企业来说,集聚园内的信息、资源共享可以让新企业快速走上正轨,免除很多弯路。集聚园区已经形成的互动系统也有利于新加入企业对行业规则的尽快适应。通过园区完善的服务平台,如咨询服务、中介服务、知识产权保护服务、投融资服务、培训服务、交流展示服务等,能让企业迅速地融入园区的产业发展中。

4.可以提高产业园区企业内的有效合作。文化创意产业的临近分布使得不同企业之间的分工协作更为密切,从而达到最优程度的资源共享和优化互补,区域内的企业可以以较低的投入获得更多的收益。同时,同一集聚园区的企业由于地域上的接近性,之间的竞争将更激烈,而内部竞争更会带来整个区域竞争力的提高,从而将企业的竞争向更高层次推进。

三、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园区的现存发展误区

1.过分注重规模化发展。目前国内大部分城市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尤其是二三线城市的产业园区,由于没有明确的定位,以及相对于一线城市低廉的地价,所以集聚园区基本是几乎涵盖了所有的功能,囊括文化创意、动漫广告、数字设计、娱乐会展、旅游休闲、综合服务等各类项目。园区建设追求片面追求大而全,发展没有条理性和计划性。

2.目前国内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以政府主导为主。国内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模式主要有政策导向型、艺术家主导型、开发商主导型、资源依赖型、成本导向型及环境导向型六种。虽然有这六种发展模式,但最主要的模式仍为政策导向型,并且其它五种模式也都以第一种模式为前提。由于过分依赖要素的政府供给,它们缺少产业集聚区自身所应具备的自组织和自增强的自我调节机制,当竞争环境和市场变化更加复杂时,它们的优势更容易消失。

3.园区内企业内在关联不紧密,集聚只是体现在外部空间上的集聚,缺乏内部的集聚。“集聚效应”是指各种产业和经济活动在空间上集中产生的经济效果以及吸引经济活动向一定地区靠近的向心力,因此,集聚的关键是在内部的向心力,而非简单的外部的空间集合。而目前,产业园区数量增多,多数园区主导产业不清晰,有企业无产业,特色不鲜明,没有建立完整的创意产业链,各企业的内在关联度不够,公共资源的优化配置程度和有效利用率较低,集聚效应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4.功能和定位不明确,导致重复化建设多,区域内同质化竞争严重。很多地方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发展只是一哄而上,实质上是打着文化创意产业的招牌来搞房地产开发,整个产业集聚园区的功能和定位都不明确,没有明晰的发展方向。而同质化发展本身就是没有的创意体现,没有创意的文化创意园区就是没有灵魂,最终这样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就只能沦为低等商业园,最后走向末路,成为一个个冷清的招商失败的空产业园。

5.过分依赖老建筑。自从北京的798老工厂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典型后,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园建在老厂房、老大楼等老建筑内成了国内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趋势,固然,这些老建筑有成为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园区的先天优势,但并不代表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必须选址老建筑。798老工厂成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当时很重要的原因是其低廉的租金,而现在很多的老大楼,尤其是一些大城市中心城区的老大楼租金却极其昂贵,并不利于规模小投资少的文化创意企业发展。

四、今后发展方向的探讨

1.变政府主导为市场主导。政府出台相应政策与资金措施鼓励创意集聚区的形成,政府有关部门要采取人性化管理和比较灵活的做法,为企业发展营造宽松环境,从而推动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要充分利用和发挥社会主体作用凝聚产业要素,充分利用和发挥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的推进作用。

2.充分发挥内部的集聚性。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区域中,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且在地理上集中,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金融机构、相关产业的厂商及其他相关机构等组成的群体。不同产业集群的纵深程度和复杂性相异,代表着介于市场和等级制之间的一种新的空间经济组织形式。在下一步的发展中,应该在集聚上下功夫,在打造内部向心力上下功夫,在而非简单的将一些文化创意企业安置在产业园内。

3.园区企业引进要有系统性,今后发展的方向是形成产业链。从国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好的国家来看,产业链的形成是成功发展的关键因素。韩国在创意企业项目运作上的经验是非常值得借鉴的,它有严格的项目评估体系,在项目立项,执行和效果评估上的体系是非常完备的。韩国目前创意产业的发展从创意策划,可行性研究到成品制作,批量生产再到广告宣传,使产营销等已形成一套体系完整的市场运作程序。因此能较好的把握市场动态,制作精良的文化产品以适应市场需求。而我国目前在创意产品的市场化方面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生产到流通的过程并不顺畅,因此要极力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产业链形成,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实现产品的批量生产。

参考文献:

[1]创意时代.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网http:///index.php?m=yp&c=index&a=list_company&catid=&zhulin=&genre=&areaname=&futong=1&page=9.

[2]邵培仁,杨丽萍.中国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及园区发展现状与问题[J].文化产业导刊,2010(5),62-69.

[3]王发明,马立强.产业集聚与创意产业园区可持续发展模式[J].学习与实践,2012(6),13.

创意产业发展趋势范文第4篇

>> 众筹视角下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促进和制约因素的思考 众筹的创意产品 文化产业众筹模式发展和创新 基于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建设视角下的国外先进经验探析 创意文化视角下中国篮球产业的发展 湖南文化创意企业发展视角下的产业评估体系研究 文化经济思维视角下的谷物产业创意发展策略 宋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之路 女性视角下众筹风险问题 众筹的发展与商业模式探析 “非遗”视野下的扬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探析 通往众筹之路 黑龙江地域经济文化视角下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关于湖南省建设众创空间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众创时代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策略研究 实践视角下福清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探析 河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探析 产业转型视角下的休闲旅游产业发展探析 文化创意产业下的中国电视发展 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明信片的发展趋势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国家统计局浙江调查总队.浙江:加快融资体制改革,进一步改善融资环境 [EB/OL].

[3]葛欣航.发达国家文化创意产业融资发展的经验与借鉴[J].当代经济,2012,(16)

[4]洪偌馨.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获批复[N].第一财经日报,2014-04-03

[5]李雪静.众筹融资模式的发展探析[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13,(6)

[6]深圳市金融发展服务办公室.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EB/OL].

http:///a/20140321/11949820_0.shtml.2014-3-21/2014-4-6

[7]肖本华.美国众筹融资模式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南方金融,2013,(1)

[8]杨佼.深圳争夺互联网金融制高点落户“重赏”2000万[N].第一财经日报,2014-3-24

[9]周宇.文化创意产业的融资渠道探讨[J].人民论坛,2013,(30)

[10]冯家欢.中国众筹投资的发展与创新[R].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2013

创意产业发展趋势范文第5篇

[关键词]北京文化创意 办刊 探索

[中图分类号]G23[文献标识码]A

面对当今期刊出版行业的迅猛发展、新媒体的有力冲击,越来越多的期刊开始拓展和构建自己的多元化内容体系。《前线》作为党刊中一个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成熟品牌,若只满足于固守前人基业,恐难有更大作为。为此,2010年底,我们开始了在《前线》主品牌之下创立子品牌《北京文化创意》季刊的探索,尝试为《前线》打造新载体、开发新产品。

一、创办《北京文化创意》,为文化发展繁荣提供编辑出版服务

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作出重要战略部署:“根据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推进文化体制改革。”2005年底,北京市委作出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重大决策,将文化创意产业纳入首都经济和社会总体发展布局,作为首都重点发展的高端产业全面推进。2007年,党的十七大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此后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第一次以文化改革发展为主题,制定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行动纲领,中国的文化战略迎来了大布局的时代。在中央和市委决策的正确指引下,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已呈现出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成为首都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和首都经济新的增长点。因此,创办一份报道宣传和研究首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刊物,对于推动和促进北京文化创意工作有着积极而现实的意义,也是党刊社自觉主动地为文化发展繁荣提供编辑出版服务的体现。

立于北京文化创意发展的潮头,《北京文化创意》的办刊优势在于党刊的政府背景和丰富的作者资源。我们有能力在政府相关部门管理者,文化创意企事业单位的管理者、投资者以及相关领域研究人员等读者群体之间搭建一个“宣传、展示、交流、研究”的平台。结合自身优势,我们将办刊宗旨定为:宣传北京文化创意工作,展示成就、交流经验,研究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趋势,及时传递党和政府的相关政策,全面反映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事业发展动态,科学评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成果和经验,密切关注文化创意新举措、新进展,探讨破解文化创意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帮助读者得到可供参考的资讯和案例,建立沟通交流的渠道,为读者特别是外地读者打开了解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态势的窗口。

2011年6月《北京文化创意》创刊出版后,引起媒体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与好评。新华社、《北京日报》、《北京晚报》、《中国文化报》、《京郊日报》、《竞报》、《劳动午报》、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凤凰网、中国日报网及《海南日报》、《重庆晨报》、《长春日报》等几十家报刊、网站刊登了消息,介绍了刊物的情况。创刊号刊登的文章《发挥政策导向扶持功能 推动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被人民网理论频道、中国日报网等多家媒体转载。一年间,《北京文化创意》已出版四期刊物和一本专辑,其创刊工作被评为北京市宣传系统2011年度优秀工作,《北京文化创意》还荣获了北京市新闻出版局颁发的北京期刊奖一等奖,第二十届北京新闻奖专刊专辑二等奖。

二、精耕细作,助推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从2010年底开始,我们考察探访了全市十几家已有一定规模的文化创意单位,如798创意产业园、首钢动漫产业园、光线传媒、水晶石公司、宋庄画家村、莱锦创意产业园、红剧场、北京古玩城,等等。考察中我们发现,在目前首都文化事业和创意产业繁荣发展的大好形势下,业界缺乏一个权威信息和沟通交流的平台。相当一部分文化创意单位深感缺乏对政策的领会和解读能力,缺乏同行业间对各自经验教训和经营思路的交流论证。他们认为,有必要创办一份能在政策、实践两方面指导企业发展,宣传报道企业成功经验,并为企业与各界间提供交流、沟通平台的刊物。企业的需求恰与我们的办刊宗旨不谋而合,迫切的社会需求和广阔的市场前景更加坚定了办刊的信心和决心。

与此同时,我们又分兵几路前往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领导小组、北京市文化促进中心、北京市文化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市文化发展基金会、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日报社、北京晚报社等单位,走访了业界的管理者、从业人员,高校的专家学者和新闻界的同行,与他们深入探讨国内特别是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构架和态势。大家普遍认为目前北京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方兴未艾,企业数量增长较快,而同类出版物多以高校的理论研究性内刊为主,创办一本具有较为浓厚的实践色彩,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期刊可谓正当其时,这也从另一个角度印证了创办《北京文化创意》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