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外国人学汉语

外国人学汉语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外国人学汉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外国人学汉语

外国人学汉语范文第1篇

去年下半年,Facebook的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在清华大学演讲时,全程秀了一把中文,所以《创业邦》记者问ChineseSkill的创始人王主龙:“如果找一个产品代言人,你们会不会选扎克伯格?”王主龙听了后立刻笑着说:“如果可以,那我们会非常开心。”

ChineseSkill是一款向零基础汉语学习者提供帮助的语言教育类应用,用闯关游戏的方式设置知识点,里面包括选择题、拼字题、翻译题等,用户还可以直接用偏旁部首在田字格里拼字。ChineseSkill的正式上线时间是2014年2月份,至今已经更新迭代数次。王主龙说,ChineseSkill要做中文版的Duolingo。

鼎鼎大名的Duolingo

在外语学习领域,Duolingo可谓鼎鼎大名,甚至被称为全球最受欢迎的语言学习工具。它与其他同类网站的主要不同点就在于“所译即所学”,原理可以这么解释:比如说你是一名英语母语人士,想要学习西班牙语,那么Duolingo会根据你的西班牙语水平来挑选一些句子让你翻译成英语,翻译过程中你会得到词汇等方面的帮助。不过,同样的句子不只是你一个人在翻译,Duolingo还会让其他不同水平的人翻译同样的句子。用户或者读者随后可以对这些翻译进行投票以选出最好的翻译。因此,这个众包的过程实际上可以解决两个问题:有翻译需求的人可以将一些通用的翻译工作外包给这些外语学习者,当然价格会更便宜;而外语学习者则可以在翻译的同时免费使用Duolingo的学习资源,这样就解决了学习动力的问题。

目前Duolingo已经覆盖多个语种,并先后获得了两轮大规模融资,融资金额分别高达1830万美元和2000万美元。不过,到目前为止,Duolingo虽然推出了中文版(支持用中文进行学习,而不是学习中文的课程),上线了中文网站并正式确定了产品的中文译名是“多邻国”,但却至今还没有推出中文学习课程。

ChineseSkill和Duolingo的区别

ChineseSkill的界面设计和Duolingo有很多相似之处。王主龙并不讳言要做中文版的Duolingo,所以,创业以来,他被问到的最多的问题就是:如果Duolingo也做了中文课程,你拿什么去和它竞争?对此,王主龙的观点是,在Duolingo的语言体系里,汉语并不是重点:“Duolingo的做法是希望各种语言的学习都融入到它的体系中,追求的是浅显的入门级。而ChineseSkill只关注汉语学习这一个垂直领域。也就是说,Duolingo是一个横向的产品,而ChineseSkill是一个纵向的产品。另外,Duolingo采用的是众包的模式,这种方式更适合拉丁语系,对象形文字而言是比较困难的。因为拉丁语系的发音和字形是相对统一的,而汉语的发音和字形是完全分离的。再细究起来,汉语还有简体字和繁体字。一年多以前Duolingo就说要孵化汉语的学习课程,但到现在都还没做出来。”

其实,决定创业做ChineseSkill之前,王主龙曾给Duolingo写信,跟对方说,你们没有汉语课程嘛,那我们加入你们,我们来做。“但不知道是对方不屑于回复,还是我们的邮件被湮没在了邮件海洋里,人家压根儿没看到,总之就是没有得到回复。”

去年2月份正式上线后没多久,ChineseSkill就获得了来自云天使基金和真格基金的数百万元的天使投资。目前,ChineseSkill已经覆盖了120多个国家,积累了三四十万用户,用户主要来自美国,其次是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对于用户的地理布局,王主龙也略感意外。因为考虑到地理接壤的因素,大家总是习惯于认为对外汉语在东北亚地区更受欢迎。“但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与崛起,对外汉语也水涨船高,美国年轻人对汉语的兴趣越来越浓厚了。”

ChineseSkill的前传

早在2007年王主龙就通过苹果的Podcast录制并了对外汉语的学习课程,那时候的用户还多来自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等。王主龙当时在外企从事研发工作。他这么做对外汉语,完全是出于热爱,完全免费地做了七年之久。而且,虽然大家都是volunteers,志愿加入,但却对自己要求很高,每周一、三、五都要新的课程,工作强度非常大。让他们坚持下来的动力,还是热情。2004年,由于工作上的原因,王主龙被派往日本,在日本工作生活了一年。在那里,他发现很多日本人对汉语和汉文化都很有兴趣,但苦于没有合适的教材。他就想,在互联网时代,世界是平的,如何用互联网弥补这个缺口?回国后,他遇到了现在的合伙人张洁。张洁毕业于北大中文系,曾在清华汉语教学中心任教一年。两个人对对外汉语都有着同样的热爱,于是决定利用业余时间制作对外汉语的课程。他们在Podcast上第一次的课程,在之后两个月的时间里完全没人访问,两人也挺沮丧的。不过,第一个用户访问后,给他们写信说“太好玩了”。当时,对外汉语的课程都是他们自己编写的,并结合了中国的新闻热点,比如“猪肉涨价了”“今天是七夕,是中国的情人节,有一个牛郎织女的故事”等等,不一而足。虽然逐渐得到了用户的认可,但他们意识到,当时的课程要求用户有一定的汉语基础,进而才能深入了解中国文化,这就导致受众面比较狭窄。如何帮助零基础用户掌握非常简单的词汇,成了王主龙思考的问题。后来,他们发现有个语言学习应用Duolingo,体验之后感觉非常high。“这就是我们想要的。”于是,王主龙就给Duolingo写了信。邮件虽然石沉大海,但却催生了ChineseSkill。

外国人学汉语范文第2篇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汉语;文化;脱节

我们认为,对外汉语专业所培养的师资,是既有扎实的汉语功底,又有较深厚的文化底蕴。因此,对对外汉语教学中课程内容的构架和布局将直接关系到该专业优秀师资培养目标能否实现的问题。从汉语角度,对外汉语专业的教师必须掌握汉语语言学知识,包括现代汉语语音、词汇、语法、修辞及古代汉语知识,对汉语不仅要做到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从文化角度,它是一个动态的复合概念,是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制度与精神,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是遵循汉语作为外国人第二语言和习得的规律,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围绕影响外国人学习、理解和交际的种种汉语言的社会文化因素。本文主要从对外汉语本科教学中汉语与文化两者关系入手,结合我校对外汉语教学实践,试图对汉语与文化在教学中脱节所涉及到的几个方面作一些初步探讨。

1、教师对中国文化重视程度不够

国家汉办把对外汉语专业人才描绘成“语言的信鸽,文化的使者”,无论是语言类课程教师还是文化类课程教师都有责任保障对外汉语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对外汉语专业学生对民族文化知之过少,很大原因是教师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的导入重视不够,由于教学任务和教学进度的限制,教师只能专心于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教学内容的传授,文化的导入自然变得很少。汉语教学无疑是主体和基础,对学生所学汉语的政治、经济、外交、社会、历史等文化有较广泛地了解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需要,因此,对外汉语专业实际是应用型文科专业,这就要求教师打破原有的教学模式,在汉语课程设计上有所突破,采取系统的教学方法保证汉语和文化互有联系,互相支持,并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目前对外汉语教师队伍仍属于年青的队伍,业务素质不高

我们开设对外汉语专业的目的是教外国人学习汉语,并为其了解中华民族,外国人学习汉语的目的更多的是为了与这个东方民族进行交流,所以外国人学到的每一个词语、每一句话在什么时候说合适,什么地方用何种方式,对象是谁表达的更恰当、合理,就要求对外汉语教师应具备广阔的文化视野。近几年来,对外汉语专业毕业的硕士、博士是刚刚培养出来的,实际教学经验不足,另外很多教师基本来自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和语言学等专业的班底,于是文化知识在教学中自然一带而过。实际上对外汉语专业的教师要求具备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文化交际学、中国文学史等多门功底的复合型教师。教师根据民族文化的背景和语言表达习惯,指导专业学生如何教外国人使用汉语,防止文化差异遭成交流的困难。如果一个对外汉语专业学生只有单纯的字、词语、语法等的汉语基础,是无法进行对外汉语教学的,就象我们过去中国学生学习英语,其真正语言交流的时候,却发现自己学的是“哑巴”英语,所以汉语的学习如果与文化脱节是十分可怕的事情,也是我们对外汉语教师队伍一直困扰的问题。

3、多媒体和网络教学资源利用不够

对外汉语专业人才培养的好与坏受到教师教学手段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尤其刚刚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生,基本上是模仿原来教师的教学模式,因此,教师对多媒体和网络的利用率很高,自然学生将来的汉语推广开阔得多。我们要鼓励教师利用多媒体和网络等现代化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拓展学习空间,如汉语教学中历史文化生活习惯、人文地理、风俗习惯进行的立体化教学渗透,生动展示汉语是如何生动展示中国文化的教学过程,将会激发学生全面认识自己的文化并热爱自己的文化。学生在将来的对外汉语教学中更深入的传授自己的文化,充分体现自己民族的价值观,是与教师革新单一的教学手段分不开的,因为多媒体和网络教学注重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意识的培养,这也是我们培养面向国际的新型对外汉语专业人才相吻合的。

4、受传统的语言学观念的影响

汉语言领域分解的很细,迫使学生认为修辞是一个领域,语法也是如此,于是把文化单独设为一个领域,把汉语学习和文化看成是两回事,然而对外汉语专业学生的汉语教学应该是互动性质的汉语的传播者,重在培养外国人的交际能力,这就要求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侧重广泛阅读、课外活动以了解中国文化知识为主,最好是汉语学习中真实地展现中国文化的内容,引导对外汉语专业学生阅读大量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学作品,更深入理解中国成语、歇后语、惯用语等。作为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具有丰富的文化知识,将会为汉语的推广提供了强大的动力。由于中国的民族文化是一个博大精深,超凡复杂的整体,作为一名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掌握到全部文化的内容是不可能的。所以对外汉语教学中要尽可能地改变传统的语言学的负面影响,不能超越学生对文化的接受能力,即要有一个由浅入深的科学的文化导入过程,避免随意性和主观性。

5、对外汉语专业语言课程至今仍没有体现此专业特点的教材

很多院校仍在使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材,这种教材理论研究性强,而对外汉语专业的汉语课程中应是关注中国文化的人际关系、风俗习惯、社会结构、人文价值观念的渗透,甚至习语、谚语等的掌握能力。可以开设课程“汉语与中国文化学”,这样的教材编写应是汉语言知识系统化、交际化等,语言示例材料的选取要有典型的中国文化主流的各种题材和风格,用现当代活生生的文化现象,特别是学生所关注的现当代的社会文化生活。其中的名家名篇名句当然也是不可或缺的,教材要有真实的语境,涉及知识面广泛,建议中国文化示例要增加注释与西方文化的差异。

总之,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在汉语教学中同时把文化的丰富内容贯穿于教学当中,提高学生汉语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汉语学习的实践性,只有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打下良好的汉语和文化的坚实基础,才能做一名合格的对外汉语教师。

【参考文献】

[1]邓佑玲《第二语言(汉语)教学中的汉文化教学》 《民族教育研究》2000年01期

[2]张映光《论国内对外汉语教学专业师资型人才的培养》《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6年4卷3期

作者简介:马洪波(1977--),助教,在读硕士

外国人学汉语范文第3篇

摘要:跨文化交际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十分重要。本文先阐述了跨文化交际与对外汉语教学的关系,然后说明了跨文化交际进入对外汉语课堂的意义。文中最后重点提出关于跨文化交际进入对外汉语课堂的建议。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对外汉语教学;跨文化交际意识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10-0000-02

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日益加深,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一个大趋势。近年来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越来越多。对外汉语教学不仅仅是一种语言教学,教师与学生之间更是一种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一大特点,在教学的过程中如何体现和利用这一特点,是所有对外汉语教育工作者应该关注的。不断升温的汉语热使外汉语教学成为跨文化交际的集中地。各种不同语言和文化在这里直接面对、相互撞击。深入地进行跨文化研究,承担起跨文化传播的任务,成了对外汉语教学不可回避的使命和不可推卸的责任。

一、跨文化交际与对外汉语教学

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看,日益全球化、一体化的现实世界使得人们必须具备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从而使得对跨文化交际的研究也成为一门新兴的学科。胡文仲认为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就是跨文化交际。对外汉语教学活动无疑是一种重要的跨文化交际活动。无论是汉语教师到国外去任教,还是留学生到我国来学汉语,教师和学生总有一方处于异文化环境中,汉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都是跨文化交际。

从对外汉语教学的角度看,对外汉语教学是一种第二语言教学,也是一种外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学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其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指跨文化交际环境中的交际能力,即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进行交际时,具有强烈的跨文化意识,善于识别文化差异和排除文化干扰并成功地进行交际的能力。吴为善、严慧仙从对外汉语教学的角度,将“跨文化交际”定义为:跨文化交际是指在特定的交际情景中,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交际者使用同一种语言(母语或目的语)进行的口语交际。因此,师生的课堂交流也是跨文化交际。

语言与文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语言本身就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属于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透过一个民族的语言,我们可以了解到该民族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思维特点等文化特征。第二语言学习是学习一种语言,更是学习一种文化。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际,语音、词汇和语法是表层因素,文化习俗是深层因素,沃尔夫森说过,“母语国家的人在与外国人交谈时,对外国人的发音和语法错误往往采取宽容的态度;相反,对违反谈话准则的行为一般则认为是态度无礼。”

跨文化交际研究视角下,跨文化交际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存在两个基本结合点:跨文化交际能力作为汉语教师自身的重要素质;跨文化语言交际能力作为汉语教学的重要教学目标和创建富有的课堂交际文化的重要手段与途径。

二、跨文化交际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意义

1、有利于教学双方理性对待文化差异,缩短文化震荡

一个人长期生活在自己的母语环境中,与享有共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十分自然,不可能因为文化问题产生交际障碍。但是跨文化交际发生在不同的文化之间,不同的文化会有差异、有冲突,在差异严重的文化之间形成的偏误,甚至会引起矛盾和冲突。对新文化了解的缺乏和对新文化环境的不适应,会导致文化误解和文化冲突频频发生,进而产生文化休克。新来者受到文化休克的严重困扰,易于感情用事,对新文化和新环境容易产生对抗或逃避的态度。跨文化研究能够帮助学习者了解文化差异,积极调整自己的心态,避免消极回避的态度,减轻挫折感,缩短文化震荡期。

2、有利于教学双方突破对异文化的成见,减轻文化不适。

人们自出生就受到母语文化的熏陶,往往形成对母语文化的思维定势和优越感。由于难以摆脱母语文化的影响,人们在处理问题时习惯于自觉不自觉地从母语文化的角度去观察和对待其他文化。在实际接触到异文化之前,人们对异文化会有一些间接的了解,容易对异文化形成偏见、成见。一旦身临其境,发觉异文化并不是自己想的那个样子,便会引起文化不适。跨文化研究能够帮助学习者对比母语文化与异文化,了解异文化与母语文化在语言结构、语用规则等方面的异同,能够逐步理解并接受不同于母语的使用规则。随着跨文化知识的增长、对新文化的熟悉和与新文化的人交往的增多,开始适应和理解目的语文化,产生主动了解并积极适应的愿望和要求对第二文化能采取比较客观的态度,减轻不适感。

3、有利于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在讲解语言知识和语用和规则的时候适当引入跨文化交际方面的内容,有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学生学习的不止是机械的句型和干瘪的语法。讲解语言现象背后的文化根源,有助于激发学生了解目的语文化的愿望,培养学生理解目的语文化的积极心态。在日常生活中,学生能运用所学,正确处理学习生活中的文化冲突。在学习环境中,师生实现文化趋同,使教学更加有效。

三、跨文化交际教育进入对外汉语课堂的几点建议

外国人学汉语范文第4篇

矢志开设中文课程

但最让霍普夫引以为豪的是他的学校在集团中第一个开设了中文课程,同时还是全巴登州第一个开设中文课程的学校。

当记者急不可耐地问他为什么要选择开中文课时,霍普夫并不急于正面回答,而是幽默地反问:“为什么不能开中文课?现在不开,更待何时?”尔后,给出了一串他的观点:“汉语是目前全球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随着全球化、多元化的浪潮,汉语还将继续普及。现在德中两国在许多方面是合作伙伴,但德国人还缺乏对中国的了解,语言是一大障碍。5-7岁的孩子学语言最快,我们让孩子从这个年龄开始学中文,直到高中毕业,这对他们的今后将大有好处。中国越来越开放,我们不想落伍于这个潮流。”  基于这种理念,学校开办第二年,霍普夫就在小学开设了中文课程,并请来一位留学德国多年,有良好德中两种语言功底的中国人担任中文教师。目前,小学一、二年级有两个班,共33名学生把中文作为必选的选修课,每周90分钟课时。

由于是当地第一家开设中文课的学校,此举开始也招来一些非议和嘲笑,认为多此一举者有之,认为难以成器者亦有之。“万事开头难”,忆及此,天性乐观的霍普夫摇头轻叹,用了这样一句中国成语。

汉语教师被称为“蛋糕上的奶油花”

霍普夫回应非议和嘲笑的办法是潜心提高中文教学质量。他与学校中文教师根据德国孩子的特点,摸索出一套个性化施教,注重提高学生能力素质的教学方法。每堂课,教师并不使用统一的教材,而是根据全班同学的特点准备多种不同教案,并辅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如象形教具、电脑卡通片,等等。这样,原本艰涩的汉字让孩子们学得津津有味,学习效果也随之蒸蒸日上。

有努力就会有回报。渐渐地,POLIGENIUS的汉语教学得到学生及家长的认可和好评,一些家长也跟着学起中文来。学校要求学生回家必须说几句中文,没几天,家长们到学校竟也用中文打起招呼来,有些家长深以孩子是家族中第一个学中文的而自豪;还有的家长甚至嫉妒孩子赶上了好时候,能有机会学中文。

随着声名鹊起,乌尔姆市越来越多人要求送孩子来校学中文。2009年,学校汉语班计划招收20名学生,竟有60多人前来报名。

“尽管多招生就意味着更多收入,但我们为保证教学质量,还是进行了严格的入学考试并最终只录取了20余名学生。”霍普夫告诉记者。

现在,霍普夫把汉语课视为POLIGENIUS最得意的特色课程,汉语教师也被他形容为学校里“蛋糕上的奶油花”(德国谚语,掌上明珠之意)。

目前,POLIGENIUS中文课程使用的是中国某大学编著的对外汉语教材。经过实践,该校中文教师对这套教材并不满意。认为教材没有充分依据外国人学中文的特点,而是用中国人的思维模式来教外国人,缺乏由浅入深的引导,也缺乏形象直观的表达,并不适合没有任何基础的外国孩子学习。这也是迫使学校钻研改革教学方法的一个外部原因吧。霍普夫和他的中文教师期待中国能够出版更多质量上乘、适合外国人的对外汉语教材。是与中国同行开展文化教育交流。他准备先与北京一所开设德浯课的小学建立起友好学校的关系.而后在恰当时候让该校学汉语的同学去中国与友好学校师生进行交流,在交流中亲身感受中国的蓬勃发展与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到目前,霍普夫还没有去过中国。但该校另一位校长到过中国并参观游览了北京、上海、广州等许多大城市。同事的经历让他羡慕不已,也更加坚定了一睹东方古国今日采的心愿。

“到时候,我一定亲自带领学生们去中国进行交流参观访问,让我们再次相聚在北京。”临别前.霍普夫充满期待地表示。这时,记者才从工作人员那里得知,霍普夫的父亲昨天刚刚去世,谈笑风生的校长是强压心中悲痛,推迟了一些家庭事务来接受中国记者专访的。

外国人学汉语范文第5篇

1.理论建树初具规模。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科学。科学赖以存在的基础,是因为它建立在朴素的客观规律之上。对外汉语教学尽管头绪纷繁,却是有规律可循,从理论上探索这些规律,把几十年来国内外汉语教学的经验加以总结,从中归纳出若干规律,形成自己的理论框架,是对外汉语教学学科成熟的标志。已故的熙先生说:“现在世界上有各种理论,汉语有其特殊性,我们应该提出自己的一种理论来,我认为是完全有可能做到这一点的。”(熙,1989)现在,“对外汉语教学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由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两部分组成;基础理论包括语言理论、语言学习理论、跨文化交际理论和一般教育理论等;应用理论是指教学理论和教学法(教学法的部分内容具有理论性质,因此不妨把它也归入理论范畴)。”(《纪要》,1995)至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则是一种综合的、跨学科的理论,它是建立在综合应用语言研究、语言学习研究,语言教学研究和跨文化交际研究等方面的研究之上的。围绕着理论的思考,有一批出色的论文,其中吕必松、胡明扬是其代表。然而,框架虽然搭起,研究却还不能说十分深入。真正称得上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的文章,为数并不多。当然,我们不需要所有的人都去从事理论研究,但我们必须有我们自己的理论研究者。如果说,一个理论研究十分薄弱的学科,犹如建立在沙滩上的大厦,决不为过。我们期待着更多的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文章面世。

2.研究对象更加明确。具有独特的研究对象,是一门学科赖以建立的前提。对特殊对象的深入研究,是一门学科朝着精密科学发展的必然途径。对外汉语教学的特殊研究对象,熙在1989年认为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汉语研究,这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是后备力量,离开汉语研究,对外汉语教学就没法前进;另一方面是对外汉语教学本身的研究,而这决不仅是教学经验的问题。四年之后,盛炎、沙砾认为,对外汉语教学“有明确的研究对象,这就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内容、途径和方法”。(盛炎、沙砾,1993)到了1995年,我们对特殊的研究对象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这就是,作为第二语言或外语的汉语的学习和教学,即研究外国人学习和习得汉语的规律和相应的教学规律。研究的内容则是作为第二语言或外语的汉语学习和教学的全过程。从“学”的角度,要研究学习者是如何学会并掌握汉语的;从“教”的角度要研究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语言测试等全部教学活动,其研究目的是为了揭示作为第二语言或外语的汉语学习和教学的内在规律,以便指导教学实践。(《纪要》,1995)只有研究对象明确,才能产生具有指导意义的具体的研究成果。我们根据研究对象,可以分别开展学科理论研究、汉语本体研究和方法论研究。

3.研究方法已具有自身的特点。既然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对象是汉语的学习和教学问题,那首先要把“学什么”和“教什么”研究清楚。所以,第一位是汉语本体研究,但在研究方法上、侧重点上不同于一般的汉语研究。

在汉语本体研究方法上突出的特点是运用比较语言学的方法,进行汉外语的比较,从而找出学习的难点,“所谓难点,就是中国人看来容易,外国人学起来困难的地方。在语音、语法、词汇三方面,汉语都有自己的民族特点,这些特点往往就是难点。”(王力,1985)研究语法结构,研究语音规律,对本国人来说,一般规律也就够了,但对于外国人来说,只掌握一般规律是学不会汉语的,常常一用就错,这种错误往往启发研究者去注意中国人自己不容易想到的问题,于是促使我们在研究方法上更注重“习惯用法”和“例外现象”的研究。这种从教学中发掘的研究课题,具有对外汉语教学本体研究的独特视角。其研究,不仅推动了对外汉语教学本身,也对现代汉语研究起了促进作用。在汉语研究方面的代表人物有:李英哲、柯彼德、陆俭明、邓守信、王还、刘月华、赵淑华、佟秉正、舆水优等。

至于研究“教”和“学”,与其他语言作为外语教学是有共性的。这也就是在创始阶段,我们不断引进、介绍各种外语教学法的原因。外语教学法的研究,在国外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关于这方面的著作已经很多。我们的对外汉语教学,无疑应该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法,吸取其精华,为我所用。但在研究汉语教学法时,正如张清常先生所指出的:“一不能忘记汉语本身的特点,二不能忽略中国传统语文教学千百年经验的合理成分,三不能忽视国外某些教学法它们一方面显示其优越性另一方面却也暴露出一些严重问题的这种缺陷。”(张清常,1990)这是十分中肯的话。

下面我们对教学法研究略事回顾:1985年第一届国际汉语讨论会上,汉语教学法研究与国际上交际法原则盛行一时相同步,并开始探索结构与功能相结合、语言与文化相结合的新路子。1987年第二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上,教学法研究不断创新,预计有可能形成“结构——功能——文化”三位一体的教学法新路子,并向综合教学与分课型教学相结合的新模式拓展。1990年第三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上,人们对教学法又有了新的思考,以历史的态度对以往的教学法进行冷静的分析和科学的总结,从而发现现在还没有任何一种教学法是完整的唯一可行的,而且可以普遍适用的。应该更加充分地考虑到不同的语言教学目的和不同的教学阶段对教学有着不同的要求,因而普遍存在放诸四海而皆准的教学方法是根本不存在的,《语言教学法的研究——各得其所、各取所需、各有千秋》([美]杨觉勇)一文代表了这种思想。到了1993年第四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上,吕必松总结到:“更快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已成了各种语言教学法流派的共同目标,这也是第二语言或外语教学不可逆转的一种发展趋势。”(吕必松,1993)没有一种教学法是全能的,也没有一种教学法是毫不足取的。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不同的教学对象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已成为大家的共识。今后,我们应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不断总结自己的经验,兼采众长,摒弃其短,探索汉语教学的新路子。在具体的研究方法上,近年来在研究中比较注重教和学的调查研究,注意统计分析(定量、定性分析),创造条件搞各种教学试验等科学的方法。

4.研究领域正在拓宽。语言教学的研究,是受语言理论研究制约的。80—90年代,国外普通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趋向,是乔姆斯基的理论已经不似70—80年代那样风靡一时,代之而起的是心理语言学、认知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研究。潮流所及,社会文化因素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作用的研究,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开始是关注汉语教学中文化背景和文化知识的介绍,继而进入了跨文化交际的研究领域,开始研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交际中所遇到的问题及其应对策略。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领域。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的民族形式,深入研究并在语言教学中引入语言所表现的文化内涵,是将语言知识转化为交际能力所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胡裕树等,1989)不同的语言所包含的民族文化是有一定差异的,这种文化差异是第二语言学习的障碍之一。近年来,关于如何在语言教学中排除跨文化交际障碍的讨论,已成为人们关心的热点之一。研究的方向有两个:一个是文化对比,主要是以汉语为背景的中国文化和以英语为背景的欧美文化、以日语为背景的日本文化的比较;另一个是在汉语教学中注入文化内容的研究。然而,并非所有的文化内容都与语言学习和教学直接有关。《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胡明扬,1995)探讨了究竟哪些文化因素最有可能直接影响语言的学习和使用。文章认为,在语言教学中注入文化因素应考虑到外国学生的母语和汉语在文化上的异同,不要喧宾夺主,不要把语言课上成文化课。这篇文章廓清了在汉语教学中注入文化内容的一些不够清晰的认识,有助于大家形成共识。总的看来,语言和文化的研究还刚刚起步,讨论汉民族文化特点的文章比较多,讨论汉民族文化对汉语学习影响的文章还比较少。领域虽已打通,深入下去还值得探讨。

5.研究成果十分可观。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汉语本体研究成绩尤为突出,这是汉语研究专家与对外汉语教师密切配合,通力合作的结果。对外汉语教学从一个新的角度开拓了汉语研究点,它受到汉语专家热情的关注,从理论体系、研究方法、研究视角为对外汉语教学的汉语研究提供帮助;而对外汉语教师,掌握外国人学习汉语的特点与难点,从那些中国人习焉不察的问题中,小处人手,大处着眼,发掘带有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的研究课题,体现了学科的特色,为汉语研究做出了特殊的贡献。在汉语语音、词汇、语法、汉字、篇章、汉外语对比以及与汉语教学有关的文化因素的研究中,语法研究又占更大的比重,在前四届讨论会的论文选中,有关汉语本体研究的论文共160篇,占全部论文总数363篇的44%,而其中仅语法研究的就有90篇,又占总数160篇的56%。这些论文涉及下列三类内容:一是从宏观上研究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路子,探讨浯法教学的改革。二是针对外国人学汉语的难点,深入分析语言事实,发掘语言规律。三是在汉语语言现象的分析与描写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这种研究的势头,与80—90年代中国语言学界的语法研究不无关系。近年来,中国的语法研究异常活跃,呈现一片繁荣景象,硕果累累,新人辈出,成为语言学科各个部门中发展最快的一个。(龚千炎,1996)影响所及,对外汉语教学界的语法研究,有以下几个值得注意的研究特色:一是理论和方法的多样化,涉及到传统语法、结构主义语法、功能语法等。二是体现了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的研究,特别是三个平面的语法观、形式与意义密切配合,交互验证的研究方法,深深地影响着对外汉语教学的语法研究。三是结合汉语与外语的比较,深入发掘汉语的特点,渗透着理论的思考。

在教学研究方面,对汉语诸要素教学的研究更深入、更具体,有不少新的教学设想,得出不少有教学参考价值的结论。通观教学研究方面的论文,可以说在研究的深度与广度上,都不断有新的进展。首先,对“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的教学路子,基本上形成了共识;其次,进一步明确丁以总体设汁为主导的教学过程的四大环节。对各个语言教学环节和各种浯言技能训练的研究,更有理论的深度,对教学也更具指导作用。对于各种语言技能从设课到训练,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规范。最后,建立并在不断地完善有效的汉语水平考试系统等等。

自1987年中国对外汉语教材规划会以来,对外汉语教材建设出现了空前繁荣的景象,几年来编出了上百种不同类型、不同课型、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特色的汉语教材,可谓洋洋大观。在这些教材中,大都能较好地体现汉语内部的结构规则,并带有不同的教学法理论倾向,应该说各具特色和优势。(杨庆华,1995)对外汉语教材的建设与发展,实际上反映了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的探索。今天,更新教材的呼声日高,我们期待着新一代教材的尽快问世。

学会成立以来,研究的重点开始由“教”转向“学”。学习者学习行为的过程和规律的研究直接影响着教学水平。研究的范围涉及到对学生特点和需要的分析,对外国人学习汉语过程的描写,外国人学习汉语过程中的偏误分析及中介语研究,外国人学习汉语行为过程的调查与实验,以及对课堂上师生之间相互作用的观察研究,等等。学习规律研究中提出的若干理论、模式和假设,对促进汉语教学研究由“经验型”向“科学型”的转变,将起积极的促进作用。

总的说来,研究成果应该重视,值得提及。但是,我们还应该清醒地意识到,迄今为止,我们还没有真正找到一条全面体现语言规律、语言学习规律和语言教学规律的教学路子,世界各国的同行们都处于探索过程中,力求逐渐加深认识,不断地改进处理方法,争取良好的教学质量。(吕必松,1993)这是我们今后的努力方向。

二、明显的不足

1.关于学术方向。1994年12月在北京召开的对外汉语教学的定性、定位、定量问题座谈会指出:“由于近年来我国涉外教育和对外汉语教学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一些新的情况,在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性质和内涵等问题上便产生了某些不同的看法,甚至对对外汉语教学学科本身也产生了某些怀疑。”(《纪要》,1995)在理论和实践上存在的分歧,不但关系到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地位和研究对象,而且也关系到对外汉语教学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对课堂教学也不无影响。面对这种局面,学术方向出现摇摆。

这次座谈会经过坦诚的切磋,在学术方向上可说达成共识,从而明确了学科的性质,规定了学科的内涵,维护丁“对外汉语教学”这一名称的唯一性、稳定性和严肃性。会议指出:“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在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都有根本的区别,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教学,教学规律也没有足够的共同点,所以它们不可能属于同一学科。”(《纪要》,1995)这样就摆正了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的关系。今后,发挥学科优势,突出学科特色,把握住对外汉语教学的学术方向,仍是不容忽视的。

2.关于研究视角。从总体上看,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视角还略嫌偏窄,一个领域的各部门的研究也多有失衡。在汉语本体研究中,词汇及其教学研究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几年来毫无改善,极需加强。近年来,语音及其教学的研究,有滑坡现象,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的质量有待提高。这方面的研究论文其数量在历届论文集中呈递减趋势。汉语语段、篇章,汉语风格及其教学的研究,除个别文章,几乎无人间津。

在教学研究中,探讨一般教学法的文章较多,而探讨具体语言要素教学的文章较少,能为单项语言技能训练寻找出有效方法的文章更少。在学习研究上,缺乏有份量的各种教学实验,也还需要更多的学习行为的调查报告及相关的科学数据。由此看来,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视角还应更开阔些。

3.关于学术课题。在学术课题的选择上,一些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研究课题还没有被攻克。比如,我们还没有一个科学的、统一的、具有国家水准的汉语语言能力等级标准和等级大纲。我们虽有《当代北京口语语料》,也还只是初级产品,还有待于系统地、全面地开发研究,我们迫切地需要通过开发研究为对外汉语口语教材找到真正的现代汉语口语标准。我们虽然有《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大纲》,那还只是一个“暂拟”型的或“提要”型的理论框架,似嫌陈旧,我们还应研制一个适合外国人学习汉语语法的应用型的教学大纲。有些基础研究工作,个人难以完成,有关部门应组织人力,成立课题组,共同研制。比如把近年来分散的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成果,分门别类,整理归纳,使之条理化,系统化,一方面便于进一步深入研究,另一方面也可从中发现薄弱环节,以便补苴罅漏,填补空白。有些几经繁难,辛勤劳动研制成功的基础项目,对外汉浯教学界的同仁要充分利用,如《汉语中介语语料库系统》、《现代汉语句型系统》、《现代汉语研究语料库系统》等,要物尽其用,不可束之高阁。(张旺熹,1996)

4.关于论说方式。科学研究的成果应以严谨的形式来体现。一些对外汉语教学的科研论文还只是教学总结,或断想式的经验之谈,甚至写成了工作报告,严格讲来这都不能算作科学研究论文。有的论文选题不错,然而或论证角度欠妥,立意不明;或逻辑层次紊乱,让人难明事理;或浅尝辄止,失之于肤浅。有的论文所用语言不是科学论说语言,过于散文化或口语化。有的文章不列“参考文献”,也没有注释,引文也不注明出处,看不出自己的新见解,甚至对所研究的某一问题学术界已有的研究成果也不甚了了,不能充分掌握某一问题所有的资料。这些都是对外汉语教学在由“经验型”向“科学型”转变过程中要加以克服的。走向成熟的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应该有一批水,平较高的研究者,并且取得水平较高的研究成果,形成自己的特色和风格。

三、乐观的前景

1.语汇及其教学研究将迈入新起点。长期以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比较重视语法教学,把词汇及其教学的研究置于可有可无的地位。于是,词汇的教学与研究就成了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薄弱环节,至今依然如此。

究其原因,是忽略了对外汉语教学的对象是成年人、外国人这一根本特点,混同了对以汉语为母语的中国人的汉语教学。以汉语为母语的人,学龄前就掌握了汉语的基本语汇及其用法,他们在达意上没有困难,以后的任务是扩大词汇量及提高语言表达水平的问题。外国成年人学汉语要一个词一个词地学,要掌握每个词的用法,日积月累,熟能生巧,最终才能掌握一种语言。如果只学一些干巴巴的语法规则,充其量只能表达一些简单的标准句,稍一活用,常常是一开口——动笔就错误难免。特别是随着学习的深入,外国人会觉得语法条条不管用,而一个个词的用法才真正解决问题。以至于有的外国学者认为:“在学生看来,汉语语法规律不像其他语言那样严密、系统,而且有不少语法规律不好归纳,甚至等于学一个个词的用法。”(舆水优,1991)其实,早在三十年代,著名瑞典汉学家高本汉就说过:“学习中国语言有三大困难,其实只是一个,即中国语词的问题。”(高本汉《中国语与中国文》)这是因为语汇是语言存在的唯—‘实体,语法也只有依托语汇才得以存在。语法也可以说是无数具体语汇的具体用法的概括与抽象。因此,胡明扬说:“语汇教学的重要性是怎么强调都不会过分的。也正因为如此,加强语汇研究和语汇教学就成了当务之急。”(胡明扬,1996)现在,我们看到,语汇及其教学的研究已经迈入新起点。《现代汉语常用词用法词典》的正式出版是其标志。这是一部为外国人编的汉语学习的原文词典,它收词3700多个,有准确的释文,丰富的例证,简明的用法,更宝贵的是备有错用的提示。这是语汇及其教学研究的新作,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汉语学习和教学的需要。

最近,语言学领域新出现一个叫做“最小程序”(MinimalistProgramme)的新论点,这一论点将各种语言之间的不同归结为其虚词成分和词汇方面的差异。,(袁博平,1995)与此相关,又有“词汇语法”(Lexicon-grammar)之说,认为:“语法理论,无论是转换取向或功能取向,若不跟词汇分类相结合则不可能有任何实质意义的突破。”(郑定欧,1995)理论语言学的这些新发展,必将对语汇和语汇教学研究产生一定的影响,带来新的契机。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和教材编写注入新的思想。

2.学习规律的研究将出现新推进。以往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重点多集中在“教”和“学”的内容,以及“怎么教”这两方面,对“怎么学”的研究重视不够。语言学习和获得是一种特殊的心理过程,研究语言的学习和获得的规律,使教学更具针对性,对提高教学质量是至关重要的。国内汉语学习规律研究起步较晚,真正引起人们的重视是1992年以后的事情。我国较早的学习规律研究是对比分析,即从两种语言本身的比较来预测学习中的难点,继而是中介语研究。研究者认为在学习过程中的某一个特定阶段,学生使用的实际上是一套独立的语言体系。这套体系既不是学生母语的语言体系,也不是第二语言的体系,而是学生自己的一套语言体系。研究这套语言体系,可以了解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而学生的语言偏误正可以观察中介语在学生头脑中的运作情况。七十年代,国外第二语言教学中,偏误分析曾风靡一时,风尚所及,对外汉语教学界曾把错误分析、对比分析和中介语分析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作为学习理论研究的突破口。(吕必松,1993)近年来,克拉申(Krashen)的输入假设理论也曾影响学习理论的研究,如区分“习得”与“学习”,采用吸收可理解的输入信息提高听力教学的质量等。八十年代,乔姆斯基提出了普遍语法理论,这不仅仅是一种语法理论,同时也是一种语言习得理论。普遍语法理论认为世界上所有的语言都有着某些共同的语言原则,这些原则是天生的,人的头脑中固有的。有人认为,目前世界上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发展趋势是,以语言原则参数理论为基础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已成为近年来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主流。(袁博平,1995)对外汉语教学的学习研究必将在这一趋势影响下,展开新的研究未来。

3.电脑化教学研究将跨向新高度。应用现代技术进行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八十年代,视、听材料进入对外汉语教学领域,仅仅是利用电视机、收录机的效能开展教学。近年来,计算机辅助汉语教学迅速发展,也仅限于以常见情景;常用句型为线索,配以常用语词和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进行教学,还不能充分发挥这类设备为语言教学所能提供的多方面的可能性,如综合性、直观性、可选择性等,开辟教学的新路子。

现代信息技术的新发展,诸如笔输入技术,多媒体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出现,为对外汉语教学带来新的希望。如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利用这些先进技术,开辟教学的新途径,研制新一代教材,促进科学研究,已经提到了议事日程。

仅以多媒体为例,编写多媒体教材应立即着手去做,多媒体是既能处理文本信息,又能处理图像、图形和声音的多功能技术,并具有人机交互的能力。以这种技术研制的新一代教材,是一种文字、声音、图像立体发展的教材,必将给对外汉语的教学带来一场革命。又因多媒体信息量大,具有跨时空特点,可变平面教学为多元立体化教学,因之也更符合语言学习的心理过程,我们相信,必将会为对外汉语教学带来一番新的景象。

参考文献

熙1989《在纪念<语言教学与研究>创刊十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语言教学与研究》第3期。

王力1985《在第一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上的讲话》,《语言教学与研究》第4期。

胡裕树1989《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两个问题》,《语言教学与研究》第2期。

《对外汉语教学的定性、定位、定量问题座谈会纪要》,《语言教学与研究》1995年第1期。

胡明扬1995《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第四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陈亚川1990《汉语教学研究的拓新与深化——第三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读后》,《语言教学与研究》第4期

吕必松1993《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郑定欧1995《“凝固”析——词汇语法(Lexicon—grammarr)引介》,现代汉语配价语法研讨会论文

李忆民1995《现代汉语常用词用法词典),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龚千炎1996《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的汉语语法研究》,《汉语学习》第2期。

杨庆华1995《新一代对外汉语教材的初步构想》,《语言教学与研究》第4期。

盛炎等1993《对外汉语教学论文评述》,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舆水优1991《通过常用语法错误来看处所词的用法》,《第三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张清常1990《对外汉语教学法·序》,现代出版社。

赵金铭1985《第一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举要》,《语言教学与研究》第4期。

1987《第二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举要》,《语言教学与研究》第4期。

1989《近十年对外汉语教学研究述评》,《语言教学与研究》第1期。

1993《汉语教学与研究的发展与创获——第四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综述》,《世界汉语教学》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