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乡村旅游发展方向

乡村旅游发展方向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乡村旅游发展方向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乡村旅游发展方向

乡村旅游发展方向范文第1篇

一、指导思想

围绕“突出山区特色,培育支柱产业,建设和谐秀美乡村”的工作思路,以“农村发展、农民增收”为主线,牢固树立“特色化、集约化、规模化”的大旅游、大发展意识,结合我镇旅游资源丰富、发展乡村旅游市场空间和潜力巨大的特点,以民族文化底蕴、宗教建筑、自然生态和特色种植基地为依托,以促进农民就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为目的,以新农村建设和景区(点)为发展重点,抓好乡村度假型、依托景区型、农业观光型、产业带动型、民俗风情型等乡村旅游业类型,大力发展农家乐和农家旅馆,形成布局合理、规模适当、特色鲜明、效益可观、环保一流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

二、目标任务

乡村旅游规划范围为新村点至上庄村,依托新建乡村旅游门楼、红色景点、绿色生态、宗教寺庙等旅游景点,利用乡村农舍、瓜果园、有机农业基地、苗木种植基地、特色养殖基地、乡土文化、民俗风情,开展以休闲度假、观光娱乐、乡村闲趣为内容的旅游活动,通过整合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交通、农田水利建设、危房改造、农业综合开发、“一事一议”工程建设、农村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资金,使乡村旅游成为我镇旅游业突出亮点和农民增收的重要组成部分。力争2020年完成特色养殖基地1000亩,有机农业基地1000亩,瓜果园500亩,休闲度假农庄3家,农家乐10家,农家旅馆8家,年接待能力20万人以上,把镇打造成全县乡村旅游示范点。

三、领导机构

为切实加强对乡村旅游发展的组织领导,成立了由党委副书记、镇长任组长,、任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成员的乡村旅游发展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镇生态创建办,生态创建办负责人肖建胜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本镇的乡村旅游发展实施工作。

四、方法措施

1、发展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新农村村点建设与乡村旅游景点建设相结合,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建设新农村的有效途径之一,充分把握机遇,加大力度,积极整合项目资金,支持乡村旅游发展,通过多渠道多方式解决乡村旅游资金“瓶颈”。

2、发展乡村旅游与推进现代农业相结合。紧扣镇建设新农村的战略部署,使发展乡村旅游与镇农业发展的总体布局相协调,并与全镇的旅游发展规划相衔接,充分依托我镇生态环境、田园景观、农业生产、宗教文化等各种资源,充分发挥乡村旅游典型示范作用,以点带面,促进发展。坚持以村为单位发展特色农业,块状发展,形成规模,体现特色,集聚发展,实现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的有效结合。

3、发展乡村旅游与建设优质农产品加工供应基地相结合。我镇以蜂蜜、有机蔬菜、有机草莓、黑山羊为代表的优质农产品资源十分丰富,为了使农民手中的农产品转化为商品,有效改变农业粗放型的现状,通过发展多种经营,扩大农产品销售市场,增加农产品就地消费份额,实现农产品就地转化升值。

4、发展乡村旅游与农村清洁工程相结合。环境是旅游的基础条件,要帮助农民提升环保意识,充分改善和维护好当地的生态人居环境,坚持做到不脱离农民,不脱离乡土,不脱离当地资源环境条件,帮助农民改善卫生条件和接待条件,提高经营管理水平;通过发展旅游业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当地群众的根本利益。

5、发展乡村旅游与民俗文化保护相结合。着力在提高乡村旅游文化品位上下功夫。对于具备开发潜力的民俗文化,要引导和激发本地农民的认同性与自豪感,重点挖掘和保护原生态民俗风情的文化内涵、生活特色,以“富、学、乐、美”为最终的发展目的。

乡村旅游发展方向范文第2篇

关键字:乡村旅游;现状;优势;问题;对策

一、瓦房店发展乡村旅游的现状

乡村旅游是以旅游度假为宗旨,以村庄野外为空间,以人文无干扰、生态无破坏、以游居和野行为特色的村野旅游形式。农业作为第一产业,自古而来不断发展。然而在开展乡村旅游之前,传统的农业生产活动似乎并不能为农民创造太多的价值。而乡村旅游的开展则把这一切纳入到旅游市场中去重新估价。展现了农业在旅游产业中作为旅游资源而存在的价值性。近些年来,乡村旅游更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追捧和热爱。大连瓦房店市响应国家的号召,并紧紧跟随社会大众的潮流,重点着力于开展乡村旅游活动。

现今瓦房店市开发的较好的乡村旅游景区(点)有汇龙生态园、崔家村桃花园、辽南农家院、炮台镇鲍家村垂钓休闲中心、东马屯生态园等。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5年,瓦房店市现已开发十四个旅游景区。现有农(渔)家乐大约3500多户。其中星级农(渔)家乐仅120多户。而四星级农家乐只有许屯东马屯村寺沟农家院等8户。2015年五一小长假期间大连瓦房店市共接待海内外游客33.3万人次,旅游方面综合收入4.75亿元。在这其中农家乐接待人数仅6.63万人,营业收入116.8万元。在这样的总体大背景下来看,瓦房店市旅游总体发展水平提高,但乡村旅游发展仍不健全。(见表1)

二、瓦房店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势分析

(一)资源优势

1.水资源丰富

瓦房店市在温泉旅游资源方面极为丰富,现有亚洲唯一一个将动物园温泉的水上乐园――房店谢屯镇香洲水上乐园、仙浴湾温泉度假村、安波温泉度假城等众多温泉旅游京都景点。其中一些温泉度假村结合温泉旅游与乡村旅游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利用自己自身的“水”资源优势,做大“水”文章。这在很大程度上足以撑起乡村旅游发展的一片天。

2.果蔬资源丰富

瓦房店大连市瓦房店位于辽东半岛,四季分明,适宜果蔬的生长,是我国主要的水果产地之一。有着“苹果之乡”的美誉。瓦房店市种植优秀品种繁多的苹果,种植面积达3.3公顷之多。种类繁多的苹果和广阔的果树种植面积为瓦房店发展乡村采摘旅游提供了重要的资源支持。另外瓦房店市还有得利寺大樱桃种植基地、万家岭苹果采摘园、草莓采摘园、蔬菜播种采摘园等远近闻名的采摘圣地。

3.空间资源丰富

瓦房店旅游资源空间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西部海岸、北部、东部和南部。资源分布相对集中。尤其是西部海岸的海岛、海滨浴场、奇景奇观和古迹遗址,类型极为丰富,品位高端大气。是瓦房店市旅游资源最为集中的区域,也是主要开发的区域之一。

4.资源类型丰富

根据国家标准和规定,资源类型共分为三种,即主类、亚类和基本类型。瓦房店市拥有主类8个,占全国比例100%。亚类24个,占全国比例77.4%。基本类型 54个,占全国比例35.3%。而瓦房店旅游资源的类型全面,丰富度充足,是一个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兼容并蓄的旅游目的地。

(二)政策优势

近年来我国积极发展旅游业,并将旅游业列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中。党的“十”提出,加速我国土地利用、社会平衡、环境资源、城市发展四大问的城镇化件事。《2015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报告》还提出积极推动各地旅游投资建设,设立旅游产业基金的相关政策。在此契机下,抓住政策优势,加大乡村旅游相关财政支出,加强政府主导型乡村旅游业建设。在发展建设瓦房店乡村旅游中,市、镇、乡政府给予大力的支持,是当地发展旅游的村落里的指路明灯。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并在安全、规划土地、道路交通、水电、价格方面给予配套支持。

在此政策环境下,瓦房店市政府对于乡村旅游的实施,也给出了一定的响应。2015年,旅游局在旅游业管理与服务共支出131.7万元, 旅游宣传共支出60万元。并出台了《瓦房店市2015年度创建星级农(渔)家乐工作实施方案》,确定了2015年,在全市发展星级农(渔)家乐100家的工作目标。

(三)文化优势

文化与旅游的完美融合对游客就旅游目的地的满意度而言,很大程度上是有影响的。在渤海湾地区还未开发之前,瓦房店市复州古城是当地的海防重镇、商贾云集之地。复州古城拥有的文化底蕴和悠久历史是不言而喻的。例如名刹永丰寺(始建于唐)、辽代的永丰塔(大连市重点保护文物)、学府横山书院(清道光年间的辽南最早),以及一株龙爪槐(已有400多年历史)等景观。这些具有历史价值的风景名声为瓦房店吸引了大量的游客,纷纷踏至而来感受学习瓦房店当地的民俗文化。

(四)市场优势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发展越来越迅速,人们对于旅游的需求度E,出游人数猛增,旅游市场迅速扩大。近年来以环保低碳方式进行旅游活动的乡村旅游备受欢迎。城市居民短暂休闲旅游的需求量较为广阔,而一般存在较大客源需求的区域就是拥有知名度较高的景区附近的乡村以及城郊一带。依据《“大大连”城市总体规划》,预计到2020年,中心城市人口应达到48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50万人,城市化水平达到94%。由此可见,对乡村旅游有需求的的人数将在很大程度上明显提高。瓦房店所在位置,南面距大连市内104KM,北面距沈阳市292KM。并且拥有十分著名的旅游景区――复州景。更有人曾说道“瓦房店是到大连旅游必不可少的一站”。数据显示,85%到大连旅游的游客都会选择到瓦房店游玩1―2天。

三、瓦房店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产品单一、营销环节薄弱

对发展乡村旅游而言,雷同的产品、类似的资源、重叠,这意味着在市场竞争上缺少了核心竞争能力。瓦房店市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单一,主要以农家乐和水果采摘游为主要方式,旅游开发方向相同,没有模式上的创新和内容上的突破。另外旅游营销力度薄弱,在市场营销方面形式老旧。对于外部环境的感知度低,营销范围小,使瓦房店市发展乡村旅游受到明显的阻碍。

(二)企业和农民之间存在分配矛盾

瓦房店在发展乡村旅游中,大多都是采取企业与农民合作,政府协作的经营模式。虽然在开发乡村旅游之前,公司和农民之间有成文的协议规定。但是农民方面不能够获得其期待的收入份额。这一问题使得企业和农民之间在开展乡村旅游活动的期间,工作配合不能够得心应手。其主要表现在资源所有权、旅游经营权、公司的用工、门票收入分配等方面。而企业对农村发展的责任心不强,在谋求最大经济效益的同时,却忽略政府有关带动村民发展,承担部分公益事业的要求。

(三)管理老旧,服务档次较低

瓦房店大部分开展的乡村旅游活动的村落都采用企业与农村相结合的方式,服务人员多为本地区农民。而这其中大部分农民并没经过标准化、规范化的培训。以至于造成了整体服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自然服务质量欠佳。还有一些当地的农民在景区内胡乱摆摊设点,尾随游客兜售物品,导致前来消费的客人产生厌倦的心态。这严重影响了游客对该地区满意度,从而丧失了回头客的来源。在实际的运作中,相关部门也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对本地区村民加以规范。造成企业、行政组织、个人在开发经营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不能及时解决。

(四)顾客消费弹性较小

瓦房店乡村旅游购物品结构简单,购物品主要集中于需求弹性小、效益较低的饮食、交通、住宿商品上。旅游购物品单一、季节性强。以海产品为主,主要是海鲜、贝类艺术品等。旅游产品大多相仿,缺少针对性,为主的还是传统的旅游工艺品。这些产品缺少特色特点,对游客的吸引力已经明显减弱。单一的旅游购物品对游客而言索然无味,也就无法刺激消费者的购物欲望。

(五)缺乏环境保护意识,卫生条件不尽如人意

在瓦房店开展乡村旅游活动的村落里,常见的乱倒乱扔生活垃圾、就地排放生活污水现象十分严重。另外厕所设施简陋,以及“院内鸟语花香,院外垃圾臭成堆”等也是普遍现象。随着乡村旅游深入发展,游客的不文明现象以及本地区环境保护意识差对瓦房店市生态给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导致瓦房店乡村生态旅游的开展对于生态环境的正面保护出现入不敷出的局面。

四、瓦房店乡村旅游的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开发特色乡村旅游项目

以中国乡村游主题年为契机,顺应现代都市人体验生活,回归自然为趋势的旅游潮流。依托瓦房店的天然地理位置以及优越的自然条件,推进开发垂钓,水上运动等休闲体验项目。配套“住在农家屋、吃在农家饭、享在农家乐”等活动,加快乡村旅游开发。做优、做大、做强家庭旅馆产业,带动发展休闲体验产业。

(二)做大企业规模,给农民带来理想的经济收入

在餐饮方面,充分利用政府给予的优惠政策,挖掘瓦房店特色饮食文化,建设大规模的海鲜养殖区域。在购物方面,重点突出特色海鲜,从品种、包装、口味等方面下功夫。同时深加工有特色海鲜。并组建销售队伍,扩大市场份额,打造海鲜特色品牌。在游乐方面,重点依托企业公司,开发水上降落伞,摩托艇,蹦极等水上运动项目。大力发展休闲体验产业,形成吃、住、行、游、娱、购等一体化的大型产业链。进一步规模发展家庭旅馆,争取做到每个度假村落80%以上农户有家庭旅馆。坚持舒适、温馨、整洁、休闲的服务特色,完整联合经营体制,逐步形成产权式休闲度假基地。同时,根据现代企业制度的需求,加快提高水上运动企业的发展的速度。

(三)提高乡村旅游服务人员的水平

1.瓦房店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旅游知识和管理知识加以培训。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当前旅游业的发展趋势。进一步优化日常的管理模式和经营理念。时常组织学员外出参观其他地方吸取经验,引导他们不断树立新理念,进一步增强市场观念。

2.组织培训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要针对瓦房店的当地实际情况,使村民的接待服务方面的能力逐渐提高。接待水平和服务质量都要严格规范管理。可以邀请专业人士时常到各旅游景点组织学习讨论,努力提高服务档次和质量。

3.对于本地民俗文化和风土人情方面,从业人员更要深透的发掘和发扬。要让瓦房店乡村旅游与本地的民俗风情和乡土文化有机结合,才能够使前来游玩的旅游者真正的体验瓦房店别具一格的风土文化。

(四)刺激游客自主消费欲望

1.“物美价廉”、“返璞归真”向来是乡村旅游最大的卖点。所以,乡村旅游注重的该是“薄利多销”。乡村的蔬菜、果实、农作物等天然无公害,最受前来旅游者的追捧。农民可以将自家的作物、甚至是家畜当做旅游产品像前来的游客销售,提高旅游收入。

2.大多的乡村旅游在模式上基本相同,让游客总是缺乏新鲜感。开展乡村旅游的村落可以根据当地的民俗、传统,增加一些独特的活动、另类的表演等。使得游客不会对单一模式的乡村旅游感到厌倦。以此提高回头客的概率。

(五)加大环保力度,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

1.增强宣传,提高认识。近几年,残害动物、砍伐森林、古老建筑失修,严重破坏了乡村旅游资源。加强乡村旅游资源的保护是刻不容缓的。有目的、有计划的加以实施保护会使旅游资源得以延续发展。

2.增加对环境保护的投入。维持乡村生态系统的不断平衡,建立高质量的旅游自然环境保护区。这就需要对乡村旅游地区加大资金、人力等的投入。对此而言,国外的经验建立基金或社会捐赠等机制很值得借鉴和消防。

3.评选、建立乡村旅游环境保护示范区。选取优秀的乡村旅游村落,授予旅游模范村落的荣誉和一定的奖励。呼吁其他村落以其为榜样,对其在经营、管理、科研、体制等方面学习进取。

4.增加完善的环保规范制度。有关部门应对环境的保护加以规定制度化管理。对开展乡村旅游地区的实况,制定统一的程序和内容要求,并且对规划实施的监督和管理。

参考文献:

[1]姜立英.浅析大连乡村旅游的发展[J].商业经济,2014.

乡村旅游发展方向范文第3篇

我国旅游业能保持蓬勃发展的趋势,这离不开我国中央和各地政府和群众的高度重视。在政府层面来说,首先,我国很多地区政府都利用传媒的力量,对本地旅游业进行宣传,对当地的旅游业给以大力的支持。另外,我国旅游局与其他机构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如定期举办特色的泼水节狂欢活动、祭拜孔子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吸引了越来越多外来的游客,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其次,我国政府对旅游业的管理不断加强,逐渐形成了一套比较健全的旅游管理体制,这对旅游营销的影响非常大。其我国旅游局是旅游委员会领导下的旅游行政管理机构,其主要职能包括市场促销、投资引导、信息统计、教育培训、行业管理、景点开发、受理游客投诉等。这无疑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体制的保障,使其井井有序地蓬勃发展。最后,我国旅游业不断开拓以欧美地区、东南亚为代表的新市场。在确立了这个新的方向后,中国加强了与韩国、日本、美国、欧洲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制定一系列的旅游优惠措施,诸如降低旅客的团费和落地签证等,这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成功开拓了更大的市场。这些政府的措施都为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很大的保障,并为探索旅游营销方式提供发展方向。

二、新时期旅游营销的发展方向

(一)旅游品牌营销

近年来,我国的旅游业发展越来越兴盛,旅游业的规模不断扩大,旅游业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得到各地政府的支持,品牌营销工作是旅游营销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着旅游业的经济效益。由于所处的地域环境不同,人文历史也不同,任何地方的旅游业都有自己的特点,例如陕西西安旅游以商周青铜器、秦始皇兵马俑著称、湖南有马王堆汉墓遗址和岳阳楼、浙江省有河姆渡遗址等,不同地方的旅游业应树立品牌意识,打造精品旅程,做好品牌营销工作,打造自己的品牌。每个不同区域的旅游业也应该像服装等商品一样有自己的标识,这种标示称为品牌标志,不同地域的旅游品牌标志可以附加在旅游纪念品、复制品、宣传材料、信笺、旅社车辆、网站的页眉等与博物馆相关的所有素材上,通过反复的视觉冲击,加深观众对当地的旅游业的认知印象。另一方面,随着人们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旅游的层次也不断提高;他们需要通过旅游活动获得更多的知识,而博物馆便是最典型的知识型景点;因此,旅游业与博物馆的合作前景甚好,从目前市场运作的情况来看,博物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和欢迎,所以不同地方的旅游业要积极与当地的博物馆进行合作,打造自己的旅游品牌营销。

(二)旅游体验营销

体验营销是指企业通过让目标顾客观摩、聆听、尝试、试用等方式,使其亲身体验企业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让顾客实际感知产品或服务的品质或性能,从而促使顾客认知、喜好并购买的一种营销方式。这种方式以满足消费者的体验需求为目标,以服务产品为平台,以有形产品为载体,生产、经营高质量产品,拉近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距离。视觉是最主要的体验。苏州各地的乡村旅游地的视觉景观设计要注意在色彩上突出乡村景观特色。比如,景区建筑的风格和色彩应该协调一致,相得益彰,还要注意到购物场所、休憩场所乃至洗手间等的建筑设计风格,要力求这些乡村旅游设施的外观形态与主题保持一致。除了建筑的外观形态之外,暴露在游客视觉内的所有硬件设施,如游客休息的长凳、宣传栏等,也需要起到为主题服务的作用,达到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一致的效果。

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也是感官刺激的重要组成部分,都会对旅游者的体验产生重大的影响,将它们有效地整合有助于旅游者形成难忘的旅游体验。比如在听觉方面,保留各个乡村旅游地吴侬软语的苏州方言、评弹、船歌等,让游客可以听到乡村特有的鸡鸣、犬吠、鸟唱、蛙鸣、虫叫等。情感体验是通过触动游客内在的情感和情绪来达到吸引游客的目的的。在旅游过程中,触动消费者的内心情感,创造情感体验,使消费者自然地融入到情景中来。

(三)旅游网络营销

旅游网络营销方式可以分为旅游网站营销、旅游邮件营销、旅游博客营销、旅游网络广告等。旅游网站是指在因特网上使用HTML等工具制作的用于展示旅游信息的相关网页的集合,例如比较受人们欢迎的携程网、去哪儿网、同程网和广之旅网站等。邮件营销是指通过电子邮件向目标客户传递有价值信息的一种网络营销手段;博客营销是指利用博客的形式,向目标客户传递有价值信息的一种网络营销手段;旅游网络广告就是指与传统广告区别开的在一些网站上传播旅游广告,通常是退出一些特价游来吸引人们的眼球。旅游网络营销作为一种新的营销方式,营销人员应该要做到一种营销观念的转变、营销技术的变革、市场环境的变化和沟通方式的转变,旅游网络营销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对传统营销产生巨大的冲力,但是实质上旅游网络营销是传统营销的发展。

乡村旅游发展方向范文第4篇

[关键词]乡村旅游;新农村建设;文化

要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目标,大力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不可或缺,农村文化也是乡村旅游产生的主要动因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乡村旅游是富民产业,可以有效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繁荣农村经济。发挥乡村旅游的文化功能,则可以改善农村环境和服务设施,提高农民文化素质,繁荣农村文化市场,促进农村社会经济进步。随着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旅游对乡村文化的负效应也逐步显现,推进乡村旅游与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协调互动发展是现实而紧迫的任务。

一、乡村旅游与新农村文化建设

新农村建设中文化建设效益最高,乡村旅游的经济文化属性决定了它在这个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而农村文化的繁荣又可以进一步提高乡村旅游产品质量、保障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1 新农村建设重在文化建设

新农村建设中,文化建设效益最高,这是因为“农民也是活生生的人,温饱解决之后,就需要有精神生活。更重要的是,当前的市场经济及现代价值使农民传统的生存价值边缘化,农民作为生活主体的地位,被一种强大的外来力量所压抑和排斥,他们已经不能成为自己生活的主人。因此,他们有着证明自己人生意义的强大需要。……有了农民内在的需要,外力只要稍一推动,稍一组织,农村文化建设就如星火燎原一般,成了气候。”…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文化也有了一定的发展,例如农村地方戏曲的复兴,传统仪式的再生。新农村建设应关注农民的文化需要,整合农村文化资源着力进行先进文化建设,以先进文化吸引农民、聚焦农民、活跃农民、教育农民,这是提高农民素质,培育新型农民的必经之途,也是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的根本保障。

2 发展乡村旅游有利于促进新农村文化建设

新农村建设要发展农村生产力、提高农民收入。这就需要在保证农业生产持续稳步增长的同时,推动非农产业的健康发展,旅游业在非农产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值得关注的是现代旅游活动从根本上说是一种文化活动,农民在参与乡村旅游产品开发和市场运行的过程中,融入到大规模的文化交流活动,开放和交流可以促使农民意识到自己的生活方式、居住场所、生产行为等蕴含着极具价值的文化内涵,由于文化意识、开放意识和市场意识的提高,农民可以进一步认识到继承和保护本地文化特色的重要性,通过提升农民对自身当地文化的热爱,增强他们的自尊和自信,有助于革除乡村陋习,转变陈旧的思想观念,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文化力的提升又可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乡村旅游在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带动农民脱贫致富的同时,在文化建设上对农村进行“反哺”,能够有力地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树容村貌的改善,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和修养,促进农村文明建设,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和谐发展。

3 乡村旅游的发展有赖于新农村文化的繁荣

农村天人合一的自然环境、美丽的田园风光、独特的民俗风情以及浓郁而纯朴的乡土文化是乡村旅游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对于来到乡村旅游的都市人群而言,乡村旅游的核心吸引力是农村文化的体验价值。旅游过程中,游客们倾心于充满亲情文化和闲情文化的休闲家园,陶醉于生熟相济、张弛有致的心理体验,远离城市喧嚣释放心中的积郁,在乡村的宁静与平和之中追求情感和人格力量的升华。乡村旅游的发展,不仅需要乡村物质环境的外在条件,更有赖于农村文化人文内涵的特色彰显。随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大战略的实施,一场影响深远的农村建设已经来临,工业化、城镇化会动摇农村文化的根基,不能因为物质文明的发展而消磨了农村文化的独特魅力,资源的共享也不应该致使城乡文化趋同。要防止某些“城市病”向农村蔓延,就必须深入挖掘农村文化中蕴含的优秀元素,不断提升农村文化魅力和旅游吸引力,将文化和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

二、乡村旅游发展对农村文化的负效应

随着农村开放的加快,乡村成为基于传统的农业文化、基于工业文明的现代文化以及基于信息社会的后工业文化的汇聚之地,多种文化的交汇、碰撞加剧,如果没有明确的发展方向和自强意识,不对农村文化实施自觉保护和合理利用,农村文化的生存和发展将显得被动,乡村文化格调和品位的异化和迷失将直接影响到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实现。在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个体利益与集体利益的矛盾逐渐凸现,造成“公地悲剧”,导致乡村环境退化、资源过度使用,“使乡村旅游的核心资源――乡村性被削弱,使乡村旅游的重要竞争资本品牌受损,从而严重影响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虽然旅游业本身与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并不存在必然的反方向关系,但是乡村旅游对农村文化建设的负效应所产生的突出问题不容小视。

1 冲击传统价值观念

这种冲击首先来自乡村文化与城市文化交流中的不对称采借。乡村旅游带来了文化交往,旅游地的农民长期不断地接待来自于城市的旅游者,城市的文化观念持续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农村文化传统的根基产生了动摇。同时由于乡村旅游的游客主要来自于经济相对发达的中心城市,发达经济所孕育的强势文化对经济欠发达的农村的弱势文化冲击力很大,容易促使乡村文化向城市文化靠拢,导致乡村特色逐步消失。其次是乡村旅游带来的经济利益引发了市场化的深入,也引发了乡村文化的一些微观变化:“随着旅游者人数的增加,商业化的气息越来越严重,商品买卖交易方式正在改变……此现象看似无足轻重,实则不然,它对当地朴实的文化风范是一种腐蚀,对当地文化来说,这无疑是一种悲哀”这不仅损害和贬低了旅游地的文化形象,也侵蚀着农民的思想观念。农村文化价值观如果是建立在单纯经济利益驱动的基础之上,乡村旅游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就会发生背离,农村文化赖以维系的淳朴民风、和谐人际关系将不复存在。

2 造成“文化孤岛”现象

为了迎合旅游者的需要,农村文化中的许多元素被开发出来舞台化、商业化,出于适合表演和旅游者观赏兴趣的需要,文化活动的内容被压缩,节奏加快,采借了大量外来文化的旅游文化已经不能表达农村文化本义,“虽然它的形式可以愉悦旅游者,但它的内核则注定是僵死的东西。所以旅游在这里所能做的,恐怕只是将民族文化变成一种僵化的旧日世界的冷冰冰的图画而已。这些图画孤离于社会,成了一座座孤岛……仅仅具有商业的价值,供人们尤其是旅游者在闲暇中把玩娱乐。”脱离了所依托的原真生存环境,割断了文化的历史和社会延续性,农村文化的性质就发生了改变,屈从于经济原则,文化活动表演化 使农村文化过多趋向于商业用途,导致失真和扭曲,可能使之变得虚假和肤浅,降低了农村文化价值,农村文化面目全非不仅使游客无法真正认识和理解它,长此以往,甚至当地农民对自我文化的了解和继承都会出现问题。农村文化传承面临着挑战,而旅游作为一种强大的外界力量正在加速农村传统的结构,丧失乡村魅力的文化变异将无法修复。

三、建立乡村旅游与新农村文化协调互动发展机制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尤其提到要着力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积极向上的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软实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就要大力推进农村文化建设。要通过旅游活动中不同文化的交流,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使农村文化借助乡村旅游焕发生机,使乡村旅游成为传播和弘扬先进文化的渠道,进而促进农村经济和文化的共同协调发展。

1 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功能

政府主导是协调农村经济文化和谐发展的关键,杭州、成都等地的多村旅游实践表明,乡村旅游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主动介入。为此,政府要加强政策引导,把握正确的发展方向,强调旅游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要建立健全有效的乡村旅游管理体系,将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纳入新农村建设规划当中,积极稳妥地营造良好的农村文化氛围;要大力组织培训和宣传,在乡村旅游从业者中普及现代旅游的基本理念;要重视旅游的文化影响监测和控制,加强监管,从整体上提高乡村旅游产品质量;要组织和开展富有本地特色的文化主题活动,塑造和突出农村旅游地的文化形象。旅游管理部门要与各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切实加强对乡村旅游发展的组织领导,形成发展乡村旅游与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良性互动,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协调发展中有所作为。

2 树立共赢取向鼓励多方参与

各种力量在乡村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建设新农村文化存在着利益可协调的结合点,多方利益的整合、协调、共赢,可以使旅游带来的文化冲击减少到最低。政府是倡导者、管理者和协调者,通过推行相关政策措施倡导乡村旅游文化导向,提升乡村旅游的文化品位和地方形象,政府借助企业的经济力量和有效的市场原则,借助行政手段协调和组织社会的各种力量壮大和繁荣农村文化事业;企业是乡村旅游的经营主体,通过相关运作将乡村文化转化为现实的经济效益,为提高产品质量赢得竞争优势占领客源市场,深度挖掘乡村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是必经之途;农民是乡村文化的承载者,受益于乡村旅游和农村文化建设带来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改变,完成乡村文化的自我选择,使得乡村发展更具可持续性;而相关研究机构和学者则是乡村文化建设实践的指导者、评估者,他们通过调查研究可以为新农村文化建设和乡村旅游的发展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和措施,促使乡村文化价值化。

3 促进同质与异质文化的有机结合

旅游消费的实质是文化性消费或者是消费文化。对于一种文化的理解,以对其熟知为前提,没有对文化的同源性的最起码共识,就不会理解和接受这种文化。乡村旅游开发“要求以乡村环境为基础,以自然感受为追求,以城市生活为实质…这里需要的是改造过的乡村,改造过的自然,原汁原味只是外表,是符号,是文化象征,本质还是城市生活。”所以,乡村旅游开发应做到服务同质化而旅游吸引物异质化,将服务观念、服务技能、服务设施、服务质量等等都提升到文化的高度来认识,有机整合传统与现代、城市与乡村等诸多文化要素,寻求不同文化要素之间的转换和合理连接。这就要求在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以科学规划为基础,加强规范和引导,少开发、多利用。强化软开发、适度硬开发,努力突出主题、追求文化差异,在经营中加大智力投入、突出文化含量,进一步增强乡村景观和环境的文化表现力,提高旅游产品的新村文化体验性。

乡村旅游发展方向范文第5篇

引言

(一)乡村旅游

成都市郫县“农家乐”打开了中国乡村旅游的发展市场,经历了近30年的发展,乡村旅游在全国范围了的发展越来越趋于规模,趋于成熟,成为带动农村经济增长、文化发展的重要渠道。乡村旅游是以自然生态环境为基础,现代农业发展为载体,乡土文化为根基,农民生活劳动为特色,集餐饮、住宿、参与、娱乐、体验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度假活动方式,是由景点旅游到休闲度假旅游的一种过渡的旅游新形态。

(二)智慧乡村旅游

智慧旅游打破了传统旅游的发展形式,以物联网、云计算、通信网络、信息处理、数据挖掘等技术综合服务于游客的旅游导向、旅游体验、旅游管理、旅游服务等各个方面,使旅游资源得以合理发展、统筹管理、全新运作的一种新的旅游方式。智慧乡村旅游借由智慧旅游的背景服务于乡村旅游,为更好协调乡村旅游的发展、统筹城乡建设、发展生态旅游等,提高游客的体验满意度开辟未来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路径。

(三)成都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1987年成都郫县农科村的“农家乐”成为中国乡村旅游的发展雏形,截止2015年12月以来,通过统计携程、去哪儿网、艺龙网等几大知名网站及通过成都市旅游局官方数据统计显示,成都市农家乐数量达到1万多家,其中星级农家乐有311家[1]。发展智慧旅游势必带动更多的农家乐客户体验的升级,为乡村旅游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二、成都市智慧乡村旅游发展的阻碍

(一)旅游信息化利用率低下

成都乡村旅游的信息化利用率低下,通过调查统计,在各大知名旅游网站上注册登记的成都乡村酒店和农家乐都非常少,更不用提针对某一特定地区发展旅游信息化建设。而智慧旅游的发展离不开旅游信息化的建设,这必将是导致成都乡村旅游发展的一大弊端。

(二)硬件设备落后

智慧旅游的发展依赖于物联网、云计算、通信网络、信息处理、数据挖掘等技术的支持。成都目前的乡村旅游基本上还依赖于口口相传的传统市场推广模式,对硬件的要求基本为无,所以,发展成都乡村旅游的智慧化,硬件也是一大伤。

(三)市场推广手段单一

成都乡村旅游虽然经历了近30年的发展,但是面向的对象依然是成都市及周边的游客,在全国范围内的影响还没有达到一定的水平。虽然现在很多的农家乐请了推手,进行微博、微信的软文推广,但是宣传手段仍然趋于单调,对整体乡村旅游智慧化发展仍然是制约瓶颈。

三、成都乡村智慧旅游发展策略

针对以上分析的成都乡村旅游智慧化发展存在的障碍,结合目前成都市倡导的生态旅游、发展智慧旅游的大环境,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稳步推进成都乡村智慧旅建设。

(一)完善成都乡村旅游信息化平台

成都市乡村旅游协会是成都信息工程学院银杏酒店管理学院与成都市旅游局共同承办的机构。为满足智慧化发展需要,可以成都乡村旅游协会网站的基础上,完善成都乡村旅游管理制度,添加交通管理查询、气象查询等功能,为个性化乡村旅游提供服务。并完善成都乡村旅游信息资源,对接成都各地的旅游局,建立全面的成都旅游资源信息库,为智慧化旅游提供原始数据。

(二)完善硬件系统

随着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的快速发展,成都地区网络全覆盖已经不是梦想。快递行业的快速发展已经进入各乡镇。并且政府已经在向网络5.0的要求进行部署,住家用户只需要更新家里的路由器,就能更新网络,对接网络的高速列车。另一方面,成都市旅游局需统筹建立成都乡村旅游信息化平台,从硬件上支持智慧化发展需要,通过成都乡村旅游信息化平台来统筹管理成都市乡村旅游资源。

(三)多渠道推广成都乡村旅游

除了传统的个体宣传成都乡村旅游,更需要多渠道推广成都乡村旅游协会。成都乡村旅游协会集成了成都乡村旅游的所有资源,多渠道推广成都乡村旅游协会其实就在推广整个成都乡村旅游的所有资源。除了传统的推广渠道,也可以借助微信、微博、电视、网络等手段进行推广,以成都市旅游局来推广成都乡村旅游协会,不管在公信度、效果上都会比单一个体推广效果强得多。

(四)加强人才的引进及培养

乡村旅游的智慧化发展离不开人才的需求。以村或镇为点,建立信息服务点,所有技术人才需要经过成都市旅游局乡村旅游智慧化培训,能够切实解决实际碰到的技术问题。而成都乡村旅游协会的信息化维护,更需要人才的引进,可以通过高校人才引进和现有人才培训等方式,将智慧化发展由点到面进行人才的辐射,确保智慧化的顺利推进。

四、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