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社区教育网络建设

社区教育网络建设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社区教育网络建设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社区教育网络建设

社区教育网络建设范文第1篇

1.抓领导组织网络建设,是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对社区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统一思想,抢抓机遇,开创我省教育事业新局面的迫切需要

领导干部是否充分认识到大力发展社区教育的重要性,是否高度重视社区教育工作,是关系到社区教育各项工作能否深入开展的关键因素。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和十都将“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战略部署写入了报告之中。《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从国家层面和战略高度明确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这就意味着,我国不仅要建立现代学校教育体系,还要建立终身教育体系。这就要求我们要把社区教育工作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1999年,国务院批转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了“开展社区教育实验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努力提高全民素质”的要求,教育部开始积极推动社区教育实验工作。2004年,教育部下发了《教育部关于推进社区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推进社区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我省的社区教育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社区教育的发展水平却是极不平衡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各地政府和教育部门对社区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不一。因此,只有充分调动领导干部带头开展社区教育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在新时期抢抓社区教育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自上而下带动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从而以实际行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和国家、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工作部署,推动教育更好地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服务。

2.抓领导组织网络建设,是调动各方面工作积极性,加强社区管理,优化资源配置,形成强大工作合力的迫切需要

社区教育作为一项面向群众举办、吸纳群众参与、赢得群众支持的社会性活动,对于提升群众的精神文化和生活品质、消除各类不和谐因素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社区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对社区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具体来讲,社区教育工作不单单是教育部门一家的事情,它还需要文化、宣传、民政、统战、妇联、共青团、工会、关工委等相关部门来齐抓共管。如此一来,各部门的协调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因此,只有首先抓好领导组织网络建设,才能有效调动各部门的工作积极性,切实提升社区教育管理水平,优化各类社区教育资源,才能把社区教育工作真正纳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统筹制订发展规划,才能把社区教育与社区建设紧密结合起来,真正把各项举措落到实处,从而促进社区教育工作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二、目前我省在领导组织网路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河南省在社区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总体上来看,我省的社区教育工作才刚刚起步,基础比较薄弱,发展相对滞后。就领导组织网络建设方面,笔者认为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亟待解决。

1.领导重视不够

一些领导干部对社区教育的内涵缺乏深刻理解,对新时期社区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缺乏充分认识。从我省的实际情况来看,这个问题不仅存在于教育部门,也普遍存在于其他相关部门。这就造成了一些地方的社区教育工作进展缓慢,工作成效甚微,更谈不上把社区教育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之中了。

2.机构尚不健全,管理体制不顺畅

一些市、县(区)教育部门对社区教育缺乏工作指导。就我省目前情况而言,首先,省政府尚未成立负责社区教育全面工作的组织领导机构,全省社区教育总体发展规划亟待出台;其次,教育部门内部尚未明确社区教育工作的具体职责,一些地方教育部门积极主动开展社区教育探索实践,但缺乏上级部门的工作指导;再次,其他相关部门尚未成立配合教育部门开展社区教育工作的相应机构;最后,社会教育培训机构和公益组织参与社区教育活动处于自发状态,缺乏统一管理和制度引领。

3.各部门之间缺乏统筹协调,多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尚未形成

社区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政府主导下,教育、宣传、民政、文化、人社、司法、人口计生、卫生、农业、财政、科协、共青团、工会、妇联、关工委、老龄办、流动人口管理等部门,都应在社区教育工作中发挥作用。但由于缺乏对社区教育工作的统一管理,各部门各自为战,工作成效不明显。我们认为,造成目前这种局面的原因之一在于我省缺乏一个能够切实发挥统筹协调作用的强有力的管理机构。

三、建立健全社区教育领导组织体系的措施

为了加强对社区教育工作的领导,《意见》指出:“各地要把社区教育作为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建立有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社区教育工作领导机构,明确各有关部门的职责和分工,形成‘党政统筹领导,教育部门主管,有关部门配合,社会积极支持、社区自主活动、群众广泛参与’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我们认为,要建立健全社区教育领导组织体系,应在教育部相关精神的指引下,结合我省省情,多措并举,切实加强对社区教育工作的领导。

1.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形成党政统筹领导社区教育工作的总格局

社区教育必须依靠政府主导推动,这是深刻理解和全面推进社区教育健康发展的关键。为此我们建议,省政府可成立一个由多部门党政主要负责人联合组成的社区教育工作委员会(或领导小组),出台相应的工作指导性文件,明确各部门社区教育工作职责,制订社区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从而把社区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布局中。各市、县(区)也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并由党政主要负责人负责社区教育各项工作的开展。政府统筹领导的管理体制,有利于相应的管理机构、人员和经费等保障制度的层层落实,有利于把社区教育工作纳入各级政府和部门的工作考核体系,从而推动我省社区教育健康持续发展。以北京市为例,2007年,北京市委、市政府以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为契机,成立了由市委组织部、宣传部、教育工委、市发展改革委等8部门组成的北京市建设学习型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了建设学习型城市工作会议,印发了《关于大力推进首都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决定》。正是在北京市建设学习型城市工作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下,北京市学习型城市建设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全面展开,并取得了巨大成就。

2.充分发挥教育部门的主管作用,建立三级管理网络

那么,社区教育应该具体由谁来管呢?《意见》明确指出,社区教育工作领导机构的办公室设在教育行政部门。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把开展社区教育作为推进社区建设、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内容和措施,纳入地方教育发展计划,纳入教育检查评估范畴,采取得力措施,不断推进社区教育工作。在《意见》指导下,我省一部分省辖市的教育部门已经率先在社区教育领域进行了积极探索。2013年10月,省教育厅副厅长尹洪斌在全省社区教育研讨会上指出:“要加强对社区教育工作的领导,教育部门要主动靠前,把开展社区教育纳入地方教育发展规划,并下决心去抓好这项工作。”从我省目前社区教育的实际发展情况来看,郑州、平顶山、信阳等地的社区教育工作起步早,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在领导组织网络建设方面,它们都形成了市、区(县)、街道(社区)三级管理网络,随之建立了领导责任制、工作责任制、协调责任制和督导责任制,做到人人肩上有担子,个个心中有压力,从而强化了教育部门在开展社区教育工作中的管理职能。然而就省级层面而言,我省教育行政部门对新形势下的社区教育工作仍缺乏强有力的领导和管理。为此我们建议,可根据教育事业发展的实际需要,适时调整机构设置和人员分工,使此项工作由专门的机构和人员来具体负责,形成省、市、县(区)三级管理网络,使全省教育部门在统一指导下,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社区教育各项工作。

3.强化分工协作,多部门联动,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我们知道,社区教育工作是涉及社会发展和管理的综合性、系统性工程。因此,只有建立跨部门、跨行业和跨区域的领导体制,才能保障社区教育各项工作的有效推进。在政府主导下,各级社区教育工作委员会(或领导小组)应由多部门联合组成。为了确保各部门在工作中能够密切配合,一方面,政府应出台相应政策,根据各部门特点和优势进行合理分工,以明确各部门在社区教育工作中的职能;另一方面,应及时建立社区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通过联席会议,各部门工作计划,交流工作经验,探索建立多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运行机制,形成强大合力,高效率推进社区教育各项工作的开展。值得注意的是,从全国其他省份社区教育的发展情况来看,社会建设的内涵在不断深化,社区教育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也需要不断完善。例如,民间组织也是社区教育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既可弥补行政管理力量的不足,也可以在政府与企事业单位、社区居民之间起到桥梁与纽带作用。因此,民间组织也应成为社区教育领导组织网络建设中的一环。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要为民间组织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与服务环境,调动和吸引民间组织参与社区教育管理。

四、结语

社区教育网络建设范文第2篇

建立以社区为基础的整合性早期教育网络是当今世界学前教育的一个热点,备受世界各国政府、学者和教育实践工作者的关注,一些国际组织也都将这一问题列入其工作的一个要点。我国政府今后5年在学前教育改革方面的总目标就是逐步建立以社区为基础的整合性早期保育和教育服务网络。这种类型的服务网络的建立和完善,将为我国广大地区的儿童提供全方位的健康和安全的成长环境。

在全球化、信息化的背景下,在脑科学的研究取得新进展的情况下,学前儿童保育和教育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和动向。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关系的变化以及人口的流动等因素使社会向多元文化方向发展,这种发展趋向必然会反映在学前儿童保育和教育方面,人们已经认识到早期儿童所受保育和教育的方式以及儿童在早期教育生态环境中所受到的各种成人和其他儿童的影响,是与社会文化背景紧密相连的一整套价值观念和信仰有关的,多元文化开始成为托幼中心、学校和家庭的一部分,家长和社区的实质性介入成为学前教育关注的一个问题。脑科学的研究的新进展,使世界各国政府普遍关注0-6岁,特别是0-3岁儿童的保育和教育问题,使每一个儿童在出世前以及自出生的那天起,就能受到良好的保育和教育,使他们的发展潜能可在最大程度上得以开发。有人作过统计,在儿童早期,对婴幼儿每投资1美圆,相当于对该儿童在高中阶段投资7美圆,可见,早期保育和教育是投资少,收效多的项目。

近年来,世界各国政府和一些国际组织在极力推行“保育和教育相整合”的理念和实践,“早期儿童保育和教育”(Early

Childhood Care and Education,ECCE)这一整合性词汇开始被运用,在政府政策、社会运行等方面都有了新的发展,不少国家开始大力发展以社区为基础的整合性学前教育机构,为儿童及其家庭提供整合性的教育、保育和健康服务。以英国为例,为了让处境不利的家庭和儿童摆脱贫困、摆脱伤害,通过社会提供有效服务的方式,对儿童及其家庭进行教育、培训和帮助,已经建立了100个左右的以社区为基础的整合性早期教育中心,它们在提高全民素质,维护社会稳定,保护儿童健康等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英国、德国、希腊、葡萄牙、澳大利亚、美国、日本和我国的学者建立和参与了国际合作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在世界主要国家逐渐推行。

在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下,我国学前教育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向。由国务院转发的中央10个部委签发的“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2003年1月27日)指出,我国的幼儿教育改革的总目标是“根据城乡的不同特点,逐步建立以社区为基础,以示范性幼儿园为中心,灵活多样的幼儿教育形式相结合的幼儿教育服务网络,为0-6岁儿童和家长提供早期保育和教育服务。”当今,在我国城市和农村中,社区的功能正在逐渐加强,建立以社区为基础的整合性学前教育服务网络,正是当今我国学前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特别是在政府将主要教育资源用于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前提下,通过社会集资的方式,以社区为基础,大力发展具有整合性功能的服务网络,就更为必要。

在我国的部分地区,在当地政府的推动下,少量的以社区为基础的整合性学前教育机构已经有了雏型,许多问题急需研究和解决,例如,在以社区为基础的学前教育服务网络的建立中政府和非政府组织所能起的作用的问题,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和学前教育机构教育的和谐发展问题,以社区为基础的学前教育服务网络的运行机制问题,以社区为基础的学前教育服务网络的功能整合性问题,以社区为基础的学前教育服务网络的质量评价问题,在不同发展水平地区推进以社区为基础的学前教育服务网络的问题,等等。

以“在以社区为基础的学前教育服务网络的建立中政府和非政府组织所能起的作用的问题”为例,政府应为此类服务网络的建立制定政策和发展方向,提供部分经费,对服务质量实施评价,对从职人员进行培训,发展国家或地区的实施纲要,等等。非政府组织包括社会团体和组织(如基金会、妇联、研究会,等等)、民间企业和机构,等等,它们则可对此类服务网络的建立提供支持和帮助,包括道义上的和资金上的支持和帮助,例如,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募集资金、根据各种需求设计与之相适合的服务模式、对家庭和儿童作宣传,等等。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在建立以社区为基础的学前教育服务网络过程中如果能相互协调,相互补充,那么,这种类型的服务网络的建立就会顺利得多。

以社区为基础的整合性学前儿童保育和教育服务网络由服务中心组成,每一个中心的具有多种服务功能,包括对0-6岁儿童提供高质量的保育和教育,为家长提供教育和家庭支持,由社区对居民提供各种教育咨询和服务,提供以社区为基础的健康服务、培训和研究,等等。由于功能上的多样性和整合化以及组织上的网络化,能有效地保证对儿童保育和教育的质量和效益。以英国攀。

格林中心为例,这是一个以贫苦家庭和移民家庭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中心,其整合性功能包括(1)提供高质量的保育和教育(如:为1-4岁儿童提供根据需要而定的保教组合,2-4岁儿童的保育,4-11岁儿童的游戏,5-11岁儿童的校外俱乐部,为有特殊需要/情况的儿童提供整合,玩具图书馆,等等);(2)社区为基础的健康服务(如:孕期测试,婴儿食品,婴儿按摩,健康咨询,与健康有关的学习班,等等);(3)与家长一起的工作(如:家长对保育学校的参与,家长参与对儿童的记录,建立与家长一起工作的文档,,家长小组活动,等等);(4)提供家庭支持服务(如:对所有儿童进行家访,家庭咨询服务,对单亲家长、少女家长的特殊咨询和服务,等等);(5)培训和研究(如:水平1、2和3的婴儿课程,家长对保育学校课程的学习,基本技能的学习,家长教育/社区成人教育,NVQ评价中心/水平2和3的NVQ

/会计课程,保教专业的硕士课程,开发大学网络学院的学分课程,等等);(6)对家庭的直接服务(如:社区午餐,社区非正式聚会,为家长和儿童举行的家庭活动,巴士出租,等等);(7)社区新生成的服务。

以社区为基础的整合性学前儿童保育和教育服务网络的运行原则为:(1)通过就近的整合性中心的服务,为儿童及其家庭提供合作的教育、健康和社会服务的最有效途径。(2)服务中心对当地儿童及其家庭的需要应是有弹性的和有责任性的。(3)保教是以个别化和集体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的,课程应与0-5岁儿童的发展相适合,应认识到游戏和语言是儿童早期学习最重要的事。(4)服务中心应尊重儿童和家长的个体差异。(5)服务中心应认识到教育自儿童出世起即开始,而家长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他们对子女承担早期教育的责任,因此,对家长的教育是十分重要的。(6)在服务中心内,家长教育和成人/社区教育保证对家长实施的教育应具有效性。(7)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应是受过严格培训的,能公正地为参与者提供服务中心各种的条件。(8)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应是有资格的,并经由社区认同。

以社区为基础的学前教育服务网络的建立和发展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一种需求,对于解决儿童保育和教育面临的挑战具积极意义。在我国,特别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的协调一致和共同努力下,建立和发展以社区为基础的学前儿童保育和教育服务网络,能充分发挥社会基本组织(社区)的作用,以较小的投入,取得较大的效益,减少各自为阵,相互扯皮的现象。可以相信,以社区为基础的学前儿童保育和教育服务网的建立和发展将为我国广大儿童的健康和教育提供保证。

主要参考文献

1.Zhu Jiaxiong. (2002) Early childhood care and education in P. R. of China, KEDI, Korean.

社区教育网络建设范文第3篇

为促进学校的共同发展,根据中央电化教育馆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安排,由《基础教育信息化区域推进策略研究》总课题组与常州市教育局共同主办,《信息技术教育》杂志与常州电教馆、常州教育技术装备站共同承办基于网络环境的区域教育资源建设与教学应用研讨会暨课题开题会。

一、会议主题

均衡共享和谐共进

二、会议专题内容

1.区域网络资源建设的机制与体制的探索与研究。

2.区域信息资源的应用和开发,资源开发与知识管理。

3.网络资源库建设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

4.跨区域间、校际资源合作建设的新举措、新方法。

5.以教师教学应用为目标的区域教育资源建设新探索。

6.重点课题开题报告。

三、会议时间及地点

1.会议时间:2007年3月下旬。(具体待定)

2.会议地点:江苏省常州市。(具体待定)

四、会议代表

1.中央电教馆有关领导。

2.课题专家组成员。

3.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电教馆、教研室等分管教育技术研究的有关领导。

4.相关地区部分教育部门领导。

5.相关学校主管领导及科研人员。

6.企业界代表。

五、其他

1.会务费:380元/人(含餐费、资料费、会务费)。

2.会议代表的住宿由会务组统一安排,费用自理。会议代表的往返交通费用自理。

3.欲参加会议者请于2007年3月15日前,将填写好的“参会回执表”通过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发至组委会。

六、联系人

王晓军(北京)010-87663458-8083,13311596091

E-mail:cxxx@vip.省略

社区教育网络建设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农村家庭;信息化;实现;策略

1.综述

目前,在国内学术界对“农村信息化”的概念还没有达成统一的认识。不同的作者所研究的领域与认知有所差异,从而造成当今“农村信息化”的概念是众说纷纭,百花齐放。作者认为《中国农村信息化发展报告》中对“农村信息化”所做的定义通俗易懂,能较全面的反应事物的本质。即“农村信息化”是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农村管理和农民生活的应用的程度和过程。在现阶段,对三农影响最大的信息技术是通信和互联网技术,故本文主要从通信和互联网领域来研究农村信息化发展对策。

2. 当前农村农村家庭信息化进展状况

2.1信息化程度低

要完全实现信息化,就须构筑和完善六大要素:建设信息网络,推进信息技术应用,发展信息技术和产业,培育信息化人才,制定和完善信息化政策。比照城市的六大要素建设,目前上海农村地区信息化程度显然较低。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和支持我国农村信息化工作,为农村信息化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发展氛围。为推动农村信息化建设,相继启动 “金农工程”、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建设工程、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农村*员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等项目。这些国家级重点工程的建设,客观上促进了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改善。尽管如此,上海农村信息化的条件,同上海城区高度发达的信息化网络基础设施相比,依然显得相当薄弱。

调查发现,郊区农村光缆的铺设和宽带网的覆盖面、教育网站的设施建设等,远未达到社区教育信息化之所需。崇明等远郊农村地区只有半数建立起了区县级的社区教育专业网站,其他村镇级教育网站,基本空白。信息化教育网络的立体化建设较市区远远落后。设备陈旧。部分乡镇级的设备配置大多较为落伍。尽管每个学校也配备了一些电脑,供居民免费上网使用,但不仅数量有限,且计算机设备以落伍、陈旧者居多,使用很是不便。

2.2农村居民上网技能缺乏

计算机进入农村已经有相当长的时间,可以说不迟于城镇。但是计算机的普及率根据各地区的发展程度不同而不同。须建立在农村居民“学习信息化”的条件之下,而“信息化”的学习方式,必须具备一定的物质条件和技术条件。由于农村大量中青年劳动力流向城市,农村留驻人口的年龄特征趋向老龄化,性别趋向“女性化”,所以居民整体文化水准有所下降,加上来自工作和家庭责任的双重压力,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已无暇顾及学习,通常是一些农村干部、农村科技人员以及部分专业农民和少数有学习积极性的普通农民在参与学习。至于自觉地利用信息技术开展信息化学习的比例就更少了。对崇明县城附近港西等三个行政村的调查显示,在“是否有兴趣进行信息化学习”的问题上,表示“没有兴趣”的占70.2%,只有9.8%的村民表示“有兴趣”。在上海其它农村地区,情况略好于崇明,如嘉定、青浦等对信息化学习有兴趣的农民在15%左右,但同城区几乎“人人皆学”、“处处在学”的情形相比相比,参与度同样明显落后。调查数据表明,剔除农村城镇的居民,现阶段上海农业居民获取信息的途径90%以上依然通过广播、报纸、电视、书刊等传统信息媒体获得,学习信息化程度低下特征明显。

2.3资源整合和利用率低

信息化资源包括信息化教育软、硬件设施和信息化课程性资源。社会信息化资源是建设学习型城市的重要依托,也是开展社区教育的重要依靠。中小学信息化教育资源是实现社区教育信息化的最有利的凭借条件。目前上海农村在开拓社区教育信息化途径过程中,与所在地中小学的协作尚未全面启动。有少数几家如浦东、嘉定、青浦等区能较好利用中小学、高校和各种社会办学力量的软硬件设施和信息化教学资源外,大部分郊区农村还未能有效地发挥所在地学校的信息化网络平台和信息资源的作用,资源的整合度差。此外,已有的社区教育网络资源,如“上海终身学习网”、各区县的教育网站,看似内容丰富,但针对农村居民特定需求、深受农村大多数居民欢迎、实际可供利用的资源相当有限,整个网络资源在农村的利用率一直不高。信息化的特征之一,就是数字化和网络化。涉及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由于服务范围广、数量少、区域间隔太大,“没有哪个电脑销售商愿意为了更换一个鼠标或者一个简单的内存条故障,跑上百里山路。”江西一些信息产品销售商告诉记者。此外,上网对于众多农民仍是一种“奢侈行为”。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推算,中国平均每个网民家庭全年上网接入费用为900元。上网在城镇开始列入平民化消费,但这一费用对绝大多数农民而言过于奢侈。由于社区教育信息化在农村的开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思想重视程度,投入等,均不甚理想。社区教育信息化的技术含金量不高。现阶段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农村的信息化设备较为落后,信息资源形式单调、简单,以文本为主,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课程相对较少,缺乏生动、活泼的形式,数字化水平不高。另一方面,农村居民使用电脑和多媒体技术的本领不强。虽然近几年农村开展过“百万家庭网上行”、“千村万户”农村信息化培训普及过程,但由于涉及面不广,且受教育群体本身缺乏家用电脑,难以强化训练等原因,绝大多数拥有电脑的农村居民,还只懂得简单的网上浏览,不但难以开展依托信息技术的学习活动,就是简单的网上提问、发信等互动能力大多不具备,难以提高信息化学习的兴趣。

3.加快农村家庭信息化建设步伐展策略

3.1提高农民文化水平,增强农民信息意识

提高农民文化水平的关键,一是加快发展 农村 教育 事业,着力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善农村办学条件;二是建立和完善多形式、多层次的农民培训体系,全面加强对农民的培训。

3.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与资源开发

加强农村信息网络建设,重点整合并传播农业技术、应发挥市场的引导机制积极利用民间投资,着力推进社区教育信息化工作,最要紧的是要“抓住”老百姓。资源建设要体现农村特点即体现区域特点。把信息化资源建设同关心农村居民的劳动、就业、生活、兴趣等结合起来。

3.3 要做好农村信息应用示范家庭

做好农村客户的分群和摸底调查。除了上网看电影、玩游戏、聊天等,还要推广通过网络查找招工信息、了解国家惠农补贴政策和农资物品的价格及供求信息,安装和调试网络解答使用过程中碰到的各种问题,通过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举措,引导大家从低层次被动接受信息运用信息发家致富。

总结

农村家庭信息化是一个不断完善的历史过程,其在农村的推进工作可谓长路漫漫,需要政府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能动地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发挥各种积极因素合力推进。其中,“宣传发动”是前提,“体制建设”是保障,“队伍能力建设”是核心,“网络信息化资源建设”是基础,“激励机制”是动力,“科研工作”是后盾。只有在目标明确,规划科学,管理有序,领导有方,各方齐头并进持之以恒的推进下,农村家庭信息化工作才会显现勃发生机。(作者单位:内蒙古凉城县医院信息科)

参考文献

[1]李向升,农村信息化竞争力影响的实证研究[J], 特区经济,2010(12):347-348

[2]王博 李向升.提升中国农村信息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J].特区经济,2010(10):31-41

[3]魏巍,我国农资流通市场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2):6-7

社区教育网络建设范文第5篇

社区成人教育采用开放式的教学理念,担负着对社区成员实施终身教育的重任,更有效的为社区服务,开展社区文化教育活动等,为居民提供丰富的社区教育服务,使社区居民得到全面的继续教育。成人教育对提高整个社会劳动者素质有很直接的现实意义,对构建学习型社会有很大的影响。

2.学习型社会视角下社区成人教育的功能

学习型社会主要是一种以学习为动力,以学习型组织为基础,以学习求发展为主要标志,以促进成人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为成人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能够满足成人终身学习需求的新型教育社会形态。社区成人教育的功能主要分为内部功能与外部功能。内部功能指教育系统对内部各个要素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促进成人教育的发展功能。外部功能指教育系统对外部环境的作用,主要表现为政治、经济以及文化功能。社区成人教育具有促进社区成人全面发展,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以及促进成人教育体系构建等功能。

2.1促进社区成人终身发展

社区成人的发展与终身学校是密不可分的,随着成人教育发展的不断改进,部分成人参与到社区的教育与学习中,得到了受教育的机会。社区教育满足社区人员终身学习的需求,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终身学校的公平性。社区成员之间通过不断的学习充实自己,不仅能提升自身素质,还实现了终身学习的目标,为提高社区成人的基本素质与改善终身发展环境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2.2提高社区成人的生活质量

社区成人教育的生活质量主要是分为物质生活质量与精神生活质量。一方面,从人力资源开发的角度来说,成人教育从起初的形态开始转变为掌握知识的人力资本,提高成人的劳动能力水平,使社区成人由体力劳动的形式转化为智力劳动形式,全方面的影响社区成员能力的发展。另一方面,成人教育是社区成人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渠道;例如,在开展社区成人教育方面的相关活动时,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积极引导成人用理性的思维思考问题,不仅能增强社区成人之间的相互了解,还能避免矛盾的产生,进而提高社区成人的精神生活质量。

2.3促进社区成人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

终身教育体系是一种新型的教育体系,是学习型社会的结构特征与根本制度。从成人教育的形式来看,终生教育体系主要包括社区教育、学习教育以及成人教育等;而成人教育把社区内的学校、家庭、单位以及社会等不同类型的教育融为一体,成为成人终身教育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

3.学习型社会视角下社区成人教育实现方法

3.1形成终身学习的新学习文化

首先,社区应该每年定期举办终身学校周活动,明确活动的举办主题,着眼设计终身学习目标,开展不同形式的学习活动,像社区人民展示终身学习成果。其次,建立一个社区终身学校网站,积极引导成人学习,方便成人自由、有个性的终身学习。最后,利用杂志、报纸、电视、广播等新媒体,设置社区终身学习文化推广计划,开展具有特色的宣传方式。此外,加快学习信息网络建设的步伐,这不仅是新学校文化的一大特色,也是新学校文化形成的内在机制。

3.2创建多样化的社区学习平台

社区部门的工作人员应该完善与建立社区成人社区、学校教育培训中心和社区学院等学习平台。社区部门在创建活动过程中,可通过设置网络平台、展览、论坛等载体,尤其是应用社区内各种形式的休闲活动为载体,为成人教育的学习型社会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社区的工作者与成人教育机构,应该积极和国内外社区成人教育的专家交流,更加深入的开展面向社会服务、满足社会市场需求的成人教育培训,创建多样化的社区学习平台,使社区成人教育功能得到较大的发挥。

3.3构建社区终身教育网络

在学习型社会视角下,要想形成学习型社会,不仅要有社区成人积极主动的参与,还需要形成社区终身教育网络系统。成人终身教育网络的设立,能把分散的教育资源联系起来,最大限度的满足社区成人对学习的需要。社区成人终身网络的建立,使社区成人教育的活动形成一个有序的整体,产生很好的教育效益。社区机构应该构建以社区学院为龙头,以社区街道和乡镇教育学习为骨干,以社区市民学习为基层的网络系统,积极鼓励和组织相关部门教育系统,参与构建社区信息网络教育活动,使社区网络信息更加全面地应用于社区成人终身教育。

4.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