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对粮食安全的建议

对粮食安全的建议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对粮食安全的建议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对粮食安全的建议

对粮食安全的建议范文第1篇

1.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现状及事故原因

1).操作工人的安全施工意识淡薄。目前建筑企业雇佣的操作工人基本上都是农民工,由于自身身份的特殊性,其流动性较大,企业很难将他们固定下来,造成管理上困难。另外,他们安全意识差,缺乏基本的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三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现象时有发生。据统计,建筑行业70%以上的事故都是因“三违”造成的。企业安全教育和安全知识培训要适应劳动力市场的这一变化特点,安全工作人员要及时查缺补漏,更新和完善;

2).岗前系统的安全培训教育不够,时间短,效果差;班前安全教育没有真正落实,即使有也是流于形式,个人的安全施工意识没有得到有效的提高,良好的安全作业习惯没有养成;

3).现场的安全管理不到位,安全生产责任制没有落实到位也是造成事故的原因之一。安全管理一种动态管理。物的不安全因素在减少,但人的不安全行为却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和改善;

4).建筑工程项目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安全防护措施方面的资金投入不足,这给工程项目施工安全带来极大考验。安全文明措施费要求在投标时单列,是工程投标时不可竞争性费用,可是好多施工单位工程中标后,对安全文明措施费部分挤压占用,造成安全防护措施方面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大打折扣。

2.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的原理及内容安全管理原理是人类安全活动的基本理论和策略,是安全科学以及安全管理科学发展的基石,是人类预防事故的重要理论核心,是构件和谐社会安全发展的指导原则。运用原理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实施工程项目安全管理。

1).以预防事故为中心,“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预测和预防事故是现代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预防事故的根本在于危险源辨识,进行危险性预测,运用科学知识和手段对工程项目施工系统和作业中实际存在的危险及可能发生的事故及其严重程度进行分析和推断,并进一步作出估计和评价,以便查明系统的薄弱环节和危险所在并及时加以改进,同时也可对各种设计方案能否满足系统安全性的要求进行评价,作为制定措施的依据;

2).生产必须安全,安全才能生产,安全是生产的前提,安全是全体人员的安全。遵循“管生产必须管安全”“人人都是安全员”的原则;

3).实行系统安全管理,在施工过程中导致发生安全事故的原因是很多的,包括人、设备和环境等因素。因此,安全是同施工过程中的许多环节和条件发生联系并受其制约的,只是孤立地从个别环节或在某一局部范围内分析和研究安全保障,是难以凑效的,要有效实行全面系统的安全管理。

二、安全施工管理的对策建议

1.落实安全施工责任制安全施工责任制是搞好安全工作的重要组织措施。多年实践证明,安全施工责任制落实得好,安全状况就好,反之安全状况就差。

2.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提高人员素质提高人员素质不仅仅是安全施工管理的要求,也是建筑企业整体发展的需要。

1).安全教育、培训的目的与方式。安全是生产正常进行的前提,安全教育又是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全员安全素质、安全管理水平和防止事故,从而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安全教育主要包括安全生产思想、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和法制教育4个方面的内容;

2).安全教育的内容随实际需要而确定。三级安全教育是企业必须坚持的安全生产基本教育制度。对新工人必须进行公司、项目部、作业班组三级安全教育。对新工人的三级安全教育情况,要建立档案。新工人工作一段时间后还应进行重复性的安全再教育,加深感性、理性的安全意识。

对粮食安全的建议范文第2篇

2 食品安全管理概述

2.1 食品安全的概念

食品安全所代表的是食品本身无害、无毒,达到相应的营养需求,对于人们的身体健康不会产生任何慢性的、亚急性又或是急性的危害。食品安全同样是一门专业研究,是包括食品制造和储藏环节保证食品安全、避免污染物的出現、防止出现食物中毒等问题在内的跨学科领域,因此食品安全显得非常重要。

2.2 食品安全管理的概念

针对食品安全管理的具体含义,当前学术领域依然没有给出具体的定义,而是将食品安全管理概括成:食品安全管理所代表的是政府有关机构在食品市场之中,运用组织、规划以及领导等形式,针对食品原料、添加剂等其它物料的购买,食品加工、运输以及消费等环节实施合理的协调,使得整个食品市场能够平稳地运行,确保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达到社会利益目标的环节。

3 中、美食品安全管理体制的对比

3.1 美国食品安全管理体制

美国本土的食品安全可以说被全球人类所赞许,这是受美国相对完善的食品安全管理体制所影响的结果。1906年,美国出台了首个与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食品和药品法》,在其后的一百多年时间里,美国政府部门一共出台与修改了35部与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其间关联性最大的法律有7部,不但有综合性的《公共卫生服务法》《食品质量保护法》等;同时还具备极为具体的《禽类产品检验法》《联邦肉类检查法》以及《蛋类产品检验法》等。以上规章制度大致涵盖了全部食品以及有关产品,同时为食品安全确定了相应的加工标准与管理流程。

3.2 中国食品安全管理体制

2009年6月1日,我国出台了《食品安全法》,废除已经运用了13年之久的《食品卫生法》。《食品安全法》中明确了我国食品安全具体的分工和协调相互整合的管理机制。监管的主体大致有政府部门以及相关的食品安全管理机构,其间涵盖了中央、省、地等政府部门。除此之外,食用农产品的安全监管主要由国务院农业行政机构具体承担。

3.3 中国食品安全管理体制与美国对比所存在的不足

3.3.1 法律与标准是能够确保食品足够安全的重要保障,中、美两国食品安全法律与标准体系构建层面依然有着非常大的差异。美国高度关注相关标准的确定工作,政府部门每年会拨出7亿美元的费用以扶持食品安全标准的分析与确定,将以维护健康安全为主要目标及所对应的食品安全标准当作标准化战略的核心领域。我国虽然明确了部分与食品安全相关的标准,但是很多标准使用时间较久,缺少一定的可操作性与合理性,在技术内容层面和WTO相关内容与CAC标准有着非常大的差异。

3.3.2 食品安全组织体系层面,我国大都依托有关机构的分块监管,未产生能够展示整个环节监管需求的协同体制与统一制度。在现实的管理环节上,大致展示为职能部门的相互交叉,即部门太多,重叠管理。比如,猪肉在摆到餐桌之前,需要通过农业、卫生以及工商等10个不同部门的检测,人们以为一定能够吃到安全放心的猪肉,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近年来,依旧发生了类似瘦肉精、注水肉以及垃圾猪等恶性食品安全事件。

3.3.3 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层面依然有着许多不足,例如缺少食品安全的系统管理和评判材料,其展现形势往往为我国食品里面非常多的污染状况家底不清。食品中所含有的兽药与农药残留及部分生物毒素所引起的污染缺少相应监管材料,其中一部分是对于健康造成较大危害同时在贸易过程有非常敏感的污染物。食源性污染是当前我国无法保证食品安全的关键要素,然而目前依然缺少对于食源性危害的充分监管和评判材料。在由微生物所引起的食源性危害层面,美国CDC通过自行监管网络对其实施监管与评判。除此之外,美国还创建起了相对稳定的监管网络与相对完善的食品与污染物监管数据库。

4 美国食品安全管理体制对我国的启示

4.1 完善我国食品管理体制

当前,需要从我国的具体国情以及食品安全具体状况入手,设立跨机关的全国统一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更深入地理清相关监管机构责任,遵守某个管理过程由某一机构管理的原则,运用分段管理为主、品种管理为辅的模式,使食品由田间至餐桌的全过程均可获得科学的管理,进而确保食品安全。

4.2 完善相关法律体系

美国的法律体系涵盖多个层面、多个行业,会对全部输出到美国的食品加工公司与国家造成巨大影响。法律所体现出的食品安全管理观念变化对于其它国家,特别是中国与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完善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作用。所以,我国食品安全法律的制定与修改,可分析其所产生的影响以及立法的宗旨,逐渐健全有关的法律体系。

4.3 构建食品追溯体系

食品安全追溯体系主要有以下几个环节组成:第一,创建极为严格的记录管理。食品制造公司的记录是进行食品追溯的重要基础,是确保制造运营人员确实记录顾客所关注所有过程的相关信息,便于后期查询。第二,创建高度透明的查询管理制度。顾客可以在所需买入的产品包装中查询对应的编号,在购物环节或在购买以后在查询系统里录入编号,以便能够清楚的查询到有关的信息。

4.4 健全食品安全标准

第一,需要创建相对完善的国家标准、企业安全操作守则以及安全标准等食品安全标准,确保食品加工的足够安全。第二,创建相对完善的食品品质安全监测系统。当前,我国的农产品监测以及监测体系依然相对薄弱,所具备的质检单位数目和全社会需求量有着非常大的缺口。同时,还存在区域分布不一的问题,需要不断增加投资,设立更加多的具备较高水平的检测单位。

对粮食安全的建议范文第3篇

关键词:粮食安全 水土资源保护 行动逻辑

粮食生产中的水土资源是指投入到粮食作物种植和生产中的土地资源和水资源,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粮食安全水平的基础。根据公共性的概念,粮食生产中的水土资源是一种公共性产品,但目前我国粮食生产中的水土资源面临着数量紧缺,质量退化和水土资源空间分布不匹配的问题,加之粮食生产所涉及到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种粮农民的权益不清晰、不对等,严重影响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进而威胁到我国的粮食安全。以资源价值为基础,完善资源价值实现途径和明晰不同经济主体产权是确保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本文在分析粮食生产中水土资源的公共性和外部性的基础上,从完善价值实现途径的角度提出促进粮食生产中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政策建议。

一、粮食生产中的水土资源公共性分析

公共管理学根据效用、消费和受益的经济特性,赋予公共产品三大特征,即效用的不可分割性、消费的排他性和受益的排他性。效用的不可分割性是指产品效用为整个社会的成员所共享,而不能将其分割为若干部分归属于某些个人享用;消费的非竞争性是指某一个人对此产品的效用不能排斥、妨碍其它人对其的同时享用,也不会因此而减少其他人享用该种产品的数量或质量;受益的非排他性是指在技术上没有办法将拒绝为物品和服务付款的人排出在受益的范围之外。能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的为纯公共产品,同时不满足这三个条件的产品则是私人产品。如果一种产品同时具有效用的不可分割性和受益的非排他性,但在消费上具有竞争性,则这种产品可以成为“拥挤性公共产品”。如果一种产品同时具有效用的不可分割性和消费的非竞争性,但在技术上能够排他,这种产品称为“价格排他性的公共产品”。

粮食安全的最终目标是确保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都能买得到又能买得起他们所需要的基本食品。粮食安全指的是一个国家的食物安全保障,是通过供应充足的满足公众消费需求的粮食来实现的,其效用具有整体性,是国内每一个公民都可以享有的,因此粮食安全具有效用的不可分割性。粮食安全的受益性是不可排他的。在不同的消费水平下,我国粮食需求与现实的粮食生产能力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随着人口增加和消费水平的提高,粮食安全的实现难度越来越大,粮食安全具有竞争性。综合以上可以看出,粮食安全具有效用的不可分割性、受益的非排他性和消费的竞争性,属于拥挤性公共物品。

本文对粮食生产中的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有效管理是针对水土资源保障粮食安全的效用而言的。从粮食安全的角度分析,粮食生产中的水土资源的效用不在于生产了多少粮食或者水土资源利用的效益是多少,而更重要的是作为保证粮食安全的基础,为一个国家提供了粮食安全保障,其效用具有不可分割性。粮食生产中的水土资源的消费具有一定的竞争性,人口需求不断提高增加了水土资源利用的压力。因此,粮食生产中的水土资源是一种特殊的公共资源,是一种“拥挤性公共物品”。

二、粮食生产中水土资源利用的外部性分析

外部性是指某一经济主体的活动对与其他经济主体产生的一种未能由市场交易或价格体系反映出来的影响。粮食生产中的水土资源利用的外部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不同经济行为主体在粮食生产中的水土资源利用保护中承担的成本和效益不对等,二是粮食生产中的水土资源价值没有完全实现。

(一)粮食生产各经济主体行为逻辑分析

粮食生产中的水土资源利用保护主要涉及三大经济主体,即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种粮农民。不同主体所肩负的保护任务和获取的利益不同,并存在成本和收益不对等的现象,这必然影响到粮食生产中的水土资源利用和保护效率,影响粮食安全。因此有必要对主要经济主体利用和保护资源的成本收益进行分析。

1、中央政府资源利用保护成本和收益分析

中央政府利用保护水土资源的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包括直接投资和补贴两大部分,例如国家直接投资的水利建设资金,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资金、为促进农民种粮积极性而支付的种子、农业机械、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补贴和直接补贴等。间接成本指中央政府保护粮食生产中的水土资源而损失机会成本,如因将水土资源投入粮食生产而制约非农产业发展所引起的财政收入减少和资源利用收益损失等。中央政府保护粮食生产中的水土资源获得的显性收益主要是以粮食产品为原料的行业发展对国民经济形成的贡献率,隐性收益主要表现为粮食安全对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定的保障作用。

我国人多地少,随着人口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对粮食安全的需求水平不断提高。为了确保社会安定和国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我国政府一直将保护粮食安全,保护粮食生产中的水土资源作为重要工作任务。从中央政府提出的保护18亿亩耕地红线、加大农田水利投资力度等措施就可看出中央政府保护水土资源的意愿和决心。

2、地方政府资源保护成本和收益分析

地方政府是具体的水土资源保护者,其保护成本包括为了执行中央政策而支付的水土资源保护资金,也包括为了实现粮食生产目标而限制水土资源配置到报酬率较高的行业和部门所带来的地方财政收入减少的成本。地方政府水土资源保护收益主要是地方粮食安全和贯彻上级政策所带来的荣誉收益。由于我国粮食生产中的水土资源时空分配不均匀,各地方政府保护资源的成本收益情况差距较大。地方政府付出全部的努力促进水土资源保护,但不能排除别的地方政府享有粮食安全和资源保护所带来的收益。在我国,粮食主产区的地方政府肩负着对外提供粮食的任务,为粮食调入地区额外承担了资源保护的责任而没有得到任何利益补偿。中央政府通过编制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强制各省保持一定的基本农田面积,尤其是粮食主产区耕地保护面积和基本农田保护率指标较高,对于粮食主产区的地方政府而言,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指标远高于本地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需求,而且还制约了可配置到其他行业和部门的土地资源数量,这造成了粮食主产区地方政府粮食生产和水土资源保护积极性不高,动力不足。在一定条件下,主产区地方政府可能会理性地促进粮食生产中的水土资源非农化,具有将粮食生产中的水土资源调配到工业和第三产业生产部门的动机。

3、种粮农民保护资源的成本和收益分析

种粮农民是利用和保护水土资源的具体实施者。种粮农民付出了粮食生产资金,获得的收益全部为私人收益,因此理论上种粮农民保护和持续利用资源的积极性较高。粮食生产中的水土资源利用具有经济功能、社会保障功能和生态服务功能。社会保障功能表现为:一方面为国家提供粮食安全,另一方面为种粮农民提供社会保障;同时粮食生产中的水土资源利用对于生物多样性的维持与保护、大气净化、环境净化等具有生态服务功能。而目前,我国粮食生产的经济效益较低,而且粮食生产带来的社会保障功能和生态效益为整个社会所享有,不完全体现在水土资源使用者和保护者身上。此时社会的收益大于私人收益,水土资源利用产生了正外部性。同时随着我国目前城市化进程和农业结构调整进程加快,种粮比较效益较低,在比较利益的驱动下,加之水土资源具有多宜性,使得大量用于粮食生产的土地资源转移为其他用途,水土资源的利用具有很高的机会成本。种粮比较经济效益与水土资源巨大的机会成本之间的差距必然影响种粮农民的积极性。

(二)粮食生产中的水土资源价值实现情况

粮食生产中水土资源的功能赋予了水土资源一定的价值,使其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生态服务价值。经济价值是指粮食生产所获得粮食产品带来的经济效益,可以直接用货币来衡量,这部分价值通过种粮农民出售粮食产品得到实现;生态价值指以水土资源为主体构成的生态系统具有的生态价值,包括保护生物多样性、物质循环和景观美学等方面的价值;社会价值主要包括提供养老、就业保障和粮食安全等方面的价值。粮食生产中的水土资源各项价值实现程度不一致。目前粮食安全价值和生态价值被其他社会成员无偿享用,同时由于尚未明确和完善养老和就业保障价值的数量和管理制度,当粮食生产中的土地资源产权流转时,种粮农民也失去养老和就业保障的基础,水土资源的就业和养老保障价值无法实现。资源价值的不完全实现造成了种粮农民水土资源利用的短期行为,不重视对水土资源的保护性利用,盲目施用过量的农药和化肥会造成水土流失,土壤板结,不仅造成水土资源的质量下降,甚至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和食物质量下降,或者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转换粮食生产中的水土资源用途,造成粮食生产水平下降。

粮食生产存在经济行为主体收益权利不对等和粮食生产中的水土资源价值未完全实现的问题,造成了粮食生产中的水土资源利用的外部性。不同经济主体的活动对他人或社会的影响有好有坏,有利有弊,因而外部性又可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但无论存在正外部性还是负外部性,都会影响粮食生产中的水土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因此为了促进粮食生产中的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根本的方法是消除利用外部性,使资源利用保护成本与收益对等,提高粮食生产中的水土资源利用效率。

三、政策建议

粮食是私人产品,粮食生产是私人行为,而粮食生产和粮食本身是粮食安全的保障,粮食安全和粮食生产中的水土资源具有公共产品的特征,因此我国的粮食安全是非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公共经济理论提出非政府提供公共产品通常有四种方式,分别是:政府与私人公司提供签订协议和合同、政府授权私人公司经营、政府私人生产进行资助、政府参股和政府提供法律保护。无论采取哪种方式,政府和私人的利益、权利和相应的责任都应明确。粮食生产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是粮食安全的基础,目前水土资源利用保护的外部性制约了我国粮食安全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政府应根据社会公平、国家安全、经济有效和生态安全的原则,合理采取法律、技术、行政和价值手段管理粮食生产中的水土资源。其中价值手段具有高效、主动的特点。目前我国正在实行的与粮食生产中的水土资源利用最为密切的政策包括粮食直接补贴政策和资源产权政策,均涉及到粮食生产中的水土资源价值实现和合理配置的问题,本文重点对粮食补贴和资源产权两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一)完善粮食直接补贴政策

粮食生产中水土资源价值评估目的在于促进水土资源合理利用和配置,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粮食生产发展。粮食生产中的水土资源价值评估为建立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完善粮食生产成本和制定粮食生产直接补贴标准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同时通过价值评估树立的资源有价观念促进了人们自发地保护粮食生产资源,促进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粮食生产资源价值评估的目的与粮食直接补贴的目标相吻合,利用粮食生产中的水土资源价值为粮食直接补贴政策提供了两方面的依据:一是为粮食直接补贴具体方式的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使粮食直接补贴成为实现水土资源价值的手段;二是为粮食直接补贴的具体标准提供了参考。

粮食安全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其实质是应该由政府提供的公共物品,而真正发挥作用的是由种粮农民私人生产的粮食产品,这为政府提供粮食补贴提供了理论依据。粮食生产资源的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几乎作为一种正外部性被全社会所共享。为了促进粮食生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建议将粮食生产资源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划入粮食生产直接补贴的范畴,这种补贴方式将资源价值量化,不仅为水土资源的管理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同时也促进社会各方面对资源的合理利用,有利于建立保证粮食生产综合生产能力的长效机制。

目前我国粮食直接补贴对象明确为种粮农民,由于粮食安全和粮食生产中水土资源的公共性,粮食直接补贴由政府提供。结合粮食生产涉及到的社会经济主体,以及粮食生产中的水土资源价值类型,粮食直接补贴可以细化为直接经济补贴,种粮农民就业和养老保障补贴、粮食安全补贴和环境补贴,并提出补贴标准和方式的建议。

粮食直接经济补贴:种粮农民通过出售粮食获得了部分的资源经济价值,但粮食生产经济效益远远低于社会平均利润率,而粮食生产成本中没有完全考虑粮食生产中的水土资源的价值,造成了粮食生产成本的缺失,种粮农民没有获得粮食生产中的水土资源全部的经济价值,个人边际成本高于社会边际成本。粮食生产中的水土资源经济价值与粮食生产产值之间的差距即为粮食生产中的水土资源尚未实现的经济价值。在评估各地区粮食生产中的水土资源的经济价格的基础上,根据各地区单位粮食产量中的虚拟水土含量,可得到单位粮食产量中水土资源的经济价格,从中扣除当年粮食价格并乘以粮食单产得到粮食直接经济补贴标准。

种粮农民就业和养老保障补贴:补贴标准是根据区域内单位粮食生产面积就业和养老价值乘以一定粮食种植面积需要的标准用工数,可通过为农民建立养老和就业保险的方式支付补贴。

粮食安全补贴:区域粮食生产中的水土资源所承担的粮食安全价值不同,为了平衡地方政府承担粮食生产的责任和因此损失的机会成本,粮食调入地区应承担起粮食调出地区的粮食安全补贴。粮食安全补贴为计算出的粮食生产中的水土资源的粮食安全价值,根据粮食总产量计算单位产量的粮食安全价值,如果长期无力解决本地区粮食自给问题,需要向外地调入粮食,那么除了根据粮食市场经济价格支付购买价格外,还应该额外向调入地支付粮食安全补贴。这个补贴值是调出地单位产量粮食安全价值乘以粮食外调量。

环境补贴:粮食生产系统的存在为人类提供了生态服务,农民为生态服务的存在提供了劳动,但这部分价值却没有体现,被全社会成员无偿占有。从粮食安全的公共性来看,政府应代表全社会成员对这部分价值进行补贴。环境补贴的标准是单位粮食播种面积的平均生态价值与粮食播种面积的乘积。由于生态价值数量巨大,粮食播种面积不固定,因此建议中央政府以生态价值评估结果为依据,根据各地区长期粮食生产情况和自然情况统筹发放。

根据粮食生产中的水土资源价值建立粮食直接补贴制度,不仅为粮食直接补贴提供了较为合理的标准和依据,体现出区域粮食生产差异,而且细化了粮食生产相关主体的责任,确保粮食生产中的水土资源价值实现,促进粮食生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完善粮食生产中的水土资源产权制度

1、土地资源产权改革建议

从粮食安全的角度而言,粮食生产中的土地资源是公共资源,它属于公众和社会。但由于每个社会成员不具备管理和控制资源的能力,国家拥有资源的所有权。但实际生产中,农民根据市场的变化,随意改变自己的私人选择,政府和农民成为资源产权制度的主体。鉴于粮食生产中的土地资源的特殊性,建议建立政府公共产权与农民交易产权的双重结构。农民和村集体是资源的直接使用者和管理者,授予其收益权、使用权和经营权,并依法获得资源利用的经济收益。同时在资源转让时,补偿其因资源流转而损失的就业和养老价值。资源的所有权归政府所有,因此其有责任制定出资源利用的相应规则,如资源的使用权、排污权等权利的获得与费用。直接的资源利用收益如经济收益应有明确的产权界定。这种产权界定保护产权主体利益,同时明确各主体间的责任,能够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克服资源利用的短期行为。

2、水权政策建议

粮食生产中的水资源表现出公权性质,水资源所有权应归国家或集体所有。但针对粮食产品来说,水资源具有私人物品的性质,具有明显的竞争性和排他性。目前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实行取水许可制度,水资源使用权主体分离。生产者获得水资源使用权后,利用水资源生产获得收益是水资源收益权的实现形式。水资源收益权转让其实质是水资源市场流转的过程。长期以来我国实行水资源无偿使用制度,生产者无需交纳水费,无法体现水资源的稀缺性和市场价值。粮食生产中的水资源具有经济功能、社会保障功能和生态功能。粮食生产者通过利用水资源获得收益,粮食生产者应根据计算出的水资源的经济价格向所有者支付相应费用,交纳的水费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用于水利工程设施的建设和维护。目前我国粮食生产区域差异较为明显,不同地区水资源承担的社会保障和生态服务功能不同,其中生态和社会保障功能的最终受益者是全部社会成员,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通过支付水利工程建设资金等形式承担这部分价值,同时,粮食调入区政府除了承担本区域的价值外,还应适当支付粮食调出区的价值。

参考文献:

①张向达,赵建国. 公共经济学.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1

②石少龙.2003年粮食安全研究综述. 农业经济问题,2004(9):4—11

③刘笑平,雷定安.论外部性理论的内涵及意义.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9(3):72—75

④丁声俊. 粮农补贴的世界经济现象及借鉴. 粮食问题研究,1996(2):9—13

⑤范少冉. 耕地保有量外部性探讨.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5(4):25—29

对粮食安全的建议范文第4篇

关键词:西南大旱;粮食安全;土地流转;建议

中图分类号:S162.5+3文献标识码:A

从2009年冬季开始,我国西南五省市发生百年一遇的特大旱情。粗略估计,如果受旱区粮食减产10%,全国粮食减产预计在1.8%左右。据媒体报道,目前上海等地已出现粮食价格上涨,粮食安全问题再次被广泛关注。

一、我国的粮食安全形势

民以食为天,粮食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进一步推进,耕地总量将减少,人均耕地面积和人均粮食播种面积将会下降,粮食供给偏紧、适当进口成为我国相当长时期的总体格局。

按照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定义,粮食安全是指确保所有人在任何时候既能买得起又能买得到他们所需的基本食品。粮食安全的本质是指国家在其工业化过程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粮食的需求和粮食经济承受个中不测事件的能力。我国粮食生产自1990年起,产量不断增长,1998年达到历史最高产量51229.5万吨。而从1999年起,粮食产量开始下滑,2003年跌至谷底,年产量仅为43069.5万吨。虽然从2004年起我国粮食产量重新开始上升,但中国早已成为世界十大粮食进口国之一,而且进口量逐年加大。因《谁来养活中国》一举成名的美国地球政策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朗认为,“中国可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粮食进口国之一,以养活其不断增多的富裕人口”,对中国粮食安全问题表示了担忧。

二、威胁中国粮食安全的主要因素

首先,威胁我国粮食安全最重要的因素是耕地不断减少,直接导致粮食种植面积下降。根据我国国土资源部的国土资源公报,2008年我国的耕地总面积是18.2574亿亩,在世界排名第四,然而,由于我国人口太多,人均耕地面积只有1.4亩,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45%。由此可知,我国的耕地还是十分稀缺的。我国从1996年到2008年的13年里,耕地面积已从19.51亿亩减少到了18.2574亿亩,专家根据我国的人口增长趋势预测我国必须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才能确保我国的粮食安全。这份报告显示我国生态退耕和建设占用耕地面积巨大,占耕地减少的比例最大,其中生态退耕由于近几年国家加大了退耕还林力度,其压力有所减缓,未来我国耕地减少的最大威胁来自于城镇化急速发展,建设用地占用耕地的规模越来越大,这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其次,种粮的经济效益不高导致粮食种植面积下降,这种情况在土地流转以后更加突出。在以追求经济效益为导向的背景下,水稻等粮食作物由于生长周期长,产量不高且单价较低,与蔬菜水果花卉等经济作物相比较自然处于劣势。据调查,水稻的生长周期一般在135天左右,种植一亩水稻的产量大概有1200斤,而一斤水稻能产出7两米,按每斤大米收购价1元计算,再加每亩30元的水稻种植补贴、56元的农资综合补贴,一年种植两季水稻只能带给农民1850元左右的收入。这点微不足道的收入除去种子化肥农药等成本,最终的纯收入只有不到1000元。近年国家在农村土地经营使用权流转方面出台了许多鼓励政策,各地方政府在实践方面也取得很大进展。土地流转确实能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提高农民的收入,但目前土地流转的“非粮化”倾向十分严重,大量土地通过流转集中以后,在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导向下,绝大部分是用来种植经济作物。

再次,近年大量农民涌入城市,在为我国城市化建设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造成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不足。在劳动力输出大的农村地区,由于外出务工的收入远远高于种粮收入,加之种地的几乎都是妇女和老人受体力限制,出现大面积抛荒的现象。另外我国粮食生产的科技含量不高,受自然变化影响较大,机械化程度低,投入和产出的比值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这也是我国粮食生产发展的瓶颈之一。

三、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建议措施

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必须加大耕地保护的力度,国家要制定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将耕地保护落到实处,严厉惩罚违规占用耕地的行为,在推进城市化进程加速发展的同时优化城市发展规划,尽量少占用良田,提高城市存量土地的使用效率,充分发掘现有土地的潜力。退耕还林的成效已经初步显现,这一政策必须长期坚持,充分发挥森林在水土保持和预防土地沙化方面的巨大作用。在已经沙漠化的地区植树造林,推广治理沙化的先进经验,变沙漠为绿洲。另外要重视近年我国出现了耕地肥力下降,局部地区土壤盐碱化的问题,在保护耕地面积的同时要保护耕地的质量,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的红线。

确保粮食安全最根本的措施是提高广大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提高种植粮食的经济收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尊重价值规律,尊重供求关系,种植粮食的收入不高是农民不愿意种粮的根本原因,我们必须抓住这一主要矛盾。首先需要政府在宏观上进行正确引导,加大对种粮的值补,目前每亩30元的补贴显然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参照农业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政府对农业的补贴是非常巨大的,工业反哺农业已成常态,如果能加大对种粮的值补,并将规则细化完善落实,定能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其次政府需要在农村加大宣传力度,让农民明白粮食安全的重要性,让种粮的农民认识到自己对国家和社会的巨大贡献,对种粮大户进行精神上的褒奖,并且积极引导与粮食相关的深度加工产业的发展,提高种植粮食的附加值,这样在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收益也能产生种粮有利可图的示范效应。另外在土地流转的过程中政府在尊重市场的同时要加大监控力度,必须保证最优质的耕地必须用来种植粮食,同时推广成功的大规模粮食种植的经验,比如金健米业在成都就集中了大量土地从事粮食生产加工,并且取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龙方.新世纪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研究[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3

[2]刘湘奇.基于耕地保护的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研究[J].大众商务,2010,2

对粮食安全的建议范文第5篇

浙江“七山一水两分田”,是一个人多地少、山多田少的省份,是第二大缺粮省,浙江省委、省政府一直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三农”工作的首位,明确了保持3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和力争1950万亩播种面积、160亿斤总产量“三条红线”。浙江粮食安全必须走多元化的路子,必须寻找新的增长点,这就是旱粮。

第一,从粮食的构成看,水稻面积、产量难有大的增长空间,必须加快发展旱粮。近年来,由于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优质粮田不断减少,同时由于水稻种植比较效益低等原因,播种面积总体上处于下滑趋势。另外,水资源也制约着水稻生产。因此,必须发展需水量较少的旱粮作物。

第二,从增产潜力看,旱粮产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浙江省冬闲田等相对较多,适宜种植旱粮作物。据测算,浙江省旱粮尚有200万亩左右的增长潜力。浙江省鲜马铃薯平均亩产近1500公斤,最高达3221公斤,高的亩产已达4000公斤。从这个角度讲,扶持旱粮发展的边际效应最大、潜力也最大。

第三,从功能作用看,旱粮发展前景广阔。水稻最大弱点就是比较效益低,农民种植积极性不高。发展旱粮则可有效解决这一矛盾,一般春、秋马铃薯的亩产值普遍在1000元以上,设施马铃薯亩产值超过5000元。在浙江,马铃薯深受人们喜爱,既当菜又当粮,是大部分家庭长年必备之食物,市场基础好、前景广。

浙江发展旱粮产业的主要做法

2013年9月,浙江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旱粮生产的意见》,每年安排5000多万元扶持资金,将旱粮生产纳入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并先后2次由省政府召开会议进行动员部署。2014年全省粮食播种面积自2010年以来首次恢复到1900万亩以上,播种面积增加全部得益于旱粮。全省旱粮面积达664万亩,占粮食播种面积的35%,其中马铃薯近100万亩。马铃薯已经成为浙江省继水稻、小麦、大豆后第四大粮食作物,2015年全省春季马铃薯种植面积有望比上年增5%以上。

第一,坚持同粮同力度,加大政策支持和工作推进力度。浙江省按照扶持水稻生产的力度标准来设计旱粮政策:一是实施旱粮直接补贴政策,省财政对认定的旱粮生产基地种植面积100亩以上的家庭农场等,给予每亩125元的直接补贴,标准与水稻相等。二是实施旱粮间作套种补贴,省财政对在果园、桑园和幼疏林地间作套种旱粮作物100亩以上的种植户,给予每亩20元的直接补贴。三是实施订单小麦奖励政策,对按订单交售小麦的农户给予每100斤30元的奖励,每亩最高奖励150元。四是开展高产优质旱粮生产省级示范基地创建,每年支持连片100亩以上的高产优质旱粮生产示范基地50个以上,每个补助30万元,重点支持基础设施等建设,以及旱粮“三新”技术推广等。

第二,坚持不与水稻争地,科学布局旱粮生产。水稻仍然是最大粮食作物、保障粮食安全的主体。在旱粮生产规划布局、政策支持中,坚持不与水稻争地的原则,引导各地以冬闲田等为重点,科学布局发展适宜种植、富有特色和优势的旱粮作物,努力培育区域化、规模化、特色化的旱粮产业带。

第三,坚持市场导向,推进旱粮产业化经营。坚持数量、质量、效益并重,完善产业链,做大做强特色旱粮产业;坚持以销定产、产销对接、营销先行,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培育区域公共旱粮品牌,加大对旱粮产品的推广力度,防止旱粮产品“卖难”,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推进马铃薯主粮化的几点建议

相关期刊更多

动物营养学报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粮食问题研究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四川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粮油仓储科技通讯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储备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