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历史线上课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 以学生为本 求知欲 语言艺术 交流方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4-0100-01
历史课程在初中被视为小学科,常常被打入“冷宫”,在教学计划上被打折,在教学时间上被回扣。为了改变困境,笔者结合20多年的教学经验进行了尝试与改进。
一 以学生为本,适度调整教学内容
随着教学改革的日渐深入,多种版本的教材运行,也考验着一线教师,教师需要了解学习不同版本的教材,使得笔者对教材的驾驭能力有了一个新的提升。
近几年在我校使用的北师版历史教材中,秦汉时期发展线索中只字未提东汉,可是在学习秦汉时期先进的科学技术时,东汉时期的知识点比重很大,如东汉时期的蔡伦改进造纸术、杰出医学家张仲景、《九章算术》、“神医”华佗是东汉末期的医学家,东汉初期佛教在中国的传播,由此可以鲜明地认识到东汉一朝共196年历史,发生了许多影响中国甚至是世界历史的重大事件,东汉是中国古代史上一个重要时期,不能缺少。在讲授秦汉文化时,学生经常提出疑问,为什么没有介绍东汉,而东汉时期的文化成就却那么重要。于是笔者顺应学生的提问调整了教学内容,从而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秦汉时期先进的科学技术,更有助于学生依循发展规律认知历史朝代。
二 以学生为本,改进历史教学的导言艺术
教师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需要学生的有效配合。在实践中教师要注重导言的艺术,人们常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成功的导入,往往会达到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吸引学生即刻投身其中,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常用的有故事导入、歌曲导入、诗词导入等。
如在科技革命的教学中,设计这样的导入:
老师:现在请大家仔细听,请在老师的描述中,猜猜它指的是什么?它是人类从野蛮走向自由文明的桥梁,它是人类打开自然宝库的钥匙,它使人类创造了“高峡出平湖,天堑变通途”的伟大成就,有了它人类可“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它指的是什么?学生思考回答。老师:科学技术如此神奇,让我们共同走进科技,探究科技的发展及其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和影响。把学生的思维吸引到核心问题上,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三 以学生为本,改变教师在历史教学中与学生交流的方式
教学过程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过程。融洽的师生关系能凝聚课堂向心力,在教学中需要一个认识提高与改进的过程。
在初涉历史课堂教学时,师生处于“我教你学”、“我讲你听”的模式,教师与学生的感情交流与语言交流很少,学生容易产生抵触情绪,甚至个别学生会故意制造麻烦来吸引老师的注意,与老师发生正面冲突,使师生关系越来越紧张,面对这样的困惑笔者开始新的学习与尝试。
一次期末复习,有个班级的复习效果特别不好,有三四个男同学平时上课就不认真,现在不但不复习,还经常影响周围的同学,为避免正面冲突影响复习效果,教师没有直接批评他们,而是思考改变困境的办法。一次课堂活动意外地改变了这种窘境,课上组织学生进行记忆力比赛,表现突出的学生给本组加分,比赛开始后学生都争先恐后展示自己,为本组加分。让那两名同学参加比赛,只要回答的问题基本正确就能加分,他们所在的小组分数直线上升,赢得了同学们的热烈掌声。他们感受到被认同后的自信,随后教师帮助他们重新整理复习答案,在这个过程中语气始终都是和蔼的,没有了居高临下的气势。此后他们变得认真听讲,很少影响课堂纪律。
在历史课堂上在与学生交流时,先肯定可取之处,然后指出错误的地方,将表扬与批评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和蔼可亲的态度,无形中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及时真诚的赏识肯定,点燃了学生自尊自强的心理渴望,让学生在掌握知识中享受课堂。
有十分付出,必定会有一分收获,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转化为学习历史的动力,仍将是历史教师努力前行的目标。总之,改变中学历史教学的处境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历史教师们共同的责任与心声。
参考文献
[1]石静.成功教育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灵[J].新课程学习(中),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