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计算机职业分析小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方法:采取分组比对研究,将既往我科室接诊并单一应用果糖二磷酸钠治疗的46例患儿记为A组、将既往同期我科室接诊并实施黄芪注射液、果糖二磷酸钠联合治疗的47例患儿记为B组,并就上述两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进行比对研究。
结果:B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A组患儿;经过治疗后,两组患儿的实验室指标均有明显的改善,组间比对也具有明显的差异(P
结论:临床应用黄芪注射液、果糖二磷酸钠联合对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实施治疗,是可以取得非常理想的治疗效果的,此种联合治疗形式适合在各医院推广开展。
关键词:病毒性心肌炎 黄芪注射液 果糖二磷酸钠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3.514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3-0331-02
临床上将因病毒入侵心肌所造成的心肌细胞变形、肿胀以及坏死等病理变化的病毒性疾病称为病毒性心肌炎,该种疾病是临床儿科的常见疾病。本病病情严重,在发病初期患儿病情隐匿,不易发现;病情严重的患儿甚至可能会发生心源性休克等严重情况。对于本病的治疗,目前临床尚无特效药物,多采取联合治疗进行[1]。为探讨本病的有效治疗措施,此次我科室对近期内接诊的47例患儿实施了黄芪注射液、果糖二磷酸钠的联合治疗,并取得了非常理想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择取我科室在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间接诊的93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全部患儿均符合本病的相关诊断,且排除了伴有先天性心脏病以及风湿性心脏病的患儿。按照治疗形式的不同,将93例患儿进行分组。将其中单一应用果糖二磷酸钠治疗的46例患儿记为A组,该组患儿中男性患儿有25例、女性患儿有21例;患儿的年龄大小分布由1岁半到11岁不等,平均年龄为5.4岁。将在A组患儿治疗基础上增加黄芪注射液治疗的47例患儿记为B组,该组患儿中男性患儿有25例、女性患儿有22例;患儿的年龄大小分布由2岁到11岁半不等,平均年龄为5.5岁。在上述各内容上,A组患儿与B组患儿比对,均无明显的区别(P>0.05)。
1.2 治疗措施:对A组以及B组患儿均先实施抗感染、维生素等的基础治疗,之后对A组患者实施果糖二磷酸钠的口服治疗,剂量按照患儿的年龄进行,对年龄不足2岁的患儿每次10ml;年龄在2岁到7岁之间的患儿每次15mg;年龄大于7岁的患儿每次20mg,全部患儿均接受每天2次的口服治疗。在A组患儿的治疗基础上,对B组患儿增加实施每天一次的黄芪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将0.2g的黄芪注射液加入150ml左右5%的葡萄糖注射液中)。A组患儿与B组患儿均接受为期2周的治疗。
1.3 疗效分级及统计学处理:对A组患儿及B组患儿的各项心功能指标进行检测,并参考相关文献进行如下分级:将在经过治疗后,各临床症状、体征均消失,且心功能恢复正常的患儿记为显效;将经过治疗后,各临床症状、体征缓解,且心功能指标有所改善的患儿记为有效;将经过治疗后,各临床症状、体征以及心功能指标均无明显变化的患儿记为无效[2]。同时,将上述数据均录入统计学SPSS12.6软件进行处理,均数以(X±S)表示,检验方式采取X2检验,以P
2 结果
在经过治疗后,A组患者与B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比对差异显著(P
3 讨论
病毒性心肌炎一种由科萨奇、埃可等病毒入侵所引起的儿科常见疾病。关于本病的发病机制,目前临床研究显示,其主要是与入侵病毒复制后对心肌细胞直接造成破坏[3];入侵病毒损伤患儿自身免疫系统,同时产生ADP/ATP载体抗体,进而导致心肌细胞供需失衡、加重钙离子负荷等造成心肌损伤;入侵病毒增加了细胞内的氧自由基而引起患儿心肌受损。
对于本病的治疗,目前临床上因缺乏特效药物,因此多采取的措施便是联合用药治疗。此次我科室研究的果糖二磷酸纳是一种人体细胞的代谢产物,研究显示,本种药物在进入患儿机体后,可通过以下作用机制达到疾病治疗的目的:①通过增加细胞内三磷酸腺苷、磷酸肌酸的浓度,达到促进钾离子内流,这样就可以起到降低心肌损伤、促进心肌细胞修复的目的[4]。②可以有效的阻止钙离子内流,这样就可达达到遏制氧自由基的产生、降低心肌损伤的目的。③该种药物可以有效的提高患儿心肌细胞内23-DPG的含量,从而延长了患儿机体内红细胞的寿命,这样就可以有效的增加患儿已经受损的心肌细胞的收缩能力以及心排血量。黄芪注射液是从中草药黄芪中精炼提取而成的,其含有大量的多糖、黄酮以及黄芪皂苷等物质,这些物质的存在可以有效的增强患儿的细胞免疫能力、降低其心肌病理变化的速度[5]。上述理论证实,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后,可以发挥较好的协同作用,一方面可以做到清除自由基、保护细胞膜、改善心肌能量供应、修复受损心肌细胞的目的;一方面可以恢复受损的心脏传导、抑制心律失常的发生。
结合此次研究结果及上述理论,笔者认为,临床应用果糖二磷酸钠、黄芪注射液联合对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实施治疗后的效果是非常理想的,此法适合在各医院进行推广实施。
参考文献
[1] 钱紊芳.黄芪注射液联合果糖二磷酸钠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疗效观察[J].中国医疗前沿,2009,4(11):95-96
[2] 张冰梅.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治疗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0,7(36):65-66
[3] 赵永平.临床心脏内科新理论新技术[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57
关键词:职业高中 计算机 专业教学
当前,“多媒体”和“信息高速公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思维、交往乃至生活,计算机应用成为了这些现代科技的主要载体和工具,相关知识的培训学习、能力的提高正成为一种社会需求。作为职业教育工作者,改进、完善并进一步提升教学方法,注重对人、对事、对物的教学过程就成了我们职业高中教师探索的一个焦点。
一、计算机职业教育的特点
以培养“意志能力、竞争意识、抗挫能力、道德水平超出同龄人”为目标,培养品行过关、技术过硬、素质优良、一专多能的,能够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向生产的,接受市场的筛选和检验的合格人才。针对毕业就业的“市场需求”,不断调整和更新培训内容,围绕教学适应社会需要的指导思想,强调学生“想做什么”,而不是强调学生“应知道什么”,灵活运用教学组织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针对学生的喜好和特长进行分类,并做好个别辅导,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兴趣的相关计算机学科技能得到进一步强化。
二、职高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定位
由于职高部分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文化知识基础较差,但模仿能力强、接受能力强、思维能力强、自尊心强的阶段,思维活跃。每个就读于职高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大都有一定的理想。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激励学生自强不息,教育学生:“以后你们无论是什么岗位,受多大的苦,都不应该轻易放弃。只有学会坚持、再坚持,学习、再学习才能创造出自己事业的发展机会。也只有具备应付各种艰苦条件下生存的能力,才能可能把握机会,取得成就。”
三、计算机教学过程
1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自学能力、创新意识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是思维培养和能力提高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学生学习才会有主动性和积极性,思维活动才会得以启动运行,所以我们在准备教学之前,就应该先了解学生的初步学习动机及分析学生的学习愿望,从而选择一种最好的方式方法,自然地将学生带入我们的课堂。
计算机创新是以创新思维的激发为目标,激发学生的发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是为了培养他们能主动体验和发现专业知识和技能中的新方法,突破自己知识技能的局限,促进自己的素质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为他们营造一个有利于创新的学习环境,特别是当他们的思维活动和结论超出了我们的设计和期望时,不应该强行把他们的思维纳入到我们的思维模式之中,比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某个学生提出了与自己不同的见解,我们就不应该只是简单的否定他们,而应注意引导,共同探讨,并得出正确的结论或彼此都有道理的意见。这样做可以保护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能树立独立学习及创新的自信心。我们要善于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给予他们发表意见的机会,欢迎他们与我们多交流,使他们逐步具有创新的意识。
2、计算机学科理论教学
理论教学是计算机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计算机学科中有些教学内容比较抽象,不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那么,我们在进行理论教学时,该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更通俗易懂地阐述教学内容呢?
比喻法:计算机学科中有些教学内容比较抽象,不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用此方法,可以将抽象的理论讲得通谷易懂。比如,在讲到DOS命令CD..和CD\ 时,就可这样比喻,CD..实现的功能相当于从树尖慢慢退回到树丫,而当讲到CD\ 时,就可比喻成从树尖直接跳到树根,加上树的图形及一小个幽默动作,效果会更佳。这样一比喻,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了。
演示法:老师先制作一些课件,将一些无法在教室上体现的知识展现出来,使学生很方便地看到屏幕上的各种信息。通过演示,学生马上就可以接受,一目了然。
任务驱动法:在教学中,先提出教学任务,才开始讲解新知识。比如,讲EXCEL制表时,由于学生从一年级到现在最熟悉的表格就是课表,所以,一上课,我就提出做课表这一任务,然后通过讲解及演示,一步一步实现我教学的目的。这样,他们就容易接受了。又如,讲到制作网线时,我会先将做好的网线拿给他们看,让他们摸到、触觉到,然后才开始讲解和制作,效果会比那种先讲再实训好多了。
3、计算机上机教学
抓好上机课的教学,是把握住计算机教学的关键,若教师思想上认为上机课就是学生上机,把学生带到机房后就任由学生自由上机练习,缺乏统一的规划与指导,这样必然使上机实习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在教学管理与实践中发现,对上机课教学过程实施有效控制,对于保障上机课的有序教学、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是很有必要的。那么,如何控制上机课的教学过程呢?我认为,大概要分成以下几个步骤: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公共课;仿真案例;教学做合一
中图分类号:G42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21-0000-01
Higher Vocational "Computer Application" Courses Teaching Analysis
Luo Yali
(Changde Vocational&Technical College,Changde 415000,China)
Abstract:In this paper,the characteristics of vocational and public computer courses,"Fundamentals of Computer Application"course curriculum requirements,teaching about the use of simulation Case to carry out teaching,so as to achieve the unity of teaching to do teaching.
Keywords:Higher computer public classes;Simulation case;Teaching to do one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公共课程与其他公共课程相比,有其特殊性:通识性、应用性和与时性。即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公共课属于培养通识能力的技能类课程,它必须充分与岗位实际需求相结合,还必须紧跟市场技术变化。针对高职计算机公共课程具有的特点及课改要求,从而确定为坚决贯彻学以致用,以学生为中心,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和如下设计思路:(1)以“岗位实际需求”为切入点:按实用性、典型性、时效性、趣味性选取教学内容。通过对企业实际需求的调研和分析,把企事业单位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提出的需求制作成综合案例。给学生营造出一种真实的办公环境。使学生在完成案例的过程中能真正提高应用计算机处理复杂事务的能力。(2)突出职业技能培养:职业教育关键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课程主要突出培养学生在两个方面的职业技能:一是用计算机处理复杂办公事务的能力,二是信息搜索处理的综合能力。以若干案例为载体,将知识和技能点融入一个个案例之中,形成一个种类多样的案例群,构建一个完整的教学布局。(3)由零起点,变为非零起点:考虑学生在高中开过信息技术课,有简单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课程设计主要突出对复杂办公事务的处理。
根据以上设计理念和思路,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仿真案例”教学法,实施途径如下:
一、延伸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将教材上相关内容布置给学生课外自学,课内适当点评;此外,安排学生完成相关课外拓展案例;并提供课外学习资源,如课程网站、参考教材等,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二、课堂教学过程实施“四步曲”
第一步:案例引入,提出问题。即创设情景、案例驱动。
第二步:分析案例,解决问题。使学生身临其境,根据所给案例将其分解成多个小任务,再设计教学环节,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步:梳理归纳,引申提高。教学小结有助于学生梳理知识和技能点,并对容易出错的地方和不足之处进行引申扩展。
第四步:举一反三,课外拓展。布置相关案例制作拓展技能。
下面以制作艺术小报排版为例,看实施过程四部曲:
三、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考虑到学生基础和领悟能力的差异,在教学内容上分为基本要求和高级要求,在练习内容上分为必做和选做部分。
四、开展师生互动
(一)了解学生情况:通过对学生学习情况等的调研,了解到他们乐于动手,社会活动能力较强,可塑性较强,学习基础较差,学习习惯、方法、能力欠佳,逻辑思维能力较弱,那么作为教师要多找亮点多鼓励。
(二)调节教学节奏,关注学生及时反映: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包括内容的疏密、讲解的详略、语调的高低、语速的快慢。当然还可变换讲课形式,采用例如先讲后练、或先练后讲、或边讲边练、或开心词典等多种形式,提高课堂兴趣,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此外,还应考虑学生的需求、感受和接受能力,关注学生即时反映,随时捕捉学生在课堂上产生的各种信息,并做出适当的处理,最好的办法就是巡视。
综上所述,在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公共课程中应用案例法是必然趋势,一方面培养了学生基本的信息素养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再学习的能力,为其专业服务。
参考文献:
[1]许,刘艳丽等编著."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深圳职院: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7,6
[2]卞哲英.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探讨[J].教育教学研究,2010,2
[3]吴亚林.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探索[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0,8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基础 案例教学 中职
当今社会,计算机网络应用已遍及各行各业,并对社会发展、生产结构、人们日常生活产生了影响与冲击。计算机网络已逐步成为一门新兴学科,许多相关专业都开设了课程,但是在教学中仍有许多值得研究的问题。
一、中职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的特点
计算机网络基础是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必修课,有着较强的理论性和抽象性,同时涉及大量的概念。而中职学生大多理论学习热情不高,缺乏钻研精神,学习目标不明确。基于学生的这些特点,多数学校采用了基于模拟软件的操作,采用以理论为主的教材,教学模式僵化,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
二、案例在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中的重要性
学生对概念理解的相对较慢,在准确、深入程度上也有着很大的差距,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若能在教学中创设与客观世界类似的,便于感知、体验的真实案例并加以分析,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艰辛和乐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与分析问题的能力。所以,改变单一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案例驱动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案例在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在计算机网络基础的教学中引入案例,学生通过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和交流,不仅可以加深对原理和概念的理解,也可以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应如何在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中应用案例呢?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
1.利用案例,使问题具体化,激发学生兴趣
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本身非常复杂、理论概念多又抽象,学生初次接触网络,不免会觉得乏味,长期如此,学生就会失去信心,产生懈怠的心里。教师可以利用案例教学将复杂抽象的理论逐步分解,变复杂为简单,化抽象为具体。如讲解路由器,我们可以引入案例——小明家里有三台电脑,通过一个交换机将三台电脑组建了家庭局域网,现在想让家里的电脑都能上网,还需要什么设备呢?讲解路由器的作用,我们可以引入案例——交通图中的交通指示牌。应用学生生活中切实存在的例子,使问题简单化,具体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2.利用多个案例,使学生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在课堂学习中,通过对案例的分析、理解,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知识有了一定的掌握,但是学生的理解往往是对本案例,不会举一反三,或者有些学生止于当时,下次再操作类似问题时则表示困难。所以,对于学生,教师应该列举多个类案例加以练习,以达到对问题的深刻理解。如讲解交换机的VLAN划分,学生需记一些命令,这时教师可以列举案例——学校的局域网可以按不同的教学楼划分,也可以按年级划分,还可以按专业去划分等。通过多个案例的操作,让学生在不断地练习中记住命令,以此加深对交换机VLAN的理解。
3.利用案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引入一系列的实践活动,把课堂上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同时教师应有相应的准备和铺垫,再布置实验内容,让学生去思考、实践,综合应用所学到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实际的问题,提高实践能力。 如讲解一台主机网络不通时,可以通过引入案例——假设学生作为一公司的网络管理员,如果有电脑不能上网,应该怎么去解决?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提高了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
四、小结
在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中利用案例,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探索、 合作、创新能力,所以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合理、有效地使用案例将会很好地解决传统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钱方明.改进案例教学,提高案例教学质量[J].嘉兴学院学报,2002(S1).
[2]隋晓杰 石萍.浅谈案例驱动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作用[J]. 商情,2011(7).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4B-0148-02
计算机专业是中职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专业之一,学好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学好该专业的重要基石,是学生学好专业课的前提。计算机基础课程对学生的计算机水平、信息意识、逻辑思维能力、自主思考能力、实践能力的提升有很大帮助。为了培养更多专业化、实践型人才,在中职教育过程中,要加强对各种教学方法的应用,例如问题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小组教学法等,以有效地提高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质量。
一、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逐渐向信息化、智能化发展,未来社会对信息技术人才和计算机人才的需求也将越来越大。但是计算机专业的重要内容,是一门实践型课程,在当前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第一,教学内容比较陈旧。教材单一,内容更新慢,对各种新技术的应用不够多,导致不少学生对计算机基础课程失去兴趣。第二,实践教学力度不够。当前有的中职院校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高,过多的理论教学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下降。实践教学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一个有效途径之一,计算机基础课程应该加强实践教学,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案例帮助学生理解计算机基础知识。第三,教师的综合能力水平不高。由于教师没有及时对自身的能力素养进行提升,在教学过程中过多地讲解一些理论知识,忽略了综合能力培养,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厌恶情绪。
为此,笔者研究发现,要较好地解决以上问题,可以通过改进教学方法来避免过度地依赖教材,从而更快地引入新内容,并不断地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实践
计算机基础课程不仅仅要教会学生进行计算机操作,而且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意识,使其在日常生活、工作过程中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技术。但因为很多学生对这门课程的认识不足,所以在学习过程中会感觉到迷茫。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各种实际案例,尤其是与学生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的案例,来增强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认识。下面以“Word 文字处理软件的熟练掌握与运用”的教学为例,谈一谈计算机基础教学的一些做法。
“Word 文字处理软件的熟练掌握与运用”的教学目标是为了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使用 Word 对文字进行处理的方法和技巧。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学习者特征分析
笔者授课对象是中专一年级新生,班里的学生整体素质较好,只有个别学生基础较差,学生平时的学习积极性很高,且每个小组长都有较强的组织能力,能够带领本组的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学生的学习习惯也较好,当遇到疑难问题时,学生会主动讨论、交流,如学生自己无法解决的,会主动找教师帮助解决问题。中职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目的,所以学生对计算机相关课程的学习非常感兴趣。在 Word 文字处理软件的学习过程中,设计一些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关的任务,如职业目标、职业生涯规划等,对提高学生对自己将要从事的行业认识、培养学生的逻辑判断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有帮助,而且能有助于学生快速适应中职的学习方式,找到有效的学习方式,以达到快速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的目的。
(二)教学内容分析
综上对学生的分析和认识,在教授“Word 文字处理软件的熟练掌握与运用”教学模块中,针对学情安排了用Word 制作电子板报的工作任务。电子板报在 Word 软件的教学中常常被用作教学案例,是因为制作电子板报要综合运用 Word 的各项功能,是 Word 软件教学无可替代的案例:(1)综合众多知识点,利用 Word 软件的各项功能编辑一份电子板报,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对 Word 软件的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2)通过电子板报的排版,可以有效地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3)学生通过对资料、图片等信息的搜集、检索与整理,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网络资源利用能力。
?@次电子板报的主题为“我的职业生涯规划”。这个主题既可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又可以较好地引导学生去了解未来的就职情况,为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做好铺垫。学生通过学习不仅能掌握 Word 软件的编排、图形绘制、插入等图文混排、版面编辑的技术,而且能密切联系所学专业与就业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教学目标设定
1.知识目标:认识 Word 软件窗口,了解各选项卡的功能;掌握图文混排的要点。
2.能力目标:教会学生熟练运用Word 软件进行图文混排、页面设置、表格制作等操作,并且能够(下转第152页)(上接第148页)学会从网络上搜集、整理和加工信息,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过程设定
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导入案例,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
1.设置情景。首先,播放一段《将进酒》的视频,然后展示一些相关图片。其次,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即对刚才展示的视频和图片进行讨论,看有哪些编排特点;分析其文字素材和图片素材是如何编排和搭配的,为什么在这个地方插入图片,又如何控制图片的格式和大小。设定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探讨。
2.分组合作。在教学过程的中,组建学习小组,让学生通过互相交流来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整个教学过程都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小组先由学生自由组合,后再由老师做适当调整,进行优差生搭配,更好地发挥传帮带的作用,保证各学习小组的整体水平相当。每个小组的成员 5 到 7 人。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编排的素材由学生自由选择,编排的格式等也由各小组自由讨论确定。将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行分配任务,通过组内成员合作,完成文档的编排任务。
3.作品展示与评价。分组学习之后,先让学生将讨论的结果与实践成果进行展示,即让每个小组在多媒体教室将各小组设计的作品进行展示,然后要求各小组对其他小组的作品进行分析、评价,找出不足并且加以改进,使作品更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