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通用技术的核心素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信息技术 通用技术 有效整合 数字化学习
人们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念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偏差。虽然计算机辅助教学对课程教学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但是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强调的是“整合和融入”,其最高的目标是“有效地改善学习”,核心就是革新传统的学习观念,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善学习资源和环境,构筑面向未来社会的学习文化[1]。笔者在自身教学实践以及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对信息技术与现行通用技术学科的整合现状中关于“数字化学习(E-learning)”进行以下几点反思和探索。
一、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整合认识的误区
“通用技术”是课程改革中出现的一个新课程,在课程标准中对这一新课程改革重点之一就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通用技术课程倡导的新学习方式,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2]。它强调学生向设计学习和操作学习为主要的学习形式的转变。在过去,人们对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的整合存认识局限于把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工具来演示技术素材和代替板书,把研究的注意力放在单纯教学素材和教案的演示和知识呈现上,仅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而未能充分抓住信息技术“数字化”的优势和特点,没有真正体现“数字化”,因此,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课程没有实现真正的“有效整合”。其实,在通用技术教学中最为有效的整合当属“数字化学习”,其实质就是让学生学会进行数字化学习,而数字化学习是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新课程有效整合的最佳模式,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
二、通用技术引入数字化学习的优势
(一) 通用技术课程实践条件不足呼唤数字化学习。据我负责的通用技术教学现状调查统计显示:由于通用技术是新设课程,在泉州市71.8%的学校没有配备专用的通用技术实验室,所需的实验装备也极其匮乏。但目前泉州市高中校的多媒体计算机室配备率达到87.2%。对以上现状的反思,我们发现:通用技术课程采用“数字化学习”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可行性,一方面避开实验室不足的不利条件;另一方面恰好大多数高中校具备多媒体计算机室的硬件条件。
(二) 通用技术数字化学习与传统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区别。在通用技术数字化学习中,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的整合不仅仅体现为把计算机作为辅助手段引入课堂教学,将传统授课方式与多媒体教学简单结合,更主要体现为一种学习方式的变革。这里强调学生在教师的“导学”下,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在数字化环境里,教师不再是信息的主要提供者,而转化为学生技术学习、探索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三)数字化学习对学生技术素养的培养具有优势。《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对通用技术的基本目标这样描述: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3]。教育部通用技术课程组组长顾建军[4]指出:技术素养既包含着技术的操作方法,也融入了技术的思维方法。数字化学习对学生技术素养培养的优势如下:
1. 借助数字化的学习环境和资源,创设丰富多样的多媒体学习情景和内容;
2. 构建基于XML技术的通用技术教学资源库,弥补教学资源和设备的不足;
3. 利用虚拟的软件模拟各种实践条件和环境,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观察现象、读取数据、科学分析,有利于培养探索精神和科学的研究方法;
4. 借助人机交互技术和参数处理技术,通过与同伴的协作,建立“学习共同体”,培养合作精神;5. 通过自我测评系统为学生提供自我评价反馈方式。
三、在通用技术课程实践中实施数字化学习的策略
(一)在通用技术课程开设初期,必须以教育主管部门为主导,以省市为单位,自上而下,大力推进通用技术基本数字资源库的建设。高质量数字学习资源库的建立在通用技术课程设立初期是教师个人无法完成的,以学校为单位也难于完成的,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应该行动起来,由省市为主构建基本的教学数字资源库,并考虑实现省市区域内的共享,然后自上而下,逐级充实,各校教师还可以根据各自实际进行充实,把各种教育资料、信息、素材、课件等归入资源库,通过这种“以省市教育主管部门为主,学校和教师为辅”的模式建立网络型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
(二)在数字化学习中精心设计和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指导学生采取自主学习、网络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多种方式学习。案例:比如在“常见的结构的认识”的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完成任务:1.比较鸟与飞机的结构的异同、比较老鹰的眼睛与导弹导航系统结构的异同;2.在完成以上两个比较后得出有关结构的观点。学生带着“任务”分组学习,到资源库上去查找鸟、飞机、老鹰与导弹导航系统结构的有关知识,并组织小组学习讨论活动。然后,从力学角度出发,由结构引出力;接下来,教师指导学生概括五种受力形式。
(三)数字化学习要求我们改革通用技术课程评价体系,树立发展性评价理念,建立及时评价反馈模式。数字化学习要求学生更多地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这些学习结果的评价应该及时进行,而且应该成为学期成绩的主要部分,而不是传统的以期末试卷为主,因此,建立及时评价反馈模式是保证数字化学习成功的重要保证。教师要建立“平时为主、期末为辅”的新成绩评定体系。
关键词:技术:始业教育:通用技术:技术素养
通用技术是高二年级新开设的一门学科,面对的是普通中学的高中生,在目前高考的指挥棒下,学生在很大程度上是不会关注并积极参与这门课程的。换个角度,站在学生这个角度来考虑,自己又会怎么做?对同学们来说是崭新的开始,同时我们学校每学期的第一节课都要进行始业教育,我就把这两块内容结合在一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欲望,又很好地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提高了自己的技术素养,将来为社会的发展奉献力量。这一节课还有学校中层领导听课指导,因此课前做了比较精心的准备,我们学校是一所普通高中,坐落在金华市蒋堂镇,老的金华・中就在此,后来由白龙桥中学和罗埠中学合并搬迁至此,重新建设校园,改名为宾虹高级中学,因此刚建学校的一草一木都是新鲜的,特别是对学生来说,什么都很好奇,我们老师就可以把外界的事物当做教学素材,与同学们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从学习当中感受通用的实用价值,感受技术学科的魅力。
【教学内容】
1 了解什么是通用技术。
2 了解技术设计基本知识框架和结构。
3 从感性上认识与通用技术相关的课外知识。
4 初步了解学习一门课程所应该掌握的方法。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首先让学生从感性层次上体会通用技术的含义,并通过贴近生活实际的案例充分让学生产生兴趣,引导学生较好地围绕着技术与设计的范畴,体验到通用技术中设计的重要性与创新性。
【教学过程】
1 导入语
问:同学们,你们以前听说过通用技术这门课吗?今天由我带领大家走人技术的世界、技术的博物馆,同学们不再纯粹为了某种目的而去购买商品,而是用技术的眼光去观察和分析。
通用技术对同学们来说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对于老师来说也是如此。对于一门新的课程,主要应掌握好三个问题:学什么?为什么学?怎样学?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三个问题。
2 什么是通用技术(学什么)
(1)首先简单介绍什么是技术。技术有广义技术和狭义技术。
广义技术,大体上指人类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和改造人本身的全部活动中,所应用的一切手段和方法的总和。简言之,一切有效用的手段和方法都是技术。
狭义技术,是“人类为了满足社会需要而依靠自然规律和自然界的物质、能量和信息来创造、控制、应用和改造人工自然系统的手段和方法”。
狭义技术,就是通常所说的技术。是具体“技术工作”中的技术,是生产技术、工作技术、医疗技术、驾驶技术等,是针对人与自然的技术。
(2)通用技术是一门立足实践、注重创造、高度综合、科学与人文融合的课程。
(3)课程结构及学分设置
必修模块:《技术与设计1》(2学分)
《技术与设计2》(2学分)
选修模块:电子控制技术(2学分)
建筑及其设计(2学分)
简易机器人制作(2学分)
现代农业技术(2学分)
家政与生活技术(2学分)
服装及其设计(2学分)
汽车驾驶与保养(2学分)
修完必修的2个模块并获得4个学分,作为高中毕业的最低要求。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包括考勤、参与程度、讨论、辩论、操作、作业、作品、考试等。终结性评价包括作品、操作、考试。
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未来就业或升学的需要修学选修模块。模块的递进学习过程起着高中与大学或社会之间的桥梁作用,为我们将来的大学专业学习或走向社会奠定深厚的技术基础。
3 为什么要学《通用技术》(为什么)
(1)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技术日益成为我们生活中几乎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客观存在,成为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因素。因此,技术素养是当代青少年的基本素养,通用技术课程是普通高中学生人人必须修学的课程。
a.运用科技手段可以改变物质材料的结构、性质或改变物质的种类。
b.运用科技手段可以变废为宝,将那些利用价值不高或没有利用价值或有害的物质变为有价值、高价值的物质。
事例:我们很多同学都用过银行卡吧,对于缺乏技术素养的人来说,拿到卡后,即使看了卡上的说明也可能不会使用。技术素养高的人在第一次看到卡时,会立刻仔细观察,寻找卡起作用的主要部件,关于卡的保存,考虑到强磁场会影响卡的技术核心部件,所以存放卡时会注意避开强磁场,甚至远离手机放置,以防这些卡失效。
(2)从劳动者看――科技型人员成为主体劳动者。
我国的劳动力状况:一方面大量的缺乏专业技能的人员下岗失业;一方面急需大量的具有专业技能的技术工人。
,对于目前各地普遍存在的“招工难”,人社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招工难”是就业中的“结构性短缺”问题,反映的是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因为市场总处在不断的变动之中,由于信息不对称,加之供求失衡,所以会出现结构性失业问题,劳动力结构性短缺不是新问题,其背后折射出多方面的因素。
a 反映出我国经济回升较好,企业用工需求旺盛;中西部地区就业机会在增多,吸引了一部分农民工在当地就业;随着强农惠农政策的完善和落实,务农收入增加,吸引了一部分人返乡务农,或在当地转移就业。
b 反映出劳动力素质结构还不适应就业市场需求,技术工人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短缺。
c 反映出一些企业的薪酬待遇、劳动环境、用工方式与变化着的劳动力供求格局不相适应,与劳动者的就业愿望、收入预期和职业发展预期不相适应。
而且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人数比,从机械化初期9:1,中等机械化时期的6:4,到全自动化阶段的1:9,无不说明科技型人员成为社会主体劳动者。
(3)国际形势和我国的现状。
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经济发展壮大,多数快速发展的行业受制于二人,成为“世界的加工厂”。现在我国沿海经济工业主要以来料加工为主,知识产权掌握在别人的手里,只赚取了低廉的加工费。
我国国产汽车的销售量越来越好,技术含量也越来越高,发动叽作为汽车的核心技术,是汽车的心脏,可是我国发动机大部分不是原创的,经过这么多年,为什么国产发动机技术不行,无论是汽车还是轮船,国产发动机的技术大多是国际十几年前的产物,科技的发展关键是需要高素质的人才。
对中国电动车“第一燃”调查,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动力电池实验室主任王子冬注意到一个细节,那就是在乘客座位下冒烟后,司机张学军掀起座位的动作。如果说这辆众泰朗悦电动车自燃的直接因素,是张学军掀起冒烟坐椅这一偶然动作,那么最终让其彻底烧毁并应该引发行业全面反思的,则是这一动作背后,电动车运
营企业有意无意间的一连串疏忽,培训的缺乏或许只是其中之一。电动汽车在试验阶段发生自燃并不可怕,但是由于驾驶员缺乏相关的事故处理知识,直接导致车辆被完全烧毁。因此在进行使用之前必须对汽车做相关的技术试验,对驾驶员做必要的培训和学习,以及平时注意对汽车进行保养。这也是我国国民技术素养普遍较低的一个表现,科技发展利国利民,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4)通用技术是高中学生必修课程(考试的需要)。
技术素养是当代青少年的基本素养,通用技术课程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也是三类考生必须高考的一门学科,我们从下面的表格去了解它的重要地位吧。
4 怎样学习《通用技术》(怎么学)
高中通用技术课程不再停留在单一的动手技能的培养上,而是定位在学生技术素养的提高上,不仅包括技术工具的操作、技术产品的制作,还包括技术设计、技术试验、技术决策等内含大量学生心智活动的内容。
(1)了解课程结构及学分设置。
(2)清楚这门课程的两个必修模块的学习内容,它将引导我们经历技术设计的一般过程,从而掌握一个通用的、完整的设计过程,了解设计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
(3)学会读目录和绪论。
目录――总揽本书全局,了解本书整体结构和内容。
绪论一可以知道本书的主要精神、思想、方法等。
注意使用本书导读。明确学习目标、学习方向,做好心理准备。
书本中有大量的图片、思考题,方便理解和学习。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网络学习等多种方式,促进能力的。提高。
从理论上向学生讲相关的通用技术的知识结构,把握好通用技术的学习主线,从感性上初步认识通用技术的相关内涵知识,让感兴趣的学生今后可以往这方面深入了解学习。根据课本中的案例,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提高学习的自主能力。此外,寻找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典型案例,利用媒体教学手段增加课堂气氛,帮助学生在快乐、轻松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只有在深入对学生的调查了解的情况下,才能更好地实施教学。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教学案例的选择,由简到难地分析,有效地设置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另外,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比如,环保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团体合作精神以及创新精神的培养。
技术学习过程是主动构建知识,不断拓展能力的过程。也是富于生机、充满探究、生动活泼的活动过程。学习时运用多种学科知识,善于思考、动手;学中做,做中学,亲身经历体验设计过程。相信同学们在豆蔻年华的学习过程能夯实基础、挑战自我,享受学习的乐趣!
高中通用技术是指信息技术之外的,较为宽泛的、体现基础性和通用性并与专业技术相区别的技术,是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对广大同学的发展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技术。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是与九年义务教育中的信息技术和劳动与技术教育相衔接,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为主旨,以设计学习、操作学习为主要特征的基础教育课程,是国家规定的普通高中学生的必修课程。在我国普通高中课程结构中,技术是一个基础的学习领域,是一个全新的领域。
通用技术课程立足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亲身经历,立足于学生的做中”和学中做。技术课程具有高度的综合性,是对学科体系的超越。它强调各学科、各方面知识的联系与综合运用。技术的本质在于创造,技术课程是一门以创造为核心的课程。
普通高中技术课程不是单纯的技能训练课程,而是一门立足实践、高度综合、注重创造、科学与人文融合的课程,对个人的发展和民族的复兴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来源:文章屋网 )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是与九年义务教育中的信息技术和劳动与技术教育相衔接,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为主旨,以设计学习、操作学习为主要特征的基础教育课程,是国家规定的普通高中学生的必修课程。在我国普通高中课程结构中,技术是一个基础的学习领域,是一个全新的领域。
高中新课改是从09年开始的,有三年的过渡阶段,这三年基本上的变化不是太大,今年是试验期的结束,以后高考可能会有变化,而《通用技术》就是新增的必考课程。
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新课改主要有六大“改变”,其中第四条:课程实施方面,强调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会合作。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人们已经感受到了一些变化:各地用的课本是不完全一样的;老师上课不是“紧扣教科书”了;学生的“问题”多起来了。
通用技术课程立足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立足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亲身经历,立足于学生的“做中学”和“学中做”,以基础的、宽泛的、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技术内容为载体,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为目标。技术课程具有高度的综合性,是对学科体系的超越。它强调各学科、各方面知识的联系与综合运用。技术的本质在于创造,技术课程是一门以创造为核心的课程。它通过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和交流,通过技术的设计、制作和评价,通过技术思想和方法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技术是人类文化财富的积垫,任何技术在凝结一定的原理和方法、体现科学性的同时,都携带着丰富的文化信息、体现着一定的人文特征。即普通高中技术课程不是单纯的技能训练课程,而是一门立足实践、高度综合、注重创造、科学与人文融合的课程,对个人的发展和民族的复兴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拓展技术学习的视野,学会或掌握一些通用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技术及其设计的一般思想和方法;具有一定的技术探究、运用技术原理解决实际问题以及终身进行技术学习的能力;形成和保持对技术的兴趣和学习愿望,具有正确的技术观和较强的技术创新意识;养成积极、负责、安全地使用技术的行为习惯,发展初步的技术能力和一定的职业规划能力,为迎接未来社会挑战、提高生活质量、实现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通用技术课程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并着力在以下几个方面形成目标上的独特追求:技术的理解、使用、改进及决策能力,意念的表达与理念转化为操作方案的能力,知识的整合、应用及物化能力,创造性想象、批判性思维及问题解决的能力,技术文化的理解、评价及选择能力。所以要如何教好这门课程就成了我们所有通用技术教师要思考的问题了。下面是我对这门课程教学的一点想法,与同仁们商榷。
要教好通用技术这门课程,我们首先要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要开设通用技术课程,知道它的重要性。
科学与技术紧密相连,但是科学与技术又不相同。在普及科学教育的同时,还应普及技术教育。技术素养与科学素养一样,是现代社会公民基本素质结构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实践证明,一个高速发展、高度繁荣的国家,不仅应有先进的科学,而且应有与科学发展相匹配、相协调的技术。”
技术教育的定位是:不是专业技术教育;不是职业技术教育;不同于科学教育;不同于劳动教育或劳动技术教育。它是指在基础教育阶段,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动手动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设计与操作学习,让学生亲身体验和经历解决技术问题的过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其富有个性地全面发展、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普通教育。
当学生对通用技术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我们再来谈谈如何来提高学生的设计水平。
比如我们做完水火箭实验后,就可以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1.水火箭的竖直升高高度与瓶内水位的关系?
通过实验得出,当水量为1/3时,水火箭飞得最高。而在发射水量为1000mL以上时,水火箭中的水未喷完,由于气压减小就停止了加速,增加水火箭的重量,使水火箭受重力影响而提前坠落了。根据理论,发射时我们先量出能灌进水火箭的最大值,再算出此气压能喷出的最大水量,根据这两个数据装水灌气,即可达到水火箭的最大射程。
2.怎样提高水火箭的稳定性?
提高它的稳定性,就得考虑大气阻力的作用。首先,水火箭顶部应为尖的,减小阻力。其次瓶体形状应接近流线型,这样便于气流的通过。最后,尾翼的形状、安装情况对飞行稳定性的影响。
3.箭头重量对水火箭发射轨道的影响。
因为物体旋转时的中心为重心,所以我们可以把重心G当成支点,则在只受重力的情况下箭头即成一个以G为支点的平横杠杆。在飞行时,箭头A与箭尾B将受到相同的风阻影响,但由于力臂不同(AG>BG),所以A点所产生的力矩大于B点,故水火箭即会旋转影响航道。所以我们必须放前置填充物,将重心G向A移动,使力臂AG=BG(即水火箭的中点),这样A、B产生的力矩才会相同,达成平衡。但是如果前置填充物放得太多,重心偏前,造成力臂AG
4.发射仰角的影响。
由理论可得发射仰角为45°时,飞行距离最长。但由发射的结果得知:在发射仰角45°到55°之间(约为52°)时,可以达到最大的射程。
通过这样一系列的问题才能让学生在不断的思考中提高自己的设计水平。而如果没有这些思考,充其量就只能算是劳技课了。
关键词:通用技术;培养;创新能力
普通高中阶段的通用技术课程紧扣《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又富有个性地发展为基本目标,以学生掌握技术的思想方法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课程的核心目标。可以说,通用技术在培养学生技术素养的基础上更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并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作为高中通用技术的高层次追求。
人们的创新能力主要取决于人的主动性和思维方式的灵活运用,只要通过适当教育、培养,人的创造发明潜能是可以得到充分发掘的,创造发明是人人可为的事。那么,如何在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结合自身多年的通用技术教学经验,就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发展谈几点思考。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质
心理学研究理论告诉我们,毫无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研究新问题的追求。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活动的稳定倾向,能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钻研问题、开阔眼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好”和“乐”所产生的探索知识的迫切愿望是多方面的,除了知识本身的魅力,教学艺术的感染外,符合学生心理的活动也是激发兴趣的关键。借助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创设问题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情趣,还可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新潜质。学生学得主动、生动,自然会品尝到学习的乐趣、成功的喜悦,学生创新能力也会随之得到培养和
提高。
在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总会挑选学生熟悉并感兴趣的例子作为教学案例。如在课堂上讲解、播放《走进科学,我爱发明》节目,让学生看到发明创新的意义和力量,感受到人人都可以进行发明创新,并引导学生反思:是否自己也曾有过同样的经历,却因自己没有想到去解决,从而与发明擦肩而过。为学生揭开创造发明的神秘面纱,从而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质。
二、引导学生求异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想象力
创造力的实现来源于想象力的培养,而一个人的自主性、想象力、创造力要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和发挥,就要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求异思维要求学生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积极独立地思考问题,主动探求知识,多角度、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在通用技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呢?我认为:(1)正确选择思维的发散点,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发散性的思考是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的途径;(2)采用多角度发散式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3)采用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让课堂气氛顿时热烈起来,借势让学生思考解决诸如“如何向和尚推销木梳”等问题,以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把学生的思维推向。
三、善用多元化评价,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评价有很强的针对性、生动性和刺激性。教育心理学研究证明:正确的评价、适当的表扬和鼓励,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
教学评价往往会采用组内自评、组间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善于运用好各种评价方式,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在评价学生设计并制作的相框、木工等作品时,将作品展现在课堂上,由小组成员自述、自评,再由其他小组评价,最后教师点评的方式进行评价。通过这种多元化评价的方式,学生既可以从自评、他评中看到自己的优缺点,又能从评价欣赏别人的作品中,开阔视野,汲取知识,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作品,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我们提倡“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的同时,就意味着要求学生主动地参与自主学习,即把学习的自由还给了学生。试想一下,如果我们每件事情都手把手地教学生,或者要他按照老师的规定去做,我们的学生怎么可能有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和发现、发展的机会呢?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又从何培养?当然,给学生自由并非放任自流,教师在努力为学生创造“自由”的同时,应正确把握教学的方向,给学生以恰当的“规范”。比如,在《设计方案的制订》这一节课的教学中,我在简单地介绍了设计方案的撰写格式后,便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发现与明确问题》已确定的课题为题,从需求分析入手,以功能为导向,自觉地运用设计分析,撰写一份完整的设计方案。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灵活、合理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及手段,把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造潜能作为教学深层次的追求,引领学生快乐地走上创新之路;在设计问题、方案和评价的教学中,要特别注重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想象能力,启发学生多角度看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技术课程标准组.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4]顾建军.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通用技术[Z].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