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信息技术核心素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1-0141-01
信息素养是初中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也是初中阶段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随着信息技术应用范围的逐渐扩大,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需要频繁应用信息知识、信息技术,积极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已经成为初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终极目标。对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信息素养的培养应主要关注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技能、信息道德四个层面,以下将分别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
1.激发兴趣,培养信息意识
要培养初中生的信息素养,首先要使其具备信息意识,对此,教师应通过合理的指导、启发措施来激发学生对信息知识和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应充分发挥带头作用,以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一言一行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其认识到我们得学习和生活与信息技术的密切联系,例如,在需要搜集一些教学素材时,可在学生面前掩饰搜索引擎的应用方法,或进入学校电子图书馆进行文献索引,使学生在观察过程中认识到搜索引擎的作用,并使其了解到网络资源的丰富性、多元性,进而对信息技术产生学习兴趣,并仿照老师的做法,主动利用互联网、计算机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知识;其次,要使学生树立信息价值意识。例如可通过信息的索引、筛选,使其学会如何在海量的互联网信息中筛选自己需要的信息,判断信息的真伪,评价信息的价值等等,使其认识到真实、可靠的信息所具有的价值,认识到虚假信息的危害,进而使其在鱼龙混杂的互联网信息中保持正确的学习方向。
2.奠定基础,夯实信息知识
掌握一定的信息理论知识,能够帮助学生夯实信息基础,使其在今后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能够做到举一反三、活学活用,然而面对枯燥的理论知识,很多初中生丧失了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尽量以趣味性强的学习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信息知识。例如,二进制是信息技术的基础运算方法之一,但是对日常使用十进制的学生来说,要迅速学会二进制方法并不容易,因此,教师可以制作一个简单的二进制时钟Flash,用动画来表示基础算法,使二进制知识变得生动有趣,使学生能够更快、更准确地掌握这一知识点。
3.学以致用,提升信息技能
引导学生进行信息处理实践,能够使其更直观、更深刻地认识信息技术的价值,同时使其信息处理能力得到不断提升。因此,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教师应积极为学生创造学以致用的实践机会,充分激发他们的动手操作兴趣和创造力。例如,在进行Flas制作方法教学时,教师可在传授基本操作方法的基础上,布置“尝试制作动画”的学习任务,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应用所学的操作技能制作动画,使其操作技能得到提升。
4.端正态度,强化信息道德教育
信息道德是信息素质中十分关键的一个组成部分,良好的信息道德修养,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使其在今后的学习、成长中能够明辨是非、不偏离正轨。对此,首先要使学生树立信息道德观。使其学会文明上网,学会甄别信息,并自觉抵制网络上的虚假信息、不良信息。例如,可利用结合时事热点,带领学生们搜索热门微博,使其分辨官方信息与虚假消息的区别,并教导他们坚决不造谣,不传播谣言,不参与到其他违法传播不良信息的活动中去;其次,信息道德教育要渗透到信息知识、技能教学的各个方面,使学生在掌握一定的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自觉遵纪守法,主动维护信息安全,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例如在进行“杀毒”、“病毒”等概念的教学时,不但要使学生知道电脑病毒的远离和危害,以及查杀病毒和预防病毒的方法,更要是使其知道制造和传播病毒是一种违法的、对社会有着巨大危害的行为。
5.总结
综上所述,积极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对其今后的学习、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应有意识的通过理论教学、实践锻炼、信息道德教育等途径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史英.利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培养初中生信息素养的分析研究[J].教育科学.2013(2):63.
关键词: 初中 信息技术 创新能力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提出了要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任务,要求提倡自主、探究和合作的学习方式。可以看出,如今的教育已不仅仅局限于单向的授课方式,而是转而以学生为主体,在师生的互动交流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这一个性化的培养无疑是符合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特征的。以下将以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为例,试从何为创新性、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意义以及信息技术教学的创新性及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策略这几方面展开论述,以期为信息技术教育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建议。
一、创新能力及创新教育的意义
教育界已然将创新纳入了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加以推动,而全面科学地理解创新才能更好地把握创新教育的实施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针对特定的时代特征,有学者曾明确指出:“一切源于人对自然生产和社会的新的思想的产生、技术的变革、模式的改变等都是创新。”而创新教育“就是通过教育的过程,以启发、诱导的教育方式为手段,以激发开辟人的创新意识为核心,以整体素质的培养提高为载体,以着力塑造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落实人才的培养目标,并促使国家经济建设获得尽快发展,社会文明取得更大的进步”。基于对创新、创新教育的认识,结合初中义务教育阶段的实际,可以将初中生创新能力理解为在学习实践中,以创造性的个性方式对问题进行分析、加工、总结及应用,从而生成具有某种价值的成果,并加以反思和提升,促使学习活动的再发现与再生产。
二、信息技术教育的创新特性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而细究信息技术教育学科的内容,可发现其具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点。如:基础性: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为其他学习活动打下技术基础。综合性:信息技术体现了学科的全面性,它涉及计算机技术本身的审美、基础学科、艺术、人文、软硬件开发等很多方面,信息技术教育可鼓励学生结合其他学科进行创新。开放实践性: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技术,是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途径,它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动脑、动手的实践机会,更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另外,随着信息化时代的飞速发展,信息与知识日新月异,信息技术以其开放性的特点为学生留下了创新的广阔空间。
三、多样化创新教育的策略
1、善于运用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创新教学的一个重要方式就是探究式教学,它对于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而探究式教学的关键在问题的设置,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都是源于对问题的思考和验证。首先要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大胆提问,大胆假设。同时要结合学生最近学习的知识及接触范围,通过启发性、提示性、渗透性的问题让学生掌握已有的知识,同时主动探究新的知识,并能感到学习的“意犹未尽”,使其创新思维潜移默化地被激发出来。
2、通过丰富的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信息技术课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地在源于实际生活的基础中纳入新鲜的话题,将一些生活的例子、有趣的现象等与看似枯燥的信息技术知识融合起来。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强化了他们情感及价值观的培养。
3、运用多种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提供更广阔的空间。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网络媒体成为信息获取的重要来源,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自然也离不开网络媒体的信息力量。因此,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学安排要贴合学生实际情况,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爱好,强化对信息技术的认知,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实践能力,最终实现信息技术学习的现实意义。
4、结合其他课程知识提升学生创新能力。信息技术已然与其他学科关系愈加紧密,例如其他课程中多媒体的运用。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可以鼓励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其他课程的学习中去。如文字处理工具可用于写日记、作文等,运用PPT进行课件展示,运用表格工具进行数字演算,或进行数据统计等等。在运用技术的过程中,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还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其创新思维和能力。
结束语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发展趋势,也是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发展有着积极意义。本文在客观论述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意义基础上,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多样化创新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方法和尝试进行了论述,希望可以为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网络资源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从学生技能训练开始向全面培养学生信息素养进行变革。网络环境是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产物,大多数初中生能够较为熟练地在网络环境下学习和娱乐。本文通过对网络资源教学模式进行分析,研究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基于网络资源的教学模式,探索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探索新途径和新方法。
一、网络资源教学模式概述
网络资源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是一种在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下进行的教学活动,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探究学习作为主要学习方式的教学活动。当前,网络资源教学模式已经受到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的重视,网络资源教学模式能够很好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与课堂教学相互配合,更好地实现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随着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智能手机日益普及,大多数初中生能够较好地操作计算机、IPAD或智能手机等智能设备。同时,初中生对各类电子设备非常感兴趣,这对于基于网络资源的学习效果有着更好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采用网络资源教学模式,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网络资源教学模式的设计
基于网络资源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主要分为教师精心设计网络资源库、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网络资源库、师生互动交流反馈三个方面。
1.教师精心设计网络资源库
网络资源库是本教学模式的核心。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网络资源库主要由虚拟实验室、背景资源库、网络课件库、智能习题库、学习案例库和相关学习网站等组成。教师应根据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将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等相关案例分类整理并归档存储。网络资源库是教师多年教学的宝贵财富。值得一提的是,网络资源库的设计不是一天或者一段时间完成的,教师应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收集教学素材,并及时上传到网络资源库供学生学习使用。
2.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网络资源库
初步完成网络资源库的设计后,教师应向学生开放,让学生以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小组学习等方式进行学习,与教师课堂教学互为补充,形成系统的学习方式。学生按照教师布置的对相关知识进行预习的任务进行探究式自学,亦可与其他同学一起以小组形式共同探讨某一专题知识。对于部分学校暂时无法进行的实验,学生可以通过虚拟实验室模拟真实的实验现象,直观地观察实验现象,进而探究总结知识规律。学生也可以查阅教师提供的网络课件,通过课件加深对相关知识的了解。学生通过网络学习资源进行学习、实践和探索,从而获得相关课程知识及信息读写能力,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对学生今后的深造学习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3.师生互动交流反馈
为了进行探究式网络教学,学生可以通过学校和教师提供的网络资源库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学生也可以对自己感兴趣的信息技术主题学习网站进行访问,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教师在网络资源教学模式中的角色,应定位为督促者和辅助者,教师应充分发挥教学活动中的指引性、总括性,把握教学目标的大方向,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构建知识框构。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可以对学生在网络学习中所获取的知识进行讨论,教师通过讨论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其中存在的重难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信息技术的相关内容。此外,在整个教育和学习互动过程中,网络还起到情境创设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学生通过网络支持工具以及网络学习资源来获得开展学习活动的辅助资料,通过提出具体问题来形成一种问题情境或一种问题探究的情境。这种情境的创设能够为学生提供有意义的学习,能够促进信息技术知识向实际生活情境的转化。综上所述,创新和改革基于网络资源教学模式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是全面提高学生个人信息技术素养、促进现代教育适应社会、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有效措施。本文通过分析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关于教学模式探讨的意义,明确了基于网络资源教学的重要性,同时给出了符合实际的网络资源教学模式的设计方案。
参考文献:
[1]吕萍.基于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J].中小学电教,2013(11).
[2]俞小妹.网络环境下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方式的应用研究[J].科技视界,2016(11).
【关键词】微视频;初中信息技术;自主学习型课堂
微视频指相对较短的、具有连续画面的视频片段,可通过PC、手机、摄像头、DV、MP4等多种视频终端摄录或播放。在国外,教学使用的微视频是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David Penrose提出的。他们主要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录制一系列1~3分钟的教学视频。
一、基于微视频的初中信息技术自主学习型课堂的学科优势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消除学生基础差异的前提下,让其在掌握技能的基础上,逐步适应信息生活,实现信息素养的进一步提升。初中生的独立性较强,一般思维活跃,喜欢标新立异,自主学习能力逐渐突出。
微视频的诞生为学生提升自主学习能力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学生有用于观看微视频的计算机,有获取视频资源的网络。教师拥有微视频制作最前沿的制作技术。此外,信息技术还是一门相对开放的学科,为基于“微视频”的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二、基于微视频的初中信息技术自主学习型课堂的主要特征
以学定教:是基于微视频的初中信息技术自主学习型课堂核心特征,就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来确定微视频教学内容。“学”是指学情,一是要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与能力;二是要把握学生的学习需要;三是指学龄的基本特征和课标对学龄段的基本学习要求;四是指教学内容,教师应认真研读课标与教材,精准把握哪些地方需要微视频辅助。
多学少教:是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具体体现,是指学生要充分利用微视频开展自主学习,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基于微视频的初中信息技术自主学习课堂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品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全过程,在自主探究、合作分享、相互鉴别的过程中掌握知识体系,激发学习情趣。
学教互动:是学生基于微视频高效学习的具体要求,包括“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两方面。“师生互动”是师生双方平等地参与和分享课堂上的微视频教学;“生生互动”即学生微视频学习之后的互助合作学习。
精教精学:是教师对于微视频设计与学生基于微视频学习提出高要求。“精教”是指微视频教学要目的明确、设计精致、数量适当、突出重点;“精学”是指学生基于微视频学习要充分发挥微视频的优势,能够通过学习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三、基于微视频的初中信息技术自主学习课堂创新教学模式
目前,信息技术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演示法、任务驱动法等,这些教学方式让学生学得快也忘得快,不能很好地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微视频的出现则很好地弥补了传统教学的缺陷,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微视频具有随时学、重复学、重点学、选择学等优势,避免了没有听清或听懂老师讲解而囫囵吞枣的现象。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基于微视频的初中信息技术自主学习型课堂具有固定的教学模式,主要由“微视频辅助自学”“把握问题合作学”“交流展示深化学”“总结反馈巩固学”四部分组成。
四、基于微视频的初中信息技术自主学习课堂改进教学评价
基于微视频的初中信息技术自主学习课堂评价立足过程、促进发展。基于微视频的初中信息技术自主学习课堂针对教师评价的主要特点:(1)具有较强的制作微视频的能力;(2)能够很好地把握微视频的切入点;(3)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微视频自主学习的能力;(4)利用微视频突破教学重难点的能力等。针对学生学习评价的主要特点:(1)全方位获取微视频的能力;(2)运用微视频自主学习的能力;(3)基于微视频的探究合作学习能力;(4)学生基于微视频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等。
教师对微视频制作的内容要进行细致研究,哪些要用,哪些不要用,要用的内容用多少,怎么用都要研究。学生对微视频可以做到课前、课上与课后连贯用,学校与家里结合用。
五、基于微视频的初中信息技术自主学习课堂开发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是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包括校内资源与校外资源,校外资源包括网络资源等。微视频可以于网络,是一种很好的网络课程资源。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设备的不断更新,微视频资源获取的方式越来越简单、便捷,教师也很容易在课前制作和课上使用微视频资源。微视频制作工具较多,功能较大的有Camtasia Studio软件。
当微视频制作好后,可以按照信息技术教材的章节分门别类地上传到自己制作的视频专题网站或优酷、土豆等专业视频网站。
养培养的重要意义分析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是学生接受信息技术知识的一个主要阵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信息素养养的培养主要表现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正确理解信息技术以及相关概念,并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能够熟练地运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重视对信息的查找、分析以及评价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对初中学生一种独立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于初中生来说,其信息素养应该包括信息常识、信息意识、信息道德以及信息能力等四个方面的内容。通过信息素养的培养,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应用所学信息技术来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活中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信息技能,而且能在这个过程中促进学生对信息的理解、筛选、获取以及辨别等思维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对信息的加工和处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还可以通过信息道德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规范,使其自觉遵循一定的社会伦理道德规范,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初中信息技术课培养学生信息
素养的教学实践分析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的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它是由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的,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其含义就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受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围绕教师指定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通过积极主动地应用学习资源,并结合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来完成学习实践活动。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其教学模式的构建中更加注重对学生探究、好奇心理的利用,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任务中,让学生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以较高的兴趣带着任务或者问题进行学习活动,并通过对任务的分析和讨论对其中所涉及的知识进行了解和掌握,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对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探索。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学习效率的提高,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协作精神,将其应用于初中信息技术教育从而有助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2.1以目标为依据,创设情境,设计任务任务的设计是任务驱动教学开展的前提条件,同时也是整个教学模式的核心内容,而创设情境的目的是使各种学习因素处在最和谐的状态,以便教与学的有效开展,这是实现任务驱动教学的必要途径。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或者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常见的生活情境对任务进行设计,自然而真实地引出任务,进而唤起学生对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知识和经验,并对任务有更深的理解。在任务的设计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原则:一是任务的设计要具有层次性,在设计中要将任务分为基本任务、提高任务和创作任务三个阶段,设计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二是任务的设计要具有综合性,任务应该同时涉及到新知识和旧知识,这有利于完善知识系统的构建以及知识的灵活运用;三是要充分考虑任务的大小、知识点的含量、前后的联系以及重点和难点的分散等多方面的因素,这有利于促进学生信息能力的提高。
2.2组织课堂,完成任务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引出任务之后,为了减少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盲目性,教师可对任务进行适当的分析。通过任务的提出,学生开始思考,并用所学的知识对任务进行处理和完成,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情况积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团结协作,倡导学生开展讨论和交流,这有利于学生之间不同观点的补充、修正和交流,激发学生通过新旧知识的学习和巩固对自己的知识体系进行构建和完善,充实和丰富自身的知识、能力。
2.3效果评价和总结效果评价和总结是任务驱动教学法运用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信心与成就感的大好时机。首先学生对解决问题的方案、过程以及结果进行积极的自我评价或者相互评价,并结合别人的发言,提高自身的学习水平。其次教师也应适当做出总结性评价,帮助学生作归纳与总结,指出这些作品的长处和值得改进的地方,加深收获,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各种见解的合理性给予充分的肯定,尊重学生的意见和个性发展,并适当地给予启发和引导,善于抓住学生中的创新点,着重阐明可学习和借鉴之处。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