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加强集体经济建设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国家创新体系的建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各种创新力量间的密切配合。当前,我国创新体系建设所涉及的主体包含企业、院所(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民间(民间团体及个人)、和政府四类,有效将这四类主体的创新活动形成合力,及时解决这些创新主体在创新开展过程中的问题与矛盾,无疑对推动我国创新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创新体系建设中四类主体创新活动存在的问题与矛盾
世界金融危机爆发之后,我国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到各高等院校以及科研机构对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纷纷给予充分重视,在加强创新投入、提高自身创新能力、以及推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方面做出了许多努力,然而四类创新主体的创新活动尚未形成有效合力,各创新主体对于创新的管理尚还存在矛盾与问题,这些问题与矛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的创新行为多停留在技术改造层次,重大科技创新投入较少
近些年,我国企业在创新活动中的资金投入力度呈现不断上升趋势,创新资金投入的稳定性也不断提高。但绝大部分企业的创新活动仍然集中在技术改进层次,企业每年在创新方面的投入多花销在计划式的技术升级换代上,而对于高风险、高投入、高回报的重大技术创新投入较少,因而很难获得独具核心竞争实力的重大创新成果。
(二)院所的创新成果多集中于基础理论层面,未能与企业实现良性互动
高校、科研院所的创新活动具有基础性强的特点,因而也多停留在理论、原型等基础领域,创新成果与市场需求难以紧密联系,创新活动直接转化为经济成果的能力也较差。另一方面,一些真正具有商业价值的院、所创新成果,由于缺少像商业领域转化的平台,其商业化过程较少通过向实力雄厚的企业转让技术的方式进行,相当一部分成果通过科研人员下海经商创业的方式实现商业化,这种方式一方面使科研机构的研究力量发生流失,另一方面,由于这些科研人员的自身经营管理能力有限,往往使得创业企业很难做大作强。
(三)民间创新行为尚处于无序状态,能量未能有效释放
民间力量从事创新活动是企业创新与科研机构创新的重要补充。目前,我国民间创新行为尚还处在无序的状态,一方面,民间创新行为多以民间个人“单打独斗”的方式开展,难以形成民间创新智慧的合力,另一方面,对于那些真正具有开发价值的民间创新成果,也往往由于个人能力与精力方面的限制,制约了其进一步的商业化、市场化开发,既埋没了发明成果,也打消了民间发明创造的积极性。除此之外,民间创新行为之间,以及民间创新行为与企业、院所创新行为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与交流渠道,这也阻碍了民间创新活动的蓬勃发展。
(四)政府作为创新活动的推动者,手段较为单一,效率较为低下
政府部门是整个社会创新活动的组织者与推动者。当前,政府部门在推动全社会创新活动过程中的问题主要表现为过分看重经济效益方面的短期指标。例如,在“引进技术”与“培育企业实现自主研发关键技术”两种方式面前,多数地方政府往往采用风险小、见效快的前者。从各级政府推动社会创新的手段来看,也较多地集中于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资金支持领域,实际上,这些资金支持真正实现转化为创新成果的效率并不高,甚至有相当一部分资金根本就未进入企业的创新领域。
二、加强创新体系建设的几点对策
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既要在事关大局的创新环境建设以及创新体制和机制的设立方面进行管理创新,也应当梳理各类创新主体所面临的问题和矛盾出发,增强各类创新主体的活力,理顺各类主体之间的沟通与配合出发,努力制定有助于带动各地创新体系建设的政策。
(一)通过吸引海归人才带动创新成果引进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迅速增强以及国内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许多拥有关键技术的华人华侨,开始考虑回国创业,各级政府应当利用好这个契机,充分运用“通过吸引人才来引进技术”这一跳板,努力吸引携带技术的海外归国人才回国创业。对于海归人才回国创业的扶持措施除当前的提供创业启动资金和场地支持外,手段还可以更为丰富,例如由政府联合成功的大企业,创办“海归人才创业孵化器”,除了为创业企业提供除资金、场地等“硬条件”外,还应提供诸如企业战略咨询、企业投融资咨询、风险管理、市场拓展、品牌培育以及帮企业留住人才等一系列“软条件”支持。在孵化器的类型上,除了重视企业创业孵化以外,还应对“项目孵化”和“内地企业海外孵化”这两种形式给予充分重视,促使真正具有可持续创新能力的企业涌现。
(二)引导院所创新成果通过企业购买的方式实现商业化
为实现企业和院所创新行为的良性互动,在促进具有商业价值的科研机构创新成果及时商业化过程中,除“成果持有人直接创业”的传统模式之外,还可以探讨并推广引导并扶持“成功大企业与机构或个人之间进行成果交易”模式,将成功企业在商业运作领域的经验与优势发挥到优秀研究成果的商业化进程中来,以企业的管理优势和市场优势确保创新成果的价值实现。这种方式既有助于促进成功企业继续做大做强,也可保障优秀研究人员获得充足的资金保障和时间精力继续从事研究,避免其由于科研人员流入下海经商大潮而发生的创新智力资源流失。
(三)努力培育知识产权中介机构
知识产权中介机构是促成企业、院所、民间等创新主体进行成果转化的重要媒介,也是来自企业、院所和民间的创新成果转化为直接经济利益的重要纽带。因此,应当努力发展一批能够真正摸清知识产权市场供求关系的“知识产权中介”,努力使其真正成为“来自企业的创新需求”和“来自社会的创新供给”间的桥梁与纽带。这里的“知识产权中介机构”绝非当前那些简单的“知识产权代办机构”,而是真正了解知识产权市场的“知识产权转让促成机构”。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结合本地的重点产业,尽快开展“专业型知识产权中介机构”的设立,为促进其发展,甚至可以为其提供不低于创业企业享有的优惠政策。
(四)加强对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
各级政府应当尽快制定较为严厉的法律法规,不断加强对知识产权抄袭、剽窃行为的打击力度,使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成本高到“闻者足戒”的地步,尽早遏制“不劳而获”风气在社会上的蔓延。除了必要的法律、法规、政策支撑之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各级政府应当加快知识产权第三方维权机构的设立步伐,将非营利的公益性非政府组织(如知识产权维权协会)与营利性的维权机构(如知识产权维权中介)两种形式有机结合,在国内或者区域内形成较为完善的知识产权维护体系,切实保护“弱势维权者”或者“缺经验维权者”的成果不受侵袭。
(五)完善民间创新体系建设
关键词:随机备件;管理;效益
随机备件,顾名思义,是指企业购买成套设备,供应商在交付机器时随整机一起配备并交付给企业的零备件,是设备的附属资产,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随机备件一般没有单独标价,其价值已作为成套设备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核算并入机器设备的原值。但没有价格并不意味着没有价值,相反的,很多随机备件价值不菲,假如外购的话,单价动辄上万元。加强随机备件管理,不仅能保证设备维修的及时性与良好运行的可靠性,而且能有效节约资金,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所以我们必须从思想意识根本上引起重视,并想方设法加强管理,方可实现企业资产保值增值的整体目标。
不过在实际工作中,正是由于随机备件没有单独标价这一原因,财务账面上不予以单独核算反映,所以其管理很容易陷入混乱的局面,出现诸如没有随机备件清册、无保管责任人、随意领用、浪费、甚至发生损毁、丢失等不良现象。
本文所探讨的企业主要是生产销售饮料的集团,由于实行销地产,在全国多地设立生产企业。随机备件主要有生产饮料所使用的模具、更换件、刀具、小零件、易耗件等。该集团的随机备件管理经历了无专人管理、随意领用的混乱状态到严格且有序的良性管理状态的巨大转变。经过长期的摸索,累积了不少有用的经验,通过加强管理,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一、随机备件的分类
为了更好、更方便的进行管理,企业首先根据随机备件的特点,结合管理的实际情况,对随机备件进行分类。分类主要从两个角度结合进行:一是根据随机备件本身的属性,将其分为易耗件和耐用件;二是从量化的角度,将随机备件根据其价值分为A、B、C三类:A类是参考单价在500元(含)以下的备件,B类参考单价500元至2000元,C类参考单价在2000元(含)以上。参考单价根据先前采购过的类似备件及采购部的询价情况而定。所属类别主要由企业的设备管理部会同采购部进行综合判定。不同类别的随机备件管理侧重点不一样,通过这样的分类,使得企业在管理中更有针对性,不仅增加了效益而且提高了效率。
二、随机备件的仓库管理
1.总体要求
首先必须明确落实由专人管理随机备件,可纳入备件仓库进行归口管理。不过由于随机备件的价值不单独反应,所以要注意随机备件与财务账面所反映的备件存货予以区分。可将随机备件存放于独立的货架,在入库及后续的领用出库等环节都予以区别对待。
不同类别的随机备件所适用的管理方法有所不同,在实际工作中,为了便于管理,可在入库之初,即按类别存放于不同的货架。后续的领用、保管等也实行不同的管理办法。
备件仓库保管员要做好随机备件的管理须特别注意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1)要严格按制度要求办理随机备件的入、出库手续,登记台账,完成随机备件“进销存”日报表和月报表,日清月结,以准确反映备件的入库、领用和库存情况,保证账、卡、物相符。
(2)仓库保管员应了解库存情况,将同一物料代码的随机备件和备件存货数量相加后与安全库存对比,防止因备件短缺影响生产,同时防止因积压造成浪费。
(3)保管员要逐步掌握随机备件性能、适用设备,提高为生产服务的技能。
2.入库管理
(1)初次入库:首先要从源头上注意控制好,即在资产采购期初,就根据机器设备装箱单结合实际安装情况,将剩余的随机备件逐件详细登记清册,可参考下表。现场清点完毕,由设备管理部门将该批实物交由备件仓库办理入库手续。仓库保管员应根据实际收到的随机备件仔细清点核对,填制材料卡,整理上货架并开具入库单。这是做好随机备件管理关键的第一步。
(2)返库入库:对于单价较高的B类耐用件和C类备件,由于实行回收制,所以须加强对旧件的管理:建立旧件台账,并安排修复工作,使旧的备件能得到有效利用。对于修复完成的旧件,需重新交由备件仓库统一保管,不过需单独存放标识。
3.出库管理
随机备件出库手续必须齐全,出库时应遵循“先进先出”“旧件优先出”的原则,并坚持“一盘底,二核对,三发料,四登卡”,做到账、卡、物一致。不同类别的随机备件适用于不同的出库管理办法。
简易管理办法:使用部门(以车间为例),可在需要领用时,凭车间主任签字的领料单即可至备件仓库直接领用。
简易管理办法+备查制:在领用的同时需要额外登记备查信息,简要陈述领用的理由及使用计划,以起到警示的作用。
重点管理+回收制:要求领料单首先由车间主任签字,再由设备科负责人确认。而且要求将旧件带至仓库实行以旧换新。
资产类的管理办法:对于此类随机备件实行严格控制,首先由使用部门书面提出“C类耐用件领用申请表”,并经设备科负责人确认和公司总经理审批后方可办理领用手续。使用部门必须落实相应的保管责任人,后续的损毁、报废等也必须实行严格的内部审批流程。
4.后续动态管理
加强随机备件的管理,不仅是指要加强其入、出库的管理,更是指加强其后续的动态库存管理,降低其闲置和呆滞的风险,以实现在集团内部的实物和资金流动,降低库存减少资金占用,提高整个集团的运营效率。
首先要求备件仓库保管员做好各项基础工作,负责编制和统计所分管随机备件的有关信息,并不断整理补充,进行动态的跟踪,以能实时准确反映实际库存情况。
关键词:实训基地 就业 建设和管理 高职院校
本文系黑龙江省职业教育学会“十二五”重点课题 测绘专业实训课程整体改革实验研究(项目编号:GZ0119)阶段性成果。
1、加强高职高专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原因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明确指出“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就业压力普遍增大的今天,增强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就要“按照教育规律与市场规则,紧密联系行业企业,改善提升实习、实训基地的条件”;要“积极探索校内生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合作新模式,这也是高职高专院校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关键,是实践教学建设的主导方向。
为此,学院提出“三阶段人才模式”是教学计划规定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措施,是实践类必修课程。
以实训基地为依托,通过增加实践教学,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自学能力、与人沟通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社会竞争能力。
2、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
目前学院的校内实训基地主要由静态和动态两部分组成。
(1)“静态基地”是指学院已经建设完成的《土木工程学院实训馆》《测绘实训中心》《工程造价电算化实训中心》等。
《土木工程学院实训馆》南侧是讲课区,北侧为两层框架结构、建筑面积328m2的实训楼,馆内体现真实的施工现场,在上课过程中根据课堂需要,可随时到楼内现场教学。实训楼为,涵盖水、暖、电、卫、土建各相关知识,能够展示常见楼房的建造过程、施工工艺和做法,展示结构构件和建筑构造节点。可供学院现有6各专业主干课程的实训教学。
《测绘实训中心》下辖《现代测绘科技实训室》《土木工程测量实训室》《空间地理信息实训室》三个实训室。学生在《测绘实训中心》进行实际操作,不仅提高了动手能力,而且现场教学直观真实,便于学生理解掌握。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有兴趣学、主动学。
(2)“动态基地”是指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组织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以企业为主,组织实训。通过学院与企业合作,增强学生的实践技能,走出 传统“仿真”,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载体,融“教、学、做”一体化,实现学生校内实习实训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在考核方式上,要求校内成绩考核与基地实训考核相结合以及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使学生的所学即所用,在 “学”中理解知识,在“用”中深化知识,最终转化为职业能力。
3、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
校外实训基地是根据教学大纲要求 ,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生产实践及其他实践教学任务。围绕高职高专院校肩负着为本地区行业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任务,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就要把握当地行业发展脉搏,按照建设标准共同投入教育资源,寻找校企合作利益共赢点。学院现有校外实训基地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1)“认知型”校外实训基地
为了培养建筑工程类专业学生对专业基础知识学习的兴趣,了解未来职业岗位的要求,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学院通过专业教师与企业的联系,建立“认知型”校外实训基地。一般由各专业教研室主任、专业带头人或相关的专业教师与企业进行联系。合作时间一般安排在学生入校第一学期末。
(2)“生产型”校外实训基地
为了培养建筑工程类专业学生客服在专业理论知识学习中,存在的畏惧、枯燥、一知半解等情绪,早日养成“基础扎实、作风务实”的技术职业岗位素养要求,通过学院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构建“生产型”校外实训基地显得格外重要。
这类实训基地的构建途径有:聘请行业专家构建专业委员会(由企业、政府、学院相关专家组成),以专业委员会为平台,学院及时了解与本专业发展有关的政策动向、企业对本专业师生与社会的联系,最终促成“生产型”校外实训基地的建立;另外也可与企业合资办学。目前企业已开始注意培养熟悉本企业组织文化,愿意长期为企业效力的技术类实操人才。如果企业能够以“量体裁衣”的方式大量获得自己所需的人才,企业自然也就成了高职院校的校外实训基地。
(3)“岗位型”校外实训基地
“岗位型”校外实训基地就是学院搭建平台,通过顶岗实习,将学生安排到企业的真实工作环景中,让学生以企业员工身份顶替在岗工人工作。使学生与实际工作实现了“零距离”接触,学生有机会熟悉企业的生产过程、生产工艺并掌握相关技术。
实习实训结束时,有的实习单位甚至已经离不开顶岗实习的学生,要提前预订还处于实习阶段的学生,与学生签订就业协议书或劳动合同,使学生实现了直接就业,抢占了就业先机,从而实现了高职高专院校与用人单位的良性互动,促进了用人单位、学校、学生的和谐、可持续发展。例如:2012年底,“北京富地勘察测绘有限责任公司”一次签订14名2010级“测绘与地理信息技术专业”学生。由此可见,构建“岗位型”校外实训基地是高职高专实训基地建设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4、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及研究
多数实训基地目前仍存在开放程度不高的问题。从对内开放程度看,大部分高职院校还没有在实训课程的教学计划方面做出全面、详尽的安排,对于交通不便利的实训基地,学生难以利用其资源,这使得实训基地设备和场所的利用率较低;从对外开放程度看,实训基地虽然与许多企业、行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但却没有设立专门服务部门和高效的服务团队,结果造成有些项目虎头蛇尾。
对于以上情况的产生,核心就是“供需双方”的理念问题,明确双方职责,学校保证按需培养人才,学以致用;用人单位保证录用合格人才,用其所学。学生在学校和企业间“无缝对接”,这样企业才会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实践教学依托于实训基地,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即增加学生的砝码,就业压力较大的今天,等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王兆霞 王宏玉.高职院校顶岗实习基地的建设与管理[J].东方企业文化,2012.18:273
[2]袁用道.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多元化就业研究[J].山西建筑,2012.05:264-265
一、加强队伍思想政治建设,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法为民理念。在一切工作中,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才能出色的完成各项公安工作。当前,作为公安机关要切实提高“四个能力”,就必须从实际出发,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工作报告,深刻理解十七大工作报告的精神实质和重大意义,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公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群众拥不拥护、满不满意作为检验和衡量工作的根本标准,作为工作的根本追求。只有这样,才能使工作的成效更多,使每一项工作更直接地体现在方便人民、利于人民、惠及人民上,从而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服务。
二、加强教育培训机制建设,牢固树立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的理念。公安警执法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的思想稳定,影响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波及到平安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在新形势下公安机关要进一步加大教育培训工作力度,建立起“大教育”、“大培训”的工作格局和工作体系,强化长效机制建设,进一步加大对公安民警工作素质和业务知识的培训力度,全面提高公安民警的执法能力和执法水平,切实维护好和保障好广大人民的合法权益,维护好社会公平正义。一是教育培训管理要目标化、制度化。要把民警的教育培训工作作为推动公安工在和队伍建设的一项先导性、基础性、全局性的工作来抓,明确教育培训工作的目的,使育人与用人相结合,教育培训与人事管理相衔接,积极推行竞争激励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教育培训考核评价标准,真正做到优胜劣态。二是教育培训内容要科学化、系统化。科学合理地安排培训内容,是教育培训工作取得良好效果的前提和基础。因此,要选好教员,编好教材,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培训原则,突出重点内容,区分不同对象,分专业、分岗位,有层次地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培训。三是教育培训形式要多样化、网络化。在培训中,要拓宽渠道,多措并举,寓教于乐,形成一个教育培训网络体系,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教育培训,切实提高公正执法的能力和水平,从而最大限度地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努力实现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三、加强科技强警建设,牢固树立现代管理理念。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只有掌握了先进的科学技术,才能全面提高公安工作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在公安工作当中,科技强警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把科技强警战略的实施作为改造传统警务、提升公安效能、服务现实斗争的增长点和突破口,最大限度地促进警力资源和现代科技的整合。要坚持统一规划、完善机制、鼓励创新原则,集中财力,狠抓基础性、关键性的项目建设,不断增强科技实力。要以突出实战应用为中心,强化科技手段在侦查破案、治安防控、社会管理、服务群众等各项工作中的应用。要积极建立科技管理规章制度,强化对科技人才的管理,促进科技强警工作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要营造学习科技、应用科技的浓厚氛围,努力建设素质优良、机构合理的人才队伍,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从而适应现代公安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四、加强文化育警建设,牢固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民警的文化修养直接体现了公安队伍的精神风貌。要推动公安工作不断发展进步,使民警时刻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就必须大力加强警营文化建设。通过深入开展警营文化建设,才能不断陶冶民警的思想情操,培养更加健康的生活情趣和不断丰富广大民警的自我文化涵养。一是要充分挖掘警营文化的丰富内涵。民警的行为举止是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我们要紧紧围绕弘扬新时期警察精神,集中开展文明礼仪宣传教育,积极倡导讲礼重仪思想,开展讲礼仪、讲文明规范活动,树立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养成的良好意识,从而使广大民警明辨是非,分清美丑,不断提高自身文化修养。二是要因地制宜地开展趣味性强、品位高的文体活动。要使广大民警在经常性的体育活动中得到锻炼,在积极参与警营文化活动中得到享受和陶冶,领略社会的进步,感受文明的生活,感触时代的发展,进而在浓厚的人文环境中把
(一)昆明市官渡区季官社区的基本情况
昆明官渡社区的季官社区就着落于滇池北部,距离昆明市只有10公里,是官渡街道办事处,管辖着3个村民小组。现在有农户733户,农村人口为2033人,劳动力1240人,但是人多田少,平均下来一个人只有4分地,据统计,2008年当地总收入为9710万元,2009年总收入为10486万元,平均下来,人均不足2000元,由于自然条件的原因,村中建筑没有整体规划,布局凌乱,交通条件差,卫生条件也差,村里的各项设施明显落后,没有活动场所也没有文化和医疗设施,一部分的人员经济跟不上,陷入困顿,整个村子矛盾日益突出,从而可以看出,发展集体经济也就是改变社区人民生活的关键。
(二)季官社区发展集体经济的具体做法
1.保留集体资产助力集体经济发展。居委会领导经过再三考虑,并没有及时的把村里的土地征用款分发给广大村民,而是集中起来作为集体资产保留下来,从而增加集体和个人的收入,居委会领导率先在辖区推行股份量化、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资本运作模式,建立了合作社,通过配股和购股的方式兑给广大村民,在社区中建立了7万多平的商业写字楼,购物广场,餐饮,休闲等多功能的商业社区—官南城,这样下来,每年为集体利益增加了3000余万的收入,平均下来,每个村民也能分的3万以上的红利。加快季官社区集体经济快速发展。2.注册成立公司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在社区领导的带领下,先后成立了“云南官南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云南官南城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昆明市季官投资有限公司”,公司抓住了发展古镇旅游的商机,积极的去招商引资,很多有实力的大商家纷纷来到这里发展,各个公司加强自己的业务。既相对又独立,又共同服务于季官社区的集体经济发展。3.创新社区管理方式促进集体经济发展。目前,季官社区的村民慢慢富起来了,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为防止由富返贫现象的发生,社区领导班子及时的开会讨论,必须要了解民生,勤访民意,定期做暗访,深入群众,经过反复的开会讨论,最终决定要以完善管理制度入手,社区提出了“尊重劳动,劳动光荣”的理念,为此,社区举办了各种就业培训班,鼓励村民就业,每人都能获得3次就业培训、推荐工作的机会。对于有劳力但不就业的村民,社区也制定了管理办法,每年将会受到扣除年终分红总额10%的处罚。经过这些措施,使得季官社区少有游手好闲的居民,人们生活都是蒸蒸日上,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这样的面貌又时刻的影响到下一代人。
二、发展集体经济建设美丽乡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