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音乐教育核心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音乐教育与审美的概念
音乐教育具有教育性和审美性双重特征,基本的乐理和技巧并不足以代表音乐教育的全部内容,音乐教育除了要完成基本的教育功能外,教会学生音乐理论、作曲技巧、乐器演奏等内容,审美教育也是其必不可缺的部分,基于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是符合音乐教育本质的。审美是人类对世界认识的一种特殊方式,审美体现的是人对事物内在的认同,是一种形象和情感上的关系,从广义上而言,审美泛指人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感受,从狭义上来说,审美是指客观事物给人们带来的精神愉悦感。就音乐而言,音乐的音色、音高、旋律变化等都会使人产生不同的审美感受。
二、基于审美为核心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
音乐教育的审美核心已经提出了一段时间,在实际教育当中有了一定推广,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不可否认,基于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有:首先,音乐教育的侧重点错误。虽然音乐教育改革中提出了“以审美为核心”这一概念,但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大部分学校并没有充分认识到审美教育的重要意义,在日常教学活动当中,依然只是采取音乐理论、音乐发展历史和流派知识等内容为主的教学模式,音乐的审美教育根本没有被执行,自然也就无法有效发挥音乐的审美功能,学生的审美能力得不到提升。其次,音乐教育的方法较落后。在音乐教学当中,采取的教学方法是传统、落后的照本宣科,师生之间缺乏足够的互动,学生处于被动教育的角色上,学习的是死板的音乐教条,缺乏对音乐的深入体验,对于音乐没有形成感情上的认同,音乐审美也就无从提起。第三,音乐教师审美能力较差。音乐教师是音乐教学的执行者,音乐教师的教学理念、自身素质会直接决定音乐审美教育的水平高低,但就当前音乐教育情况而言,绝大部分的音乐教师并没有树立正确的审美教育理念,依然局限于传统的宣读教学模式当中,还有许多音乐教师本身并不是科班出身,自身音乐素质水平较低,没有足够的音乐审美能力,在这种背景之下,音乐审美教育只能停留在表面,难以有效深入,给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提升造成了阻碍。
三、基于审美为核心音乐教育的改进途径
基于审美为核心音乐教育的诸多问题主要是由于教师习惯于传统教育模式原因造成的,给学生音乐感受能力的提升和音乐学习兴趣的养成造成了极大破坏,所以,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上述问题,对于音乐审美教育的开展有着重要意义,具体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转变教师的音乐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教学活动开展的基础,直接决定着教学效果,所以,转变教师的音乐教学理念十分重要,为达到这一目标,需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使其充分认识的音乐审美教育的价值,组织教师进行音乐审美教学的交流,使教师逐渐形成审美教学理念,为音乐审美教育的进行奠定良好基础。
其次,改进音乐教育的教学方法。
良好的教学方法能够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在音乐审美教学中,应建立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展开各种讨论、交流,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从各种角度对音乐进行审美,抒发自身的情感,加深学生对音乐的感受,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第三,改善音乐教育的教学环境。
良好的环境对于教学活动的开展有着积极作用,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效果,音乐教育对教学环境的要求更甚一筹。在开展音乐教学时,教师要帮助学生营造一个安静的环境,尽量避免有其他杂音、噪音,保证音乐教学视听氛围的良好,同时,在教学操作过程中,要避免音质过于刺耳或者出现声音过大、过小等问题,让学生体验真正美感的音乐,真正认识到音乐的内在美。
第四,做好音乐作品的选择。
音乐作品的种类繁多,在长久的发展历史中,形成了众多优秀音乐,但是并不是所有音乐都适合于进行音乐审美教育的,所以,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层次和理解能力,选择相应的音乐作品,能够使学生感同身受,才能够真正体会到音乐的美,养成良好的音乐审美能力。
四、结语
《音乐审美教育》一书中详尽地探索了音乐和审美的关系,总结了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改革的实质意义。音乐既是一种艺术现象,也是一种音乐文化,更是一种审美方式。仅仅通过基本的音乐理论和创作、演奏技巧来鉴赏音乐是不全面的,也是不科学的。鉴赏音乐只有从技术和审美两个层面共同进行才能真正领悟到音乐的内涵和精髓。当前我国的音乐教育只是简单地对音乐现象进行整合,这对音乐教育的职能发挥没有任何实质意义。从本质上来说,音乐是一个完整体,是在一定历史和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人类对所有客观存在的事物都具有審美功能,这是人类特有的一项技能。审美行为是人类对所看到事物表达情感的一种行为,从宏观上来说,审美指的是客观事物带给人类的主观感受;从微观上来说,审美就是客观事物给人们带来的精神上的愉悦感受。音乐在被审美中有着主体地位,是一种重要的审美形态,音乐的旋律变化、音调高低等变幻莫测,这些都会带给人们很多不同的审美感受。总而言之,审美是音乐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音乐审美教育》一书内容较为系统、详尽,更加贴近时代,适用于教学应用。
《音乐审美教育》一书指出,当今我国的音乐审美教育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还是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抓不住教学重点,教学方式滞后,教学理念落实不到位等都是影响我国音乐教学开展和改革的主要原因。长期以来,我国在教学方面更重视文化课程,音乐学科的教学被忽视,这也导致了学校、教师和学生难以在短时间内做出转变。音乐审美教育理念并没有在学校教育中得到充分的展现,很多学校还是维持着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音乐教师们也不愿意主动更新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仍旧将音乐理论知识、演奏技巧、歌唱技能等作为音乐教育的重心。音乐审美教育课程只是单一地由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讲解理论知识,学生在下面进行记录和背诵,师生之间没有交流,教师不能起到引导学生欣赏和鉴赏音乐的作用,于是音乐教育课程就只是一种传递形式。音乐教育的这种教学方式和当前学校采用的考评机制有着很大的联系。学校的考评机制单一,考评结果会影响学生的评优,这也导致学生的学习目的带有很强的功利色彩,学生更重视学习内容的实用性。
《音乐审美教育》一书还指出,如果一直采用传统的音乐教育方式,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就会持续下降,这对音乐教学和审美教育十分不利。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改革为我国的音乐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改革的推进、提升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提供了一些参考借鉴。深化推进音乐教育改革,首先需要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用新型的教学理念来统率教学工作;其次是改变音乐教育教学环境,为教育改革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再次是改进教学方法,将情感和体验与音乐教学进行融合,实现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改革,培养学生欣赏音乐和鉴赏音乐的能力和水平,进而实现创造音乐。
《音乐审美教育》
【关键词】中学音乐教育;《声入人心》;音乐节目
音乐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内容和人文内涵。中学音乐教育是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素质教育服务的,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具有大众性和普及性特点。当今媒体时代的音乐娱乐节目具有同样的特性,从前几年的《超女》《快男》《中国好声音》《蒙面唱将》《我是歌手》《星光大道》到《这就是街舞》、《声入人心》等,这些音乐娱乐节目将音乐与娱乐有机融合,先后引发收视热潮,成为观众的焦点。节目在电视和视频APP播放,覆盖面很广,内容和人物设定都经过精心编排,特别能引起观众共鸣。中学生的音乐欣赏方向和对音乐的态度,无不受到这些风潮的影响。不可否认,近年来这些音乐娱乐节目已经超越了唱片、广播的影响,在音乐知识普及教育和音乐文化传播、审美培养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音乐教师们常常在课堂上“循循善诱”,希望学生多听听古今中外的经典音乐,多高雅少低俗,但是却收效甚微,学生喜欢的多是时下的流行音乐。而2018年湖南台《声入人心》节目的播出似“忽如一夜春风来”,节目大胆创新,高雅艺术的大众化年轻化表达,让大家瞬间爱上了古典音乐。节目播出仅一个多月,演唱者的实力和魅力让一直阳春白雪的美声、歌剧、音乐剧歌曲《声入人心》,接了地气。包括中学生群体的观众发现,原来有这么一个类型的音乐也非常好听。节目中36位歌者在屏幕上一一亮相,他们不是业余歌唱爱好者,不是草根逆袭,而是专业学习音乐多年的中外音乐学院学霸。他们不再哈韩哈日,不画浓妆,没有无病,音准不会常跑偏,底气十足,唱功深厚,气质典雅。该节目在湖南电视台这个以传播流行文化著称的媒体平台出现,真是一次不媚俗的大胆尝试。一首首经典的美声歌曲在拥有众多低龄粉丝的屏幕上流出。36位有风度有实力的年轻音乐人对经典音乐作品的精彩演绎,展示了高雅音乐独特的魅力。超凡脱俗的表现使他们成为青年人学习的榜样和新型偶像。播出不长时间,他们的微博粉丝量短时间就由原来几百个变成十几万到几百万。尤其是他们的代表阿云嘎、郑云龙,窜上了微博音乐人物榜的第一、第二名,他们出演的国产音乐剧歌剧原来观者寥寥,剧院座位都坐不满,现在要看都得靠抢票,而且票价也比之前提高了很多,带动了我国各地大剧院的歌剧音乐剧市场。有些歌剧音乐剧即使没有他们出演,购票观众也突然多了起来,各地歌剧院为此打开了久未开启的二楼、三楼的座位票销售。节目播出期间音乐剧歌剧网页的搜索量大增,似乎进入了兴旺的古典音乐牛市之中。《声入人心》节目势不可挡的力量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学校音乐教育,如何利用音乐娱乐节目,让中学音乐教材中的作品旺起来,让音乐教育也能够“声入人心”呢?
一、借鉴娱乐节目,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当前学生对于学校音乐课堂存在一定的排斥心理,教材内容多为古典音乐,让他们产生距离感,似乎有一个无形的鸿沟阻隔着学生对音乐课的喜爱。音乐教师可以借鉴《声入人心》音乐娱乐节目的心理模式,走近观众,开设微博抖音账号和观众进行话题互动。音乐教学也要走近学生,理解学生的感受,激发学生参与音乐教学的积极性。音乐娱乐节目特别注重贴近观众的心理和参与性。有一个小故事:一把坚实的大锁挂在大门上,一根铁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无法将它撬开。钥匙来了,它钻进锁孔,只轻轻一转,大锁就打开了。铁杆很奇怪:“为什么我费了那么大力气也打不开,而你却轻而易举地就把它打开了呢?”钥匙说:“因为我最了解它的心。”[1]学生常常说:“老师,听一听流行歌曲吧,真的很好听!”的确,如果教师对学生的音乐生活一无所知,怎么引导他们呢?因此教师也应走进学生的内心,主动关注与学生生活相关的音乐文化现象和热点问题,因势利导,引导他们积极参与音乐学习,在课堂或校园研究性学习平台上敞开心扉,自主交流,发表独特的见解。[2]娱乐节目的主持人和导师们各独特色,他们普遍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对节目轻松氛围的营造起到重要作用,他们的专业水准和实力也使节目具有相当的权威性和可信度。这值得我们教师反思,要让音乐教学“声入人心”,音乐教师们在专业上一定要努力提高,可以保证示范时保持一定的水准。在教态和语言上也要追求简练风趣,缩短与学生的距离或代沟,能疏导学生对音乐教学的抗拒心理,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二、利用音乐节目,进行审美教育
(一)感受多元音乐文化。《声入人心》节目中的歌曲有各国歌剧、音乐剧的经典作品,如《图兰朵》《歌剧魅影》选曲,还有一些经典老歌、世界名曲的改编,如《友谊地久天长》《山楂树》等,具有古典、创新、民间、流行等不同的多元化曲风。将这些优秀作品适当引入音乐课堂,可以学生体验到各类音乐不同的音乐理解和表达,能够重新认识和爱上古典音乐。(二)树立文化自信。目前大家熟悉的歌剧、音乐剧大多是国外的。国内原创作品往往在教材中介绍的少,社会上演出场次也少,普遍大家不太熟悉。《声入人心》在节目中推出多首中国原创音乐剧作品,如作曲家三宝的音乐剧作品选段《心脏》《天边外》等。让观众发现中国也有优秀的原创作品,并且它们的音乐风格更符合中国审美,看到中国还有音乐人在本土原创音乐剧、歌剧上的坚持、努力和付出。另外一些中国民族风格的歌曲《青春舞曲》《希拉草原》《九儿》等作品,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与传播很有意义。学生在欣赏这些中国作品的过程当中,也可以体会到对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荣誉感和自豪感。(三)学习音乐常识。优秀的音乐节目,都是经过编导精心策划和准备的,其中蕴含着丰富的课程资源。观看节目的过程中,我们会接触到很多的专业音乐知识,如音域、音色、和声等等。如周深和王晰的音色对比,独唱、二重唱到小组唱,音乐剧歌剧民歌作品的展示,这些视频资源让教师们对音乐常识的讲解可以更加直观生动,在课堂上能够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学生音乐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记忆。(四)提高音乐鉴别力。我们的娱乐节目也有部分是缺失社会责任意识,片面追求经济利益,追逐庸俗的,给学生的审美造成不良影响。中学生的心理还不够成熟,知识、经验都还比较欠缺,教师在音乐文化的选择上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在课堂上引进好的音乐节目,屏蔽格调不高的娱乐节目,提高学生分析和鉴赏音乐的能力,学会判断哪些音乐是高雅的,哪些是低俗的,提高他们鉴别音乐的审美能力。
三、利用音乐节目,进行品德教育
媒体节目中所包含的人与事要比青少年在学校所学习和接触到的丰富得多。娱乐节目中传播的文化与思想,逐渐地影响着青少年价值观的发展。中学生处于青春期,榜样示范的力量非常重要。[3]《声入人心》节目中有着帅气的外形、非凡的才华和鲜明的个性的偶像们,正是他们追求的理想形象。社会媒体中出现的热点人物良莠不齐、各色各样,教师也要及时加以引导和教育。《声入人心》节目中的反面教材当属“把往届生身份改成应届生”的仝某,对违法违规的事情,不以为耻,在公共场合说话毫无顾忌,其不诚信的行为受到公共舆论的广泛谴责,相关人员也受到了应有的惩罚。而节目中我们看到以阿云嘎、周深为代表的《声入人心》大部分成员对事业的追求,他们克服生活困难,不追求流量,不急功近利的心态,百折不挠的奋斗过程和不懈努力的精神,感召着学生们像他们一样,希望将来也能怀着对事业热爱的初心,脚踏实地去实现自己的梦想。时展的步伐日新月异,我们看到新的媒体音乐娱乐节目在从单纯追求收视率,开始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积极宣传社会正面现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传播积极健康的音乐文化,追求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共赢局面。中学音乐教育也要像媒体做娱乐节目一样与时俱进,音乐教师应主动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充分利用音乐节目资源,积极创新,拓展音乐教学的内涵和方法,努力消除音乐教材内容与学生的隔阂,做到让高雅音乐在课堂上真正“声入人心”,探索出适应新时期的中学音乐教育新模式。也希望类似《声入人心》的好节目越来越多,除了声乐类的,还可以有器乐类的“声入人心”节目出现,让健康的社会音乐环境和学校音乐教学联动,促进中学生音乐素养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刘儒德.教育中的心理效应[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罗晓燕.信息技术在高中音乐合作学习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界,2018,(7):96-97.
关 键 词 :审美教育 教育理念 音乐教师教育
我国高等师范院校正在进行着教师教育的改革,既是积极应对时展与学校发展的主动选择,也是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和高等教育发展背景下的必然趋势。20世纪我国基础音乐课程改革确立了以审美为核心的教育理念,丰富了学生的审美情感体验,使他们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不仅让学习和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和充满关爱,而且还在潜移默化中培育了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结合自身发展的需要,本着为基础教育服务的思想,确立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教育理念,真正把美育作为目标,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提供多种音乐体验,深化美感、开阔音乐视野、培养音乐审美鉴别能力,建立起适应基础音乐美育教育的高师音乐教育教学体系。
一、歌唱的审美
声乐是音乐教育专业中的主干课程和专业必修课程,在培养基础教育合格音乐师资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声乐教学是以培养人对音乐和艺术的感受、表现和创造力,培养高尚的艺术情操的教育活动。
歌唱审美就是歌者对美的感受,通过演唱把自己的审美感受和爱憎情感呈现给其他人,同时听者从中也得到美感的享受。声乐教学的过程是我们审美意识和情感追求的过程,在演唱时就要有意识地把思想、感情和情绪注入到歌声中去。通过气息和声音自然地结合,准确地吐字、咬字,语言的抑扬顿挫等使声音具有美感;情绪和情感越深,歌声的美感就越强、越鲜明。培养声音的美感,除了老师的指导外,主要是通过自己感觉的心理去深入体验和领会,不仅要寻找听觉上美的感受,还要寻找内心视觉的美的感觉,审美心理通过想象和联想,形成同欣赏五光十色一样的美感。除此之外,对声音音色的审美也是歌唱的重要因素,任何一个演唱者都应该对歌唱声音的音色进行专心研究,音色是演唱者心理上的审美思维反映,没有丰富多彩的音色就不能生动表现歌曲的情感内涵,特别是学习的初级阶段,要在心理上建立良好音色的审美观念,以使其尽快获得优美动听的音色。
二、音乐感觉的审美
音乐感觉的美感是音乐审美的重要方面,是在演绎作品内容过程中产生的客观直觉上的感受,是音乐审美愉快和审美情感的心理感觉;感觉得好与不好是建立在丰富的实践和广博的知识积累之上的表达,是理解情感、通过技巧来准确再现情感,准确表达作品内容、风格的艺术化手法,是综合文化素质的反映。
在学习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对音乐审美感觉的训练,除了刻苦进行音准、节拍、节奏、速度、强弱等基础训练外,还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不同人物和事件,体验不同人的情绪和心理活动状态;多接触社会,增加丰富的阅历,拓宽知识面;还要深入细致地观察景色景物,体验大自然的美感;经常观摩、观看名家的演唱、演奏,多听和看录音、录像,从中领略声音、韵味与风格的美感,情感与形象的美感等,这些都是丰富音乐感觉美感的必修课。音乐的审美教育不同于说教,只有自身具备了良好的音乐美感,在以后的教学中,才能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特点,精心创设教学情境,让小学生在特定的艺术情境中,耳濡目染地接受情感的熏陶和心灵的陶冶。
三、情感审美
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途径,其特质就是情感审美。情感,是音乐审美过程中最活跃的心理因素,是音乐审美感受的动力和中介。一首歌(乐曲)能否达到强烈的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与演唱(奏)者的准确反映、深刻揭示作品的真实情感有很大的关系。演唱(奏)者既要传达感情,又要使别人得到美的情感的感受,这就要求表演者本人首先被作品美的情感所震动,自身要具有良好的情感审美素质,这样的歌(音乐)才具有美的感染力。
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注重挖掘各类音乐作品内涵的情感因素,准确地把握住情感性原则,努力点燃内心的情感火花,让自己在热情、活泼、欢快、雄壮、豪迈等健康的音乐情感基调中,获得积极的审美情感体验,陶冶审美情操。与此同时,还要培养和学会创设温馨、融洽的艺术气氛,和谐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这也是音乐教学优化审美功效的重要标志。艺术不是说教,审美不能依靠灌输,音乐审美媒介就是交流审美的信息,在今后从事基础教育的教学过程中自己所表露的任何趣味、喜好等情感因素,都会对学生产生直接的影响。人们常说,要想给孩子一杯水,教师就要准备一桶水。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丰富和全面自己的审美修养,才能够在今后的教学中极大地提高音乐教育实施美育的主动性、自觉性,才有利于音乐教育真正地实现以审美为核心的目的。
四、愉悦审美
审美愉悦性,是音乐艺术的本质特征之一,是审美教育发生情感体验和优化效应的心理机制,是变单调为丰富多彩,变刻板为生动活泼,变机械为愉快灵活的心理感应过程。正是因为音乐具有愉悦性,人们才可能在心情舒畅的前提下去主动参与音乐审美活动;良好心态以及音乐兴致的保持,来自于自身所获得的内在愉悦体验的强化和教师或其他人所给予的外在积极肯定的强化,这也是音乐审美教学的目的之一。
在音乐学习中,要有意识培养与他人之间的情感共鸣,来形成同一音乐审美对象,共同参与音乐实践活动,获得相同或相似的情感体验,并相互给予尊重和欣赏。同时,保持一种良好的学习心境,使自己充分感受音乐的愉悦,这是音乐学习能否获得成功的一个前提条件。当处于愉悦状态的时候,最有利于形成优势兴奋中心,使之处于一种愉快的状态,获得充分的美感满足,使“学习是一种艰苦劳动”披上一层乐于主动接受的色彩。音乐学习方法的趣味化和游戏化,不仅给人带来极大的快乐,而且会使人对音乐发生浓厚的兴趣,进而产生持久的音乐学习动力。
高师音乐教师教育专业建立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教学与学习模式,使学生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经历一种自觉的审美过程,并使整个过程贯穿着所有的审美因素,以美感的发生为根本内容。这样在长期的、多次的美感发生和发展中,不断影响学生的情感状态和意向,从而逐渐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使自身审美情操日趋完善,为今后更好地服务于基础音乐教育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
[1]俞子正编著.声乐教学论,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9.
[2]邹长海著.声乐艺术心理学,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1.
关键词:心理素质 心理品质 心理健康 心理修养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热爱学生、激励进步是尊重学生、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重要保证。“爱”是其核心,有了“爱”,师生原先的对立关系将会随之淡化乃至消除,取而代之的是亲密的朋友关系,师生心灵沟通,共享成功的喜悦,共担挫折的烦恼。教师平时应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的个性心理特点,主动与学生沟通思想,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课堂上,不搞与少数学生的“双边活动”,注意面向全体学生,给优生以褒奖,中等生以扶持,差生以鼓励,使所有学生在一种心里平静、愉悦而活泼的气氛中学习。在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有利于形成积极、健康、活泼的课堂心理气氛。如在教学《鹰》一课时,我出示了一幅“山谷”的简笔画,启发学生自己用语言描绘、用发声练习模仿空谷回声,共同来创设了一个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情境,使教学活动在情境中自然展开,并以此作为载体,把有趣、审美结合起来,美丽的图画,加上形象的描绘和模仿,使学生仿佛来到了一个美妙、虚幻的情境中,然后让学生在师生共同创设的情境中学习,在模仿回声的过程饶有兴致地亲身体验运用力度进行曲歌唱的效果,获得良好的心理感受。
二、增强合唱教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合唱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一种好途径。合唱歌曲的训练要求学生按“规范的节奏、谐和的声音、交替的旋律、变化的音量、统一的音色”等集体活动表达出优美、动听的音乐,因此,任何脱离群众,独自表现的个人,只能成为破坏音乐完美性的要害。所以在合唱教学法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相互合作、齐心协力、共同完成”的协作心里;当一些生性胆小、自卑怯懦的学生在教师热情积极的鼓励下,勇敢的站在全班面前放声歌唱后,他那种缺乏自信的不良心理障碍也能得到纠正;当学生在合唱比赛中获奖后沾沾自喜、骄傲自满时,教师及时施以“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教育,会帮助学生克服自满的心理缺陷;当学生在合唱比赛中失败后,灰心丧气、痛苦流泪时,教师对他们进行“不怕挫折,勇往直前”的思想教育,可以培养他们顽强的意志、坚韧的品格及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合唱能带给学生享受分工合作的兴趣,使他们提高注意力,建立起一种集体凝聚力的向心力,从而清除当今独生子女普遍存在的“孤独感”和“唯我独尊”的不良心理。
三、发挥音乐欣赏教学对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
首先,美的音乐要在美的环境中才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要求音乐欣赏的环境一要物质美,如富有现代气息的教室、浓厚的音乐特色、柔和的色调等;二要心里氛围轻松、和谐。教师的行为、语言、气质要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师生间、学生之间具有友好、亲密的人际关系等,这些都能起到心里协调的作用。其次,要选择恰当的、不同风格气质的音乐欣赏内容。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生理、性别、兴趣爱好和当前的心理、情绪状态等特点,选择那些容易理解的、深情的、优美的、明丽的、平和的、抒情的音乐,从抚平情绪的作用上说,本民族的音乐最为有效,因为音乐里蕴涵着本民主源远流长的传统感情。应尽可能避免那些令人过度兴奋的爵士乐、摇滚乐,还应少听那些会增加悲哀绝望情绪的哀婉的音乐。最后,音乐审美活动具有审美愉悦的心理效应,音乐的愉悦性是多层次的,音乐欣赏教学不能停留在满足纯生理的听觉感官的上,而是应充分发挥音乐的功能,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把音乐教育的愉悦性从悦耳升华到悦意、悦神的更高层次,使学生在提高音乐审美感受、表现能力的同时,完善精神人格,大到崇高的精神境界。
四、练就自我心理修养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