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说明文的说明方法

说明文的说明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说明文的说明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说明文的说明方法

说明文的说明方法范文第1篇

一、抓住课文的线索,理清文字的层次

说明文具有条理清楚,结构严谨的特点。教学中指导学生抓住课文的线索,理清层次结构,有助于学生理解被说明事物的特征和本质。

1.理清整篇课文的层次结构

说明文的层次结构是有规律的。说明某一事物构造的文章,常常按照事物的构成部分,一部分一部分地进行说明。教学时,指导学生把握住作者的参观线索,就理清了课文的层次结构。一般说来,说明某一事物作用的文章,常常按照先主要,后次要的顺序组织材料;说明某一事物发展过程的文章,常常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说明比较复杂事物的文章,常将要说明的事物分成几个方面,再按一定顺序组织材料。掌握各类说明结构的特点,就掌握了理清说明文层次结构的方法。理清说明文的层次结构,还可以采用抓文题的方法。

2.理清段落的说明层次

说明文中段与段之间的构成也是有规律的。说明文在结构上注重每段集中说明一个问题,总是在这一段的首句提出说明重点,然后再进行具体说明。抓住说明文的特点,也能帮助清理自然段的结构层次。

二、学习课文的语言,了解说明事物的方法

说明文的语言具有准确、简洁、周密的特点,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理解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并体会说明文中根据被说明事物的具体特点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说明的方法。

1.学习运用比较的方法,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周密性

用比较方法,训练学生体会说明文语言周密性的特点,可采用加、换、去词语的方式进行。

2.学习运用举例子的方法,把说明的事物说具体

说明文中常常运用举例子的方法进行说明,不仅清楚、具体,同时还有很强的说服力。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作者运用这些具体事例说明了什么问题。理清例子同被说明事物间的关系,学习说明的方法。

3.学习运用列数字的方法,把说明的事物说准确

运用准确、具体的数字,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的特征和本质,是说明文常用的方法。

三、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进行说明文教学时,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很重要。运用先进教学手段,既可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较多知识,增大课堂教学的容量,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又可以把传授知识,激发兴趣,发展思维能力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利用电教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说明文同记叙文相比,语言比较枯燥,形象性不强。在说明文的教学中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可以变抽象为具体,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调动多种感官去接受知识,从而增强学习效果。

2.利用电教媒体,解决教学难点

小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能力是有限的,说明文中的有些现象单凭教师的讲和学生的阅读是很难弄明白的,运用电教媒体就可以解决教师“教”和学生“学”的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说明文的说明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盲文标注;药品说明书;标签

药品与人类的生命生活息息相关,对于正常人来说生病后独立吃药是一件比较容易的事情,但对盲人来说想要独立并正确吃药则非常困难。当患者自己使用药品时,普通人群大多依据药品的说明书和标签获得用药的基本信息,但盲人却很难依靠说明书和标签来获得正确的用药信息。我国目前有盲人约1700余万,盲人吃错药的现象大量存在,这个现象值得关注。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注册处处长苏志良说到,在药品说明书和标签上印盲文是一件以人为本关爱残障人士的好事,并体现了行政管理的文明与进步 [1]。

1现状

1.1 国外现状 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已从立法上支持在药品说明书和标签上加注相应的盲文。欧盟规定自2005年起,所有新型的药品包装必须加标盲文;自2010年11月起,所有现存医药产品包装均需要符合欧盟相关法规条例关于盲文标识的规定[2]。因此,可以理论的推断目前欧盟市场中所有医药产品的说明书和标签上都加注有盲文。美国也在2012年颁布了相应法案,建立工作指南,关注视觉障碍人群的用药安全问题。

1.2国内现状 在我国,如何对药品说明书和标签标注盲文在法律上还是空白的。目前,只有少数学者和官员开始关注这个问题,部分地方也只是开始对此进行试点。走访很多药店可以发现,在药品说明书和标签上加印盲文的药品很少。在药品生产企业方面,浙江贝得药业、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阿斯利康在自己的部分产品外说明书和标签上进行了盲文标注;在药品经营企业方面,湖南省长沙市益丰大药房进行了尝试,推出了盲文售药服务系统[3]。无论是从法律支持方面,还是实践实施方面,对于盲人用药的安全问题我国的关注度仍是不够。

2困难

2.1 经济成本的增加 盲文由于其特有的性质,印刷技术要求会比印刷普通文字更高,并且加注盲文后说明书和标签均需要重新设计,所用的特殊材料价格也更贵,这无疑会增加药品的经济成本。另外,盲文标注完成后还需要进行检测以控制质量,这无疑需要企业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故很多企业不愿意对药品加注盲文。

2.2 时间成本的增加 按照现行药品GMP标准对药品说明书和标签的要求,在药品说明书和标签上添加标示内容需要按照补充申请流程向药品监管部门提出注册申请,经过审批后方可实施。如浙江省药监局对标注盲文的审批中规定应按照报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备案的补充申请注册事项32项办理[4]。对于企业来说,时间便是金钱,故很多企业不愿去付出这样的时间成本来满足仅仅是少数人的利益。

2.3风险成本的增加 目前对药品的说明书和标签进行盲文标注缺乏完善的政策指引和统一的规范要求,比如盲文在药品说明书和标签上字体的大小、内容、位置等都没有确定的标准。虽然现在没有确定的法规对药品说明书和标签进行盲文标注出现的问题进行惩罚,但是如果出现了安全问题仍然要依据《药品管理法》进行惩戒的。所以大多数企业会选择规避风险,不对药品说明书和标签加注盲文。

2.4其他 企业还可能遇到能够选择进行盲文印刷的公司少、翻译人员缺乏等客观困难。目前,也缺乏相应的权威机构来指导和检测盲文的印刷。

3解决方法

3.1针对经济成本问题 对药品说明书和标签标注盲文的确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生产企业的经济成本,但与企业所得利益相比这个增加的成本企业是有能力承担的。而这个成本其实也不需要仅仅由企业承担,如果社会各方都能够出一份力,相信会提高企业加注盲文的积极性,比如政府给与标注盲文的药品生产企业在药品定价、招标采购、优先进入药品目录、财政支持、税收减免等方面的更多的优惠措施。企业还可以优化印刷技术,在不影响盲文标注质量的原则上尽量压缩成本以解决该问题。

3.2针对时间成本问题 对一个药品生产企业来说,让自己的药品尽快上市产生利益并具有核心竞争力是其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时间成本的增加主要牵涉相关药品监督机构的审批手续问题,这就需要我国能够尽快完善相应的审批程序,如对说明书和标签上进行盲文标注的药品能够快速核定,以弹性机制解决该问题,并规定增加盲文标注审批的最长时间段;或者能够对药品说明书和标签进行盲文标注的企业设立相应的绿色通道,凡是有盲文标注的药品均可进行优先审批,能够保证在正常审批过程中不拖延企业的时间,甚至还能快于不加盲文标注的审批时间,那么企业的积极性便会被调动起来。

3.3针对风险成本问题 药品生产企业们不愿意去冒风险加注盲文,是因为缺乏正确的法律机制去保障他们的利益,建议能够完善相关的法律法条,具体分析盲文标注应该做到的要求,哪些错误是可以容忍的,哪些错误是零容忍的,在维护盲人基本利益和用药安全的基础上,尽最大可能的给与企业更多的包容与鼓励。目前市面上也缺乏权威机构和专业人士对盲文的翻译进行检验和认可,在这方面政府也可以鼓励这类机构的设立。

4展望

对药品的说明书和标签进行盲文标注是切实提高盲人生活水平、保障用药安全的重要体现。随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进一步推进,关注弱势群体用药势在必行。虽然我国目前在这一领域的法律法规、具体措施还不够完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必然会结合国外先进思想发展出一套适合自己的路径。庆幸我国已经学有学者、专家还有官员开始关注这个容易忽视的问题,并为之做出不懈努力,相信在这一领域会有很大的发展,盲人的用药也将更加方便与安全。

参考文献:

[1]吕雪.浙江:给药品加印盲文标识 方便盲障患者用药[N].医药经济报,2009-01-22A(03).

[2]弗戈说明书和标签网.盲文说明书和标签的未来--欧盟盲文标识规定实施情况[EB/OL].

说明文的说明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初中语文 语文复习 说明文 复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6-0096-02

初中语文复习时,对阅读技能的训练,多以记叙文为主,忽视和冷落了说明文和议论文。近年来,说明文的考查,从个省市的中考语文试卷分析不难看出,说明文的阅读逐年呈递增趋势,因此,初三语文复习,注重说明文的阅读的方法的探讨,不可小觑。

下面结合教学实践,简单谈谈初三语文总复习时,强化说明文的复习,提高阅读能力的几点看法和体会。

一、把握命题趋势,明确考纲,找准考点

1.语文阅读命题趋势

从全国各个省市的初三语文中考试卷分析,阅读部分,所选的文章很少涉猎教材中文章和篇目,一般以课外阅读为主,尤其是现代文的阅读部分,更为明显。但所选的内容,又以关心环境保护、高科技、身边的人或事为主。这些方面的话题文章,记叙文、说明文居主导地位。

对阅读题的考查,也逐渐由“主观型”和“开放题”转化,所谓开放,就是答案,不局限于阅读文章中的只言片语,而体现思路和答案的多元化,鼓励学生创新思考,用完整的一句话表达。

2.说明文阅读的考点

把握说明文阅读的考点,利于针对性指导,学生整体提高,也利于落实阅读复习课的有效性,提高阅读复习教学质量。(1)基础字词的音形义;(2)说明的对象和特征;(3)说明的顺序和结构;(4)筛选信息,归纳文章的要点;(5)说明文语言的特点;(6)说明的方法和运用;(7)主题的延伸。

二、依据课标、遵从考纲,巧妙设计真题演练

1.以教材说明文文章为依托,强化方法的训练

对于教材中的说明文,一轮复习时,按教材分册进行重点性复习;二轮复习,在专题训练时,将每一册的说明文,再次集中“品读”,根据考点和考试要求,重新将这些说明文而定位,设计新、实、开放的思考题,让教材中的说明文,成为学生复习方法、形成策略的依据和抓手。

2.注重真题演练,提升说明文阅读的策略

真题演练,就是根据考纲要求、考试的试题特点以及说明文的考点,而巧妙选择阅读文章,重点以科技、信息方面的为主,以提高阅读能力和解题技巧。

如提供给学生《中国石拱桥》的文章,教师引导学生从文题上先入手:这篇文章是____文。此时,教师引导学生最好不要先阅读文章,从文题的研究着手,培养学生的感悟力。学生从已有的经验,不难得出答案“说明文”,并得到:文章的说明对象是石拱桥。再让学生细读这篇文章,思考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说明石拱桥的。引导学生阅读前,对这个问题,也可以放飞思维,而想象:如果你要写“石拱桥”,你会从哪几个方面重点说明和介绍,得出形状、结构、历史等几个方面后,再阅读文章,验证自己的猜想,完善问题的答案:形式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等,这样,从“思”“猜”“验”等几个层面,层层深入,逐渐使答案明晰。

三、探究提升,强化技巧训练,提高阅读能力

提升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宗旨,也是复习阅读课的主要目标。教师精心选择例文,让学生探究、提升阅读技巧、提高阅读能力。

如《苏州园林》的阅读,教师可以针对“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而巧妙设计问题:这一段说明的内容是什么?

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教师应给以方法的点拨和指导:(1)明确说明内容,抓住说明的对象和特征;(2)说明对象的把握,从三个方面入手:文题、中心句和首尾的关键句;(3)说明对象的特征,应抓住关键词,回答简明扼要,不能拖泥带水,也不能“多多益善”;(4)回答的模式最好为:介绍了……的……这样的回答,既包含说明的对象,更包括说明的对象的特征。

四、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提高解题能力

1.辨析说明方法

中考说明文的阅读,命题方式,一般以考查说明方法的掌握,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会判断;(2)会分析其作用。

如:我从长安街向天安门广场走去……和天安门遥遥相对。

提出问题:这段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引导学生在思考、作答的基础上,完善答题方法和技巧,采用下面的模式而回答:这段文字运用了(说明方法),准确/生动/具体/清楚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_______特点。这样的回答,给阅卷者清晰、自然的感觉,想扣分都不易。

总之,初三语文复习,在全面复习时,说明文的复习不能成为遗憾,应加大说明文的阅读复习的力度,从阅读考试题型、说明文的特点、考试技巧的点拨、能力的提高等几个方面,力求抓实、抓牢、抓紧说明文的复习力度,让学生对说明文的阅读方法有余、策略掌握、应试技巧提高,为学生在中考中取得骄人的成绩而打下基础,埋下伏笔。

参考文献:

[1]房瑞新.初中语文学科学案的有效编制和设计研究――说明方法及作用[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1,(07).

说明文的说明方法范文第4篇

说明文是人们生活中实用性很强的文体,因此,说明文是中学语文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的一种很重要的文体,也是中考语文试题中必考的内容。纵观近年来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卷,说明文阅读一般设置4—6小题,分值在10—12分,约占总分值的10%左右。近年来,说明文阅读考查的方式已逐渐由以客观题为主向以主观题为主转化;自主性、开放性、综合性题目的比重不断加大;尤其是以考查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为主,并关注领会作品所体现出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的题目居多。从2012年全国各地的中考试题来看,说明文阅读的主要考点有:(1)判断说明对象;(2)体会被说明对象的特征;(3)了解说明的顺序;(4)划分说明文的结构;(5)辨析常见说明方法及其作用;(6)理解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7)整体感知文章(文段、文句)的内容(含义),并品析重点词句的作用;(8)在感知文本的基础上深化认识,谈“感想”、“感受”或“受到的启示”。随着“新课标”的修订与实施,预测2013年的中考,说明文阅读的考点设置一般不会出现大的变动,可能会有一些细微性的调整。

【技法指津】

根据近年来中考的命题角度和题型特点,说明文阅读的备考可采用如下技法。

技法一:明确说明对象——瞄准文题首尾段。

阅读事物说明文,不管是整篇还是整段,都要首先从整体入手,把握文章说明的是什么事物,即说明的对象是什么;阅读事理说明文,要弄清文章说明了什么事理。

考查类型:这篇文章(或文段)的说明对象是什么?应考对策: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

例1(2012年贵州铜仁卷)

说明文阅读《大自然的语言》节选(原文略)

【问题】选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是按照怎样的说明顺序说明的?

【解析】该题考查说明的对象和说明的顺序,阅读材料取材于课内说明文的节选。节选部分主要按照由主到次的顺序介绍了决定物候来临的四个因素:纬度的差异、经度的差异、高下的差异、古今的差异。选文开头用一个设问旬独立成段:“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由此就可推断出本文的说明对象: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说明顺序显然是逻辑顺序。

技法二:抓住事物特征——紧扣首段关键词。

一般来说,说明文要说明的要点,往往就是事物的特征。除说明的重点外,还要弄清作者介绍的是事物哪些方面的特征,又是从哪些角度介绍的。

考查类型一般有两种:①找出说明事物特征的句子。应考对策:一是看题目;二是在首段中找;三是抓关键词句,比如:运用了说明方法的语句、中心句。②概括说明事物的特征。应考对策: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

例2(2012年山东临沂卷)

说明文阅读《天外飞来准晶体》(原文略)

【问题】准晶体有什么突出特征?

【解析】该题考查对说明对象主要特征的概括。按照应考技法,细读文本第一段,很快就找到了介绍准晶体突出特征的关键性语句:“而准晶体的结构很特殊,小范围内看不出规则模式,但大范围可以体现出规则的、可拼合的模式。由金属原子组成的准晶体有固定的熔点,但导电导热能力却很差,容易像非晶体的玻璃那样破裂。”摘录该语段作答即可得分。但也可以作出条理性的归纳来回答:①结构很特殊;②有固定的熔点,但导电导热能力很差,易破碎。

技法三:理清说明顺序——依据标志来辨识。

理清说明顺序的前提是整体阅读文本,逐段概括要点。

考查类型: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应考对策:一是透彻了解三种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的基本常识和特点,可根据标志性词语准确辨识。二是掌握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

例3(2012年湖南株洲卷)

说明文阅读《超级网银》(原文略)

【问题】本文采用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___。

【解析】该题考查对说明顺序的辨识。一般来说,说明不同的对象便会采用不同的说明顺序:说明建筑物常常采用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进程常常采用时间顺序,说明科学事理常常采用逻辑顺序。本文说明的对象“超级网银”属于科学事理,再者从整体阅读文本、依据标志性词句来判断,本文先介绍“超级网银”的特点,然后介绍其用途,都是逻辑顺序。

技法四:归纳说明方法——了解特点及作用。

阅读说明文时,边读边标出文章所使用的说明方法,然后总结主要使用了哪些方法,并进而分析这些说明方法对准确说明事物特征所起的作用。

考查类型一般有两种:①回答文章或段落的说明方法。应考对策: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列图表、摹状貌、引资料)的主要特点,然后根据文段内容分析判断。②回答文章某段或某句运用了何种说明方法,并简要说明它的作用。应考对策:找出运用的说明方法,再根据说明方法的作用具体回答。

各种说明方法的作用是:举例子——具体真切(具体形象);列数字——科学准确具体;分类别——条理清晰;打比方——形象生动(通俗形象);作比较——突出强调;下定义——科学准确简明;作诠释——通俗易懂;摹状貌——具体生动;引资料——增强说服力;列图表——直观形象。

例4(2012年四川南充卷)

说明文阅读《第二代生物燃料——草油》(原文略)

【问题】说说选文第④段画线句子“放眼全球,每年纤维素类生物质生产量能够转化的生物燃料相当于340亿—1600亿桶原油,已经超过了目前全球每年30亿桶原油的消耗量”使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解析】该题考查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归纳。如果平时大家对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有比较透彻的了解,细读文本中的画线句,是很容易做出正确归纳的。很显然,这里的画线句运用了作比较、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作用是准确地突出了全球纤维素类植物生物质产量丰富,预示了生物原料开发前景乐观(意近即可)。

技法五:把握说明文的结构——结合特征找规律。

说明文结构层次的划分,往往跟说明顺序密切相关,按照时间顺序说明的文章,就可以按照时间的变换来划分层次;按空间顺序说明的文章,可以按空间的转变来划分层次;而逻辑顺序应视具体情况对待,如从概括到具体的顺序等。

考查类型主要有两种:

①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对文意、层意、段意的要点进行归纳和概括。应考策略:先找中心句;然后结合语段中对说明特征的概括,进行认真提炼。答案的形式通常为:说明了……介绍了……。

②对文章层次结构特点的分析。应考策略:“总一分”结构常见于用逻辑顺序概括到具体或从整体到部分的说明文,“递进式”结构多用于从现象到本质的事理说明文,“连贯式”多见于时间顺序的说明文,另外还有“并列式”的结构,多用于使用空间顺序的说明文。

例5(2012年四川成都卷)

说明文阅读《椅子改变中国文化》(原文略)

【问题】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其分写的部分能否调换顺序?请结合原文分析作答。

【解析】该题考查对说明文结构的把握。从说明文安排层次结构的规律来看,说明科学事理的说明文一般采用“总一分”结构,本文正符合这一规律。而该题需要回答的是“分写部分能否调换顺序”,按照说明顺序的一般规律,逻辑顺序是不能随便调换顺序的。由此可以得出答案:不能,因为分写部分的内容采用了逻辑顺序,作者先说椅子的出现对房屋的建筑结构所产生的影响,再说到对人们生活习俗和心理的影响,这是由具体到抽象的说明顺序(语意相近即可)。

技法六:体会说明文的语言——围绕“准确”来分析。

准确是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分析说明文语言,就是看遣词造句是怎样准确说明被说明事物的特征的,要注意分析关键词语的作用。

说明文语言的考查一般有以下五种类型:

(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应考对策:抓住说明文语言准确这一特点答题。格式:准确(或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应考对策:①不可以;②原词的意思或内容;③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④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实际不符合。

(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应考对策:①表态(不能删去);②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③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④××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

(4)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应考对策:找出语言准确的词句,然后说明其作用。找准确词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找有精确数据的句子;②找有概数的句子;③找使用限制性词语的句子。

(5)指示代词的含义类型:指示代词如“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应考对策: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例6(2012年山东滨州卷)

说明文阅读《学会看食品的“简历”》(原文略)

【问题】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保质期指可以保证产品具备的应有品质的期限,过期后品质有所下降,但可能吃了也没危险。

【解析】该题考查对说明文语言的分析与体味。依照应考技法,解答此类题,规则是先要表态,接下来对加点的词语定性,然后解说删去后句意的变化,最后围绕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作结。示例:不能删去。“可能”表示推测(或起限制作用),是说食品过了保质期吃了不是一定就有危险,但不排除有危险的可能性;如果去掉,则变成完全没有危险了,这与事实情况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意思对即可)。

技法七:拓展延伸与发散思维——调动积累巧迁移。

近几年来,“拓展延伸与发散思维”的开放性试题以它答案的多元性和不唯一性,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重要形式,在考试中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大。

这类试题大概从以下几方面考查:①提供与文中相同的链接材料,通过探究找共同点。②用文中的知识解释链接材料中的问题。③对文本的说明内容进行创新性的表述。④对某种现象发表自己独特的看法和见解。⑤结合实际对某个问题谈自己的认识。⑥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合理性的推断和大胆想象。⑦由文章内容延伸到现实生活,对现实生活中的相关现象进行解释。⑧对人类关注的环境问题等提出解决的方法,如拟写警示性标语、建议、广告等。

应考策略:这类题考查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考查的是学生对生活的关注情况。做好这类题首先要让学生对所给材料有准确的把握,然后充分调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再迁移到文本中来。答题时可以从这样三个角度作答:①就材料回答问题,言之成理即可;②阅读材料后受到的启示和感想,应具有个性化;③从材料出发,或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或扩散联想到其他方面。总之,这类试题在考查学生理解能力的同时,又考查表达能力,应力求发表有独立见解和创新意识的观点。

例7(2012年四川成都卷)

说明文阅读《椅子改变中国文化》(原文略)

【问题】作者认为“发明原本就是一种影响”,请你就此联系现实生活举例加以说明。

【解析】这是一道发散创新题,考查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回答该题,需在准确把握文本大意的基础上,充分调动自己已有的生活知识积累,再巧妙地迁移到文本中,适当地拓展联想与想象,然后作出富有创意的回答。示例:网络聊天软件的发明,促进了人们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比如QQ聊天这样的交流方式,从形式上直接缩短了人与人之间交流的距离,使人们的联系更为广泛,视野更为开阔,这些都必然影响着我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推动着文化的发展。

【真题回放】

(2012年黑龙江牡丹江卷)说明文整体阅读:假如人类消失,地球将会怎样 杨妮

①人类的活动给地球带来了文明,也改变了地球的环境。我们相信,如果没有人类,地球不会是今天这个样子。这使我们想到一个有趣的假设:如果人类因为某些原因突然从地球上消失,人类活动终止了,地球将会变成什么样子?

“毁灭”的第一周

②人类突然消失后,全世界核电站紧急用燃料一周内将用完,柴油发电机无法工作,导致核反应器外的水无法循环冷却。随后,全世界几百个核反应堆将发生灾难,核反应堆冷却系统的柴油发动机由于失去燃料供应,将会全部罢工,核反应堆将一个接一个由于过热而燃烧、熔化甚至爆炸,地球上将同时发生数百起切尔诺贝利式的核泄漏灾难。城市建筑将坍塌

③沿海城市将最先“覆灭”。因为抽水用的水泵不再运转,地铁、地下公路等地下世界将成为水世界。

④水和野草从根基腐蚀掉整个城市,任何用木头建造的建筑物将开始坍塌,尤其是在白蚁繁盛的地区。城市中的许多建筑物将在20年内倒塌,30年后几乎所有民宅都会成为废墟。在一个世纪内,几乎所有的汽车都将生锈腐烂掉。

⑤玻璃和钢结构建筑会在200年之内倒塌。而曾经是巴黎标志性建筑的埃菲尔铁塔也将被严重的锈蚀所摧毁。当然,所有的桥梁也将遭受类似的命运。

⑥500年后,城市的核心区已被森林所覆盖。那些处于温带气候条件下的城市中将只能看到茂密的森林,曾经辉煌的摩天大楼和高大教堂将只剩下一片片的残骸。地球重新变成动植物的天堂

⑦当人类消失后,一些依赖人类生存的动物将会遭受苦难,譬如老鼠、蟑螂、八哥、母牛、绵羊和其他农场动物。寄居人类身上的头虱将会在一年之内灭绝,艾滋病病毒也将从地球上绝迹。地球会变成野生动植物的天堂。上万种濒危物种逐渐恢复到原有的数量。人类文明记录将消失

⑧100年后,绝大部分与人类经历有关的记录——书籍、相片、电子数据也将统统消失,几乎不会留下人类曾经存在的痕迹。但有一种情况例外,如果它们正巧被掩埋在沙土层中,由于缺少空气和水,它们或许仍可以幸存成千上万年,并且1万年后仍然可以被阅读。

人类最长久的遗产

⑨事实上,在人类的所有发明中,塑料袋也许是最拒绝被大自然力量毁灭的人类遗产之一。即使过去1万年,大多数塑料袋仍然不会消失。如果这时有外星人来到地球,那么他们将只能找到一些青铜雕像的残骸、不锈钢器具和大量的塑料垃圾。当然,要找到这些遗存之物,他们必须进行广泛的挖掘或是潜入到海水底部。

⑩这个假设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11)人类在改造地球时不要忘了。

(摘自《百科知识》2011年第1期)

【阅读训练】

1.全文用了很多表示猜测的词语,从下面两个句子中任选一句,试说说加点的词语能否删除?为什么?

(1)城市中的许多建筑物将在20年内倒塌,30年后几乎所有民宅都会成为废墟。

(2)100年后,绝大部分与人类经历有关的记录——书籍、相片、电子数据也将统统消失。

2.全文用了许多表示事件的数量关系词语,作者这样列出来的目的是什么?

说明文的说明方法范文第5篇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解说事物或事理的特征和本质的文章。教学说明文,要求教师要有说明文的文体意识,突出文体特点,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

一.对当前说明文教学的问题审视

1.“文体性”“语文味”彰显不够,等同于记叙文和科学课

小学中年级教材中的说明性文本,一般以喜闻乐见的童话的形式呈现出来,通过对话等形式介绍了身边的新事物,如《航天飞机》《水上飞机》等。有的老师在教学时把他们等同于一般的童话故事来组织教学,把逐字逐句品读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来实施,却忽略了说明文的文体特点:通过阅读文本,认识说明文的文体特点,了解相关知识,培养科学探究精神。教学时应引导学生认识说明文的文体和记叙文、散文、诗歌、议论文的不同之处,为今后的阅读打下基础。

说明文的文体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掌握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品析词句的方法,搜集资料的方法,模仿表达的方法等“语文”的东西。有的老师往往纠缠于对文本中出现的知识进行反复解读,却忽略了语言文字训练,把说明文阅读课上成了科学知识课。如,一位老师教学《神奇的克隆》纠缠于克隆的“有性、无性繁殖”等专业技术探究,殊不知这是学生的认识水平所达不到的,不管怎么讲,也是讲不清,讲不透的。把语文课上成了科学课,语文味淡了。

2.表达方式“被忽略”,品味语言“公式化”

我们在教学时除了要帮助学生理清所说明的事物的特点,文本蕴含的知识,还要引导学生关注说明文特有的表达顺序、文本结构以及语言运用。一名老师教学《麋鹿》,分析了文中写麋鹿生活环境、外形、生活习性、传奇经历几个方面内容后,带领学生沉浸在国家落后,麋鹿遭殃的愤慨中,有的学生情绪激动,痛斥当时社会黑暗,,与本课作为说明文的文体以及价值取向相去甚远。而对于本课生动准确形象的语言和层层递进的结构等表达方法却没有认真体会。

有的老师在引导学生品味这样写的好处时,学生的回答总是停留在公式化的层面。如,这句话用了某某的说明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使文章更生动、更准确,更形象。似乎所有的说明方法的好处都可以用这样的句子来回答。其实,说明文的语言也充满了魅力,闪耀着“言语智慧”。如《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一文中,“家常便饭”“集体大逃亡”等词语的运用,都能让学生感受到说明文鲜明、形象的语言特色。

二.文体意识观照下,对说明文教学策略的思考和探索

1.凸显文体意识,寻找“最佳价值点”,确立准确的教学目标

(1)凸显文体意识,确定文本解读的视角

说明文的文本特性决定了其教学内容选择的艰难,这对教师的文化科学素养、学科教学理念提出了挑战。笔者以为,说明文的文本解读的视角应该立足于语文课标理念和对说明文的要求。体现说明文的文体特点,并兼顾学生的学情需要。课标第三学段目标指出,要“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表达方法。”“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依据课表理念,结合学生实际需要,进行文本解读,就避免了把说明文上成其他文体或者科学课。

(2)找寻最佳价值点,确定准确的教学目标

建构说明文文体的阅读方法和表达方法的“言语智慧”才是说明文教学的重点,也是“最佳价值点”。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几篇说明文的教学,了解了说明文的文体特点,学会了如何阅读说明文,明确被说明对象的特征,正确分清使用的说明方法以及这样写的好处,能理清说明文的顺序和结构,那么,学生阅读说明文的能力肯定会得以提升,实现了说明文的教学价值和教学目标。 如第十届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小学语文观摩交流活动同课异构《只有一个地球》中,澳门老师就把目标定位为:了解文章体裁,区辨说明方法。了解文本内容,明白“只有一个地球,我们要保护她”这一中心。能联系实际和课外知识,写出自己的感想。这样的目标定位,彰显了说明文的文体意识和教学价值,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又兼顾了知识技能、方法情感的目标。说明文应该上出说明文的味道,彰显说明文的文体性。

2.品析说明语言,扎实语言训练,提升言语智慧

(1)仔细推敲,研读品析说明方法之妙

“抓住要点,了解文章基本说明方法”是课标对说明文的唯一一句要求。我们在引领学生品读说明文语言的特点以及这样写的好处时,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而应该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设身处地地进行品味。

如笔者教学《埃及的金字塔》一课,品读“这座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一句,学生对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的精妙之处表达不清。于是,提出为什么作者选择40层高的摩天大厦作比较?如果选择300米的高塔做比较会如何?通过讨论,学生明白了40层高的摩天大厦在城市中可见,即使没有那么高,通过其他高楼大厦作为参照物,也能有具体的形象。如果选择300米的高塔做比较,则不能显示金字塔的高,反而显出金字塔很矮,这样的比较就起不到效果,从而感悟到说明文言语的智慧。

(2)联系实际,借鉴运用说明方法之趣

学了说明文的说明方法,许多学生有试一试这种表达方法的冲动。这时,教师要趁热打铁,抓住这一语言运用训练的契机,借鉴文本中的说明方法,在实践中进行运用。笔者教学《埃及的金字塔》,进行了一次课堂小练笔。选择学生熟悉的家乡名塔阿育王塔进行介绍。

海清寺阿育王塔名片

【位置】花果山进山处不远的大村水库旁。

【外形】塔高40余米,仿阁楼式,九级八面,塔的东、西、南、北四面,各辟一拱状门,其它四面各隐出一扇直棂窗。

【年纪】兴建于宋代天圣元年(1023年),至今已近千年。

【特点】1.结实。经历过郯城1668年8.5级大地震的洗礼,至今不歪不斜;2.壮丽。水色山光,白云塔影,使游人赞叹不已。

请根据名片内容,用上合适的说明方法,改成一段说明文。

海清寺阿育王塔

在花果山进山处不远的大村水库旁,矗立着一座宝塔,它就是海清寺阿育王塔。这座塔兴建于宋代天圣元年,至今已有近 年的历史(列数字),是苏北地区现存最高和最古老的一座宝塔。

这座塔高 (列数字)相当于 (作比较)。塔共 级 面,东、西、南、北四面,各辟一拱状门,其它四面各隐出一扇直棂窗。这座塔十分结实, (举例子)。这座塔还很壮丽, (形象描述)。

虽然只是简单的填空,但是此项语言训练体现了非连续性文本(名片)和说明文的转换,又训练了学生运用说明方法说明事物的能力。促进学生用规范、简洁、准确的最具说服力的语言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

3.发掘文本知识趣味,引领课外阅读,培养科学精神

(1)挖掘教材中的趣味性

说明文作为一种特殊的文体,其教学过程中必须具有知识的趣味,同时又不失语文味。比如《神奇的克隆》一文,克隆的神奇魔力深深地吸引着学生,读这样的课文会很自然地激发他们的猜想,对于生活中的多种现象他们甚至会有想试一试的冲动。“人可以克隆吗?”“假如你被克隆了,会怎么样?”这样的问题敲打在学生的心坎上,阅读的兴趣自然大增。这样的教学,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说明文中蕴含的“情趣”“理趣”,这样,学生对这种文体就不会再存有陌生,而是成为一个引发阅读期待的源点了。

(2)引领说明文的课外阅读

我们发现,课外订阅的《小哥白尼》《我们爱科学》《科学画报》等杂志深受学生喜爱。这些杂志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寓科学科普知识于生动鲜明的图画中、故事中,把抽象枯燥的科学知识变得形象直观起来。这些杂志就可以作为教材的拓展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如《海洋――21世纪的希望》,中学生对潮汐发电站、建立海底城市特别感兴趣。老师就可以把学生引向课外阅读,通过上网或者阅读课外书了解新科技,培养科学探索精神,还可以指导学生把研究成果以科普作文、制作专题报纸和剪报、设计科学园地等形式展示出来。

自觉的文体意识不是单纯地具备某种文体知识,它是一种综合性语文素养。说明文,作为一种特殊的文体,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有着特殊的教学价值。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文体特征,善于发掘其中的教学价值,捕捉其中的语文味道,通过精心地解读与设计,让学生喜欢学,学得好。

参考文献:

[1]李政涛.回到语文教学的原点[J]语文教学通讯 2012.2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