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数控车床基础教学

数控车床基础教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数控车床基础教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数控车床基础教学

数控车床基础教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普通车床;一体化;教学模块

【中图分类号】 G71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08-0020-01

在过去的普通车床教学中,都是采用的单一的教学方式。例如:单一的学习几种加工方式,目的只是让学生学会基本的车床操作,实训完后,学生基本能够达到可以独自操作机床进行最简单的加工。但是,这样的技术将被社会淘汰,只有能够熟练地掌握一些普车典型零件(综合件)的工艺及车削方法,对以往的教学模式改革的基础上,同时促进数控实训教学的发展,才能满足今天企业的需求,与人才市场接轨。所以,虽然传统的普车工艺依然是必须掌握的基础,但是现在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数控车床服务,两者之间是相关联的技术,是属于一体化的教学。因此,构建好普通车床和数控车床的一体化的课程实训教学是关键。

一 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双师型教师,是指既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又有一定的专业操作技能水平。本文所指的双师型教师,是既懂得普通车床的实训教学,又掌握数控车床的一定操作技能,并达到一定的技术等级的一种双技师型教师。笔者认为:培养方式有以下几点作为参考:

1.有计划地安排相关专业教师参加普通车床的操作实践,提高教师的实践操作水平。从原有的普通车床实习指导教师中,选取具有一定文化功底和理论知识水平的教师,参与数控加工技术有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2.选拔青年教师参加数控车床实训教学。对普通车床和数控车床的一体化实训教学内容安排,将其划分为几个模块。让有不同的教师针对自己擅长的领域对实训模块进行重点突破。

3.一次实训教学完成后,对不同教师的教学内容进行调整,这样一来,每位教师就可以逐步掌握实训教学的全部内容。对于要求每位学生完成的模块,教师以身作则,首先完成。鼓励年轻教师多下车间,多到公司和工厂学习。以扩展自己的专业技能水平,并了解市场需求,保证自己的教学与社会不脱节。

二 教学模块的安排

普通车床和数控车实训教学一体化模块的安排,是整个实训训练的核心内容。只有确定好了最合理的实训内容与模块,实习才能起到最大的效果。其中,普通车床实训训练为第一阶段,使之能够更好的为数控车床实训打下基础。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模块:①普车的文明生产、安全操作;②车床系统传动路线;③车床的维护与保养;④车削的基本知识;⑤车刀基本角度的定义及其初步选择;⑥典型零件的工艺分析与车削。这六大模块最终为数控编程与工艺、数控仿真、数控系统、CAD/CAM模块的教学服务。

从学生实训水平上考虑,可以将中级职业资格考核为要求,对于普通车床六个模块的实训,可以分三个时期进行(初、中、后期)实训时间可以在8-12周左右,接着安排数控车模块的实训为第二阶段,最重要的是要让所有学生都有实训工位,能够有充裕的时间来自己进行实际操作。同样可以分为三个时期进行,实训时间约12周左右。初期的任务是入门,打下数控车床相关的基础知识;中期根据学生整体接受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后期可以以一些典型的零部件为实操对象,以学生自练为主,教师进行检查、辅导,进行模块的具体应用以及训练,并且通过一定时间的强化训练来达到相应的技术等级。而在其中,普通车床典型零件的工艺分析模块的教学是重点,也是难点,它是数控车床实训教学的基础。因此,只有加大普车典型零件的分析及车削的教学,抓住重点,分析难点,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来采取有效的方法,循序渐进,而对于比较难掌握的复杂内容,教师可以将难点分解成几个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的部分,化难为易,层层深入来便于学生掌握,这样才能保证生产实训模块教学的质量。

三 普车实训为数车实训服务

在普通车床实训教学中,突出对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在实训教学时,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主角。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而教师只作为引路人和答疑者,让学生在解决教师给出的项目中培养学习能力。在实训教学的后期,让学生有更多的自由支配,让学生学会时间的合理安排和分配,并学会协调与合作。鼓励和支持学生进行发明和创新。此时,教师可以加大指导有关专业学生课程设计的力度,使学生的理论能够真正和实训结合起来,让实训服务于课程设计,使学生的设计具有更强的实用性和说服力。通过这些形式的教学改革,学生的技能水平和素质得到提升,使学生在第二阶段的数控车床实训中的编程、仿真、上机、操作等能够更加的相互融通,训练内容更通俗易懂,并能在较短的时期内基本掌握,这样即避免了数控车床实训单一的教学模式,又降低了学生直接上机操作的难度,可以达到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目的。

四 一体化教学的优势

普通车床和数控车床的一体化教学体现了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适用性、针对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内因,使学生想学、乐学,并能学会,提高学校的设备利用率,教学效果也上了一个台阶。同时,由于采用了综合模块化的教学课题,学生有充分的学习自由,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有了兴趣,又能学有所得;因为实训与技能等级考核相关联,学生实训后还能通过自己的能力获得不同的技能等级证书。这样既达到了实训的效果,学生又取得了实际的利益,效果比以往的教学模式有了很大的提高。

普通车床和数控车床实训的一体化教学是是构建中等职业教育新课程体系的必经之路,是职业教育向社会输送高质量技能型人才的根本手段,它在提高教师素质和技能的同时,也可以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 刘文勇.加大普车实训教学改革力度 促进数控车实训教学的发展,《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第6期

[2] 谢应善.浅谈职业学校数控车实习教学,《甘肃科技纵横》,2010年第4期

[3] 郝德成.提高数控车削加工教学效果的探讨,《东北电力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

数控车床基础教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职业学校 数控车床专业;

一、提升思想观念水平,树立科学的教学理念

首先是建立以骨干教师、本专业的知名专家与经营良好的厂家组成俄专业指导小组,用来衡量与参谋几点专业的教学与发展方式。小组的成员们配合学校制定相关培养方案、教学规划,训练场所与实习基地建设、师资投入、教材购置等的指导;其次安排骨干教师到兄弟学校、各大企业进行实地的考察学习,熟悉各岗位的相关能力与岗位的人才引进情况;再次是组织教师对中职教育在教学特点、培养方式、课程内容、实习安排等问题进行探讨,把握好数控车床专业的具体目标。利用考察参观与学习探讨,能够让学校意识到:中职数控车床专业的教学活动有着不同于其他专业特殊内涵与特点,因此既不可以将其做成其他教育阶段内容的“压缩简化”,也不可以将其做成工作培训的“延伸扩展”,而应该按照数控车床行业领域与职业岗位的特点,塑造文化技术适合社会发展,技术实践能力学得会、用得上,服务于经营、管理、操作第一线的人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强应作为中职数控车床专业教育成功与否的首要标志,通过“根据岗位设置课程,把握实践安排教学”的理念来培养学生的技术、能力、思想观念与培养模式,切实科学规划课程安排、教学内容、实践模式等层面的教学,塑造特色鲜明、行之有效的中职数控车床专业人才教育模式。

二、优化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构建科学的教育体系

1.优化课程设置。按照数控车床专业教学目标的要求,从教学内容的根本性、学生技术能力的进步与企业岗位的需求,中职院校需要利用详细调查、专家认证,在教学规划、课程设置、培养内容与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等层面做科学的调整和优化,降低课程中的理论重复和内容重复,把数控车床专业的理论知识充分的融到实践锻炼里去。利用“精简、优化、增添、统筹”等手段,做好《机械制图概论》等核心专业内容的教学活动,在课程设置的安排上,把理论课和实践课的课时予以调整,提高实践教学的课时量,配备优秀的教师。在进行质量评价时,学生的实践能力需要通过职业技能审核部门的考试,考试不及格的学生不能毕业,用这样的硬性指标来确保课程改革的实际效果。

2.实施项目式的授课方式。新技术的飞速发展、时代的新要求对数控车床行业的工作人员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和标准,中职院校的学生若是想在数控车床教学内容的提高上直接表现出数控车床专业能力的全面化与过硬的技术水平。学校应改变以前的陈旧教学模式,多方促进项目式教学方法的实施,达到一体化教学,将技能培养融合到教学过程当中去,将内容的讲述和技术的提高紧密结合在一起。把教学内容分城两个部分,即教学内容与技术水平,对各个部分再理出具体的标准、要求。如此一来,专业针对性大大提高,学生对学习内容与目的性的把握更加准确清晰,有利于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3.突出实践教学。以往的讲课方式,都是从书本再到实践,过多的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条条框框。现在迫切需要扭转的是僵化的“灌输式”课堂语言讲述为现场进行教学、在具体操作里进行教学、师生互相探讨的进行教学,讲练同步,如果能够在现场进行讲述的,尽量不在教室使用板书等方式讲课,而是将大家带到实训场地、手工车间、训练场地等安排教学活动。让学生对所学习的内容有充分的了解与切实的掌握,促使学生把知识理论和实际操作紧密的联系起来.通过实践强化理论,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并且结合职业技能鉴定实施实际操作训练,让学生经过训练、通过专业考试获得适宜的职业资格认证。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师资队伍建设与实训设施建设是做好数控车床教学的重要保障,所以,学校需要加大资金的投入,为这两项建设得落实做好保障。首先是对师资队伍的整体待遇的有所提高,能留住人才、稳定军心。要教育打造一大批高能力的高技术水平实用性型毕业生,就必须有一支师德素养高,业务水平强,专业技术高超的教师团队。学校可以利用培训、招聘或交流的方式,组建一支顺应社会发展与专业内容特点的“双师型”师资团队。其次是对实验室与培训基地的规划建设与设备配备大力投入。实验室与培训基地是实习锻炼的基本平台,其建设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学生们学习成绩的优和劣。

四、塑造适宜的环境和专业文化、专业精神

环境与专业文化的塑造与优化可以在大体上划分为两大块:首先是担负全体中职院校数控车床专业的管理活动与教学活动的专业文化环境的养成与优化;其次则是贯穿于全部中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能力素质的养成。这两个部分,就其针对性和效果的最终检验、衡量的内容没有本质的不同,只是两者的侧重点不同,解决问题的角度不同罢了。专业文化环境的养成,从其御寒的精神层面到培训基地的建设、管理制度的完善上看,又能够表现在三个层面的意义:

1.打造复合专业特点的系统气氛与认知的学习环境。从数控车床行业技术的历史严格,来展示通过该技术所塑造的各个技术阶段的特点,以及以新知识、新方法、新器材、新需求等基础上的发展方向,并于中职院校数控车床专业进行教学活动的时候,所起到的耳濡目染的影响、引导、启发、暗示的潜在式的教育效果。

数控车床基础教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岗位能力;数控车床编程与加工;教学改革

数控车床编程与加工作为数控专业的主要内容,具有一定的实践性。随着数控技术的升级改进,制造业愈发重视数控人才,相关人才需求显著增加,然而,现阶段,大部分院校在数控专业教学中却表现出了不足性,所培养学生与企业的标准存在差距,岗位适应能力不强。

一、数控车床编程与加工当前的教学问题

(一)教材剥离现有设备

数控编程教材具有通用性和针对性。例如,在企业中,数控机床十分常用,主要讲述数控指令与实际操作。但学校购置的教学设备在型号等方面与教材存在出入,教学实践活动背离教学内容。

(二)课程脱离现实需求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学生学习的数控机床与相应系统具有单一性,然而,当学生毕业进入企业后,将会接触不同类型的数控系统,产生陌生感,无法满足岗位要求。

(三)数控设备短缺

因经费的制约,数控设备存在短缺的问题,类型单一,学校提供的设备、教材背离企业设备。但因数控系统种类的不同,编程手段和机床操作存在差异。权衡数控车床实训过程的安全性与设备损耗,一般都是在教师的监督下实现实训目标,学生实训时间紧张,在实习过程以及就业时无法完全掌握数控编程,在综合操作中也存在不足,使得学生表现出操作技能不高、综合职业能力低下、不熟练等问题,无法真正胜任现实岗位。

二、课程教学改革举措

(一)围绕岗位能力培养合理设计教学项目

以提升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实践性和可行性,让教学内容符合职业岗位要求、增强实践技能为原则,规范开展课程教学活动。参照数控技术岗位设立的具体的任职标准与职业岗位群,结合岗位需求,坚持学生的主体性,借助项目与任务,从学生自身的情况与当下的教学条件出发,重新设计课程内容,依托工作过程,科学设计教学内容,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合理渗透理论教学。

(二)采用理论、实践综合性教学

数控车床编程与加工应用理论、实践集约化教学,可以同步开展教学工作,一边学习,一边实践,优化课堂教学,改善实践教学,强调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职业素质的锻炼、培养,全面调动学习积极性,刺激学习欲望。

例如,在数控车削加工与仿真教学中,主要任务内容为:编制基础加工工艺;设计基础的加工程序;可利用仿真加工软件对相应程序进行校验;可合理安装工件,科学布设道具,规范开展数控车床对刀工序;合理导入加工工序实施自动加工;全面检验加工质量。参照任务要求,科学设计实施步骤。

1.编制加工工艺

教师公布项目任务,逐一发放项目任务书,认真讲解,而学生应深入研究阅读任务书、全面分析零件图,广泛查阅资料,规范填写相应的工艺卡片;

2.设计加工程序

教师应完整阐述数控编程格式、清晰讲授加工指标,学生则应以此为基础,规范设计加工程序;

3.仿真加工

教师应直观演示加工步骤,合理讲解,然后学生通过仿真加工软件开展虚拟加工,实施程序调试;

4.操作活动

教师直观演示操作规范,严格检查实际准备情况。而学生应规范安装道具、合理装设工件、认真对刀,最终实现零件自动加工;

5.零件检测

学生借助量具开展零件检测工作,规范填写相应的检测结果;

6.评价概括

教师应全面、系统评价小组操作实践,恰当填写考核结果明细单,通过讨论、分析和概括,得到改进意见,彻底清扫机床。

(三)编制完整的考核评价指标

在考核模式与方法上,深入研究教学目标控制以及过程管理的适宜方法,在原有笔试考核的基础上进行有效调整。依据项目进程逐步开展考核工作,达到教学项目的全面控制与动态管理。在课程考核中,灵活应用过程以及终结性考核,并依照适宜比例科学计入整体课程成绩中。

三、教学效果剖析

对数控车床编程与加工进行教学改革,不仅满足学生的实际学习特点,还强调操作技能锻炼与实训,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和可行性,与现实岗位相符,学生既能学习理论知识,还可进行实习操作,在增强实践技能的同时,提升应用能力、培养团队协作能力、锻炼自学能力,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教学效果十分明显。另外,该教学改革借助具体的机床操作可培养岗位操作技能,并可通过仿真加工增强学生的认识、开拓视野,使学生利用在校学习时间了解不同的数控系统,掌握各种机床类型。经由多年、长期的跟踪调查发现,实施教学改革后,学生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就业质量大幅改善。

四、结束语

数控车床编程与加工在数控专业教学中占据着核心地位,内容较多,且具有实用性。在当下以及未来,我们应围绕岗位能力培养,结合教学实际,合理开展教学改革,积极创新,合理优化,切实提升数控人才质量。

【参考文献】

[1]陈文涛.以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数控车床编程与加工教学改革[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29(18):134-135

数控车床基础教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数控车床 PLC 影响因素

数控车床作为一种集成了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机械制造技术等现代高新技术的先进加工设备,以其高自动化和高效率的特性在工业制造等行业受到了广泛运用。其工作精度高,能够批量生产精密仪器,经济效益好。在数控车床加工制造的过程中,精度好坏往往直接决定了产品品质,为适应社会的高速发展,对数控车床精度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故而,对数控车床加工精度影响因素的分析以及通过对这些因素的提高成为当下工制造亟待解决的问题。

1 数控车床PLC加工的特点

与普通车床相比,数控车床加工更为精确,操作者只需要输入相应数据便可获得较为精准的产品,通过对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数控车床在加工复杂零件时能够达到普通车床所达不到的效果,即便是相当复杂的产品通过数控机床都能够精准的生产出来,除此之外,数控车床所需要的前期准备工作较少,只需安装待加工原材料以及输入所需参数即可简单生产,在生产制造的过程中,数控机床由于利用了较为先进的机械技术以及自动化技术,生产所需的时间也大大减少,操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将得到很大程度的降低;然而,由于数控车床的科技性较强,对其操作人员相较普通车床也更高,原本操作普通车床的工人需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才能够掌握其使用技巧,而其维修人员也需要有更高的技术素质,并且数控车床的高精密性决定了其维修所需的成本也更高。企业在应用数控车床时应充分考虑到数控车床的特点,并根据自身的需要对车床进行挑选。

2 数控车床PLC加工精度的影响因素

现代的数控机床一般都是通过伺服电机对滚珠钢丝的驱动来实现的,采用半闭环控制和伺服进给控制的数控车床工作时,电机中反方向运动的丝杠会导致空隙的空运转,在轴承与轴承座之间的空隙中就会出现反向间隙误差,在外力的配合作用下,机床传动和运动部件将发生弹性形变,导致正向运转误差和反向间隙共同影响部件均匀受力,故而一旦滚珠钢丝出现传动误差,车床的加工精度将会受到较大的影响。除此之外,在数控车床加工的过程中,由于车刀和待加工材料间或数控车床在运行内部会摩擦产生热,热量积累导致车床发生形变,在此过程中车床的加工精度将会有很大的降低;有些数控车床在生产时由于技术不够精良等原因会导致车床本身出现较大的几何误差,这种误差易于发现但是对生产效率的影响较大;车床在加工过程中,刀具经过反复利用,难免会产生磨损,数控车床要求刀具硬度要高、耐磨性和耐热性要好,即便如此在经过反复多次的利用之后,刀具磨损是不可避免的,一旦刀具有所磨损,加工的精度就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刀具上可能出现误差的另一个原因是刀具的几何参数本身就存在误差,这一点会导致同种类型的工件加工在更换了刀具前后会出现误差;待加工材料在加工之前需要由操作人员安装到车床上,人工操作的安装过程难免会出现误差,对工件的加工也会有一定影响;此外还有很多其他对车床加工精度有所影响的因素,这其中,伺服给进系统误差和刀具几何误差导致的精度降低最为常见,是主要的误差来源。而通过国内外的调查我们也可以看到,在正常的加工条件下,数控车床自身的精度不足是导致加工工件精度较低的主要原因,因此在提高数控车床加工精度的探索中,技术人员应当着重研究如何提高车床本身的精度,从制作和后期使用上提高车床精度。

3 数控车床PLC加工精度的优化改进

为减少数控车床在应用中可能产生的误差,提高产品精度,技术人员应当从各个会对产品精确度产生影响的因素的角度来分析。但首要的是要最大限度的降低刀具几何误差以及伺服系统给进误差。对于刀具几何误差,要优先选择硬度高、耐磨性好且耐高温的金属作为制作刀具的材料,并且定期更换已经因磨损而老旧的刀具,在此基础上,要注重运用技巧来尽力减小几何误差。

例如,技术人员可以采用“一刀多尖”的方法,将一把车刀在某一道工序中的运用从局限于某一表面扩展到多个不同的工件表面上,作为多把车刀来进行使用,这种方法不但能够提高工件加工的精度,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消耗在车刀上的成本,槭迪指霉程,需要操作人员对数控车床进行重新编程,明确每一把车刀和每一种刀尖都有不同的表示方法,即不仅对车刀编号,还要对刀尖编号,在使用时通过分别输入车刀和刀尖的编号来进行使用;此外,目前数控车床的数控系统正在推广的“刀尖圆弧半径补偿”的功能也在减少误差的程度上有很大的帮助,该功能通过对带有圆弧的刀尖的运用,可在很大程度上补偿可能会产生的误差,切实提高轴类零件圆弧表面的加工精度,这项技术将会减少当前工件的生产切割过程中某一边过切而另一边少切的情况,利用补偿的方法降低刀具几何误差。而对于伺服系统给进产生的误差误差,技术人员应当根据实际情况,依据轴向尺寸的变化改变轴向位移的长度,在此基础上进行被加工零件加工程度的重新编写。当然,类似的改进方法还有很多,但主要目的都是为了提供车床自身的精度,通过多种补偿或减少误差的方式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由于目前技术基础不足导致的车床本身精度不足的问题,从这个角度考虑,技术人员可以尝试研究如何生产出精度更高的数控车床,从根本上降低加工的误差,以便更好的提升数控车床的加工精度。

总之,为满足当下社会发展的需求,机械零部件的精度要求将飞速提高,数控车床需要应对其改变不断地更新换代,如何从各种角度提高数控车床加工的精度是整个工业制造行业所要面对的共同问题,企业不能拘泥于短期发展的需求,而是要放眼整个行业的发展,注重新革新的不断升级,提高车床的加工精度,做到走在发展地前列,才能充分地提升自己的经济效益,以获得更多利润,同时推动社会科技的进步,为社会的发展尽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丁美玲.数控车床加工精度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J].机电信息,2014(15):52-55.

[2]陈方磊.提高数控车床加工精度的几点思考[J]科技咨询,2015,13(12):80-83.

[3]贾东庭.数控车床加工精度的影响因素及提高措施[J]机械工程师,2015(09):105-109.

作者简介

马海杰(1987-),男,河北省邯郸市人。硕士学位。现为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数控工程系教师、助理讲师。主要从事数控机床装调与维修方面的科研与教学工作。

数控车床基础教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梯形螺纹 数控车削 加工方法

中图分类号:TG5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6(c)-0085-02

梯形螺纹一般作传动用,用以传递准确的运动和动力,所以精度要求比较高,例如车床上的长丝杠和中、小滑板的丝杆等,而且其精度直接影响传动精度和被加工零件的尺寸精度。梯形螺纹螺距和牙型较大,梯形螺纹车削时,吃刀深,切削余量大,切削抗力大。加之数控车床的刚性较一般车床弱(我院实习数控车“CK6132i”)这就导致了梯形螺纹在数控车削中按常规方法是无法加工,容易产生扎刀现象,导致刀具损坏或将工件报废。通过对梯形螺纹加工工艺分析,在此谈谈宏程序左右车削法车削梯形螺纹时的几点心得体会。

1 梯形螺纹加工方法分析

1.1 直进法车削梯形螺纹

螺纹车刀X向间歇进给至牙深处,如图1所示。采用此种方法加工梯形螺纹时,因螺纹车刀的三面都参加切削,刀刃三面受力,加大切削深度时,会产生卡刀现象。此方法适合加工深度较小的三角形螺纹。

1.2 斜进法车削梯形螺纹

螺纹车刀沿牙型角方向斜向间歇进给至牙深处如图2所示。随切削深度的增加,切削力增大,也易产生卡刀现象。

1.3 左右交替车削法

螺纹车刀左右交替间隙进给至牙深如图3所示。左右交错切削力较小,排屑比较顺利,车刀的受力情况有所改善,随切削深度的增加,切削力增大,由于数控车床的刚性差,也易产生卡刀现象。

1.4 分层左右借刀车削法

“分层左右借刀法”车削梯形螺纹实际上是直进法和左右切削法的综合应用。“分层左右借刀法”把梯形槽分成若干层,每层深度根据数控车床刚性而定。降低切削深度,减小切削余量,降低切削抗力。每一层的切削采用先直进后左右交替车削的方法,背吃刀量很小,左右交替车削时梯形螺纹车刀始终只有一个侧刃参加切削,如图4所示,从而使排屑比较顺利,刀尖的受力和受热情况有所改善,故切削过程平稳,不会出现扎刀的现象,更不会打刀。从而保证车梯形螺纹的快速和稳定。

3 结语

在实践教学,运用宏程序分层加工梯形螺纹,解决了我院数控车床刚性差,无法进行梯形螺纹切削加工的难题又增加了宏程序的训练课题。提升了学生使用宏程序编程技巧,大大降低了梯形螺纹车削这一课题的教学难度和强度。我们只有掌握和熟练了各种车削方法,熟练运用数控指令,一定能在车削过程中灵活运用,高效率、高精度、高品质地完成梯形螺纹车削。

参考文献

[1] 陆根奎.车工技师培训教材[M].机械工业出版社会,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