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缓解气候变化的措施

缓解气候变化的措施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缓解气候变化的措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缓解气候变化的措施

缓解气候变化的措施范文第1篇

关键词:植树造林 全球变暖 造林方法

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和生态重建是极为重要的。植树造林可使水土得到保持,哪里植被覆盖率低,哪里每逢雨季就会有大量泥沙流入河里,把田地毁坏,把河床填高,把入海口淤塞,危害极大。

一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暖将给地球和人类带来复杂的影响。随着全球温度的升高,副极地地区也许将更适合人类居住;在适当的条件下,较高的二氧化碳浓度能够促进光合作用,从而使植物具有更高的固碳速率,使植物生长增加,即二氧化碳的增产效应,这是全球变暖的正面影响。

1持续上升的海平面

过去的100年中海平面上升了14.4 cm。海平面升高的原因:主要是海水的热膨胀作用,当海洋变暖时,海平面则升高。全球升温会引起地球南北两极的冰山融化,这也是造成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

2影响动植物

气候是决定生物群落分布的主要因素,气候变化能改变一个地区不同物种的适应性并能改变生态系统内部不同种群的竞争力。自然界的动植物,尤其是植物群落,可能因无法适应全球气候变暖的速度而作适应性转移,从而惨遭厄运。以往的气候变化曾使许多物种消失,未来的气候将使一些地区的某些物种消失,而有些物种则从气候变暖中得到益处,其栖息地可能增加,竞争对手和天敌也可能减少。

3影响农业

一年中温度和降水的分布是决定种植何种作物的主要因素,温度及由温度引起降水的变化将影响到粮食作物的产量和作物的分布类型。气候的变化曾经导致生物带和生物群落空间分布的重大变化。除此之外,全球气候变暖还会使高温、热浪、热带风暴、龙卷风等自然灾害加重。因此,全球气温升高后,世界粮食生产的稳定性和分布状况将会有很大变化。

4影响人类生活

人类健康取决于良好的生态环境,全球气候变暖将成为影响22世纪人类健康的一个主要因素。极端高温将对22世纪人类健康造成极大困扰,主要体现为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尤其是疟疾、淋巴腺丝虫病、血吸虫病、钩虫病、霍乱、脑膜炎、黑热病、登革热等传染病将危及热带地区和国家,某些目前主要发生在热带地区的疾病可能随着气候变暖向中纬度地区传播。

二森林在气候变化中的作用:

针对导致气候变化的两大主要因素,国际社会在应对气候变化中,正在采取两项战略措施:一是直接减排。即通过工业、能源领域的技术改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来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二是间接减排。即通过以森林为主体的生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将已排放到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吸收固定下来,以达到减少大气中温室气体含量的目的。直接减排十分重要,必须长期坚持;而通过森林来实现间接减排,成本低、易施行、综合效益大,是目前应对气候变化最经济、最现实、最有效的重要途径。

1森林是陆地上最大的碳库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因其具有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的特殊功能。森林以其巨大的生物量储存着大量的碳,是陆地上最大的储碳库。

2森林有极强的碳吸附能力

森林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以生物量的形式固定下来,这个过程被称为碳汇。全球森林对碳的吸收和储量占全球每年大气和地表碳流动量的90%。

3森林是缓解气候变化的根本措施

恢复和保护森林作为减排的重要措施,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与林业相关的措施,可在很大程度上以较低成本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并增加碳汇,从而缓解气候变化。许多发达国家已在实行森林间接减排。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都在积极推动森林间接减排政策的制定,以进一步发挥森林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特殊作用。

三科学植树造林的措施:

植树造林应该有科学的方法指导,科学的对待植树造林:

1多树种混交林

首先要转变人们的观念,特别是领导者的认识,科学地对待植树造林,每个工程都要因地制宜做好规划,适地适树,采用多树种营造各种方式的混交林,逐渐恢复自然界丰富多样的生态系统。因经济建设的需求是多方面的,经济林同样不能搞单一品种,其不能适应多方面的需要。

2造林工程的技术手段和科技含量

植树造林是一项科学性很强的工程,不能认为造林是简单的挖坑栽树,高标准的造林工程,从前期规划到选种育苗、培育养护,每个环节都要有先进技术和科学方法做支撑。人工林的密度应适当降低,使人工林形成多层结构的森林群落,这样才有利于人工林多种功能的发挥,提高人工林维护地力稳定性的能力。

3 封山育林

还应充分利用自然力发展森林,保护好现有的次生阔叶林。我国南北方的用材林基地,都存在着许多天然更新能力很强的次生阔叶林,这些次生阔叶林树种组成多,群落结构复杂,生产力高,对保护物种资源有重要价值。要营造这些森林并非易事,但如果采取保护或封山育林措施,营林效果将会很好。

四植树造林常用的方法

采用正确的造林方法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树木的成活率,常见几种植树造林方法如下:

1直播造林法

直播造林是将林木种子直接播种在造林地进行造林的方法。

2栽植造林法

用根系完整的苗木作为造林原料进行造林的方法。其特点是对不良环境条件的抵抗力较强,生长稳定,因此,对造林地立地条件的要求相对地说不那么严格。

3分殖造林法

缓解气候变化的措施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气候变暖 发展中国家 政策 经济

中图分类号:Q93 文献标识码:A

1气候变暖的原因

以前地球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基本保持恒定,生物得已生存。地球适宜生物生存这是由于大气层和地球表面这一系统就像是一个“玻璃温室”,这“玻璃温室”让地球表面始终保持着相对稳定的状态。工业时代的到来,人类为了经济的发展,肆无忌惮的使用石油、煤等还有乱砍滥伐造成树木数量的减少,使得原来的绿洲变成了荒漠,一系列的人为因素造成气温提高,在21世纪的今天越发明显。人类的活动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甲烷等气体,打破了这个“玻璃温室”的内部平衡,促使地球升温,以至于生态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发生了改变,人类的活动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急剧增加,其含量比之前提高25%。大量的砍伐让森林面积急剧减少,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数量也随之减少,造成二氧化碳量的吸收量降低。人类的无节制索取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缓解和解决这一问题已变成刻不容缓的事情。

2气候变暖带来的影响

气候变暖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首先气候变暖让冰川融化,比如美国蒙大拿州冰川国家公园博尔德冰川是美国30年代的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现在冰雪所剩无几,同样中国的珠穆朗玛峰的高度也在下降,专家预测到2050年全球1/4的冰川将消失。南极和北极对气候变化最为敏感,气候的变暖使得这两个地方的冰雪也在融化而且速度一直在加快。冰川的融化会带来一系列的影响――淡水资源减少、冰川动物的生态环境改变等。众所周知,冰川还有地球70%的淡水资源,冰川的融化会造成淡水资源的流失,这意味着数以百万的人口将面临着洪水、干旱以及饮用水减少的威胁。其次气候变暖造成炎热,近20、30年来地球表面温度增长趋势,尤其几年来气候开始持续飙升。比如欧洲2003年的夏天遭受了一股强大的热浪,35000人因此丧生,现在的非洲也正面临着严重的炎热带来的干旱。气候变暖造成海平面的升高。海平面的升高可能会导致一些岛屿国家消失以及沿海地区受到洪水、海水入侵、海水侵蚀海岸线等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会造成数以万计甚至跟多的人没有家园。最后气候变暖造成珊瑚白化、干旱、洪涝、疾病的传播、生物锐减等等。

3应对气候变暖采取的措施

3.1积极参与国际组织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始终坚持着正确的价值观和利益观,积极主动地参与关于气候变暖的国际合作与国际组织。中国一直以来以高要求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一直承担着属于自己的那一份责任与义务。无论是古代所说的天人合一,还是现在主席提出的“APEC蓝”,都是我国出于对自然的尊重,追求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在气候变暖的问题上中国政府给予很大的重视,并于1998年签署《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2002年批准《京都议定书》这两项决策。《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中有两条基本的核心原则:其一为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发展中国家为了自己的经济考虑谋求发展也是合理的,发达国家在工业时代用环境换取经济应该主动地承担节能减排的责任,两者都为保护环境节能减排只是要区别对待。其二为减排义务应遵循分担原则,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状况截然不同,因此在减排方面,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发达国家应当主动承担起自己的责任积极响应联合国的号召。而发展中国家由于资金技术缺乏,一直以来依靠与发达国家的合作通过技术转让和资金合作等手段,以达到节能减排的任务。

3.2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方案

2007年中国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相关规定并结合我国基本国情,编制了中国第一部应对气候变暖的方案――《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此方案回顾了我国气候变暖的原因、现状以及解决措施,《国家方案》是发展中国家第一个颁布应对气候变暖问题的方案。气候变暖造成大面积、长时间的干旱、洪涝使得农业经济下降。突然的降温使得牛羊等动物造成大规模的死亡。我国政府针对气候变暖采取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改善,其中包括生态建设工程,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可再生自然,尽最大可能改善气候变暖问题。与此同时,政府加强对各地政府、部门的领导,了解《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中各项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方案中的措施与解决方案,不断提高与改善应对气候变暖的能力。以此同时加强对气候变暖的宣传,提高全民保护环境的意识。中国一直坚持在气候变暖方面有五大原则:一是一切坚持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二是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三是坚持减缓与适应并重。四是坚持综合治理。五是坚持广泛合作。气候变化无国界,全球气候变暖是国际问题,需要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共同努力。

3.3中国在气候变暖的努力与成就

中国一直在气候变暖问题上面努力尽自己的责任,近些年来,中国政府积极认真落《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相关条约,在气候变暖上加大支持力度。国家提出的“十三五”规划,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要内容,其贯穿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通过科技创新型和体制机制创新型的技术,形成天人合一、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中国在面对气候变暖这一国际问题上,强制企业进行改革,加快了第三产业发展,优化第二产业,使我国产业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中国将改革的重点放在发展低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改善能源结构上来,政府的过强硬态度,使得重污染的企业必须进行技术改革否则将面临破产、关门等这能行,这样一来,越来越多的企业注重自己的技术避免关门整改。在治理环境问题上,国家在政策上进行引导,资金大量的投入,加强了水能、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资源的使用,在核能、石油、天然气和煤层气等方面提高利用率以及后续的治理。中国政府大力开展植树造林事业尤其是我国西部地区,与此同时加强生态建设与保护。随着中国对林业生态工程的重点实施,政府在植树造林、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等这方面取得巨大成效。除这些政府还积极主动的保护原始森林等天然林、草原建设和管理、自然保护区建设、沙漠改造等生态建设与保护政策,进一步增了林业。与此同时,城市绿化方面政府也加大投入,公路两侧的数目,小区的绿化也加大要求还有就是增加公园的数量,这使得城市绿化也越来越好

4结语

缓解气候变暖不是只单靠一个护着几个国家就可以完成的事情,中国作为一个负责的国家一直在各方面进行减排,并且是第一个主动提出减排的国家,对中国的经济造成很大的损失。缓解气候变暖是中国进行经济改革的一个重要的机遇,中国及时抓住这个机会。为解决气候变暖、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中国政府不断进行尝试。通过一系列的措施,中国一直坚守着自己作为大国的责任,主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主要节能减排,这既是对大自然的一个解释,同时也是为一些发转中国家甚至发达国家做一个表率。根据“十三五”制定的减排计划,是对我国技术的一个重要挑战,同时也是一个机遇,使我国的产业结构发生改变。中国作为一个有五千年文化的大国,始终坚信天人合一,用自然换取经济实物时代已经过去了,而且中国乃至整个世界也受到的相应的惩罚,为了地球的更好发展解决气候变暖问题已迫在眉睫。

参考文献

[1] 胡鞍钢.中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四大可行性[J].北京:清华大学学报,2008.120-158.

[2] 胡鞍钢.中国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挑战[R].北京:国情报告,2007.493-511.

[3] 骆高远,冯利华.气候变化以及影响研究[M].北京:中国科学出版社,2005.

缓解气候变化的措施范文第3篇

慢性支气管炎简称慢支,是指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上以咳嗽、咳痰或伴有气喘等反复发作为主要症状,每年持续3个月,连续2年以上,是老年人常见的疾病。早期慢性支气管炎的症状轻微,多于冬季发作,春夏缓解。晚期因炎症加重,症状可常年存在。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时,老年人常因呼吸道黏膜纤毛运动减弱、咳嗽反应迟钝、咳嗽无力及肺功能低下等因素使痰液阻塞气道,影响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病人的护理非常重要。

1 一般护理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居室要安静,卫生清洁,没有烟尘污染,并且要有充足的阳光照射。定期开门窗以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新鲜。保持适宜的温度,不宜过高或过低。冬季应有取暖设备,避免病人受凉感冒,以加重病情。不要在室内养宠物。饮食上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控制盐的摄入,避免刺激性食物。若食欲欠佳,可给予半流或流质饮食,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并鼓励病人多饮水,每日至少饮3000m1。

2 症状的观察和护理

2.1咳嗽、咳痰:仔细观察咳嗽的性质,出现的时间和节律;观察痰液的性质、颜色、气味和量,并正确留取痰标本以便送化验室检测。鼓励病人有效地咳嗽、咳痰,有痰不易排出时,有条件时可使用超声雾化吸入,无条件时,可根据医嘱服用化痰药物,以稀释痰液,便于咳出。同时,还可采取引流等措施排痰。

2.2喘:病人主诉喘憋加重,呼吸费力,不能平卧,此时应采取半卧位并给予吸氧,正确调节吸氧流量。

3 药物治疗的观察和护理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时最主要是控制感染,应按照医嘱针对致病菌的类别和药物敏感性合理应用抗生素,严密观察病人的体温及病情变化,耐心倾听病人的主诉。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应注意营养支持,注意痰液的稀化和引流,这是缓解气道阻塞,有效控制感染的必要条件。

4 活动锻炼

鼓励慢性支气管炎的病人参加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以增强机体免疫力和主动咳痰排出的能力。因为体育锻炼不仅能增强体质,还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和对气候变化的适应力。患者还可进行呼吸操、腹式呼吸、扩胸运动等训练。

缓解气候变化的措施范文第4篇

低碳转型计划提出了到2020年将碳排放量在1990年基础上减少34%的具体规划(目前英国已减少21%,超过了《京都议定书》规定的目标),以此来实现2050年前减排至少80%的目标。这项计划的核心是要让英国成为一个更清洁、更环保、更繁荣的国家,确保英国为未来的诸多机遇作好准备。计划阐述了具体将要采取的措施,到2020年前:英国将有超过120万人从事绿色职业;投资32亿英镑用于住房的节能改造,预计将有700万栋房屋进行能源革新,超过150万户家庭将得到资助以自产清洁能源;40%的电力将来自低碳能源,包括可再生能源、核能和洁净煤;英国使用的天然气中,一半将从国外进口;新车的平均碳排放量将减少40%。这份文件还首次提出,所有英国政府机构都必须建立自己的“碳预算”,严格控制碳排放量,如果达不到标准则会受到相应处罚。计划内容涉及能源、工业、交通和住房等多个方面,并阐述了具体将要采取的措施,各个主要领域的预计减排量。

1.电力行业

从现在起至2020年,通过完善更加环保的电力结构,实现每年减排约50%。预计到2020年,有40%的电力来自低碳能源,即30%来自可再生能源、10%来自核能(包括新建的核电站)以及洁净煤。英国要在2050年前基本消除电力生产中的碳排放,将要采取的措施包括如下方面:(1)投资600万英镑启动智能电网的发展,包括到2010年春天制定一份政策路线图;(2)能源与气候变化部直接负责在2010年7月前制定一份新的电网准入管理制度;(3)在能源与气候变化部内设立一个新的可再生能源部署办公室,以加速英国可再生能源的发展;(4)为地方政府提供1120万英镑,以助其准备并加速可再生能源和低碳能源的规划决策,同时还要维护合理的环境和地方关系;(5)开展一个对现行可再生能源义务法令(RenewablesObligation)进行修订的公众讨论,如将义务法令的年限至少延长到2037年、并引入20年的支持限制,使得该法令能够有能力推动实现约有30%的电力来自于可再生能源的目标。(6)批准位于Teesside的英国最大的生物质发电站。

2.家庭与社区

从现在起至2020年,通过提高家庭房屋能效和支持小规模可再生能源发展,实现每年减排约15%。这能够大大降低家庭开销,因为在一个隔热效果非常差的房子里,用在供热上的3英镑开销中就有约1英镑完全被浪费。将要采取的措施包括如下方面:(1)加强天然气与电力监管部门Ofgem的权力,以保护消费者;(2)“按节约多少付费”试点计划,通过使用能源账单节省下来的开支来偿还预付成本,帮助居民对房屋进行绿色改造,将有400万英镑低碳投资资金来支持该计划;(3)对新的“清洁能源现金回馈”机制(FeedinTariff)的形式和费率进行公众讨论,以在2010年开始实施;个人和企业利用低碳来源满足自身电力需求,将会因此得到回馈,类似的可再生能源供热机制将于2011年4月开始实施;(4)将现行的政府碳减排目标方案(CERT)能效计划实施期从2010年延长到2012年。随着资助额提高20%,到2012年底,能源企业在提高能效方面的投资总额估计会达到32亿英镑;(5)在政府气候变化法案中,新的个人碳激励方案将要求人们基于自愿原则节约能源;(6)要求15个乡村、小镇或城市作为未来绿色倡议试点的试验田。

3.工作场所与就业

从现在起至2020年,通过提高工作场所的能效,实现每年减排约10%。2050年前,办公室、工厂、学校和医院的碳排放需要降至接近于零。除了能源部门之外,许多其他的新领域将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和商机,以支持所有企业提高能效。将要采取的措施包括如下方面:(1)投资1.2亿英镑,以大幅推动英国离岸风能行业的发展;(2)投资6000万英镑,以巩固英国作为波浪能和潮汐能全球领导者的地位;(3)投资600万英镑,探索潜在的热岩区域,用以提供地热能,英国西南部的深层地热资源可满足英国年均电力需求量的2%;(4)投资400万英镑,扩大制造业咨询机构,为制造商提供更多的专业建议以开展低碳商机竞争,包括为民用核工业的供应商提供支持;(5)建立一个核能先进制造研究中心,以综合利用约30家制造企业的知识、实践和专业技能以及高校在制造、过程工艺和技能方面的能力;(6)2009年晚些时候将发起活动,以帮助中小企业的低碳转型;(7)公共部门必须率先垂范,1990-2007年间,公共部门的排放已减少约1/3,能源与气候变化部将要求自己的建筑物在2009-2010年度减排10%,之后进一步加大减排力度。

4.交通系统

从现在起至2020年,通过使英国人的出行方式更环保,实现每年减排约20%。2050年前,道路和铁路交通将在很大程度上实现去碳化,航空和海运将大大提高能效。将要采取的措施包括如下方面:(1)提供电动车和plug-in混合动力车这些类型车辆的提议细节,能够使得为消费者提供2~5000英镑的激励措施有望从2011年开始施行,细节包括车辆要达到尾气限定最大排放量(75gCO2/km)所应满足的要求,支持这一方案的基础设施框架升级文件也已;(2)建立一个新的货运与物流行业指导小组,为测量、报告和减少物流部门的排放寻找有效途径;(3)承诺与欧洲合作伙伴相配合,为管理新货车的CO2排放制定健全的机制。

5.可持续的农场与土地及废物管理

从现在起至2020年,通过减少农业排放、管理土地使用和废物,实现每年减排约5%。将要采取的措施包括如下方面:(1)改变农业耕作的方式,可为农民节省开支,并且预计到2020年将会比现在减排6%;(2)支持使用厌氧消化技术,该技术可将废物和肥料转化为可再生能源;(3)支持节能和低碳耕作;(4)同意农业部门减排的一份行动计划,并设立一个咨询机构以帮助农民;(5)鼓励私人资金来创建林地;(6)减少掩埋垃圾的数量,并更有效地捕获掩埋产生的排放。作为配套方案,英国的能源、商业和交通等政府部门同时还公布了《英国低碳工业战略》、《英国可再生能源战略》和《低碳交通:更环保的未来》等文件。《英国低碳工业战略》提出一系列积极的政府干预措施,支持应对气候变化的至关重要行业,为英国拥有竞争力或商业优势的行业带来大量的全球机遇,如离岸风能、海洋能发电和碳捕获与封存等,这也包括了预算中对绿色行业和技术首次资助的405亿英镑。《英国可再生能源战略》介绍了英国如何在2020年前使可再生能源发电在电力供应中的比例达到31%,在所有能源(电、热、燃料)中的比例达到15%。《低碳交通:更环保的未来》描述了在未来10年内如何使国内交通工具的碳排放减少14%。《英国低碳转型计划》公布后,有人质疑该计划过于庞大,难以持续。要在2020年建成使用新核电站和运用碳捕获与封存技术的火电站,对于英国而言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到2020年英国能源供应的15%来自可再生能源的目标,与欧盟其他国家如法国的20%、瑞典的49%相比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现在看来,英国要实现低碳经济国家战略并不容易。但勿庸置疑,英国在碳减排方面的努力对全世界来说具有积极意义。

二、背景资料

在低碳经济的政策法规建设方面,英国的许多做法均具有开创性:英国从2001年即开始征收气候税,成为全球率先推出这一税种的国家。根据这一政策,除居民用电外,所有用电都需上缴气候税,依据其煤炭、油气等高碳能源的使用量来计征,如果使用可再生能源等清洁能源则可获得税收减免。与之配套的是美国财政部出台的气候税减征措施,企业根据自愿原则,与财政部签订协议核定每年的减排污染物目标,企业如按时完成减排目标,可减免80%的气候税。气候税及其相关配套措施出台的目的就是为了减少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所取得的效果非常令人满意,英国多家企业尤其是大企业与财政部签订了协议,许多企业还超额完成了减排任务。2003年,英国首次以政府文件形式正式提出了低碳经济概念,以能源白皮书的形式宣布到2050年从根本上把英国变成一个低碳经济国家,把发展低碳经济置于国家战略高度。2008年,英国颁布了《气候变化法案》,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为温室气体减排目标立法的国家,并成立了相应的能源与气候变化部(DECC)。2009年4月,英国又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立法约束“碳预算”的国家,明确提出2008-2022年期间,每5年为1个周期,设立3个减排时间段。提出了降低碳排放的宏伟目标:到2020年减少34%,到2050年减少80%。2009年6月17日,英国正式公布了发展“清洁煤炭”计划的草案。主要对象是以煤炭为燃料的火电厂,要求英国境内新设煤电厂必须首先提供具有碳捕获与封存能力的证明,每个项目要有在10~15年内储存2000万t二氧化碳的能力,对此,政府会考虑给予相关财政激励。此外,还要求新煤电厂及时更新相关设备,将碳捕获与封存能力保持在最高水平;如果没有达到相关要求,将采取限制煤电厂二氧化碳排放量或运行时间等措施,以确保达到减排目的。如今,英国又正式了《英国低碳转型计划》及一系列配套方案,率先迈出低碳经济实质性的一步。正如英国能源和气候变化大臣EdMiliband所说的,“我们正在推出一张路线图,旨在规划从现在到2020年及以后该怎么做”。英国商务大臣LordMandelson也揭示了低碳计划的最终目的:“全球低碳产业的市场规模已达3万亿英镑,并在不断增长,我们决定通过制定清晰的政策,使英国在经济和环境两方面同时受益”。英国还以政府投资为主导,大力促进低碳商用技术的研发推广,占领低碳产业的技术制高点。2001年,英国成立碳信托有限公司(CarbonTrust),主要资金来源于气候变化税、收益循环投入,目前已累计投入3.8亿英镑,主要用于促进研究开发、加速技术商业化和投资孵化器3个方面。该公司成立以来,已帮助众多英国公司累计减排1700万t,节省能源支出超过10亿英镑。另外,英国还致力于开辟新的清洁能源。英国发挥其海岛国家的自然优势,在技术研发和运用上注重利用海洋资源,其海上风能、海洋能源等开发利用居全球领先水平。苏格兰地区拥有世界上第一个海洋能源中心和第一个并入电网的商业波浪能发电站,同时拥有欧洲最大的陆地风电厂,提供苏格兰总电量的2%。

三、深入分析

英国是发展“低碳经济”的急先锋,进入新世纪以来,英国一直是全球低碳经济的积极倡导者和先行者。从政策法规建设、低碳技术研发推广到国民认知等诸多方面,英国都处于领先位置。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英国更是加快了向低碳经济转型的步伐。那么,在当前世界各国因注入巨额资金救市,导致国家财政普遍“差钱”的背景下,英国如此不遗余力地推动发展低碳经济,屡屡推出重大政策方针,究竟是出于哪些考量?综合多方资料,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2个方面:

1.在短期内低碳化带来的经济

刺激将有助于英国走出当前经济危机,而从长远看来,英国着手推进“低碳经济”符合未来世界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趋势,不仅有望缓解气候问题,还能够帮助英国企业在未来的低碳大产业中占据先机,进而提升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受金融危机冲击,英国经济于2008下半年正式陷入衰退。2009年以来,英国经济依然步履维艰,衰退程度进一步加深:一季度GDP环比下滑了2.4%,是自1958年二季度以来的最大单季跌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2009年6月份公布的最新预测指出,2009年英国经济将出现4.3%的负增长,大于美国2.8%的降幅。另外,英国的就业形势也急剧恶化,在截至2009年5月的3个月里,英国失业人数上升到238万,失业率为7.6%,达1997年1月份以来的最高水平。因此,摆脱危机、刺激经济复苏已成为英国当前的第一要务,英国必须找到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以发展新能源和鼓励科技创新为重要特征的“低碳经济”不仅符合当前油价高企、气候变暖等问题对节能和新能源技术的迫切要求,还将产生一轮强大的生产需求,极大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最终有望成为未来英国经济复苏的重要突破口。这也是当前英国加快“低碳经济”发展步伐的根本原因。从短期来看,推动“低碳经济”发展可从3个方面创造新的商机和就业机会,进而助力英国经济复苏。第一,可有效促进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在英国政府的政策刺激下,英国国内和外国的企业将进一步扩大对英国新能源产业的投资,投资增加意味着就业机会的增加,可以有效缓解英国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另外,布朗表示,英国政府将在未来几年内使环保产品和服务的收益增加50%,达到15亿英镑。第二,对传统产业的低碳化升级改造可促进生产和消费。英国2009年6月17日公布的“清洁煤炭”计划便是针对煤电厂的技术改造计划,要求煤电厂具有捕获与封存CO2的能力。评估认为,这一计划将在工程、制造等领域提供3万~6万个就业岗位,到2030年它对英国经济的价值将达到每年40亿英镑。另外,汽车产业中兴起的电动汽车、生物燃料汽车,也是传统产业向低碳化发展的范例,将受到消费者的欢迎。第三,可通过碳排放交易获利。根据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等规定,没有减排指标的发展中国家或减排工作做得较好的机构,可以将碳排放配额拿到市场上交易。英国可以通过发展“低碳经济”,将多余的碳排放配额出售来获利。从长远来看,一旦新能源技术获得突破,英国对石油的依赖程度会下降,其二氧化碳排放也将随之趋稳甚至下降,气候变暖问题将得到缓解。另一方面,英国的现实基础也为进一步推进“低碳经济”提供了有力支撑。通过之前的政策法规建设、低碳技术研发推广到国民认知等诸多方面的良好发展,英国已初步形成了以市场为基础、以政府为主导、以全体企业、公共部门和居民为主体的“低碳经济”互动体系。这种体系突破了发展“低碳经济”的最初瓶颈,为英国当前进一步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缓解气候变化的措施范文第5篇

每年,我们都以世界气象日的形式来纪念世界气象组织(WMO)公约于1950年3月23日生效。今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我们未来的气候”。气候对地球上万物的持续生息至关重要,这是因为气候对食物保障、生命和财产安全、水资源、生活舒适和可持续发展都有重要的作用。另外,气候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人们的情绪,左右人的个性甚至是思考方式和社会文化。但是,越来越多

的证据表明,人类正在改变环绕着我们脚下这个叫做地球的星球的浅薄空气层的性质,大气层孕育的气候也就难逃干系。今年庆祝主题的选择就是为了强调需要保护气候这一当代和今后千秋万代人类安康的资源。WMO还利用这个机会,让公众、政策制定者、媒体和民间团体注意到WMO和各国气象和水文机构在这一努力中所扮演的角色。

我们已经知道,过去的气候发生过变化。但这种变化是自然的原因造成的。最近的一些变化,例如自1860年开始仪器观测以来全球平均温度上升了0.6℃,在很大程度上是人类活动引起的。事实上,1998年是记录中的最暖年,而2001年是第二个高温的年份。20世纪90年代是20世纪最暖的10年,而20世纪增温率和偏暖持续的时间很可能超过了过去1000年里的任何时候。观测到的变暖与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有关。主要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从1750年的大约280ppmv(容积百万分之一)增加到2001年底的370ppmv,增加的比率为32%。同一时期,大气中甲烷和二氧化氮的浓度分别增加了151%和17%。

全球气候变暖的结果,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了10~20厘米。据估计,这一上升幅度是过去3000年来平均值的10倍。北半球海冰的范围在过去50年中减少了大约10%到15%。每年湖泊和河流结冰时间在过去一个世纪里缩短了大约两个星期。北极海冰夏末到秋初的厚度在过去45~50年间减少了40%,而过去100~150年观测到的地球非极地区域的山地冰川普遍都有退缩的情况。

在过去的30年间,一些从未经历过的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例如洪水、热带气旋和干旱在世界各地发生。总的来看,在过去10年里,全球水文气象灾害的数量增加了一倍。全球循环发生的干旱和荒漠化严重威胁着12亿主要靠土地生存的人们的生命。上个世纪最强的1997~1998年厄尔尼诺事件,估计影响到1.1亿人,造成全球经济损失高达近1000亿美元。从保险业得到的统计数据表明,1950~1999年主要由天气和气候引发的自然灾难造成经济损失估计为9600亿美元,其中的大部分损失是在最近的几十年里发生的。

全球变暖影响的最惊人的证据也许是来自动植物的变化。在北半球的部分地区,自20世纪60年代初以来,生长季节延长了约11天。生长季的延长有时会使冬季趋于温暖,这已成为从大约1970年以来全球变暖总态势的一部分。其他的变化包括阿尔卑斯山地区的植物可在拔海更高的地区生长,鸟类在春天更早的时候产下蛋卵和蝴蝶向北飞得更远等。在南大洋,植物在大多数南方岛屿茂盛生长并向南极半岛扩展。由于上个世纪科学和技术的进步,今天气候和发生的这些变化共存已经成为可能。

一些早期的关于地球气候系统的系统研究可以回溯至WMO的前身国际气象组织(IMO)在1929年成立的气候委员会。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技术进步,包括雷达、卫星和计算机的使用,促进了高质量的研究、监测和对围绕大气科学的学科研究。20世纪60年代后期和70年代初期,撒哈拉史无前例的干旱和寒冷期延长的证据引起了对未来气候的关注。同时,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的观测结果,使WMO在1976年第一次发表了关于温室气体在大气层中累积增加对我们未来气候造成的潜在影响的权威陈述。

1979年,WMO召集了第一次世界气候大会,世界气候计划(WCP)及其附属项目应运而生。WMO邀请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等其他组织主持了探讨气候影响问题的项目,邀请国际科学联盟理事会(ICSU)与WMO合作开展这一领域的研究工作。1988年,因为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和气候变化对国家经济,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潜在影响越来越多地受到关注,WMO和UNEP合作,建立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委员会的任务包括评估关于气候变化及其环境和社会影响的科学信息,以及明确提出适当的对策。IPCC成立后已经发表了3次评估报告。第一次评估报告(1990)导致了WMO和UNEP主持的开始就达成一个关于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进行的谈判。这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2年在里约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大会(UNCED)期间开放签署。之后,公约缔约方大会成立。第二次评估报告(1995)促进了公约京都议定书的谈判。

在2001年9月发表的第三次评估报告中,IPCC得到的结论是“有新的和更有力的证据表明,过去50年来观测到的绝大部分变暖是人类活动的结果”。这一结论以及对未来气候的预测,是根据复杂的大气—海洋环流模式的输出结果和未来能源使用及温室气体排放设想做出的。虽然对未来的预测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但在对气候模式能够提供有用估计的能力上我们的信心有了显著的提高。这一点已经在模式模拟目前气候、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和季风,以及模拟过去气候,如1994年皮纳图博火山喷发对全球平均地表温度的影响给出令人满意的结果中得到了体现。

IPCC第三次评估报告指出,全球平均地表温度将在1990到2100年期间提高1.4~5.8℃。这一预测的变暖比率较20世纪观测到的变化要大得多,而且很可能在过去至少10000年里是没有先例的。估计海平面高度在1990到2100年期间上升9~88厘米。这将会由于低岛、海港、部分农田、淡水资源、旅游地和发达的沿海地区受到威胁而产生重要的社会—经济影响。

预计在21世纪降水将世界秘书网版权所有,要增加。在低纬的某些地区降水量会减少,而在其他地区则会增加。在中高纬地区,降水会增加。干旱和洪涝将更为普遍。

目前预测今后100年厄尔尼诺事件的幅度不会变化或变化很小,但由于温度的升高,与厄尔尼诺事件相关的旱涝极端事件会更为严重。另外,亚洲季风降水变率可能会加大。

北半球的雪盖和海冰范围预计会进一步减小,冰川和冰盖将继续退缩。确实,观测到的赤道附近乞力马扎罗山的冰盖近年来一直在后退。

气候变化还会通过多种渠道影响人类健康,包括直接作用(例如,在气候温和的国家寒冷的压力会减少,但高温的压力要增加)和通过改变疾病病菌携带体(如蚊子)、水生病菌的活动范围和饮水及空气的质量起到的间接作用。气候变化虽然会使一些物种的数量和生存范围增加,但会使更多的脆弱物种面临的灭绝和失去生物多样性的危险状况恶化。珊瑚死亡率在一些地区会超过95%,一些物种会灭绝。

这些预测仅针对未来100年,更令人关注的是,即使从现在开始所有排入大气的二氧化碳减少,人类导致的气候变化也要持续几个世纪,这是因为温室气体,例如二氧化碳是长生命期的要素。这与淘汰导致臭氧层被破坏的氯氟碳化物的情况类似。

但是,人类最先感悟到的威胁来自与变率增加相关的,强度和范围都将增加的风暴和其他极端天气事件,以及气候事件,如干旱和洪涝,主要城市地区的热浪和海面升高对沿海低地的影响。虽然详细的局地或流域的气候预报还无法给出,但设想过去10年观测到的变化会继续是明智的,这些变化都对我们生活的很多方面提出警告和越来越严重的挑战。在计划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威胁的时候,需要搞清未来事件的可能范围,确定最佳迎接这些挑战的政策措施。未来技术加速进步的步伐将会减少不确定性,从而对我们处理气候问题的方法产生深远的影响。在这方面,对气候过程的更好的理解和不断提高计算机和卫星的能力可以改进局地和区域预报。科学家们还致力于缓解全球变暖的技术解决方案。在许多情况下,具体问题的实质就是解决的办法是否既在经济上可行,在环境上也可以接受。目前,可再生能源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最有希望的解决途径之一。

迄今为止提出的缓解气候变化的手段还不足以保护我们未来的气候。国际社会应该从现在开始行动,依据UNFCC和其东京协议,充分减少温室气体向大气中的排放,并采取其他减少气候预测中不确定性的措施。为了这些目的,WMO和各国气象和水文机构继续在解决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的过程中起带头作用。

这些问题中首先是系统观测问题,观测需要改进并重建过去气候周期。尽管气象卫星和环境卫星以及其他研发成果在观测上的应用有了进步,但在世界上很多地区,关键的实地观测网在退化,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其中最欠发达国家的情况最为严重。极区和海洋资料需要增加以更好地定量估计气候极值。面对这些挑战,WMO一直不断加强其世界天气监测网计划以监测天气和气候,全球大气监测网用于检测大气中的化学成分,还有水文监测网。

第二个问题是需要弄清长期预报中固有的不确定性问题。为此目的,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尤其是在WMO主持的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中,努力改进模拟水平和提高气候预报能力。这些努力的目的在于更好地认识气候过程以及和其他系统作用的关系,例如,整个冰雪圈、未来温室气体排放及其源和汇的分布和预测,以及生物区、陆地和海洋表面及深海的作用等。研究云对辐射的作用也是不可缺少的。在WCRP中的气候变率和可预报性项目(CLIVAR)着重研究气候变率,扩展有效的气候波动预报,细化人类活动引起的气候变化的估计。另外,气候模式必须进一步提高性能,更好地模拟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事件的区域和局地影响。

第三个问题和所有国家都要求从气候科学的发展中受益有关。在这方面,WMO的气候信息和预报服务(CLIPS)项目的设立,就是帮助各国将气候资料和季节预报应用于水源管理、农业和减灾等方面。

最后,为帮助应对气候变化,各国间的协调工作依据的国际框架和国际共同的努力应当加强,以使研究结果、观测资料和信息以及其他资源得以发挥最大的效益和作用。特别是,各国气象和水文机构在履行其认识天气和气候,提供各种必要服务的过程中得到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