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肠道菌群对健康的重要性

肠道菌群对健康的重要性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肠道菌群对健康的重要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肠道菌群对健康的重要性

肠道菌群对健康的重要性范文第1篇

补充胶原蛋白对于美容具有特殊的意义

世界胶原蛋白之父——布兰特博士认为皮肤的衰老过程就是胶原蛋白被分解而流失的过程。随着年龄的增长,胶原蛋白会逐渐流失。因此,补充胶原蛋白对于美容具有特殊的意义。从世界范围来看,胶原蛋白在美容市场上被广泛应用,其美容效果已被消费者所接受;早在2006年,可口可乐旗下的Minute Maid品牌已在日本推出了针对女性的美容饮品;在欧洲,近八成女性通过口服精纯胶原蛋白美容;中国台湾地区有近60%的女性常年使用精纯胶原蛋白。2011年行业数据显示,我国当前胶原蛋白原料的年消耗量约在4000吨,而日本接近8000吨;与此同时,中国人口是日本人口的10倍多,从数字上的对比上看,胶原蛋白在中国具有巨大的潜力与市场空间。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转变,软饮料市场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从品类结构的变化看,近年来我国饮料行业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健康型饮料比重不断上升,碳酸饮料份额呈下降趋势。而主打“中药牌”、“美容牌”、“健康牌”的保健饮品因为切合了当下消费者对天然、绿色以及养生的消费追求理念,正迅速崛起成为新的饮料市场主力军,而挖掘保健美容饮品市场是众多饮料巨头、制药企业的共同目标。据了解,苗药领军企业贵州百灵进军饮料产业,并主打胶原蛋白果汁饮品;哈药集团推出了“纯中纯”水饮料和苗条淑女瘦身饮料等产品;可口可乐公司和法国制药商赛诺菲安万特已建立合作关系,将联手推出一系列保健、美容饮品。据估算,此类美容保健饮料的市场份额目前或接近百亿元,且其市场份额或将以每年20%~30%的速度递增。

那么,是什么推动了美容食品的快速增长?分析其原因,不外乎社会和环境两大因素。首先,人口老龄化的发展,使得人们愿意花更多的精力去留住年轻和美丽,消费者在美容方面的意识不断提高;其次,Spa文化的兴起,也使得传统的依靠注射来维持肌肤年轻的方式渐渐失去了市场,转向更为健康、天然的美容方式。这些都成为推动美容食品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

在这些美容食品中,世界上不同国家和地区所采用的美容成分也有所不同。在美容食品的发源地日本,灵感主要来源于护肤品,采用的美容原料主要包括胶原蛋白、辅酶Q10、维生素及透明质酸等;以中国为代表的其他亚洲国家则在美容食品中体现了很多的中草药元素,如芦荟、白芷、茯苓等。西方国家则多采用在食品中添加天然抗氧化成分,如蓝莓、蔓越莓、石榴等水果。但无论在哪个国家或地区,胶原蛋白都被公认为是皮肤维持年轻健康状态的不二之选。

肠道微生态环境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那么如何更有效地实现美丽容颜?美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内在和外在。外在,主要通过使用一些美容护肤品进行调节和改善,要想长久的实现美丽,从根本上还是从内调节。传统的中医文化也告诉我们,美丽不仅仅源于外表,更多的则是内在健康的体现,人体机体内部达到自然平衡,营养充沛,体内毒素得到清除,体现在外部则表现为健康的肌肤、毛发、身材等,相比较外用的美容护肤品而言,内在的肠道健康、肠道微生态平衡对于长久的美丽更为重要。1908年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梅契尼可夫提出,肠道菌群产生的毒素是人体衰老和得病的主要原因,因此,呵护肠道对于美容具有重要意义。

鉴于肠道微生态环境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许多研究人员对肠道菌群也进行了大量研究,目前调节肠道、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常用的原料主要有①益生菌,主要包括了乳酸菌、双歧杆菌等,如达能推出的Essensis,宣称具有滋养皮肤的功效,其中加入了绿茶提取物和益生菌等,其中益生菌起到肠道调节功能。②膳食纤维,主要是指水溶性膳食纤维,聚葡萄糖作为一种低能量、加工性能良好且兼具益生元功效的水溶性膳食纤维在众多的产品中得以广泛应用,其中膳食纤维可以起到改善肠道功能的作用,并可以宣称有助于维持正常的胃肠道功能和低能量。③功能性低聚糖,即益生元,益生元作为人体不消化或难消化的食品成分,它可以通过选择性的刺激一种或几种细菌的生长或活性而对寄主产生有益的影响,从而增进寄主健康。大多商业用益生元为寡糖或称低聚糖,如低聚果糖、低聚异麦芽糖、低聚半乳糖等,它们都具有显著促进益生菌增殖、改善肠道、防止便秘、清除体内毒素的功效。

益生元用于胶原蛋白饮料中的优势

(1)益生元大多具有良好的水溶性,粘度较低,口感清爽,并且益生元的酸、热稳定性比较好,储存稳定性也很好,无不良质构和风味。因此,益生元用在胶原蛋白饮料中既保持饮料原有的风味,又具有一定的保健功能。

(2)调节肠道菌群、增殖有益菌、抑制有害菌、抑制内毒素。益生元在胃肠道内既不能被水解,也不能被消化吸收;能选择性刺激肠道中有益菌的增长繁殖和激活其代谢功能,使肠道菌群向有益于健康方向的转化。有益菌可通过菌群优势和产生抗菌类物质抑制有害菌的生长。同时,也就减少了其有毒代谢物的产生,如氨、吲哚、对位甲酚等,从而减少肠道中内毒素及尿酶素的含量,使血液中内毒素和氨含量下降。

(3)降低肠道pH值,帮助消化和排泄,防止便秘。益生元在大肠中被有益菌发酵而生成短链脂肪酸(SCFA),主要是醋酸、丙酸和丁酸。使肠道pH值降低,既抑制了有害菌的生长,又可刺激肠道蠕动,缩短粪便在肠道内的停留时间,大大减少了其中的有害成份被肠道吸收的机会,并防止便秘发生,快速将毒素等炎症因子排除体外。

(4)抗龋齿作用。益生元不能被口腔微生物(主要是突变链球菌)所利用,因此不会导致龋齿。

(5)促进矿物质吸收。研究表明,益生元具有可促进矿物质吸收的能力,特别是绝经后的妇女、老年人等易发生骨质疏松等问题具有改善作用。

市场上的产品应用

作为功能性饮料市场创新走在前列的日本,在胶原蛋白饮料上引领着产品创新的方向,几大著名的胶原蛋白生产厂都不约而同的推出了几款添加益生元的胶原蛋白饮料,益生元起到调节肠道的功能,与胶原蛋白形成互补,由内而外实现美丽。

如资生堂推出的胶原蛋白饮品,里面主要添加了胶原蛋白、益生元、膳食纤维,以及益生菌和维生素等,其中益生元、聚葡萄糖、益生菌起到呵护肠道、维持肠道健康的功能。

肠道菌群对健康的重要性范文第2篇

历经70年验证,代田菌值得信赖日本Yakult(养乐多)中央研究所主席研究员 尾上正治

70多年前,医学博士代田稔在日本京都大学成功进行了世界首例人肠乳酸菌强化培养实验,后来这种乳酸菌被命名为代田菌。目前,全世界有27个国家和地区2500万人每天享用含有代田菌的养乐多产品。在日本,养乐多产品由于具有调节人体肠道菌群功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力,而被日本厚生省认定为特定保健用食品。

我们知道,人体具有很强的防御功能,如可以通过自然杀伤细胞、巨噬细胞等作用抵抗癌细胞、外来病毒的攻击,达到预防疾病发生的目的。各种实验表明,代田菌通过活化自然杀伤细胞、巨噬细胞,从而帮助人体抵抗癌细胞、外来病毒的攻击,降低人体受感染、患癌症的概率,尤其对大肠癌的发生、浅表性膀胱癌的复发有明显的抑制效果。代田菌还通过抑制免疫抗体的产生,有效地抑制与改善1型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症状。

另外,养乐多70年服用经验,以及各种动物实验结果,均证实代田菌是安全的菌种。每一瓶养乐多都经过严格检验,保证合格优质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

益生菌调整肠道免疫系统东英格兰大学食品研究所教授 Claudio Nicoletti

肠道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含有多种免疫细胞和免疫组织,益生菌调节肠道免疫功能的作用,是通过益生菌与肠道之间的相互作用实现的。益生菌可以通过两种途径与肠道免疫系统接触,一种是通过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来捕获抗原和处理抗原,免疫细胞能够摄取包括益生菌在内的各种细菌、微粒等,摄入肠道的益生菌能够与肠道免疫系统接触。第二种途径是通过一种叫做Toll样受体(TLR)的成分介导的信号传导系统发挥作用,不仅是活菌,即使是益生菌的脱氧核糖核酸(DNA)也能为TLR所识别并捕获,将信号传递给免疫系统,发挥类似抗原提示的作用。通过以上两种途径,益生菌与免疫系统接触后,触发宿主的细胞免疫功能,释放细胞免疫因子发挥免疫调节的作用,进而防治变态反应,减轻肠道的炎症。通过研究益生菌和宿主肠道之间的关系,以及与肠道免疫系统和信号传导途径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选择对人类健康有益的优良菌株。

抑制幽门螺杆菌,促进胃肠健康上海水产大学苗君莅

1982年澳大利亚学者首次报告幽门螺杆菌,并证实感染后会导致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癌等疾病。但直至2005年两位发现者获得诺贝尔奖后,幽门螺杆菌才被大众所熟知和重视。研究证实,幽门螺杆菌与多种胃肠道疾病有关,超过90%的十二指肠溃疡和80%左右的胃溃疡,都是由幽门螺杆菌引起的。目前,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常见方法是所谓的三联疗法。我们研究发现了乳酸菌对幽门螺杆菌的抑制乃至杀灭作用,部分临床试验中,发现乳酸菌治疗人体幽门螺杆菌感染有较好的效果,提示其在医学上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优良乳酸菌的来源有三种:一是来自健康人群的肠道,二是来自传统的发酵产品,三是经过很长时间证明无致病性且安全可靠的外界来源。

有关益生菌预防糖尿病的研究上海交通大学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教授 赵立平

近年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与宿主肠道菌群有着一定的联系。糖尿病作为一种代谢紊乱的疾病,会影响肠道的生理状态进而影响肠道菌群的分布结构,而肠道菌群作为环境因素能够显著影响宿主的营养吸收,同时调节肠道免疫反应,从而可能对宿主的病情有所影响。目前多数的研究仍停留在传统的分离培养相关菌群的水平上,还没有系统、深入研究其与肠道菌群结构关系。运用分子生态学的方法来研究两者的关系后,发现肠道菌群结构的改变与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存在一定的关系,某些乳酸杆菌可能与糖尿病直接相关。

重视儿童腹泻的防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小儿内科副主任医师杜惠敏

腹泻是儿科患儿的常见症状,也是发展中国家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据统计,5岁以下的儿童中腹泻造成的死亡人数每年约为460万人,腹泻病例为每年7.44亿~10亿人。即使在发达国家,腹泻也仅次于呼吸道感染,居儿童死亡和住院原因的第二位。目前,轮状病毒被认为是婴儿或儿童急性散发性胃肠炎的主要病因,它也能引起成人腹泻。

轮状病毒侵袭宿主导致腹泻后,肠道内菌群结构发生变化,宿主固有的微生物保护屏障遭到破坏,人体免疫功能受到影响,从而会加重病情。针对轮状病毒感染,我们对不同治疗方案下肠道菌群的恢复过程进行了动态跟踪,直观地发现了抗生素治疗对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儿童肠道菌群的影响,说明腹泻时应慎用抗生素。但由于肠道菌群具有复杂性及宿主专一性,不同的个体对于药物及微生态制剂的敏感性不同,这提示我们在评价微生态制剂效果时要多方面考虑。

肠道菌群对健康的重要性范文第3篇

经典的营养学只计算供能营养物质的卡路里,忽视了它在提供热量的同时产生的其他对健康有害或有益的作用。例如,过多摄入饱和脂肪酸会促成高血脂症及形成动脉斑块,导致心脑血管病;而相对地摄入同样量的不饱和脂肪酸就有益无害。但如果不饱和脂肪酸是反式脂肪(酸)(植物油经氢化或高温煎炸生成),则对身体有极大危害。哈佛大学Hu等的研究[1]发现,长期摄食反式脂肪,每增加总热量的2%,其心血管病发生率增加0.93倍,而相应的饱和脂肪(酸)每增加总热量的5%,其心血管病的发生率仅增加0.17倍。研究表明,反式脂肪比饱和脂肪对冠心病的危害性至少高6倍。长期食用反式脂肪者将增加许多疾病的发病率,例如老年痴呆症增高4倍[2],抑郁症增高40%[3],2型糖尿病增高39%[4]等。反式脂肪造成如此恶果的机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5]:(1)因为体内参与代谢脂肪酸的酶只能识别天然状态的“顺式”脂肪酸,对识别“反式”脂肪酸较困难。结果导致反式脂肪在细胞内不易被降解而积聚,影响细胞及器官的功能。若沉积在动脉内壁将构成斑块。(2)免疫系统也把反式脂肪视为应清除的“另类”。大量免疫细胞聚集到反式脂肪堆积部位,就地分泌多种慢性炎症因子及细胞因子,以对抗反式脂肪。但事与愿违,這些因子不仅不能清除反式脂肪,反而成为慢性炎症的基地,不断释放到全身各处,殃及全身。(3)天然脂肪均为顺式,其立体结构呈柔性,而反式脂肪结构则呈刚性,影响细胞的结构和功能。(4)反式脂肪不但能增高低密度脂蛋白-C(lowdensitylipoprotein-C,LDL-C),还降低高密度脂蛋白-C(highdensitylipoprotein-C,HDL-C),使血脂增高更加明显。(5)反式脂肪极易参入小颗粒LDL中,后者极易氧化浸润血管壁並吸引胆固醇,使斑块中的胆固醇含量增高,并吸引巨噬细胞浸润,巨噬细胞在吞噬大量反式脂肪后变成泡沫细胞,后者极易爆破将斑块崩裂成栓子,后患无穷。美国政府于2018年颁布法规,严禁在食品中引入反式脂肪。再者,同样是等热量的多糖类食物,也有优劣之分。如精白米和白面的血糖指数(glycemicindex,GI)很高(葡萄糖100,白面100,而泰国茉莉香米竟高达109),长期食用将使糖尿病、肥胖及癌症的风险性增高;若食用GI低的糙米(51),大麦(25)及燕麦(25),就无此顾虑[6,7]。高血糖指数致糖尿病及致癌的机制也不难理解,因为血糖指数高的食物极易消化,分解成葡萄糖后迅速被吸收,血糖飙升,胰岛长期受到频繁冲击,功能衰竭或对胰岛素有抗性而致糖尿病。癌细胞的代谢特点是喜好糖,癌细胞表面有较多胰岛素受体[8],使血糖优先进入癌细胞,提供其充足能量,且高水平的胰岛素还有类似生长激素的作用,可促进癌细胞疯长。为此,平时饮食应尽量选用血糖指数低的食物。食物中的蛋白质也有优劣之分。红肉(猪、牛、羊肉等)属于劣质蛋白质,为健康计,应尽量少吃。《美国流行病学杂志》[9]统计了133万人,历时5.5~28年,发现:与每食红肉少于10g者相比,每d每多吃20g红肉,总病死率相对增加5%,摄入量增加到170g/d者,其总病死率增加达40%。冠心病罹患率增加42%,2型糖尿病增加51%等。由于红肉中的肌红蛋白含有类血红素,后者在肉食加工尤其高温煎炒时,以及被肠道细菌腐败时,可形成杂环胺类(heterocyclicamines,HCAs)及多环芳香烃类(polycyclicaromatichydrocarbon,PAH)等致癌物质;并可通过亚硝基化毒害肠黏膜细胞,导致结直肠癌。这类毒素也会毒害心、肝、肾等脏器[10]。现在医学界推崇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饮食,认为其能降低多种疾病的病死率。据《营养代谢年刊》[11]报道,共统计124706人,历时10~23年,发现与动植物食物混食的人群相比,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人群缺血性心血管病病死率降低29%,癌症发病率降低18%。

2对身体有毒害作用的“营养物质”

研究发现,占蔗糖(即食用白糖)成分一半的果糖竟然是促成代谢综合征、2型糖尿病、心脑血管等疾病的罪魁祸首[12]。含糖软饮料每罐约含蔗糖35克,据美国《循环杂志》2019年报道[13],长期每日饮用含糖软饮料多于2罐者的人总病死率增加21%。其中,心血管病增加31%,癌症增加16%。为什么果糖竟能带来如此多的恶果?原因如下[14]:(1)果糖经肝中果糖特异性Glu5转运蛋白进入肝细胞,经磷酸化成果糖1,6双磷酸,此过程并不受胰岛素等的调节;(2)果糖1磷酸在肝中激活胆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C(sterol-regulatoryelementbindingprotein-C,SREBP1-C),促进肝合成脂肪,导致脂肪肝;(3)果糖1磷酸通过激活MKK7及JNK1使胰岛素受体底物-1(insulinreceptorsubstrate-1,IRS-1)磷酸化而失活,导致胰岛素抗性;(4)在肝中果糖磷酸化的速度比葡萄糖快10倍,消耗大量ATP生成大量AMP,转成IMP而生成尿酸,尿酸可抑制一氧化氮(NO)生成,导致血压增高及痛风症;(5)果糖还可与蛋白质及多不饱和脂肪酸糖化生成糖化蛋白及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dvancedglycationend-product,AGE)。AGE可与细胞内其相应受体(thereceptorofadvancedglycationend-product,RAGE)结合,生成活性氧分子以毒害细胞,并诱发炎性细胞因子,例如核因子κB(nuclearfactorkappa-B,NF-κB),导致心血管病及癌症等。(6)果糖抑制饥饿素(ghrelin)的分泌並干扰瘦素(leptin),使饱足感消失,导致肥胖及代谢综合征。值得指出的是,水果中虽含果糖,但它在整体水果中与食物纤维等复合存在,对健康并无大碍[15]。然而高甜水果也不宜多吃。在一定程度上,果糖可视为“毒糖”,其他如反式脂肪也应该视为“毒脂肪”,应尽量避免或少吃。

3高度重视食物纤维的营养价值

经典营养学曾经认为,食物纤维不能被肠道消化吸收,在营养上对人体似乎无甚贡献。可当今医学界认为,食物纤维在人体肠道中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极其重要的营养素。食物纤维功能是:(1)食物纤维在肠道中吸收大量水分,软化和增加粪便容积,防治便秘;(2)吸附肠道毒素、胆固醇和胆汁酸盐并使其随粪便排出体外,减少了毒素进入血液毒害全身各脏器,并有助于降血脂;(3)降低能量密度,增加饱腹感,有助于节制饮食;(4)增加食物在胃及小肠中的潴留时间,使消化吸收更加充分,并可缓冲葡萄糖快速吸收所致的血糖高峰;(5)多吃食物纤维可降低多种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美国国立肿瘤研究所[16]考察了50~71岁老年人群31456人,历时9年。结果显示,进食较大量食物纤维者(26~29g/d)的总病死率较仅摄取少量食物纤维者(11~13g/d)低22%;其中死于心血管疾病者低24%(男)或34%(女),死于癌症者低56%(男);(6)食物纤维是肠道有益菌群的最佳养料,而维护正常肠道菌群对人体健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食物纤维在动物性食物中则缺少,这就是为什么要特别强调多吃富含食物纤维的蔬菜水果及糙米杂粮。

4维护正常肠道菌群与健康密切相关

肠道中寄生的细菌达1014之多,人体用消化吸收后的食物残渣养育肠菌。肠菌也反馈地为维护人体正常生理功能发挥重要作用[17]。肠菌对人体的作用:(1)消化分解食物残渣产生许多对身体有益的营养素和代谢物,例如B族维生素、维生素K及短链脂肪酸(乙酸、丙酸、丁酸)等。短链脂肪酸可滋养肠黏膜上皮细胞,维护肠壁通透性。短链脂肪酸还可通过诱导激活核内转录因子抑制NFκB及肿瘤坏死因子(tumornecroticfactor,TNF)等炎性细胞因子以抗炎症及癌症;(2)肠菌产生多种神经介质,与脑交互作用调节神经活动。例如体内90%的5羟色胺(serotonin)和50%的多巴胺(dopamine)均在肠内生成,故肠菌紊乱可导致抑郁症、帕金森氏综合征及老年痴呆症等;(3)肠菌中的益生菌可抑制有害菌群的滋生,并激活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促抗菌多肽分泌。现知体内的免疫系统80%存在于肠道中,故全身免疫功能与肠菌密切相关[18]。有害菌群的滋生除扰乱肠道功能,导致腹泻、便秘、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bowelsyndrome,IBS)外,还可产生超氧离子及炎性细胞因子损害肠壁细胞的DNA,导致肠癌;(4)有的肥胖症很难用节食及强化锻炼的方法减肥。由于该类肥胖症特有的肠菌竟能另辟途径制造能量,通过使原不产能的食物纤维分解生成大量乙酸,并进入体内合成额外脂肪致胖[19]。(5)植物中也含有丰富的共生益生菌,是补充人类肠道正常菌群的极好来源。据《边缘微生物》2019报道【20】单个有机苹果中益生菌的含量高达108,尤以中心部分及果籽中含量最多,这是蔬菜水果有益健康的又一佐证。

5全食物营养的重要性

经典营养学曾经认为,人类的主要营养素只是糖、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和水。后来虽将食物纤维也列为营养素,但这只能维持生命,很难设想长年仅靠输入上述营养素能增强体质、避免疾病、延缓衰老,健康长寿地活下去。因为天然的食物中除含有上述营养素外,另含有其他许多已知和未知的能增进健康的营养成分,全食物营养就是包容了天然食物中凡能增进健康的营养成分[20]。最明显的是抗氧化剂和植物化学物质。植物性食物中含丰富的抗氧化剂[21],它可清除体内生物氧化过程中产生的有毒副产品———大量超氧离子(自由基),植物性食物中还含有许多抗炎症及抗癌的营养成分,如咖喱粉的主要成分姜黄素(turmeric)能抑制NFκB基因表达[22]。需知NFκB可激活多达200种与炎症及肿瘤相关的不同基因,与肿瘤及炎症的发生发展密切关联。食物纤维再如大豆中的异黄酮素(isoflavones)、番茄中的番茄红素(lycopene)、大蒜中的大蒜素(allicin)、绿菜花中的类黄酮素(flavonoid)以及类胡萝卜素(carotenoid)和蓝莓中的花青素(anthocyanin)等。现已有研究证明,它们大多具有抗炎症、防癌及防止心脑血管病等功效[23]。须知植物性食物中还含有许多有益于人体的营养成分,目前尚属未知暂统称为植物营养素或植物化学物质,仍有待发掘。最后还需指出的是,鉴于人体的生理机能和代谢十分复杂,常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上文中所引《美国流行病学杂志》[9]举出,长期摄食红肉170g/d者,其总病死率增加达40%,但若既摄食红肉170g/d,又同时大量摄食蔬菜水果者,其总病死率仅增加9%。也就是说,增加蔬菜水果的摄食量,可大大抵消红肉对身体的危害。

肠道菌群对健康的重要性范文第4篇

【关键词】入伍新兵;易感疾病;预防治疗

伴随着征兵季的结束,不少入伍新兵第一次远离家乡到异地,可是有些入伍新兵后会出现一系列原因不明的不适症状,如失眠、乏力、头晕、胸闷、全身不适、恶心、食欲减退、腹痛、腹胀、腹泻等,有时还会发生全身斑疹等过敏现象。有的新兵在稳定下来生活一段时间过后,不采取任何治疗措施,上述症状逐渐会自行消失,也有少部分人身体素质会因之而下降,甚至引起其他疾病,对学习、训练和生活产生不良的影响,这就是俗称的“水土不服”。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讲,这是因为生活环境如饮食、饮水、气候、地理环境的改变引起机体不适应而出现的一种暂时性的功能紊乱综合征。

1 入伍新兵易感疾病预防及治疗重要性

入伍新兵由于自然环境和生活习惯的改变,出现暂时未能适应而的各种症状,虽不是什么大病,但如果机体适应能力较差或调整不当,也会对学习、训练和生活造成不利影响。特别是新兵入伍的前三个月内,这些看似普通的“小症状”可能就决定了入伍新兵在部队健康发展的长远与否,同时也影响着部队战斗力生成与人才梯度建设的衔接。

2 入伍新兵易感疾病原因及症状

由于长期在某一地生活,人的机体已经与当地的食物、水质、空气、环境等因素建立了较为稳定的适应和平衡关系,而新到部队驻地身体尚未建立起各种调节和适应机制,如某种营养素构成和比例不同于以往,其土壤和饮水中所含微量元素以及水质软硬度与原来不尽相同,身体就会自动出现反射性不适应症,还有精神、心理方面因素的影响,其具体的原因及症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2.1 各地不同水土性质

不同地域水和土壤中有机物、微量元素、清洁度、酸碱度和被污染的情况不同,这些理化性质也会对当地的粮食、果品、蔬菜、畜产品等产生一定的影响,刚到部队驻地,饮水进食后其中的某些物质可以刺激人体各系统的生理功能,造成消化、泌尿、循环系统生理功能的紊乱。例如,食物或水中的锌缺乏会影响食欲,铁过量会导致头晕乏力,其中,最常见的有食欲不振、胃肠不适、恶心、呕吐、大便不正常等。

2.2 微生态的平衡失调

在人的肠道内生长着许多菌群,构成了肠道微生态环境,是维系机体健康的重要方面。而这与饮食结构与习惯有非常大的关系,而到了异地,膳食结构发生改变后,会使肠道微生态环境来不及转变,而使人产生消化功能异常。例如腹泻,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由于肠道菌群失调,受到病毒如轮状病毒,细菌如大肠杆菌感染引起的。

2.3 地球物理因素的影响

新到部队驻地,随着气候、海拔高度、纬度、日照状况等生活环境因素的改变,与机体相关的磁场、温度、湿度、昼夜时差等也会随之而改变,对人体生物钟产生影响,而产生不适感,这导致最多的症状是失眠和精神疲乏。

2.4 心理、精神因素的影响

刚进部队,尤其是到了离家乡较远的地方,五湖四海的战友相聚一起,会出现语言、风俗、生活条件与习惯等方面的差别,并且人生地不熟,有的新兵是第一次远离家乡亲人,加上新兵一系列的学习训练。要适应这种新的学习、生活和训练环境还需要一段时间,在此过程中,情绪、心理、精神会因之而受到影响,导致头昏、失眠、乏力等。

2.5 变态反应

到了新的生活环境以后,有些人有可能遇到以前没有遇到的新致敏源,因为生活环境改变而出现的体质过敏症状或者昆虫叮咬等,会出现皮疹等过敏反应。

2.6 其它症状

根据个体情况的不同,有些新兵还会出现易感冒、心慌胸闷、长暗疮、咽喉疼痛、口腔溃疡、鼻出血、便秘“上火”等症状。

3 入伍新兵易感疾病预防、治疗方法

3.1 因土质、水质不同而引起的腹部不适

发生腹胀或腹泻时服用酵母片、保和丸、藿香正气丸、复方苯乙呱啶等,适量多饮用些白开水,不要吃冷不易消化的食物,不喝生水,同时要避开生冷食物。有需要的话可按医嘱吃一些防腹痛腹泻的药物,情况严重的要及时到卫生队就医。

3.2 因饮食习惯改变而引起的症状

可视情况尽可能多地吃些与以前经常吃的主食、菜肴相同或相似的食物,并适量吃些当地的主要的特色食物,以逐步适应,少食辛辣,多吃清淡的果蔬及粗纤维食物。如肠道反应比较严重,食欲不振,并伴有恶心、呕吐者,应及时到卫生队就医,根据医嘱可适当地服用一些抗感染及助消化药,如复方新诺明、黄连素以及消胀片、酵母片、山楂丸等。

3.3 因环境变异而引起的症状

若从北方冷地带到南方热的地区,应注意耐热方面的锻炼,并防止蚊虫叮咬,若从热的地方到冷的地区,则注意进行耐寒方面锻炼,以增强机体的新陈代谢能力,促进血液循环,也可适当服用增强机体抵抗力的药。要根据气候变化适时增减衣服。

3.4 做好防护措施

注意个人和集体的生活卫生,避免昆虫叮咬,同时主动避免过敏原,以防过敏反应,若已出现过敏反应,应及时就医。

3.5 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

指导员应及时排解入伍新兵内心的孤独、郁闷或想家的情绪,经常谈心,与新兵交流。同时要合理安排学习、休息时间和训练的强度,做到劳逸结合,循序渐进,为入伍新兵营造一个和谐、温暖的部队大家庭。

4 结论

入伍新兵健康的发展就是部队未来打赢的前提保证,而每年的入伍新兵都会出现或轻或重的不适症。部队卫生部门要积极提醒、主动走访各连队进行诊疗,同时对入伍新兵进行健康教育,加强健康理念、意识的养成,强化自我保健知识,为入伍新兵的学习、训练和生活提供坚强后盾,为部队人才培养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徐飚.流行病学基础[M].2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2]陈新峰.疾病预防控制“三基”[M].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

肠道菌群对健康的重要性范文第5篇

如何顺利度过这“多事之秋”?本期特别策划提请大家了解胃肠病保健及防治知识,做到――

执 行:西 捷

指导专家:陕西省人民医院消化科主任医师 李增烈

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 常玉英

胃肠病是常见病,种类五花八门,症状多种多样,男女老少皆受其苦。如能在平常积极预防,在治疗或康复期注意调理,患者将大受裨益。

进入秋冬季,胃肠病高发

秋季是急性胃肠病的高发期,而到了寒冷的冬天,不少人偏爱吃一些辛辣、油腻的食物,如火锅、麻辣烫等,认为这些是暖胃、健胃食品,实际上辛辣、热烫等刺激性食物是诱发胃肠病突发的重要因素。加上餐桌上冷热食物混杂,频频喝酒喝饮料,更容易出现腹痛、腹泻、腹胀等胃肠不适症状。此外,进补过多、运动过少,也会导致胃肠疾病高发。

常见的胃肠病有如下几种:

消化性溃疡

症状特点:消化性溃疡主要指胃和十二指肠溃疡,表现是上腹痛,并有一定节律性和周期性(胃溃疡多在餐后出现,而十二指肠溃疡则多在空腹时出现)。其他症状还包括反酸、胃胀、嗳气、恶心、呕吐等,严重的还会出现消化道出血和穿孔,长期的胃溃疡还可能发生癌变。

防治策略:合理饮食是防治溃疡病的基础,溃疡病患者在饮食上应做到定时定量,少食多餐。宜食松软易消化的食物,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油炸或坚硬、难消化的食物。

症状的改善不等于溃疡的愈合,溃疡病患者不能因疼痛缓解而停药,以免导致病情反复。精神压力、心情郁闷也会诱发或加重溃疡病。另外,应多进行户外活动,保持心情舒畅。

功能性消化不良

症状特点:功能性消化不良是多因素参与的疾病,如胃肠道运动不协调、心理因素和环境因素等。主要表现为一系列非特异性症状,如慢性间歇性上腹痛、早饱、餐后饱胀、嗳气、反酸、食欲不振等,胃镜检查无明显病变或仅有轻度胃炎表现。

防治策略:对症治疗和日常保健。以饱胀、嗳气、食欲不振为主要表现的胃动力障碍型功能性消化不良者,可用一些促动力药物如吗丁啉、西沙必利等。以反酸、烧心为主要表现的,则要联合应用促动力药物、制酸剂和抑酸剂如雷尼替丁、法莫地丁等进行治疗。焦虑、抑郁状态较明显者,适当应用一些抗焦虑或抗抑郁的药物如安定、舒乐安定等,能有效改善不适症状。

肠易激综合征

症状特点:腹痛、腹泻、便秘等肠易激综合征在气候变化或肠道感染性疾病高发的秋季最多见,以腹痛、腹部不适及大便习惯改变为主要特征,且久治不愈。

防治策略:用药及生活调养很重要。肠易激综合征的患者以中青年居多,一般来说,肠易激综合征没有固定的治疗方式。对患者而言,除了配合医生进行药物治疗,注意生活调养非常重要。生活调养包括:改变不良生活方式;不要过分紧张焦虑,保持心情舒畅;饮食结构合理,多喝水;少吃西瓜、冷饮、油炸食品及隔夜食品等容易引起腹泻的食物;适当进食一些健脾食品,如山药、红枣等。

多数肠易激综合征易被当成结肠炎误诊误治,如何区分这两种疾病呢?方法很简单,有经验的医生通过咨询患者有无脓血便就可知晓(肠易激综合征不会出现脓血便),另一种方式是通过肠镜检查。

急性胃肠炎

症状特点:急性胃肠炎主要由食物中毒或其他因素引起,如因进食含有病原菌及有毒素的食物,如吃不洁熟食、馊食等,也可因贪食冷饮或暴饮暴食致胃肠功能紊乱引起。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恶心和呕吐等,腹泻每日3~5次甚至数十次不等,大便多呈水样,深黄色或带绿色,恶臭,可伴有发热,严重时可导致休克。

防治策略:在胃肠炎多发的秋季,注意日常保养非常重要,如不吃不洁食物、不饮酒、不暴饮暴食、不吃生冷食物、腹部不受凉、不服用会损伤胃肠黏膜的药物等,均能避免或减少急性胃肠炎的发生。

慢性胃炎

症状特点:慢性胃炎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消化道疾病,以胃黏膜的非特异性炎症为主要病理变化,根据胃黏膜的组织学改变,可分浅表性、萎缩性、肥厚性三种类型。临床上共有的症状为:上腹部闷胀疼痛、嗳气频繁、泛酸、食欲减退、消瘦、腹泻等症。

防治策略:由于在慢性胃炎发病中饮食因素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是防治胃炎的关键,这也是与其他疾病不同的地方。

一般来说,胃肠疾病的早期症状都有胃部不适、打嗝、嗳气、消化不良、腹部胀满、恶心、疼痛、烧心、反酸等,大便干燥或便溏,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则说明你可能得了胃肠疾病。

“7要7不要”,胃肠保健康

远离胃肠疾病,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7要7不要”。

一要好心态,不要坏情绪

心态乐观,情绪稳定,不计较,不攀比,对胃肠保健来说十分重要。根据最新研究,情绪可以直接影响人体的免疫功能,包括细胞和体液免疫两方面,负面情绪甚至可以直接减弱“人体卫士”――淋巴细胞的保卫和清理异物功能,这也部分解释了民间常说的“生闷气”容易生病,甚至得癌症的原因。

情绪还可以直接影响胃肠道运动和血液供应。人一生气时脸红脖子粗,不用问,此君的胃肠道也一定跟着在“唱红脸”――胃肠充血发红;气急败坏时面色苍白,肠道血管也会跟着收缩“唱白脸”。肠道蠕动与消化液的分泌,都可因情绪的剧烈改变而戛然而止。在这种情况下,人体的健康和良好的消化活动当然无从谈起。

坏情绪除生气、发怒之外,还包括抑郁、焦虑、过度伤感、悲观、失望,等等。临床与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许多消化系统疾病如:功能性消化不良、消化道出血、胃食管反流、贲门失弛缓症,甚至消化道肿瘤的发病,常常是在受到剧烈或长期精神刺激之后发生的。

而良好的情绪会使人觉得饭菜香,味道鲜,自然消化吸收就好。

已故国学大师季羡林(享年97岁)曾说,心态乐观、情绪稳定是人体最好的保健品,真是金玉良言。

二要“进”、“出”定时,不要误点

这里“进”指一日三餐的进食,“出”指排便,意思是“进”、“出”都要按时进行。这些看是小事,其实却是消化系统保健的大事。

和身体其他生理活动一样,消化系统的运动、分泌、吸收与排泄也是在生物钟控制之下进行的,每天到了一定时候胃就会蠕动,胃酸就会分泌,以迎接食物的到来。如果长期不按时吃饭,胃长期“空转”,就会引发痉挛和腹痛;胃酸如果没有食物来中和,久而久之就会灼伤胃黏膜。误了吃饭的时间再回头去吃饭,此时,胃的最佳工作状态已过,胃与其他消化器官均已“下班”,即便是营养丰富的美味大餐,也于事无补,反而会导致消化不良,慢性胃炎、溃疡病等也随即接踵而来。我国流行病学调查一再证实:三餐不定时是胃癌发病的危险因素。

而“出”不定时,导致的结果就是便秘。

有人做过统计,全身各个系统都会遭受便秘之害,便秘引起的症状和促使病情恶化的病种多达20~30种,影响人体健康的范围非常广泛。

单就消化系统的危害而言,就有口臭、牙痛、舌苔厚腻、腹胀、腹痛、腹鸣、肠梗阻、痔疮、结肠溃疡、便血、脱肛、肠道憩室、黑便病、菌群失调等。专家警告称,发病率越来越高的结肠癌,便秘也是危险因素。

此说绝非危言耸听,试想,粪便中的数十种毒素和废物,不能顺顺当当排出体外而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到全身各处,上至大脑,下至直肠,想要不生病?难!

正常排便次数,每天1次当然最好;调查结果认为,每天2次或两天1次也属正常,不必苛求每天1次。至于排便的具体时间则不必强求,和前面的道理一样,力求便有定时,习惯了就会成自然。平时有了便意,憋着不解,久而久之容易造成便秘,应该避免。

三要细嚼慢咽,不要狼吞虎咽

狼和虎确实不细嚼慢咽,进餐环境不许可啊!但它们有个功能超强的胃肠道,人类没法比。不过,我们有轻松的就餐环境、美味的食物以及一副功能齐全的牙齿,为什么不细嚼慢咽呢?

细嚼慢咽好处不少:

(1)可以滤过混在食物中的各种有害异物,保护胃肠道安全;

(2)通过切、撕、研磨、和搅拌,对食物进行粗加工,减轻胃肠道负担;

(3)对淀粉类食物和脂肪进行初步消化;

(4)唾液与食物充分混合,而唾液中溶菌酶有杀菌作用;

(5)是后续系列消化活动包括胃肠道蠕动、消化液的分泌等的“启动器”。

四要科学节食,不要“撑”、饱

把吃饭获得的饱感等同于合理的能量(营养)供应,这是一种误解。因为饱感只是大脑中枢的一种反应,不代表能量供应的盈缺,更不是消化系统合理工作的量化指标。生理试验表明,向胃内注入一定量的空气或水,也会出现饱足感。

近年来大量临床与实验研究一再证实,吃得过饱,不但会加重消化道负担,还会降低对有害外因与疾病的抵抗力,甚至影响人的寿命。所以,科学地节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保健措施。

科学节食,不是绝对节食,也不是吃得越少越好,而是要根据不同劳动强度来决定热量的摄入,并保证营养成分是全面和均衡的。一般而言,正常膳食只吃7分饱,具体说就是:感觉快要饱了,还差一点,此时即可停止进食。如果一饱,可能进食就过了。

至于吃撑的危害,最严重的莫过于急性胃扩张。媒体近来时有报道因饱餐一顿而送了性命的患者。

五要多进果蔬水分,不要油腻过量

上面谈的是进食时间和进食量,接下来重点讲讲食物质量。

健康饮食应该以五谷、蔬菜为主,配合适当的奶、蛋、肉类与水果,实际上这就是我国传统的饮食配方,连西方权威营养学家现在也认为比那些洋快餐更符合人体的营养要求。

额外增加适量的食物纤维素,不但能促进肠道蠕动,吸附肠道内有毒成分,还能营养肠道内益生菌,有利于胃肠道健康。其中,燕麦片价廉物美,对老年人好处尤多。

另外,不要绝对排斥肉类食物,肉类食物不仅可以提供充分的热量,更是高质量蛋白质、必需脂肪酸与某些维生素不可替代的食物来源。但过量摄入不但会造成营养过度,胆固醇等脂类过高,而且会加重肝肾功能负担。

水分是身体最不可缺少的成分,但在日常生活中却常常被忽视。消化活动的每个环节都少不了水,饮水不够是引起便秘、发生胆结石的重要原因。

六要靠锻炼强肠胃,不要靠药物撑健康

体育锻炼不仅对心血管、神经系统有好处,对强化消化系统的功能、改善胃肠道血液循环与神经调节、加强营养物质吸收和促进代谢废物的排泄,都有重要作用。临床经验证实,适度的体育锻炼对一些消化系统的慢性病如消化不良、溃疡病、肠道易激综合征等症状的减轻与康复有良好效果,而且没有不良反应,有时甚至优于某些药物的疗效。所以要坚持科学的体育锻炼。

在临床工作中,常有患者询问针对胃肠的保健品功效到底如何。尽管市场上保健品的宣传铺天盖地,吹得神乎其神,而真正有效的,很难说有多少,更不用说造成患者经济上的损失与身体的不良反应了。

关于药物的服用,首先要明白,治疗疾病离不开药物,年老多病,用药机会就会多一些,但是请不要忘记:是药三分毒。药物对消化系统的伤害比其他系统更为常见,因为口服药必经的第一站就是胃,胃黏膜天生娇嫩,难免不受其害。使用药物种类越多,时间越长,出现不良反应几率就越高。

所以,药物应该慎用,必须要用的,一定要弄清它的不良反应,及早发现,及时处理。

至于烟酒对消化系统的多种危害,包括与多种肿瘤和肝病的关系,更是众所周知。这里,我们要再次强调,戒烟、少(戒)酒,任何时候开始都不为晚!

七要听医生忠告,不要有病硬扛

医生的忠告,患者应该认真听、照着办。患者有时不愿意接受,是不了解忠告的重要性,往往等到患者彻底明白的时候,已经错过治疗宝贵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