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病理学的研究内容

病理学的研究内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病理学的研究内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病理学的研究内容

病理学的研究内容范文第1篇

关键词 研究性教学 病理学教学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12.061

Abstract Research Teaching is not only a change in teaching model and teaching methods, it is a fundamental change in teaching philosophy. Research teaching on cultivating innovative consciousness, innovative spirit and ability of qualified medical personnel to play an active role. Practice of Teaching Model in pathology teaching, can fully mobilize th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improv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significantly. This paper made a brief summary on the process of practice experience.

Key words research teaching; Pathology teaching; teaching model

随着现代医学的蓬勃发展,社会要求医学院校培养出更多能够进行临床医学实践与创新性研究的医学科学家与临床医学领军人才,培养出更多科研-临床复合型高级人才。研究性教学理念的引入,越来越受到医学教育工作者和一线教师的广泛关注。本教学团队尝试将研究性教学模式引入病理学教学实践,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团队合作和创新等能力的研究与实践中初显成效。

1 研究性教学的含义

研究性教学首先是一种教学理论,同时也是一种教学模式,是国际上普遍认同的教学模式,体现了学习与认识的内在规律与教学活动的价值取向。一般而言,研究性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宗旨,以改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为着眼点,在学生学习中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综合应用于实践,自主学习后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①同其它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相比,研究性教学有其独特的内涵,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具有积极作用。②

2 病理学教学应与研究相结合,建立以研究为本的医学本科生研究性教学模式

病理学是以科学研究的方法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结局和转归的医学基础学科。③病理学通过上述内容揭示疾病的本质,学习病理学的目的就是要在今后的临床医疗实践中为疾病的诊治及预防奠定坚实的病理学知识基础。同时,病理学又是一门高度实践性的学科,而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承,把病理学理论的传承性置于教学的中心位置,注重理论教学,偏重实践教学;更注重知识传授,而忽视能力培养,这种教学模式远不能满足现代高等医学教育的要求。纵观病理学的发展,近年来分子病理学等病理学诊断技术的迅猛发展,病理学知识需要不断更新补充。例如,本教学团队每学期均设立5~6项本科生科研创新课题,让学生能够直接参与到分子病理学的研究与实践中来,让学生充分理解病理学知识的不断更新及发展与分子病理学的研究成果密不可分。这种在教学中把研究与教学相统一的教学实践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病理学的自主学习方法,提高创新能力,也是医学教育的必然需要。

3 病理学教学中实施研究性教学必须遵循相应的教学原则

(1)以学生为本,进行病理学教学。传统的病理学教学顺序基本遵循教科书中的顺序,即概念、病因学、发病学、病理变化、经过和结局、治疗与预防。这种刻板而按部就班的教学内容安排极易让学生产生疲劳,而研究性教学以学生对当堂课感兴趣的问题入手,充分调动学习的目的性及自主性,使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开展学习,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收获病理学的知识点;通过研究性教学,学生从各种渠道搜集到的知识内容将远比传统课程中教师所灌输后掌握的内容要丰富得多,而且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在横向知识的联系上更为活跃,有利于病理知识的系统学习。

(2)作为教师引导学生是必要的,但交流应该是平等的。在传统病理学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与此相反,研究性教学中,学生为本,让学生自主学习、相互学习,教师是课堂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帮助者,教师要把重点放在激励学生思考、帮助学生解惑、树立科研思维的层面上来,学生与教师的交流是平等,学生在积极探索与学习过程中会提出更多见解,而教师则应在此过程中帮助学生纠正在知识掌握中的错误理解,这种交流必定使学生在病理学学习和实践中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

(3)对于课题的独立研究与合作研究要相结合。在接触病理学的初期,以学生个人的能力是不能解决病理学问题的。因此,学生之间需要交流合作,促进知识点的共享,互相启发,相互争论,在教师的引导作用下,最终掌握扎实的病理学知识。

(4)研究性教学中需要注重病理学与其他相关学科间的结合。近年来,分子病理学、遗传学和传统病理学的迅猛发展对于揭示疾病的本质、疾病的分类提供了新技术及方法,这些知识点的结合对于病理学知识的掌握也至关重要,对于现代临床医学的诊断与治疗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作为医学本科生,只有通过研究性学习才能打破学科的“独立性”,加强掌握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并逐渐培养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及科研思维。

(5)研究性教学实践不仅限于课内,课外实践可以取得更好的成效。病理学课程的学时是有限的,如何在课外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病理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例如,充分利用学科承担的医疗纠纷等法医病理学尸体解剖案例,让学生直接参加观摩教学,并对尸体解剖所获得的病理标本进行取材、切片染色、镜下观察,使学生养成认真、仔细、勇于探索的科学习惯。指导学生观察大体标本的方法,并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和分析病变特点,通过该临床病例分析,使他们掌握病理学的学习内容、研究方法,提高对病理学的学习热情。收集与教学内容联系紧密、完整和典型的迷你临床病例资料,让学生在课后进行讨论,培养临床思维,探刻了解临床病理联系的意义。在病例讨论过程中引导学生拓宽思维,综合考虑问题,在问答题中寻找答案,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通过邀请名师,给学生进行学术报告,使学生对高水平研究领域有所了解。利用暑期学校使本科生真正投入到科学研究中,从论文的查阅,研究方向与路线的设计,实验及数据的整理,论文的撰写等全部环节中都有所领会,对以后继续进行研究打下基础。

4 病理学教学中实践研究性教学的效果评价

本团队为适时评价研究性教学的教学效果,与学生方便交流与勾通,应用了腾讯QQ即时通讯软件。在课前用QQ群了解学生课前准备情况,并安排每堂课的新内容或利用QQ空间的日志功能进行平时小测验,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练习、提问、实际操作等注意了解学习进程中的情况,调节教学进程,并确定学习效果。课后通过作业或考试等方式检查学习结果,评定成绩。另外,开办暑期学校,使学生在假期参与科研活动,自2013年以来学生在专业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也反映了研究性教学的成果。

研究性教学模式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实践,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在发现并解决问题,以及团队合作、创新等能力的培养方面均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为了更好地实践研究性教学模式,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将不断加深对研究性教学的认识与理解,摆脱传统教学习惯的束缚,创造更好的研究性教学模式实践环境与条件,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医学人才。

*通讯作者:林贞花

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项目《研究性教学在医学本科病理学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项目编号为GH4016

注释

① 张华.研究性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病理学的研究内容范文第2篇

病理学是我国临床医学与基础医学之间的重要桥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病理功能与形态上的变化,通过对病症临床表现之间的联系进行探究,使学生对疾病的临床表现与病理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具有突出的教学效果。本文通过对病例讨论课在病理学教学当中的实际应用情况进行探究,为我国今后的病理学教学提供可行性参考。

1.病理学教学中开展病例讨论课的要点

在实践教学环节,教师应根据现阶段学生的知识结构,正确选择病例问题,在选择过程中不能选择太难或者太简单的理论性问题,优秀的病例既能贯穿整个理论教学中的问题与难点,又能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病例讨论的过程中实现了对理论知识的梳理与归纳,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病理学当中的知识,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1]。

教师在选择病例时应结合理论教学重点,结合教学大纲设计临床病例思考题,利用这些病例习题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根据病理学教科书中章节,在每章节中选择3-4个病例作为讨论课的主要内容,使学生们围绕这些病例开展详尽的课程讨论,在病理学理论知识的延伸与巩固过程中,加深学生对病理学知识内容的理解与记忆。教师在实践工作中应按照病理教学中的典型病例,将临床病历资料完整的输入课堂病例讨料汇编中,利用汇编与整理出来的病例资料,实现优质化的病理学课堂教学。同时教师为切实保证病例讨论课的有效性,应根据教学的进程,在实践教学中提前将病例讨论布置给学生,使学生在讨论与探究过程中逐渐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教师还需要在此基础上进行简单梳理与引导,就可以实现优质化的课堂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病理学知识[2]。

2.病例讨论课对于病理学教学的意义

2.1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病理学教学意义在于培养出优秀的医护人员,能在实践工作中能够更好的与患者及家属进行交流,帮助患者更好的配合医疗工作。而病例讨论课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求每位学生都应在自学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讨论与探究,使学生在发表自我认识与观点的过程中提升自我语言表达能力。从教学要求与教学意义上进行分析,病例讨论课与病理学教学不谋而合,高效化的病例讨论课堂教学更有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对我国现阶段的病理学教学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2.2提高了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病例讨论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围绕病例理论知识展开医学知识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充分实现了自我思考与自我理解,在实践探究与判断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意识与应用能力逐渐获得了提升,在不断地问题讨论与结果研究过程中,学生通过大量的知识与数据分析,对已知的理论内容进行研究,逐步提高了自身的问题解决能力。教师在病理学教学中开展课堂病例讨论课程,具有极其重要的实际意义,这种高效化的学习方式一旦养成,学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就能够更加主动地对病理学问题知识进行研究,促进了学生主动探索与钻研的积极性,使学生在知识内容不断扩充的过程中,有效提高了自身的问题解决能力。

2.3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病理学教学中添加病例讨论,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更好的接触到病理学以外的知识内容,帮助学生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通过病例讨论课程的开展,使学生在相互讨论与探究的过程中有效解决了学习当中存在的疑惑与问题,学生还可以利用网络进行查询与了解,这种教学模式在开展过程中有效改善了传统病理教学的单一性,使病理知识教学转变为多元化、自主性的课程知识学习过程中,逐步提升学生的知识获取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综合素质水平。

3.病理学教学中开展病例探讨课的措施

3.1开展小组式讨论

病例讨论课在实践开展的过程中应以班级为编制,将班级内的学生进行小组式划分,使班级成员在病例讨论课中更好地实现自主性的病理知识学习。

我校在2014年3月的病理学教学改革过程中,通过在传统病理课程中开展病例讨论,使学生以小组形式积极参与到病例问题的讨论与研究过程中。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将班级内所有同学按照学习情况与综合能力进行划分,在教学开始之前设置了不同难度、不同种类的病例讨论内容,使学生以小组形式分别参与到病理学讨论当中,其他小组的同学也可以对教学提出的意见进行质疑,充分实现高效化的病理学课堂教学新模式。

3.2实施针对性讨论

教师在病例讨论课程中,应切实考虑到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对这些差异性进行重点的考虑,如表1所示。在我校某班级的实践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情况,将班级学生按照学习优异状况分为A组与B组,其中A组学生的学习成绩普遍较差,学习能力较弱。B组学生的学习成绩较好,学习能力强。在为期2个月的实验教学过程中,对A组学生进行病理知识的强化教学,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手段,分层次、多角度的帮助A组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技巧,利用针对性讨论教学模式,提高该组学生的病理学理解能力。在B组学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课堂病例讨论的形式,以病理重点知识为讨论观点,在课堂活动中帮助B组学生巩固病理学知识,加深学生对病理学内容的理解。通过本次实验教学,A组与B组学生的病理学成绩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两组学生成绩提升效果比较如表1所示。

3.3营造轻松愉悦的讨论氛围

轻松愉悦的氛围可以帮助学生减轻学习过程中的压力,使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更好对发挥自身的优势,以清晰的头脑与理性化的思路,更好的参与到病理学知识讨论活动当中。在病理学教学中开展病例讨论,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与归纳课堂知识内容,教师应积极营造更加轻松愉悦,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知识讨论氛围中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为学生今后的病理知识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病理学的研究内容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学生,医科;病理学;双语课程;教学方法

双语教学是指同时使用两种语言进行教学的教学方式,对于我国医学院校来说,主要是同时使用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进行教学,这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与国际接轨,加强科技交流的迫切需要,也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教育部已明确提出高等教育必须开展双语教学[1~3]。为了实现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医学人才的目标,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我院率先在护理学本科专业(英语方向)学生中开展了病理学的双语教学,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实践证明学生的医学专业词汇、学习兴趣、英语应用能力和阅读医学英语文献能力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笔者总结了如下几点体会,以便更好地促进我院双语教学及提高教学质量。

1 双语教学的准备

1.1 教师的准备 以往研究证明教师的素质和使用双语的能力是开展双语教学的先决条件,实行双语教学的教师必须是既精通专业知识,又精通专业外语的复合型教师,还要求教师对公共英语有较为熟练的掌握。因此我们挑选的病理学双语教学教师同时具备如下条件:①已过专业英语八级;②已在国外权威医学杂志发表过英文语种类医学论文;③病理学讲师以上职称;④具有医学英语口语培训资历;⑤具有扎实的病理学及其它相关学科医学知识;⑥双语教学试讲为“优秀”。

1.2 双语教学大纲及双语教学教材的准备 病理学课程主要在大学二年级第一学期进行,考虑到低年级学生的英语词汇量较少和听力水平较低,因此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我们根据我院护理学本科专业(英语方向)培养目标重新制定了该专业病理学双语教学大纲,该大纲具有如下特点:①采用中英两种语言对照进行编写;②知识点按熟练掌握、掌握、理解及了解四个层次进行分类;③明确规定并罗列专业英语词汇量及要求;④附列全部专业名词及要求;⑤内容根据国内统编教材章节排列。过去一些研究认为双语教学应选国外原版教材,但国外原版病理学教科书价格昂贵,而且内容量过多,与国内相应专业病理学统编教材相差较大,国内学生不能在有限的学时内消化吸收,而且目前国内缺乏病理双语教学的专用教材,因此我们根据国内护理学本科专业统编病理学教材[4]自编了病理学双语教材,该教材具有如下特点:①内容及排版与国内统编教材相一致;②专业英语词汇附中文解说;③图文并茂;④适当介绍了该学科的研究进展如严重呼吸困难综合征;⑤每章均附有根据教学大纲精心设计的练习题。

1.3 双语教学课件的准备 为提高教学质量,我们根据以下原则制作双语教学专用多媒体课件:课件清晰,用词精确简练;内容条理清楚,尽量避免成段的英语内容,各章节、提纲、病理学的基本概念中英文对照表示,并辅以较多的图像和动画帮助学生理解,并且在每一章节后制作简短的英文小结,便于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内容。

1.4 学生准备 做好对学生的宣传鼓励工作,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向学生阐明双语教学的意义,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树立搞好双语教学的信心。要求学生提前预习中文教科书相关内容,便于课堂上对照理解。

2 双语教学的实施

2.1 教学模式与教学方式 病理学作为医学本科生的重要基础医学课程,教学内容应该重点突出本专业常用专业词汇的介绍和用英语描述本课程专业内容,因此我们采取渐进式的双语教学模式。我们先后采用了全英文多媒体课件演示教学内容全中文讲解模式(模式1)、全英文多媒体课件演示教学内容中英文对照讲解模式(模式2)及中英文对照式多媒体课件演示教学内容中英文对照式讲解模式(模式3),我们发现以模式3进行双语教学效果明显优于模式1和2。在教学方式上采取了讨论式、病例分析式并以学生为中心的师生互动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用英语提问,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逐步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方式理解掌握专业知识。通过适量的课后作业帮助学生巩固专业学习效果,作业应紧跟教学内容,难易适中,鼓励学生使用英文作答。

2.2 教学总结 在教学过程中认真总结、及时改进、课后通过开座谈会及调查问卷等方式,加强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对双语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改进,逐步完善双语教学的方法,提高双语教学的质量。

2.3 效果评估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积极性,了解学生对专业英语的学习情况,同时检测双语教学效果,我们在病理学考试中采用中英文混合出题,分别检测学生的病理学专业理论水平及专业英语水平。

3 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开展医学专业的双语教学对于国内医学院校尤其是民族医学院校来说确实是一项重大挑战,必然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没有适合国内医学教育的双语教材,因此编制与国内相应医学专业统编教材相适应的双语教材是必需的,这样才可保证双语教学的教学质量。其次是教师的医学专业英语水平,尤其是专业英语的听说能力也成为一个必须跨越的障碍。鉴于口语一直是困扰中国人英语学习的一大难题,因此国内医学院校专业教师的英语或多或少都带有“哑巴”英语的痕迹,而且思维或多或少带有中国人的习惯,另外语音的标准化也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必须加强专业教师的英语培训,全面提高其医学专业英语水平,只有具备了英语思维能力的教师才可能保证双语教学的质量。第三是国内学生的英语水平及适应能力普遍较差,因此在具有较好英语基础的学生中开展双语教学才可保证双语教学效果。

总之,我们通过三年的病理学双语教学实践证明,在民族医学院校开展双语教学是可行的,通过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充分的课前准备、多样的教学手段、及时的教学总结等可保证双语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晓波,陈超,黄国英,等.医学双语教学的发展、模式及策略[J].医学教育探索,2004,3(4):42-44.

[2] 路振富.40年双语教学在医学教育中的实践与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3(6):25-26.

病理学的研究内容范文第4篇

关键词:病理学课程教学 改革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b)-0095-02

在中职卫校护理专业,病理学是一门沟通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在提高护理专业学生对疾病的认识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病理学的内容抽象,只有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进行课程教学改革,才能适应职业教育的发展需求,使学生在短暂的时间内能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为毕业后更好从事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在二十年病理教学实践中,我认为病理学课程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改革与实践。

1 采取小组合作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和主动参与意识

中职卫校的学生,起点较低,缺乏学习兴趣,但动手实践能力较强,因此,在校学习过程中如能模拟社会职业角色,以任务式分工合作完成学习内容,对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尽早适应社会、胜任工作、融入社会群体将会有很大益处。我在由德国汉斯・赛德尔基金会举办的职业学校教师培训班的课程中,学习了德国职业学校很多优秀的教学方法,其中对小组合作教学方法尤其深刻。我在12级护理班讲授病理学的“肿瘤”这一章节时就运用了此种教学方法。先将学生分若干小组(组长和组员),然后由教师引导学生找出问题,如肿瘤的概念、特性、良恶性肿瘤的区别等,各个小组讨论汇总问题,课后小组讨论,利用资源找出答案,制作PPT,然后每个小组推举一名学生在讲台上展示本组的讨论结果,并在课堂上进行小组解疑,互相问答,最后做出评价。通过此种教学方法,学生都认为上课前大家都在进行认真准备,怕完不成组长分配的工作任务,会影响整个小组的成绩;讲授内容时,学生都在认真听讲,说话、玩手机、思想开小差等现象都消失了。所以我认为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和健康个性的养成和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社会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是在人的活动中,尤其是在人和人之间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了成员之间合作的机会,增加课堂上学生之间合作、互助的频度和强度,从而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社会化程度的提高。

2 重新整合教学内容,增强教学效果

中职卫校护理专业的病理学教学,从最初的68学时逐渐减少为32学时,面临课时少、内容多,知识点分散、难学、难记等问题。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使学生能较为系统的掌握病理学的内容,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大量的教学尝试,将教材内容重新整合,便于学生理解掌握,从而增强了教学效果。比如,在上“肿瘤”这一章时,我们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新组织、优化,并在长期的教学中实践发现,将肿瘤概论与各系统的肿瘤的内容整合,让学生建构框架,只有建构了框架,复杂的知识才能条理化。让学生建构学习“肿瘤”的框架,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起到引导的作用,教师引导学生先了解肿瘤的概念、特性及异型性等,然后过渡到各系统的肿瘤,重点讲授肿瘤的病理变化及临床联系。从前的教学总是先讲授总论中的肿瘤概论的基本病理过程,再按照系统讲授各系统的肿瘤,学生感觉好像前后联系不很紧密,有学后忘前的感觉,而且在讲授的内容上还存在重复的问题。为此我们在课程改革时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优化组合,实行教学内容的整合,打破章节界限,把肿瘤概论的学习作为基础,各系统的肿瘤内容的学习就是肿瘤概论的内容的复习和应用。运用感性和具体的体验,帮助学生更容易建构知识的框架,这种方法增强了教学效果,提高了授课质量。

3 加强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以往应用传统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方法容易使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教学死板,采用多媒体辅助手段,可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如在利用多媒体讲授病理学引入新知识的过程中,可以利用课件以大量视听信息来冲击学生的思维兴奋点,加上虚拟现实技术和病理学图谱相结合,将静态的、抽象的病理学知识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可以对关键的细节部分做放大、慢动作处理,这样都有利于学生对病理学知识获得更加生动直观的认识,使课堂教学能够给学生更多的信息,把教学时间主要集中于对重点问题的分析,不再是以照本宣科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明显地改变了课程教学的状况,从而有效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但在利用多媒体授课时,也会出现弊端,如学生只听不记、缺乏强化记忆,多媒体课件集图、文、声、动画、视频于一体,鲜活、形象、直观,给学生强烈的感官刺激,易激发学生兴趣,但过多、过强的动画和视频刺激,易分散学生注意力,忽略了动画视频所表达的知识内容[1]。总之,随着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地广泛应用,已经成为当今教育领域的发展主流,我们应当不断地学习、运用、总结,采用多媒体课件优化教学过程,同时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查找一些疑难问题,既能增强教学内容的生动性和感染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便于理解和记忆。

4 合理设计病理学课程内容,强化病理学与专业课程的对接

病理学属于形态学科,它着重从形态学的角度阐述疾病的特点及发生发展规律,揭示疾病发生的本质和规律,其形象直观性和真实具体性在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2]。病理学是主干医学基础课程,它研究疾病的原因、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以及在疾病过程中机体的功能、代谢、形态结构的改变、病理临床联系,从而阐明疾病的本质,为认识和掌握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防治疾病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因此,病理学是学习后续专业课程的必要基础。为此,我们对病理学课程教学内容做了相应的调整,淡化了学科意识,增加了病例讨论及实践内容,把病理变化与临床表现紧密联系起来,强化了病理学与专业课程的对接。

总之,在中职护理专业的病理学教学过程中,病理学的教学应通过各种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利用信息能力、自我表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等来提高教学效果,这样才能培养出适用于医学发展和社会需要的优秀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病理学的研究内容范文第5篇

笔者通过对《病理学》的课程特点、五年制高职生状况及对教学效果满意度三个方面的分析,提出对五年制高职护理学生开展《病理学》教学中,在课程设置及教学设计方面提出了新的观点及看法,为同类学院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提供参考。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护理 病理学 课程设置 教学设计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结局和转归的一门形态学学科,也为今后学习临床专业知识奠定基础,在高职高专护理专业课程设置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应强化病理学与护理专业的联系,体现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突出护理专业的特色。高职高专护理专业的目标是培养从事临床护理技术应用型的专业人才,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临床护理工作,而非疾病病理诊断。因而护理专业学生普遍对病理学的学习不够重视,觉得“病理学用处不大”,甚至产生厌学情绪。笔者通过对我院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病理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分析、总结,对自己的观点阐述如下。

1.目前我院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病理学》教学中遇到的几个基本问题

1.1 学生基本概况。我院为二类高职高专院校,五年制高职护理学生均来源于初中毕业生,起点相对较低。一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因为家长意愿、同学鼓动、亲戚介绍等方式走入医学院校,对医学教育的方法认识存在很大的模糊性及误区,导致出现厌学、抵制学习、上课不集中等现象。二是初中教育使学生在沉重的教学负担下已习惯教师全盘讲授的灌输式教学,而高职的教学安排进度快,课程内容与初中衔接不大,教师教学方法、教学风格与形式上都有很大的差异,带来了很多学生在学习上的不适应。三是很多学生只从感性上认识医学,听说过医生、护士的辉煌,而没有理性的认识过医学,无法想象医学的复杂性与艰难性。四是由于五年制高职学生与三年制高职学生在年龄上的差异;以及对知识点的理解力、记忆力、分析归纳能力上所表现的出的差别,无形中增加了《病理学》在五年制高职护理学生中的难度。

1.2 《病理学》课程教学特点。由于《病理学》的课程特点决定了学生学习的艰难性及教学的艰巨性,从内容上来说,是发生在细微组织结构上的,需要通过显微镜才能被观察到的形态学特征。因此也曾被医学生称为“医学基础四大杀手”之一。从教学方法上讲,如果没有深入细致的分析教材、研究疾病发生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结局和转归,就很容易出现讲课时表达不清、学生听不懂的结果。另一方面是学生对医学课程学习方法的掌握不足,很多学生习惯于“等待式”学习,即等到学期末,课程结束前教师复习时才开始在书本上勾勾画画,千方百计希望教师勾画考试重难点,应付考试。

1.3 教学效果。由于学生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上不足,不能提前预习,课后不能巩固所学知识,导致每次上课前都要花5分钟左右的时间复习已上过的内容,给新课程学习的时间大打折扣。

2.对五年制高职护理教学计划中《病理学》课程设置的思考及建议

五年制高职学生在校时间相对三年制高职学生长,在经过第一年《系统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生理学》学习后,已经为《病理学》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但因为开设时间稍早、只开设一学期,而本课程教学内容多,需要穿插部分临床知识来提高教学效果,针对基础差的班级还要略带复习基础。所以在一学期有限的学时内,要将内容让学生全面理解是个很艰难的任务。因此,个人建议如下:

2.1 教学方式。采用过渡式教学方式,以“教师的教”为主过渡到以“学生的学”为主,让学生在实际的学习中慢慢适应和接受。每门课任课教师应相对固定,并且要善于研究教学内容、善于研究学生特点,在教学中要注意对教学内容的改革,突出基础课对护理专业教育的基础性,并加强学习上指引、督促教育, 稳定学生的专业思想, 提高学生对本专业的满意程度, 提高学习兴趣。

2.2 课程设置。可以将整《病理学》课程的开课时间拉长为两个学期完成,一是能让学生总结并运用第一年学习《系统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的学习方法来学习《病理学》,二是让学生逐步适应高职医学教学模式,为以后学习专业课打下基础。

3.对《病理学》教学设计的思考及建议

3.1 改变教学方法,突出专业基础。改变教师采用教三年制高职护理的思维模式,结合专业需要,制定确实可行的教学大纲,比如临床护理上常见的压疮,在病理学解释是由于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组织营养缺乏,导致受压组织失去正常功能,从而引起组织缺血、坏死所致。根据压疮的形成机制,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有针对性地制订护理措施,如定期翻身、保持清洁,从而培养学生的临床意识及基本技能,学会关爱患者。

3.2 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注重教学直观性。专业课教学不同于公共课教学,公共课有初中及以前的学习为基础,专业课内容繁杂,需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充分利用挂图、模型、电教片、多媒体等方法来增强教学直观性。必须让同学们认识到病理学除侧重形态学的角度研究疾病外,还应研究疾病的病因学、发病学及形态改变与功能变化及临床表现。对疾病的诊治,还必须借助于病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活检、尸检、动物实验、组织与细胞培养等对疾病进行观察、研究。使同学们认识到病理学在目前学习及将来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重视病理学的学习,教师应注重结合临床实际病例进行教学,加深学生对病理学的认识,以提高教学效果。

3.3 优化教学方法。可采用典型病例讨论法,通过对病例的分析、推理和判断,教师总结分析误区及知识要点。增加学生对上课内容的感性认识及理解程度。以病例讨论为载体,鼓励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也可采用系统整合法,以各器官系统为主线,在学习病理知识的同时,联系其他学科,把同一疾病在外科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等学科中出现的病理改变、病理与临床联系等知识要点进行整合,将知识化繁为简、化虚为实,使学生从临床角度加深对学科基础知识的掌握3。

3.4 深化实验教学方法,提高理性认识。通过对病理大体标本、病理切片及动物实验的观察,联系理论教学与临床实际,针对护理专业开展联系相对紧密的实验,比如用“炎症”实验可以说明护理上的“压疮”、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小型“创伤”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病理上的认识。

参考文献

[1] 陈大伟.针对五年制高职生特点,搞好专业课教学.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4年第4期.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