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企业社会责任体现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2011年既是“十二五”规划的布局之年,同时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更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之年。在这个特殊年份开启的“中国金蜜蜂2020社会责任倡议”(以下简称“金蜜蜂2020”倡议),以“共同愿景、共同行动、跨界合作和价值共享”四大关键词为统领,系统绘制了中国社会责任事业下一个十年的发展蓝图。
曾经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社会责任在我国更多是一种具有表征意义的口号,亲历亲为的推动者们对它情有独钟,但由于缺乏更广范围的共识和更具建设性的行动纲领,企业社会责任长期被隔离在企业战略和管理实践之外。
于是,“金蜜蜂2020”倡议的宗旨明确为:通过提供创新与交流的平台,打造责任竞争力;通过可持续的全新跨界合作平台与组织,密切企业和利益相关方之间的沟通与合作;通过有价值的行动项目合作,强化企业在社会责任领域的行动力,让责任理念落地成具体行动,真正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1家标杆企业发起了当代中国社会可持续发展相关的十大议题:创新、低碳与能效管理、包容性增长、供应链、员工、金融、农业、社区、信息化、水资源等。它们是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巴斯夫(中国)、NEC(中国)、欧姆龙、英特尔(中国)、杜邦(中国)、伊顿(中国)、可口可乐(大中华区)、伟创力、广西柳工集团。
在“金蜜蜂2020”倡议所提供的平台和路径下,一大批致力于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实践和可持续发展事业的先锋企业通过一致的责任理念和创新性的行动模式,正让这个世界发生着激动人心的变化。
时光流转,一年过去了。
2012年,是贯彻“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十二五”规划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改革发展的主线,势必将对在中国的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产生新的导向作用,企业在这一年间的社会责任实践,也将深刻地改变着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方向。在这一年中,“金蜜蜂2020”有哪些激动人心的社会责任实践?吸引了哪些企业参与到“金蜜蜂2020”的倡议中?又有哪些社会责任的理论和实践创新?下一步的推进计划又是如何?
带着这些疑问,本刊编辑部全体出动,逐一回访“金蜜蜂2020”发起企业,经过近2个月的采访、资料收集和整理、无数次的讨论,我们制作了本期封面文章,希望对过去一年的“金蜜蜂2020”的实践结果进行梳理,展现其卓越成果,进而激励更多的企业加入到“金蜜蜂2020”的行列中来。金蜜蜂理念的传承和发扬
“金蜜蜂”是本刊于2007年首倡的一种社会责任理念,“金蜜蜂企业”指那些像蜜蜂一样,积极致力于与环境、社会构建和谐共生共荣关系,不断提升责任竞争力,追求可持续发展的企业。“金蜜蜂2020”企业社会责任倡议是继2005年“北京宣言”、2009年“金蜜蜂宣言”、2010年“金蜜蜂银行宣言”基础上的又一倡议,与之前的宣言相比,“金蜜蜂2020”更具创新性和现实指导意义,承载着更高的理念和期待。
倡议框架内有一套能够推动社会责任实践的社会机制,是首次致力于全面总结和系统深入地提升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的跨界倡议,并且,倡议聚焦当代中国社会可持续发展相关的十大议题,凝聚社会各界的力量,通过帮助中国企业的转型升级,助力“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型。
在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本刊金蜜蜂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理事会副理事长、巴斯夫大中华区管理董事会董事长关志华从广度和深度两个方面对“金蜜蜂2020”进行了集中诠释:“从广度上看,这个倡议涉及的行业、领域包罗万象,更深入把握了社会责任建设的方方面面。从深度而言,我们的议题是在未来十年中逐步推进,在不同的阶段所有的项目都有不同的进展,出现更多的创新、演进,因此‘金蜜蜂2020’是金蜜蜂系列理念和实践一个持续、递进的进程,更是一个巨大的飞跃。”
一年前,本刊副社长殷格非对“金蜜蜂2020”倡议的前景满怀信心:“在过去几年中,我们有近千家企业参与金蜜蜂寻找活动、90家金蜜蜂企业开展了很多优秀的社会责任实践。在‘金蜜蜂2020’这个新的平台上,我们希望他们主动发挥更大的力量,深化实践,更加结合自身特点与中国社会发展需要,联合更多的组织共同解决社会、环境问题,从而扩大金蜜蜂效应”。在殷格非看来,金蜜蜂企业不仅仅需要履行好自己的社会责任,还要发挥好“传、帮、带”的精神,与更多的企业和组织实现共同成长。
在这一年中,作为所有“金蜜蜂2020”发起企业共同的合作伙伴,本刊不遗余力传播、宣传着“金蜜蜂2020''’的理念,在杂志上以专栏、专题、专文形式持续刊载“金蜜蜂2020”参与企业的优秀责任实践,例如,本刊从2011年第3期开始,即对国家电网公司全面社会责任试点市级公司无锡供电公司的全面社会责任试点工作进行长篇报道,一共刊发了8期,近10万字。而对于各发起企业的社会责任实践进展,本刊也均在第一时间进行了跟踪报道。
此外,本刊还积极参与国际交流,扩大“金蜜蜂2020”的国际影响。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本刊于2011年9月20日受邀参加了“西班牙企业2020倡议会”并介绍中国金蜜蜂2020推进情况,在与欧洲企业社会责任协会新任执行理事Stefan Grets的会面中,还商讨了在全球范围内发起并推进“全球企业社会责任2020”的相关事宜。
内容摘要:以往关于企业社会责任本质的探讨,常常把企业社会责任的本质和表现形式混为一谈,并以后者代替前者。本文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无论是以营利策略、法律法规,还是以慈善事业的形式体现,都涉及企业这一特定组织与社会整体的利益关系,因而可以对之进行道德评价,在本质上都属于道德责任。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本质表现形式道德责任
企业社会责任的本质是什么?对这个问题的不同理解,导致学术界的争论不断。本文在梳理和评析各种观点的基础上,揭示出企业社会责任实质上是一个道德范畴。
关于企业社会责任本质的观点
在认可“企业社会责任”这种提法的前提下,关于企业社会责任本质的理解,往往蕴含在对其内涵和外延的界说之中。本文概括出关于企业社会责任本质的几种立场。
策略论。这种立场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或应对外部压力而采取的一种策略。由于履行社会责任会获得政府的支持、消费者的信任、投资者的青睐,从而提高企业的美誉度,获得良好的广告效应。所以,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经营和发展的一种策略,是一种“开明的利己主义”或“明智的投资”。
奉献论。这种立场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基于道义感而对社会做出的无偿奉献。它的特点就是经济上的牺牲,而不应该有任何自身利益的考虑。如有人提出,惟有本着提升公共福利之主观愿望而牺牲经济利益者,才能归入企业社会责任的范畴。甚至可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必须是完全自愿性的,而不能是由法律或者外部经济压力强加的。
综合论。这一立场拓宽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形式或外延,其代表性观点有两种。一是以美国佐治亚大学教授Carroll为代表,认为完整的企业社会责任包括企业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慈善责任。另一种则把经济责任清除出去,认为企业社会责任由其法律责任、道德责任和慈善责任构成;或认为它包括“强制性表现形式”(法律责任)、“自觉性表现形式”(道德责任)、“诱导性表现形式”(受利益诱导机制采取的通过利他而利己的策略)。
关于企业社会责任本质的探讨之所以难以取得一致意见,原因是它们都犯了同一个错误:把企业社会责任的本质和表现形式混为一谈,并以后者代替前者。实际上,企业无论是把社会责任当作它的获利策略、道德义务、法律义务,还是这几者的混合,都只是履行社会责任的形式差别,而非实质差异。
企业社会责任的本质是道德责任
奉献论是一种狭义的、有着严格限制的道德责任概念,即要求动机必须是道德的。综合论所说的道德责任外延稍广,但也只是指未上升为法律、但必须履行的责任。与二者不同,这里所说的道德责任是一种更为广义的概念,它是指属于道德范畴的责任,即对履行它与否可以进行道德评价的责任。这种基于学科属性理解的道德责任概念,能使我们在理论上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本质归属进行正确的判定。
以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可知其本质是道德责任。本文不同意把经济责任(追求利润最大化)归入企业社会责任。因为,企业社会责任理论提出的初衷,就是要探讨和强调企业在利润最大化目标之外所负的义务。把经济责任置于社会责任之中,改变了企业社会责任应有的和本来的意义,背离了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建构的初衷,模糊甚至掩盖了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经济责任的冲突,也使解决这种冲突的努力可以轻易被忽略。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经济责任应被视为两个全异关系的概念。如此可以清楚地看到,企业社会责任所要求实现的是企业自身经济功能之外更广泛的功能。在这个意义上,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期望和要求,就是对企业的道德期望和要求。
以策略形式体现的社会责任是道德责任。正如企业履行其经济职责可以采取多种经营方式和手段一样,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路径也不是单一的。从动机角度来界定企业社会责任的实质,首先不具有操作性,因为无法了解每个企业的真实动机。其次,如果A、B两个企业对社会事业做出了同样的贡献,则A由于出于道德动机,B实际上履行的只是其经济责任,无所谓道德。这既导致了对企业评价的不公正,也造成了对“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狭隘理解。最后,这与强调企业社会责任的初衷相违背。强调社会责任的目的是增进社会“公利”,因此,只要一个企业的行为产生了这种效果,就是履行了社会责任;而增进了社会“公利”的社会责任,本质上就是道德责任。与纯粹出自道德动机的情况相比较,以策略形式体现的企业社会责任当然不是最高尚的,但这只是道德境界的区别,而非道德属性上的本质不同。从现实的角度来看,社会责任同时能成为盈利策略,正是许多企业愿意履行的最大动力。
以法律形式体现的社会责任是道德责任。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有一部分是与法律法规重合的,正因如此,有人将企业社会责任严格限定在法律规定的范围之内,认为企业无需承担法律之外的任何责任;有人则反对将这些责任称为企业的社会责任。前者把社会责任与法律责任完全等同,后者则把两者完全对立,都具有片面性。其实,企业所担负的责任是否属于社会责任,不是根据其是否具有法律形式,而只能看这种责任是对股东的,还是对非股东利益相关者的。从根本上讲,法律法规就是以强制力保障的道德要求;从具体内容看,很多道德规范、道德责任同时就是法律规范、法律责任。企业与劳工、消费者以及环境等方面存在直接的利益关联,企业的行为会增进或损害它们的利益,这就使二者的关系具有了道德属性,可以对之进行道德评价。而之所以只将这部分道德责任法律化,是因为这种利益关联的直接性导致了二者权利与义务关系的直接性和对等性,这部分责任乃企业最基本的社会责任,需要有强制力量保证其实现。可见,以法律形式体现的企业社会责任,实质上仍是对企业的道德要求。
在中德贸易可持续与行为规范项目的支持下,应德国技术合作公司的邀请,我们有幸参加了中国赴德国企业社会责任交流考察团。考察团一行13人,于2009年11月22日至29日,访问了德国和比利时。考察团主要由中德贸易可持续与行为规范项目在河北省和浙江省的试点企业以及该项目的一些合作伙伴单位组成。这些单位主要有华北制药、宁波方太厨具、浙江海正药业、广西玉柴机器集团、溢达集团、商道纵横、厦门大学经济学院、人力资源与社会劳动保障部劳工所、商务部《WTO经济导刊》等。
考察团在德国期间,与德国政府相关部门、有关机构和企业就企业社会责任的理念和实践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并在比利时参加了“中国、德国和欧洲:全球价值链企业社会责任的共同解决方案”研讨会。在拜访德国联邦劳动与社会保障部期间,主管企业社会责任的官员系统地向我们介绍了德国政府推进企业社会责任工作的最新进展。本文将重点介绍德国拟将企业社会责任提升至国家战略。
德国政府将企业社会责任提升至国家战略
在德国,联邦劳动与社会保障部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中央部门主管机构。该部从对内对外的角度负责企业社会责任在德国和在全球范围内推进。制定国家企业社会责任(以下简称“CSR”)战略是其主要职责之一。
2009年1月,德国联邦劳动与社会保障部与其他职能部门进行了历时2年的协商后,发起成立了CSR论坛工作委员会。该论坛工作委员会为联邦政府制定国家企业社会责任战略提供支持,至此,德国政府开始正式将企业社会责任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经过一年的工作,该CSR论坛工作委员会形成了“对企业社会责任达成共识”的建议案,对政府在企业社会责任活动中的介入和干预范围取得了一致意见并成立了行动领域起草工作小组。作为德国CSR战略的核心内容,“德国企业社会责任行动计划”将于2010年初制定完成并提交联邦内阁审议。在“德国企业社会责任行动计划”获得通过之后,即开始实施国家CSR战略。
德国国家CSR战略的目标和内容框架
总体上来讲,德国国家CSR战略的制定主要是在全社会营造一个适合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氛围,推动竞争制度框架的建立,以确保企业可通过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来构筑企业的竞争优势。同时特别鼓励中小企业、员工和消费者都参与到企业社会责任能力建设中。
德国希望通过企业社会责任战略达成两个目标
(1)通过提升企业社会责任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的认知程度,进而在国内外强化德国企业社会责任的特色。这种认知程度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对企业社会责任形成共识,一个是增强德国企业社会责任活动的透明性。
在德国,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社会责任。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也逐渐意识到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性,但不同的社会群体会从各自的角度去看待企业社会责任并在企业社会责任概念中加入不同的内容。因为没有形成共同认识,特别是员工和消费者时常对社会责任概念模糊不清,一方面在企业内部难以形成良好的履责主体,另一方面在市场上形成不了鼓励履责企业的市场机制。与此同时,愿意积极采取社会责任措施进行战略性调整的中小企业也难以得到社会应有的支持和帮助,这些都制约了德国企业社会责任的特色发展。加上德国企业社会责任活动经常缺乏足够的透明性,履责好的企业也难以得到社会的认同,特别是难以得到责任消费者的购买激励。因而,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际上,德国企业社会责任都没有形成自己应有的特色。
因此,通过形成企业社会责任共识,有利于德国企业社会责任形成一个更为清晰的基本轮廓和特点,有利于德国企业与各相关利益者之间建立共生关系,有利于德国企业在全球竞争力的提升。
(2)为实现全球化背景下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作出贡献。德国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对其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至关重要,也是在国际上提升德国企业良好形象起到重要作用。
德国国家CSR战略的内容
德国企业社会责任战略由两部分内容组成:
第一个是德国企业社会责任活动框架说明。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系统总结德国企业社会责任现状和发展情况;二是形成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统一认识;三是在达成对企业社会责任共识的基础上形成各相关方的行动措施;四是要特别强调德国企业的社会责任活动相关的国际规范。
第二个是德国企业社会责任政治行动计划。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对政府在企业社会责任活动中的角色形成一个清晰的认识和明确的定位;二是详细介绍在“德国企业社会责任行动计划”的框架内与企业社会责任活动实践有关的目标、课题、公约和措施。
德国国家CSR战略的制定过程
1. 成立国家CSR论坛工作委员会
2009年1月,德国联邦劳动与社会保障部与其他部门进行了历时2年的协商后,首先发起了CSR论坛工作委员会。CSR论坛工作委员会的成员是来自经济界、企业、工会、公民社会、政府和国际组织的43位利益相关方代表。国家CSR论坛构成了对话和与企业社会责任推动者达成共识的平台。获得参加CSR论坛工作委员会资格的标准是能否成功地将致力于树立企业社会责任典范的CSR-社区成员紧密组织在一起,这为广大利益相关方群体注入了推动力。反过来,也能对讨论案和起草的文件进行广泛传播。在CSR论坛工作委员会的工作细则中对成员进行密切合作做出了规定。
2. 达成共识,形成国家CSR战略建议案
CSR论坛工作委员会自成立以来共召开了3次会议,召开时间分别是2009年1月20日、2009年4月28日和2009年6月10日。这三次会议CSR论坛工作委员会就CSR达成共识形成决议:在德国,对企业社会责任(CSR)的相同理解达成共识。这些共识包括:
一是对企业社会责任认识上,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承担的在法律要求之上的社会责任,它是自愿的,但不是随意的。它根植于企业战略中,又融入在企业核心业务上,目的是促进企业可持续经营。
二是在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方式上,企业对CSR活动进行战略性调整时应把内部和外部的利益相关者也纳入其中。
三是指出政府的任务是为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创造一个有利的环境。可通过企业社会责任这种方式来改善市场的环境和不断完善市场的功能,同时为社会和企业带来效益。
四是战略型企业社会责任将逐渐成为企业赢得市场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提高企业社会责任在消费者和投资者心目中的透明度和可信性是至关重要的。对于企业,重要的是要做到企业社会责任活动的公开透明。
五是企业社会责任还能够增强社会团体和公众对社会市场经济的信任,以及为实现全球化背景下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作出贡献。
六是企业积极参与公益事业有助于大大提升企业形象和扩大企业的社会影响。通过积极参与社区和地方建设来加快公益事业建设的步伐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一部分。中小型企业和大型企业应致力于推动公益事业的发展。
七是在国际制度环境和倡议的框架内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对于德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也是至关重要。
同时,决议对政府在企业社会责任活动中的介入和干预范围取得了一致意见。这彰显出了与社会利益相关方群体共同推行国家CSR战略和在国内外增强德国企业社会责任特色的强烈意愿。并通过了“对企业社会责任达成共识”建议案,提交给联邦政府。联邦政府将于2010年春联邦政府“德国企业社会责任行动计划”。
德国国家CSR战略政府介入和行动领域
“德国企业社会责任行动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具体的政府介入领域,政府介入和干预这些领域有助于国家CSR战略目标的实现。特别是在以下四个方面发挥作用:推动企业社会责任的透明化;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推广进行引导,向全社会传播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特别是加强中小企业对这个问题的深入了解;组织专家对企业社会责任有关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在国际上注重企业在所在国履行社会责任,保持跨国公司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一贯性。
行动领域一:提升企业社会责任的可信度和透明度。该行动领域的目标是增强德国企业在国内外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良好形象和特色。
行动领域二: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推广进行引导,向全社会传播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特别是加强中小企业对这个问题的深入了解。该行动领域的目标是制定宣传倡导推动企业社会责任的办法和途径。
行动领域三:推动教育、培训和科研领域对企业社会责任有关问题进行研究分析。该行动的目的是在政府的组织下,推动教育和培训领域展开对CSR的理论研究与对策探讨和在国民教育中进行商业道德观培训及专业课程教育,以便使人才形成较强的CSR意识与观念,以及尽快形成CSR理论体系与实施方案。
行动领域四:在国际上注重企业在所在国履行社会责任,保持德国公司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一贯性。
行动领域五:推动企业社会责任为解决社会问题作出贡献。该行动领域的目标是对企业社会责任活动在战胜社会面临的重要挑战方面所起到的作用进行深入研究。
行动领域六:创造一个有利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环境。该行动领域的目标是找到能够创造一个有利于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环境途径。
德国国家CSR战略制定的启示
经过这次对德国和比利时的访问和交流,以及对德国企业社会责任战略的了解,我们有如下启示:
启示一:在国家CSR战略制定过程中,以可持续发展原则为指导。
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在履行对其各利益相关方社会责任的过程中,实现企业的可持续经营,促进整个国内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全球范围内成为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因此,国家CSR战略制定必须平衡好政府、企业和社会等各相关方利益,以充分发挥各方对促进企业社会责任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启示二:在国家CSR战略制定过程中,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企业社会责任的健康发展需要政府积极支持和倡导。政府的任务是拟定社会发展目标和为企业和社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奠定坚实的基础。总之,国家战略能够对推动建立和完善企业社会责任创造一个有利的环境,并起到主导和支撑作用。
启示三:在国家CSR战略制定过程中,充分调动CSR推进者各方的能动作用。
企业社会责任是一项需要全社会都来关注的事情,这也对所有社会群体的行为提出了要求。为了能使企业社会责任取得成功,不但需要企业将CSR融入其战略体系中、建立健全企业内外部管理机制,也需要社会各方,比如消费者、投资者、非政府组织等都要求企业遵守社会道德,同时对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给予切实支持。因而,国家企业社会责任战略的制定也需要企业社会责任各积极推进方的参与,这个战略制定和未来的实施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
启示四:在国家CSR战略制定过程中,充分体现企业社会责任的国家特色。
企业运营必然要与当地自然、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发展相适应,企业社会责任必须为当地的社会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服务,为当地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服务,并体现出当地CSR实践的特色。同时在全球运营中也能鲜明地体现出企业社会责任的国家特色,并在可持续发展的竞争中创造优势。
启示五:在国家CSR战略制定过程中,充分考虑企业社会责任相关国际规范。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企业社会责任国际规范正在逐步形成。在国家CSR战略制定过程中,除了充分体现国家特色外,还必须考虑企业社会责任相关国际规范,这样一方面使企业在全球责任竞争时代立于不败之地。另一方面,在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也为企业赢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企业文化 社会责任信息 社会责任信息披露
一、文献综述
企业将社会责纳入到企业文化范畴,表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由原来的被动单向逐渐转变为如今主动地披露,即利用企业文化建设来影响企业社会责任实践。借鉴国外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研究成果,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问题引起我国一些学者广泛的关注,产生了一系列相关的丰富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理论和实践成果。李文(2010)引入和完善了利益相关方参与机制,建立了立体化的履责和信息披露机制;彭欲云(2009)提出建立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机制;徐凯猛(2011)从建立公司社会责任组织管理体系、建立公司社会责任日常管理体系、建立公司社会责任指标体系、构建公司社会责任能力建设机制、构建公司社会责任业绩考核机制、构建公司利益相关方参与机制、构建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机制等方面对常州供电公司社会责任管理体系进行研究。梁飞媛等(2011)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视角,深化对社会责任风险的认识,探究其成因和产生作用的过程,提出社会责任风险控制的路径;田志伟(2007)探讨企业社会责任的竞争优势观;杨谦(2011)通过对国内外商业银行履行社会责任现状的比较指出我国商业银行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存在的问题如对社会责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等,提出相应完善建议;应旭婧(2011)认为社会责任报告披露位置、编制内容、编制依据、鉴证机构以及鉴证标准都缺乏具体指导性意见,造成了社会责任报告只有其形而无其神的局面,应通过法律法规形式,进一步详细规范社会责任报告;王佳(2011)分析了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比较了国内外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状况,并回顾和总结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及外延。将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纳入到企业文化的范畴,这是企业在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上的一大进步,由原来被动单向的履行社会责任,进行信息披露逐步转变为如今主动互动的进行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即利用企业文化建设来影响企业社会责任实践。
二、企业文化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及相互关系
( 一 )企业文化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精神、企业理念、企业的价值观,由此衍生出企业的行为规范、道德准则、环境氛围、规章制度、素质素养、厂容厂貌等。所以企业文化是企业的土壤,是凝聚企业员工的精神文化力量,是企业调动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精神动力。而企业的社会责任,斯蒂芬·P·罗宾斯认为是追求有利于社会的长远目标的义务,而不是法律和经济所要求的义务。哈罗德.孔茨、海因茨.韦里克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就是认真地考虑公司的一举一动对社会的影响。企业文化与企业社会责任之间有以下的共同点:第一,两者都是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最终的目标。优秀的企业文化必须符合企业自身的需求,以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而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一方面是为了协调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则是保护环境,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其次,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文化是具有较长的时效性,一旦企业的利益相关者认同了某种企业文化,则不会轻易改变。第三,两者的外在表现形式一致,其主体是员工,表现形式为企业行为。企业文化的主体为企业员工,而作为利益相关者之一员工的行为影响着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企业的价值观和行为表现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社会形象。相似的,真正的企业文化深入到企业组织的方方面面,而利益相关者理解的企业文化也主要是通过员工行为。
( 二 )企业文化、企业社会责任及其信息披露的相互关系 企业文化是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在决定因素。企业文化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企业所承担社会责任,决定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内容、质量和形式。由于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沉淀下来的一套行为准则和制度规范,已经得到企业员工的普遍认同,并广泛体企业的外部行为中。所以,一个具有良好企业文化氛围,注重员工的自我发展,重视团队精神培养的企业,员工的行为意识较强,并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注重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企业社会责任及其信息披露对企业文化有积极的强化作用。一方面,企业通过自身的行为履行社会责任,完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过程,也是传递自身的企业文化,使消费者、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更加了解企业的文化及价值观。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能提升企业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影响力,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而能够促进员工的积极性,加强员工的社会责任意识,从而有助于企业文化的进一步完善。基于企业文化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符合企业长期发展的战略目标。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精神支柱,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表现。通过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来强化企业文化,可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如上市公司青海三普的社会责任报告反映,公司与江苏省残联培训基地爱德培训学校合作,对省内外的身障人士进行职业技能的各种培养培训,为我国民间首个大学生综合发展基金出资550万元,开展身障大学生就业创业远东帮扶计划,这些信息提高了企业声誉。由此可以看出,企业文化和企业社会责任息息相关。企业文化影响着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反过来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促进企业文化的形成。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能促进企业的长期发展,因此以企业文化建设来提升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有利于企业长久、良性的发展。
三、企业文化驱动社会责任信息传递机制及信息披露的影响
( 一 )企业文化驱动的社会责任信息传递机制 (1)非企业文化驱动下的社会责任信息传递机制。让企业发出反映自身社会责任的信号,这时信息传递机制可由图(1)反映。信息传递的路径:企业(信息源)评价体系。社会责任信息由企业内传至评价体系,须经过一个环节——企业,在缺乏企业文化建设的假设下,企业有人为制造社会责任信息,扭曲真实社会责任信息,伪造虚假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2)企业文化驱动下的社会责任信息传递机制。有企业文化驱动的社会责任信息传递机制,可用图(2)反映,这时可分为两种情况:其一,传递路径:信息源企业文化评价体系。在不考虑审计技术性失误的前提下,这种路径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完全信息的环境。如果社会责任信息在传递过程中没有任何扭曲,那么此时的信号便在最大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的状况。在既定状况下,资源配置的效率可以达到最大(但不一定最优)。其二,传递路径:信息源企业文化企业企业文化评价体系。与第一种情况相比较,表达了企业文化对社会责任信息传递机制的有效配置,有助于传递真实社会责任信息的状况。
( 二 )企业文化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影响 (1)企业文化有助于提高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信息含量。企业文化在获取企业所需关键资源方面作用十分明显,有助于提高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信息含量。主要表现在:一是获取信息。在处于经济转型期的中国,企业信息化的首要条件是将社会关系网络化,只有这样才能弥补“制度空白”及信息缺乏的不足,而社会关系网络化直接体现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二是识别机会、发现机遇。市场经济中机会或者说机遇转瞬即逝,如何识别和抓住这些机会需要用到企业文化这种特殊的资源,如从网络伙伴那里得到有价值的市场信息,或者建立重要的联系等都需要企业家动用他的社会资本。市场中那些最先识别机会,抓住机遇的往往是那些有着更好企业文化和企业社会关系网络的企业家。三是降低交易费用。企业文化在节约市场交易费用方面的作用立竿见影。拥有较多的企业文化在信息收集方面将更加高效,更加经济;与处于企业文化网络中的伙伴进行交易时也没有那么多的讨价还价,契约制订和执行费用也会大大降低,这是因为网络成员之间有着长期合作的基础。(2)企业文化有助于提高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效率。企业文化的关系因素和认知因素是提升企业知识整合能力的关键因素,正是通过这两种关键因素对企业知识整合能力的有效提升,完成了对企业内部资源的整合。主要体现在:一是增进企业内部成员的凝聚力。企业文化其本质是建立在信誉和信任的基础之上的一种互动机制,这种机制的信任基础使得该机制可以将企业的员工、合作伙伴,顾客紧密的联系起来;二是促进创新。在当今高度竞争的环境中,企业出于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的目的,愈发的看重创新对企业的日益重要的促进作用。企业文化对创新的促进作用是通过企业间知识的分享与合作来实现的。企业文化为这种合作分享提供了非常便捷的通道,进而大大促进了企业的创新,最终提高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披露效率。(3)企业文化有助于完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质量。关系性嵌入一般包括信任、规范、义务等内容,对企业的社会责任信息质量有着深刻的影响,信任、规范、义务三者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义务只有在可信任的环境中才能得到有效履行;规范用来保障社会化行为的健康发展,要求人们行事时以集体利益为指导,舍弃个人利益。显然,规范和义务都是以信任为基础的,在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过程中,信任的影响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一是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过程中,信任体现于他人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质量的信赖,相信他能够很好的完成创造任务,并通过共同的努力来提高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二是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过程中,信任体现在他人对知识创造行动者诚实品性的信赖,正是有了这种信赖,才大大降低了利用对方弱点来进行投机行动的可能性。(4)企业文化驱动的社会责任信息能够使企业保持长期竞争优势。企业文化驱动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实际上是一种向利益相关者报告企业社会资本信息的过程,这种社会资本与其他资本形式相比有一个最大的不同,那就是它不可能通过市场交易来实现,市场上找不到这样一种商品。企业文化的独特性就体现在它是长期投资积累的结果,短期内是无法通过市场来实现的。社会资本的结果因素相当复杂,这一方面是由于社会本身具有极端的复杂性,另一方面是因为:社会资本一般都是通过长期的打交道来实现的,在长期的打交道过程中形成的促进合作的信任、交情及信息渠道必然难以发现和捕捉,更别说精准的度量了。由于存在上述这些企业文化的独特性,智力资本在企业保持竞争优势上的隔绝机制得到加强,使得其它企业在竞争能力上进行模仿的时候需要克服很大的障碍,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模仿非常困难,难以实现。企业文化还可以激发企业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特别是隐性知识的披露,促进企业财务资本得到进一步发展,使企业在创新活动中持续保持领先,强化了企业在竞争过程中的优势地位。因此,企业文化驱动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为企业保持持续竞争优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结语
本文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企业通过对企业文化的完善,将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与企业文化结合企业,促进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可以提高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传递效率。企业通过优秀的企业文化建设,注重员工团队精神的培养,培养员工客户至上的服务意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使员工更好的积极履行对消费者和社会的责任。只有当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成为社会责任履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企业和社会才会进入到良性互动的状态。(2)通过明确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各利益相关者,才能体现企业文化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质量和效率的促进作用。只有明确各利益相关者,企业才能更有效、更有针对性的履行社会责任,并能够区分对不同利益相关者的社会责任,承担不同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要求。因此,企业在实施社会责任时,应界定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需求,协调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最后实现企业与社会的和谐发展。(3)企业文化驱动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必须实现动态管理,才能维持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不仅要在对企业主要利益相关者群体各种利益关系的反映方面实施动态管理,即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内容具有动态性;而且企业次要利益相关者获取的社会责任信息也应该具有动态性,即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形式也具有动态性。深入的了解主要利益相关者的需求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他们更够最快的反应社会需求的变化。尽管次要的利益相关群体不那么重要,但次要利益相关者必定是一个巨大的群体,必然会多于主要的利益相关者。一般进行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时,利益相关者包括投资者、股东、员工、消费者、供应商、社区。这些利益相关群体中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最敏感的就是投资者。因此,通过了解各利益相关者对企业文化和社会责任信息的动态需求,可以完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内容与形式。
*本文受湖北省科技厅科研基金“企业文化与企业价值研究”(项目编号:20102S0112)资助
参考文献:
[1]徐凯猛:《常州供电公司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研究》,《南京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
报告主线以“创新创业创造”为核
与第一份报告类似,公司继续从利益相关方角度出发,以“坚持成长、共同发展”为主线,突出“创新创业创造”核心,将可持续发展贯穿在研发大飞机项目的各个环节,强力推进集成创新和原始创新,大力推进大飞机研发、生产和集成模式创新,全球择优建立供应链,通过大型客机项目带动行业进步、带动区域发展,系统总结了公司在过去一年里与利益相关方共享价值的重点实践。
中国商飞公司党委副书记薛利在会上介绍了中国商飞公司《2012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制情况。她指出,报告对照公司使命责任、发展历程和战略规划,认真梳理公司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生动实践,以完成国家使命为核心责任,以“坚持成长、共同发展”为主线,以研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大型客机为载体,围绕“创新创业创造的发展理念与实践”、“研制高品质的民用飞机”、“打造民机产业生命共同体”、“追梦蓝天的人才团队”、“与社区同发展的企业公民”五个部分,提炼出公司各个层面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理念、特色及亮点,力求最大限度地体现中国商飞公司的产业特色和价值追求,客观、真实、公正地反映中国商飞公司的社会责任工作和相关实践活动。
社会责任观凸现公司承诺
“爱心翱翔,责任领航”是中国商飞公司的社会责任观,体现了中国商飞公司与利益相关方共同翱翔的心愿和承诺。从今年的报告中,可以发现中国商飞公司正在探索一条“创新创业创造的发展之路”,借助自身的平台优势,实现企业、伙伴乃至全社会的共同繁荣。
对此,中国商飞公司总经理贺东风表示,中国商飞公司确立了“爱心翱翔、责任领航”的社会责任观,成为大飞机事业的重要力量源泉;并在此引领下充分认识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与利益相关方沟通的重要价值,不断提高报告编制和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