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生活质量的概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慢性阻塞性肺炎; 生活质量;应用效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指以不完全可逆气流受限为主要特征的肺部疾病,包括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及支气管哮喘等,属于呼吸科常见疾病[1-2]。COPD发病急,易复发,多合并呼吸衰竭等并发症,临床治疗方法包括服用支气管舒张药、糖皮质激素及低气流吸氧等。近年来,我国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逐渐增多,在予以及时治疗的同时进行全面护理意义重大。本研究就人性化护理改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48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男15例,女9例,年龄61~78岁,平均年龄(65.4±5.1)岁, 病程3~15年,平均病程(6.3±1.2)年,合并症冠心病6例,糖尿病8例,高血压病10例;对照组男16例,女8例,年龄62~76岁,平均年龄(64.3±1.4)岁, 病程2~13年,平均病程(5.9±1.4)年,合并症冠心病5例,糖尿病9例,高血压病10例,两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及合并症等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诊治指南》诊断标准,临床表现包括发热、呼吸急促及水肿等。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护理方法包括入院指导、生活指导及出院指导等,观察组予以人性化护理干预,护理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1.2.1心理疏导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因病情反复发作及肺功能差而产生恐惧、焦虑、绝望及抑郁等不良情绪,部分患者甚至对治疗失去信心,进而不配合治疗或放弃治疗,针对上述情况,护理人员应以和蔼的态度及亲切的语气与患者有效沟通,取得患者信任,与患者建立良好护患关系,针对患者不同心理状态进行细致、耐心的心理疏导,同时建议家属为患者提供更多的情感支持,消除患者思想包袱,增强患者治愈信心,使患者以良好的状态接受进一步治疗[3]。
1.2.2健康知识宣传及病房内护理结合自身专业知识向患者介绍慢性阻塞性肺炎治疗方法及相关注意事项,采用发放知识宣传小卡片及播放影像资料等方式加强患者对疾病的治疗及预防知识的了解;向患者讲解长期氧疗的重要性,并指导患者掌握训练呼吸肌方法及控制性咳嗽方法[4];定期开窗通风及清洗床单,保持病房空气清新,为患者营造温馨、整洁的住院环境,通过播放轻音乐舒缓患者紧张及焦虑情绪。
1.2.3饮食干预及并发症护理嘱患者合理进食,保持营养均衡,适当补充蛋白质,多食高热量食物,建议少食多餐,忌暴饮暴食,尽量减少糖类的摄入,多食富含粗纤维食物,促进排泄,保持肠道通畅,避免用力排便增加心肺功能负担;予以喘促困难患者平喘及吸氧治疗,协助患者定期翻身,防止褥疮发生。
1.3观察指标观察指标包括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具体内容包括焦虑及抑郁症状、社会生活能力、日常生活能力[5]。
1.4统计学方法对文中所得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并作比较分析,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焦虑及抑郁症状、社会生活能力、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在积极采取解痉平喘、止咳祛痰、抗感染及氧疗等常规方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炎的同时进行人性化护理干预意义重大。人性化护理指在"以人为本"理念下指导下为患者提供创造性、个体性及整体性护理服务,其内容包括密切观察患者心率、呼吸及血氧饱和度等变化,如患者痰多不易及时排出,应及时遵医嘱予以雾化吸入治疗;患者入院后热情介绍医院环境,使患者尽早熟悉周围环境,消除患者陌生感;协助慢性阻塞性肺炎急性发作患者取半卧位或坐位,对长期受压部位进行按摩,有效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防止并发症发生[6]。本研究得到采用人性化护理的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参考文献:
[1]张杏.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观察[J].北方药学,2013,10(3):174-175.
[2]王洪梅.心理护理改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调查[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0,8(4):86-87.
[3]侯静淑,单守梅.人性化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的临床应用[J].黑龙江医药,2013,26(6):1126-1128.
[4]薛梅. 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2):715-716.
[关键词] 全程护理;中老年糖尿病;血糖;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7)01(a)-0144-02
Effect of Whole Course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Blood Sugar Level and Quality of Life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Diabetes
XU Hong-xia
Department of Medical center,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Jian yang,Jianyang,Sichuan Province, 6414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value of whole course nursing intervention by comparing the blood glucose level and quality of life of the elderly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 after the whole nursing intervention and routine nursing care. Methods Select our hospital in 105 cases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diabete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during treatment given routine nursing and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nursing intervention, observation and nursing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 of blood glucose level and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quality of life score analysis, nursing intervention the clinical value of measures.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 before treatment FBG, 2 hPBG, HbAlc (P>0.05),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after treatment and nursing, FBG, 2 hPBG, HbAlc(P
[Key words] Whole course nursing; Elderly patients with diabetes;Blood sugar;Wuality of life
糖尿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疾病,中老年人是高发人群,最近几年随着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有显著上升的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2]。糖尿病在临床上主要以降糖药物为主,在治疗期间护理也是十分重要的[3-4]。该院为了验证全程护理干预在中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选取部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对照研究,现将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该院收治的中老年糖尿病患者105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有55例患者,其中男性29例,女性26例,年龄在46~63岁,平均年龄为(59.2±3.8)岁;对照组有50例患者,其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在45~63岁,平均年龄为(59.2±3.8)岁。
1.2 方法
两组患者采取常规的降糖药以及胰岛素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治疗期间给予全程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如下:①健康宣教,护理人员向患者详细介绍糖尿病的相关疾病知识,说明血糖控制的重要性,指导患者家属做好病情监视。②饮食控制,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对于血糖控制是十分重要的,既要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又要控制糖类物质的摄入,戒烟戒酒,禁止摄入刺激性食物。③运动指导,护理人员需要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对维持血糖有重要意义,帮助并监督患者开展适量的运动,建议患者选择慢跑、散步以及打太极等有氧运动,坚持活动3~5次/d,运动可以帮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针对肥胖的糖尿病患者建议每天可比正常人增加0.5 h的运动量。④并发症的护理,糖尿病由于不能彻底根治,如果患者自己不能长期控制血糖,很容易出现相关并发症,严重的并发症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长期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内是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关键。护理人员需要向患者强调血糖控制的重要性,并告知患者及家属血糖正常范围值,空腹血糖应在3.8~6.1 mmol/L之间,餐后2 h血糖应低于7.8 mmol/L,指导患者使用血糖仪监测血糖,出现血糖异常的及时给予降糖药及胰岛素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护理前后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BG、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值HbAlc等血糖指标以及护理干预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分析全程护理干预措施的临床应用价值。生活质量采取SF-36生活质量量表进行评估,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11.5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x±s)表示,行t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糖指标对比情况
两组患者护理前的FBG、2 hPBG、HbAlc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的FBG、2 hPBG、HbAlc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对比情况
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的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总体健康等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糖尿病患者由于机体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容易发生免疫异常,且可导致多种慢性并发症,包括糖尿病足、眼部病变以及糖尿病肾病等,其中糖尿病肾病最终可能发展为肾衰竭和尿毒Y,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5]。全程护理从健康教育、饮食指导、运动指导以及并发症护理等方面进行干预,健康教育能够让患者及家属充分了解糖尿病的相关疾病知识,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并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向患者说明糖尿病并发症对患者其他组织脏器的危害,强调长期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内对于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重要性,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根据该院的研究数据显示,实验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BG)、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值(HbAlc)等血糖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同时实验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总体健康等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李华. 全程护理干预提高中老年糖尿病患者专科知识及生活质量的效果评价[D]. 广州:南方医科大学,2010.
[2] 易华,李素芬,陈格玲.综合护理管理对妊娠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的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12,12(12):870-871.
[3] 朱玉珍,韩婷,谭佳玢.营养干预对妊娠糖尿病的意义[J].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29(1):86-89.
[4] 邱雯雯,许静华,李丽君,等.人文关怀在糖尿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中的应用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1,11(4):284-285.
【关键词】 农村留守儿童;生活质量;影响因素
[Abstract] Objective To learn about the status of left-behind childrens quality of life aged 10~14 years in the rural area of Zhenning,Guizhou.To study its influential factors and to what extent those factors will affect QOL.To make plans and methods to improve their quality of life,providing reference for the relate department of undeveloped area.Methods By a stratified-cluster sampling method,1 107 students aged 10~14 years from different grades of 6 elementary schools were surveyed in the rural area of Zhenning,Guizhou.We randomly sampled a part of people to analyze content validity and test-retest reliability before formal survey.The questionnaire includes the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Quality of life Scale,Personal circumstance.The students who participated in this study were asked to do anonymous questionnaire.Results 28.6% of left-behind childrens quality of life was worse,67.8% of left-behind childrens quality of life was ordinary,while only 3.5% of left-behind childrens quality of life was better.The total score of life quality was 131.01±13.57.It was found tha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ose who are only child in their families and those who are not;Quality of life is positively related to sleeping time and frequency of getting in touch with their parents,while negatively related to grade and chronic disease.Different types of guardian affect left-behind childrens quality of life,those guarded by mother were much better than by father.The QOL of left-behind children were also influenced by their subjective feelings.The result of multifactor analysis showed: grade,sleeping time,disease,frequency of getting in touch with their parents,whether he or she is the only child in their families or not,left-behind childrens subjective feelings were the factors of effect left-behind childrens quality of life.Conclusion The QOL of left-behind children aged 10~14 years in the rural area of Zhenning is not ideal.Many factors have impact on QOL of the left-behind children in rural area,such as grade,disease,frequency of getting in touch with their parents,whether he or she is the only child in their families or not,sleeping time and the left-behind childrens subjective feelings.
[Key words] left-behind children in rural area;quality of life;influential factors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从农村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农村,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的17周岁及以下的未成年人[1]。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亦称生命质量、生存质量。它是一个多维概念,涉及躯体健康、自理能力、认知功能、心理健康、社会交往等方面[2]。我国儿童生活质量研究起步较晚,国内对儿童生活质量研究的文献报道相对较少,对留守儿童生活质量的研究就更少了。本研究以外出务工人数较多,留守儿童也相对较多的贵州省镇宁县农村小学为调查现场,旨在了解贵州省镇宁县农村留守儿童生活质量现状,并探索影响留守儿童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为有关部门制定科学、合理的留守儿童干预策略提供参考,并为进一步关注经济欠发达地区留守儿童生活质量,促进其健康成长提供基础数据。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自镇宁县农村6所小学抽取3~6年级小学生918名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留守儿童419名,占所调查学生的45.6%;留守男生190名,占所调查男生的41.9%;留守女生229名,占所调查女生的49.2%。年龄最小的10岁,最大的14岁,平均(12.19±1.27)岁。年级分布上,5年级最多274名(29.8%),其次为6年级266名(29.0%),4年级217名(23.6%),3年级161名(17.5%)。
1.2 方法 所有研究人员进行一致性训练后,采用《儿童少年生活质量量表》和自制的儿童一般情况调查表及留守儿童基本情况调查表,按班级对3~6年级儿童进行现场自填式问卷调查。问卷设计和实际调查严格按照社会研究方法的质量控制要求进行,进行了内容效度、重测信度的检验,得到重测信度0.736。采用SPSS 11.5双录入数据,主要做描述性及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镇宁县农村留守儿童生活质量现状 从本次调查结果来看,28.6%的留守儿童生活质量较差,67.8%的留守儿童生活质量中等,只有3.5%的留守儿童生活质量较好。生活质量的总分为(131.01±13.57)分,社会心理功能得分为(55.16±8.02)分,生理心理健康得分为(34.35±4.76)分,生活环境得分为(18.10±3.85)分,生活质量满意度得分为(23.41±4.00)分。
2.2 镇宁县农村留守儿童生活质量影响因素
2.2.1 留守儿童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 不同性别儿童仅在负性情绪和作业态度维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2 留守儿童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 以生活质量四个方面及生活质量总分为因变表1 农村留守儿童生活质量单因素分析 量,以留守儿童的性别、年龄、是否经常生病、年级、是否独生子女、与父母的联系频率、父母外出留守儿童的主观感受(是否认为父母在不在家都一样,父母外出是否影响学习和人身安全)、睡眠时间等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社会心理功能的因素有一个,为留守儿童所在的年级;影响社会心理健康的因素由大到小依次为父母外出后是否经常生病、每天睡眠时间、与父母联系的频率;影响生活环境状况的因素依次为年级、是否认为父母在不在家都一样;影响生活质量满意度的因素依次为是否认为父母在不在家都一样、年级、父母外出期间人身安全是否受影响、父母外出是否影响学习、是否是独生子女;影响生活质量总分的因素依次为年级、是否认为父母在不在家都一样、父母外出是否影响学习。见表2。
3 讨论
3.1 镇宁县农村留守儿童生活质量状况较差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与全国农村儿童常模相比,镇宁县农村留守儿童生活质量在总分和各因子、维度方面得分均不理想。生活质量总分差的高达28.6%。四个因子方面等级评分差的所占比例由高到低分别为:生活环境22.5%,社会心理功能18.1%,生活质量满意度13.1%,生理心理功能12.4%。13个维度的等级评分,差的所占比例位居前三位的维度依次为生活便利性(51.0%)、学习能力与态度(34.2%)、自我概念(32.5%)。(1)生活环境:包括生活便利性、活动机会性及运动能力三个维度,这三个维度等级评分差的分别占51.0%、26.3%、23.4%。这与该地区处于山区,交通不方便,经济文化水平落后,儿童参加各种活动和体育锻炼的机会较少有关。(2)社会心理功能:包括的五个维度等级评分差的比例由高到低分别为:学习能力与态度(34.2%),自我概念(32.5%),同伴关系(27.2%),师生关系(26.3%),亲子关系(22.9%)。本研究留守儿童父亲外出的比例较高(占78.8%),父亲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上的占42%,小学的占53.5%,未上学的只占4.5%;而监护人文化程度未上学的占28.7%。由于父亲的外出打工,不仅使留守儿童少表2 留守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了一个生活上的照顾者,也使他们在学习上缺少了一个辅导员。尽管由于文化水平的限制,不是所有学生家长都能辅导孩子的学习。但是对于那些父母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留守儿童来说,父母(尤其是父亲)的外出,确实使留守儿童失去了良好的学习辅导机会,对他们的学习同样也产生了较大影响[3]。其次对于单亲外出的家庭,只有父母一方在家,由于承担了全部家务和田间工作,也很少有时间去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因此本研究发现父母外出对该地区儿童影响最大的是学习方面。自我概念又称自我意识,是个人心目中对自己的形象,包括对自己存在的认识,以及对个人身体、能力、性格、兴趣、思想等方面的认识[4]。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我们也可以看出,安全、爱与归属感以及被人尊重和自尊这三者是人的基本需要,如果基本需要得不到满足,人就会出现各种心理障碍,其中最常见的问题就是自卑,而自卑最常见的表现形式就是对自己的不满,如认为自己没别人聪明,没别人好看、退缩甚至个性显得内倾等。父母的外出恰恰使留乡孩子的这些基本需求得不到满足,亲情的缺失影响儿童个性和自我意识的发展,使得留守儿童自我概念较差[5]。
3.2 农村留守儿童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低年级留守儿童在社会心理功能、生活环境、生活质量满意度及生活质量总分四个方面都比高年级的好,得分与年级呈负相关。分析其原因,低年级的儿童学习负担较轻,家长老师的期望要求较低,心理压力较小,且年龄较小者容易从物质上得到满足,因此对生活质量的体验相对不深,较易满足。随着年级增高,年龄增长,生理的发育、阅历、知识的增长,使得高年级的儿童较低年级对外界的感知和要求产生不同,对学校、家庭、同伴交往、生活环境方面的要求增高,更易出现不满足,出现心理上的变化[3]。本研究留守儿童的年级与年龄的相关系数为0.672,P
不同的监护类型对留守儿童的生活质量有影响。母亲监护者得分最高,隔代监护者其次,父亲监护者得分较低。在社会心理功能方面(P=0.056)和生活环境方面(P=0.055)得分差异虽无统计学意义,但也是母亲监护者得分高于父亲监护者。其原因可能是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农村家庭一般是“男主外,女主内”,父亲大部分时间用来从事各种农活等以维持家里的经济收入,因此即使没有外出打工,他们对孩子的陪伴也很少。与父亲“主外”不同,母亲主要负责家里的日常生活事务,陪伴孩子的机会较多,母亲不仅能在生活上给予儿童悉心的照料,而且在情感上也能给他们比较恰当的关心与支持,这有利于他们健全人格的培养。而爷爷、奶奶等亲属对儿童的照看往往只能局限在生活上,但由于他们年龄很大而具有较深的生活阅历,且对于儿童的照看具有一定的经验,因而由他们负责照看的留守儿童的生理心理健康虽然不很好,但也不会太差[7]。与上述两类照看人相比,父亲担任照看任务的不足是显而易见的,所以由父亲照看的留守儿童的生理心理健康最差。李永鑫等[8]研究报道,由母亲担任照看任务的留守儿童的心理弹性最高,由爷爷、奶奶等亲属或别人担任照看任务的留守儿童的心理弹性其次,由父亲担任照看任务的留守儿童的心理弹性最低。
留守儿童的主观感受对生活质量有影响。认为父/母/双亲在不在身边是一样的留守儿童,生活质量较高。感觉父/母/双亲不在身边影响学习的留守儿童生活质量满意度较低。感觉父/母/双亲不在身边影响人身安全的留守儿童生理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满意度均较低。由于生活质量量表所测内容是学生对健康相关问题的主观感受[9],因此,测量结果容易受填表者对外界因素的认知的影响。学龄儿童的认知逐步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转向以抽象思维为主,认知能力的发展直接影响情绪的发展,认知发育不良会导致情绪障碍;提高认知能力,则有助于调节情绪,反过来又会影响认知。近期的有关研究表明,儿童对于消极事件的积极认知,对于缓冲消极事件的不良影响,促进其心理的健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0]。父母外出打工是留守儿童生活中的一项重大事件。留守儿童对父母这一行为的正确认识,是他们积极适应的基本心理基础。
亲子沟通的频率对留守儿童生活质量的生理心理健康方面有影响。沟通频率为1次/1~2周者较亲子沟通频率为超过1次/6个月的留守儿童好。亲子沟通频率为超过1次/6个月的留守儿童社会心理功能、生理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总分得分均最低。分析其原因,外出打工的父母经常与儿童电话沟通,虽然不能完全取代父母在家的情形,但是这种联系的增多却是一种亲情的延续或补偿,起到了维持正常亲子关系的作用[11]。父母经常问寒问暖和孩子多沟通,使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心和爱护,使他们体会到:虽然父母由于生计不得不出去,但他们非常关心我们。这在精神上给孩子的支持和鼓励很大。
3.3 影响留守儿童生活质量因素是多方面的 年级对留守儿童生活质量有负性影响,随着学习年限的增加,生活质量呈下降趋势;睡眠时间、与父母的联系频率对留守儿童的生理心理健康有正性影响;父母外出打工期间经常生病影响儿童的生理心理健康。是否独生子女对留守儿童的生活质量满意度有影响,独生子女生活满意度较高。主观感觉父母在不在家一样和不一样影响留守儿童的生活满意度和生活质量,前者的生活质量高于后者。主观感觉父母外出影响学习和人身安全,对留守儿童的生活质量有负性影响。
参考文献
1 全国妇联.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报告,2008,2.
2 Sloan JA,Aaronson N,Cappelleri JC,et al.Assessing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single items relative to summated scores.Mayo Clinic Proceedings,2002,77(5):479-488.
3 叶敬忠,王伊欢,张克云,等.父母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生活的影响.中国农村经济,2006,1:57- 65.
4 郭念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218.
5 赵红,罗建国,李作为,等.农村“留守儿童”个性及自我意识状况的对照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14(6):633- 634.
6 Bradford R,Rutherford DL,John A.Quality of life in young people: ratings and factor structure of the quality of life profile-adolescent version.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2002,25:261-274.
7 申继亮,武岳.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对环境作用的再思考.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8(1):9-13.
8 李永鑫,骆鹏程,谭亚梅.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弹性研究.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8(1):13-17.
9 吴汉荣,刘普林,蒙衡.儿少生活质量量表信效度分析及全国常模的制定.中国学校卫生,2006,27(1):18-21.
关键词:城市化进程;城中镇;生活质量
一、研究背景
城市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现象。国内外有关“城中镇”的研究比较少,林斐笔下的“城中镇”是指,在城市建成区存在着这样的一个特殊区域:在行政区层次上保留了非城市化的“镇”建制,附属于城市的某级政府管理之下;在空间形态上具有明显的“二元结构”特征,有建城区,有街道和居民区,有未建城区,有农村、保留农业户籍的农民、农村社区甚至农田。“城中镇”是近年来在加快打破城乡二元格局和城市化进程的步伐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而“城市边缘人”这一概念便成了某些学者对“城中镇”农村居民在这一特定时期的特定称谓。与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所形成的其他小城镇相比,“城中镇”具有自身的一些特征:一是在经济结构上,是“农”与“非农”的并存。二是在社会结构上,是农村社会与城市社会并存,农村人口在整个镇的总人口中仍占着一定的比重。三是在城市形态上,是城区与农区并存,没有城市化的农区也占据着整个总面积的一定比例。可见“城中镇”的二元结构十分突出,只是行政意义上的“概念城区”,而不完全是经济社会意义上的“实在城区”。
随着社会向现代化方向的不断发展,世界范围内的生活质量研究从20世纪中期开始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新阶段。我国生活质量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对社会指标的研究。较早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983年国家统计局起草的社会统计指标草案、1986年北京社科院的《首都社会发展指标及其评估方法》,直到1988至1992年中国社科院在“社会发展与社会指标”课题中,明确将“生活质量”纳入我国小康社会的指标体系所进行的系统研究。对于“生活质量”这个最基本的概念,国内存在着三种不同的理解。第一种理解是把生活质量定义为社会中人们客观生活条件的综合反映,即生活质量客观社会层面。第二种理解是把生活质量定义为人们对于生活总体水平和各种客观生活条件的主观评价,看作人们对生活的总体满意度以及对生活各方面的满意度,即生活质量的主观心理层面。第三种理解是将上面两种理解结合起来进行考虑,认为生活质量是由反映人们生活状况的客观条件和人们对生活状况的主观感受两部分组成的。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广大农村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以及社会中的各种贫困群体、下层群体来说,进行生活质量研究的重点更应该放在他们的客观生活质量及其改善方面;换句话说,客观生活质量对于落后地区、农村居民、下层群体、贫困对象可能会显得更加重要,也更有意义。基于此,本文关于Q镇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研究便主要是从生活质量的客观社会层面来进行分析的。
二、研究对象及数据来源
为了说明“城中镇”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状况,笔者选择了重庆市的Q镇作为研究对象。该镇2010年底辖区面积31平方公里,农村地区常住人口18063人(农业人口6108人),流动人口近4万。下辖5个村,22个经济合作社,4个居委会,是典型的“城中之镇”。本文利用重庆市第二次农普调查结果及其他相关数据对该镇的农村地区常住人口18063人(农业人口6108人)进行生活质量现状的分析,而这里的常住人口也包括了农业经营从业人员(农业生产经营户人口)。本文所有数据资料来源于:重庆市统计局、重庆市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等数据资料。
三、调查情况和主要分析
(一)住房结构
Q镇住户总数量为3527户,常住户居民共有3217户,占总户数的91.2%。常住户住房类型大多为楼房,所占比例为95.2%。常住户居民住房性质大多为自有,所占比例为68.4%;其次是租住,所占比例为31.2%。住房结构大部分为砖混结构,所占比例为93.8%,其次是钢筋混凝土结构,所占比例为3.9%。从实际调查看,Q镇居民自有房屋所占比例较大,但住房面积普遍较小,且多数建筑在10-18年,因此估价不高。
Q镇常住居民住房结构呈现出:在住宅类型方面,Q镇主要以楼房为主(Q镇:95.2%,全国:30.5%),平房所占比例较低(Q镇:4.7%,全国:66.8%);在住宅结构方面,Q镇主要以砖混为主(Q镇:93.8%,全国:39.4%),其他材料,如砖木、竹草土坯等使用率较低。
(二)生活能源
在Q镇农村常住户居民3217户中,主要炊事用能源以天然气、煤气为主的有2998户,占93.19%;主要使用柴草的30户,占0.93%;主要使用煤的154户,占4.78%;主要使用电的32户,占0.99%;使用其他能源的3户,占0.09%。
Q镇在柴草、煤、煤气天然气、沼气、电的使用比例分别为:0.9%、4.8%、93.2%、0.0%、1.0%,而全国农村居民在主要炊事用能源的使用比例分别是:60.2%、26.1%、11.9%、0.7%、0.8%。显然,Q镇在煤气、天然气的使用比例方面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柴草、煤的使用比例则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沼气的使用方面几乎没有,同时在电的使用方面(相对于西部其他地区)也较低。
(三)生活用水
关键词:冠心病 综合护理干预 生活质量 健康行为 满意度
冠心病是目前常见的心内科疾病,是指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导致血管腔阻塞,心肌缺血缺氧引起心脏病,具有发病率高、反复发作及并发症多等特点,临床表现为心前区疼痛及发作性压榨痛等症状,病情持续进展可能危及生命,患者长期接受药物治疗能控制及病情,但其受年龄限制或其他因素导致用药时出现焦虑或紧张等情绪,影响治疗效果,因此王青兰[1]学者认为,治疗时配合对症护理能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改善生活质量且提高疗效。本研究分析冠心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研究时段2017年1月至2019年2月,研究对象是我院接收的128例冠心病患者,抽签法分两组,每组64例。观察组:男女比例占3 4∶3 0,年龄6 2~8 6岁,均值是(73.41±4.58)岁;病程6~21年,均值是(13.41±5.24)年;对照组:男女比例占3 5∶2 9,年龄6 3~8 8岁,均值是(73.57±4.28)岁;病程7~24年,均值是(13.52±5.18)年。比较两组基线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1)纳入标准: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符合《临床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者[2];年龄≥60岁;具备自主沟通能力;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通过《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相关要求。(2)排除标准:急性心肌梗死者;伴有严重心律失常、心脏病及高血压者;肝肾功能障碍者;凝血功能障碍者;恶性肿瘤者;精神异常或依从性较差者。
1.2 方法
1.2.1对照组
给予患者常规护理,即监测各项生命体征,阐述注意事项并给予用药指导,待病情好转协助患者办理出院手续。
1.2.2观察组
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内容如下。(1)环境护理:老年患者属于特殊的群体,适应能力较差,因此入院后为其营造舒适的病房环境,向患者与家属介绍科室、医院规章制度及查房时间等内容,勤通风保持空气流通,调整温度及湿度至适宜范围,提高舒适感[3]。(2)心理指导及疾病宣教:患者受疾病或其他因素影响易产生不良情绪,因此护士保持热情及耐心的态度与其沟通,讲解冠心病诱因、治疗流程及注意事项等内容,纠正对疾病知识存在的错误理解,搭建融洽的护患关系,对患者产生负性情绪的根源了解掌握,给予对症处理改善心理应激反应,可采用互助治疗或家庭支持等形式消除不良情绪,重建信心且提高依从性[4]。(3)用药指导:控制疾病发展的核心是科学用药,但老年患者受记忆力减退或理解力差等因素限制,服药时可能发生误服、漏服及多服等现象,因此护士要耐心阐述用药方法、剂量及注意事项等,叮嘱其遵医嘱按时用药的重要性,便于控制疾病进展[5]。(4)生活指导: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制订对症膳食计划,增加高蛋白及高维生素摄入,遵守易消化及清淡饮食原则,保持精神状态良好[6]。(5)早期康复训练:利用动静结合的形式开展呼吸训练,对患者呼吸方式及频率做出调整,集中意念满足机体所需的供氧需求,指导其早期开展力量训练,抗阻力收缩胸大肌、腰背部肌肉及肱二头肌等肌群,每次锻炼时间是30 min,利用音乐疗法及穴位按摩等形式保持全身放松,改善局部血液供应且促进局部微循环,鼓励患者早期开展室外步行、太极拳及脚踏车等有氧运动,将锻炼强度及振幅控制在合理范围,预防过度锻炼对病情康复造成不利影响[7]。
1.3 观察指标
健康行为:护理后参考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内容是自我概念、健康知识、自我护理技能及自我责任感,各维度总分50,得分越高则健康行为越好。生活质量:参考SF-36生活质量简表[8],含有躯体领域、社会领域、情感控制及物质生活,满分100,得分越高则生活质量越好。临床指标:电子血压计(厂家:上海聚慕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型号A900BG)测定舒张压及收缩压,干预后利用化学法测定总胆固醇及三酰甘油。满意度:结束护理后发放医院自制“调查问卷量表”,满分100,Cronbach'sα信度系数0.60~0.80,满意≥85分,一般61~84分,不满意<60分。满意率=(满意例数+一般例数)/总例数×100%,满意率越高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22.0软件分析本次研究数据,计量资料(健康行为、生活质量及临床指标)用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如满意度用[n(%)]表示,行χ2检验。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2 结果2.1 健康行为
64例观察组患者干预后自我概念(48.26±5.31)分、健康知识(46.38±5.49)分、自我护理技能(49.37±5.56)分,自我责任感(45.32±5.29)分;64例对照组患者干预后自我概念(41.19±4.25)分,健康知识(40.05±5.12)分,自我护理技能(42.15±4.48)分,自我责任感(40.13±5.01)分。两组各项指标比较,t=8.3159、6.7457、8.0892、5.6986,观察组健康行为评分较对照组均高,P<0.05。
2.2 生活质量
64例观察组患者干预后躯体领域(95.38±7.26)分、健康知识(96.49±7.32)分、情感控制(94.35±7.42)分,物质生活(93.47±7.25)分;64例对照组患者干预后躯体领域(90.15±7.04)分,社会领域(91.36±7.13)分,情感控制(89.14±7.26)分,物质生活(88.24±7.02)分,t=4.1373、4.0162、4.0150、4.1459,P<0.01,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
2.3 临床指标
6 4例观察组患者干预后舒张压(8 2.0 6±4.39)mm Hg,收缩压(127.65±10.84)mm Hg,64例对照组患者干预后舒张压是(91.85±4.72)mm Hg,收缩压是(148.57±7.36)mm Hg,t=12.1502、12.7731;观察组总胆固醇(1.34±0.15)mmol/L,三酰甘油(5.16±0.84)mmol/L;对照组总胆固醇(1.79±0.28)mmol/L,三酰甘油(6.09±1.12)mmol/L,t=11.3333、5.3142,P<0.01;观察组舒张压及收缩压、总胆固醇及三酰甘油指标较对照组低,P<0.05。
2.4 满意度
64例观察组患者满意39例,一般24例,不满意1例,患者满意率98.44%;64例对照组患者满意40例,一般17例,不满意7例,满意率89.06%,χ2=4.8000,P=0.0284,观察组满意率较对照组高,P<0.05。3 讨论冠心病属于临床常见病症,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及复发率均高,是指血管狭窄或堵塞后冠状动脉发生功能性变化,具体表现为心前区疼痛及烦躁不安等症状,疾病持续发展影响生活质量,目前治疗疾病以药物控制为主。
有研究[9]报道,综合护理干预能改善冠心病患者的预后,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满足实际所需的护理需求,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配合医师治疗,便于提高护理质量,入院后向患者与家属讲解医院的住院要求及临床医师,消除陌生感及恐惧感,保持真诚及热情的态度与其交流沟通利于改善患者心理应激反应,鼓励其阐述内心的想法及对疾病的担忧,重点阐述疾病诱因、治疗目的及注意事项等,强化疾病认知程度,邀请病友现身病房讲解典型的治愈良好病例,提供互相治疗及家庭支持等形式改善心理应激反应,消除不良情绪,重建信心且提高依从性,同时用药初期监督患者用药,避免服药时发生误服、漏服及多服等现象,向其与家属阐述用药重要性、用药剂量及注意事项等,提高用药依从性且促进病情康复,待病情稳定后提供膳食指导,便于满足机体所需营养需求,叮嘱患者增加易消化、清淡、高维生素及高蛋白食物,鼓励其早期开展康复锻炼,根据自身情况合理选择运动方式,对运动时间及运动强度进行规划,从室内康复训练逐渐过渡至室外有氧运动,如行走或打太极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避免发生肌肉萎缩的现象,配合呼吸放松训练或穴位按摩训练便于提高护理效果,具有可行性及可靠性。
本研究观察组健康行为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高;舒张压及收缩压、胆固醇及三酰甘油指标较对照组低;观察组满意率(98.44%)高于对照组(89.0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张风玲[10]文献报道结果基本接近。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干预能改善冠心病患者的预后且提高整体疗效。
参考文献
[1]王青兰.老年冠心病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2019,12(18):27.
[2]甄丽娜.综合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13(18):121-122.
[3]柳杨.足浴综合护理措施对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分析[J].双足与保健,2019,28(17):29-30.
[4]杨志颖.预见性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生活质量及不良情绪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19,28(16):3069-3070.
[5]赵芬莲.综合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名医,2019,10(8):221.
[6]李淑方.特殊护理对冠心病患者健康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19,28(15):2837-2838.
[7]张明慧.优质护理干预对冠心病病人不良心理及满意度的影响研究[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6(15):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