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池塘养殖技术

池塘养殖技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池塘养殖技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池塘养殖技术

池塘养殖技术范文第1篇

关键词 鱼类;池塘养殖;鱼病防治;饲喂方法

中图分类号 S964.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4-0255-02

四川省部分养殖户对养鱼技术了解不全面,发生鱼病后处理不当,往往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鉴于此,笔者根据多年的养殖经验,总结了鱼类池塘养殖技术,以提高养殖产量,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1 池塘养殖

1.1 清塘

有条件的可以清出过多淤泥,然后晒塘。放鱼前1周用高浓度生石灰或漂白粉消毒,杀死有害生物[1]。

1.2 鱼类放养模式

按生产计划放养鱼苗、鱼种。一般有主养鲤鱼模式、主养鲫鱼模式、主养草鱼模式等。根据自身池塘的条件,主养鱼按7.50~18.75 t/hm2产量来倒推投放量。花白鲢一般按 1.5~3.0 t/hm2的产量来确定其放鱼个体及放鱼量,经常有流动水源或有增氧设备的池塘可以多放。

1.3 水质处理

在养殖过程中要确保水体活、嫩、爽。如果透明度小于20 cm,则要换水,水源不好的地方可泼洒净水宝、光宝(光合细菌)等调节。若已出现鱼群暗浮头,要用白矾、石膏等澄清水质[2-3]。

1.4 亚硝酸盐过高的处理

鱼类白天呈浮头状,解剖血液呈黑褐色(亚铁血红蛋白被氧化成了高铁血红蛋白),说明水体亚硝酸盐含量过高,致使鱼体血细胞携氧能力降低,长途运输和越冬后会因缺氧而造成死亡。处理办法:一是换水;二是换水困难鱼池可泼洒5 mg/L食盐水,然后泼洒光合细菌。

1.5 正确使用增氧机

7—8月晴天中午可开启增氧机1~2 h,降低底层水体的氧债、亚硝酸盐及气态氨的含量,这样就可以减少鱼病的发生。红色、蓝绿色水华等过多时会影响鱼体生长并造成晚上水体缺氧,要注意开启增氧机。

1.6 有害藻类的处理办法

一是用稻草等轻便物燃烧的草木灰撒在藻类集中的下风处。二是用硫酸铜在下风处泼洒,然后在此处抽去部分水体,防止死亡藻类分解耗氧。

2 鱼病防治

2.1 疾病预防

鱼病预防一般1个月杀1次虫,15 d杀1次菌。鱼生病的原因很多,总的说来有病源、寄主(鱼)、环境3种主要因素引起,3个因素失调就会引起鱼类发病。鱼以群栖方式生活在水中,一旦发病很快就会蔓延,检查、隔离、服药均比家畜、家禽更为困难,因此鱼病应该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

预防鱼病的主要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尽量不进污染水,比如工业废水、发病鱼池的水。二是增强鱼体抗病能力,方法有:①合理混养和密养。放养的密度和混养的比例,应根据池塘条件、水质、饲料供给和管理技术水平而定[4]。②“四定”投饵。即投饵料要做到定时、定位、定质、定量,让鱼吃饱吃好,增强鱼的体质。③搞好池塘环境卫生,及时清除杂草、残饵和死鱼,防止病原传播。④定期换新水,避免水质恶化。换水有困难的池塘可泼洒光合细菌,从而起到分解水中有毒物质的作用。三是消灭病原体。池塘消毒,放鱼前用生石灰全池泼洒;鱼种消毒,进鱼时用1%~3%食盐水或用5 mg/L硫酸铜+2 mg/L硫酸铁浸泡15~20 min;食场消毒,可以泼洒氯制剂或海英制剂。四是发病季节前的预防。体外预防药物一般分为杀虫药物和杀菌药物2种,体内预防药物就是用药物拌料。主要预防车轮虫、指环虫、小瓜虫、孢子虫等寄生虫病及烂鳃病、腐皮病、赤皮病、鲤鱼白云病等细菌性病。

2.2 鱼病治疗

(1)寄生虫类鱼病治疗。①车轮虫:用硫酸铜和硫酸铁遍洒,也可以使用阿维菌素药物遍洒[5]。②指环虫:用敌百虫或阿维菌素全池泼洒。③小瓜虫:生姜2 250 g/hm2+海椒3 750 g/hm2,全池泼洒。④孢子虫:三友除孢灵或内服聚维酮碘。寄生虫引起的鱼病,外用杀虫药后一定要杀菌(会继发感染细菌性疾病),并内服杀菌药物环丙沙星、恩诺沙星等。

(2)细菌性鱼病的治疗。外用消毒药物有二氧化氯、氯制剂、海因制剂、季铵盐、碘类药物。内服环丙沙星、恩诺沙星等杀菌药物。

(3)出血病治疗。草鱼出血病用草鱼四病灵药物治疗。鲫鱼、白鲢出血病用暴血停(二硫氰基甲烷)全池泼洒,再内服出血止。

(4)鲤鱼苗、草鱼等的肝胆病变处理办法。用环丙沙星+强肝散(或护肝宝)+三黄粉+多维进行处理。

(5)鲤鱼白云病的处理。用福尔马林浸泡20~30 min或全塘遍洒。

(6)云斑鮰、斑点叉尾鮰鱼病的处理。由于鮰科鱼类无鳞,因此治疗时应使用温和性鱼药治疗,比如季铵盐类、碘制剂等。

(7)内服药物的使用办法。溶于水的药物直接浸入饲料,阴凉处晾干后再投喂。不溶于水药物可用沾合剂或面粉等沾到饲料上后再投喂。内服药物2次/d(内服氯杀灵1次/d)。

3 饲喂方法

投放饲料时,除了要选择质量好的饲料外,还要掌握正确的投饲方法,才能收到较好的饲养效果。一般要根据“四看”原则确定投饲量:一是看季节。春季水温低,鱼小,摄食量低,在晴天气温升高时可投放少量精饲料,当水温升高到15 ℃以上,投饲量可逐渐增加,每天投料约占吃食性鱼类体重的1%。夏初水温上升到20 ℃以上时,可增投饲料,每天投喂鱼体重的1%~2%,当水温上升到30 ℃左右时,鱼类食欲旺盛,生长迅速,可增大投食量,每天投料量占体重的3.0%~3.5%,但必须注意防止投喂过量,同时要注意调节水质,防止污染。秋季天气转凉水温逐渐下降,水质比较稳定,鱼继续生长,每天投喂量占体重的3%左右。冬季水温持续下降,鱼的食量减少,但仍应适量投料,以保持肥满度。二是看天气。天气晴朗,应多投;阴雨天,要少投;天气热,气压低,无风,要下雷阵雨时应停止投喂。三是看水色。透明度小于20 cm时,表示水质过肥,或开始恶化,应减少或停止投料,并要及时加注新水或调节水体。四是看鱼的活动情况。若清晨鱼群有浮头症状,应减少投料,如发现严重浮头,食量大减,应停止投料。并及时换水或采取增氧措施,以改善水质。

4 参考文献

[1] 陈昌齐.论池塘养殖技术改进[J].淡水渔业,1999(2):41-43.

[2] 常俐,许军.食草鱼类池塘养殖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21):275.

[3] 何况,杨风,全建安,等.石斑鱼池塘养殖技术研究[J].水产科技,2008(6):15-16,20.

池塘养殖技术范文第2篇

一、养殖条件

养殖池宜建在水源充足、水质良好、进排水方便、朝阳通风的地方。池塘面积一般是5~30 平方米,池深70~100厘米。池塘按东西走向建造,池底泥土应松硬适度。在池塘较高的一端挖一进水口,在相对一侧的最低处留一排水口。进、排水口均要罩上拦鱼网布。

在放苗前10~15天每平方米用生石灰150~200克或漂白粉10~15克,全池泼洒消毒,杀灭有害病菌。一般清塘消毒7~10天后向池塘内注水10~20厘米。

黄鳝适宜在15~30℃的温度下生长,可在池中1/3的水面适度种植凤眼莲、浮萍等水生植物,在池边种些南瓜、扁豆等,供黄鳝遮荫,以利于黄鳝生长。

二、鳝苗放养

可从原产地采捕自然繁殖的鳝苗或从国家认可的黄鳝良种场购进人工繁殖的鳝苗。应选择体质健壮、体表光滑、无病无伤、活动能力强、规格整齐、大小基本一致的鳝苗。一般要求每尾重量以20~30克为宜。若投放每尾重30~50克的大规格鳝鱼,则成活率高,增重快,产量高,会获得更好的效益。放养时间以早春为好,一周内放齐,放养量一般每平方米投放鳝苗50~60尾。放养前应用浓度为3%~4%的食盐水或10ppm漂白粉浸洗消毒10~20分钟。这样可以有效地预防水霉病,放养时水温温差不宜过大。

三、饲料投喂

黄鳝是以肉食性为主的杂食性鱼类,投饲时应以肉食为主。同时,也可搭配投喂一些米糠、豆饼等蛋白质含量较高的植物性饲料。

黄鳝喜欢昼伏夜出,因而投饲应在傍晚进行。黄鳝贪食且耐饥饿,饱饥不易觉察,因此投饲要注意定量。一般每平方米水面每天投饲料400~500克,约占黄鳝体重的5%~8%。投喂的饲料一定要优质新鲜,不能投喂腐烂变质的食物。饲料要投入食台,便于掌握食量。在温度适宜、黄鳝生长快时应多投、勤投,高温时少投。

四、水质调节

养殖池的水深要适当,一般以10~20厘米为宜,水体呈嫩绿色或浅褐色,水面无油膜、绿藻等。为保证水质清新稳定,在高温季节或水质过浓时要根据池塘水质状况及时换水,做到肥、活、嫩、爽。每10天全池泼洒一次生石灰进行消毒,每次每亩15~20公斤。每半个月施用光合细菌、芽孢杆菌等微生物制剂一次,以调节水质。

五、病害防治

鳝病预防应以生态预防为主,药物预防为辅。

建造池塘时要注意清塘消毒,鱼苗放养前要浸洗消毒。投喂饲料要定点投喂,及时清除残饵。生产中所用的工具应定期消毒,每周2~3次。

中草药含有大量的黄酮、生物碱、有机酸、免疫多糖等物质,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用中草药来防治黄鳝疾病,无公害无残留,绿色环保且效果持久,因此,要优先选用。如对毛细线虫病,可用贯众、荆、苏梗、苦楝树根皮等中草药合剂煎汁拌入饲料投喂治疗。同时,每个池中放入数只蟾蜍,利用其分泌物预防黄鳝的梅花斑状病也很有效。

六、捕捞收获

捕捉黄鳝,可以采用网捕、笼捕等方法。

网捕法黄鳝喜欢栖息于漂浮于水面的水草下,所以把渔网在水草下面展开后向上移动,然后迅速提起四个角来,捡出水草,黄鳝即在网内。这种捕鳝方法省时省力,效率高。

笼捕法笼捕黄鳝是根据黄鳝的生活习性,将鳝笼设置在池底,使黄鳝自行钻入而诱捕的一种捕鳝方法。捕鳝前,在笼内放上蚯蚓作引诱物。放置鳝笼时,前笼身应横卧着固定在水底,后笼身则上翘。一般傍晚下笼,早晨起笼。

池塘养殖技术范文第3篇

河蟹喜欢栖居于石砾和水草丛中,或江河、湖泊滩涂洞穴里,对外界环境刺激反应灵敏。河蟹为杂食性,喜食鱼、虾、螺、蚌、蚯蚓、浮萍、马来眼子菜、苦草等多种动植物性饵料,偏食动物性饵料。河蟹的生长属于变态发育,蜕壳是其固有的特性,每次蜕壳都伴随着体重及个体的增长,一般须经17次蜕壳才长成成蟹;河蟹为生殖洄游水生生物,每年秋末冬初在河口浅海处产卵,之后逐渐死亡。河蟹的生命周期一般是2年,在短暂的生命周期中,经历蚤状幼体、大眼幼体、蟹苗、蟹种(扣蟹)及成蟹生长发育阶段。

二、河蟹的池塘养殖技术

1、池塘条件

应选择低质硬、底泥少、不渗漏的池塘,要求离水源近、注排水方便、水质良好、水量充足、交通方便。池塘以采光面大,光照时间长为宜,以有利于浮游生物生长、繁殖和增氧,但面积不宜过大,5-10亩即可。平均水深不超过1.5m,最好深浅不一,以利于河蟹采食。池塘要经消毒后方可使用,一般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消毒,生石灰用量为80kg/亩,融水后全池泼洒,漂白粉用量15kg/亩,用水融化后全池泼洒。池塘消毒后要种植挺水植物或水草,以利于河蟹觅食、蜕壳、隐蔽和栖息。池塘周围要建立防逃墙,一般采用塑料薄膜作为材料,折成双层,下端埋入泥土中20cm,出土部分高50cm,将塑料薄膜拉直,与池内地面呈70度角。塑料薄膜外侧每隔50cm插一个木棍作桩,将塑料薄膜固定于木桩的顶端。防逃膜不可有褶,接头处光滑无缝隙,拐角处应呈弧形。

2、蟹种选择

质量优良的蟹种体色黄中带青色,有光泽,规格整齐,体质健壮,附肢完整,游泳速度较快,仰放能自动翻起,放到地面上爬行敏捷,放入淡水3-4h不死亡,且游动活泼。

3、蟹种运输

运输蟹种有干法和带水运输两种。目前以干法运输为多。用清水将蟹种冲洗干净然后装入聚乙烯网袋中并沥干水,每袋装扣蟹5kg,捆扎结实后放入泡沫箱用胶带封好。在泡沫箱的侧面及顶盖挖通气孔。运输过程中操作要轻,可适当用喷雾器喷水雾以保持湿度,但一次不能喷水过多,更不能直接浇水。运输过程中要防止风大将水分吹干,停车时保持通风。

4、蟹种放养

放养前,蟹种先进行缓苗处理,将蟹种连同网袋一起放入水中浸泡2min,取出放置5min,如此反复3次,待蟹种充分吸水后,再用浓度500ml/升高锰酸钾溶液浸洗消毒2min,或用浓度30g/l的食盐水浸洗消毒10min,以消灭蟹体上的有害物质和致病菌。最后打开网袋,将扣蟹放在岸边陆地上,让河蟹自己爬入池水中。放养密度一般为5kg/亩。

5、饲养管理

河蟹的养殖过程中,必须掌握好饲料投喂和调节水质等重要环节。池塘养殖河蟹,饵料来源主要靠人工投喂,饵料投在岸边浅水处即可。如能收集并投喂天然的动植物饵料为最佳,如动物性饵料小杂鱼、小虾、蚌肉、螺蚬肉、蚕蛹、下脚料、畜禽血、鱼粉、昆虫幼体、浮游动物、丝蚯蚓等,植物性饲料有各种菜类、嫩草、山芋、南瓜、麦类、饼类、豆渣、麦麸、米糠等。如天然动植物性饵料不能满足需要,就需要配合投喂人工配合饲料,以满足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养殖前期和后期以动物性饲料为主,中期以植物性饲料为主,每天根据河蟹吃食情况调整投喂量。河蟹对水质的要求较高,喜生活在水质清澈透明的微碱性或中性水域中,因此要注重水质调节。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用生石灰调节水质,用量为15kg/m3,15d泼洒一次。二是定期换水,保持合理水位,7d换一次水,每次换水量为总水量的1/4。河蟹蜕壳期不能换水。

6、日常管理

在河蟹的养殖过程中,要注意定期巡塘,检查有无逃跑现象、活动状况和蜕壳生长情况等,要了解河蟹每天摄食情况,有无敌害和病害等。养殖后期,昼夜温差大,气压、水温的变化也大,河蟹易引起消化不良而死亡。此时应定期用石灰水消毒,并在饲料中添加抗菌素,同时注意调节水位,防止水温剧变。

7、病害防治

池塘养殖技术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黄颡鱼;高产;养殖技术;病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 S965.19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6-0270-01

黄颡鱼俗称黄腊丁、昂刺、盎丝、嘎鱼等,在分类学上属鲶形目,鮠科,黄颡鱼属。黄颡鱼分布广、产量大。黄颡鱼肉质细嫩、少细刺、含脂肪多、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在国内外市场深受欢迎,市场价格颇为可观,但目前野生资源呈下降趋势,人工养殖黄颡鱼的经济效益非常明显。江苏省各淡水养殖区域均可养殖黄颡鱼,目前江苏省黄颡鱼养殖技术水平逐渐提高,养殖产量也有大幅度增加,产量由过去的1 500 kg/hm2提高到了主养黄颡鱼产量4 500~9 000 kg/hm2,养殖面积逐年扩大。养殖模式有池塘主养,与中华鳖、翘嘴鮊混养,网箱养殖等。套养主要在常规成鱼池及虾蟹池中进行,放养量不超过4 500尾/hm2,产量为150~600 kg/hm2。

1 黄颡鱼生物学特性

黄颡鱼喜栖息于缓流多水草的湖周浅水区和入湖河流中,营底栖生活,为无鳞鱼,尤其喜欢生活在静水或缓流的浅滩处、具腐殖质和淤泥多的地方。白天潜伏水底或石缝中,夜间活动、觅食,冬季则聚集在深水处。对生存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0~38 ℃都可以,温度为25~28 ℃时,其生长状况最佳。黄颡鱼可以在微酸性(pH值6.0~9.0)水体中生长,但其最适生长pH值为7.0~8.4。耐氧能力一般,如水中溶氧量

2 养殖技术

2.1 养殖条件

养殖黄颡鱼的池塘要求水源充足、水质优良,一般池塘面积为3 333.3~6 666.7 m2,水深为1.5~2.5 m。同时配备动力增氧设备,一般每6 666.7 m2配备1台功率为3 kW的增氧机。池塘在放鱼前10~15 d要进行曝晒并清塘消毒,所用药品为生石灰1 125~1 350 kg/hm2或漂白粉195~225 kg/hm2,能够起到消灭敌害生物和病原菌的作用。池塘消毒后第2天,注水0.8~1.0 m,待毒性完全消失后,再放养鱼种,加满池水。

2.2 鱼种放养

养殖品种有江河、湖泊、水库中的野生黄颡鱼也有人工选育的黄颡鱼。为提高放养鱼种成活率,应该选择无病害、无外伤、体质健壮的鱼苗投放。为有利于黄颡鱼上市,同一批投放的鱼苗要保证规格基本一致。一般以放养大规格的冬片鱼种为好,也可放养当年的夏花鱼种。冬片鱼种放养量为5.25万~8.25万尾/hm2,夏花鱼种放养量以12万尾/hm2为宜。鱼种放养时间一般根据鱼种规格确定,规格较大的鱼种放养时间一般为11月至翌年2月底,当年生的鱼种放养时间最晚不超过6月底。鱼种下塘前用3%~5%的食盐水浸泡5~20 min,以杀灭鱼体表的细菌和寄生虫。配养鲢鱼、鳙鱼、团头鲂等,不宜用鲤鱼、鲫鱼等杂食性的底层鱼类。搭配鱼种要在黄颡鱼入池15 d以后再投放。

2.3 饲料投喂

饲料是影响黄颡鱼生长的重要因素,要根据鱼苗特点和其对养分的需求选择合适的饲料。在黄颡鱼养殖过程中常见的饲料主要有沉性和浮性颗粒饲料,选用饲料的颗粒直径大小要根据黄颡鱼的个体大小确定。饲料的营养成分中对蛋白质含量要求在38%~40%。黄颡鱼的食性决定其生长期间对蛋白质的需求较高,因此,在饲喂人工配合饲料的同时还应该适当补充鱼肉、动物内脏等动物性饲料。投喂量确定可以采用“四看”和“四定”原则。即在定时、定点、定质、定量的“四定”基础上“四看”,就是掌握了日投饲量后,还得看季节、看天气、看水质、看鱼的吃食与活动情况,以确定实际投饲量,适时适量进行调整。

2.4 日常管理

一是养殖期间坚持每天巡塘,做好池塘日记,记录每天的气象情况、日投喂次数及投饵量、黄颡鱼的生长情况,加注、排、换水时间、次数、池水水位、有无异常或发病等。二是注意水质调控。水质是影响黄颡鱼生长的重要条件,池塘水质不良,不但影响黄颡鱼鱼苗的生长,而且容易诱发疾病。养殖水质的的标准主要是池水的透明度和pH值。一般要求透明度在20~30 cm。可以定期用生石灰泼洒全池,既能起到消毒的作用,又能够调节池水的pH值。黄颡鱼还具有晚上游出水面觅食,白天栖息池底的生活习性,在养殖过程中,可在池塘内适当放置一些水浮莲[1-2]。

2.5 鱼病防治

为提高养殖经济效益,确保黄颡鱼品质及安全,在养殖过程中要坚持“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避免和减少疾病对黄颡鱼养殖造成的损失。鱼病防治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养殖前做好清塘和消毒工作,杀死细菌和病毒;二是放养前给鱼苗消毒,可以采用食盐等药物浸浴的方法;三是选择体质健壮、生长状况良好的鱼苗放养;四是选用优质、安全饲料,严格饲喂制度,不施未经发酵的粪肥;五是确保养殖水质良好,定期注水、换水、并泼撒生石灰或药物对水体消毒;六是积极采取预防措施,投放口服药物进行预防,也要坚持对饲料台、食场进行消毒;七是如果发现鱼病,要及时进行治疗。在黄颡鱼鱼病防治过程中,对一些敏感性药物的使用剂量和使用时间要谨慎,如硫酸铜、高锰酸钾、敌百虫等[3-4]。

3 参考文献

[1] 李兴伟,李侃权,林丽媛.黄颡鱼养殖技术[J].海洋与渔业,2012(7):70.

[2] 来兵.黄颡鱼养殖高产技术[J].重庆水产,2011(1):32-35.

池塘养殖技术范文第5篇

关键词 胡子鲶;池塘;高产;养殖技术

中图分类号 S965.12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1-0272-01

胡子鲶是一种温水性小型鱼类,主要分布在两广地区,其个体重达到100 g就是成鱼了,从鱼苗的孵出至养成成鱼大概需要6个月,1年性腺达到成熟;因其肉质较嫩、味道鲜美且有一定的滋补功效而深受消费者的欢迎,是一种名优的淡水养殖鱼类。该鱼除可通过鳃呼吸以外,还具有其他辅助呼吸器官,能直接从空气中呼吸氧气,适合高产养殖。养殖管理首先是要做好养殖日记,把放鱼时间、放鱼量、用药品种、用药量、鱼的撮食情况、饲料购买情况等养殖过程中发生的有关信息数据记录下来,便于查看,了解有关情况,熟悉养殖细节,才能不断提高养殖技术。现将胡子鲶池塘高产养殖技术总结如下。

1 鱼塘条件

养殖胡子鲶对池塘条件要求不高,小至300 m2,大至6 670 m2均可,水深1 m以上即可,以土池结构为好,这种水池水质缓冲性好,可使养殖过程中水质保持稳定。池塘的塘坝要求坚固无漏洞,防止鱼随水从洞中游走而造成损失。养殖用水要求清洁,无工业、养猪场和生活污水污染,pH值在6.8~7.5,氨氮、亚硝酸盐和硫化氢等指标要求在标准值以下。如排灌方便可增大放养密度,如换水不便则适当减少放养密度。

2 放养前准备

放养胡子鲶鱼苗(种)前要对池塘进行清塘消毒,除去杂草和有害生物,水深1 m左右用生石灰4 500 kg/hm2,用水发后即时泼洒,可起到杀菌和杀死有害生物作用。用生石灰清塘要10 d左右才能消除药效。培育水质按池塘水深1 m施放花生麸450 kg/hm2、氨基酸肥水素22.5 kg/hm2和鱼壮宝3 750 mL/hm2;培育水质7~10 d再投放鱼苗,这样可以提高鱼苗的成活率。放鱼苗前还要进行鱼苗试水试验,检查石灰的效力是否已经消除,确定药效消除才能放鱼。按池塘的1/4面积环形栽种水浮莲、水花生等水生植物,用于净化养殖水体水质。混养少量罗非鱼、鳙鱼、鲢鱼、鲮鱼和鲤鱼等滤食性和杂食性鱼类,用于稳定水体水质。

3 鱼苗鱼种投放

一是过冬鱼种的投放。过冬胡子鲶鱼种要求身体健壮,规格要求在10 cm以上,个体大小不宜相差太大,以提高成活率,投放密度为37.5万~45.0万尾/hm2,产量在45 t/hm2左右。如果鱼种规格大小相差较大时,可以用鱼筛筛过,选择规格相对一致的鱼种放养[1]。过冬胡子鲶的放养时间一般在每年的4—5月。二是当年胡子鲶鱼种的放养。胡子鲶鱼苗在每年的4月开始孵化,培育成鱼种需要经过1个月以上,当其长到4~5 cm时就可以作为鱼种投放了,一般放养密度45万尾/hm2左右,条件好的池塘可以适当增加放养密度。如水深1.5 m以上,水源方便,可经常换水的池塘,可以适当提高放养密度。具体放养密度可按如下方式估算,如预期产量达到75 t/hm2、上市规格平均在150 g/尾、成活率在75%等情况下,估算出放养密度为60万尾/hm2左右。当年的鱼种在6—7月放养的,年底可以上市;8—10月放养的鱼种,当年大部分达不到上市要求,需要越冬后来年再养一段时间才能上市[2]。

4 饲料投喂

饲料选用全价浮水性胡子鲶饲料,刚开始用鱼苗开口饲料,每天分早、晚2次投喂,每次投喂量为鱼体重的5%左右,以20 min吃完、大概在7成饱为好,不能喂得过饱,避免引起肠胃炎。随着鱼个体的长大,选择适口的塘角鱼1号、2号、3号饲料来投喂,1号、2号、3号饲料的颗粒依次增大,蛋白质含量依次减少,这样适应个体的营养要求。每日的投喂量占鱼体重比例也逐渐降低,最后降到3%左右。投喂浮水性鱼饲料的好处在于饲料的利用率高,鱼吃食量直观可见,投下去的饲料也不会因为溶在水中而造成浪费。另外,浮水性鱼饲料由于原料粉碎颗粒小,易被鱼消化吸收,所以进一步降低了饲料系数。如果条件许可,人力充足,每餐投喂的饲料可先用适量清洁的水浸泡后再投喂,这样可避免投喂过饱,节约饲料,还可提高长势。

5 水质管理

养殖胡子鲶的池塘由于每天都投喂较多饲料,且鱼每天排出大量粪便,水质污染较严重,水体中氨氮的含量容易超标。有害物质氨分子对鱼的危害会随着水温的升高和水的碱度的增大而增大,鱼在有害的水体环境中长期生长,病害会频繁发生,所以需要经常换水,保持养殖水体的清洁,减少病害发生[3]。有条件的池塘可以保持有长流水进入到鱼塘中,一边进另一边排更好,但这样较浪费水。也可以采取上灌下排的方法来达到保持水质的效果,上灌容易做到,就是水从池塘水面上进入池塘,下排是要将池塘中底层的水和粪便一起排出池塘外,排水口应设在池塘的中央或几个最低位置,排水管道在放鱼前就应埋在池塘的底部,从池塘底部直通到池塘的外面,池塘中的排水口需用较密的筛网过滤,并固定好,防止逃鱼。排水时将排水管的排水口放低,同时用机械或者进水使池塘中水转动,便能将鱼的粪便排出。

6 病害防控

养殖胡子鲶的病害主要有寄生虫病,细菌性病和水质恶化引起的病害,其他生物的侵害也要注意。寄生虫病主要有:一是车轮虫。车轮虫属于原虫,主要危害鱼种和中鱼,大鱼体内寄生数量多时也有危害,车轮虫主要寄生于鱼的体表和鳃丝,通过不断的转动来扰乱鱼,鱼体会不断分泌黏液,严重影响鱼的摄食和健康,造成鱼体消瘦,体质下降,影响生长发育;也可以引起其他继发性的疾病。治疗方法是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泼撒于塘内,浓度为0.7 g/m3水,硫酸铜和硫酸亚铁的比例为5∶2。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多和水体中藻类的增多,投入量也需不断增加,具体要根据水质情况来定,有时要增加到水深1 m用硫酸铜15 kg/hm2以上才有效果。二是指环虫和三代虫。这2种虫都属于蠕虫,寄生于鱼的体表和鳃丝,利用自身的尾钩钩住鱼的肌肉组织,引起鱼不断分泌黏液并从中吸取营养成分,对鱼的危害主要是造成鱼的皮肤和鳃丝组织受损,影响鱼的正常生活,造成鱼的生长代谢混乱,并极易引起寄发性疾病。防控方法是全塘泼洒指环清或指环灵药物进行杀灭。杀虫后一般要进行2次杀菌以防止鱼伤口感染。细菌性病:常见的细菌性疾病有肠炎、烂鳃、出血、腐皮、烂身等,大多是感染温和气单胞菌和嗜水气单胞菌引起。治疗方法是内服和外用相结合,用0.4 g/m3水体浓度强氯精进行全池泼撒,或用10%的聚维酮碘溶液全池泼洒。另外,在饲料中加入适量的氟苯尼考或恩诺沙星等药物,可起到内服杀菌的作用。平时可常拌些维生素C和免疫多糖给鱼吃,增强鱼的免疫功能,减少病害的发生[4]。水质引起的病害主要是水中有毒有害物质含量的增多对鱼的肝脏、鳃组织、造血功能等的影响,这方面主要通过换水来解决,把水体中的有害物质含量降低即可。其他生物的侵害:主要有水蛇、水蛛,鱼苗阶段还有青蛙等对鱼的捕食。防控措施主要有:一要做好清塘工作,尽可能杀死水体中有害生物;二要保证养鱼的水体清洁,并用药物将水中有害虫类杀死;三是做好防蛇工作。

7 参考文献

[1] 陈函.小水体高密度流水养殖胡子鲶技术[J].中国水产,2007(12):28-29.

[2] 李胜军.利用庭院小水体培育胡子鲶苗种技术[J].中国水产,2007(12):33-35.

相关期刊更多

黑龙江水产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

水产养殖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

河南水产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河南省农业农村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