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流体力学重要概念

流体力学重要概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流体力学重要概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流体力学重要概念

流体力学重要概念范文第1篇

关键词:流体力学;教学改革;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流体力学是一门研究流体运动基本规律以及流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学科,它作为一门严密的且应用面很广的专业基础学科,是以数学、物理学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也是土木、机械、动力、水利、环境等学科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各院校在该课程教学实践中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是在该课程建设中仍存在着许多问题。论文结合教学现状,从学生兴趣培养、教学方法改革以及师资队伍建设三方面探讨提高流体力学教学水平的方法。

一、 流体力学教学现状

流体力学是一门主要研究流体平衡和运动规律及其实际应用的技术科学,具有理论性强、工程实际应用广、概念和方程较多且易混淆、对学生高等数学知识及综合分析和处理问题能力要求较高等特点。流体力学建立在理论、计算、实验三大技术手段之上,是化工、土木、机械等众多学科或专业的基础学科。另外,流体力学在环境工程设计和实际工程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是水处理设备设计与应用的必备知识,以及生态分析的重要理论基础。同时,流体力学是环境工程与其他学科体系沟通的桥梁,这个桥梁作用是其他基础课或专业课无法替代的,直接影响到环境工程学科体系的完善性。因此,提高流体力学课教学质量,使学生学好本门课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对流体力学课程教学进行改革以适应学科发展显得十分必要。

目前国内院校的流体力学课程教学过程大体可归纳为“课前预习、课堂教师讲授、实验室实验、课后教师评阅”的四段串行模式。实践证明,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强化理论教学成果以及动手能力的培养方面效果比较显著,然而在创新意识培养方面却收效甚微。原因在于:①理论教学中注重经验理论与公式的讲解,而公式多且乏味,导致教师难教,学生难懂,课堂教学缺乏生动性。另外,本科流体力学理论教学模式多为填鸭式教育,对学生而言,流体力学课缺少客观体验,理论抽象,不易理解,而由此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是现在流体力学课程教学的主要障碍;②目前,大部分院校的流体力学实验教学多采用传统验证性实验,每一学生进行的实验完全相同,教师由实验报告的数据评定实验成绩。虽然实验有利于增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但此手段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无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也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1]。由于实验教学内容多数为验证性实验,在按既定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方案实践的过程中,学生所得到的主要是从理论知识到实践成果的收获,而教师的作用主要是理论知识的传授,具体实验的演示、引导与纠错,甚至有时会耳提面命,因此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创造性很难有机会得到展示。

因此,采用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流体力学理论和实验教学的改革,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提高流体力学课程教学质量,并对相关专业产生积极的影响,从而促进学生创新性的培养非常有必要。

二、 培养学生对逻辑思维的兴趣

学生对任何概念和公式的形成、理解有一个过程,而在流体力学中,这些概念、公式又较为抽象,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快慢,耐心引导学生进行逻辑思维,培养学生对逻辑思维的兴趣,使他们产生对逻辑推理的爱好,就成为教学中的关键。例如,流体力学中的三大方程――连续性方程、动量方程和能量方程需通过输运公式逐步推导而来,如此的教学安排便使知识较为系统、连贯、紧凑,并有利于认识各个方程的物理意义。而输运公式的推导由于逻辑性较强,讲授时就需要花费较多的学时和精力来理清逻辑思路,理解每一步推导中的物理含义和数学要领,使学生对输运公式有一个清晰准确地理解。最后,将输运公式中的物理量换成质量、动量、能量即可得出连续性方程、动量方程和能量方程,如此便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逻辑演绎体系。此种方式不仅使理论教学更加清晰明了,而且会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接受产生极大兴趣,具有更加强烈的探索感和求知欲。

三、 教学方法探讨

教学方法作为联结教师和学生的重要纽带,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起着重要的保证作用。为了更好地适应学科发展要求,工科“流体力学”课程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作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针对该课程特点,认为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1)重视绪论课的作用

部分教师认为绪论课仅是对流体力学的简单介绍,作用不大,所以对绪论的授课过程照本宣科、枯燥无味。其实绪论课对整个教学活动的成功与否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学生了解流体力学课程的窗口,也是教师教学水平的第一次展示。

讲授绪论课的较好方法是介绍流体力学的成就、发展方向、广阔前景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等。教师要注重讲解流体力学知识在工程中的应用,特别是教师自己承担的科研项目,以展示流体力学在科学和工程技术中所取得的辉煌成就[2]。例如,通过介绍流体力学理论在“神舟号”系列飞船上的广泛应用,使学生明白流体力学这门相对古老的学科还具有旺盛的生命力;通过介绍美国华盛顿州的塔科马悬索桥在1940年秋天的大风中倒塌的例子,说明在实际工程中忽视流体力学会造成巨大的灾难[3]。另外,流体力学的发展史对于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上课的同时,要善于借助互联网,及时的将一些重要理论的发展过程、重要研究成果展现在学生的面前[4]。

(2)从实例中引出教学内容

流体力学虽有概念多、逻辑性强、理论上较难理解的特点,但却与生活和生产实际密切相关。在具体教学内容的讲解过程中,穿插一些生活中的现象,并结合课本中的理论“双管齐下”,利用学生求趣、求新、求知的心理,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教学内容。例如,在讲流体粘性时,比较水的粘性和油的粘性;在讲流体静力学知识时,可讲一些水库垮坝事件,主要是设计时有缺陷和施工存在着质量问题,不能承受水对壁面的静压力。另外,还可以进行一些相关事例的延伸,如是否建设三峡工程时流体力学专家的争论,通过分析得到的建设三峡工程必要性的结论等,使学生切实体会到学好流体力学的重要性[5]。利用这些鲜活的事例,使课堂教学更生动、更有意义。

(3)师生互动,培养良好学风

调动学生主动的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是加强流体力学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作者在每次讲课后都会对本次课程的内容进行总结,然后下次课随机抽取部分学生回顾上次课的内容,并让其他学生作出补充和建议。在课堂上,多为学生提供随堂练习的机会,师生互相之间进行探讨和思考,针对练习中的问题讲解做题思路和方法,给予纠正和补充。这种授课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堂气氛活跃,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思维深度,查漏补缺。学风对于任何一门课程教学的成功与否都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所以从第一堂课、第一次作业就要严格要求学生,对作业的批改做到一丝不苟,指出其作业中的各种问题并要求其修改。例如,要求学生对作业中的每道题,在解答时必须写出已知、求解,并画出相应图示,这些小细节可以帮助学生以简明的方式加深理解题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4)重视实验教学

流体力学按研究方法可以分为理论流体力学、实验流体力学和计算流体力学。实验流体力学是理论流体力学发展的基础,是计算流体力学的检验依据。因此,实验教学在流体力学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流体力学中的公式繁多,难以记忆,难以理解,通过实验可以加强学生对公式的感性认识,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公式和概念的物理意义。例如,在讲解伯努利方程意义的时候,单从公式上讲解并不形象,通过能量方程实验,可以使学生非常直观的理解伯努利方程中每一项对应的意义。对于没有开的实验课,通过在网络上收集照片、视频等展示给学生,也可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6]。

(5)传统教学方式和多媒体技术互补

过去,流体力学课程在教学手段上采用板书教学,这种方式能够在教师的书写和同步的讲解中促进学生的积极思维与参与意识,但对教学内容中比较抽象的概念、复杂的流动现象和流动规律,很难用语言和文字准确、形象地描述。多媒体教学最大的优点是形象、生动、具体、直观、易于理解且信息量大,但也有不能突出推导过程和思维、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比较肤浅的一些弊端。将传统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技术综合应用于教学过程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在讲授偏重于推导过程的内容时采用传统授课方式,而讲授直观形象的内容时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做到取长补短、优化组合,会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7]。

四、师资队伍的建设

为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教师不仅要掌握先进的教学手段,而且要努力研究实施素质教育的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灵活应用各种教学方法,并且要善于归纳总结教学经验,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同时要高度重视学生的反馈信息,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社会发展对教师的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明确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发展是一个毕生的过程,教师应该不断开阔视野,更新知识体系,才能形成对流体力学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

五、 结论

论文结合流体力学教学现状,从学生兴趣培养、教学方法改革及师资队伍建设三方面论述的教学方法,将教与学有机结合起来,使枯燥的流体力学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多方面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及创造性。将上述方法运用于教学实践后发现,该方法能够有效的提高流体力学课程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梁丽珍,牛俊玲.互动式流体力学教学模式探索[J].化工时刊,2011(2):66-67

[2]王发辉,桑俊勇,张丹.“流体力学”立体化教学体系的构建[J].电力教育,2009(12):102-103

[3]邹惠芬,张培红,叶盛.流体力学多媒体教学的探讨[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507-509

[4]潘良明,何川,陈红.流体力学立体教学法初探[J].中国电力教育,2008(11):73-74.

[5]陈霞.流体力学教学方法的探讨和研究[J].科技文汇,2011(9):104-108

[6]岳建芝,李刚.流体力学教学中的几点体会[J].科技信息,2009(29):187

流体力学重要概念范文第2篇

[关键词]流体力学 教学方法 生活常识

一、前言

《工程流体力学》是机械类各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该课程主要讲述流体力学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它是为学生后面专业课的学习的基础,对学生的要求较高,但由于该课程对学生的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工程力学以及综合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的要求较高,因此学生普遍反映是一门难学的课程。为了让学生较好地学习这门课程,任课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二、方法

1.上好绪论课

绪论课不仅仅是指《工程流体力学》课程教学的开始,同时也应该是每一章的前言介绍。

在绪论课的教学上,教师应该把握以下三点:(1)树立学生学习该课程的信心。由于上新课的学生可能从各种渠道了解的流体力学是一门难学的课程,从而对该课程产生畏惧感,学生就会带着一种逃避心理去学习,仅仅接受课堂上的知识,而自己不去钻研思考,这样是学不好该课程的。教师要让学生感觉到,这门课程并不难学,其实我们在中学的时候已经接触到了其中的很多内容,只是现在表述发生了变化或者增添了新的内容,使该学科体系更加完善、合理;(2)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教师应该让学生直观形象地了解工程流体力学的广泛应用性以及内容的趣味性,将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与日常生活或生产实际有关的例子介绍给学生;(3)突出课程的重要意义和实践价值。教师应在绪论课中做到精心组织策划,让学生了解该学科体系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学习该课程,在今后的学习中应该用什么样的方法去学习。

在大多数的教材中,在每一章之前,都会有一段比较简短的文字介绍,告诉学生本章的知识点以及相应的学习方法,这是比较重要的一个部分,能够使学生站在一定的高度把握整章的内容,知道各知识体系之间的相互结构,但是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往往会忽略的,以至于学完课程之后,只能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分析处理,遇到复杂的问题就不知道从哪个地方着手,因此需要教师在讲课时加以强调。

2.及时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

工程流体力学是以流体作为研究对象的,所涉及的概念比较多,容易让学生产生混淆。如果及时的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就会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例如,流体力学中有几个比较重要概念,理想流体、定常流动、不可压缩、平面流动、无旋运动等等,在任何一本教材中,这些概念都不是同时出现的,学生可能会对某些概念产生遗忘,或者是知道概念,但不知道具体该如何去应用,因此在相关概念介绍完之后,可以建立如下的表1,使个概念的物理含义,数学表达式一目了然。由于目前流体力学教材大多按照由浅入深的原则编写,即先讲静力学后讲动力学;先讲一元流动后讲平面流动;先讲理想流体后讲粘性流体。各章的内容分得比较细,每一章都有许多公式和理论,各公式的得出也分别采取了不同的方法,给人以流体力学的理论模型和公式非常之多难于掌握的感觉。实际上,这些理论和公式大多是交叉重复的,因此对于教材中出现的流体静止的微分方程、理想流体的运动方程以及N-S方程也可以放在一起加以总结。

另外,在有些时候,学生学完了一章的内容,却不清楚这一章到底在研究一个什么问题,这就更需要教师在上课时进行总结。以文献[1]的第四章为例,在前面的及格小节中介绍了流体运动状态、紊流的分布状况等等,学生学完之后往往会产生疑惑:为什么要研究这些东西?其中哪些是重点?作为教师应该及时告诉学生,这一章研究的是如何计算粘性流体的流动损失,其中关键的是沿程阻力系数的计算,而沿程阻力系数与流体流动的状态有关,层流可以有定解,而紊流中影响沿程阻力系数的因素过多,大多数用半理论半试验的方法求解,前面的内容是为后面做铺垫的,主要讲述了研究流体的一种思路,这样学生才能够站在一定的高度去学习和思考。

表1 物理概念和表达式的对应关系表

3.将流体力学知识与中学知识和生活联系起来

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往往会把自己新学到的知识和原有知识进行联系,同时做出比较。教师应该掌握学生的学习心理,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例如在讲解伯努力方程时,为了加深学生对公式的记忆和理解,可以将方程两边同乘以mg,所得到的结果类似于中学所学到的机械能守衡,首先使学生了解到伯努力方程的实质是能量守衡;但是与机械能守衡相比多出来pm/ρ=pV一项,可以解释成因为流体的流动性,整个流体不是一个整体,流体之间还存在压力能的作用,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的流体的流动性所产生的影响;最后可以使学生清楚地理解每一项的含义:位置水头、速度水头以及压力水头。同样的,在学习静止液体的压强分布是可以和中学的压强计算公式联系起来,学习动量方程的时候可以和中学的冲量定律联系起来等等。

流体力学的理论性较强,公式较多,学生的理解比较困难,也缺乏相应的学习兴趣,需要教师在讲课过程中不断和生活相联系。需要教师在课程的讲解过程中,多穿插一些实际生活中的现象,与课本中的理论结合起来讲,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流体的粘性时,可以让学生比较水的粘性和糖浆的粘性;在讲解流体流动的两种状态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回想轻轻打开水龙头时的现象:开始水流是一非常细的层流细流,随着水流下降,在重力加速度作用下,速度逐渐加快,水滴开始飘动,水流由层流转化为紊流;在在讲解因边界层分离而产生的压差阻力,可以谈谈现实中的克服压差阻力的方法,一是将物体表面做成流线型(如汽车),二是增大物体表面的粗糙度,增大紊流度(如垒球),从而推迟边界层的分离。

4.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工程流体力学》不同于其它力学,所用的研究方法――欧拉法――是学生首次遇到的,让学生掌握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另外,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教师不可能把每一个问题都讲透彻,就需要学生自己课后去领悟。例如,在讲解水击的形成、音速以及激波的时候,为了满足定常的条件,都用到了相同的坐标建立方法和分析方法,教师在课程上只需要讲清楚一个问题,剩下的只需要强调几个物理现象之间的区别以及由此产生不同的结论就可以了,这样既提高了了学生学习学习方法的能力,又节约了课堂教学时间。同样的还有流体运动方程的推导、相似准则数表达式的推导等等。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上好绪论课、及时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将流体力学知识与中学知识和生活联系起来以及让学生注重对学习方法的学习是教师在讲授《工程流体力学》课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这四个方面在实际讲课中并没有明显的界线,是相互联系的:上好绪论课是课程前的准备,及时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是课程后的复习,而将流体力学知识与中学知识和生活联系起来以及让学生注重对学习方法的学习是方法和手段。如何提高《工程流体力学》课程的教学水平是一个十分广泛而复杂的课题,以上只是笔者在教学改革中的一些体会和认识,其中许多问题尚需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莫乃榕. 工程流体力学[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

[2]高殿荣,吴晓明.工程流体力学[M].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3]W.F.休斯, J.A.布赖顿.流体动力学[M].科学出版社,2002.

[4]李文科.流体力学与流体机械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流体力学重要概念范文第3篇

关键词:工程流体力学;教学研究;改革探索

作者简介:李小川(1976-),男,河南焦作人,扬州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讲师;田萌(1977-),女,陕西安康人,扬州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讲师。(江苏?扬州?225127)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3-0047-01

“工程流体力学”课程在能源动力类工科专业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主要研究流体(液体和气体)的平衡、运动规律及其实际工程应用的技术科学,是力学的一个重要的分支学科。通过本课程流体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学习,学生掌握分析和解决本专业中涉及流体力学问题的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奠定基础,然而当前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以及工农业生产的各行各业中均广泛存在流体流动现象,但是由于缺乏对生活的观察,学生很难做到对课本讲授内容形成直观映像。此外,自然界中的流动现象往往包含多种流动方式,在理论分析与公式推导中涉及许多复杂的数学理论与方法,经验公式多,且不易理解记忆,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很大困难,导致教师难教、学生难学,实践与应用起来更是难上加难,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学目的难以实现。还对后续专业课的学习造成很大影响,进而影响本科教学的整体质量。因此,“工程流体力学”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工程流体力学”教学调查研究

“工程流体力学”课程通常是开设于热能动力工程专业二年级阶段。对扬州大学的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多数学生对“工程流体力学”课程的评价是“难学”。为何会有这样的评价,通过分析发现,存在几个方面的原因。

1.研究对象比较抽象

“工程流体力学”课程本身研究对象是流体,没有一定的形状和具有流动性,这是流体区别于固体的本质特征。这一特征决定了流体力学研究理论比较抽象、经验公式繁多且推导过程复杂不易理解、易混淆,进而导致了本课程教师难教、学生难学,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因此,能否将前面学习过的对“固体”平衡和运动物理规律的分析方法通过比拟的方式移植到“流体”上,并使其形成正向的学习迁移是学生能否很快的掌握本门课程学习方法、学好本课程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1]

2.教师与学生

“教学”包括“教”与“学”两个方面的内容,忽视任何一个方面都有可能造成教学效果的不理想。理论课教学是工程流体力学课程教学的主要方面,是进行实验指导和应用于工程实践的基础。某些任课教师为了自己的方便省事,教材和教学内容仍然是多年前的老教材,对现阶段流体力学的发展方向和研究成果,以及本学科的最新科技前沿理论及工程应用进展不能做到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严重脱节。

教学方法单一呆板,无法吸引学生的兴趣。经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教师在讲台上只顾着自己滔滔不绝地讲,忽视了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了无兴趣的在座位上睡觉、开小差、玩手机,基本上是教师在向学生单方面地传授知识,这样的教学效果是很低的。[2]

本专业本科生新的培养方案中课程设置有这样一个特点:课程增加,课时压缩,总学分保持不变。“工程流体力学”课程理论课学时从64压缩到48学时,在教学内容总量不变的情况下,每堂课教授的内容,即学生需要接受的信息量就大大增加了,严重增加了学生的负担。“浮躁”是当代很多大学生所普遍具有的心理特征,导致的直接结果是学生自制力差、怕吃苦,上课前不预习、课后不认真复习、作业普遍抄袭。

二、教学改革的目标

围绕当前“工程流体力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为目的,进行了如下方面的改革:改变教育理念,以课程改革与教学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为目的;加强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提高“教”的质量;加强课程的应用性,解决基础理论课程的知识教育、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课程教学评价与考核体系改革,引入全程教学评价与考核机制。[3]

三、“工程流体力学”教学改革探索

从上面的分析可知,“工程流体力学”课程教学效果不理想存在很多方面的原因,因此,教学改革也要同时从多方面入手才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下是笔者在扬州大学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本科生课程教学中进行的探索与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

流体力学重要概念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通过工程流体力学教学实践,探讨多媒体教学在授课过程中产生的效果。提出了在工程流体力学教学活动中将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优化教学效果的目标。  

 

一、前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多媒体教学已被高等院校广泛采用,并深受广大师生的欢迎。因此,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开发学习资源,构建新的教学模式,达到最佳教学效果,成为国内外提高教学质量、改革教学方式的重要手段。 

本文通过工程流体力学教学实践,探讨多媒体教学在授课过程中产生的效果。提出了在工程流体力学教学活动中将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优化教学效果的目标。 

 

二、传统教学模式的利与弊 

 

传统教学模式历史悠久,教育理论成熟,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传统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形象、生动的讲述,学生易于接受,师生之间可以面对面地探讨疑难问题。对于工程流体力学而言,教学内容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数学公式的推导,传统的板书教学方式即可以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同时又可以加深学生对公式推导过程的理解,加强记忆。然而传统式教学主要依靠粉笔与黑板的教学条件,是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从而大大降低了教学效率,也扼杀了学生个性的发挥和创意的产生。 

 

三、多媒体教学的特点 

 

多媒体教学以其鲜明的教学特点,丰富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的教学情景,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第一,激发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拓宽视野、丰富心理活动最主要的推动力。多媒体技术综合应用文字、图片、动画和视频等资料来进行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单调性。而且多媒体教学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听觉、视觉等器官对信息的接收,对学生的眼、耳等器官进行多重刺激,从而活跃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记忆力,提高课堂效率。第二,直观、易懂,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流体力学是从力学的观点出发,主要研究流体所遵循的宏观运动规律以及流体和周围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的科学,在日常生活和各种工程实际中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是动力工程和流体机械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与固体的运动规律相比,流体在运动过程中存在诸如激波、接触面间断、两相流体之间相互掺混等复杂现象。

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通过图片、动画和视频资料等直观、清晰地观看复杂的流动现象,使学生较容易地掌握相关内容,提高教学质量。第三,增加教学容量,节约空间和时间。工程流体力学研究内容较多,涉及范围较广,在有限的课时内传授给学生的信息量较大。传统教学中知识的传播主要靠教师的口授与黑板板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课堂信息的含量,多媒体教学充分地利用了电脑能够存贮大量信息的优势,授课的信息量明显增多,教学内容更加丰富,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接收更多的知识,开阔了学生视野,增加课堂知识的容量,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四、多媒体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 

 

多媒体教学的发展并不意味着摒弃一切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而是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扬长避短,发挥各自的优势,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工作。 

工程流体力学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两大部分,理论教学和流体力学实验教学。 

工程流体力学理论教学部分包含大量流体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方程和一些复杂的流动现象。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的推导过程依然使用传统教学中的板书,这样既可以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又可以加深学生对公式推导过程的理解,加强学生的记忆能力。而对于某些基本概念和特定的流动现象,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和流动现象的理解。 

流体力学实验是流体力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贯穿于课程始终。现行流体力学教学实验多为验证性实验,实验方法单一,同时,还受实验老师较少、实验课时有限以及设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选择的范围极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很好地达到流体力学实验教学的要求。然而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后,学生可以灵活地改变实验条件,演示各种实验现象。 

 

参考文献: 

流体力学重要概念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工程流体力学 教学效果 教学手段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Improving the

Teaching of Engineering Fluid Mechanics

GUO Liping

(School of Petroleum Engineering, Northeast Petroleum University, Daqing, Heilongjiang 163318)

Abstract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eaching practical engineering fluid mechanics courses, combining the current teaching problems arise on how to improv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programs were studied. Can take advantage of advanced research tools aided teaching to enhanc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using a combination of multimedia and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to improve classroom teaching through innovative practices to improve students' ability to apply knowledge and innovation.

Key words engineering fluid mechanics; teaching effects; teaching approach

1 工程流体力学教学现状

1.1 课程难于学习

工程流体力学以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大学物理、工程力学、工程热力学等多门课程为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具有初步对工程问题的简化能力,具备一定的分析与计算能力,是学习有关后继课程和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基础。由于该课程中的理论推导部分应用了较多微积分、微分方程等数学知识,再加上大多数学生没有实际的工程概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反映:该课程的理论知识抽象、难于理解,概念和方程占的比例较多,对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知识要求较高,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结合难度较大。①总而言之,在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模式下,对大部分学生来说,“工程流体力学”是一门非常不好学的课程。

1.2 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脱节

在大部分工科院校的工程流体力学课程教学中,课题主要教给学生讲授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公式推导,这些在教学实际过程及考核时基本都可以完成。这种指导思想下完成的教学效果是,学生可能只会对考核中出现的知识点做机械的符号记忆,如果在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时或工程生产实际中,涉及到工程流体力学的相关知识,学生们会无从下手,找不到合适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1.3 传统教学方式的缺陷

传统的板书教学模式已有悠久历史,教学理论非常成熟,已经积累了大量的教学经验。在传统教学过程中,一般是通过教师的生动、形象的讲述,学生相对易于接受,老师与学生之间也可以面对面地探讨一些疑难问题。而对于工程流体力学这门课程而言,教学内容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一些类似数学公式的推导,传统的板书教学方式能够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同时,也能够加深学生对公式推导过程的理解,加强记忆。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依靠粉笔与黑板的教学条件,教师是教学模式的主体,教师表达能力的好坏、知识的丰富程度严重影响教学效果,与此同时,教学效率也非常低下,在有限的学时,很难使教学内容丰富,由此也扼杀了学生创意的产生和个性的发挥。②

1.4 多媒体应用的弊端

多媒体是一种把文本、图像、视频、动画和声音等信息的媒体集成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综合处理和控制的一种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具有教学形象、生动、具体、信息量大、易于理解的优点。在各高等院校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给教学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一方面,借助于多媒体教学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减轻教师板书的劳动量,另一方面是可以将一些复杂的、难于形象描述的流体流动现象和工程实际的图像资料清晰地展现给学生,使教学内容直观明了。同时,课堂气氛动静结合、增强互动性。与此同时也存在一些弊端:③由于大学课程教学内容进程快,信息容量大,一环紧扣一环,即使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在中、小学课堂上出现的活泼、互动的启发式教学场面,在大学课堂教学时很难出现。

2 如何提高工程流体力学课程教学效果

2.1 充分利用先进的科研手段辅助教学

工程流体力学这一课程中涉及到的流场描述等知识点理论抽象、方程较多,仅借助于多媒体演示等手段教学,效果并不很好。如果将先进的科研手段辅助教学,例如将先进的激光粒子测速技术(PIV)应用到“工程流体力学”的教学过程中,④比如可应用拉格朗日描述流体流动和欧拉描述流体流动、紊流和层流流动的特点、圆管中流体紊流和层流轴向速度分布特征等相关章节中,借助于先进流体流动测试技术,能够使学生对抽象的理论进行深刻的理解,同时可激发学生对课程内容进行深入探索、从事科学研究的兴趣。

2.2 传统教学方式与多媒体教学手段相结合

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发展并不意味着必须摒弃一切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如果将传统教学方式与多媒体教学手段相结合,扬长避短,发挥各自的优势,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对于工程流体力学这门工科专业基础课程,在进行复杂的理论公式推导教学时,经验证明:如果教师使用板书的教学方式,在黑板上一步一步推导,而不是使用多媒体,打出一系列的数学符号,这样既可以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又能够使学生理解公式推导过程,使学生的记忆加强。而对于一些基本概念和特定的流体流动现象,可以借助于多媒体教学手段,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和流体流动现象的理解与认识。

2.3 构建学生创新实践操作平台

工程流体力学是一门建立在实验研究基础上的学科,也是一门实验科学。很多流体力学理论都是通过实验研究建立起来的,一些理论分析得出的结论也需要实验来证实,而实验又必须在理论分析所得出结论的指导下进行。因此实验是工程流体力学课程的必不可少部分,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它不但可以验证理论研究结果,同时,在帮助学生学好工程流体力学这门课程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索、创新能力和独立工作重要环节。虽然目前大多数高校都把实验教学列为工程流体力学课程教学的一部分,贯穿于课程始终。但大多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实验教学方法单调,又有师资力量、实验课时和实验设备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学生实际可选择的范围很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很好实现工程流体力学实验教学的目的。因此,建立学生创新实践操作平台,在完成课程基础理论验证实验的基础上,结合不同专业学生知识体系和将要从事的领域,开设创新实验,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新能力。

3 结束语

为提高工程流体力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可以通过利用先进的科研手段辅助教学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采用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方式进行“教”,通过学生创新实践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注释

① 黄芬霞.石油工程专业流体力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J].考索・探微,2013.12(1):231-232.

② 陈晓珊,洪文鹏等.工程流体力学课程改革的思考[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2003.6(3):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