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网络安全的基础知识

网络安全的基础知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网络安全的基础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网络安全的基础知识

网络安全的基础知识范文第1篇

一、关于网络食品的抽样。

网络食品的抽样方式根据《办法》第二十五条,“县级以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通过网络购买样品进行检验的,应当按照相关规定填写抽样单,记录抽检样品的名称、类别以及数量,购买样品的人员以及付款账户、注册账号、收货地址、联系方式,并留存相关票据。买样人员应当对网络购买样品包装等进行查验,对样品和备份样品分别封样,并采取拍照或者录像等手段记录拆封过程”。《食品安全抽样检验管理办法(总局令第11号)》里对抽样的过程和文书的填写都有详细的规定,网络食品通过购买样品进行抽样检验,因不在抽样现场,填写抽样单时,抽样单上大部分的信息来源都是通过样品的外包装上的标签标识内容,抽样单上的有些信息对于检验结论是否合格很重要,其中包括“执行标准”、“食品类别”、“加工工艺”以及别的需要备注的内容,样品的执行标准和所属的食品类别,直接决定了该样品按什么标准要求判定是否合格,有时候还需要了解加工工艺来辅助判定标准条款的选择。例如辣椒制品,既可以划分到蔬菜制品,也可以划分到调味品,两者采用的判定标准条款是不同的,再例如还有一些豆制品,其是否经过了油炸工艺,也决定了该样品在选取微生物检验和判定标准时的区别。根据近年来非网络食品抽检来看,样品信息中执行标准缺失或者错误,食品类别划分不清,加工工艺通过外标签无法了解等,很多此类信息都需要通过询问被抽样人才能完善,而目前入驻网络销售的食品经营者,由于其大小规模不等,企业主素质不一,食品的标签标识内容更加不规范,鱼目混杂,良莠不齐。如何正确完整地完成文书的填写,还需探讨,这是其一。

其二,购买的样品如果要检验微生物项目,根据现行的致病菌限量标准,一般都是采用二级采样或者三级采样,抽检的样品数量(含独立包装数)较多,考虑快递过程中可能造成破损,可能需要购买更多的数量。根据《食品安全抽样检验管理办法(总局令第11号)》的要求,所有的样品(含备样)必须是同一批号同一型号规格同一包装。我们在实际的抽样工作中,会遇到有些样品即便堆放在一起,但不是同一批号或者同一生产日期。网络经营者在不知道商品用于抽样检验的情况下,遇到独立包装数量较多的发货时,能否保证所有的样品都符合抽样规范的要求呢?如何保证购买样品符合规范的要求,还需细化。

二、关于网络食品的检验。

抽样后的检验结论的通知根据《办法》第二十六条,“检验结果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将检验结果通知被抽样的入网食品生产经营者”。食品的检验周期按照《食品安全抽样检验管理办法(总局令第11号)》的要求是20个工作日,被抽样人收到不合格结论后如对检验结果有异议,5个工作日内可以提出复检申请,复检机构应当在收到备份样品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作出复检结论。但《办法》里对于样品初次检验不合格的结论是否作为终检结论,对检验结果有异议是否可以提请复检申请,并未明确。笔者认为检验的过程及检验结果的采纳可以探讨。

三、关于检验结论不合格样品的后处理。

根据《办法》第二十六条,样品检验结论不合格的入网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采取停止生产经营、封存不合格食品等措施,控制食品安全风险。通过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购买样品的,应当同时将检验结果通知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应当依法制止不合格食品的销售。入网食品生产经营者联系方式不详的,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应当协助通知。入网食品生产经营者无法联系的,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应当停止向其提供网络食品交易平台服务对于检验结果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按照《办法》的要求,抽样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将检验结果通知被抽样的入网食品生产经营者或者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由入网食品生产经营者本人采取停止生产经营、封存不合格食品等措施,控制食品安全风险,必需时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配合,依法制止不合格食品的销售。按照《食品安全抽样检验管理办法》第三十一条“地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组织或者实施监督抽检的检验结论不合格的,抽检地与标称的食品生产者住所地不在同一省级行政区域的,抽检地的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在收到不合格检验结论后及时通报标称的食品生产者住所地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有关要求,尤其是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生物毒素、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含量超过食品安全标准限量的食品,是否应该将检验结果通知入网食品生产经营者所在地的食品监督管理部门?由其督促责令抽样检验不合格的入网食品生产经营者履行《办法》里第二十六条规定的义务。

网络食品生产销售的便捷性、入行的低门槛和上线的成本低,使其成为“互联网+”实践的领跑者之一。为确保这一“互联网+食品”新生事物比较自由地发育生长,尽快形成一种新的服务业态,鼓励其在自由生长阶段尽快形成规范的服务模式,监管部门对其采取了十分宽容的态度,相当程度上反映了政府的开明与务实。既然是新生事物,其利与弊在初始阶段往往很难分辨,此时若完全按线下食品生产销售的传统办法进行监管,那么肯定一管即死。但从另一个方面来看,由于网络食品生产销售在初始阶段充分自由生长,在目前社会诚信、商业诚信相对欠缺的条件下,网络食品生产销售模式的弊端也容易放大和蔓延。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重于泰山。如何在依法加强监管、确保食品安全与保障经营者权益、促进行业发展之间,寻找到一个科学的平衡点,让《办法》运行得更加合理有效,保障网络食品的质量安全,是笔者也是广大消费者的期盼。

参考文献:

网络安全的基础知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网络安全;教学方法;实验室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2)28-6739-03

1 概述

信息安全是一门新兴的学科,2004年成为一门正式的本科专业,目前也成为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网络与信息安全也是一门交叉学科,它涉及到数学、信息、通信和计算机等多门学科,综合性较强。作为一门课程,主要面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网络工程专业、信息安全专业等高年级的本科生来开设,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网络基础知识和具有一定的编程能力的基础之上,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深入了解在网络和信息安全领域的一些关键技术,例如加密技术,防火墙,VPN等。因此更加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结合作者所在学校的实际情况,本文主要针对在独立学院中,考虑到学校的培养方案和学生的特点,如何让本课程能最大程度上达到原本的教学目的,分析教学和实践内容以及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展开探讨,并尝试进行一些改革。

2 课程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2.1 人才需求和相关课程建设

从国内各个公司企业的实际需求来看,信息安全技术人员及其匮乏。专业的反病毒工程师在IT职业架构中还是空白。随着信息安全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以及网络中日益增多的安全问题的发生,对具备一定安全技能的技术人员的需求越来越突出[1-2]。

为了适应实际需要,我校在2008年成功申报开设了网络工程专业,网络安全作为本专业中一个重要的方向。作为独立学院,立足于所在的广东省的经济发展方向,我们所培养的学生的主要目的是:在掌握了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后,要有很强的动手和实践能力,能很好的适应相关企业的实际需求。作为网络工程专业的学生,在完成了前两年的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以后,在第5和第6学期,我们开设了一系列网络应用和网络安全方面的课程。第5学期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网络操作系统,TCP/IP协议,网络安全。第6学期主要包括:局域网互联技术,网络管理,网络规划和设计,网络协议编程,网络攻防技术,无线网技术等一系列专业选修课程。这样本专业的学生,在掌握了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以后通过这一年的学习,对网络应用及网络安全的知识结构又有了系统的了解。

2.2 教学目的及内容

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有:1)了解网络与信息安全的相关知识、方法,了解计算机系统与网络安全的原理。了解网络与信息安全的相关策略。了解操作系统安全、因特网安全和数据库系统安全。2)掌握几种主要加密方法的算法和原理。掌握加密技术和数字签名、身份鉴别、认证之间的关系。3)重点掌握PKI、身份认证、访问控制、系统审计。重点掌握几种成熟的网络与信息安全软件的使用方法[3]。

理论课时为32学时,实验课时为16学时。理论课以课堂讲解为主,辅助多媒体课件,对主要问题进行课堂讨论,学生课后完成相关主题的课程报告。成绩考核:平时成绩占10%,实验成绩占20%,期末考试成绩占70%。

2.3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需要开展有针对性的教材建设

目前可选用的教材大部分选择了摘抄和罗列标准条款。而这些内容对那些刚刚接触网络安全的学生而言是相当晦涩的。我们认为,对于本课程中这些比较难于理解的内容,教科书应该把重点放在其导读和解析方面。

2) 学习内容过分偏向理论,与实践脱节

由于本课程是一门交叉学科,特别是密码学这部分,涉及到了数论的知识,从学生的角度来看,通常认为这部分内容很难理解,不易学习和掌握。在本课程教学中,过多偏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考察,讲授的一些安全技术,与实际联系较少,理论知识的学习过程显得枯燥无趣,目前还主要以单纯的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只是单纯的在接收学习信息,缺少学生的参与和互动,从很大程度上削减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逐渐脱离了应用人才的培养目标。

3) 实验环境相对复杂,实验室建设困难

网络技术发展迅速,设备更新换代快,即使建成高效完整的实验室,也会在较短时间内陈旧过时。目前,高校网络实验室的设备大多只用来进行局域网实验,而对于网络安全方面的常用技术,如网站的入侵检测、SQL注入、VPN 等,则难以开展实验教学。只依靠扩大经费投入、增加设备购置进行网络实验室建设,不能解决上述问题,也无法适应网络安全技术飞速发展的需要。利用模拟实验软件,与现有实验设备相结合,搭建虚实结合的网络实验平台,解决实验项目落后,提高实验教学效果的有效解决方法[4]。

3 教学与实践环节的改进

3.1 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本课程以课堂教学作为主要的组织形式并辅以实验教学,并应用多种教学方法。理论部分主要以课堂教学和讲授法为主,以多媒体教学手段为辅,为后面的应用和实践部分打下好的基础。为了在应用和实用技术部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各种技能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大大加强学生参与的机会。其中基础介绍性的部分采用讲授法以提高效率,具体技术和工具的应用部分应用实验教学并辅以学生自学、讨论法。

1) 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

本课程要求学生较系统地掌握网络安全领域中所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掌握网络安全相关协议,安全防御与攻击技术,安全检测的方法,构建安全网络技术[5]。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在学生掌握和具备了扎实的计算机网络安全知识基础上,鼓励网络工程专业的同学积极参与国际上认可的思科网络安全认证考试,使学生较早了解实际工作要求和社会需求,检验自己专业知识学习的水平。由于课时数的限制,无法对本门课程中所涉及的各学科知识过多介绍,这会对学生深入理解及融合相关知识带来影响。在课程教学中采用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阅读相关文献,针对身边的应用学习技术,并上升到理论,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各种网络安全技术的原理与应用。结合实验课,在实验中培养动手能力,学会查阅文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举一反三、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

2) 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主动思考

在课程内容安排上先提出网络中存在的威胁、分析产生威胁的原因,然后介绍安全体系结构,使学生能够对信息安全框架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在其他各种安全技术的讲解中,重点内容采用实例分析和动画演示,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针对现实中网络上的安全问题,例如网上银行的信息保密,鼓励学生自己去了解问题,分析问题,查找资料去了解目前采用的解决方案,然后以小论文的形式自己总结。

3)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鼓励创新

网络安全是计算机学科的一个新方向,很多技术在现有的教科书中都没有涉及,特别是一些国内外的新产品和研究成果。把这些内容安排到学生的课外作业中,不仅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还能增强学生的研究兴趣。

3.2 实验室建设

建设网络安全实验室是为了构建一个完整的配套实验环境,以便开展实验课及实训课,实验环境的建设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

在硬件建设上,学校采购主流网络厂商的网络设备,包括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等。因为不同的网络设备商的产品会有所区别,虽然同类型的设备结构基本一致,但不同厂商的产品操作方式是有区别的。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熟悉不同类型和不同厂商的的产品,我们把网络设备分组,每组中至少包含一台路由器、一台三层交换机。不同组的设备型号和厂商会不同,每次实验不同组的同学可以进行对比和交换实验台进行实验。

在软件实施上,采用中软吉大的“网络与信息安全教学实验平台系统”。对于密码学,系统安全,网站漏洞检测,病毒防御,VPN等主要内容,此实验平台都提供了模拟的实验环境,能够满足对于本课程的实验操作需求,而且有较详细的实验原理解释,提供了大部分的实验工具,为实验准备节省了大量时间,可以让老师和学生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对应的实验原理理解与操作过程中。此外,因为网络安全实验对实验环境要求较高, 实验操作也具有一定破坏性。我们还利用安装虚拟机的方式消除实验环境所带来的影响。利用虚拟机进行所需网络环境的组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利用网络上开源的工具软件,也能快速熟悉常见的网络安全技术的实现与使用。这在实验教学上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3.3 实验项目设置

为了更好的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融合,深入理解理论课所学知识,我们重新设计了实验内容(表1)。并且采用了分组实验,“任务驱动”的方式进行,极大提高了学生动手实践的主动性。

4 总结

网络安全是网络工程专业本科生较为重要的一门课程,它涉及到知识面广泛,又不断出现新技术,使得教学与实践中不断有问题出现。为使学生能够掌握关键的网络安全技术,具备规划安全网络方案的能力,本文在理论教学方法,实验室建设,实验内容的设置上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在独立学院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注重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通过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尽快掌握所学知识,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陈志奎,刘旸,丁宁.基于项目管理方式的信息安全实验教学方法探讨[J].计算机教育,2009(15):140-143.

[2] 王昭顺.“信息安全”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J].计算机教育,2006(10):73-75.

[3] 王凤英,程震.网络与信息安全[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6.

网络安全的基础知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网络安全 教学问题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7-0084-01

由于网络安全课程是信息安全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网络相关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所以,该课程内容繁杂、涉及面广、概念抽象、实践性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感到不易理解,难于掌握。大多数学生学完该课程,只是通过背诵记住了几个基本概念,并没有真正了解其理论内涵;也没有真正了解这些重要的安全技术是怎样保护计算机的全部资源的,给今后学生进一步开发使用这些安全手段受带来了限制。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详细说明了当前网络安全课程教学的现状。

一、网络安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单一

大多数老师主要采用课堂授课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形成一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着重老师教,学生思考较少,实践更少。课堂缺乏互动,课后缺乏实践。学生感觉枯燥乏味,没有参与思考的积极性。网络安全课程涉及的知识多而杂:网络协议、操作系统、网络编程、病毒、蠕虫、木马、身份认证、访问控制、防火墙、网络攻击、入侵检测、密码学,这些作为信息安全专业的安全技术课程相互之间的关系密切,教学中相互交叉,互相涉及,虽然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但仍然很难展开,更难以深入。

2.学生先修课程基础不一

网络安全的先修课程要求有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数据结构、网络编程等,不同高校教学大纲不尽相同,使得有些先修课程并不能完全教授给学生,或者完全就没有某些先修课程,另外有些学生通过自学或日常使用计算机往往已掌握了一些网络安全方面的基础知识,而其他学生很有可能仅知道一些皮毛,这种状况下,传统课堂教学很难有针对性地施教,必须在现有的教学模式上进行改变,使得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选择性学习。

3.教学目标分散

由于网络安全课程涉及密码学、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等多门先修课程,因此范围广,内容多,尽管网络安全的知识点很多,各个院校也都大致相同,但部分院校在讲授课程时,盲目追求知识内容的全面性,每个知识点都是点到为止,而对一些重要的手段或技术并不能深入分析讲授,这直接使得学生对该课程形成一个错误浅显的认识,感觉网络安全技术手段过于抽象,而对其具体技术原理并不理解。

4.内容陈旧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系统的迅速发展,网络安全技术也在不断更新。网络安全课程也是一门不断发展的课程,病毒的层出不穷,导致病毒防御技术也在日新月异,这就要求教学中老师要紧跟技术的发展,而网络安全的教材可能由于各种原因相对有些滞后,有一些老师为了方便,往往多年采用同一本教程,使得教学内容毫无更新,与现代的一些技术脱节。因此很多学生学到的技术都较为陈旧,而对当前流行的技术手段不甚了解。

5.理论实践不能很好结合

信息安全专业的很多课程都要求带有实验课时,而有些学校由于学分学时限制,使得实验课时少之又少,另外有些老师本身对该课程钻研不够或者本来不是从事网络安全相关技术研究的,在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只注重理论教学而忽视了实验环节,同时网络安全课程本身涵盖了很多安全技术和手段,因此实践内容的选择上也不尽相同。网络安全实验自身要求也很高,软件上要求是在完全开放的网络环境下,而这样可能会对网络和计算机系统造成一定的破坏,因此具有很大的危险性,虽然有些可以在虚拟环境下进行,但目前有些技术仍无法开设实验课程,仅通过课堂理论教学无法达到课程预期目的,硬件上也需要有配套的网络连接设备或者服务器,造价较昂贵,例如,在介绍防火墙技术时,除了要求有过滤功能的路由器外,还需要有宿主主机或者堡垒主机,这对于普通高校来说可能并不能完全实现。总之,现有的教学过程使得学生仅能从理论层面上了解各种技术,并不能真正把所学到的技术手段应用于实际中,造成理论与实践脱节。

6.网络安全技术和其他课程的协调性不好

网络安全课程的开设是作为一门综合性的技术课程给学生一种整体的概念,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还会涉及一些具体的技术,比如:密码学、入侵检测、计算机病毒。各高校在讲授网络安全的同时,都有密码学等课程的学习。这样的安排本身没有问题,但学生在学习中,就会觉得课程的重叠或者内容的重复。这就要求老师在讲授技术的同时,能让学生对整体有一个很好的把握,明白网络安全是一门综合的技术理论课,而诸如密码学、计算机病毒、入侵检测等课程的开设仅是对一些重要的安全技术的深入研究和探索。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就明白了各个技术在整个安全体系中的地位,同时也能把各种技术结合起来综合运用到具体的系统中。

二、结 论

网络安全是现代计算机系统和网络系统的必备的技术,其涉及范围之广,决定了网络安全课程学习的重要性,同时也对网络安全的教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需要从实际出发,针对目前网络安全课程存在的问题,切实贯彻该课程的本科教学大纲和基本要求,不断完善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作者只是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体会,提出了现在普遍存在的几个问题,不足之处会继续探讨研究。

参考文献

1 易瑞生.《计算机网络安全》有效教学的实施[J].师道?教研,2009(8)

网络安全的基础知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局域网 安全体系 立体防御

1、案例背景

哈尔滨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哈经开区”)管理大厦内部网络经过几年建设,已经实现千兆到楼、百兆到桌面的宽带网络数据传输;该区建有完善的网络数据中心,完善的网络通信设备和网络服务器系统。采用高速交换技术,建立方便快捷灵活多变的信息通信平台,提升了办公效率,节省了人们的劳动量,但是也带来了一定的网络安全问题,增加了网络安全的风险。为此,要保证网络的安全运行,必须要有一套与之配套的可操作的计算机病毒解决措施和应对方案。构建一个统一的有效的切实的可行的网络安全防御体系,有效的防止和应对病毒攻击和入侵。

2、案例分析

本文从哈经开区网络安全的实际情况以及防御运行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2.1局域网维护工作量日益加重,计算机病毒日益猖狂

最初建立计算机网络的时候,采用了国内比较著名的防病毒软件,比如金山毒霸,瑞星杀毒等等。但是都不尽如人意。局域网中计算机病毒传播和感染的事情仍然时有发生。计算机网络的维护人员要忙于清理计算机病毒、重新安装操作系统或者安装相关的应用软件。

计算机病毒的顽固性存在多个方面,首先,计算机病毒自身具有较快的传播性和较强的可执行性。同时,计算机病毒还有其他一些典型的特点。一是传播速度非常快。在政府部门局域网环境下,计算机病毒可以利用各种介质,通过局域网迅速的进行传播下去。而且传播的方位非常的广泛,在局域网模式下的病毒要远远比在单机模式下的病毒难以应付。很多在单机模式下可以轻易杀除的病毒,在局域网模式下往往力不从心。而且病毒的破坏性非常大,一旦病毒袭击了政府的办公网络,就会影响到政府的正常的工作。而且很多时候,病毒常常造成政府的办公网络崩溃,整个电脑系统的数据被盗取或者丢失。二是激发条件很多。通过局域网,病毒的隐蔽性得到大大的提升。计算机网络病毒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进行激发,例如可以通过内部时钟或者计算机上的系统日期等。三是计算机网络病毒的潜在危险非常大,在局域网中,一旦计算机网络被感染病毒,即使后来病毒被清除,但仍然可能有病毒潜伏在电脑中,而且被感染的病毒再次发生被感染的概率非常的高。

2.2多种因素引发病毒,网络安全意识亟待提高

(1)从主观因素考虑,主要是由于部分用户缺乏安全上网意识。要么电脑上没有安装杀毒软件或安装过期的杀毒软件,要么就是不对操作系统升级,在网上下载东西的时候没有注意,访问不安全的网站等。这是诱发计算机病毒的一个重要原因。(2)从客观上来讲,病毒防御系统技术的提升跟不上计算机病毒技术的变化。防御病毒系统功能因多方面原因,未能及时换代,可终端结点不够,使得个别终端结点不能对操作系统进行升级。(3)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有些由于计算机基础知识薄弱,对计算机的认识仅仅限于使用水平,没有较强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病毒文件识别能力,遇到病毒时处理迟缓等。

3、保障措施

为确保哈经区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有效运行,区委会信息中心先后从是三个不同的方面采取了措施来确保全委计算机网络的正常运行和安全,首先是重新改造和划分VLAN,通过在使用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改造,以楼层为单位进行划分的原则,对整个局域网的布局进行重新的划分,划分成为不同的VLAN。这种划分,有效的限制了病毒传播的范围,减小了病毒传播危害的区域。解决了以往一旦一台计算机受到病毒感染整个局域网都瘫痪的问题。其次是加强网络安全检查机制。定期派技术人员对对客户端软件安全情况进行跟踪监控,及时发现客户端安装的软件,对与业务工作无关的游戏、盗版软件能做到“三及时”,即及时跟踪、及时发现、及时控制。最后是对工作人员进行网络安全培训和教育,从思想上和习惯上加强工作人员的防毒杀毒意识。

基于上述分析,从整个网络系统安全的整体考虑,要想实现整个网络体系防病毒体系的真正安全,必须要从技术和管理两个方面抓起,通过行政决策和远期效应的科学统一。

3.1利用软件技术,构建病毒防御体系

如何灵活运用软件技术是确保计算机网络安全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要实现“层层设防、集中控管、以防为主、防杀结合”的目标,构建局域网病毒立体防御体系,通过实施的防毒策略,实现对内网全方位、多层次的立体病毒防护,为系统和数据安全提供强有力的保证。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防病毒体系的构建必须把整个网器、防病毒工作站等硬件设备的多层次防御,纵向上构建基于单机用户,横向上基于网络整体。病毒防护软件必须具有网络建设基于系统防病毒、邮件防病毒版的概念,即拥有防病毒控制中心和客户端自动防用系统的全方位保护,用户提供一个覆盖面广、操作简便、集防毒、查毒、杀毒于一身的立体病毒防御体系。

3.2从管理措施和制度上确保计算机网络的安全

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使用计算机意识是管委会的一个重要工作。通过构建立体化的计算机病毒防御体系,可以实现在软件和硬件层次上计算机网络的安全。在次基础上,要加大信息安全的宣传和教育力度,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通过普及计算机基础知识,强化计算机安全意识,强化杀毒方面的技能的培训工作来确保网络安全和防病毒体系的建立。

网络安全的基础知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校园网 安全策略 三位一体网络安全体系

一、校园网安全策略部署是重要一环

1、网络中心要做好外网防火墙的部署

校园网中的防火墙缺失或者部署不当将必然导致病毒与木马对学生终端的危害,学校网络管理人员要认研究现有硬件防火墙的安全策略能否满足本校网络安全的需要,在病毒防护、安全策略、访问记录部署上最大限度地利用硬件防火墙保护内网的访问安全。如果经过测试硬件防火墙不能满足需要,要及时进行数据升级或更换。

2、网络中心要做好三层核心交换机的安全策略部署

网络防火墙是保护内网安全的第一道屏障,而三层核心交换机是保障用网安全的第二道屏障。网络中心应该根据自有核心交换机的性能去设计相应的安全策略部署。

包括:(1)按实际需要划分VLAN。(2)根据自身需要制定VLAN间的数据包过滤策略,通过制定协议源端口号、协议目的端口号、连接请求方向、ICMP报文类型等包过滤策略,虽然包过滤技术不能识别有危险的信息包,无法实施对应用级协议的处理,但却可以通过这种访问策略阻隔住非法用户的访问,有效保护不同子网的用户免遭黑客的攻击。

3、网络中心要做好网络安全预警沟通工作

通过调查了解到:学校的网络中心管理人员往往充当“救火队”的角色,师生们要么上不了网找网络管理员、,要么机器坏了或者因中毒遭受到这样那样的损失时才找网洛管理员。而网管工作人员出于领导重视程度、自身工作负担或者是技术水平等方面的因素往往缺乏定期或不定期的网路安全预警工作。网络中心要减轻“救火队”的压力的唯一出路就是做好网络环境的安全工作。而通过路由器、防火墙、核心交换机、网络抓包工具及各大安全网站的记录数据及安全预警提示,网络中心至少应该定期在OA或者其他途径做好网络安全预警工作,让学校全体师生动态了解学习相应的网络安全知识,定期更新终端病毒库。如此方可建立一个群防群治的用网环境。

二、用户终端安全策略部署必不可缺

通过网管中心安全策略的部署,我们可以保障校园网内的基本安全,要做到让学生终端及时更新系统补丁与安装安全杀毒软件、并对安全杀毒软件进行更新。目前互联网上有很多包括针对移动终端和桌面终端的360安全软件、百度安全软件、腾讯安全软件等免费有效的软件。因此软件的获得途径是畅通的,关键是要让大家重视终端安全软件的安装与升级。笔者认为:第一,作为学校的机房管理人员,即使有硬件还原卡,也要定期对机房的系统进行升级,不能只保障机房的系统不崩溃而忽略了学生的用网安全。第二:学校网管工作人员应该定时下载相应的安全软件和更新数据推荐师生安装。第三,中职学校班主任应该在班会课上定期宣传网络安全知识,并检查学生手机和用网电脑的安全软件的安装与更新,对未安装安全软件的同学进行引导,如此才能确保学生在网络下不至于“裸奔”!

三、重视网络安全意识培养

防止网络安全问题的关键是全校重视师生网络安全意识的培养,笔者认为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学校要加强中职生网络安全知识教育。

由于专业课程设置的原因,目前中职学校一般只有计算机专业与电子商务专业会涉及到网络安全教育的课程,这些班接受过系统的知识对网络安全的意识会稍微强一点,但由于缺乏长效机制,课程后时间一长又容易麻痹。对于其他专业的学生往往三年里只会开一门计算机基础的课程,课程涉及的内容大部分是计算机基础知识与OFFICE应用,网络安全方面的知识由于不在大纲范围内,基本上是蜻蜓点水,情况不妙。笔者曾经连续两年在所在学校的模具班与数控班做过一个小调查,能够坚持在手机端与自用电脑上安装系统补丁与杀毒软件并定期升级的学生不到20%。而知道杀毒软件不能混合安装的不到5%。究其原因,有的说老师没讲,有的说装了以后系统慢,有的说升级要耗费流量。如此局面,令人揪心。

笔者认为,中职生网络安全意识的培养是需要一定专业知识支撑的,因此学校要在每个专业都开设网络安全课程,每学期的课程不需要多,但是应该贯穿三年,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做好中职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工作。

2、从心理层面去辅导中职学生如何面对互联网

中职生网络信息甄别能力薄弱,容易受到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有个别学校发现这些问题后,采用禁止带手机和移动设备进校园,希望“一劳永逸”,但笔者认为此种以堵代疏的方式与时展趋势相左,既容易造成学生逆反心理,也不利于网络安全意识的培养。在无线信号全方位覆盖与移动终端普及的今天,禁止带手机很容易变得尴尬无力。

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学校德育部门与心理咨询中心要研究移动互联网对中职生心理的影响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和疾病,发动班主任班干部或者是每班的心理联络员在中职生群体内部协助做好网络心理服务工作。

3、传递正能量,树立正形象。

人性化、个性化的职业教育将成为“互联网+”时代的重要特征,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在线教育开启了职业教育发展的新篇章。在重视网络安全意识培训的同时,学校应该积极传递移动互联网在学习和生活上的“正能量”。第一,学校应该鼓励全体师生通过微信、QQ等群组工具在各科的教学中开展在线互动,老师既可以提高学生在本科目学习的兴趣,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网络安全状态。第二,学校应该主动制作适合移动互联网传播的包括微课、FLASH等教育教学资源,通过自有APP平台或者是开放式的云共享平台让学生使用。第三,定期在校内评选“网络安全标兵”、“网络安全技术能手”,通过表彰一批平时在心理和技术上都能够正确使用互联网的榜样,起到示范和引领的作用,从而达到以点带面,帮扶一片的效果。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