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水生态修复工程案例

水生态修复工程案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水生态修复工程案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水生态修复工程案例

水生态修复工程案例范文第1篇

关键词:河道; 生态修复; 探索

中图分类号: TV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什么是生态修复?

生态修复主要是依靠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并辅助于适当的人工措施,加快破坏了的生态系统的恢复功能,它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

河道生态系统是流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水、河流的利用研究和开发都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但是近几年来,随着水污染情况的加剧,水的生态修复学研究才被提上日程。

河道生态修复的目的是消除河流域生态系统的不良影响,保持河流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西方一些比较发达的国家和日本在河道修复研究起步较早。他们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了河流生态修复的八项措施:

恢复缓冲带;

重建植被;

修复马蹄形湿地;

降低边坡;

重塑弯曲河谷;

修复浅滩和深塘;

修复水边湿地;

修复河塘。

目前,我们国家经过一些地区对河道生态修复研究和探索,概括了两大类河道生态修复的措施:一类是植物保护法,一类是植物保护同工程技术措施相结合。我国的河道生态修复工作仍然是在初始阶段,缺乏多层次的全方位的生态恢复研究,更没有系统的科学的学习的理论作指导。

以江苏省赣榆县为例。江苏省赣榆县大概有15条河流,在这15条河流中沭河、朱吉河、沙汪河、龙王河这四条河流污染严重。龙王河、沙王河水的质量更是没有达到灌溉农田的程度,几乎寸草不生的河道,各种生物几乎灭绝。因此近些年来,江苏省开始全面进行河道疏浚整治工作。利用这样的时机,开展河道生态修复技术的研究,探索在河道整治过程中,采取那些技术措施,才能既保护河堤坡体结构的稳定性设置,又改善水质,同时提高河流的生物种群,也提高河道其自我净化功能。建立一个与周围环境协同发展的关系,保持社会经济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的系统。

本文以青口河为载体,对河道生态修复技术进行思维构思。

工程调查青口河是赣榆县代表河流之一,全长64公里,在赣榆县长47.5公里,通过赣榆县县城,整个流域面积493平方公里,经过丘陵面积267平方公里,最大洪峰流量约2140立方米/秒。这条河流经区域85%的为山区,地面落差为150米以上,上游河道宽度200〜500米,比降1/400〜1/600的比例;下游河道宽60〜80米,比降7/10,000;滩面完整,为5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市区内均为水泥路;河坡滩面以下为砌筑的用于保护的坡面,缺乏植被生长的土壤养分状况。下游部分是含盐量很高的土壤,土壤含盐量为0.4%〜0.7%,及其不利于生长植物和动物的繁衍。

河流生态恢复的原则

1自然性原则我们不可能把这条河完全恢复到原始状态。但是在河道生态修复时我们尽量模拟自然的状态,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景观,促进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具体措施如:

使用抛石、木桩等护坡固堤;

在河堤上使用乔木、灌木、草相结合的立体防护;

创建合适生物栖息之地;

增设鱼道;

调整河道结构;

浅滩和沙洲的恢复等。

2生态性原则

以生态为原则,不仅可以降低成本,还能实现对污水处理厂难以处理或处理成本较高的污染物有效果的控制,同时要具有景观效果,并且还可以改善当地的气候,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平衡。具体措施如下:

因地制宜地发展池塘、人工湿地、生物栅、生物浮岛等处理技术;

注重河岸植被建设;

河流生态走廊建设;

治理与控制河堤的水土流失;

在水域内,种植各种喜水、耐水植物;

发展水生动物,提高水域生物净化功能。

河道生态恢复技术设计构想1基本思路根据青口河,地理位置和特点,对河流生态修复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修复:

进行河道生态修复后,既不能影响整个河道的行洪能力,还要在不破坏原坡面的情况下进行生态修复;

对河堤及滩面进行修复时,应选择快速覆盖,根系发达、抗冲刷能力强,适应本地区的乔、灌、草种;

岸坡消落带的生态修复应考虑到防水浪冲刷及适合鱼巢的功能,同时对消落带植物的选择要重点考虑;

对河道整体结构的调整要回归自然,宜宽则宽,宜弯则弯,恢复浅滩和深塘,修复河边湿地;

在不同河段内放养水生动物和微生物,种植水生植物,以分解吸收水体中的营养液,达到净化水体的功能;

对沿线的污水口截流分流,使污水雨水分流,杜绝污水入河;

在物种的选择上要注意选择适宜本地区气候环境,同时不造成外来物种入侵,抗逆性好,管理粗放,植物根系发达,固土能力强;环保效果好,能有效地消除油污、烟尘和有毒化学物质的植物种类。

2生态修复技术

总结制定青口河清淤整治工程修复方案后得出:河道生态修复技术应该“尊重自然”、“人水相亲”、“和谐自然”的思路。在保证水利工程正常作用的前提下,修复河道结构、恢复河道生态平衡功能。使退化的河道生态系统得到修复,达到河流域的生态平衡。

上,中游的河流的特点及整改措施:

上、中游段, 按照“谁承包,谁管理、收益”的原则,签定承包合同。

上游和中游的河流情况:

河面较宽,

有不少浅滩,深塘等,

具体措施为:

采取疏通河道中泓;

修复浅滩、深塘水边湿地;

重塑弯曲河谷等工程措施,

调整河道结构。

植被措施布设为,

河堤、滩面以用材林、经济林为主。主要栽植杨树、水杉、板栗、银杏。

堤肩以银杏、水杉间种,间距4 米,滩面及内外堤坡栽植杨树、板栗,

河道水面放养水生动物和微生物,种植水生植物,

在浅水区、湿地区种植湿生植物,草种选择菖蒲、水葱、扁杆草、、毛莨等。

河道生态修复项目不是一个孤立的系统,它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河道生态修复技术也包括植物修复、动物修复、微生物修复相互作用,相互统一。河道内部生物系统和相邻生物系统之间的所有产生的物质与能量的动态互动。

河道生态恢复的真正意义应是在保证边坡稳定的基础,以生物多样性为目标;保证护堤、疏通河道,使河道平衡和谐发展;使水、土壤、生物,形成良性循环;不仅恢复河道景观效果,而且恢复河道的自我修复功能;还应恢复被污染的河水,提高河流的自净能力;从而使整个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稳定发展。

此文只是以一条河流为范例进行分析,其他河流的河道生态修复技术也应从植被措施、工程措施、水产养殖、生物多样化这些技术入手。

水污染环境的治理是河流生态修复过程中最棘手,最有难度的一项工程。工业废水,生活废水的大量排泄,远远超过了河流的自净能力,是河道生态修复的重要工作之一,也是目前生态修复技术研究的热点和难点。现在仅仅靠人工干预的措施治理河道水污染,这样对水环境的恢复是难以维持的,因此,河流生态修复后的水生系统的稳定性管理技术也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河道生态修复技术需要探索的路还很长,因此目前情况下,我们一定要爱护环境、保护环境,使人和自然和谐相处,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水生态修复工程案例范文第2篇

关键词:瑞安林;湿地公园;建设;湿地植物;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是地球上三大生态系统(森林、海洋、湿地)之一,是自然界最富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尤其是在经济发达、地价堪比黄金的瑞安,湿地更是难能可贵的闹市净土。

瑞安是浙江温州的南翼中心城市,具有山水特色的历史文化名城,宜居的滨海工贸城市。林湿地是瑞安市域唯一的湿地,位于瑞安飞云江入口段南岸,东靠阁巷,南接平阳,境域总面积870公顷,其中河流面积190公顷,池塘面积53公顷。湿地范围内居民集聚,主要有大桥村、龙潜村、外甲、南爿、林南、林北、西湖、东湖、直洛等村落。西南侧为林古镇,2006年被列为第三批浙江级历史文化名镇。现存古迹与历史建筑主要有光照桥、济南桥、陈氏节孝牌坊、善应禅寺、108年古榕树、90年古榕树、西湖宫、林氏宗祠、西湖桥口、陈宅、慧日寺、西湖天主堂、陈宅古院、一线街、陈姓古屋、林氏节孝牌坊等。湿地西北侧为机电工业园区,多为企业厂房。

一、 林湿地建设的必要性。

1. 从环境要素看,林湿地先天条件极其优越的,水域广,分布均值,水质清澈,当地农民基本直接抽水灌溉农田,农妇则常在水边洗衣。湿地中生长栖息的动物资源丰富,主要为滩涂野生底栖动物和鱼类,其中底栖动物包括软体动物、节肢动物和少量软骨鱼类,鱼类以河口半咸水生态的适生种类为主,世界濒危物种黑脸琵鹭、世界易危物种黄嘴白鹭在林湿地中经常停留栖息。古镇内保留有多处古木名树,植被以从陆域向水域过渡的芦苇、海三棱I草群落、盐渣藻类群落等为主。但湿地因多年未加保护,现状不容乐观。仅以目前在建的林湿地公园一期工程为例:工程面积约61公顷,其中陆地面积约20公顷。陆地范围内,就有2个大型非法垃圾填埋场、1个垃圾中转站、3个0.1公顷以上非常采泥遗留坑、4个无证小型养鸭场、1个中型养猪场、3.1公顷无证鱼塘。这些垃圾填埋场、禽类、兽类、水产养殖场非法占用湿地面积、排污严重,不仅破坏环境卫生,影响水质,破坏植被,而且给政策处理、工程建设、苗木栽植带来不小难度。另外河流开阔水域大多被当地村民围网用于水产养殖,而水面狭小区域则凤眼莲(水葫芦)泛滥,阻塞河道、阻碍排灌、泄洪。还有其西侧的工业园区,基本为传统产业,效益低污染大,其上游为平阳县工业园区,水域污染压力很大。所以林湿地的保护建设迫在眉睫。

2. 从文化要素看,林是浙南闻名的水乡古镇、文化古镇。是南戏始祖、《琵琶记》作者高则诚,教育家金嵘轩,水生物学家伍献文的故乡;明清、民国遗存古建筑群(古宅院、古民居、牌坊、宗词、庙宇教学、道观、古桥等),将浙南传统地方文化、建筑技术、美学、景观设计完美地融为一体,丰富而含蓄地传递了当时政治、经济、文化及民俗宗教等历史信息;民间寓言创作、温州鼓词、藤牌舞、活字印刷术、划龙舟、滚龙、插香球等文化宗教活动盛行,集中体现了浙南水乡物质生产、生活方式、思想观念、风俗习惯和社会风尚的演变历程。所以林湿地的保护利用也是在林古迹的保护、民间习俗的传承、传统文化的发展。对浙南瑞安文化的传承和考研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 从经济要素看,林近几年虽然经济略有发展,但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占用湿地周边土地建设工业园区。因为近年的经济危机工业园区并未取得理想效益,多处厂房闲置。不仅如此,工业园还给环境带来了极大的破坏和压力,重新治理环境又是劳民伤财。所以保护林湿地,利用优越的先天条件,大利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农业、文化产业、生态旅游业,合理设置商业配套设施,建设生态休闲设施,积极运用合理有效的包装形式推向市场,拉动内需,促进消费。同时也能为本地农民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

二、 林湿地公园建设的难点及建设建议和方法。

1. 林湿地建设的难点

⑴林湿地占地870公顷,涉及12个行政村土地,且90%以上的土地为农保用地。各村委村民意见分歧,说法不一,征地难度很大。现在基本采用向农民租用土地的方式。

⑵因为市委市政府没有成立专门领导小组,没有直接联系项目的副市长,也没有出台专门相关政策扶持项目建设,所以林湿地公园建设目前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没有长远计划和目标。

⑶财政没有专项资金保障林湿地公园建设。每年向财政上报预算能被批下来的不到20%。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资金保障,工程建设纯属纸上谈兵。

2. 林湿地建设的建议和方法

⑴湿地公园建设是一项公益事业,建议市委市政府引起重视,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建立相应湿地保护建设法规体系,出台解决用地指标、资金问题的政策。通过媒体多加宣传,提高公众湿地保护意识。成立专业湿地建设管理机构,聘请专业人才,负责日常湿地公园建设、经营、维护工作。

⑵国内外湿地公园建设成功案例很多,比如世界著名的伦敦湿地公园、香港城市湿地公园、黄河九曲生态湿地、浙江杭州西溪湿地等等,这些都是湿地公园建设必要性、成行性的成功案例,都是非常值得我们借鉴的。以杭州西溪湿地为例,它大幅降低建筑密度、环境生态负荷,建立良好稳定的生物群,合理沟通水面,提高水体自净能力和自我循环能力。建设高效率、生态型、节约型的基础设施共享系统,除合理的商业配套外,还建设部分高品质的生态休闲设施了,以会馆、企业总部、主题沙龙、创作基地等形式推向市场。规划内农居建筑分为搬迁型、控制型和聚居型,据不同类型和标准,对现有民居进行整合。农耕渔耕文化体验区,游客可以充分体味当地民俗生活,同时为本地农民创造大量就业机会,并最大程度降低了湿地旅游开发强度,减小了拆迁和开发力度。多多学习借鉴这些成功湿地公园建设的理念、精髓、经验,对我们的林湿地公园建设工作必定大有帮助,事半功倍。

⑶借鉴成功案例,坚持生态优先、最小干预、修旧如旧、注重文化、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结合林湿地实际情况,突出湿地的独特性、差异性特征,建设好标志性建筑和景观。重点做好保护恢复工程建设、景观建设、宣教工程建设、管理能力建设。

① 保护恢复工程建设

针对需要保护的湿地生态系统、生物物种、文化遗产开展保护恢复工程。包括建设隔离设施、管护站点、保护警示标识等保护设施。也包括湿地基底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结构修复或重建、水文水质恢复等恢复内容。重点保护恢复2006年被列为浙江省第三批历史文化村镇的林文化古镇。通过植物配置、动物放养、鸟类招引等措施,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结构的完整。

②景观建设包括水体景观建设、人文景观建设、植被景观建设。加快湿地公园内的湖泊、溪流、沼泽、滩涂以及池塘等以水为主体的景观建设,建议水体景观的边坡采用自然或生态的护岸措施。以不同的文化内容功能分区块建设湿地。同时将景观建设赋予湿地文化内涵,积极挖掘利用当地名人、典故、遗迹。如建设龙舟基地、高则诚故居纪念馆、传统文化温州鼓词及藤牌舞展览区、特色小吃街、手工业文化展示区等。植被景观建设应陆地植物、湿生植物、水面植物相结合。林湿地由于天然水位较高,常水位为2.62,潮水位2.72,洪水位3.34,现状地面高程约为3.0~4.0,所以每年7、8、9月台风过后湿地大部份陆地都会被水淹没。所以较其它湿地而言林湿地对植物耐水性耐涝性要求更加高。经过三年的实践证明以下植物较为适应瑞安林湿地种植生长。

③宣教工程建设

建设解说系统,配备充足的文字、图片和多媒体等展示设施宣传湿地文化和环保知识。设立标志、标识、标牌和解说牌等,标志、标识、标牌和解说牌‘应设置合理、图文清晰、科学规范、整洁美观,并与周围景观和环境相协调。建设固定的宣教中心用来展示湿地公园所处的地理位置、区域概况及与湿地生态系统相关的知识等。

④管理能力建设

应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统一负责湿地公园的规划、建设、保护、恢复和合理利用,及经营管理工作。管理人员应定期接受相关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应配备必要的管理巡护设备。

三、 林湿地公园建设对周边地区的借鉴作用

研究证明现代城市建设已经不能单纯的以追求经济利益为目标,而是应该通过保持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从而使生态环境在现有的础基上通过自然演变的方式得以修复。建设林湿地公园的意义不仅在于对当地环境、文化、经济的保护发展,还在于对周边地区的借鉴。温瑞平原地处浙南沿海,属江河冲积、滨海沉积的平原,多水、多浅滩、多湿地,而这些湿地中能被开发利用的却寥寥无几,温州乃至浙南地区不论是景观多样还是水文化完整性中都缺少湿地公园这一笔。所以林湿地公园的成功开发建设将对于周边地区具有极其重要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 左治强.太合嘉园人工湿地绿化设计[J].中国城市林业,2008,6(1):53-55

[2] 杨德威.大庆湿地植物的利用探讨[J].商业经济,2010,7 :7-8

水生态修复工程案例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速公路;路域生态系统;生态恢复;技术措施

DOI:10.16640/ki.37-1222/t.2016.13.258

1 引言

高速公路虽然具有提高交通运输效率、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等优点,但是公路的建设、使用与维护过程会干扰周边区域生态系统,例如路基施工直接损害地表植被或间接干扰植物正常生长、车辆行驶阻隔野生动物的迁徙或造成动物交通事故、无防护的路堤边坡在雨季产生大量泥沙使得水土流失、以及公路带周边自然景观格局破碎化等。尤其当路域涉及特殊地貌气候区、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等生态敏感地带时,若不采取预防与补救措施,不仅会对路域生态系统造成永久破坏,而且也会危害到高速公路运营。生态恢复是解决高速公路路域生态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开展生态恢复研究对于提升高速公路的环境效益和使用效率均有重要意义。

2 高速公路路域生态恢复的研究现状

路域生态恢复是依据恢复生态学与景观生态学原理,通过耦合一定的生物代谢、理化技术及工程措施,来调整路域生态系统的内部组成、能量平衡与信息传递等,以遏制生态退化过程,并强化系统自我修复能力,最终使路域生态系统恢复至历史甚至更佳的服务功能,路域生态系统范围一般划定为高速公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宽的线性区域。路域生态恢复在解决生态问题方面展示出良好前景,已成为公路环境保护领域的研究热点,受到越来越多国内外研究人员关注。目前研究较多的集中在路域的绿化设计、边坡防护、景观恢复等方面[1]。

国外关于路域生态恢复的研究起步早且成果多,其中日本、美国和西欧等国家在该领域的研究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已发展出较完善的理论体系和应用技术,建立起成熟的法律规范与管理制度。例如日本的公路建设已全面采用植物防护,取得多项植被恢复专利技术,路堤边坡的绿化技术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协调,生态恢复技术向自动化与智能化与方向发展。美国的环境治理方式以植物恢复及自然转移为主,结合物理和化学恢复技术,同时致力于研发经济和绿色的原位修复技术。

国内对路域生态恢复的研究目前还较少,已有报道主要关注植被护坡措施,缺乏路域生态系统的影响机理与演替过程的系统研究,选择先锋植物时没有考虑路域生物群落的多样性、适应性与共生性。在路域内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分析与保护方案设计方面,缺少具体应用案例。生态恢复研究工作缺乏高速公路建设的全过程动态视角,在生态恢复后的质量和经济效益评估方面尚存在空白。国内生态恢复技术在设备化、多元化等方面还有待提高。

3 高速公路路域生态恢复的技术措施

高速公路路域生态恢复的常见技术措施有植被恢复、野生动物保护和水土保持及净化三类[2]。

3.1 植被恢复

植被恢复是路域生态恢复的首要措施,是恢复退化生态系统功能的关键环节。植被恢复为适应性物种进入和新群落生成提供前提条件,保障生态系统的结构组成、生态价值与生态功能得到全面恢复。植被恢复措施包括土壤改性、植物选择和植被种植3个方面。

土壤改性是路域植被恢复的物质基础,其理化特征直接影响植被的选择与种植。土壤的理化特征主要包括土壤密度、粘度、颗粒大小、通气透水性等物理性质,以及pH、化学元素(N、P、K为主)含量等化学性质。对于板结或过粘土壤,可适量添加粗细砂并进行翻耕。对于酸碱性土地,可采用熟石灰、草木灰等改良酸性土壤;采用碱性石膏、有机酸或钠离子交换剂等改良碱性土壤,将土壤pH调节至5.0~7.0以便于植物生长。土壤改性也与拟采用的整体生态恢复工程方案密切相关。例如采用客土喷播技术可以同时进行土壤改性与植物栽种两个工序,避免了传统方法先改良土壤再栽种的问题,大大提高植被恢复效率。其中喷播基质提供制备生长的土壤条件,可由土壤改良剂、保水剂、粘合剂或高分子聚合物等复合而成。

植物群落恢复过程一般遵循以下顺序:先锋植物草本群落灌木群落乔木群落。因此植物选择也涉及以上四种植物。先锋植物通常选择当地存在的生命力强、耐贫瘠的草本植物,以禾草类和豆科类植物为首选。草本群落的选择也应优先考虑当地的禾本科与豆科草本的搭配,并且兼顾深根与浅根植物、一年生与多年生植物的配置。灌木群落目前常见的有紫穗槐、沙棘和荆条等。乔木群落的选择原则需要兼顾生态、经济与美观作用,常见的有松、柏、槐、柳、杉等。

植被种植包含种植密度设计、植被配置与植被养护。种植密度设计采用大行距内密植的方法,既可以得到密集植被,又能够保证植物所需资源充足。植被配置一般分为行状与群状,行状特点是空间利用率高、植物生长均衡、便于管理;群状特点则是抗病虫害能力强,但后期需要人工间伐。植被养护主要是指为植被持续生长提供良好环境,包括灌溉、施肥、松土、修剪和防病虫害等内容。

3.2 野生动物保护

野生动物保护措施应贯彻高速公路工程建设的整个阶段,以公路设计阶段的保护措施为主,以公路施工与运营阶段的管理教育方法为辅。遵循“最大程度保护和恢复,最小程度破坏”的原则。

在设计阶段,公路设计方应该综合考虑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关系,尽量绕过野生动物栖息地与迁徙路径。例如大广高速黄河大桥工程花费1年时间调研优化路线,显著减小对黄河湿地鸟类自然保护区的影响;云南小磨高速公路通过绕线11公里,避开了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等。设置动物通道也是设计阶段的主要保护手段。不同地域的野生动物种类与习性,动物通道的类型、尺寸、位置、维护,以及警示标志等配套设施建设都是公路设计需要考虑解决的问题。例如明哈高速公路结合当地动物的活动规律,以水源作为动物通道位置依据,并借鉴青藏铁路经营确定动物通道尺寸与类型。

在施工阶段,公路建设方应该针对施工人员开展动物保护与救助培训教育,制定相关管理条例约束员工行为,明确岗位责任,尽量减小施工人员、设备与污染对周边野生动物的干扰。在运营阶段,公路管理方则应该建立野生动物交通事故救助机制,针对驾驶员及周边居民开展野生动物识别与自然资源保护教育,在野生动物繁殖期或栖息地限制车流车速等。

3.3 水土保持及净化

高速公路路域的水土流失与污染主要是由降雨径流造成。雨水径流会冲刷走边坡土壤,产生大量泥沙,并侵蚀路域良田;雨水中还富含悬浮物与有机污染物,造成周边水环境污染。水土流失与污染程度主要受到区域降水特征、地形地貌、路面与路域维护方式、车流量等因素影响。目前一般采用工程控制措施以实现水土保持与净化目的,常见工程技术有生态护坡、稳定塘与人工湿地等。

生态护坡是指恢复生态功能的自然边坡,或是具备水透性的人造护坡。恢复机理主要是提供生物栖息地和增加水体溶解氧,以保持周边生物的多样性和缓冲带的连续性。高速公路生态护坡既要保证公路路面与边坡的安全稳定,又要固定土壤砂石和恢复水体自净能力,还要具备生态景观功能。按照使用结构材料的不同,生态护坡可分自然型、半自然型和人工型三类。自然型生态护坡采用植被、干砌石或原木等柔性材料;半自然型生态护坡则在柔性材料基础之上加入混凝土、钢筋或高分子进行增强增韧,以提高坡面稳定性,如联合石笼网、生态袋和废旧轮胎,并在废旧轮胎腔体内种植香根草;人工型生态护坡使用生态混凝土、土壤固化剂、框格砌块等材料作地基,再铺设地表土种植草木,生态混凝土有利于藻类和微生物附着生长,具有改善水质和景观作用。

稳定塘是利用人造或天然池塘生态系统的自我净化能力来处理引入污水。作用机理主要是污染物的稀释、混凝、沉淀等物理修复;以及池塘中植物、藻类、微生物的生物修复。该技术建造运行成本低、管理维护方便、节省能耗、处理量大,适用于处理大规模污水。按照充氧情况及微生物类型划分稳定塘。稳定塘的发展方向是通过技术改进与工艺组合,来改善塘内供氧环境、微生物浓度与底部淤泥状况,例如一级降解动力学常数值较高的高效藻类塘;由底部污泥降解区和上部生物膜填料区构成的复合厌氧塘;采取底部分散进水且塘底铺设过滤基质层的生物滤池等。

人工湿地主要是在一定地形下建造的,由人造填料(基质)、水生植物和微生物构成的模拟生态系统,具有天然湿地的结构与功能。作用机理是水生植物对污水中P、N等营养元素的富集吸收;透水性人造基质的过滤、吸附、混凝和氧化还原反应等作用;以及微生物对有机物的代谢分解。人工湿地具有处理效果好、建造成本低、操作运行少等优点。

4 结语

生态恢复是治理高速公路路域生态生态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我国的生态恢复应综合技术可行性、经济适用性与安全可靠性,结合环境工程、生态评估、材料改性和生物培育等多种学科,实施过程考虑恢复潜力评估、恢复方案确定、恢复过程监控与恢复效果评价等多个环节,以实现高速公路路域生态恢复目的。

参考文献:

水生态修复工程案例范文第4篇

关键词:环境;生态技术;屋顶花园;雨水收集

中图分类号:TU98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69X(2010)05-0006-03

1 引言

2009年12月,世界气象组织在哥本哈根公布报告,最近10年是从1850年有准确气象记录以来是全球最热的10年。2009年已成为历史排名第五的最热年份。大气中CO2含量升至390ml/L,离理想值350ml/L已越来越远。作为一名景观设计师,更应在设计的各阶段,同专业设计师通力合作,将先进的、已知的、成熟的环保技术运用到所参与的设计项目中。

2 工程概况

笔者参与的案例项目位于杭州下沙国家级开发区西面, 10号路与沿江大道交叉口,紧邻钱塘江180m,拥有天然的景观资源。周围为已建住宅区,区域北部为高校园区,南面为规划沿江次商业区与居住区。

3 总体方案设计

3.1 建筑设计概念简单介绍

拉低商业入口形成广场并连接东侧绿带形成主要视轴,同时在形体上呼应钱塘江奇景。

创造入口意向,分割商住使用分区,并最大化使用沿江的面积。

加入小尺度的分割创造出有趣的内街,在连续的折面上形成丰富的住宅社区气氛。

3.2 景观设计概念简单介绍

钱塘江堤阻挡了地面观江景的视线,因此建议建筑设计做足沿江一侧建筑高度,并充分利用屋顶,使沿江观景面最大化。

利用建筑中两层通高的巨大开口,将沿江绿化带引入内院并延续至整个建筑屋顶,使建筑与绿化带融为一体。

将各种社区功能融入到整个内部景观和屋顶,并与社区服务型商业相结合,创造开放且有趣的社区氛围。

4 景观生态技术的实例运用

4.1 屋顶花园

如果建筑屋顶被绿色覆盖,人们可以在屋面上自由交流、运动、休闲、观看……,是真正的空中花园。但由于建筑屋顶上的风力和荷载,种植大型乔木技术上有一定的难度。植物根系很发达,会穿越钢筋混凝土的屋面,破坏防水层,事情发生后为时已晚,补救和修复工程浩大费时费钱等原因,设计师在设计绿色屋面时要考虑周全。下面就设计时需要解决和注意的问题与同行一起探讨。

4.1.1 屋面风力减弱策略

建筑设计高出屋面120cm的女儿墙,阻挡部分风力。靠近两侧女儿墙设计中层小乔木和灌木篱,以形成绝佳的围合感,大乔木尽可能种植在中间区域。大风季节,树枝的剧烈摇晃造成根系松动而使大树成片死去。因此需要在混凝土板上增加隐形支架固定大乔木(图1、图2)。

4.1.2 屋面减重设计策略

屋面覆土不能太厚,所以种植设计主要以中层小乔木为主,局部点缀大乔木。而普通绿色屋顶大多种植草坪和景天科植物,只需满足20cm左右覆土。如需种植大乔木至少满足120cm左右的覆土需求,结合本项目中屋面阶梯状特点,并在建筑设计的扩初阶段参与进来,同建筑、结构工程师沟通,将大乔木和小乔木的种植位置在景观设计前期就确定下来,创造出最经济节约的空中花园。

图1 乔木与屋顶固定半面图

图2 乔木与屋顶固定剖面图

此外,屋面种植设计引入禾本科植物,其特点为有较高的观赏性,低维护,减少除草剂、农药等的使用,可水生可旱生的浅根系植物。

轻质土壤与轻质填充物混合使用,轻质土壤配比为:腐殖土50%~70%,蛭石10%~40%,沙土10%~20%。

4.1.3 阻根层的运用

关于阻根层是在建筑的防水工程时铺设,还是在绿化施工时铺设,甚至是否有必要铺设,意见有所分歧。特别是对浅土壤的屋顶绿化,植物根部的延伸程度并不是很长,有人认为可以不铺设阻根层。但是,对有些现有建筑物的防水层是否有损伤或老化,情况并不清楚。阻根层所应该起的作用是不让植物根部直接接触防水层。作者认为如果要在这些建筑物上进行绿化,应该在进行绿化施工时铺设阻根层,而且根层的接缝处也不要让植物的根部进入防水层。

4.1.4 排水层

排水层的主要作用是能够在降雨和浇灌时让土壤多余的水分流走,即使在每小时降雨量为100mm时,也不会产生屋面积水。此外,如果是开放式而有人进出的话,还要考虑人的载重,必须要保证排水层不丧失排水功能。有的排水层材料具有保水功能,对薄层土壤的绿化有更好的效果。

4.1.5 保护层

保护层的主要作用是抑制水分蒸发和抑制杂草发芽。如果选用的种植土比较轻,保护层的材料还要有在刮风时防止土壤飞溅,不易燃烧的特性。考虑到景观效果,保护层的外观在质感和色彩上要符合景观要求。

4.1.6 屋顶雨水收集

要满足《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的节水指标,统筹、综合利用各种水资源,景观用水不宜采用市政供水和自备地下水井供水,宜利用非传统水源,达到标准一般项时,非传统水源利用率不低于10%,达到优选项时,非传统水源利用率不低于30%。可收集的雨水可分为三类:道路雨水、草地雨水、屋面雨水。三种水源中,最节约成本和利用率最高的是屋面雨水。屋面雨水的收集水量是根据收集后的用途(用量)以及径流系数来决定的。本项目的屋面雨水收集后将用于屋面的景观植物浇灌用。

4.2 暴雨收集池

当下雨时,雨水通过道路事先设计好的坡度,流到两侧雨水口,并迅速排到市政雨水管网中,未经过滤和处理直接流入河流。这是我们常见的,几乎所有的街道都是这样设计的。那我们能不能利用道路的绿化带作为收集池,让雨水先汇集其中,给土壤更多的下渗空间和时间,减弱道路雨水的流速以缓冲对江河的污染。

本项目道路中心带绿化已成熟,沿人行道只种植大乔木,人行道上的绿化带内杂草较多,视为可改造设计部分。首先将绿化带分为暴雨收集池和普通种植池两种,暴雨收集池设计种植水生植物和砾石,并在道路和人行道两侧设有开口,雨水和从此处汇入池内,达到过滤沉淀的设计目的,在池内设计比土壤标高高出5cm的雨水口,当下暴雨时,雨水下渗达饱和后经雨水口排入市政雨水管道。

图3 道路与人行道绿色隔离带剖面

4.3 雨水收集花园

基地东侧面积为5000m2的沿江绿化带,设计概念是将其打造成为商业建筑的后花园。其中绿地部分主要为雨水自然下渗为主,用绿地涵养水源,减少绿化灌溉。因此,全部采用下凹式绿地或增加下凹式绿地进行雨水利用的设施。绿地比周围路面或广场下凹5~10cm,路面和广场多余雨水可经过绿地入渗或外排。增加设施采用PP排水片材、排水型材、排水管材以及渗滤框、渗槽、渗坑等多种形式。在大面积的绿地内也设计了一定数量的雨水口,雨水口高于绿地5cm,只要超越设计标准的雨水才能经雨水口排入市政雨水管道。绿地可进行细致的地形设计,通过减缓地面坡度,增加起伏形成洼地存储等方式来增强渗水能力。为配合这一设计,洼地部分设计了一些禾本科植物,并与周边已建沿江景观带相呼应相联系。

4.4 风力涡轮机

风是一种能够产生清洁能源的可持续资源,它能够降低会产生污染的化石燃料的使用量,环境和气候都将受益。对风力涡轮机的选址和设计给予必要的注意和考虑是至关重要的。风电场可视为景观中的一个巨型雕塑元素,类似大地艺术项目。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本项目基地紧邻钱塘江,风力较大,设置风力涡轮机发电供给沿江绿化带内的景观灯光和小型建筑的能源使用不失为一个极好的办法,另一方面风力涡轮机的高度和样式为地块提升了可识别性,并能吸引更多的关注者。通过视线和日照分析出风车的适宜高度;通过绿化带和小型建筑的面积估量出所需的用电量;风车的最小间距为叶轮直径的3~4倍。综上所述风车确定为16m,塔架高12m,风轮直径为8m。发电量为10kw/组,根据用电量需求,三组风力涡轮机能满足所用电量。

4.5 生态停车场

生态停车场就是给停车场一个能庇护的树荫和既能满足强度的透水地面又有绿色的停车位。地面采用超级植草地面,是一种集草坪和硬化地面于一身,同时又大大优于传统植草砖的专利技术产品,对于水土保持能起到独特的事半功倍的效果。超级植草地面所有植草孔腔彼此连结,与植草孔腔彼此隔离的预制植草砖相比,草皮成活率将大大提高,绿化率可达到80%~100%,同时不降低地面承载能力。

4.6 LED绿色光源运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电力资源紧缺的威胁在全球蔓延,“绿色照明”作为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起到重要作用,整个项目尽可能多的采用LED光源照明,总光源颜色为暖黄色调,能给人们带来温馨和安全感。

4.7 强化生态感知意识

设计能使人们对自然具有感知能力、认识自然的组成元素,能够进一步地让人们体会到现今环境中的不同问题,也是十分重要的手段之一,就像植物园或者其他众多具有教育意义的地方。他们用设计传达世界的状况,也是一种根本的办法,将人们的视野放宽,去认识那些难以观察到却具有深远意义的多元功能的元素。本设计在具观赏和实用功能的雕塑上添加了一些与环保相关的数据,以达到教育及生态知识普及的作用。例如,将1994~2004年的中国人口数据表达在儿童乐园的滑梯上,讲现阶段统计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数据表达在极限运动场的道具侧面。

4.8 生态景观材料

生态景观材料分为以下三个特质:reduce,reuse,recycle(可减少,可再利用,可再生)。只要满足上述三个特质可视为生态材料。例如,屋顶排水格分PVC和HDPE两种,价格相差不大,那么HDPE的排水格相对PVC排水格就更环保些;硬质铺装能透水的材质当然也比不透水的材料更环保,如透水混凝土、土壤硬化地面、碎石铺地(crash rock)、生态沙、植草格、透水砖、陶土砖;钢比混凝土相对环保些;竹材比木材更环保,因为竹是速生植物,3~4年即可成材,而木材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锤炼;透水沥青不会比沥青更贵,只是配比的不同而且是公开的;塑胶实际是透水材料且内部能有组织排水,所以下面的基础最好选用透水混凝土,如果因为造价问题不能选用,那只有在混凝土上每50cm见方设置排水口穿过混凝土以防止因为排水找坡不到位塑胶长期泡水而严重减短寿命。

5 结语

水生态修复工程案例范文第5篇

__年,我县以建设新兴__城市为引领,坚持城乡布局统筹规划、重大项目统筹推进,重点实施了25项“三重一大”城建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和93项城乡重点工程,计划总投资336.3亿元,当年实际完成投资146.9亿元,西北绕城公路、千万吨港口工程三期、政务服务中心装修工程等10项工程已竣工,徐沛快速通道工程沛县段、安国湿地及导流工程、沛城地表水厂等62项工程全部完成年初下达的序时进度。城建重点工程建设基本上完成了全年建设目前任务。

坚定不移实施“1+5+100”规划,全面完成100个农村新型社区总体规划修编、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和镇区主要街道、重要节点的建设整治规划编制工作,推进城乡规划全覆盖。一是高水平定位中心县城。加快编制沛县城市总体规划,把城市规划、城镇规划、村庄规划统一纳入城市总体规划,推动土地利用规划、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等“多规融合”,实现城乡统一规划、统筹发展。启动沛公园北侧、正阳路北延两侧安置区域规划,加快编制沛北一体化发展规划和重点功能片区规划、重点地段景观规划、绿色生态规划、城区交通规划和各专项规划。二是高标准规划中心城镇。围绕市委、市政府“1+5+30”的新型城镇发展体系,重点培育5个中心镇向小城市发展,加快中心镇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庄建设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生态建设规划的制定和修编。三是高起点绘制新型农村社区。坚持“五化”引领,把优化调整镇村布局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庄建设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村庄环境整治规划有机结合起来,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和村庄环境整治工作结合起来,围绕全县100个新型农村社区,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整治和公共服务配套建设。

坚持北连西扩东进战略,以“三重一大”重大城建项目和93项城建重点建设为抓手,全力加快建设新城区、改造提升老城区、完善配套开发区。今年,我县城市建设计划完成投资140亿元,重点推进了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商贸物流等重点项目建设。一是拓展城市发展框架。按照“南北相连、东西贯通、中心成网、成环、四周通达”的要求,继续完善新城区路网建设。按照十分钟车程的要求,抢抓徐州实施“两路两河”工程的重大机遇,加快推进徐沛快速通道建设,力争早日建成通车。随着徐沛快速通道、环微山湖大道项目的快速推进,“两路”建成后,沛县将融入徐州市区半小时经济圈,微山湖景区、沛县城区和徐州市区之间将形成水系一体、路网贯通、城湖互动、山水相连的大__城市发展格局。二是完善市政设施建设。高标准修建了正阳路北延、汉城北路等6条城区主干道路网,随着正阳北延、汉城北路等市政道路的加成通车,进一步延伸了新老城区、开发区南北向的道路,加快与汉源大道交叉贯通,实现了新城区北连与副城区、__新区对接步伐。三是加快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文化中心、老年公寓、新城人民医院二期、新城政务服务中心、新城实验学校等文化体育、教育卫生等功能性项目相继建成,城市的公共服务能力显著提高。在充分考虑住房和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需求的同时,实施了东环路及樊哙路路灯美化、亮化工程、门头店招整治、垃圾中转站建设、城区道路绿化、水更清等工程建设,进一步改善了居民生活环境,做美做靓__城市。四是加快城市商贸服务中心建设。通过繁荣城市产业,集聚人气,提升活力,促进“以业兴城、以城兴业”,增强新城区城市发展活力和

综合竞争力。加快推进了德信九龙城、雨润城市综合体、侨城五星级酒店等一批重点商贸项目建设,通过大力发展精品百货、大型超市,餐饮娱乐等多种业态的大型商业项目,打造主城区核心商圈,形成以商贸、服务业聚集区,以汉城路为中心的贯穿新老城区的商贸核心区逐步形成。结合国家关于棚户区改造的相关支持政策,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中等城市实施“1+3个100万工程要求,在科学进行城市设计的基础上,逐步对旧城区进行改造,完善各项配套功能,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一是加快推棚户区改造。今年以来,实施了沛初中北二期、汉城国际二期西区北侧、申庄、孟桥、鼓楼市场、许阁、许塘坊、四堡、蒋庄、杈营园、那庄等21个项目,征收户数约7360余户,完成房屋征收面积约172万平方米。在加快房屋征收的同时,积极加快推进安置房建设,按照就地安置的原则在中央御景二期、九龙城B地块、祥云紫金嘉苑小区等一批高档小区配建安置房;实施了阳光四期、万顷良田二期、毛庄小区二期、北孔庄安置等15个安置小区建设,全年共开工安置房144.2万平方米,完成主体验收125.5万平方米。二是落实保障性住房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建设,着力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和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努力实现城镇人民安居乐业,建设红光小区二期、民福园等住房保障工程,完成公共租赁住房240套、经济适用住房400套、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151户。三是加快推进住宅小区建设。全县新开工侨城御景、雨润城市综合体、城投鼓楼国际广场、汉街四方广场、新都市华庭等一批高档精品住宅小区,投资35亿元,总面积达200余万平方米,建成面积105万平方米。

一是加大村庄环境整治力度。今年省下达我县整治任务496个,县委、县政府自定目标任务744个,年底全县的1329个村必须全部达到省整治标准。完成整治任务的312个村已整治完成并通过验收,省定任务剩余村将在12月底前结束整治。按照《江苏省村庄环境整治考核评分办法》对完成整治任务的村进行验收,为确保高标准、高分通过验收,县村庄整治办会同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查室、城管、规划、环保、园林、民政、水利等相关单位的分管负责人在7月8-9日,10月22-27日分别组织2次自查,目前,我县已投入整治资金1237.8余万元,动用挖掘机、铲车、推土机、三轮车等机械约4759台时,出动人力约2.8万人次,新建道路1.2万平方米,安装路灯108盏,完成建筑物外体粉刷3.62万平方米,疏浚河道坑塘104处,新增绿化面积1.6万平方米,拆除违建15.5万平方米,清除杂物、柴草堆等9058余处,清除垃圾7310吨,新增密 闭垃圾箱23个,新添置垃圾桶近780只,清理广告5075处,新建公厕2座。二是积极引导群众向新型农村社区居住。围绕规划确定的100个新型农村社区发展目标,积极开展指导工作,全县各镇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各项措施,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整治和公共服务配套建设,公共服务资源向社区集中,引导鼓励村民逐步向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新型农村社区集聚。目前全县已启动28个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面积为33.83万平方米。三是加速沛北一体化发展。坚持顶层设计的理念,加快实施杨屯镇新镇区建设、中德合作沛县矿地一体化土地开发与利用工程、公共交通一体化工程、尾水导流和安国湿地工程,区域供水、暖、气管网建设工程等一批事关沛北一体化发展的重点工程,着力推进沛北交通网、供水网、供电网、信息网、供气网、市场网建设。结合沛北采煤塌陷村庄整体搬迁,加快完善沛北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布点工作。由中国规划设计院上海分院设计的初步规划成果已经形成。

围绕打造品牌城市,结合创建国家生态县,精雕细琢城市景观,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增强城市发展的软实力。一是提升老城区面貌。配合 “城更靓”工程对新、老城区汤沐路、汉城路、东风路、正阳路、迎宾大道、萧何路、汤沐路等34条道路,共修补沥青砼路面2.3万平方米,水泥砼路面8889平方米,更换路牙石9611米;完成正阳路改造、汉街小区排水改造工程;加大路灯维护力度,更换各类灯具1800余套,更换节能灯1300余只,完成了汉城南路路灯进行改造工程。建设了一批街头绿地,提升城市面貌,让居民享受更加舒适的生活空间。二是打造亲水生态城。依托微山湖水资源优势,加大城市水系建设,实施了尾水导流工程、水更清工程,整治杨屯南支河、姚楼河、苏北堤河、丰沛界河等4条河流,让水网环抱城市,实现城中有水、水中有城,逐步形成集亲水、休闲、景观于一体的城市生态体系,彰显__生态城市特色。三是打造绿色园林城。以公园、河道、道路绿化为重点,加快千岛湿地公园、安国湿地公园的建设,实施了鸿鹄园、铁西公园等生态公园建设,完成了城区道路绿化补植工程,打造“城市绿肺”,形成了我县生态文明建设的新亮点。

按照县委统一安排部署,自今年3月份以来,紧紧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聚焦“”、对照“五个无”,贯彻精神,扎实有序地推进教育实践活动各个环节的工作,切实把规定动作做到位,把自选动作做扎实,整个活动有声势、有特色、有实效,全局10个党支部,在职党员188人,离退休党员63人,做到了活动参与率100%,达到了预期目标,取得了重要成果。通过开展文风会风治理、“严纪律、正作风、作表率”等集中行动,不定期进行明察暗访,推动党员干部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市县委10项规定,增强纪律意识,规范工作行为,注重工作实效,有效整治了作风之弊。在改进调查研究方面,严格落实调研制度,每位局班子成员牵头主持1项重点调研课题,下基层调研时间每半月一次,注重倾听群众呼声,帮助基层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在改进文风会风方面,严格会议活动审批程序,从严控制各类会议活动,严格控制文件数量,不发没有实质内容、可发可不发的文件。在规范“三公”经费使用方面,进一步规范公务接待有关规定,严格控制公款吃喝;规范车辆调度、车辆定点停放,防止了公车私用等现象发生,全局“三公”开支同比下降60%以上。

根据县委《关于在全县开展十大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要求,为切实维护建筑市场秩序、规范建筑市场行为,推进全县建筑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我局近期对建筑市场存在的假借资质承揽工程、工程招标中的违规行为和恶意拖欠、克扣农民工工资等问题进行了专项整治,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使我县的建筑市场秩序有了明显的好转。一是打击非法转包工程。对城区64项在建的工程施工单位资质进行了全面排查,按照《建筑工程施工转包违法分包等违法行为认定查处管理办法(试行)》,有效遏制违法发包、转包、违法分包及挂靠等违法行为,维护建筑市场秩序和建设工程主要参与方的合法权益。从重从快,查处了中盛

公司、恒远公司非法转包小街子工程一案。全年共下达了建设工程检查意见书107份,停工整改通知书22份,立案查处20件。二是严肃查处了招投标中的违规行为。加强“两场”联动,强化标后管理,加大了巡查力度,严厉打击围标、串标、转包、违法分包行为,对围标串标行为保持严打的高压态势,形成不敢围标串标的惩戒机制,今年公开招标建设工程59个标段,邀请招标 27个标段,直接发包47 个标段,异地评标10个标段,远程协作13个标段。应招标工程和公开招标率均为100%;中标结果公示率100%;《施工合同备案率》100%。三是严厉打击恶意拖欠农民工资行为。面向社会公布举报投诉电话,在工地设置举报投诉信箱,对举报投诉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违法行为,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对浙江省一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北京首都市政公用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徐州泽涵置业有限公司、江西建工集团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进行了查处,同时在江苏省住建厅网站上计入不良行为记录。今年以来共处理欠薪案件62起,涉及1210人,涉及金额3617.6万元。总结__年城市建设工作,也有需要改进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城市规划体系尚不完善。专项规划的编制仍然滞后,规划编制步伐需要进一步加快,规划实施不到位,村镇规划管理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城区道路、供水、排水、供气、电力、通讯等行业规划有待进一步统一协调,城市道路、排水等基础设施滞后,城市空中管线没有入地。二是城市建设受资金制约。受到国家大环境影响,房地产市场资金来源上的约束也日趋紧张,造成部分开发商压缩开发面积,存在观望心理。目前,我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主要还是依靠政府直接投资和向上争取省市补资金,筹资渠道单一,缺少市场化运作的相关制度和措施。三是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还不完善。城市功能还不完善,发展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供热能力不足,热力管道主要分布在汤沐路以南,不能满足全县供热需求,缺少专门的供热公司;老城区给排水管网陈旧老化,没有真正实现雨污水分流;燃气供应量已经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绿”和“水”的建设离__城市所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城区缺少大型停车场,车辆的停放主要是在道路和人行道上,造成人行道板破损严重。四是对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还存有较大差距。存在未批先建、“先上车、后买票”现象,导致一定的安全、质量隐患,开发队伍良莠不齐,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仍需提高。五是精品工程数量不多。这几年我县工程数量不少,也搞了不少大型工程,但没有一项工程获得国家“鲁班奖”,新城行政中心也只是获得江苏省“扬子杯”,真正拿得出手的标志性建筑、有我县地域特色的工程项目不多。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按照建设“实力沛县、宜居沛县、美丽沛县、幸福沛县、活力沛县”的要求,主动适应新常态,迎接新挑战。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发展动力,以完善体系、提升功能、注重内涵、协调发展为重点,大力实施城镇化主导战略,加速中心城区功能跨越提升,规范建筑市场秩序,注重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确保城镇化发展成果惠及于民,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1、构建城乡一体化新格局。继续做大做强中心城区,有重点地推进中心镇向小城市发展,逐步形成以中心城区为龙头、以县城为支撑、以小城镇为基础、新型社区为基础的城乡一体化新格局。

2、提升城乡一体化发展质量。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坚持以人为本、优化布局、生态文明、传承文化等基本原则,以做大做强区域中心城市为重点,切实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积极推进“北连、西扩、东进”,围绕“1+5+100”城乡一体化发展布局,着力做大县城、做强中心镇、做美新型社区,不断提升全县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

3、配套完善各类政策。协调推进户籍、土地、社会保障等政策改革,不断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制度安排,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同城同待遇”,进一步提高人口城镇化水平。积极推进城市经营,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城镇基础设施、公用设施建设,建立多元可持续的资金保障。

4、加大建筑市场整治力度。继续开展建筑领域专项整治,严厉打击假借资质承揽工程、工程招标中的违规行为和恶意拖欠、克扣农民工工资等问题,进一步规范我县建筑市场行为,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切实维护建筑市场秩序,为全县建设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计划完成投254.7亿元,加快__新区建设,实施96项城乡建设重点工程,完成S427东延工程等城区道路100公里;完成棚户区改造200万平方米,房地产开发面积400万平方米;实施绿化面积100万平方米;提升老城区面貌,大力实施七彩街中支道路、曙光街、樊巷街等12条城区道路综合改造,提升老城区形象,努力把老城区建设成一个交通便捷、环境优美、设施配套、功能完善、适宜人居、城市基础设施水平达到省内一流、与__新区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城区,加速中心城区功能跨越提升,力争城镇化率提高3个百分点,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形成与城乡一体化发展趋势相协调,奋力构建沛城为龙头、重点镇为支撑、新型社区为基础的城乡一体化新格局。

1、大力推进城建重点工程建设,提升综合承载能力

以建设__新区为引领,继续坚持实施北连西扩东进战略,大力推进总投资254.7亿元的96项城建在重点工程建设,确保年底一批城建重点工程建成投入使用。

一是加快城市路网建设,提高城市交通承载能力。依托徐沛快速通道、湖西航道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实施272省

道徐州至沛县公路、西环路修复工程、S427东延工程、屯北路工程、沛公路西延至龙河路等路网建设工程,力争2015年底基本建成通车,为__新城全面建设拉开骨架,全面提高城市交通承载能力;同时,加快红光路建设,力争汛期前建成通车,为沿河以北区域和红光北路东侧区域的开发建设打开空间。实施城区主次干路网建设。做好曙光街西段、樊巷街、正阳小学北道路、新都市华庭西道路、汉城南路改造等12条城区道路建设和改造等,打通末端节点,改善城市“微循环”,提高现有路网使用率条,提升道路通行能力。二是加快城市功能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品质。围绕夯实基础、完善功能、优化服务,不断提升新城区发展功能,发挥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带动功能。加快推进实验小学、三中教学楼、树人小学、新城学校、保安学校综合训练馆等7所学校建设,力争9月1日前交付使用。加快推进文化中心、特勤消防站、公交加气站、停车场等文化体育、教育卫生等功能性项目建设,在充分考虑住房和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需求的同时,加快推进以汉城路为中心的贯穿新老城区的德信九龙城、雨润城市综合体、侨城五星级酒店、汉城国际步行街、鼓楼广场等商贸设施建设,打造主城区核心商圈,形成以商贸、服务业聚集区。

三是加快棚户区改造,改善城区居民生活条件。按照《省政府关于加快棚户区(危旧房)改造工作的实施意见》(苏政发[2013]108号)文件要求和市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县2013—2017年拟实施城市棚户区(危旧房)改造项目计划方案,加快推进双靛池地块、六中北西地块、七洲集团地块、啤酒厂北地块、新实验小学等7个地块2600 户,44.3万平方米地块的征收工作,集中开发建设中央御景二期、汉街四方广场、中润东方广场、汉邦景城、易龙新汉城、城投御园、侨城御景、汉爵御园二期等400万平方米的高档住宅小区;加快推进万顷良田建设工程、北孔庄二期等91万平方米安置房建设,进一步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升城市景观,迅速凝聚人气。同时,加快红光小区三、四期9.3万平方米的保障性住房建设,力争年底交付使用,逐步扩大住房保障制度覆盖面,有效解决城镇中低收入群众住房困难。

四是高标准推进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打造生态宜居城市。以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和省级文明城市为引领,继续加大力度实施铁西公园、游园绿化工程、文化中心绿化工程、绿化隔离带工程等游园和城区道路绿化补植等增绿工程,努力打造一批新的绿化精品工程。不断提升绿地精细化管护水平,形成点、线、面、环相结合的组织完善、布局合理、特色突出的绿化系统。开展大沙河治理等河道疏浚整治开发,增强河网水体流动性,改善河道水质与水环境,打造特色河网原生态水系景观与风格,构建碧水蓝天工程。加大对城区老街道、小街巷的改造力度,实施道路硬化、道路街景美化和路灯亮化工程,建设一批小游园、街头绿地,提升城市面貌,让居民享受更加舒适的生活空间。

2、大力推进城乡统筹建设,加快城镇化发展步伐

一是引导新农村建设向社区集中。按照规划确定的100个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发展规划,从政策、资金、项目、技术、信息、物资等方面给予支持。同时,指导好新型设社区道路、学校、幼儿园、卫生室、供排水、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为群众入住新型农村社区创造好基础条件,以此鼓励引导群众到社区建房,促进人口集中。

二是大力推进村庄环境整治。按照“六整治、六提升”和“三整治、一保障”的要求,各镇根据目标任务,不断创新机制、多措并举,以三星级“康居乡村”创建和美丽乡村示范建设为抓手,强力推进全县村庄环境整治工作。对全县1329个自然村整治完成的基础上,进一步严格对照省制定的整治标,查漏补缺保每个村庄道路硬化、排水沟渠、绿化美化都达到标准要求,整治一个,达标一个。同时,集中人力、集中精力、集中力量、集中时间、集中财力、集中资源,全力以赴抓整治,确保2015年4-5月份通过省市对我县村庄环境整治工作进行全域验收,立即移交城管部门进行长效管理,防止“脏乱差”问题出现回潮,切实巩固整治成果。

3、以精细精品建设,打造一批人民满意工程

加强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全面规范工程现场秩序,继续深入开展文明施工专项整治工作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加强对在建工地的巡查和督查力度,对存在问题的项目整改情况进一步跟踪落实,加强对污染多发的工地的监督检查。以创建省级文明工地为引导,从规划设计到工程建设、到施工现场等各个环节,制定严格的施工现场管理标准,推行精细化施工,特别是对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关系密切的工程,进行全面监督检查,对不符合要求的材料坚决清除施工现场,未经检验的建筑材料一律不准投入使用,对关键部位和关键工序,要求监理人员上报旁站监理方案备查,对施工安全的薄弱环节、隐患问题进行重点监督,及时发现和整改工程建设中的问题,在施工过程中切实做到精致、精细、精品,努力把工地打造成文明工地,把工程建成质量一流的精品工程,全力打造一批人民满意工程,争创一批省市优质工程,力争“扬子杯”,争创“鲁班奖”。

4、大力推进建筑市场专项整治,进一步依法规范市场秩序

根据《建筑工程施工转包违法分包等违法行为认定查处管理办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研究制定我县建筑工程承发包管理规定,进一步明确发包、专业承包、平行发包要求,加大总承包模式推动力度,同时强化工程招标投标监管,以切实改变发承包随意混乱局面。

一是严格执行工程建设法定程序。凡是未办理施工图审查、质安监手续、施工许可、合同备案等手续或手续缺失的,一律不得开工建设。对擅自开工建设、擅自投入使用行为,责令整改,并对当事主体、主要负责人及相关项目负责人实施严厉处罚。把建筑施工违法分包、转包、违法分包及挂靠专项治理作为今后两年的工作重点,遵循“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原则,通过既有的市场综合大检查、稽查活动、专项检查等措施开展全面检查,重点检查建设单位的肢解发包行为、施工单位的转包分包、合同履行行为、单位或个人挂靠承揽工程及出借资质、资格证书等行为。

二是加强安全文明施工。从工程图纸设计审查、招标投标、竣工验收备案等各个方面强化监管与服务。严把施工图审查、招标投标、质量安全监督、工程监理、施工许可、竣工验收监管体系。开展安全文明施工,突出抓好抓好脚手架工程、模板工程、土方工程、施工用电、起重机械、施工吊装和施工机具安装等关键环节的检查验收。

三是认真做好农民工工资清欠工作。结合建筑市场专项整治,开展专项抽查,进一步加强日常巡视检查。扩大日常巡视检查覆盖面,加强对农民工签订

劳动合同及工资支付情况的监督检查。进一步畅通举报投诉渠道。向社会公布举报投诉电话,设置举报投诉信箱,加强举报投诉接待力量,做好对举报投诉案件的调查处理工作。对举报投诉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违法行为,做到发现一起,及时查处一起。继续完善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联动机制:开发企业应提供清欠办开据的“无拖欠”证明才能参加投标,施工企业提供清欠办开据的民工工资保证金证明才能质监介入等,力争从源头上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现象的发生,有条件的企业要实行实名制“一卡通”,以后逐渐进行推广。5、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塑造良好的队伍形象

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大精神为主旋律,围绕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五大任务,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不断提升我局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一是以加强教育为切入点,营造勤政廉政的良好氛围。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以党员领导干部为重点,深入开展理想信念、党纪、廉洁从政主题教育和从政道德教育活动,切实增强廉政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充分利用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和系列警示教育为抓手,发挥宣传、教育和警示的功能,从反面典型案例中深刻汲取教训,绷紧廉洁自律这根弦,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能力,切实筑牢党纪国法的“红线”和拒腐防变的“防线”,进一步促进党员干部廉洁从政,筑牢廉政“防火墙”。

二是以完善制度为支撑点,构建公开规范的监督机制。进一步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构建“以制度管人、以流程管事”的刚性约束力,充分发挥社会的监督作用,向社会公开举报投诉电话,聘请政协委员、人大代表、行风监督员,听取效能建设、政风行风建设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发放问卷调查表、召开座谈会等多种方式,及时了解和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对住建部门党风廉政建设和政风行风建设的意见和建议,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做到“对投诉问题件件有落实、事事有答复”,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三是以从严执纪为关键点,全面提升党员干部的执行力。针对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重点岗位和环节加大执纪检查力度,突出抓好时间节点、特殊场所和关键人员,严格落实服务承诺、首问负责、限时办结、失职追究等制度,彻底铲除“吃拿卡要”和“四难”等不良现象,及时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理,继续抓好招标投标、建筑工程质量安全、房屋征收等重点环节的监管,严肃查处等违纪违法行为,确保全局党员干部队伍的清正廉洁。

(一)加强组织领导,优化工作体制。建立健全组织管理机构,全力抓好项目的组织实施,积极会同各有关部门要抓好重大城建基础设施项目的方案审批、预算评审、项目验收、督查考核等工作;同时,抽调精干力量,完善工作体系,对照目标任务,抓好措施落实,切实组织好重大项目建设,确保各项工程顺利推进。

(二)多方争取、多元融资。积极主动向上争取各种政策和土地指标,化解资源要素瓶颈。进一步深化机关工作效能,强化服务意识,以优异的服务保障项目快速推进,争取更多的企业前来兴业投资。积极探索城市经营模式,结合全区可开发用地,充分发挥各种投融资平台作用,尝试多种融资模式吸引外资、民资参与城市建设,保障建设资金源源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