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建筑管理人员培训

建筑管理人员培训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建筑管理人员培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建筑管理人员培训

建筑管理人员培训范文第1篇

建筑管理企业中,涉及多项合同的签订。建筑管理合同多为建筑施工过程中,建筑双方依据施工计划,利用有效资料及数据信息,将劳动制度转变为可进行实际操作的合同。这种合同也作为具有法律作用的说明文件,保障双方的权益,将责任进行有效划分。另外,建筑管理合同也是施工的依据文件,工作人员根据合同对相关工作进行开展,管理人员依据合同进行工程结算并为施工人员付款。因此,建筑管理合同是建筑施工及后期运行中的重要法律依据,其有效管理对建筑行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建筑管理中合同的重要性

2.1为建筑管理提供依据

在建筑管理完成的过程中,工程施工是建筑最重要的控制阶段,工作人员要要按照施工的预算,在施工合同的作用下在施工阶段控制好资金的投入。建筑管理合同对施工管理的控制主要包含三个方面,一是对人员的组织,要对建筑的施工人员进行管理并对工程造价进行控制,科学合理的控制施工中的编制流程。二是约束项目中所使用的资金,对工程中相关的程序的工程量加以统筹规划,并要合理的建设成本的支出,在工程竣工时进行审核。三是对技术实施的控制,对经济条件变更以及环境因素引起的问题进行审核与公正。因此,建筑管理过程中合同的制定能够作为建筑管理提供有效的依据,为建筑管理工作带来保障。

2.2为工程建设与完工检验提供保障

在工程建设中,相关人员应根据相应的合同说明,完成对工程的建设。必须要从建筑结构、施工技术以及建筑工艺等方面,严格执行合同规范,进行相关建设。在工程完工之后,对整个工程项目的施工资料加以记录和整理,并要收集竣工验收的资料,将其整理归档,根据工程造价对资料进行编制,根据合同条款进行人身核对,审核竣工的工程段,并对工程项目给出科学合理的判断。建筑管理合同在整个工程进行的过程中,起到了监督检验的作用,完善了施工进程和工程的检验工作。

2.3规定合同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在合同操作的过程中,为不同的人制定了不同的权利与义务,如招标人的义务是明确施工中的工期,对工程款的结算等。承包人的义务则是按相关合同的规定,完成对工程的建设,在施工过程中不断完成招标人对工程改进的要求,达到预期施工状态,合理规划施工进度,按时完成工程建设等。在整个建筑管理中,合同涉及了很多方面的内容,其中最主要的是规划权利与义务,使签订合同的双方能够按照合同的相关要求,理解自己的定位,完成工程的建设。

2.4合理规划土地使用

在完成建筑施工规划后,施工单位会对以前的建筑物进行拆除,这会全部铲除施工周围的土地,造成对资源的浪费。因此,在建筑合同中明确规定施工建设,对施工地点进行明确的选择,以此降低对原有建筑的破坏,减少土地的浪费,从而实现了建筑合同对土地的节约。

3加强建筑管理合同的有效措施

3.1加强人员培训

建筑管理合同是否能够顺利的进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措施,因此要十分重视合同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管理者的综合素质,能够使管理工作的程序得到保障。建筑单位在进行合同管理人员的招聘时,不仅要考察期其专业知识,还要对其综合素质进行评价,保障用人的科学性。在面试中,要聘请专门人士对竞聘者进行提问和筛选,减少漏洞的发生。对于一些文凭高但实际应用能力较差的人,单位要谨慎考虑。有些工作者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忽略了实际操作技术的掌握,在工作中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麻烦,因此企业在筛选人才时,不要过于注重高学历,还要注重工作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在实际操作中,要注重经验的积累,加强工作人员的相关培训,为其灌输新的知识与技术。让其在掌握现有技术的基础上,能够完成相关知识的深入了解,并结合自身的优势,将所掌握的先进技术运用到工作当中,使其在工作中实现自我价值,完成企业与个人的双赢。

3.2加强合同的监督管理

加强建筑管理合同的监督,首先要加强施工的管理,工程建筑的管理是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在施工开始之前,要尽量做好施工的准备工作,将施工中所涉及的工序和进行合理的安排。在工程开始前可能会出现一些妨碍工程进行的事件,工作人员要针对这些事件制定合理的解决方式,避免其对工程质量的影响,保障施工的顺利进行。在合同的监督中,首先工作人员要对合同有全面深入的了解,对合同中的标准和注意事项充分掌握,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要尽快去合适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不要让合同中存在的问题影响到后期的施工建设,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在施工合同的监理中,要建立专门的管理小组或部门,对工作人员进行明确的分工,并让其相互制约,一切从遵循合同要求的角度出发,严格按照规矩办事,以维持合同的正常运行和发展。

3.3注重合同的履行

合同在经过有效的管理和审核之后,一经签订便具有了法律效益,保障了签订合同双方的权益。如果合同不符合相关法律规定,出现违规操作,便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合同的拟定是用以限制合同双方的行为,如果缺少了约束双方的标准,就可能出现一方为了利益采取不正当的方式,带来不堪设想的后果。因此,在合同拟定的阶段,要注重合同的合理性,加强相关法律知识的了解,为合同的制定找到相关的理论依据,保证合同中各项目的有效性,完善合同内容。在签订合同时,要明确合同中的内容,对自己不理解的内容及时查阅询问,保证合同在签订的过程中不存在不合理的方式。在合同履行的阶段,合同双方要严格按照合同的相关规定明确自己的义务,做好相应的工作,合同管理人员要对合同进行监督,保护好合同的权威性,针对违反合同的行为加以治理,加强合同履行中的有效监督,保障合同顺利进行。

4结束语

建筑管理人员培训范文第2篇

关键词:房屋建筑工程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目前我国大部分建筑工程企业都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在各方面都取得了相当好的成果,但是,房屋建筑工程的项目管理仍然存在着很多的不足。这些不足极大地阻碍了我国建筑工程企业的发展,给建筑企业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建筑工程管理,其主要是指在工程立项后,对于招标、规划、设计和施工等过程的管理,使得建筑工程项目能够高效的完成。由于我国实行的工程管理的时间还不长,从而缺乏一些深入的研究,在建筑工程的管理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结合房屋建筑工程管理实际情况,对我国房屋建筑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同时提出相应的对策。

1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问题

1.1管理人员素质偏差

房屋建筑项目管理人员素质的高低,可以影响到整个项目进程快慢,拥有一支高素质、高水平、高能力的房屋建筑管理队伍,是房屋建筑项目管理的重要支柱。三高房屋建筑管理队伍是保证房屋建筑质量以及效率的重要基础,也是当前房屋建筑项目管理的关键。目前我国大部分房屋建筑管理人员都是素质偏低,学历资深较浅的农民工,他们自身在知识、素质、修养方面存在着很多管理技术问题,使得在实际的房屋建筑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加上建筑企业对项目管理不够重视,在建筑项目管理培训方面大有欠缺。

1.2项目管理体制尚未完善

工程项目的管理体制,是建筑企业针对整个房屋建筑工程采取管理、控制的基本依据,体制上的缺陷对于整个工程项目的建设造成了极大的阻碍。然而,由于我国的房屋建筑工程项目较多,一些建设企业为求成本最小化、缩减人员开支,从而往往对工程项目的管理部门进行大量的人力削减,由此不仅加大了工程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同时由于管理部门人员的残缺,也无法将管理、控制工作落实到工程项目的每个环节。此外,由于存在严重的一人身兼数职现象,从而降低了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使建筑工程的管理只停留于表面,降低了管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更无法起到真正的管理作用。

1.3项目施工管理不够规范

做好施工管理工作,最基本的是建立健全相应的施工管理控制体系,建立相应的施工管理制度,只有在一定的施工管理控制体系与制度的约束下,才可以做好相应的施工管理工作。但是,很多的施工企业往往在施工管理控制体系与制度建设方面存在问题,施工管理控制体系与制度建立不健全不完善。另外,即使建立了相应的施工管理控制体系与制度,很多企业又存在着执行力问题,施工管理控制体系与制度执行力度不够,这些都导致施工管理不规范、不标准问题的出现。

1.4项目成本核算不到位

工程项目的各项财务数据、统计、指标的全面性与准确性对成本核算结果的准确性有着直接影响,其主要包括物资消耗、施工机械设备使用情况、劳动力消耗、建安产值、动力消耗等方面的统计,此外还有工程项目的预算成本表。施工企业的财务部门,需要根据这些统计资料对施工项目进行分类核算与归集成本。然而一些建筑施工企业,其财务数据统计工作并不到位,统计报表上的内容,往往只是简单的文字说明或单一的产值统计,对单项工程的人力、物力等生产要素消耗的反映内容相对较少,部分项目甚至存在没有预算单价分解、统计报表的情况,由此得出的成本核算结果,往往缺乏准确性、全面性,从而提高了项目成本管理的难度。

2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存在问题的对策

2.1做好管理人员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加强工程建设管理,提高建筑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素质和工作水平,是有效制约整个项目顺利的标志,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一:应该实现管理的考核制度,要求对已经具备执业资格的人员有一个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二:切实执行持证上岗制度,首先必须禁止“挂靠”切实执行持证上岗制度,严格审查持证人和管理人资料,并在执业过程中不定期抽查,确保持有资格证者和在岗者是同一人,只有通过执业资格制度才能上岗,二:强化终生学习,建筑工程管理人员要持之以恒地坚持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在实践中提高要认清自身素质与形势要求的差距,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抓紧进行知识更新,增强工作能力,提高自身素质。

2.2坚持项目创新管理观念

建筑企业若要实现对工程项目的有效管理与控制,企业高层领导与管理者必须提高重视。在现阶段的项目管理过程中,相关的施工企业应充分的认识到这一个问题,那就是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基础之上,才能获得广大用户的认可,也才能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所以,加大管理经费的投入,展开系统的人才培养工作,转变传统的思维方式,树立全新的工程管理观念,充分了解、认识到房屋建筑工程管理创新的紧迫性。此外,还需制定具体的管理创新方案,房屋建筑工程的管理工作不能一成不变,企业应根据其自身情况与工程的实际状况,通过坚持项目创新管理,不断实践、探索,寻找出适合企业建筑项目的管理模式,进一步保证工程管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2.3制定合理、科学的施工策划方案

施工策划方案是项目施工企业做好项目管理的关键环节,只有在一定的施工策划方案规划下,才可以提高项目管理质量与效率。首先,施工企业将责任落实到人,并依据工程特点来进一步的对工程质量进行明确。在房建工程的实际策划当中,要使其自身的质量目标有着一个更为明确的方向,在现场管理过程中,相关管理部门还应对相应的施工工序进行进一步的明确,将责任落实到人;另一方面,在施工现场的管理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还有相关管理部门还应对进场的施工材料进行严格把关和审核,要将原材料自身质量同时建设产品的最终质量进行直接挂钩。如果一个施工企业在施工作业过程中,所使用的都是劣质或者说是不合格的材料,那么这项工程是不可能具有高质量的。

2.4加强成本管理

房屋建筑工程的成本管理工作涵盖多个方面,一:施工设备成本,其是通过施工机械、设备的合理使用,尽可能的缩短机械运作时间而降低成本;二:施工物料成本,其是通过材料选购时的差价、不同材料的合理选用来控制项目成本;二:劳动力成本,其是通过劳动力的有效使用,进一步提高工程的生产效率而降低项目成本。在房屋建筑工程管理中,必须有效控制这些成本,才能进一步促进工程管理的效率与质量。施工单位,可将成本管理工作进行责任制的划分,从而明确工程各部门与成本管理各阶段的成本控制任务,而工程项目的财务部门,应根据国家相关的政策、法规,编制补充性细则并参与到成本管理工作中,制定详细的工程结算价格、机械物料消耗等相关定额。

2.5加强现场施工技术管理

在当前的施工作业过程中,施工企业应依据工程特点以及实际施工现状来不断的完善和优化施工技术其自身的信息管理系统,以做好对施工过程以及施工作业的记录和分析工作,并将工程建设中所使用的施工技术以及施工工艺整理存储下来。此外施工企业还应不断的改进和创新施工技术以及施工工艺,不断的完善以及健全相应的现场管理制度,并进一步的明确相关责任,以切实做好相应的现场管理工作。针对施工作业人员做好任务划分、明确责任,定期开展业绩考核,根据考核结果给予奖惩,以此激励、警示作业人员,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有效避免不规范操作现象。

3结束语:综上所述,房屋建筑的施工是一个整体复杂的过程,难点多、周期长,给高层房屋建筑施工管理带来了很多难点,所以,建筑工程企业必须大力加强工程管理的工作,切实地做好一切工作,不断推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创新,借助项目管理队伍中的先进力量,以引领和凝聚广大项目管理人才提高素质、增长才干、成就事业,通过各方合作,切实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 成本管理、 进度管理和安全管理,保证建筑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从而提高建筑工程企业的竞争力,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邓建新. 浅谈房屋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J]. 中小企业科技. 2007(04)

[2]吴育松. 完全浅析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J]. 魅力中国. 2010(10)

建筑管理人员培训范文第3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 TU19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我国信息化技术的不断进步,不少建筑施工单位开始尝试对建筑工程进行信息化管理,并取得了不俗的效果。但是,与国际同行相比较,我国在这个方面还处于相对落后的境况因此,提高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水平既是相关各方研究的热门课题,也是社会发展的要求。

1.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所具有的优势

1.1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水平

在我国初步实现现代化且快速走向全面现代化的今天,对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众所周知,较高的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离不开有效地工程管理。就目前来看,传统的管理模式具有人力物力消耗大、工作强度大、管理效率低等难以克服的缺点,愈来愈不能满足现代化建筑的施工管理需求。因此,为改变这个现状,就迫切要求将传统管理模式利用信息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以全新的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方式全面服务于建筑工程施工。也就是说,利用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具备的能够实时监控、全面监控、重点监控施工现场的优势,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不易察觉的质量问题,并提醒施工人员尽快予以完善,从而提高施工质量控制水平,促进建筑工程向前发展。

1.2.优化管理结构的需求

传统的建筑工程管理是在多级参与、多人参与和多部门参与的情况下进行的,也就是政府建筑工程管理部门和施工单位管理机构全面参与。但是,如此众多的管理层级却收不到预想的管理效果,却将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变得更加复杂化、低效化和无序化。究其原因,就在于参与管理的部门机构过多,管理机构臃肿,且具体管理责任不明晰。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建筑管理机构的“瘦身”需求愈发迫切。那么,如何实现建筑管理机构的“精兵简政”呢?随着信息技术向建筑工程领域的全面渗透,就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契机。信息化的建筑工程管理模式依赖于电子计算机技术的网络技术,可以实现管理信息的快速收集、传递和处理,使管理现场和管理中枢实现信息直达而无需通过中间环节,既能提高信息传递的质量,又能节约大量的人力,从而实现建筑工程管理机构的优化。

1.3.提高管理效率

建筑工程的建设过程往往比较复杂,物料的选型与采购、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施工后的工程评价和验收等均需要工程管理部门的全面参与。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管理部门通常使用“蹲点”的管理方法,也就是委派众多的管理人员实时跟踪管理建筑工程施工的每一个环节。虽说这个办法“听起来不错”,但具体操作起来却困难重重,抛开管理人员的精力是否能够实现“实时管理”不说,就是将各个管理人员获得的管理信息收集汇总到管理指挥部就是一个天大的难题,这个办法管理效率及其低下,其实就是“没办法的办法”。而信息化的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利用自身的信息收集源头广、能够实现二十四小时不间断监控(监管设备是不需要“睡觉”的、只需操作人员轮班即可)、监管范围广且严密的优点,就可以很好地解决上文所述的难题,从而极大地提高了管理效率。

2.现阶段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

虽然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优点愈来愈被更多的人所熟知,也受到了建筑工程管理部门的日益重视。但纵观现在,由于人为和技术上的原因,我国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

2.1.信息化管理理念比较薄弱

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部门接触信息技术的时间并不长(改革开放的时间不过只有30余年),对信息技术的认识并不充分,对信息技术所具有的优点也知之不详,这就导致了工程管理者信息化管理理念比较薄弱。理念决定方法,意识决定行动。在管理者(尤其是上层管理者)缺乏足够信息化管理理念的情况下,其自然就不会重视管理信息化,也不会投入足够的资金和人力进行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改造。换句话说,管理者信息化管理理念的薄弱,是造成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程度不足的根源之一。

2.2.缺乏国产的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软件

虽然我国的信息技术发展十分迅速,但毕竟发展时间较短,起点也很低。因此,相对于国外先进的信息技术水平,我国还处于相当落后的境地。自然,这种落后也表现在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软件的开发上。就目前来看,我国在这方面还没有研发出一种可靠的、先进的管理软件系统,因此建筑行业普遍采用国外的同类管理软件。但是,使用国外软件系统也有很多难以接受的缺点:一是购买价格昂贵,造成管理投资升高;二是购得的软件系统基本上不是最新最先进的软件系统(谁愿意把最好的东西拿出来卖呢?),而且系统的升级维护都需要依赖国外技术;最重要的是,国外开发的管理软件系统是基于本国具体情况的,因此很多方面并不适合我国国情。这种局面自然拖了我国建筑工程信息化的后腿。

2.3.信息化发展不均衡

据实而言,在我国东部尤其是东南沿海等发达地区,在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方面已经达到的相当高的水准,但在中西部地区,特别是相对偏远地区,在这方面甚至还没有起步,甚至有些地方连“信息化”这个字眼都一知半解,更遑论进行建筑工程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了。而一个国家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提高靠的是整个国家全面的提升,而不是某一地区的提升。因此,信息化发展不均衡是我国全面的建筑工程管理的信息化工作中的一大硬伤。

2.4.信息化政策落实不足

这一现象在我国也十分突出。其实,中央政府对建筑工程管理的信息化工作是极为重视和支持的,近年来也出台了促进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发展的一系列政策。但很多建筑管理机构并没有认真的贯彻执行,而是将信息化建设停留在了口号和标语上。这种现象极大地阻碍了建筑工程管理的信息化的发展。

3.提高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有效途径

3.1.强化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意识

首先,要组织管理者进行信息技术的学习,使之对信息技术具备的优势有一个透彻的了解,及时的转变旧有思维,将工作重点转移到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上来。此外,还要做好信息化管理的宣传工作,及时的纠正建筑工程相关人员信息化认知中存在的偏差,使之能够支持并参与到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

3.2.加快相关国产软件的开发

建筑工程管理部门要和国内软件开发实力较强的IT企业加强沟通和合作,组织优秀的软件开发人才,并投入必要的资金和其他资源,尽快的开发出先进的管产信息化管理软件来,彻底国外公司在此领域对我国的技术垄断地位。

3.3.加大对信息化管理水平低的地区的扶持力度

在国家层面上,政府要对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欠发达(相对于国内)在资金和政策上给予一定的倾斜。在地区层面上,信息化管理建设先进地区要对欠发达地区进行帮扶,如对这些地区进行管理人员培训、管理技术转让和现金管理经验推广等,从而促进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进步。

3.4.培养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的专业人才

做到这一点,一要开办专门的培训班,对现有的管理人员进行再培训,使之能够满足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要求;二要派遣优秀管理人员到国外进行深造,学习其先进技术和经验,为我所用。这两种途径要双管齐下,尽快培养出一批专业人才来,以支持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

4.结语

工程管理信息化是建筑行业向前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也是其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因此,无论是管理部门还是建筑单位,都要给与足够的配合和支持,尽快赶上国际先进水平。

参考文献:

建筑管理人员培训范文第4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问题;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 TU7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建筑工程管理贯穿于工程的施工阶段到竣工阶段,在这个过程中,要对于建筑活动的各个要素进行组织、计划、协调及控制。由于建筑行业本身的复杂性和市场竞争的无序性造成建筑管理混乱,工程事故不断和质量问题严重等情况,因此,加强对建筑工程的管理,促进建筑工程合理科学的开展,保证工程建设的高质量完成是建筑行业面临的一个迫切的现实问题。

一、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我国建筑工程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相当不完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是于2002年5月1日开始实行的,它将我国多年来对于国外先进的建筑工程管理方法和模式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总结,并将其建筑工程管理体制进行了大力的推广,这对于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具有非常现实的指导意义。有相当一部分建筑企业没有实现科学规范的管理,因此相应的在建筑工程管理中也无法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机构,管理机构不明确,各部门分工以及职责就很难落实下去,更加无法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进行建筑工程管理工作。

2、目前管理体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目前,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管理体制不健全。管理体制的不健全对建筑工程建设会造成不利的影响,我国很多建筑工程项目,为了节省开支,对管理部门人员进行大量削减,这样也就造成管理人员多数是兼职的。管理人员的严重不足会使管理作用得不到发挥,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不能落实到位。

3、人们对于建筑工程管理的认识不到位

如今,建筑行业已经发展成为了我国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相应的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也就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当前人们对于建筑工程管理的认识不到位,普遍存在着重技术、轻管理的现象,许多建筑企业片面的强调建筑施工技术水平的提高,而不够重视建筑工程管理,因此就无法充分发挥建筑施工地理、资源、人才等优势,从而直接导致了建筑工程质量的不合格甚至是安全隐患的存在。

4、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还有待提高

目前,建筑施工管理人员培训机制还有待改善,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还较低,还比较缺乏懂经营、懂技术、懂管理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这样也就造成了与国际工程公司的差距。同时,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办法执行力不足,管理制度不健全,违法工程流程时有发生,编制计划不规范、不科学,管理水平比较低。

5、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是一项不容忽视的问题,建筑施工多为露天作业存在较大的危险性,很容易发生事故。据有关资料统计建筑施工危险性仅次于矿山,事故年均死亡人数与其他行业相比已位居第二,对建筑工程行业的整体发展有一定不利影响,给施工人员生命财产造成很大损失。近年来,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不断有事故发生,例如机械损伤、坍塌事故、物体打击、高空坠落、触电等,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环境的危险性和人为的操作失误所造成,例如在建筑工程伤亡事故中80%发生在民工和临时工身上,90%是由于违章指挥、违章作业造成的。

二、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问题的产生原因

1、从建筑工程技术方面分析

建筑行业不仅分工细致,而且劳动力密集,对于建筑工程管理而言,具有人数多,人员分散、工作繁杂等特点,为了能尽早的使我国建筑行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必须将先进的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手段引入建筑行业,因此,必须要保质保量的将这些施工设计图纸进行分类、存档以保证能够快捷方便的信息查询、信息资源共享,这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当前,我国的建筑工程信息化程度比较低,发展进程比较缓慢,和国外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还比较大,严重制约了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

2、从管理方面分析

在我国,建筑行业自从实行项目管理体制以来,已经逐渐形成了一种新型的企业组织结构模式,那就是以施工总承包为主,以各施工企业和施工队伍为依托,但是,实际上,这种企业组织模式过于理想,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分包企业和施工队伍不能完成应有的施工任务,只有一部分专业技术较高的分包企业能够按时按质按量的完成分包任务外,相当大一部分施工任务仍然是由总承包企业组织人员完成的,这些使得建筑总承包企业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过于庞大,导致管理水平无法提高。

三、改进建筑工程管理的措施

1、建立健全建筑工程管理相关法律法规

目前,我国关于建筑工程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还比较少,而且大多不够完善,执行力度也不够,因此,首先要建立健全建筑工程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并且保证能够有效的实行,这样才能给我国建筑工程管理提供法律方面的依据。于此同时,新的有效的建筑工程管理法律法规应该及时制定,将专业化的建筑工程管理推广开来,制定严格的考核和控制建筑工程管理的专业化水平,确保工程在建设过程中顺利进行,逐渐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2、认真对建筑工程管理体制进行完善

管理体制是保证建筑工程顺利进行的有效保证。要想对建筑工程管理体制进行完善,就应当从管理团队和领导力进行入手,首先要对领导责任制进一步完善,可以根据制定的有关管理规定,对责任权限和任务进一步明确,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进行整改,及时对下属完善建筑工程管理体制情况进行监督;其次,要建立一支科学、高效的建筑工程管理队伍。在建筑工程项目开始阶段,应当建立包括项目经理在内的领导班子和成员,这一建筑工程项目团队要认真做好团结协作工作,要拥有全新的管理理念,要按预期目标完成任务;其次,进度计划是进度管理的一个重要工作,其他计划的制定都是在进度计划的基础上进行的,进度计划的好坏对后期的工作开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3、加强对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视

当今世界是信息化的时代,管理手段以及管理思想现代化,并且逐步走进了现代建筑企业,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高低严重影响着建筑企业管理总体水平的高低和企业效益的好坏,必须加强对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视,做好宣传教育工作,进一步提高企业职工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和意识,逐渐提高建筑工程管理水平。

4、要建立一支能力较强的建筑工程管理队伍

有一支较强的管理队伍,对于建筑工程项目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团队都没有全身心投入工作,团队没有较强的凝聚力,团队人员工作效率低下,管理人员就不可能发挥出真正的管理作用。因此,在建筑工程项目开始之前就应当建立一支优秀的管理队伍,制定出详细的计划,对于每一位管理人员都进行考核,从而提高整个管理团队的工作效率。

5、加强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是施工企业管理中的核心部分,具有综合性、系统性、科学性的特点,施工中的所有人员、物资和环境都是管理的对象,是对这些对象的状态进行控制和管理的动态科学。在施工场地应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安全宣传,通过张贴标语、开展一定的安全知识教育等,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确保现场的作业程序稳定,严格按照安全规范进行施工。除此之外,在日程管理中建章立制,完善体系,层层把关,逐级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监督人员应检查和督促施工企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完善安全保障体系。

结束语

建筑工程是一项量大面广的社会系统工程,其管理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时刻关系着人们的生活以及社会的运行,工程管理作为一个重要的建筑工程管理环节,一定要引起相关领导的重视。应坚持依法建设,改善企业内部管理,提高工程质量意识,加强施工管理力度,促进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进而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建筑管理人员培训范文第5篇

关键词:建筑消防;设施管理;维护保养

中图分类号:TU998文献标识码: A

一、高层建筑消防设施维护管理的现状

1.消防设施标准化管理深度不高。消防法律法规对高层建筑消防设施维护管理的规定不完善,对高层建筑消防设施维护管理的质量技术评价标准、消防设施维护管理规程尚未制定行之有效的法规制度。日常使用中监督管理缺乏手段,单纯依靠消防检测单位的技术报告。

2.消防中介服务组织不规范。我国现在还没有统一的用于规范中介组织的法律规范,地方政府的有关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对消防中介组织的性质、职责以及与公安消防机构的关系并没有明确规定,导致消防维保中介组织管理混乱。

3.消防维保单位对建筑消防设施有关技术资料了解不全面。部分高层建筑产权单位和使用单位不是一家,使用单位在中途进行装饰改造后,产权单位未及时对消防设施改造情况进行核实,消防设施安装系统图和平面图与资料不符。

4.建筑消防设施维护保养服务收费混乱。维护保养收费太高,给建筑管理单位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在建筑管理单位对维保单位招标的情况下,维保单位为了中标,以价格战恶意竞争,过低的服务收费往往造成中标单位无法按程序进行进行维保,给正常的消防设施维护保养市场带来不利因素。

5.部分单位在安全设施维护方面投入资金短缺。受经济效益影响,一些单位领导不注重对消防设施的资金投入和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培训,造成消防设施硬件方面不能满足现场要求,值班人员对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不足,长期无证上岗,值班形同虚设。

6.维护保养中介组织技术质量水平相差较多,维护保养技术标准不统一,无法进行量化考核和纵向对比。消防设施的维护是从技术上的维护和责任上的落实,如何反映出来,维护报表及报告是核心,缺少一些技术参数来说明消防设施的运行状态。

7.公安消防部门对消防设施维护的监督管理力不从心。消防监督人员少,监督检查的能力水平不一。在建筑消防设施的监督检查中,监督人员往往采取眼观手摸的简单手段,判断建筑消防设施的正常与否,降低了消防部门监督检查的权威性。

二、 消防设施维护与日常检查

1.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维护

①电源是否接通,主备电源能否自动切换;

②是否有人管理、24小时值班,操作人员是否经过消防专门培训;

③报警控制器的功能是否正常;

④是否关闭报警器;

⑤主机和探测器有无损坏、失效或误报;

⑥有无探测器未被保护的范围场所;

⑦声音报警或广播系统能否正常工作。

2.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维护

①喷头的管理维护:每月应对喷头进行一次外观检查,发现有漏水、腐蚀、玻璃球变色或玻璃球内液体数量减少、喷头周围有无影响喷头动作或洒水的障碍物等现象,应立即更换。

②报警阀组的管理维护:电磁阀应每月检查一次,试验启动是否正常,如动作失灵应及时更换。每个季度对报警阀旁的放水试验阀进行放水,验证系统的供水能力和压力开关,水力警铃的报警性能。每两个月应利用系统的末端放水装置放水,检查水流指示器动作是否正常。

③系统模拟试验检查:打开系统的末端试水装置后,系统应能正常显示如下功能:a.报警阀动作,警铃鸣响;b.水流指示器动作,消防控制中心有信号显示;c.压力开关动作正常,消防控制中心有信号显示;e.消防水泵自动启动,消防控制中心有信号显示;f.其他消防联动控制系统投入运行。

3. 室内消火栓的管理维护

室内消火栓、水枪、水带、消防卷盘是否齐全完好,有无生锈、漏水、接口垫圈是否完好;消防水泵在火警后5分钟内能否正常供水;报警按钮、指示灯及报警线路功能是否正常,有无故障;检查消火栓箱及箱内配件的外观有无损坏,涂层是否脱落,箱门玻璃是否完好。

4.水源及供水设施的管理维护

每年应对水源的供水能力进行一次测定,看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消防水池、消防水箱及气压给水设备应每月检查一次,每两年对消防储水设备进行一次全面检查,修补缺损和重新油漆。

5.灭火器的管理维护

灭火器应设置在位置明显和便于取用的地点,且不得影响安全疏散;灭火器的摆放应稳固,其铭牌应朝外,灭火器箱不得上锁;灭火器不宜设置在潮湿或强腐蚀性的地方;灭火器不得设置在超出其使用温度范围的地点。

三、自动消防设施维护的具体措施

1.加强日常检查

自动消防设施系统是一个内部结构复杂的系统,包含着多种消防设备。管理人员只有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加强对设备的检查,才能有效预防设备故障。在日常的设备检查中,要侧重对自动消防设备的探头、烟雾感知系统、温度感知系统、可燃物探测装置、自动报警装置、疏散设备和照明设备、显示系统、声光报警系统、喷水系统等进行检查,观察这些装置的表面有没有破损,运行状态是否正常。

2.进行断电维护

在发生火灾时,我们要做的第一项工作就是切断电源,为施救工作提供条件。因此,在管理和维护自动消防设施的过程中,应当对自动消防装置进行断电状态下的维护。工作人员要切断电源,查看备用电源能否自动投入使用,备用电源的各种指标是否处于正常值范围内。工作人员要及时记下自动消防设备的电压值和电流值,确保现场的所有开关、指示装置和按钮装置都处于接触良好的状态,并查看系统内部的照明设备、疏散通道和显示灯是否可以正常运转。

3.开展功能排查

定期的功能排查,可以帮助自动消防设施的管理者发现设施运行中的安全隐患,并及时消除这种隐患。自动消防设施的检查人员和相关部门要每隔一定时间对整个体系进行一次功能排查,用设备厂商的说明书作为依据,检查各种试验装置能否正常工作、指示装置能否清楚显示数据。如果在排查中发现出现故障或者失灵的探测装置,要及时进行拆卸和更换。在实际排查活动中,可以对相关设备进行一次性的排查,也可以分批次进行排查。不管采取哪种排查方式,在对自动消防设施进行实验之前,务必做好事先安排,避免在试验过程中出现人员恐慌和秩序混乱现象。

4.组织人员培训

城市建筑物内的火灾控制工作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和专业性,尤其是火灾发生初期的有效施救工作,更需要特定的消防专业知识和操作技巧。因此,相关部门应当组织对自动消防设施使用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及时发现险情的能力和采取有效措施的能力,增强他们的实践操作技能,使他们能够更熟练地维护和管理建筑物内的自动消防设施。

结语:建筑消防设施的运行状况直接关系到建筑内部人们的生命及财产安全,产权单位应注重发挥建筑固定消防设施防火、灭火功能,提高设施完好率,坚持做到“硬件过硬”、“软件不软”,不断完善社会化消防管理标准,并辅之以系统有效的消防监督,才能确保火灾时消防设施能够完全发挥其功效,为建筑使用人员营造一个安全的工作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