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锻炼对健康的重要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论文摘要:本文选用《心理健康诊断量表》和《体育梭炼知行调查问卷》时242名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有三分之二以上的高中生处于可能有心理障碍或者应引起关注的状态;在不同群体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女生显著低于男生,高三学生显著低于高二学生,农村生源学生显著低于城镇生源学生;2)有66%的高中生时体育梭炼重要性的认知高,但有一半以上的学生不参加体育课外的徽炼:3)高中生体育梭炼知行程度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正相关;3)高中生知行程度不同,其心理健康水平也不同,从高到低依次是:运动+认知高组.运动+认知低组、不运动+认知高组、不运动+认知低组。
1前言
高中生处于一个较为特殊的时期,青春期快速的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的不同步,个性成熟度较低,自我认知能力不足,同时还要面临高考压力、学业问题和人际关系问题等,容易造成种种心理冲突,从而影响心理健康状况。体育锻炼知行是指对体育锻炼的认知程度和被试是否为运动群体。本研究旨在对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分析不同群体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和特点,并对其体育锻炼知行与心理健康水平进行研究,分析不同体育锻炼知行程度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和特点,为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促进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 .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高中学生,共发放问卷450份,回收问卷430份,有效问卷424份,回收问卷的有效率为98.6%。
2.2研究工具
2.2.1《心理健康诊断量表》
本研究根据高中生心理健康诊断量表的分类标谁将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分为3类,分别为健康、心理问题应引起关注、可能有心理障碍,并赋予分值。
2.2.2《体育锻炼知行调查问卷》
选用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殷恒蝉教授等2006年编制的《体育锻炼知行调查问卷》
3结果与分析
3.1高中生心理健康的现状与特点
3.1.1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分布情况
在所调查的高中生中,有31.41%的高中生处于健康状态,有31.89%的高中生处于心理问题应引起关注状态,有36.70%的高中生处于可能有心理障碍状态。
3.1.2不同群体高中生心理健康的现状与特点
3.1.2.1不同性别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现状与特点
对不同性别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在男生中,共有36.1%的高中生处于可能有心理障碍或应引起关注状态;在女生中,共有81.0%的高中生处于可能有心理障碍或应引起关注状态。对不同性别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检验,结果表明,男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得分比女生高,且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
3.1.2.2不同年级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现状一与特点
对不同年级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有63.5%的高一学生处于可能有心理障碍或应引起关注状态,有65.2%的高二学生处于可能有心理障碍或应引起关注状态,有76.8%的高三生处于可能有心理障碍或应引起关注状态。
3.1.2.3城镇和农村生源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现状与特点
对城镇和农村生源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共有63.3%的来自城镇的高中生处于可能有心理障碍或应引起关注状态,共有76.5%的来自农村的高中生处于可能有心理障碍或应引起关注状态。对城镇和农村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来自城镇的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得分比来自农村的高中生高,且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
3.2体育锻炼知行程度与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关系
3.2.1高中生对体育锻炼对健康重要性的认知程度的分布情况
对高中生对体育锻炼对健康重要性的认知程度进行调查,结果发现,3.8%的高中生认知程度非常高,17%的高中生认知程度较高,45.3%的高中生认知程度高,26.9%的高中生认知程度较低,7.1%的高中生认知程度很低。
3.2.2高中生体育锻炼知行程度的分布情况
通过对高中生体育锻炼知行程度分布况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运动十认知高的高中生占36.3%;2)运动十认知低的高中生占11 . 8%; 3)不运动+认知高的高中生占29.7%;4)不运动+认知低的高中生占22.2%。有66%的高中生对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知高,但有一半的高中生由于各种原因不参加运动。
3.2.3高中生体育锻炼知行程度与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分析
本研究中,将高中生体育锻炼知行程度的4组样本予以赋值,将知行程度与心理健康水平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高中生体育锻炼知行程度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正相关。表明了知行程度与心理健康之间有比较密切的联系,有必要作进一步的探讨。
3.2.4不同知行等级高中生在心理健康水平上的差异性检验
通过对不同知行程度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得分进行ANOVA方差分析,结果发现,不同知行程度在高中生心理健康得分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进一步对不同知行程度的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进行多重比较,结果发现,运动+认知高的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较不运动+认知高、不运动+认知低的高中生的高,并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运动+认知低的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不运动十认知高、不运动+认知低的高中生的高,并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4结论与建议
1)有三分之二以上的高中生处于可能有心理障碍或者应引起关注的状态。学校、家长和有关部门应引起高度重视,在抓学习的同时,也要关注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注意创建和拓展维护和促进高中生心理健康的途径,加强必要的情感和思想交流。
2)高三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最差,所以在准备高考的同时,学校和家长时刻关注学生的情绪状态,要注意给他们创造积极稳定的学习生活环境,注意劳逸结合,使他们能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和身体状态,从而能够更好的应对压力。
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学机构不断变革,改变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生学习效率。高效课堂提出,不应该只是停留在口头上,我们需要全方位的落实下来。新课改的重要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那么,我们培养出的学生不仅文化知识水平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也应该很好。本文主要探讨小学体育高效课堂的构建,提升学生的体育素养。
关键词:
小学体育;高效课堂;教学措施
新课改对体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注重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在这种情形下,我们需要对当前的体育教学改革和转型。目前多数教学机构,对体育教学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小学体育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教学作用,各方面的因素影响了它的发展。本文主要通过探讨体育课程对小学生的重要性,进而提出相关提升小学体育教学方法的建议,构建高效课堂。
1体育课程对小学生的重要性
科学文化知识对小学生来说固然重要,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重视小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应试教育下,我们不能一味看到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性,也要意识到学生身体健康的重要性。身体健康影响着学生一生的发展。在学生正当完好的身体发育时期,我们不能因为过于重视学习而忽视身体健康。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在笔者看来,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是人最宝贵的财富。很多人追求物资、金钱、权利、人脉,在笔者看来最大的成功是拥有健康的身体。有了健康的身体,我们才能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在社会上经历生活的酸甜苦辣,经历人生的雨雪风霜,感受生活的美好,体验人生的意义。对于小学生来说,身体素质的好坏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况。学校要创造一个全体学生注重体育锻炼,强化身体素质的教学氛围,而不是单纯的把体育课变成一个走形式的课程,成为学生包袱,加重学生的负担。真真切切的做好体育教学,平衡好学生的学习和体育锻炼,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学生。
2关于构建小学体育高效课堂的教学措施
2.1引导学生寻求正确的学习动机,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拥有正确的学习动机,学生才能更好的学习;拥有正确的学习动机,学生才会主动学习;拥有正确的学习动机,学生才能在学习中体验到更多的快乐。小学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阶段和基础阶可塑性很强,我们在这个时期的之前引导会深刻影响着学生以后的体育学习。体育课堂中,专业教师要引导学生寻求正确的学习动机,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从源头上寻找改善学生学习效率的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体育课程的重要性,使学生从心理上重视体育课程的学习。既然体育是为了自身的健康,对自身身体有益,那么,学生就会感觉容易接受体育课,并且喜欢上体育课,并且树立在生活中运动或者终生锻炼的思想。
2.2教学中增强教学活力,增加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
小学生心理年龄较小,对很多事物都有着奇特的新鲜感,教师在教学中要调到学生的学习氛围,增强教学活力。体育课程的学习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知识的学习教师可以以讲故事或者示范的形式进行教学,实践部分的学习,教师可以以游戏的形式展开教学,使学生在游戏中学习体育的理论知识和加强体育锻炼。教师的教学方式应该多样化,使学生在开学愉悦的学习氛围中锻炼身体。比如,教师想要加强学生的跑步练习,教师可以让同学们玩“丢手绢”的游戏,使学生在游戏中你追我赶,无形中强化了学生的跑步训练。
2.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实践性教学
我觉得任何科目的学习都需要使用教学工具,体育课也是如此。体育课的学习不仅仅是一些运动项目的理论讲解和运动的机械学习,我们应该要更加注重锻炼学生使用运动器材的能力,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多使用相关的教学器材。体育教学中场地器材的使用能使能够使小学生更好的投入到体育学习中去,提升学生学习体育运动技能的兴趣和积极性。比如,在讲解羽毛球的相关知识和重要的动作要领之后,教师应当把提前准备好的羽毛球相关的教学器材发放给学生,让学生进行实际性的存在,提高分组练习或者单对单辅导来让学生领悟正确的动作要领。
2.4实施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
在我看来,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要因人而异,体育项目的标准也要因人而异。就像每门科目都有是某个学生最擅长的,掌握最好的一样,体育课因为其自身课程的独特性,体育与个人身体素养有着重大的联系。就拿数学学科来说,对于一个成绩较差的学生来说,遇到一个不会的难题,我们的教师通过讲解就能使学生能较快的领悟,从而很快的掌握知识。而体育却不是这样,体育技能的相关掌握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就的,他与每个人的身体素质有着息息相关的关系。
3结论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体育课程的重要性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新课改的教学改革,引导教育工作者培养全面发展的发展,在培养学生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我们需要关注学生身体健康的发展,重视体育课程教学。构建小学体育高效课堂,笔者提出了相关的教学措施。希望更多爱好体育的学者加入到小学体育高效课堂的探讨中来,从小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为我们的祖国培养健康的高素质栋梁之材。
作者:利传真 单位:广东省惠州市南坛小学鼎峰分校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中体育 强健体质 品质 提高能力 正确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11.185
在高中阶段要想良好的开展体育课程,首先就要引导学生重视体育课程,让学生认识到体育课程对他们高中学业和未来生活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参加体育锻炼,可以为他们提供强健的体魄,锻炼他们坚强的意志品质,从而在体育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同时教师还要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让他们正确的接触体育课程,避免在体育课程中受到伤害。并且还要注意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心态和想法,努力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学习兴趣。
一、高中体育课程对学生的重要性
高中阶段开展体育课程是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参加体育课程对高中学生来说,既是完成高中学业必要的一部分,又是为自己提供强健的体质和坚强的品质,为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学生要充分重视高中体育课程,认识到高中体育课对学生的重要性。
(一)参加体育课程可以为学生提供强健的体魄
拥有健康的身体是学习和生活的基本条件,学习再好,没有健康的身体去完成学业都是毫无作用的,高中学生只有拥有强健的身体才能更好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从而完成学业并且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只有以健康的身体和强健的体魄为资本,学生才能利用自己所学的科学文化知识为社会奉献出更多的贡献,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所以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拥有健康的身体和强健的体魄是极其重要的。在高中阶段,学生处于沉重的学习压力之下,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同时获得优异的学习成绩和健康的身体,学生就必须按照学校的教育要求,及时并且积极的参加体育课程,多进行体育锻炼,为自己塑造一个良好健康的体魄,打下学习和生活的基础。
(二)参加体育课程可以锻炼学生坚强的意志
体育课程对学生的重要作用不仅体现在可以为学生塑造强健的体魄,锻炼学生的身体健康,还能帮助学生塑造健康的心理意识,从而锻炼学生坚强的意志。众所周知,对于高中学生,特别是一些长期缺乏锻炼的学生来说,按照素质教育课程要求参加体育课程是比较痛苦的一件事情。体育锻炼在帮助学生获得身心健康的同时,还能锻炼学生坚强的意志,因为体育是需要学生进行比较大的运动强度,并且还需要长期的坚持下来。
这不仅可以锻炼学生不喊苦不喊累的坚强品质,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懂得在逆境中坚持不懈终将获得成功的道理。让学生在体育课程和长期的体育锻炼中认识到要想完成最终的目标达到梦想的彼岸,只有想法没有行动是不够的,不管多么苦多么累,只有你去做,并且坚持下来不放弃,那才能真正得到锻炼,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参加体育课程和体育锻炼可以锻炼出学生坚强的意志,启发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得到心理上的成长和成熟。
(三)参加体育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能力
高中生参加体育课程可以帮助他们提高各种能力,体育课程丰富多彩,学生在参加各种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就可以有所收获,有所学习。例如在各种体育竞赛中,学生对提高竞争意识可以得到充分的认识,竞争意识不只是在体育竞赛中有用,对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也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有了竞争意识,才能鞭策学生更加积极努力的学习,继而才会让学生不断的进步。
同时在各种体育活动中还能培养学生的团结意识,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组织能力。在现在高速发展的社会,全方面的优秀人才必须要拥有团结意识和合作意识,当今社会的成绩体现不在于个人的输赢,而是在于团队的胜利,所以高中学生必须具有团结合作的意识。参加体育课程和体育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团结合作的意识,提高学生组织活动的能力和合作完成活动的能力,所以在高中阶段学生参加体育课程和体育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合作意识,继而提高能力。
二、如何上好高中体育课程
学生重视体育课程并不代表能上好体育课程,高中体育课程并不意味着仅仅是进行单调的体育锻炼,更加注重的是培养他们的能力。所以要想上好高中的体育课程,就必须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以及对体育课程保持正确的心态。
(一)参加体育课程要掌握正确的方法
首先高中生参加体育课程要严格的遵守课程要求,注意服饰着装,穿宽松的运动服、舒适合脚的运动鞋;特别要注意不能穿牛仔服饰以及凉鞋、高跟鞋等,以防在体育课程中发生危险。而且不能佩戴手表、项链等各种首饰配件,避免发生安全问题和财物的丢失;并且要认真的听从老师的指挥,在正式上课前做好热身运动,使身体各个部位得到充分的活动,以减少身体损伤和防止危险情况的发生。
同时要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量,不要擅自减负或加负,这样不仅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伤害,也不能获得锻炼的最佳效果。教师还要教会学生掌握正确的方法,每一项体育运动都有自己正确的要求,篮球、跑步、足球等,只有掌握每一项运动的正确方法,学生在完成这项运动的时候才能得到充分的锻炼,并且最大程度的避免身体损伤和危险情况的发生。
(二)提高学生参加体育课程的学习兴趣
有很多高中学生不愿意参加体育课程,他们觉得与其浪费时间参加体育课程还不如把时间拿来学习;另外还有一些学生,特别是一些女生觉得参加体育课太苦太累,所以很少参加体育课或者体育锻炼。要想解决这些情况,就需要我们老师想办法纠正学生不合理、不正确的心态,从而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让学生更加乐于参加体育课程,积极主动的进行体育锻炼。
【关键词】高等院校 体育教学 健康引导 实施策略
商洛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研究成果,项目名称:大学体育“主副项制”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项目编号:15jyjx104。
前言
高校体育教学是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主要教育方式之一。体育教学中的引导策略是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以正确的方式与方法,对大学生的体育学习、体育锻炼行为的科学引导,通过引导让大学生获得更多独立发展的动力。在高等体育教学改革不断实施的过程中,有效的体育教学需要以发展大学生的健康观念、健康锻炼技能为载体,结合高校大学生的健康发展需求,提供主动、积极、活泼的体育学习与锻炼环境,保证其获得健康发展的内驱力。基于此,本文以高校体育的健康引导作为研究的主题,结合高校体育教学实践,展开了关于健康引导的教学策略研究。通过本研究,为高校体育教学的健康引导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高校体育教学中健康引导的重要性
在高校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大学生的体育学习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健康教育,体育教师作为体育教学的主导者,需要在充分认清体育教学的健康引导价值基础上,结合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求,通过创新体育教学组织方法、评价方式与教学内容的选择,来促进大学生体育锻炼意识的不断提升,激发大学生的体育锻炼积极性。高校体育教学健康引导的有效性与科学性,是实现健康第一理念的基础和落脚点,是高校体育教学在高等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种身心健康促进功能的价值体现。
1.科学的健康引导能促进体育学习效率的提升
体育课堂上,教师科学的健康引导对提升大学生的体育学习效率有着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教师的健康引导能够让学生的体育学习注意力更加集中,体育学习的目的性更强。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会经常发现,很多大学生的体育学习目的不是很明确,往往在单纯的娱乐中度过。缺乏目的性、忽视健康发展重要性是大学生体育学习的两个不足之处。而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健康引导,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明晰体育学习的重要性,并在体育锻炼的实践过程中,体验与学会健康的锻炼技能、健康的知识,从而让体育教学的有效性更加明显。
2.科学的健康引导能实现大学生多样化发展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是多样化的,但是健康的身体往往是第一要求。因此,在高校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有效的体育教学能够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多样化的发展,让大学生在不断成长的过程中,掌握更多的健康知识与体育技能,为毕业后的工作与生活奠定健康的基础。基于高校体育教学对大学生多样化发展的积极影响,需要教师不断进行体育教学健康引导策略的研究。同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以满足大学生的健康发展为己任,在充分发挥健康教育主导作用的过程中,创建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体育锻炼环境、教育内容,帮助大学生逐渐养成独立学习、健康锻炼的价值观与体育习惯。
3.科学的健康引导能提升体育教学的价值
体育教学中的健康引导是以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目标的。高校体育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双向合作参与的过程,教师的“教”需要以学生的“学”为条件,学生的“学”需要以教师的“教”为先导。体育教学的双边性、实践性、动态性,要求体育教师在全面理解体育课程标准、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需求的基础上,以正确的健康观、专业的体育教学能力,开展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正确引导。正确的引导能够让大学生的体育学习、体育锻炼更具有主动性与有效性。在高等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受体育教学评价方式、传统观念的影响,大学生往往对体育课存有一定的偏见,这就更加需要体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加大对体育教学价值观的宣传,并结合实践来引导促进大学生的健康认知与锻炼的积极性。
4.科学的健康引导能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发展
体育教学是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手段之一。因此,在高校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把握体育教学目标的多样化与综合性,通过体育教学这一平台介入大学生健康发展的轨道,并做好大学生“路基”的填铺,让健康的知识、健康观念、健康的体育技能、健康的习惯,成为铺筑大学生健康防线的有效基石。与此同时,体育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健康发展需求,创设有利于大学生健康发展的体育社团、单项比赛等平台,引导大学生的健康向着实践与常态方向发展。
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健康引导策略与实施
1.创新高校体育健康引导策略的实施方法
高校体育工作的开展需要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依据。首先,教师要从思想上转变体育教学与大学生健康发展的关系,改变传统体育教学模式“教师主角、学生主体”的观念,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主体参与、主体体验,帮助学生获得更多参与体育锻炼的内驱力。其次,教师要加大对体育教学内容的优化,在落实健康第一理念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健康发展的需要,实施体育教学内容的优化,实现体育教学内容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正确引导。再次,教师要加大个体教学差异的研究与落实,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身体素质、体育兴趣、体育学习力等差异的存在,需要教师在认清学生存在差异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内容的特征来实施针对性的教学,以此来满足不同学生体育锻炼的需求,更好地实现体育教学健康引导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内容选择的时候,要提升体育教学内容的健康针对性,选择有利于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学内容,并通过有针对性的组合与优化,来实现大学体育教学对学生健康发展与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教学的内容既要包括身体素质、运动技能层面,又要包含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层面。
2.科学实施大学生体育学习的健康评价
高校体育教学评价是课堂引导策略的一个重要支点,这是因为体育教师的评价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起着“双刃剑”的作用。错误的体育评价往往会对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自信等产生消极的作用;而正确的、科学的评价,将更加有利于学生的体育情感体验与体育锻炼兴趣的激发。所以,教师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要加大对科学体育教学评价的研究,以此来实现科学评价对大学生健康发展的切实引导作用。有效的评价是教师借助激励等措施让大学生在体育学习与锻炼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按照大学生体育学习的评价功能,可以划分为激励、摸底与反馈。同时,有效的评价也是提升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实现体育教学目标达成的一种评估与记录策略。在高校体育教学评价过程中,体育教师要鼓励大学生参与制订体育学习评价的细则,帮助大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评价的目的与意义,从而有效地引导与鼓励高校大学生开展积极的自评与他评。
3.创新高校体育教学的方法与组织形式
在高校体育教学开展的过程中,认识与把握高校体育教学健康引导的重要性,需要在全面了解大学生健康需求的基础上,以体育课堂为实践的主阵地,作好体育课堂教学的设计,创新体育教学的组织方式,科学地开展大学生体育知识技能学习的评价。并且,在描述性与实践类的体育活动、体育学习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进行体育教学健康引导,例如借助高校体育社团、体育兴趣小组等。就大学生的体育技能、运动健康等进行专业的引导与教学,以此来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在高校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要加大对学生创新、合作意识的培养,充分发挥教师的课堂主导作用,通过精心的组织与创新,利用教育教学手段,鼓励大学生主动参与到体育学习与锻炼的过程中,不断地体验运动带来的快乐与成功感受,以此来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易刚、孙颖:《关于高校体育教学目标设定的探讨》,《高等教育研究》2011年第3期。
[2]田荣和:《高校体育教学发展趋势探析》,《辽宁教育研究》2009年第10期。
[3]王燕梅、付明:《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与改革设想》,《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2(S1)。
摘 要 近年来,我国的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国家对教育工作有了更高更具体的要求。素质教育在大专院校的体育教学工作中也愈加重要。然而,大专院校在体育教育中对素质教育并不重视,甚至在体育教学中,并没有对学生进行相关的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体育教育中的素质教育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将在对体育素质教育进行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就如何在大专院校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进行实践思考。
关键词 大专院校 体育教育 素质教育 实践思考
素质教育的实施是新时期教育的一项重要改革决策,是打破传统教育理念,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在大专体育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是提高大专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法。传统的大专体育教学中,有很多问题都是由于缺少素质教育,使得大专的体育教学工作不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怎样在大专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与综合素质是当下大专体育教学工作中的重点。
一、什么是体育的素质教育
从大专院校的体育教育角度来了解何为体育素质教育,即在体育中实施的素质教育。它不是简单的某一方面的教育,而是一个整体的系统教育。主要包含了三个方面内容:一是对身体健康方面的素质教育,要求学生的身体处于健康的状态,健康的身体是指身体发育正常,能抵抗各种疾病,适应不同的学习、生活环境和气候,有充足的精力完成体力与脑力的工作;二是指对心理方面的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具有坚强的意志,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以及良好的气质与个性;三是指对学生的文化思想方面的素质教育,包括科学文化、思想道德、艺术审美等方面素养。
二、素质教育在大专体育教育中的实施
(一)“健康第一”的体育思想
各项改革的进行都是以思想观念的改变为先导。改变传统的大专体育教育,在大专院校的体育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就是要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理念,树立“健康第一”的体育教育思想。体育教学的目标就是为了让学生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进行学习和生活,“健康”是体育课的中心思想和最终目的。大专院校一定要严格遵守“健康第一”的体育教学理念。因为只有学生健康才能保障大专体育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在保障学生健康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课程教育。体育老师要明确“健康”对于学生的重要性,把“健康第一”的观念渗透到体育教学中的各个方面,将“健康第一”的思想落实到体育教学实践中。此外,老师还要把“健康第一”的理念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主动进行体育锻炼。
(二)实现终身的体育教育
所谓终身体育教育,是指把体育不仅仅作为大专学习阶段的一项学习和活动内容,而是通过这一阶段对体育思想、技能的学习进行终身的体育锻炼,把锻炼身体、健康第一的体育思想贯彻整个人生,将锻炼身体的行为作为一种习惯坚持下去。这个阶段也是学生体力最旺盛,精力最充足的年龄段。大学这个阶段是培养学生进行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最好阶段,是学生养成锻炼身体好习惯的最佳时期。但是,当下的大专体育教育还主要以应试和竞技为主,偏重体育的外在作用,忽视了体育锻炼对于学生健康的重要影响。因此,不仅要注意对大学生体育思想的建立,还要引导学生自主进行体育锻炼,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把在校的体育锻炼变成终身的体育锻炼。
(三)以学生为主体
一直以来,老师在教学工作中都占据着主导性的作用。在大专的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老师是课堂的主导者,比如在动作讲解、动作示范,以及各种运动的方法运用教学、对学生的任务进行评价、指导等等,均体现了体育老师的主导性。然而,在倡导素质教育的改革下,不能整堂体育课都把老师作为主体,要明确学生才是体育课堂的主体。学生是有思想、有意识的自然人,不是只知道听老师讲课的木头。每堂体育课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不是看老师,而是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以及取得的学习效果来判定。所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时刻谨记学生是主体,要以学生为重。
案例:在进行排球颠球的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老师在学生面前为大家做讲解与演示。老师首先用了10分钟来讲排球的历史和比赛,又用了15分钟为学生实际的演示了一番,然后花了10分钟强调了一下可能遇到的问题,最后还对自己的球技和获奖进行了10分钟的演讲。一节体育课的时间已经过去了一大半,只留给学生很短的练习时间。学生刚刚熟悉了排球,还没能在颠球过程中发现自己的问题就已经下课了,等到下一节体育课的时候,已经忘记了短短时间内操作的那点经验。
三、结语
体育教育是大专院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体育教育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大专体育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将素质教育完美的融入到体育教学中,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让学生从心里喜欢上体育,产生主动参与的欲望,加强学生对体育知识的了解,掌握一定的体育技能。在以“健康第一”的体育思想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的体育教育变成终身教育。
参考文献:
[1] 凌霞.在大专体育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践思考[J].新课程学习(下).2014(07).
[2] 张玉华.高校体育教育中素质教育探研[J].少林与太极(中州体育).2012(03).
[3] 林涛.关于在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