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孩子青春期心理辅导

孩子青春期心理辅导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孩子青春期心理辅导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孩子青春期心理辅导

孩子青春期心理辅导范文第1篇

青少年的成长是一个充满着神秘感的过程,青春期是身心巨变,成长的关键期。到了这个时期,青少年生理的突变和心理的多变,使得他们有时情绪显得混乱无序、喜怒无常、甚至会有一种恐怖感。多疑、嫉妒、自卑他们的心理被轮番袭击。这个时期,身心变化给他们带来了很多烦恼。青春期健康的教育显的尤为重要。了解自己身体的生理变化,促进心理健康的发展是我校青春期健康教育的两条主线。下面是近年来我校在青春期健康教育方面几点做法小结:

一、学年初有计划,学年终有总结。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青春期健康教育工作。每学年初学校德育工作计划中青春期健康教育计划是重点内容之一,并且有明确的要求和安排,年级组青春期健康教育计划是以学校青春期健康教育计划为依据,结合年级学生实际情况制定相应计划,班级青春期健康教育计划则根据学校和年级组的有关要求,结合班级实际情况制定出具体计划。计划体现青春期健康教育的针对性,总结验证青春期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二、资源整合,家庭、学校、社会三联动。作为联合国卫生组织授予的健康促进金牌学校。我们充分利用健康教育所,疾病控制中心,社区街道等社会力量,为学校青春期健康教育收集更多宣传学习资料和学习参观培训机会。在各类健康主题日之际,积极与社会联合组织“青春期生殖健康图片展”、“防毒防艾主题教育”、“健康教育征文漫画活动”、“拒吸第一支烟做无烟下一代签名活动”等。通过短信平台,家访,校园网络,家长学校,家长会,家长委员会等渠道及时与家长沟通联系,家校联动共同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三、学校进行青春期健康教育多形式多渠道。充分利用晨会、午会广播、校园网络、校报校刊、校园网络、板报、宣传橱窗、班会、课堂等多渠道宣传教育。除此之外,每年一次的科技节和校园文化艺术节也注重穿插相关教育。多渠道的宣传也给多形式的教育创造了条件。校医的《健康知识》专题讲座,班主任组织设计开展的“如何看待早恋”、“男女生如何正常交往”、“爱情与友情”等主题班队课。专职心理老师《考而不死视为神》等考前焦虑心理辅导讲座。《青春期健康》讲座主题教育录像收看等。四、课堂渗透青春期健康教育。充分发挥和挖掘学科德育作用,课堂教学教育中渗透青春期健康教育,尤其是体育、音乐、美术、社会、语文、科学等课,提出了明确的教学目标要求,突出其青春期健康教育教学目标制定。这是我校在近年来及今后德育工作和学生健康教育工作主要开拓发展方向。也是学校德育工作提倡全员德育的切入口。结合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形势,结合新课改标准,学科渗透德育,应该作为德育工作实效性体现的有效途径。我校坚持全员德育的理念,在全体教师的培训学习会上积极提倡和灌输这一理念,同时经常性向全体教师开展学生心理辅导的培训等讲座。促进学校青春期健康教育的稳步发展。五、心理健康教育是我校德育工作的一大亮点。在新的形势下,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老师掌握心理辅导的方法,及时走进学生的心灵,成为学生心灵的导师。已成为一名成功的老师必备的条件之一。心理健康教育一直备受学校重视,心理专职曾鹏老师本身也是一位钻研兢业型教师。作为在嘉兴已有一定知名度的曾老师,在校内多次为教师,学生,家长开展心理辅导方面的专题讲座。同时联合教科室、德育处一起利用课余时间研究课题,如《青春期叛逆心理和家庭教养方面的研究》,《住校生生活适应性问题的探讨研究》等。在心理专职老师的带领下,学校青春期健康教育中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应该是起步早,理念新,意识强,见实效。学校心理辅导室给很多青春期遇到困惑的学生,给家长教育孩子遇到迷茫,给老师遇到问题学生束手无策时给予及时的指导点播和帮助。曾鹏老师作为我校专职心理辅导老师,多次被电视台,兄弟学校等邀请给家长老师们做讲座辅导,得到大家的认可好评,也充分体现了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辐射作用。

孩子青春期心理辅导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儿童;青春期;健康;保健

在我国儿童是指不满14岁的人。其中,不满1岁的为婴儿,1岁以上不满6岁的为幼儿。进入青春期的年龄又存在个体差异。我国医学界将青春期年龄定义为13~18岁,其中又分为青春早期(10~14岁)及青春晚期(15~19)。从这些概念上来讲,儿童青春期应确切的称为青春早期。在这个时期,儿童的身体和心理会发生巨大的变化,所以家长、学校和儿童医疗机构要重视青春期健康保健,确保儿童健康成长。

1提高儿童青春期安全意识

据多种研究表明,与上百种导致儿童死亡的疾病相比,意外伤害已成为0~14岁儿童病死率第一位,死因占儿童病死率的50%左右。因此,我国儿童健康问题已不仅仅是生存问题,更重要的是保护问题。儿童青春期自身个性及认知的发展程度是导致儿童意外伤害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对自己的孩子进行适宜的安全教育,也是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对于家长来说,积极改善家庭环境,最大限度地减少危险因素是降低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率的重要措施。

2 家长注意儿童青春期日常饮食

2.1家长注意儿童的饮食结构

不少家长对儿童的饮食结构认识有误区,认为大鱼大肉、精米白面和营养保健品才能让儿童吸取最好的营养。这种误区导致儿童青春期膳食结构失衡。现在小儿肥胖问题越来越严重,究其原因是因为大多家长对儿童的饮食缺乏正确的认识,儿童缺乏蛋白质、钙、铁、锌和维生素等人体所需物质的摄取。所以,正确的儿童青春期饮食结构应该是食物品种多样,荤素搭配合理,特别要重视蔬菜、水果、豆类和粗粮的使用比例,这样才能让儿童充分摄取微量元素。

2.2家长不要给儿童盲目进补营养保健品

面对电视、网络、报纸、媒体上都大力渲染形形儿童营养品的神奇功效,家长们也趋之若鹜。盲目的进补对健康儿童毫无益处,且隐藏危害。比如健康儿童补铁会妨碍正常体格发育;过量补锌会导致锌中毒,引起上腹疼痛,食欲减退,精神萎靡等症状,甚至诱发急性肾功能衰竭。

3儿童青春期要保持定期安全体检

现在学校和家长都非常重视儿童的健康和体格检查。但是体检的项目并不全面,由于儿童青春期的生殖系统发育加快,因此不能忽视儿童生殖系统的检查。大量的临床资料显示,儿童青春期生殖系统存在的问题并不比其他系统少。如男孩的隐睾,包茎,包皮过长等。女孩的两性畸形,小粘连等。这些病患不仅妨碍了儿童的正常发育,还有可能影响以后的和生育能力。

4重视儿童青春期体育活动

首先,学校应正确的安排好文化课与体育课的分配时间,来促进儿童青春期体质健康发展。体育课上要调动起儿童参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课间休息时间要让儿童充分得到休息。运动是身体保健的有效途径。

5不可忽视的儿童青春期心理健康保健

儿童青春期的心理健康与否是健康保健的重要部分。学校除与原有思想品德课及青春期教育等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进行外,还可利用活动课,班团队活动,举行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进行认真、耐心、科学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除心理障碍。

6 结论

总之,儿童青春期健康保健是一项重要而又细致的工作,在正确的保健指导下,需要家长、学校和儿童医疗机构的共同重视和配合,为保障儿童健康茁壮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候婷秀,杨红霞,浅谈儿童饮食与健康{J},中外健康文摘,2007、4(8);88-89.

孩子青春期心理辅导范文第3篇

一、学习类问题

初中生课程增多,学习压力随之加大,不少学生无法适应突然而来的变化,造成学习成绩下降,随之出现萎靡不振、缺乏自信、思维迟缓等一系列心理问题。这就直接导致了厌学情绪的产生。

二、青春期矛盾情绪

青春期的矛盾情绪大概有以下几类。

1.青春期闭锁心理。闭锁心理是青春期心理的一个普遍存在而又特殊的标志。主要表现是外表的锁闭与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共存且互相冲撞,没有发泄的出口,从而产生自卑、不安、焦虑等心理问题。

2.情绪激荡、表露而又内隐。青春发育期的生理剧变,必然引起中学生情感上的激荡。具体表现为情绪时而强烈狂暴,时而温和细腻。

3.早恋问题。初中时代,正值青春发育期,而这一时期最突出的矛盾就是性发育迅速成熟与性心理相对幼稚。中学生由于受认识能力和个性发展的限制,朦胧状态下的恋爱出现了,尽管这种恋爱带有好奇和模仿成分,但它引发的心理问题却十分令人关注。

三、人际关系问题

1.与父母的关系问题。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教育方式合理与否,家庭成员的关系和谐与否直接影响着孩子性格的养成。

2.与教师的关系问题。在初中时代,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理想目标,公正的代表。如果教师对学生缺乏尊重和理解,学生往往会病态放大地感知这一切,这也是师生间发生冲突的原因。

3.同学间的关系问题。中学生除了希望得到教师的理解与支持外,也希望在班级、同学间有被接纳的归属感。由于同学关系不融洽,甚至关系紧张,有的学生就流露出孤独感。

如果以上问题不能及时加以疏导解决,将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严重的会使学生出现心理障碍或人格缺陷。所以初中生心理健康维护,势在必行。以下是对初中生心理问题提供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对策。

一、加强师生的互动

1.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有人做过一次随机调查,请学生说出他们理想中的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其中89%的学生要求教师“尊重学生”,83%的学生要求教师“知识渊博”。由此看来提高教师自身素养是促使学生形成健康心理的前提条件。为此,教师要认真学习心理学知识,掌握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特点。这样在处理学生心理问题时能做到有的放矢,可以有效地避免学生心理问题的出现,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

2.及时了解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教师特别是班主任不仅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身体状况,更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气质性格等特点,洞悉学生的心理。在平时的工作中细心观察,发现问题要认真分析其心理问题的成因,并及时给予合理的疏导。

3.加强书信联系。处在青春期的学生,有时候交谈并不是心灵沟通的最佳形式。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特别适合用书信或者周记的方式进行师生对话。而对于教师来说,与学生书信往来,既赢得了学生的信任,又能更全面、更细腻地感受到学生的内心世界,从而更主动、更准确、更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1.有针对性地举办各种专题讲座。学生进入初中后,学校就应开设心理健康方面的讲座。由学校有经验的心理咨询师或者心理学专家主讲。这种讲座不仅能够让学生正视困扰自己的心理问题,还能把正确的心理疏导方法教给学生。

2.设立心理咨询室或者青春心理问题专线。与讲座不同,个别心理辅导注重的是个人的深层心理调整。有时,心理辅导老师是照射进问题学生荒凉精神世界的唯一一缕阳光。此外,为了完全解除咨询学生的思想顾虑,可以开展电话咨询。通过个别心理指导,便于教师因材施教、因心施教,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使初中生的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三、对学生家长进行心理宣传

孩子青春期心理辅导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初中;青春期性教育;异往;性观念;性道德

〔中图分类号〕G4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2684(2009)10-0016-03

一、问题的提出

为了更好地落实《上海市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纲要》,了解初中青春期教育的现状,探讨初中青春期教育的有效方法,2009年5月,笔者采用自编“初中生青春期教育调查问卷”在我校(上海市师资培训中心实验基地附属中学是一所公办初级中学)初一、初二年级作了一次关于初中生青春期教育的问卷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168份。其中初一90人,初二78人,总共168人。初一和初二共有男生99人,女生69人。问卷调查过后对部分学生进行了个别访谈。

二、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学校青春期教育现状

1.学生了解青春期性知识的途径

学生了解青春期性知识的途径,有44%到56%的学生选择由学校下发的资料,其次是来自父母、家庭的教育,第三个途径是学校开设的课程。第四个途径是来自影视和网络的信息。由此可以看出学校、家庭、父母是我校学生获得青春期教育的主要渠道。由影视、网络途径获得青春期性知识初一是37%,略高于初二的21%,两个年级的男生都要高于女生。男生更多从网络、影视上获得青春期性知识。初中阶段的男孩子自我控制能力较弱而模仿能力较强,更容易受到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这就更需要家长加强监控,避免低级、庸俗、黄色的网络信息对孩子的影响。

2.对青春期知识的了解程度

对青春期知识的了解程度:初一、初二年级“非常了解”的平均达到6%,“一般了解”的初一48%,初二 60%,“不了解”的初一10%,初二14%,两个年级男生对青春期知识“不了解”的人数都高于女生。由此可见,我校初中年级有一半学生对青春期性知识处于“一般了解”的程度。

3.学生想了解的青春期知识

学生最想了解的青春期知识:两个年级排在前三位的是青春期心理变化、青春期生理变化、异往。而对怀孕与避孕的知识、性传播疾病的知识学生的知晓率不高。首要原因与学生的年龄有关,这些学生处于13~15岁之间,年龄小,对这些知识还不太了解。另外,学校还没有在初中年级进行系统的、有计划、有针对性的生殖健康教育,大部分学生对生殖及性健康知识充满神秘感和好奇心。

从表中可以看出初中学生最想了解的知识是青春期心理变化及如何排解青春期的心理障碍,这就充分体现出青春发育期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一方面以性发育为标志的生理已经基本成熟,另一方面以自我认同与角色混乱的内心冲突为标志的心理尚未成熟。即青春期生理发育越来越提前,心理成熟越来越滞后。这一矛盾、冲突给青春期的孩子带来更多的危机和困惑,所以他们迫切需要了解这方面的知识。作为一名初中的心理老师,更需要将心理辅导课与青春期性教育进行有效整合,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帮助他们解决成长中的困惑,安度青春期。

4.学生对学校开展青春期性知识方面教育的态度

希望学校开展青春期性知识方面教育的有29%到38%,持无所谓态度的有52%到61%,只有很少一部分学生(9%)是不希望的。可见大部分学生对学校开展青春期教育的态度是积极的。另外有一部分学生往往由于“羞于启齿”和回避心理而持“无所谓”的态度,并非不想获取青春期知识。

5.学生应对青春期的态度

有49%到61%的学生选择“面对青春期基本上可以应对,还需要得到一些帮助”,只有9%到12%的学生选择“还没有做好准备,可能会不知所措”,而且男生要高于女生。看来初中女生从生理发育到心理发展都比男孩子更加成熟,能从更多渠道获得青春期知识,能更加从容、主动地应对青春期。

(二)初中生对异往的态度

1.与异性同学交往,学生的感觉

与异性同学交往,学生回答“没有感觉”的初一占60%,初二占73%,男女生差异不大。其次是“有些紧张”“不好意思”“异常兴奋”。在传统观念中“男女有别”、“男女授受不亲”,男女同学交往应该有些紧张、局促、害羞、不好意思的感觉,而我校学生有一半多选择“没有感觉”。通过与个别学生和班主任的访谈发现有以下几个原因:

(1)现代社会开放程度越来越高,异性同学之间的神秘、羞涩、紧张、拘束越来越少。经常可以在初中的班级里看到男女生追追打打、推推搡搡的现象。

(2)初中的女孩子比男孩子早一两年进入青春期,相比而言女孩子更加成熟、自信、活泼、大方,阴盛阳衰现象明显,在一个班里成绩优秀、各方面都比较出色的往往都是女孩子。在女孩子心目中有品味、有魅力的阳光帅气男孩最有吸引力,而这样的男孩子在她们周围似乎找不到,于是这些女生对周围的男生往往不屑一顾,她们也更喜欢与同档次的女同学交往。另外,我校初一年级的一部分小男孩刚开始进入青春期,他们还懵懵懂懂,不知道怎样与异性同学交往或者是害怕与异性同学交往。他们往往更热衷于玩网络游戏,更喜欢与同龄男孩子交往。还有些男生认为周围的女生“太强势”“太野蛮”,性格不太讨人喜欢,有些男孩“以貌取人”,感觉周围的女生“不漂亮”“不可爱”。于是乎就对女生退避三舍。这就造成了男女生彼此隔膜、彼此疏离的现象。

(3)在进一步的访谈中有些学生说:“同班同学在一起时间长了,男女同学就像兄弟姐妹一样相处,很自然,很平静,也就没有什么异样的感觉了。”另外还有一些学生说:“男女同学相处不可能完全像同性同学那样自然、平静。只是在填写调查问卷时心中有顾虑,担心别人看到自己选择“兴奋”“紧张”“不好意思”会说自己心理变态,所以只好选择“没有感觉。”

(4)目前家长和老师对中学生早恋比较敏感,一旦发现早恋的倾向便如临大敌。基于这种压力,初中生一般都会选择与异性同学保持一定的距离,将对异性同学的“好感”“喜欢”“爱慕”压抑下去,避免陷入“早恋”的漩涡之中。

2.与异性同学交往更愿意采用的方式

与异性同学交往大部分学生选择班级集体活动和课外小团体交往的方式,课外同学朋友的聚会、生日聚餐等小团体交往方式最受欢迎。“不想与异往”的占10%到13%。

3.学生对来自父母或老师的对异往的指导的看法

在与异往的问题上,有32%到49%的学生选择“不需要”“不希望父母或老师干扰”,这大概与初中学生的独立性与自主性的增强有关。有些学生担心父母或老师知道后会带来更多的麻烦,所以一般不会让大人知道。有15%到26%的学生选择“主动寻求他们帮助”。其实异往问题是困扰初中学生的一个大问题,学生也希望得到老师和父母的宽容对待和耐心引导,帮助他们解决疑惑,可现实情况是父母和老师一发现早恋的苗头,就如临大敌,横加指责,往往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因此学生只好采取回避的态度。

4.学生对恋爱的看法

有49%到62%的学生选择“反对”中学生谈恋爱,我校学生整体上还比较单纯、幼稚,真正开始谈恋爱的很少,个别学生对某个异性同学会有“好感”“喜欢”“爱慕”等懵懵懂懂的情感,私下里会有发手机短信、QQ聊天、长时间打电话、写情书等行为。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年龄还小,还不懂爱情,学生时代要以学业为重,目前还不会考虑恋爱问题。

(三)初中生的性观念和性道德

1.假如非常要好的异性朋友提出身体接触等过分的要求,学生的态度

2.学生对性的看法

从表中可以看出,我校有72%到79%的学生认为“性”“很正常”,只有少数、个别学生认为是“不健康”、“很丑恶”。说明初中生对“性”这个问题大部分都能正确看待,不认为性是羞耻、丑恶的。

三、建议与对策

1.青春期教育要遵循适宜、适时、适度的原则。适宜,即对不同年龄、不同状况的学生进行性教育的内容应该有所区别。适时,即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进行教育。适度,即性教育的内容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及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有选择、有针对性地进行。

孩子青春期心理辅导范文第5篇

一、心理健康的主要问题

1. 学习方面。由于职高学生基础差,底子薄,多数同学的成绩不容乐观。并且在升入职高后,学习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导致失眠,记忆力下降等,并且会出现厌学心理,这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这时候,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要在一定程度上给予支持和鼓励。

2. 青春期方面。青春发育期的生理剧变,必然会引起学生情感上的波动,我们要引导学生扩大交往范围,消除异性之间的紧张情绪,增进男女同学之间的团结和友谊,这样才能避免“早恋”而影响到学习;封闭心理也是青春期心理的一个普通存在的问题,因为他们不再是孩子,他们已经长大,复杂的思想会影响他们的内心活动,如我班的王同学,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或难事,都不愿与同学老师说,也不和家长交流,只是自已默默的承受,时间久了,也不知道她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在这种情况下出现压抑情绪,得不到有效的疏导会造成学生的心理障碍。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尽可能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学生的思想活动。

3. 人际关系方面。(1)父母方面。职高生处在这样一个年龄段,或多或少会存在一些叛逆心理,他们不再是小孩子,已经长大了。他们有自已独立的思想,在有些事情上会与父母的思想产生分歧,所以会经常与父母发生冲突。比如,我班的徐同学,有一次与父母发生冲突后,竟离家出走,不想再回到家里。我们做父母的也要学会理解孩子,不要采取偏激的行为,以免给孩子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伤害。

(2)学生方面。在这个大的班集体中,同学关系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如果同学之间的关系和谐、融洽,那么就会心情舒畅,自信心强。相反,就会变得情绪压抑,性格内向。比如,我班的王同学,因为小事将同桌打伤,而导致与同学之间的关系紧张,从而也使自己的心理得到伤害,最后导致辍学。

(3)教师方面。教师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人,在我国,由于受“师道尊严”思想的影响,教师在学生眼中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如果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缺乏理解,耐心与关心,不给予指导帮助,反而严厉指责,学生会对老师产生对抗心理,久而久之,学生会有一种压抑感并产生消极情绪。如,我班的郭同学由于基础太差,而导致非常简单的问题也答不上,如果作为老师非但没有指导,而且还取笑她太笨,学生会有自卑感,不与老师交流,使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感情僵化程度越来越深。

二、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

1. 职高学生自身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职高生面临的各种压力也越来越大,从而可能导致其心理发生变化。

2. 家庭的因素。家庭对职高生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如孩子的不良行为没有进行及时疏导,家长不顾孩子的感受而擅自处理一些孩子不愿接受的事情,从而可能使孩子的心理发生扭曲。

3. 教师的因素。有部分教师不思进取、品德低下等,而没有对其进行认真的心理辅导,从而导致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接踵而来。

三、心理健康的疏导策略

1.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和讲座。及时举办各种心理讲座,通过心理辅导课和讲座让学生比较系统地接受心理学常识,能够正确认识自身的情况,促进身心的健康成长。

2. 开展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工作。由于职校学生的学习,生活及心理发展水平的基础相对较低,但也不能放松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工作,我们应该结合本校学生现状,为他们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