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生态环保培训内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贯彻全民环境宣教工作意见,抓好全市上下环境宣传工作。
一是实施全民环境宣传教育行动计划,筛选具代表性的合德、黄沙港镇、海通镇以及相关生态村、工业园区、企业、学校和社区等单位开展试点,在基层建立环保网络,引导成立环保社团和环保志愿者组织,真正搭建起公众参与环保协调、管理、民意反馈、宣传的平台,探索民间组织、志愿者的组织、管理、活动模式,逐步在全市推广。
二是扎实推进环保“六进”和“四创建”活动。以环保“六进”(即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进家庭)和“四创建”(即创建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家庭和环境教育基地),作为全民环境宣教的载体,编印环保知识手册、赠送环保贴画等向社会广泛宣传。计划创建省级绿色1家,创建市级绿色社区1—2家,创建市级环境教育基地1家,绿色家庭2家,全面完成生态市建设年度创建任务。
三是抓好环境宣传培训工作,积极组织好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环境教育基地、重点监管企业法人环保法规等各类培训,既抓好省、市环保部门的培训,同时结合实际,组织好市内各类培训教育,今年我局计划分批开展三类培训:重点是企业环境管理人员法规培训、环保员队伍培训和环保志愿者辅导。
2、加强新闻宣传,提升新闻宣传的社会影响力。
一是积极引导全体环保人员和社会各界踊跃向各级主流媒体、中国环境报、环保、各级政府网站等媒体投稿,形成新闻宣传的热潮,全面客观报道我市生态建设、污染减排、专项整治行动的做法和先进典型。
二是与市内外媒体充分合作,用好电视台、日报社、广播电台等媒体,今年国家将召开第七次全国环保大会,“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制定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我们将充分利用市内媒体做好贯彻落实情况宣传,以及国家环境保护政策解读,同时围绕今年各项环保中心工作跟进宣传,开设专版、专栏宣传,制作专题宣传片,积极做好“政风热线”的访谈节目,成为更贴近群众生活和群众喜欢的节目,成为普及环保知识、传播生态文明、倡导低碳生活的窗口。
3、筹划“6·5”世界环境日等节点宣传,努力形成社会化宣传大格局。
一是做“6·5”世界环境日宣传,今年“6·5”活动继续做好传统的宣传活动
二是做好企业环保服务日活动,按照省厅要求,组织市内有关企业开展“共建生态,重点企业在行动”示范承诺活动,推进企业环境行为评级工作,3月底拿出参评企业名单,4月份做好初评、信息反馈、信用修复、报批工作,属于长江三角洲地区重点监控企业在4月底上报,所有企业汇总表于5月27日前上报。6月5日前向社会评价结果。
4、做好环境宣教能力建设、环保网站建设等专项工作。
一是宣教机构规范化建设工作,今年省厅将组织对全省环境宣教机构规范化“回头看”,推动宣教机构人员、编制、经费投入、设备配置等软硬件建设的落实,提请局领导给予宣教人力、物力支持力度,确保顺利通过。
二是不断完善环保网,全力优化升级,用活这一载体,及时报道环保信息、通报环境违法行为,关注社会各界的呼声,解决群众的疑问,吸引更多的关注环保事业人士和青年参与互动,提升环保影响力。
三是做好首部环保电影《河长》的推介宣传工作,《河长》电影由我省策划、编剧和投资,环保部和宣教司、宣教中心主要领导担任了该影片的组创人员。省厅要求,必须把《河长》电影的宣传作为今年的一项重要工作,预计在“6·5”期间在全省各地放映,组织重点企业、中小学生、社会各界观看,协调落实放映的费用。
四是做好“十一五”环保成果展宣传活动,力求以真实、直观的图片、载体展示环保“十一五”的成绩。
五是做好《中国环境报》的征订工作,确保完成市局下达的征订指标。
关键词:生态环境 污染防控 建议 北京市门头沟区
中图分类号:F0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1-012-02
党的十报告中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作为国家首都,北京市着眼于构建“和谐宜居”之都,全面推进“绿色北京”战略,通过加强污染源头防控、控制生产型污染、治理机动车污染、防治扬尘污染、推进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以及促进垃圾源头减量、对垃圾进行分类管理、提高垃圾资源化水平、加快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等一系列具体措施治污防污,打造天蓝、地绿、水清、气洁的生态环境。门头沟区作为素有“绿色生态氧吧”之称的京西重要生态屏障,是北京市重点发展的5个生态涵养发展区之一,并居于首位。按照区委区政府部署,未来五年,门头沟区将全力打造“和谐宜居滨水山城,全域景区化百里画廊”。要实现目标,首要的也是最基本的是必须加大区域内环境整治力度,完善污染防治制度体系建设。
一、加大环保考核力度,严肃问责追责
环境污染控制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更是民生问题,各级政府和组织来不得半点马虎和懈怠。对于门头沟区来讲,也要立足区域定位和污染源分布及防控情况,完善实施《门头沟区生态损害及环境污染责任追究实施细则(试行)》,完善环境保护区、镇(街)、村三级责任体系,明确责任主体和责任内容,强化权责一致、终身追究理念和意识。要健全和完善《门头沟区环境保护综合治理工作考核验收办法》,逐步加大干部政绩考核评价体系中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环境保护相关指标的权重,将其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管理监督的重要依据。要通过采取挂牌督办、约谈、区域限批、“一票否决”及表彰奖励等措施加大奖惩力度。对考核优秀的镇(街)、村或相关的单位,给予表彰或物质奖励,每年设立一定数量的环保示范镇、示范村、示范户、示范企业、示范园区等,发挥典型引领和激励作用。
二、加强人员设施建设,提高环保监察和监测能力
一流的专业设施和一流的专业队伍,是打造一流的生态环境的前提和基础。近年来,设备设施的陈旧、人员队伍的短缺和不专业,成为很多地区应对环境事件时的制约因素。因此,加强环保专业人员队伍建设和设施设备等条件建设,刻不容缓。对于门头沟区来讲,要按照环境监察和监测标准化建设标准,进一步加大环境污染监察、监测设施设备条件建设,强化交通、取证、通讯、办公和信息化等必备的执法装备配置,购置先进的环境监测仪器,全面提升环境监察和监测机构的工作能力和标准化建设水平。要扩大环境监察、监测人员编制数量,大力补充专业监察人员,加大路检路查、入户抽查、路检夜查、进京路口检查等的监察力度。同时加强监察业务培训,提高队伍执法水平。要完善区、镇(街)、村三级监察、监测机制,点面结合、重心下移,依托现有城市网格化监管平台,加强镇街环保队伍建设,在乡镇(街)一级设立环保所,完善机构设置和岗位职责,落实2~3名人员编制,赋予一定的执法权。每个村设置1~2名环境污染监察员、监测员(网格环保监督员),配置相应监察、监测设备,适当给予一定财物补贴,调动积极性;区、镇(街)统筹,通过专门培训、警示教育等方式加强专业技能的教育培训。
三、打造政、企、学、研合作平台,强化环保人才和科技支撑
环境污染治理不仅是环保部门一家的事情,既要加强区域内各部门之间的协同与合作,包括环保部门与气象部门、规划部门、住建部门、公安部门、安监部门等,联防联控,形成联动新机制;也要注重与区域系统外的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之间的协同合作,打造政、企、学、研合作平台,充分发挥人才和科技环境保护中的优势。基于此,建议由政府主导、统筹,主动与涉及环境污染具体领域防治、生态建设等相关领域及专业的在京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联合组建环保类研究所、实验室、研究院等实验平台,有针对性加强对门头沟区域内环境污染防治与生态建设的理论与技术的研究和探索,促进不断创新环保工作机制、模式、技术和手段。例如,2015年北京农学院蒋林树教授主持完成的科研成果《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成套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应用》,主要研究的是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获得了年度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此类技术可以通过区、校合作予以引进和应用。要通过打造政、企、学、研合作平台,有利于定期邀请合作单位的专家进区、进镇、进村指导和开展培训;也可以在重点镇、重点村建立关于环境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等方面的大学生实习实践基地,每年开展1~2次青年教师和学生专业实习实践,充分发挥青年教师和学生的聪明才智和专业技能,也有利于区里招聘和引进专门人才。要通过打造政、企、学、研合作平台,尝试在重点镇、重点村、重点片区探索建立专家“一对一”的环境污染防治指导帮扶机制。
四、发挥“互联网+”优势,提升环保信息数字化水平
“互联网+”是互联网思维的进一步实践成果,推动经济形态不断地发生演变,从而带动社会经济实体的生命力,为改革、创新、发展提供广阔的网络平台。“互联网+”不仅指互联网与现代制造业的完美结合,也意味着互联网与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个领域的结合。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的发展,“互联网+环保”成为当前潮流产业之一。基于此,建议门头沟区依托北京比较发达的互联网技术和信息优势,努力打造“互联网+环保”平台。通过不断推出小的应用和服务,积累庞大的用户群,最终实现利用互联网的理念、思维、方法推动建立线上线下互动,上下左右联动的环保全员宣传和参与机制,增强环保体验性、互动性,使得区域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方式更加多元、自主和开放,实现“影响一个、带动一批”的扩大效应。依托“互联网+环保”平台,助力环保执法,通过开通环保微信、微博举报,为群众提供了便捷的环保投诉渠道,促使环保执法力度越来越大。通过“互联网+环保”平台,还可以充分发挥环保管理信息化建设优势,将重复的、固化的流程提炼出来,使人为流程数字化,从而提高效率;也可以促进环境信息资源共享,建立集污染源数据、空间地理数据、环境质量数据、电子政务数据及环境相关资源数据于一体的环境资源中心,提升环境数据资源利用率,充分发挥其在环保业务中的作用。例如,广东柯内特环境科技公司与IBM公司合作,联合打造“互联网+环保”,利用IBM的物联网、移动互联和大数据技术,构建了环保产业的物联网、涉污企业数据模型与移动互联平台;通过大数据模型实现了政府与企业环保预警、主动排查、智能监管等功能。当然,“互联网+”在环保和生态领域应用的博大空间,还有待于我们去进一步开发和利用。
五、立足区域特征,发挥农合组织在环保中的重要作用
农民合作社是带动农户进入市场的基本主体、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新型实体、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有效载体。门头沟总面积1448.9平方公里,山地面积占98.5%,是典型的小城市、大郊区、纯山区的区域特征,189个行政村分布较为分散,农村生活垃圾处置较困难、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率低、运行率低。如何把一家一户的农民集中起来,增强广大农民的环保意识,调动其在环境污染防治中的重要作用,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基于此,建议门头沟区持续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人才、科技、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的扶持,做大做强一批典型合作社、示范社,涉及农村污染防控治理、生态建设的相关财政项目,优先安排具备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承担。要积极引导种植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推广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扩大有机、绿色和无公害食品的种植。积极应用农业清洁生产技术,实施低毒低残留农药使用补贴;养殖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调整规模化养殖产业发展,通过合作、并购、收购等方式缩减散户养殖比例,鼓励养殖专业户、散养户向集约饲养方式转变,加强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统一收集和处理污染物,统一做好污水、粪便的收集、贮存和处理工作,减轻和避免对农村水环境的污染;生态旅游类农民专业合作社,支持分类分步地建立污水处理设施。要针对土壤污染治理难度大、成本高、周期长,指导和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联合生产的方式将村民(社员)土地进行集中使用、集中管理,增强预防土壤污染的能力和水平。鼓励和扶持有条件的合作社,购置和配备土壤检测、土壤修复等相关技术仪器设备,提升土壤分析能力和技术水平,加强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
六、注重环保舆论和生态文化建设,增强全民环保意识
环保宣传的目的,在于普及全民环保知识、增强全民环保意识,更有效地调动民众参与、践行环保积极性。要充分发挥区、镇(街)两级宣传部门的舆论优势,注重前期舆论营造。建议成立由区领导任组长的环保宣传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全区环保宣传工作,有针对性地制定环保宣传工作规划。要建立环境污染防治区、镇(街)、村三级宣传体系,每个村可设置1~2名专兼职结合的环保宣传员,大学生村官兼任村环保宣传员,发挥其知识和文化优势,强化环保工作的宣传教育。要充分运用微信、微博等各种现代媒介,以及民众日常生活关注和喜闻乐见的有奖问答、知识竞赛以及春节挂历、特色扑克牌、条幅标语等载体,加大对典型案例以及环境污染防控知识的宣传报道,充分发挥民间舆论监督优势。要健全完善环保听证、社会公示、环境、环境举报、市民检查团、环保义务监督员和“12369”环保热线等制度,鼓励社会各界依法有序监督环保工作。
生态文化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生态智慧,融合现代文明成果与时代精神,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文化载体。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生态文化必将成为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基于此,要进一步加快推进环保和生态文化教育和推广、环保与生态文化重点工程、环保与生态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普及环保与生态环境教育,在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建立环保与生态文化教育基地,定期组织区域内大中小学生开展实习、夏令营活动,进行环保和生态知识和道德教育。在全区乡镇(街)一级,每个乡镇(街)建设1个环保与生态文化活动中心。发挥好门头沟区221个村居文化室平台作用,重点做好农村、农民环保与生态环境教育,制作环保与生态全民教育读本,确定和推出一批环保与生态文化名镇、名村、名户、名园。要依托区域特色产品和资源禀赋,有针对性地定期举办特色鲜明的主题文化节会,诸如永定河文化节、玫瑰文化节、山茶文化节、樱桃文化节、戒台寺丁香文化节和山茶文化节、举人文化节、古村落文化节,寓绿色、环保、生态于文化节中,打造生态文化特色品牌。要加强区域内企业环保与生态文化建设,积极推广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引导企业按照PDCA(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Action行动)产品质量持续改善循环模式建立环境管理的自我约束机制,有效地开展污染预防。树立一批模范环保与生态企业,从企业形象策划、产品开发、商标设计、广告等商务活动中体现企业环保和生态理念。加强对企业环保与生态文化的教育培训,把环保与生态行为准则纳入员工考核指标体系,作为企业奖惩依据。
参考文献:
[1] 樊宏宇,陈均红.首都环境污染违法犯罪现状分析及打击整治对策.北京警察学院学报,2016(4)
[2] 刘超.管制、互动与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2)
[3] 何明辉.治理工业企业环境污染的五大举措.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14)
[4] 杨学聪.北京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经济日报,2015.12.2
[5] 江泽慧.弘扬生态文化,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人民日报,2013.1.11
(作者单位:北京农学院 北京 102206)
一、加强组织管理,增强环保意识。
车间领导十分重视环境教育工作,把环境教育作为车间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为保证教育的实效,我车间成立了由主任薛付才和书记王顺利为组长的环境教育领导小组,统筹安排学校环境教育工作。重视资料建设,对平时重大的活动都能拍照录像,积累文字资料。重视阵地建设,车间有宣传橱窗,各班有宣传板报,结合活动宣传内容,营造了浓郁的宣传气氛。
二、开展环境保护活动,注重教育效果。
1 、利用班前班后会、周一安全讲话和车间培训日等时间,组织职工深入学习文件精神和相关知识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职工们以讲节能小故事、节约小窍门和自己怎样节约等形式广泛宣传珍惜自然资源、限制使用塑料购物袋等,树立职工们的节能环保意识。班会将围绕介绍当今社会环境现状、向职工们宣传环保知识、职工们就“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这一主题进行讨论、对同学们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提出建议和要求这四个方面展开。通过介绍地球环境日益恶化,如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资源不足这些环境现状来引起全体职工对环境的重视,从而提高对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生活的意识。向职工们介绍环保知识,以及国家在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生活这方面的计划和措施等。并通过职工向其家属进行环保宣传,不使用一次性用品,不乱丢废旧电池开始。
2、教育职工从我做起,从身边事做起,参与总厂绿化、净化、美化厂区的劳动,他们每天巡逻卫生清洁和保洁工作,为新栽种的花草定时浇水,为厂区的绿化、美化、净化尽心尽力。
3、利用车间板报进行环保知识宣传,提高职工们的环保意识,共同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4、在全车间倡导节水、节电、节约办公耗材的低碳减排活动,并作为一项自觉行动,长期坚持下去。
一、指导思想
以“打造碧水蓝天,建设美丽”为主题,围绕各项环境保护工作,开展多途径、多形式的舆论引导,唱响主旋律,集聚正能量,营造全民治污、防污的浓厚氛围。不断增强学校师生的低碳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切实做好校园环境污染防治工作。
二、重点工作
(一)开展校园环保宣传活动。各学校通过宣传栏、电子屏幕等形式,深入开展环境污染防治攻坚宣传活动,及时宣传环境污染防治的目的、意义、好的做法和典型事迹等。各学校要利用班会、队会,国旗下演讲,校园广播、黑板报、手抄报等宣传途径和载体,广泛开展环境污染防治宣传工作(环保标语见附件),不断增强广大师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二)开展网络宣传活动。教育信息网、教育微信要加大对环保知识的宣传力度,普及和推广环保科普知识,及时重污染天气预警及应急响应措施。各学校要利用校园网、校园电视台等进行环保宣传引导。要加强网络环保舆情处理,及时回复网民投诉,化解问题,畅通沟通渠道,营造全员宣传环保、参与环保、共同推进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
(三)开展环保纪念日宣传活动。各学校要结合“世界环境日”、“国际保护臭氧层日”、“地球日”、“世界水日”等环保主题教育日,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充分发挥学校共青团、少先队和社团组织的作用,组织引导师生积极开展环保志愿者公益服务,以实际行动弘扬绿色文化,响应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活动。
(四)开展环保教育活动。要着眼强化科学发展意识,将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政策、法规、理念等纳入党员、干部和教职员工年度培训(含公务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网络培训),课时不少于2小时;要以环境科普知识、环保形势任务及环保法律法规为主要内容,对未成年人开展环境保护教育。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要切实加强领导,明确专兼职人员具体负责,明确指导思想和工作内容、标准,做到有目标、计划、有措施。
近年来,各地区环保、宣传、教育部门以原国家环保总局、、教育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做好“*”时期环境宣传教育工作的意见》为指导,在推动本系统环境宣传教育工作的同时,广泛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取得了明显成效,在增强各级领导和公众的环境意识、建设生态文明、推进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我国环境污染严重,环境保护工作任务十分艰巨。为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的环境宣传教育工作,进一步在全社会形成自觉保护环境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合力,为推进生态文明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全面完成“*”环境保护目标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环境宣传教育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
(一)充分认识环境宣传教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建设生态文明,环境保护作为基本国策进入了国家经济与社会生活的主干线、主战场和大舞台。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是推动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国家环境保护意志的重要手段。通过宣传教育,引导干部群众真正理解和掌握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充分认识环境保护在科学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是推动全社会树立生态文明理念的必然要求。通过宣传教育,提升全民环境道德水平,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养成文明的生产、消费及生活方式;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是完成“*”污染减排目标的重要举措。
(二)新形势下环境宣传教育工作面临的新任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继续贯彻《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精神,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服务大众的方针,围绕建设生态文明、推进历史性转变和探索环保新道路,积极宣传党和国家环保政策方针,开展以弘扬生态文明为主题的环境宣传教育,引导公众积极参与支持环境保护。
二、大力加强环境新闻宣传工作
(三)环境新闻宣传要坚持正面宣传为主,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宣传部门组织环境新闻报道要切实树立起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充分发挥环境宣传的主渠道作用。要组织采编人员深入基层、深入实际,积极配合环境保护部门编发、播报环保稿件;实事求是地引导公众用发展的、辩证的、建设性的眼光客观看待环境问题;主动开设专题专栏,组织策划优秀选题,对环境问题进行深入报道;精心组织对外宣传报道,及时宣传我国政府对加强环境保护做出的决策部署、采取的正确措施、工作的进展和成效。
(四)环境新闻宣传内容要围绕国家环保中心工作,服务大局。要针对推进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主要污染物减排、让江河湖海休养生息、环境经济政策等内容,加大新闻报道力度。积极报道建设生态文明、探索环保新道路的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报道推动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区域典型,坚持环保理念、克服经济困难、加强污染治理的典型经验;批评曝光环境违法行为和“两高一资”项目盲目发展等有违科学发展的问题。
三、积极推进面向公众的环境宣传教育
(五)推动环境信息公开,切实保障公众的环境知情权、监督权。积极探索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有效机制,引导公众依法、理性、有序参与环境保护。
(六)积极开展各类宣传活动。环保、宣传、教育、广电、新闻出版和文化等部门要积极配合,以“六·五”世界环境日等重要纪念日为契机,设立统一的宣传主题,开展创意新、影响大、形式多样的环境宣传教育活动;继续推动绿色创建活动,并结合全国和各地环保工作实际,策划一批主题鲜明、可长期开展的活动,创建公众参与宣传教育活动品牌;积极探索农村环境保护宣传的有效方式,组织开展群众听得懂、易接受、喜闻乐见的宣传教育活动。
(七)实施全民环境宣传教育行动计划。环保部门要在总结以往试点经验的基础上,研究制订开展全民环境宣传教育的指导性文件。各地环保、宣传和教育部门要加强合作,筛选一批有条件、有代表性的城市、农村、学校、企业开展全民环境宣传教育试点,扩大全民环境宣传教育覆盖范围。
(八)加强青少年环境教育,进一步加大基础教育、高等教育阶段的环境教育力度。教育部门要积极推进环境科学专业教育,增加高等院校公共选修课中环境教育课程比重,普及中小学环境教育。环保、宣传、教育部门要积极配合,为各类学校开展环境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教育相关的综合实践活动提供支持与帮助。支持开展与环保相关的研究性学习、专题讲座、绘画、征文比赛和科技创新大赛等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积极培养和发展青少年环保宣传志愿者队伍。
(九)深入开展面向社会的环境教育培训。环保和教育部门要将环境教育培训列入议事日程,制定年度计划,依托有条件的大专院校承担面向社会的培训任务,分级分类、有针对性地开展环境教育培训,尤其要加大对党政领导干部和企业领导干部的环境教育培训力度,增强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十)面向社会推出一批优秀环保宣传品。环保、宣传、教育、新闻出版、文化部门要积极引导、推动环保宣传品的健康发展,鼓励推出一批反映环保成就,倡导生态文明,高质量、有影响的优秀剧目、优秀图书、优秀影视片、优秀音乐作品以及环保公益广告,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为各类学校开展环境教育提供相应的读本、手册等。
四、重视环境宣传教育理论研究工作
(十一)进一步加强对生态文明的理论研究,丰富环境宣传教育内涵。要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大力开展生态文明内涵和实践研究,主动联系和协调有关院校、研究机构以及文化单位,设立生态文明研究课题,形成研究成果,为生态文明的传播提供理论支持。
(十二)开展环境教育立法研究。环保、教育部门要共同推动环境教育的制度化和法制化进程,积极推进环境教育立法的理论研究和创新,并借鉴国外有益做法和经验,推动环境教育立法工作。
五、加强环境宣传教育能力建设和组织保障
(十三)重视环境宣传教育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建设一支政治素质高、思想作风正、业务能力强、工作有激情的环境宣传教育队伍。加强各级环境宣教部门领导班子能力建设,切实提高组织协调、宣传教育和策划活动的能力。加大对环境宣传教育人员的培训力度,开展经常性的、多种形式的学习交流活动,提升宣教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
(十四)完善环境宣传教育经费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各地要加大环境宣传教育经费投入,同时积极引导社会资金用于环境宣传教育。尤其要加强对西部地区环境宣传教育的扶持力度,积极创造必要工作条件,保障环境宣传教育拥有相应的设备、设施,包括网络运转能力、音像制作能力、信息处理能力、通讯传递能力、培训的电化教育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