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社会责任的管理体系

社会责任的管理体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社会责任的管理体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社会责任的管理体系

社会责任的管理体系范文第1篇

【关键词】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劳工标准;SA8000认证

【中图分类号】F7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24(2007)01-0107-03

【基金项目】江西省社科规划研究项目(批准号:05YJ209)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苏小玲,江西科技师范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壁垒;周裕全,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企业管理;李峻峰,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电子商务理论与应用。(江西南昌330013)

随着经济、社会和科技的高速发展,以及人们的富裕程度、教育水平与文明程度的不断提升,人们的社会关注意识日益增强。人们不仅关心自己需求的满足,还进一步关心整个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和长远的利益。这必然要求企业在生产时不仅考虑到眼前的效益,还应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由此,SA8000应运而生。社会责任管理体系(Social Account.ability 8000,以下简称SA8000)是一种以保护劳动环境和条件、劳动权利等为主要内容的管理标准体系,其宗旨是确保生产商和供应商所提供的产品符合社会责任标准的要求。

SA8000在西方发达国家政府的认同和首肯下迅速获得了广泛支持。一些跨国公司为了避免其品牌形象受到影响,已纷纷加入这一行列,它们要求产品配套企业和合作企业均要遵守这一标准,从而迅速将企业社会责任运动扩展到作为生产制造基地的一些发展中国家。

一、SA8000对江西经济贸易发展的影响分析

SA8000将社会责任和管理相结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规范组织尤其是企业的道德行为,有助于改善劳动条件,保证劳工权益,有其合理之处。但是,在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下,SA8000对我国的经济贸易发展影响还是比较大。江西作为一个经济欠发达的省份,经济的外向性色彩与沿海发达省份相比还较弱,故而受SA8000的影响目前还不是非常明显。通过对江西相关出口企业的调查,以及与中西部省份经济贸易发展的比较,SA8000对江西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1.耗费企业的时间和精力以及更多的管理费用和成本以满足SA8000的要求,从而削弱了企业的传统竞争优势

国际竞争力是“企业目前和未来在各自的环境中以比它们国内和国外的竞争者更有吸引力的价格和质量来进行设计生产并销售货物以及提供服务的能力和机会”。因此,企业的竞争手段可以划分为价格竞争与非价格竞争,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强弱也就主要取决于成本和产品差异性这两个因素。

据估计,我国的劳动力成本是欧美等发达国家的1/30-1/50。江西作为中部内陆省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也是其劳动密集型企业在国际市场上赢得较强竞争力的主要因素之一。

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廉价劳动力是一个两面镜,一方面说明我们具备较强的劳动力比较优势;另一方面劳动力比较优势也折射出企业对员工生活福利、生产条件等劳工权利保护得不够与不重视的状况。

现阶段,与中国总体情况相似,江西在服装、纺织、制鞋、化工原料等主要出口行业的部分企业还存在着工作时间较长、职工福利较低、生活环境较差等现象。而这些企业利润空间较小,抗风险能力较弱。如果这些企业要达到社会责任标准,不仅要大幅度提高职工工资,而且还要加大技术、环保和改善工人劳动条件的投入力度,改善企业生产经营环境,从而导致产品成本的增加。更何况要实施SA8000的认证和维护,需要企业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去申请和更新,这无疑将大大增加成本,传统的竞争优势会大打折扣或者不复存在。

2.直接导致对劳工标准敏感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困难

近年来,在实施大开放主战略的强势推动下,江西省外贸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继2004年外贸进出口总值达到35.32亿美元后,2005年,江西省外贸进出口总值首次突破40亿美元,其中,出口突破24亿美元,同比增长20.5%,再创历史新高。但从贸易结构、商品结构、贸易方式构成上看,江西省对外贸易还处在成长基础较为脆弱、增长方式相对粗放的阶段,出口仍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产品技术含量低,产品档次不高。即使是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也大部分是组装的外国商品,真正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很少,低价竞销,以量取胜仍是江西省出口产品竞争的主要手段。

随着SA8000标准的实施,受影响较大的当属那些劳动密集型产品,如纺织、服装、玩具、鞋类和化工原料等,而这些都是江西省现时的出口重头产品(见表1)。

3.降低对外资的吸引力

近年来,江西吸引外资的步伐明显加快。据统计:2005年全省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940家,合同外资金额38.76亿美元,同比增长24.53%;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24.23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04%,完成年计划的104.81%,再创历史新高,连续3年保持中部地区第一。同时,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截至2005年底,美国微软公司、沃尔玛、德国麦德龙、法国达能、日本友利电、富士胶卷等世界500强企业先后投资江西。随着重大项目的入驻,实施了一批填补空白的大项目,引进了大量先进适用技术,有效地推动了产业结构的升级,提升了企业的配套能力。

江西吸引外资步伐的明显加快,除了潜在的经济发展速度促进因素之外,廉价的劳动力也是外商投资的动力之一。如果将劳工标准提高到SA8000规定的水平,劳动力成本必然要提高,对外资的吸引力将下降,跨国公司也会担心其分包商不能达标而不愿来中国投资,从而影响江西经济发展的资金来源和产业结构的逐步调整与发展。

4.劳动力优势可能因SA8000而变为劣势,影响就业和经济发展

在“十五”期间,作为劳动力资源丰富的省份,江西就业的巨大压力依然存在,城镇新成长劳动力和农村转移劳动力仍处于增长高峰期。预计江西城镇平均每年需要就业的人员达到100多万人,加上农村向其他行业转移或外出务工的至少100万过剩劳动力,就业总量矛盾仍将十分突出。因此,如何发挥江西作为制造业基地的优势,为制造业的广大中小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创造就业岗位?如何结合实际发展适用技术,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本密集型产业、适用技术和先进技术之间形成合理有效的组合?做好

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等问题,都是关系到江西经济发展、和谐社会建设的头等大事。

充分就业是经济增长源泉。如果达不到SA8000的要求,则劳动力的优势可能丧失甚至变为劣势,过多剩余劳动力得不到安置也必将对江西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发展造成不良的影响。

二、政府和企业的应有之策

(一)政府对策

l_制定经济贸易可持续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经济贸易也必须体现可持续发展,不仅要追求出口增长的数量,还要追求出口增长的质量;不仅要追求投资增长的数量,还要追求投资增长的质量,及其与生态环境保护、劳动条件和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政府应加快建立可持续发展评估指标体系,扶持部分在出口可持续发展上尤其是在劳工管理方面作出贡献的典型企业,从财政、税收、信贷等方面予以支持。

2.建立SA8000的预警机制。国际标准化机构和各国政府及其标准化机构经常对其技术法规和标准进行修订。如果企业信息不畅,不能按照已经变化了的法规和标准要求生产产品,在出口时就会遭遇壁垒。因此,建立一个包括政府主管部门、行业组织、专业服务部门和出口企业在内的高效运作的SA8000预警机制,积极关注社会责任标准的发展态势,全面收集SA8000的预警信息;建立SA8000信息中心和数据库,方便企业查询,为企业和有关行业提供预警服务。

3.加强国内职业安全卫生和劳工管理,改善国内劳工条件。政府应合理借鉴社会责任审核中的具体方法,广泛吸纳工会、行业协会和相关研究机构共同参与管理,逐渐建立起开放的、有社会代表性的劳动保障诚信制度。政府应支持国内企业改善劳工条件,必要时提供培训、资金等方面的资助,对企业在改进劳工条件、提高职业健康与安全方面的投资给予减免税等优惠政策。帮助企业提高产品的劳动工资成本,改善工人的劳动待遇。劳动监察机构应当依据我国目前已有的相关行业和工业劳动标准,如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规范(OHSASl8001)、《劳动法》等,加强劳动监察力度,查处违法行为,特别要加强对社会责任运动重点关注的劳动密集型出口企业的劳动监察,及时公布劳动监察结果,对于使用童工、违反工资和工时规定、存在严重职业安全的企业处以重罚。

4.加强对SA8000知识的宣传、培训。当前,在加强对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研究的同时,应加大对其宣传力度,使企业界和社会各界对这一标准的合理性与不合理性、积极意义与不良影响有明确的认识。并且,还应加强企业社会责任的培训,培养企业主和政府官员的企业社会责任意识,使企业自觉提高劳工标准。让企业认识到不仅要积极履行其社会责任,更应该学会以社会责任为战略点来实现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双赢。指导企业建立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积极通过SA8000认证,进一步提升国际竞争力。

(二)企业对策

1.充分认识SA8000的客观存在和重要性。传统经济学认为,企业是市场经济中自利的基本经济组织,其经营目标是实现利润最大化,因而十分强调对股东权益的保护。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为了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企业也开始注重维护消费者的利益。然而,长期以来,企业对员工的权益却关注甚少。在经济落后、产业结构层次低的发展中国家,因就业压力大、经济发展急迫等因素的影响,对员工权益保护不力的问题尤其严重。但企业现在应当看到SA8000的兴起反映了现代企业存在价值的演进,体现着当代社会对企业的一种期望,提供了一个社会组织的规范运作模式,代表着企业将社会责任当作自己责任的先进管理理念。企业应该超越单纯的经济活动,担负起更加广泛、更加体现人本精神的社会责任,以获得广泛的社会认可,实现长远、持续的发展。

2.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中严格执行社会责任标准的规范。与传统经济学理论中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会加重企业负担、影响利润的观点相反,国内外实践证明,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与企业的经济绩效呈正相关的关系,在经营管理中执行SA8000标准并贯彻企业社会责任还可以达到改善企业经营管理、重新设计制造成本结构的目的。企业应当调整经营方针和策略,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将SA8000规范的各项要求融入企业的管理体系之中。同时,要对供方加强控制和约束,保证企业产品从原料采购到生产的全过程都能符合规范要求,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企业未来发展的冲击。

社会责任的管理体系范文第2篇

各种企业机构是促进社会体系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于企业而言,必须承担对应的社会责任。企业的性质决定了其经营管理目标以“利润最大化”为主,但是这种经营目标在企业长期发展过程中削弱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对其可持续发展极为不利,因此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融入相应的社会责任意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企业管理;社会责任;经营改革

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是指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提高企业内部制度安排、组织建设的社会性,由此可见,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会对会企业的发展战略产生直接影响。

1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与传统管理模式的差异

与传统企业管理模式相比,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管理对象不同。传统企业的管理核心内容包括人力、物力、财力,而社会责任管理模式下,企业的重点放在企业与外部环境的关联性,不仅要实现企业的利润目标,要更注重自身的社会效益价值。其次,管理目标不同。传统企业的管理目标主要是追求更高利润,更多的着眼于自身企业制度、管理流程及管理方法;而社会责任管理模式中,企业更多的关注企业职工、企业价值,注重企业内部各成员之间、企业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联,着眼于企业的社会价值、社会贡献及社会职能。最后,价值管理不同。传统企业管理主要追求片面的经济价值,这种管理模式可使企业在短期内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但是企业后续的经营与发展会遭遇瓶颈。而社会责任管理模式中,企业的发展目标不再局限于经济价值,而是向社会价值、自然环境价值等方向发展,更加侧重于企业对于社会的价值创造,在企业自身发展的同时保鹤发鸡皮社会的科学发展。

2现代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存在的问题

企业管理没有绝对的对错,只有适合不适合,而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要对自身的经营管理模式进行不断更新、改革,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基于社会责任管理模式下,现代企业管理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企业战略管理对自身的社会责任缺乏关注。在实际调查研究中,很多企业管理者还不具备履行社会责任的意识,管理重点也多注重短期的经济效益,相对而言,仅服务业、餐饮业、石化企业及环境相关的企业对社会责任的关注度更高。其次,企业组织结构不利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一般情况下,现代企业的组织结构分为两种,一种是以分工进行区分,一种是以项目进行区分,无论哪种组织结构均未设置专业的社会责任管理部门,多由人力资源部门或行政部门兼职进行社会责任管理,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十分不利。最后,企业文化建设中忽略了社会责任的部分。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但是现代很多企业在企业文化形成、沉淀过程中,很少涉及到社会责任的部分,虽然有些企业文化也包含了环境保护、回馈社会等内容,却多流于形式,没有实质内容。

3提高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实效性的策略

针对现阶段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存在的问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改善。

3.1引导员工积极参与员工是企业组织结构中的最小单位,而企业要履行社会责任离不开每个员工的支持,因此在企业日常管理中要建立完善的社会责任管理体系,提高员工履行社会责任的参与度。一方面,制定企业管理目标时突出企业发展的社会效益,在日常工作中强调社会责任思想,在员工内部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责任管理氛围,增强其社会责任意识。另一方面,要不断加强员工的社会责任能力培养。做好员工的思想教育,使其从内心形成一种责任意识,并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提高其履行社会责任的能力。

3.2企业管理体系的改革首先,企业在社会责任管理模式中要重塑自身的核心价值观,将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共同发展的目标作为企业的发展目标,并根据新的核心价值目标对企业的管理体系进行彻底改革,保证企业的管理体系既适合自身的发展,又可促进社会的发展,最终实现企业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其次,建立与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目标相匹配的组织管理体系,在建立、健全企业组织管理体系中,要遵循两个原则,既要保证企业发展战略的实施,又要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监管。企业可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建立起一套完善的、与企业组织管理体系相适应的社会责任管理体系。最后,构建科学有效的考核指标体系。社会责任绩效是指企业建立的非财务性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对社会责任绩效进行考核,可促进社会责任目标的实现。

3.3将企业社会责任教育作为系统化、常态化的教育内容要加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意识,将企业社会责任教育作为系统化、常态化的内容是一项基本措施。目前我国商学院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相关的课程设置还相对较少,根据一项2013年的调查报告可知,企业管理专业学生修读社会责任相关课程的平均总课时仅为22.36,学生无法准确、深入的理解相关知识,由此可见,虽然工商管理专业已经具备了融入企业社会责任教育的意识,但距离实现系统化、全面性教育还有一段距离。因此,建议在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设计中,将企业社会责任教育作为一种常态化教育内容,在相关课程中设置企业社会责任专题,并将社会责任的培养贯穿学生的整个专业学习过程,以保证学生企业社会责任感培养的系统性、完整性。

参考文献:

[1]李伟阳,肖.全面社会责任管理:全新企业管理模式与旧模式存在五大区别[J].WTO经济导刊,2010(02):50-51.

社会责任的管理体系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央企业;社会责任;障碍因素;政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27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24(2009)01-0010-03

[基金项目]国资委课题项目“中央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研究成果之一,课题负责人:彭华岗

[作者简介]陈锋,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研究方向为企业管理;钟宏武,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助理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为企业经济。(北京100836)

一、中央企业对社会责任的认识还不到位

与私营企业和股份制企业相比,中央企业对企业社会责任相关知识的熟悉程度更高,但是中央企业普遍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解不到位,对社会责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缺乏深刻认识,少数企业甚至对社会责任存在片面看法。有企业在社会责任自检报告中表明,企业承担责任的主要动力在于政府相关部门的号召和要求,或者说,企业把很多社会责任内容作为政治任务来承担。此外,有56%的接受调查企业(总样本数为25)认为承担社会责任会增加经营成本,有2家接受调查企业认为承担社会责任会降低企业经营效率。

还有部分中央企业对履行社会责任抱有一定的抵触情绪。某企业指出:“强调社会责任,同时要避免将一些本应由全社会承担的责任归到企业身上,重回企业办社会的老路。不过分夸大社会责任的作用。企业社会责任毕竟属社会道德和行为规范的范畴,其作用方式不同于法律,其发挥作用的程度也只能在一定限度之内。过分夸大社会责任对规范约束企业行为方面的作用,甚至希望以推行社会责任解决执法监察无法完全解决的企业违法违规问题,这种做法不仅容易使企业社会责任的推行偏离正确方向,而且会对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产生不利影响。”

此外,一些企业还认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实际上就是把理应由政府部门负责的事情揽到企业身上,结果“不仅对企业健康成长不利,有时也会培养政府惰性”。

二、中央企业社会责任的具体内涵还不清晰

中央企业普遍认为企业社会责任的具体内容过于模糊,边界不清,企业管理者不清楚哪些工作是企业必须做的,哪些是企业应该做的,哪些是不能做的。受访企业反映,社会责任内容过于宽泛,无论是理论界还是管理机构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具体内容都无准确定义,具体到中央企业这种特殊企业,社会责任内容就更为宽泛和模糊,出于不同角度和目的,不同的利益相关方都为企业框定了不同社会责任内容,让企业管理部门常常元所适从,无法判断这些观点的是与非。而相关管理部门对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也缺乏清晰的、操作性强的指导意见,使企业社会责任实践方向不明,对错难分,无从下手。从问卷调查的情况来看,100%的受访企业所认同的社会责任内容包括:依法纳税、产品质量安全、支持公益事业、员工职业安全卫生、减少环境污染,这类社会责任可以认为是央企社会责任的核心内容。此外,有些社会责任内容并未得到一致认同,但反对意见不足20%(可称之为普适层),具体包括知识产权保护、企业文化、有效配置资源、行业道德规范、诚信经营、社会捐赠、节能降耗等;最后一类是争议层,反对将此类事务纳入社会责任范畴的企业比重超过30%,具体包括财务状况、企业利润和技术自主创新等。

三、中央企业社会责任尚未形成完整的管理框架

企业要将社会责任真正转化为行动,必须要建立一个全面的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否则,中央企业就无法规范地、持续地推进社会责任实践。但中央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始于近两年,多数企业都没有成型的社会责任管理体系。首先,大部分企业没有在决策中建立保障利益相关方利益的机制。1/3的中央企业社会责任自检报告没有提到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的内容,接受问卷调查的企业中,50%以上没有建立“社会责任委员会或类似机构”。在25家受访企业中,半数以上没有在高层决策中建立保障利益相关方利益的机制。在建立利益相关方利益保障机制的企业中,选择建立重大决策前专家论证制度的比重最高,达到100%,而直接征求外部利益相关方意见和决策方案需经委员会同意再提交董事会的各占50%,使用外部董事代表外部利益相关方利益的占到30%。

其次,不少企业的社会责任管理行为缺乏系统性,表现为“就事论事”,即简单地把一些具体的管理体系(例如维护员工管理体系、社会公益事业管理体系等)罗列起来,没有把社会责任作为一个整体、建立全面的体系来管理。接受问卷调查的企业中,11家“已建立社会责任相关机构”的企业所具体描述的仅是某一具体社会责任内容领导机构(譬如扶贫领导小组、安全生产小组、节能工作领导小组、“优质服务年”工作领导小组、“反商业贿赂”工作领导小组、慈善帮扶救助基金、社会事业管理部、扶贫领导小组、工会、社区工作管理委员会、安全生产管理委员会、、稳定工作领导小组等),并未建立全面、统筹全局的社会责任管理机构。

再者,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内容不全,多数企业在谈到社会责任管理企业时,都只简单提到几个具体内容的管理体系(譬如生产安全管理体系、产品质量管理体系等),其他的社会责任内容则没有建立相应的管理体系(譬如企业公益管理机制、社会责任沟通机制等)。中央企业也普遍缺乏社会责任评价系统,难以对社会责任的实施状况进行衡量、评价、反思和改进,很难规范地、持续地推进社会责任实践。

最后,社会责任沟通机制不畅。截至2008年10月,社会责任报告的中央企业仅有18家,占央企总数的12%左右,接受问卷调查的企业中有20%的没有、也不打算社会责任报告。还有17%左右的受访企业表示没有与社会沟通的渠道。这说明部分央企对主动、新型的责任沟通机制还比较陌生,也有所抵触。社会责任报告的比率不高。

四、现行中央企业考核制度没有涵盖社会责任有关内容

现行中央企业管理体制不利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这主要表现在主管机关尚未建立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责任体系和考评体系。由于国家没有清晰、规范的体系要求和考评约束,导致各企业的社会责任表现差别很大,一些履行社会责任较多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要付出更大的成本和代价,最终,履行社会责任将会影响到企业经济指标。而目前施行的《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主要考核的是经营业绩,考核体系过度偏重经济指标,没有涵盖社会责任的有关内容,这样就必然出现企业社会责任做得越好,

考核成绩反而较差的现象。

某电力企业就提到,其在2004―2006年任期考核指标中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3年主营业务平均增长率、3年平均劳动生产率三项考核目标全面完成,但年度考核等级3年均为B。主要原因是企业总投资中有很大一部分用于公益性资产投资,其效益主要体现社会效益,而不反映为企业的财务收益,公益设施的折旧和运行维护支出还要分摊到企业成本之中,导致考核指标中权重最大的净资产收益率指标无法完成,从而直接影响到年度考核结果。

五、外部社会环境存在障碍因素

与国外相比,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外部环境仍不完善,使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面临诸多障碍。

1 公众对中央企业社会责任期望过高,给央企造成过大的压力。由于央企多数是公众服务企业、资源垄断企业。公众认为他们理应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对他们的责任要求远高于其他企业,某些要求对中央企业而言可以说是不切实际的,致使无论中央企业如何努力也无法满足这部分人的期望,企业的社会责任实践难以获取应有的好评和价值回报。因此,社会舆论的过高期望给中央企业施加了过大的压力。使这部分压力非但没有转变为动力,反而构成了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障碍,无形中增加了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难度。

2 央企捐赠合法性受到质疑,多头劝募盛行,企业疲于应付。一部分人认为中央企业属于国有企业,其所有权归于全民,收益也归全民使用,央企以企业财产做捐赠会面临社会的捐赠财物合法性审查,陷入“央企究竟有无捐赠权”的争论。多数民众认为央企做捐赠相当于拿全民的钱为少部分受益对象服务,还有人质疑这种行为是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拿全民的钱为个人博取声誉,实为“贪天之功,据为己有”。这使央企的公益捐赠成了好心难得好报,公益捐赠很难得到应有的价值回报,从而降低了企业的捐赠积极性。

此外,我国现行的《公益事业捐赠法》覆盖面较小,可操作性不强,对规范捐赠行为和劝募行为所起的实际作用并不大,比如,谁是社会捐赠的主管部门?什么情况下,谁有资格发起募捐等关键问题都没有明确,这为慈善组织的劝募行为大开绿灯。很多中央企业反映,各种劝募经常登门,手段无所不用,不分时机,不讲条件,不考虑承受能力,企业疲于应付,备感疲惫。而且,我国慈善公益组织普遍透明度不够、公信力不足,专业性较差、服务内容单一、效率低下,企业和员工十分担心善款的使用效果和效率,有的企业反映,“企业不怕捐赠”,但“滥用善款”、“浪费善款”“往往容易影响员工捐赠的积极性”,这反过来降低了企业的捐赠积极性。

3 不对称性社会责任实践增加成本,削弱竞争力。一部分中央企业处于竞争性行业,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后,企业运营成本增加,相对于那些不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在产品价格方面处于不利局面。例如,某汽车企业就反映,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一直把发展新型清洁能源汽车作为降低污染物排放、减轻能源消耗、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方向,并在混合动力汽车领域保持着国内竞争优势。虽然混合动力汽车的环保效果显著,但是其成本比经济汽车要高出1/3左右,与其他企业相比,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

4 社会负担过重,影响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由于历史原因,中央企业承担了很多“企业办社会”的责任,直到现在一部分企业依然没有完全卸下这部分包袱。而且,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中央企业还“被迫自愿”地承担了很多社会责任,譬如完成各级政府下达的各项任务,企业经济压力很大,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已无力承担其他责任。一部分企业反映,过多过重的社会负担阻碍了企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某钢铁企业历史负担沉重,在主业重组上市及7家辅业单位改制过程中,居家人员和离退休职工的费用全部由企业负担,每年费用高达5亿元。此外,目前企业尚有离退休人员10.76万人,今后几年离退休人数还将持续增加,每年承担的费用超过3.3亿元,这些历史负担加重了企业的资金压力,使企业无力顾及其他责任。也有企业认为“当前履行社会责任遇到的一个最大问题或者说是困难,就是目前企业还承担着医院、生活服务、离退休管理、厂办大集体等社会职能”。为此,企业每年支出的费用达到上千万元,该企业认为虽然企业应该履行社会责任,但不等于企业办社会,承担本应该由政府、社会团体及其他部门所应承担的责任。

六、政策建议

为了解决上述困难,国资委2008年1月了一号文《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系统阐述了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基本原则,指明了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八项主要内容,以及履行社会责任的主要措施。除了这些措施,笔者认为还应该通过以下方面的政策措施来推动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第一,加强社会责任的宣传,在全社会树立社会责任的正确认识。有关政府机关及国有企业的主管部门,应该加强企业社会责任的宣传力度,在全社会就社会责任问题达成统一认识。只有这样,才能对中央企业更好履行社会责任形成社会舆论的支持,同时有助于企业内部对社会责任认识的一致,保证社会责任的实施。

第二,改善中央企业的责任管理体制,为中央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创造良好的环境。特别是在考核机制上,应该将社会责任指标纳入考核指标体系中去。这样,一方面可以防止出现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越多而考核结果反而越差的现象。另一方面,也能督促中央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通过考核的压力驱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第三,制订相关法规,对捐赠市场体系予以规范管理。一方面,建议有关部门尽快出台央企捐赠法规,明确捐赠管理细则。建议相关部门加快研究,出台央企捐赠法规,明确央企捐赠的合法性,捐赠的自主量裁范畴以及相应的决策管理流程,使央企捐赠管理有法可依。另一方面,要规范各类社会公益团体的行为,避免这些团体对企业提出过多或过分的要求,使企业捐赠行为真正做到自愿。同时,要提高各社会公益团体运营的公开度,使企业和员工捐得放心。

社会责任的管理体系范文第4篇

新时期,资源环境对经济社会发展制约日益加剧,综合成本快速上涨,就业压力和劳动力结构性短缺矛盾突出,社会责任也面临着新的问题,成本高企,同时社会责任的内容也从原来注重企业内部“以人为本”,扩展到“绿色发展”、‘公平竞争’。而社会责任建设也持续成为高成本时代企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15分。

这是我们持续关注企业社会责任的理由。

2011年6月27日~28日,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主办的2011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社会责任年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产业转移背景下的社会责任:产业的梯度转移和国内市场的崛起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社会责任体系融合与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专题论坛同期举行。会议期间了“2010―2011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社会责任报告”,16家纺织服装企业同时社会责任年报。会上,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与瑞典驻华大使馆签署了社会责任项目合作协议书,并向相关企业颁发了“2011年度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实践示范奖、优秀奖”、“中国纺织服装行业节能减排绿色实践贡献奖、优秀奖”。

政府将努力推动新时期社会责任建设

作为国内产业界推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先行行业,纺织服装行业率先推出了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的行业标准,第一个了规范化、本土化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指导体系,几年来已80份纺织服装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

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但资源环境对经济社会发展制约日益加剧,综合成本快速上涨,就业压力和劳动力结构性短缺矛盾突出。“十二五”期间,要发展建设现代纺织工业体系,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朱宏任在会上提出,新时期纺织服装企业一是要建设更加和谐的劳资关系,用工荒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企业与员工利益分配面临严峻挑战,如不能妥善解决将直接影响企业的持续发展。要引导企业改善人力资源管理,创建负责任、和谐的企业文化,营造人性化的企业用工环境,不断改善员工福利待遇,提升员工参与企业发展的积极性。

二是进一步树立环境友好和绿色发展理念。要引导企业采用先进的节能环保技术装备,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积极主动淘汰落后产能,减少污染排放,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

三是增强企业质量、诚信意识。大力推进企业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推进自主品牌建设,树立可信赖的企业质量信誉和诚信形象。

四是加强社会宣传和舆论监督。要充分发挥中介组织和媒体作用,加强对企业社会责任工作的宣传,提高社会各界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重要性的认识,为推进企业社会责任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发展环境。

而工业和信息化部也将会同有关职能部门,进一步推动完善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体制和政策环境,把引导企业进行社会责任建设作为创新行业管理方式的重要抓手。同时,工信部今年还将把纺织服装行业社会责任建设工作的经验向电子等行业推广,进一步强化中国产业界社会责任的整体战略和国际话语权。

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项重要举措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在总结十一五期间纺织服装行业社会责任建设时说,过去五年,社会责任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了体系,扩大了试点,丰富了经验,促进了企业和谐和社会和谐,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产生了保护生态环境效应和维护市场秩序的效应,增进了国际交流与合作,改善了纺织行业社会责任国际声誉。

对于“十二五”期间的社会责任工作,杜钰洲提出了四点要求:第一,要进一步做好在全行业开展社会责任自律工作推广和发动工作;第二,要以企业责任信息披露为抓手,加大实施推进纺织工业社会责任建设;第三,围绕行业转变发展方式,开展落实社会责任重点专项推广,继续开展以对劳动者人文关怀中心内容社会责任建设专项,同时,节能减排也要作为重要的社会责任选项加以推动。要给予更多的节能环保低碳项目,发挥信息和专家平台的作用,研发行业碳足迹评估与核算方案,协助地方政府部门和行业组织企业制定规划和政策;第四,继续扩大开展与国内相关产业,和国际相关产业,或者国际相关组织之间有关社会责任的交流与合作。

将社会责任融入企业品牌与供应链管理

在题为《透明、包容、创新――社会责任与价值经济的和谐共振》的主题报告中,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孙瑞哲表示,在从“纺织大国”转变为“纺织强国”中,中国纺织工业的发展使命、发展路径以及发展规律将发生重大的跃变,将从“规模经济”到“价值经济”的跃变,从“发展是硬道理”到“科学发展是硬道理”的跃变,在这跃变中,纺织服装行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的建设与有效推进,将成为纺织工业实现跃变的“隐形翅膀”,助推纺织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使中国早日达成“纺织强国”。

因此,产业发展需加快实现“四个转变”:即从“个体到系统”、“封闭到开放”、“有形到无形”以及“无序到有序”的转变。“从无序到有序”的转变意味着以‘公平竞争’、“以人为本”、“绿色发展”为主旨的社会责任实践,将有效地推进产业发展向健康、规范、有序的逻辑演进。

在透明、合作与优化三个主题词下孙瑞哲回顾总结了_一年来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社会责任建设的实践经验与体会。他表示,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CSC9000T始终秉承的一个思维理念是,以实现纺织工业在全球经济范围内的“代际公平”为使命,在价值理念与方法论之间,“依于仁,游于艺”,寻求系统、开放、睿智、和谐的发展。在这一理念指导下今后将重点做好四项工作:第一,在行业发展政策中持续强化社会责任导向;第二,在其他行业系统化推广社会责任建设经验;第三,在节能减排方面探索低碳供应链形成机制;第四,在供应链上深化并拓展社会责任体系合作。

行业报告展示创新理念与行动

此次是中国纺织工业协会连续第五次的行,114t会责任报告。《2010-2011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社会责任报告》中系统、开放、透明地向社会各界披露了行业一年来社会责任建设推广工作的实践,并传达了行业社会责任建设的新理念、新规划。报告共分四个主要部分:第一部分在说明2010年度中国 纺织服装行业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分析了各种行业宏观因素的变化及其对行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影响;第二部分主要介绍2010年行业社会责任建设的主要工作及其进展;第三部分专门分析了社会责任标准及倡议合作与融合的趋势及现状,并着重介绍了CSC9000T和BSCI在这一领域的共同尝试;最后一部分则说明中国纺织服装行业2011年度到2012年度的社会责任工作规划。

企业报告量大质高示范性强

在大会上,百隆、达利、海冬青、经纬、丹毛、海天、好麦尔、志向、恒田、天圣、富丽达、乔顿、彩虹庄、红绿蓝、嘉名、华峰氨纶等16家中国优秀纺织服装企业在大会上了根据CSR-GATEs编制的社会责任报告,充分体现了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社会责任建设的深度和广度,以及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规范性,也展示了近年来行业开展社会责任建设所取得的可喜成果。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目前,今年全国各行业企业报告会超过600份,纺织行业企业公开的社会责任报告有44份,涉及纺机、服装,针织、印染、产业用、丝绸、棉纺、化纤、毛纺及配件等十个细分行业。自2008年纺织行业第一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起到现在,共T86份企业报告,其中近40%的报告经过了国际权威第三方验证和行业协会鉴证,在各行业中居领先地位。

体系融合:融则通,通则变,变则顺

大会当天,“社会责任体系融合与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专题论坛也同期举行。BSCI、SA8000等国际、国内相关社会责任体系机构的代表共同出席探讨交流体系融,推进社会责任事业的发展大计。社会责任体系融合的探索与实践是企业社会责任实践方式的巨大创新,CSC9000T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与国际通行的社会责任标准、体系的融合将是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建设事业新的里程碑,也是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走向世界迈出的第―步。

孙瑞哲指出,在社会责任体系进化的过程中,势必会形成不同责任体系之间的冲突和协调,最终表现为社会责任体系的信任危机与实施主体的履责成本。体系的融合,应当成为社会责任体系本地化与国际化的必由之路。“融则通,通则变,变则顺”,随着社会责任体系的高度融合与价值交汇,环境保护、绿色供应链管理、可持续发展等理念将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社会责任建设为产业转移保驾护航

同期举行的“产业转移背景下的社会责任:产业的梯度转移和国内市场的崛起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专题论坛,是国际范围内首次就产业转移与社会责任建设、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深入探索的专题研讨会,旨在通过纺织服装行业的社会责任实践,探索以加强企业社会责任建设,避免重复东部地区发展过程中走过的弯路,为产业的成功转移保驾护航,实现中西部地区的科学、可持续发展。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张莉在会上强调,在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同时,我们应充分考虑到企业社会责任因素,如员工权益保护、劳资关系及环境保护等。不仅要汲取东部沿海企业在近三十年发展过程中企业社会责任的优秀经验,推广和复制到中西部地区,使其在发展企业社会责任方面具有一个较高的起点,同时也要吸取教训,避免重蹈当年东部粗犷发展的覆辙。

树行业典范,社会责任你我同行

社会责任的管理体系范文第5篇

如今,企业的管理和经营活动越来越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关注,衡量一个企业的发展,也从最初的实力、创新,上升到企业的社会责任。一个没有社会责任企业,便得不到投资者、消费者的投资和信任,发展无从说起。企业的社会责任,已成为衡量企业发展的重要标志,面对如此情形,我们纺织工业怎样去做呢?

为此,在改革开放30周年到来之际,我们专门就这个问题走访了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社会责任建设推广委员会(RSCA)办公室主任孙瑞哲。

企业社会责任发展史

20世纪90年代初,跨国公司因日日益受到“榨取工人血汗钱”的指责,企业社会责任开始在各发达国家被提起。之后,在各国劳工和人权组织等NGO和消费者的压力下,许多知名品牌公司也相继建立了自己的生产守则,后演变为“企业生产守则运动”。

2002年,联合国正式推出《联合国全球协约》。协约共有九条原则,联合国恳请公司对待其员工和供货商时都要尊重其规定的九条原则。

2005年以来,作为中国纺织行业的代表,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率先在行业层面开展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工作,并启动中国纺织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CSC9000T)建设项目,在引导行业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同时,为其他行业的社会责任建设工作积累经验,开了一个好头。

孙瑞哲说,“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推出的CSC9000T可以说是我国社会责任发展历程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这是我国第一个关于行业自律的社会责任管理体系,也是对符合我国国情的社会责任行为准则的重要的探索和实践,得到了国际社会责任同行的普遍关注和认可。这对提升我国纺织企业形象,增强企业竞争力起到了积极作用。”

2008年6月18日,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了《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纲要》。这是我国国内第一套关于社会责任报告的指标及规范体系,也是我国第一个行业性的关于社会责任绩效披露制度的指导文件,标志着社会责任报告制度在行业层面和企业层面正式确立。

建立规范社会责任体系

2000年以来,大多数欧美跨国企业都对其全球供应商实施企业社会责任的评估和审核,对只有通过评审的企业,才与其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企业的社会责任开始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跨国公司订单的附加条件里。这对于大多以加工出口为主的中小企业来说,无疑是一道刚性门槛。

孙瑞哲表示,为引导中国纺织企业、行业积极开展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工作。2005年,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以中国相关法律法规为基础,参照我国政府已批准的涉及社会责任的相关国际公约和其他标准体系,充分考虑中国纺织行业特点和特殊需求,通过开展广泛调研、专题研究等活动,制定和完善以人为本的中国纺织企业社会责任标准管理体系总则(CSC9000T),推出总则细则及实施细则。

同时,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立足于“负责任的供应链社会责任”理念,通过管理体系建立、管理工具开发,以培训、咨询结合绩效评估的方式,在国内部分代表性企业、产业集群中开展中国纺织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的试点实施工作,相继推出了2006首批9家企业试点项目,以及面向产业集群和中小企业的“10+100+1000项目”,有效的推动了企业社会责任在行业内的普及。2008年,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又推出了《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纲要》。为有意社会责任报告的企业提供一个内容全面翔实、指标具体可量化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写作指南。

CSC9000T重点侧重在劳动者权益保护方面,而《纲要》内容不仅针对劳动者权益保护,还覆盖到产品安全与消费者保障、环境保护、节能减排、供应链管理与公平竞争、社区发展与社会公益等,内容全面,体系规范,是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的本土体系和专业指导。

构建负责任的产业链

“面对全球竞争的压力和复杂的国际环境,调整产业结构,构建负责任的产业链,对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品牌形象,将起到重要作用。所以我在2006年12月的首届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社会责任年会上,率先提出了构建负责任的供应链这个主题。”孙瑞哲回忆道。

对于企业而言,为了使采购周期缩短,让自己的橱窗时刻摆满新产品;提高采购效率,为了减少费用,采购将更加集中,更加趋于集约化,要求供货商大型化,大型化结果意味着提供一种完善的服务,采购链被压缩,使我们的产品的生产价格越来越低。所以,构建负责任的产业链,不光是企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时代的要求。只有构建和谐的产业链,我们的企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发展。

“应该说大家现在已经认识到企业社会责任的直接利益首先是让我们企业增强了守法意识,也提高了我们的品牌形象,提高了我们行业的形象,另外企业社会责任最直接的收益在于保护职工利益,因而能够提高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从长远来说,有助于整个产业可持续发展,最终有利于我们的和谐社会建设。”面对我国越来越多的纺织企业开始加入到企业社会责任中来,孙瑞哲高兴地说。

中小企业的社会责任

“在人世前,我们的企业多关注产品本身和数量的问题,但是现在我们不但要关注产品的问题,同时还要关注到社会环境的问题。可以看出,企业社会责任这个部分,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了一个大趋势的问题。是社会发展限制并要求企业如果要发展下去,必须按照这个趋势来走,我们的行业的中小企业,更为重要。”孙瑞哲指出。

孙瑞哲强调,中小企业要想做好社会责任这个部分,首先要有企业社会责任这个意识,要建立具有社会责任感。如果企业的管理层人员,连社会责任包括哪些内容都不知道。这样,对于企业来说,就无法开展下一步社会责任的工作,也就谈不上什么发展企业社会责任的问题了。

在我国纺织企业中,中小企业占到了90%以上,中小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参与情况,直接影响着我国纺织行业整体的发展,以及构建负责任产业链的形成。所以说,中小企业的社会责任体系建立,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