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水资源保护的工程措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水资源保护;现状;对策
In the highway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high embankment
Yubing,Miaotianyi
Biyang Count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ureau Henan Biyangxian 463700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continues to improve, people's quality of life has been improv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the protection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Water resources is the basis of human survival,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duction and life, but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the protection of water resources in China,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and economy.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water resources protection at the present stage, and probes into the key points and effective measures of water resources protection.
Key words: water resources protection; present situation; countermeasure
我国水资源匮乏的问题十分突出,不仅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也严重制约着经济的发展,在我国各个城市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水资源污染和浪费的现象。根据国家相关部门的研究数据表明,未来20年内供水需求将至少增长1300亿立方米,我国的供水压力巨大。为了有效的缓解水资源方面的危机,必须从我国水资源利用的现状出发,有针对的采取相应的策略,加强对于水资源的保护,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水资源现状分析
1、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
近年恚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对于水资源的需求量也在不断的增加,从2005年至2015年的十年间,我国的用水总量已经增长了563亿m3,截止到目前我国的年用水总量高达6180亿m3。然而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之中依旧存在着严重的缺水问题,全国每年缺水量超过500亿m3,60%以上的城市存在不同程度的水资源匮乏,水资源的供应使用量与经济发展需求不相协调。
2、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
利用效率的低下加剧了我国水资源紧缺的问题。以农业用水为例,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相关数据,农业用水在我国水资源需求总量中占据的比例高达63.17%,而在实际的农业灌溉作业中,我国现行灌溉方式还十分落后,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系数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不论是在生活用水还是在工业用水方面的利用效率都相对比较地下。在现阶段在水资源利用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迫切需要探寻集约用水的有效措施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3、水资源污染严重
水资源的污染主要分为工业废水污染和城市生活中的水污染,据国家相关部门的监测,目前我国大多数的城市的地下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问题,并且随着人类各项活动污染程度也在不断增加。日益严重的污染问题不仅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也加剧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对人民群众的用水安全造成了威胁,尤其是在农村地区这种问题更为突出。此外,水资源的污染加剧了我国水质型缺水问题,相关部门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4、水资源开发过度
一般情况下,水资源的利用量不得超过该条河流的40%,而由于我国水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为了尽量缓解此方面的供需矛盾,不少地区都在加强水资源的开发工作,存在着较为严重过度开发问题,例如对于黄河流域的水资源开发利用。这些开发过度也会带来水土流失等一系列的生态问题,对人类的生态环境和生存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二、水资源保护的要点分析
(1)加强水利工程设施建设
水利工程设施在水资源保护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首先,通过水利工程的修建能够有效的缓解水资源供需的矛盾,例如南水北调工程的修建改善了我国南北水资源分布不均衡的状况,促进了区域间经济的共同发展。其次,水利工程设施通过底泥疏浚或者控制径流量等措施,对于水质保护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生态水利;水利工程;水资源保护;生态保护
引言
我国虽然水资源较为丰富但是区域分配不均匀也比较明显,部分地区水资源匮乏问题一直困扰着区域经济发展。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环境工程也逐渐增多,并渗透到各个方面对城市大气、垃圾、水资源等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针对当前部分地区水资源紧缺的局面,如何做好保证区域水资源均匀分配,是一个较为重要的问题。人们在追求片面经济效益的同时给水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积极建设生态水利工程,实现水文环境下应有的自我恢复功能,是当前水资源保护的发展趋势。
1生态水利工程相关概述
我国对于生态水利工程有着多方面的理解,虽然各自的说法可能有所不同,但是生态水利工程所具有的效果和作用都是一致的,其主要的目的都是为了保护水文环境,采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实现各区域水资源的科学调配与管理,从而达到节约用水、可持续发展的目的。生态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必须秉持自然生态理念与因地制宜原则,水资源开发建设需要结合当前环境,在尽可能保证河流原始状态与周边区域自然生态平衡为基础,充分发挥原有地域的地形优势、资源优势,采取科学的管理方法,努力打造多样性的生态系统。针对不同生态系统所具有的服务功能,改善生态环境、扩大灌溉面积、促进作物生长,满足当地农业、林业、渔业等多方面要求,以生态水利建设带动地区经济发展,努力得到水资源利用效益的最大化。
2生态水利工程实施原则
2.1生物群落多样性
生物群落多样性是水生态环境下自有的一种状态,水生态环境建设应该能够形成多个数量的小生态环境,并且能够涵盖更多物种,并提供适宜、健康的生存空间。生物群落多样性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整个生物生存环境的自我恢复功能,完善生物系统,避免由于生物环境过于单调导致群落比例、密度不协调,出现退化、衰败的现象。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这就需要相关工作人员能够认识到生物群落多样性的重要性,在工程开始前对本地水文、地质条件与生物物种进行动态监测,通过不断的优化调整,选择对周边生态环境影响最小的技术方案,降低水利工程建设对流域范围陆生生物、水生生物、土壤环境等产生的不利影响。
2.2因地制宜原则
我国一直以来都十分崇尚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生态水利工程建设中也应该尊重本地区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功能,如果生态水利建设过于自我,那么也很难满足当前环境与经济发展需求,无法发挥出应有的效益和作用。这就要求相关人员能够结合地区经济发展与流域条件,满足当前水文地质、土壤地貌、植被物种等多方面需求,努力打造适合本地区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共同发展的水利项目。在生态系统修复过程中,能够从长期、宏观的角度出发,保证生态系统的综合性、修复性,避免生态水利建设与地区经济发展相矛盾的现象发生。
3生态水利工程与水资源保护的有效措施
3.1明确生态水利保护的目标
生态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按照生态文明建设与河湖水系生态廊道等多方面要求,对本地区水生态环境进行全面的分析与研究,结合实际生态功能定位制定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与计划。在具体执行过程中按照因地制宜原则,充分发挥本地区地质地貌优势与生态建设要求,坚持生态环境保护原则,做好整体的协调部署工作,保证从点到面都能够实现生态水利工程的合理布局。
3.2实现水资源的统一管理
进行水利工程建设的主要目是为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通常情况下水利工程是由政府部门或地方部门开发建设的,虽然政府部门已经在进一步完善水资源的管理工作,但由于行政级别、地区经济等各方面限制,各自为政的现象仍旧存在,这就造成部分地区在面对有限水资源上相互争斗、浪费现象严重。针对这种情况,必须加强水资源的监督与管理,在保证生态环境平衡的状态下,满足各地区对水资源的需求,针对经济扩大发展、人口迅速增长等问题,对有限的水资源进行合理调配,切会提高水利工程项目决策与建设的整体水平。
3.3河岸防护
河岸防护是水生态环境保护的一种形式,针对水利工程建设中对当前环境所产生的影响,对一定范围内的水陆连接区域进行河岸防护作业,由于水陆连接区域是水生物与两栖生物得以生存的基础保障,生态水利工程建设应该做好原有生态系统的保护工作,以生物物种多样性为出发点,做好当地人文景观、自然景观的协调配合,为水生物生存繁殖提供良好的自然空间。除此之外,河岸防护还可以通过周边景观设计,提升水利工程的生态效益,搭配合理的植物种类实现生态绿化与园林绿化的结合,在发挥沿岸防护生态保护功能的同时,也具有良好的层次感与艺术感。
3.4恢复水生态自我修复功能
在生态水利工程建设中项目建设与生态保护之间存在的矛盾问题深入分析,对已经产生损坏的生态系统进行修复治理,严格按照因地制宜、分步实施的原则,做好本地区生态环境改造与系统修复。对影响较大且无法实施改造、修复的工程,应该制定有效的解决措施,保证能够满足生态环境下水资源应有的自我修复能力,提高系统配置与技术改革,保证生态水利建设方案能够符合地区短期与长期发展,对区域内水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管理。
关键词:水资源保护 可持续发展 水法
1、水资源保护的含义
水资源保护是一个国家为了满足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需要,维护水资源的正常使用功能和生态功能,采取经济、法律、行政科学的手段合理地安排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并影响水资源的经济、生态属性的各种行为进行干预的活动。
水资源保护从广义上讲包括水量保护与水质保护两个方面,也就是通过行政、法律、技术、经济等手段合理开发、管理和利用水资源、保护水资源的质量和供应,防止水污染、水源枯竭,水流阻塞和水土流失,以满足社会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对淡水资源的需求。在水量方面应全面规划、统筹兼顾、综合利用、讲求效益,发展水资源的多种功能。注意避免水源枯竭、过量开采。同时,也要顾及环境保护要求和生态改善的需要。在水质方面,应防治水污染,维持水质良好状态,要养活和消除有害物质进入水环境,加强水污染的防治和监督。
2、 我国水资源概况和水资源保护的迫切性
2.1、我国水资源总量较多,但按人口、耕地平均占有水平很低与世界上许多国家相比,我国水资源问题比较严重,尽管我国河川径流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仅低于巴西、苏联、加拿大、美国和印度尼西亚,但是由于我国国土辽阔,人口众多,按人口、耕地平均,人均和亩均占有量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人均占有量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左右,亩均占有量仅为世界亩均占有量的3/4.据对149个国家和地区的最新统计,中国人均占有量已经退居世界110位。因此,正确处理好水及人和人及于水两方面的关系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艰巨复杂。
2.2、我国水资源在地区上分布不均,水土组合不平衡。
我国的水量和径流深的分布总趋势是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并且与人口数耕地的分布不相适应。81%集中分布在长江及其以南地区,而耕地面积仅占全国的36%;淮河及其以北地区耕地面积占全国64%,而水资源仅占全国的19%。其中黄、淮、海、辽四河流域内耕地面积占全国的42%,然而水资源才占全国的9%。从而形成了南方水多耕地少,水量有多余,北方耕地多而水量少,水资源短缺,因此改变水量的空间分布,使水资源合理地被利用充分发挥其效益就被提到日程上来,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就是一个很好的特例。
2.3、我国降水及河川的年内分配集中,年际变化大,连丰连枯年份比较突出。
大部分地区的降水受季风影响,在年内年际之间有很大变化,汛期四个月的降水量和径流量占全年的60%—80%,集中程度超过了欧美等国家。
关键词:水资源;水资源保护;可持续利用
前言
水资源主要分为地表水、地下水、空中水,是指可被人们利用,有一定数量和质量保证,并能在一定的时期内得到恢复和更新的天然淡水资源。随着我国工农业用水数量的不断增加,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加上庞大的人口数量,使得我国水资源开展与利用的状况不断恶化,水资源短缺和污染的问题日益严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有1/3以上的河流受到污染,90%以上城市水域污染严重,近50%的重点城镇水源短缺。干旱缺水地区水资源供不应求的矛盾己构成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尤其在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己成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鉴于次,我们必须充分重视我国水资源开发与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更好的促进水资源保护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工作的开展,实现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之间的和谐统一。
一、目前我国水资源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整体上看,我国的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人均占用量严重偏低,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难度较大,一直存在无序开发、过度开发等问题,在水资源保护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淡水资源的需求量不断扩大,这就进一步加剧了我国水资源供应与需求之间的矛盾,而有的地方或单位对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缺乏有效的规划,这就使得水资源供需之间的矛盾不断扩大,严重影响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 长期以来,我国的很多地方政府盲目追求经济发展,忽视了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使我国的淡水资源遭受了严重的污染,近期水污染的趋势虽然有所缓解,但是整体污染严重的现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好转。据相关统计表明,全国七大流域城镇污水80%以上未经处理,直接排放,使我国主要江、河、湖受到污染,生态环境恶化。因此治理污染、保护水源已成为非常紧迫的任务。
(3) 地下水资源超采现象严重,导致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如低下水位下降、地面沉降等,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干旱区域比较多,工农业用水的需求比较大,在地表水缺乏的情况下,只能过度开采地下水,而很多地方对地下水的开发忽视了地下水补给的客观规律,不注重地下水资源的保护与规划。例如,在我国的济南、天津、北京等大城市的地下水位都出现了明显下降,并引起了一系列的地质环境问题,可以说对地下水资源进行有效的规划和保护是非常重要的。
(4) 水资源浪费现象严重,节水技术和节水措施贯彻力度不够。例如,围湖造田、大水漫灌、河道淤塞、用水浪费、土壤污染、水土流失等现象比较严重,诸如滴灌、中水利用等节水措施没有得到有效的推广,现代节水技术有待进一步开发等,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我国水资源开发与利用过程中的供需矛盾。
二、新时期我国加强水资源保护的主要措施
(一)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节水型社会
面对水资源日益紧张的社会现实,我们必须积极响应国家的要求和号召,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思想,逐步建立节水型社会,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具体说来,要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全社会的节水意识,并通过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提高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效率以及可持续使用的周期。对此,社会各级组织和单位必须积极参与到节水型社会的建设活动中来,并制定明确的节水目标和任务,积极探索节水新技术、新途径和新模式,确保节水政策和措施在社会各级单位和组织中的具体落实。
(二)加强法制法规建设,强化监督职能
为确保我国水资源保护有效贯彻与执行,必须加强法制法规建设的力度,从而使我国的水资源保护工作能够有法可依。对此,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完善《水法》等法律法规体系,并强化相关主管部门的监督职能,加强对水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监督管理。例如,对水资源污染比较严重的企业,一定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及其进行考核与监督,限制企业的污水排放数量,从而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水资源保护机制,充分发挥水利部门、环保部门等的职能与作用。
(三)大力推进水资源保护工程的建设力度
大力推进水资源保护和修复试点工程,减少人类对水资源的破坏,提高全民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实现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之间的融合,进一步完善我国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稳定性,为我国水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提供支持和帮助。
(四)制定突发事件预案
在我国有的地区,由于没有相应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在发生水管破裂或者污染物泄露时,很容易造成水资源的浪费或者地表径流水资源的污染,其中损失也是巨大的,这就要求相关部门积极汲取以往突发事件的教训,制定有效可行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从而保证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及时采取有效的整治措施,进行将损失降到最小,保证我国水资源的安全。
三、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对策
(一)对水资源的利用进行科学的规划与调配用
科学的规划是正确决策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方案,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的关键措施。当前,就是要在对已有流域规划进行修订完善的基础上,重新编制各地水资源综合规划。这主要包括做好水资源综合规划、防洪规划等重要的编制工作,为水资源管理和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的水资源论证,强化取水许可管理。加强流域和区域的水资源统一调度,协调好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做到既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用水需要,又能保障水资源的持续利用。
(二)制定和完善水资源利用定额管理制度
制定新的用水定额可以在强化政府管理职能部门监督和检查职能的基础上,以定额管水,从而控制每个用水单元的消耗水量,以达到节水的目的,并在宏观上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新定额所包括的项目应涵盖行政区域内的已建、在建和拟建设的所有项目。同时,每个项目根据用水定额所确定的总用水量应在所取得的取水许可证所允许的范围之内。
(三)强化取水许可制度,加强水价管理
取水许可制度是国家为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优化配置,使其通过可持续开发和管理,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发挥最大效益的重要手段之一。与此同时,必须制定与国家所提倡的节水治污统一调配水资源等战略相适应的水价政策按照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及水利部共同制定的《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办法》,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紧密联系实际,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进一步推进和完善水价改革,加大水利规费征收力度,通过经济手段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水资源的现状不容乐观,水资源浪费、污染和无序开发的现象仍旧比较严重,不利于我国水资源的有序开发与利用。对此,我们必须认真贯彻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思想,以建设节水型社会为根本目标,采取积极有效的水资源保护措施,提高水资源利用的效率和质量,同时做好水资源的综合治理工作,为我国的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唐玲,陈向喜,张斌.淄博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问题及保护对策[J].山东水利,2010,(03)
[2] 郭兵托,张金萍.宁夏川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J].人民黄河,2010,(11)
[3] 刘兴亮,苏春江,徐云,张金盈.岷江上游水资源问题及可持续利用[J].水土保持研究,2006,(03)
[4] 何平.廊坊市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措施[J].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03)
【关键词】水资源;利用;保护;优化路径;可持续发展
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上,水约占73%,地球上水的总量高达14亿立方千米,但其中绝大多数都是人类无法直接利用的海洋咸水,淡水资源仅占全部水资源的不到3%,约为0.36亿立方千米。不仅如此,0.36亿立方千米的淡水资源中,人类能够直接利用的淡水大约只有22.7万立方千米,占淡水总量的0.4%,而大部分的淡水资源都以冰川、地下水、土壤水等形式存在。因此虽然地球是一个名符其实的“水球”,但人类能够直接利用的水资源少之又少。地球上大约有60亿人口,人均水资源十分稀少,由此可见水资源对人类来说即是必不可少的,又是十分稀缺的。
1 我国水资源失衡的现状
自然资源是自然界中能被人类利用的各种物质和能量,是人类进行生产活动和生活的基础,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保证和物质基础,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而水资源作为人类不可或缺的资源,可以说是人类生存的前提条件和基本要素,水资源也是孕育人类的基本因素。伴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更新,人类对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程度越来越大,但是水资源的总量是有限的,人类的挥霍无度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在现代社会中,由于长期粗放式的使用水资源,水资源消耗和浪费十分严重。水资源浪费的同时,也造成了土壤被破坏、生态结构被破坏、生态系统被破坏。因此,合理保护和利用水资源不仅有利于保护自然环境中的能源,还有利于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可谓一举两得。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在工业、农业等行业中体现了巨大的优势,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同时又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了对环境的破坏,有利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
几十年来,我国为了工业发展和经济迅速增长,粗放式的工业化模式排放了大量的废水、污水,使我国的河流、水系受到严重污染,我国华北地区大量有毒污水被排放到地下水中,给生态造成了毁灭性的灾难,也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因此节能减排在工业中的应用减少废水排放是重中之重。此外,由于我国农业发展的需要,为了增收、增产,防止病虫害,农民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对农村的水资源造成了富营养化以及污染,使大量的优质水资源被破坏。此外,由于我国城市和农村的生活垃圾无序排放,许多工厂的排污管道直通当地河流,生活垃圾随便往河流中抛弃,造成了河流、湖泊中的水被污染[1]。近年来,我国华北、华南、华中地区由于过多地进行工业和环境开发,同时许多不良商家和工厂经营者将大量废水肆意排放,甚至打深井往地底下排放,使地下水严重受污染,许多地方甚至出现了癌症村,环境恶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越来越明显。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如果被当成是矛盾的双方,势必导致环境破坏和经济发展受阻。随着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不断增大,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两者之间的最好途径。因此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是我国坚持可持续发展路径的需要,也是我国坚持经济和生态环境两手抓的基本国策。
2 我国水资源的利用保护优化策略
2.1 建立科学的水资源监测及保护机制
在新的形势下,面对我国水资源的浪费与污染的现状,政府作为管理部门,应当通过不断调整我国水资源布局,实行严格的水资源和水环境监测与保护机制,构建高效运行的水资源监测网络,打造功能合理、布局完善的水资源监测与保护体系。应当根据我国水资源保护和监测的需要,建立长期监测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数据库系统。因此在充分认识水资源对于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日常生活以及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的基础上,还应当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水资源监测制度加强水资源监测与保护的立法,建立技术过硬的水资源监测队伍,培养水资源监测专业人才,才能为规范水资源监测工作奠定基础,使水资源监测体制充分发挥其功效[2]。对于城市排污的监测与水质的监测应当加强,形成综合、立体的水资源监测网络,全方位保证我国水资源的安全。同时应当不断完善污染水资源和破坏水资源的惩罚机制,完善水资源保护立法,并加大执法力度,保证水资源保护有法可依、有法可办、照法办事。
2.2 提高民众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的意识
意识是行动的先导,在当前我国水资源保护面临诸多环境问题的背景下,要坚持可持续发展路径,合理利用与保护我国水资源,首先应当提高民众的水资源保护意识和生态环境意识。由于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处于经济欠发达的状态,在经济为最高导向的大环境下,大部分的民众对于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意识较差[3]。尤其在农村,许多农民为了眼前的利益,不惜滥砍滥伐、毁山砍树,从而可能导致山体滑坡或水土流失,破坏了森林环境对于山体的蓄水能力和造水能力造成了致命的破坏;一些农民见河里的沙子能够卖钱,于是使用大型挖掘机等设备在河中大量采砂,从而导致了河流改道、农田损毁、村庄被淹。此外由于滥砍滥伐导致的土地荒漠化,以及在农业生产中过量使用农药化肥,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水体污染等环境污染和土壤土质下降的情况十分严重。提高民众的水资源保护意识,通过讲解、宣传让农民意识到水资源生态一旦失衡将对人类的生存造成的灾难性影响。
3 结语
此外,加强我国水资源的管理,在农村实行科学灌溉,减少农业用水的浪费,保护森林资源,保护水源地,对城市居民来说,一水多用,节约用水都是合理利用水资源和保护水资源的有效措施。保护水资源人人有责,不要让地球上最后一滴水是我们的眼泪!
【参考文献】
[1]霍雅勤,姚华军,王瑛.中国水资源危机与节水潜力分析[J].资源・产业,2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