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现代航天技术

现代航天技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现代航天技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现代航天技术

现代航天技术范文第1篇

航天技术是探索、开发和利用太空以及地球以外天体的综合性工程技术,它包括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和空间科学,是当今人类世界最高科技群体中对现代社会最具影响的科学技术之一。航天技术越来越广泛的渗入当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发挥出传统的生活方式无法达到或难以实现的作用。航天技术使人类活动范围从地面扩展到太空,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生产方式,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整个世界和人类自身发展了深刻的变化。航天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水平已成更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从1985年5月17日主席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地球卫星”的号召40多年来,我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经历了风风雨雨、艰苦创业、配套发展和走向世界等几个重要阶段。现在,我国航天技术已达到了相当规模的水平:形成了完整配套的研究,设计、试制的完整配套方式;建立了设备齐全、能发射各类卫星的发射中心和卫星测控网;建立了全国范围内的科研生产协作网和质量保证体系具备了系统工程决策的能力和管理经验;培育了一支思想教育良好、作风过得硬、技术水平高的科技队伍和产业大军。我国航天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充分展现了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大生命力。

让我们携起手来,为祖国为社会的航天事业贡献一份微薄力量!

五年级:刻薄?玫睦肟?

现代航天技术范文第2篇

提出航天发展的三大优先方向

一是确保进入空间,发展航天技术与服务,壮大航天工业;二是研制满足科学研究需要的航天装备,确保俄罗斯在认识宇宙天体的构成原理和规律、生命起源以及开发航天能源和其他资源等方面占主导地位;三是发展载人航天,在2020年前继续使用国际空间站的同时,研制新型载人航天器,并通过国际合作方式探索太阳系其他行星。规划完成后,俄罗斯将在空间飞行技术方面迈出坚实一步。

明确航天装备发展的主要目标

一是研制“安加拉A-5”运载火箭,逐步取代现役老式运载火箭;二是增加在轨运行的航天器数量,2015年达到95个、2020年增加到113个,国际空间站上俄罗斯舱段的数量2015年达到6个,2018年增至7个;三是提高“格罗纳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定位精度,在2015年和2020年分别提高到1.4米和0.6米;四是开发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新型航天生产技术,以及卫星通信、地球遥感、卫星导航、灾难搜救、紧急情况监控技术等;五是建造3个空间天文台(“波谱-UF”、“波谱-M”和“伽马-400”),开展各种电磁波谱的天体及高能伽马射线研究;六是开发可支持载人星际飞行并在宇宙天体上开展探索活动的新技术;七是研制可完成登月飞行的载人航天系统。

加紧进行航天发射基地的建设改造

加紧建设位于俄罗斯远东的“东方”航天发射场,2015年和2018年分别完成一期和二期工程。与此同时,对现有的普列谢茨克(位于俄北部阿尔汉格尔斯克州)和拜科努尔(位于哈萨克斯坦)航天发射场进行现代化改造。

深化航天工业改革

现代航天技术范文第3篇

人类的活动范围,经历了从陆地到海洋,从海洋到大气层,从大气层到外层空间的逐步拓展过程。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出现的航天技术,开辟了人类探索外层空间活动的新时代。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迅速发展,人类航天活动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航天技术已成为当今世界高技术群中对现代社会最具影响的高技术之一,不断发展和应用航天技术已成为世界各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中华民族在人类发展史上曾创造过灿烂的古代文明。中国最早发明的古代火箭,便是现代火箭的雏形。1949年后,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独立自主地开展航天活动,于1970年成功地研制并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迄今,中国在航天技术的一些重要领域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二十一世纪,中国将从本国国情出发,继续推进航天事业的发展,为和平利用外层空间,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作出应有的贡献。

在迈进二十一世纪之际,有必要对中国发展航天事业的宗旨原则、发展现状、未来发展和国际合作等作简要的介绍。

一、宗旨原则

中国政府一直把航天事业作为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为了和平目的探索和利用外层空间,使外层空间造逼于全人类。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其根本任务是发展经济,不断推进国家现代化建设事业。航天活动在维护国家利益、实施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决定了中国发展航天事业的宗旨和原则。

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宗旨是:探索外层空间,扩展对宇宙和地球的认识;和平利用外层空间,促进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造福全人类;满足经济建设、国家安全、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维护国家利益,增强综合国力。

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原则是:

――坚持长期、稳定、持续的发展方针,使航天事业的发展服从和服务于国家整体发展战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航天事业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在经济建设、国家安全、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将航天事业的发展作为国家整体发展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予以鼓励和支持。

――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积极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国立足于依靠自己的力量,进行航天技术攻关,实现技术突破;同时,重视航天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按照互利互惠的原则,把航天技术自主创新与必要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根据国情国力,选择有限目标,重点突破。中国发展航天事业以满足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基本需求为目的,选择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项目,集中力量,重点攻关,在关键领域取得突破。

――提高航天活动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重视技术进步的推动作用。中国谋求更加经济、更加高效的航天发展道路,力求技术先进性和经济合理性相统一。

――坚持统筹规划、远近结合、天地结合、协调发展。中国政府统筹规划并合理安排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和空间科学,促进航天事业全面、协调的发展。

二、发展现状

中国航天事业自1956年创建以来,经历了艰苦创业、配套发展、改革振兴和走向世界等几个重要时期,迄今已达到了相当规模和水平:形成了完整配套的研究、设计、生产和试验体系;建立了能发射各类卫星和载人飞船的航天器发射中心和由国内各地面站、远程跟踪测量船组成的测控网;建立了多种卫星应用系统,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建立了具有一定水平的空间科学研究系统,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培育了一支素质好、技术水平高的航天科技队伍。

中国航天事业是在基础工业比较薄弱、科技水平相对落后和特殊的国情、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发展起来的。中国独立自主地进行航天活动,以较少的投入,在较短的时间里,走出了一条适合本国国情和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中国在卫星回收、一箭多星、低温燃料火箭技术、捆绑火箭技术以及静止轨道卫星发射与测控等许多重要技术领域,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在遥感卫星研制及其应用、通信卫星研制及其应用、载人飞船试验以及空间微重力实验等方面,均取得重大成果。

空间技术

1.人造地球卫星。中国于1970年4月24日成功地研制并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独立自主研制和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截至2000年10月,中国共研制并发射了47颗不同类型的人造地球卫星,飞行成功率达90%以上。目前,中国已初步形成了四个卫星系列――返回式遥感卫星系列、“东方红”通信广播卫星系列、“风云”气象卫星系列和“实践”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系列,“资源”地球资源卫星系列也即将形成。中国是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卫星回收成功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中国是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和发射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的国家。中国的气象卫星、地球资源卫星主要技术指标已达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的国际水平。近几年来,中国研制并发射的6颗通信、地球资源和气象卫星投入使用后,工作稳定,性能良好,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运载火箭。中国独立自主地研制了12种不同型号的“”系列运载火箭,适用于发射近地轨道、地球静止轨道和太阳同步轨道卫星。“”系列运载火箭近地轨道最大运载能力达到9200公斤,地球同步转移轨道最大运载能力达到5100公斤,基本能够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自1985年中国政府正式宣布将“”系列运载火箭投入国际商业发射市场以来,已将27颗外国制造的卫星成功地送入太空,在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中占有了一席之地。迄今,“”系列运载火箭共实施了63次发射;1996年10月至2000年10月,“”系列运载火箭已连续21次发射成功。

3.航天器发射场。中国已建成酒泉、西昌、太原三个航天器发射场,并圆满完成了各种运载火箭的飞行试验和各类人造卫星、试验飞船的发射任务。中国航天器发射场既可完成国内发射任务,又具有完成为国际商业发射服务和开展其他国际航天合作的能力。

4.航天测控。中国已建成完整的航天测控网,包括陆地测控站和海上测控船,圆满完成了从近地轨道卫星到地球静止轨道卫星、从卫星到试验飞船的航天测控任务。中国航天测控网已具备国际联网共享测控资源的能力,测控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5.载人航天。中国于1992年开始实施载人飞船航天工程,研制了载人飞船和高可靠运载火箭,开展了航天医学和空间生命科学的工程研究,选拔了预备航天员,研制了一批空间遥感和空间科学试验装置。1999年11月20日至21日,中国成功地发射并回收了第一艘“神舟”号无人试验飞船,标志着中国已突破了载人飞船的基本技术,在载人航天领域迈出了重要步伐。空间应用

中国重视研制各种应用卫星和开发卫星应用技术,在卫星遥感、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定位等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中国研制和发射的卫星中,遥感卫星和通信卫星约占71%,这些卫星已广泛应用于经济、科技、文化和国防建设的各个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国家有关部门还积极利用国外各种应用卫星开展应用技术研究,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

1.卫星遥感。中国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期开始利用国内外遥感卫星,开展卫星遥感应用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工作,在气象、地矿、测绘、农林、水利、海洋、地震和城市建设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国家遥感中心、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卫星海洋应用中心和中国遥感卫星地面接收站等机构,以及国务院有关部委、部分省市和中国科学院的卫星遥感应用研究机构已经建立起来。这些专业机构利用国内外遥感卫星开展了气象预报、国土普查、作物估产、森林调查、灾害监测、环境保护、海洋预报、城市规划和地图测绘等多方面、多领域的应用研究工作。特别是卫星气象地面应用系统的业务化运行,极大地提高了对灾害性天气预报的准确性,使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经济损失有了明显的减少。

2.卫星通信。中国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利用国内外通信卫星,发展卫星通信技术,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通信、广播和教育事业的发展需求。在卫星固定通信业务方面,全国建有数十座大中型卫星通信地球站,联结世界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卫星通信话路达2.7万多条。中国已建成国内卫星公众通信网,国内卫星通信话路达7万多条,初步解决了边远地区的通信问题。甚小口径终端(VSAT)通信业务近几年发展较快,已有国内甚小口径终端通信业务经营单位30个,服务小站用户15000个,其中双向小站用户超过6300个;同时建立了金融、气象、交通、石油、水利、民航、电力、卫生和新闻等几十个部门的80多个专用通信网,甚小口径终端上万个。在卫星电视广播业务方面,中国已建成覆盖全球的卫星电视广播系统和覆盖全国的卫星电视教育系统。中国从1985年开始利用卫星传送广播电视节目,目前已形成了占用33个通信卫星转发器的卫星传输覆盖网,负责传送中央、地方电视节目和教育电视节目共计47套,以及中央32路对内、对外广播节目和近40套地方广播节目。卫星教育电视广播开播十多年来,有3000多万人接受了大、中专教育与培训。近年来,中国建成了卫星直播试验平台,通过数字压缩方式将中央和地方的卫星电视节目传送到无线广播电视覆盖不到的广大农村地区,使中国广播电视的覆盖率有了很大提高。中国现有卫星电视广播接收站约18.9万座。在卫星直播试验平台上,还建立了中国教育卫星宽带多媒体传输网络,面向全国开展远程教育和信息技术的综合服务。

3.卫星导航定位。中国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开始利用国外导航卫星,开展卫星导航定位应用技术开发工作,并在大地测量、船舶导航、飞机导航、地震监测、地质防灾监测、森林防火灭火和城市交通管理等许多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中国在1992年加入了国际低轨道搜索和营救卫星组织(COSPAS-SARSAT),以后还建立了中国任务控制中心,大大提高了船舶、飞机和车辆遇险报警服务能力。

空间科学

中国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开始利用探空火箭、探空气球开展了高层大气探测。在七十年代初期开始利用“实践”系列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开展了一系列空间探测和研究,获得了很多宝贵的环境探测资料。近年来,开展了空间天气预报的研究工作及相应的国际合作。从八十年代末开始利用返回型遥感卫星进行了多种空间科学实验,在晶体和蛋白质生长、细胞培养、作物育种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果。中国空间科学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若干创新成果,在空间物理学、微重力科学和空间生命科学等领域建立了具有一定水平的对外开放的国家级实验室,建立了空间有效载荷应用中心,具有支持进行空间科学实验的基本能力。近年来,利用“实践”系列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对近地空间环境中的带电粒子及其效应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探测,并首次完成了微重力流体物理两层流体空间实验,实现了空间实验的遥操作。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和不断完善,国家通过宏观调控引导中国航天活动的发展方向,统筹规划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和空间科学的发展,推动航天领域中重大技术的研究开发和系统集成,促进航天科技在经济、科技、文化和国防建设等方面的应用,深化航天科技工业的改革,实现航天事业的持续发展。国家加强法制建设和政策管理,建立航天法规体系,制定航天产业技术政策,保证航天活动有序、规范发展。国家鼓励科研机构、工业企业、商业企业和高等院校在国家航天政策引导下,发挥各自优势,积极参与航天活动。国家支持航天科技,构建有中国特色的航天创新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积极推进中国航天技术实现产业化。国家支持公益性航天活动以及具有商业前景的航天研究开发工作,并不断强化对航天行业的监督。中国国家航天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负责民用卫星管理及相关的政府间国际空间合作的政府机构。

三、未来发展

二十一世纪将是世界航天活动蓬勃发展的新世纪。中国根据国家发展的现实需求和长远目标,正在制定面向二十一世纪的航天发展战略和规划,加快发展航天事业。

发展目标

近期(今后十年或稍后的一个时期)发展目标:

――建立长期稳定运行的卫星对地观测体系。以气象卫星系列、资源卫星系列、海洋卫星系列和环境与灾害监测小卫星群组成长期稳定运行的卫星对地观测体系,实现对中国及周边地区甚至全球的陆地、大气、海洋的立体观测和动态监测。

――建立自主经营的卫星广播通信系统。积极支持商用广播通信卫星的发展,开发长寿命、高可靠的大容量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和电视直播卫星,初步建成中国卫星通信产业。

――建立自主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分步建立导航定位卫星系列,开发卫星导航定位应用系统,初步建成中国的卫星导航定位应用产业。

――全面提高中国运载火箭的整体水平和能力。提高现有“”系列运载火箭的性能和可靠性;开发新一代无毒、无污染、高性能和低成本的运载火箭,建成新一代运载火箭型谱化系列,增强参与国际商业发射服务的能力。

――实现载人航天飞行,建立初步配套的载人航天工程研制试验体系。

――建立协调配套的全国卫星遥感应用体系。统一规划和建设各种卫星遥感地面应用系统,建立覆盖全国的地面卫星遥感数据接收、处理和分发系统,实现资源共享;在对地卫星遥感主要应用领域,形成较完整的业务化应用体系。

――发展空间科学,开展深空探测。建立新型的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系列,加强空间微重力、空间材料科学、空间生命科学、空间环境和空间天文研究;开展以月球探测为主的深空探测的预先研究。

远期(今后二十年或稍后的一个时期)发展目标:

――空间技术和空间应用实现产业化和市场化,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满足经济建设、国家安全、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广泛需求,进一步增强综合国力。

――按照国家整体规划,建成多种功能和多种轨道的、由多种卫星系统组成的空间基础设施;建成天地协调配套的卫星地面应用系统,形成完整、连续、长期稳定运行的天地一体化网络系统。

――建立中国的载人航天体系,开展一定规模的载人空间科学研究和技术试验。

――空间科学取得众多成果,在世界空间科学领域占有较重要的地位,开展有特色的深空探测和研究。

发展思路

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思路是:

――促进空间技术及应用实现产业化。引导和鼓励航天科技企业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建立面向国内外市场的运行机制,以通信卫星和卫星通信、运载火箭为重点,分步实施,推进空间技术及应用产业化进程。

――合理部署各种航天活动。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空间技术、空间应用与空间科学。采用“优先安排”、“积极支持”、“适度发展”和“跟踪研究”四种不同方式部署航天活动三个领域的各项工作。

现代航天技术范文第4篇

国家恢复高考,让我这个刚刚从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又来到工厂的年轻人有了新的追求。工作之余数理化课本成了我唯一的朋友;考上大学,为祖国的四个现代化奋斗是我心中最美好的梦。

记得那是一个星期天的上午,我在解完两道数学难题后,遥望窗外的蓝天白云,突然产生一种想和天空亲近的冲动,于是健步下楼一路小跑来到工厂的最高建筑――自来水水塔下面,不假思索地爬了上去。50米高的水塔,我只用两分钟就爬到顶了。天依然是那么的蓝,朵朵白云依然是那么高,世界真是太美好了!然而低头一看,心中一惊:坏了!地下的东西一下子变小了,头脑也一阵阵眩晕,眼睛都不敢睁开了。早上喝的那二两玉米面糊糊此时早已消耗殆尽,浑身在不由自主地发抖,腿软的似乎没了知觉。足足20分钟后我才醒过神来:决不能在这儿坐以待毙!闭上眼睛想好扶梯的结构、尺寸,我鼓起勇气一节一节往下摸,不知道数到多少节时双脚终于踩到了坚实的大地,一屁股瘫倒在地下……

教训是深刻的:勇于攀登的精神固然可贵,但是不懂科学,能力不够却可能致命。

天空是童年梦想的寄托。我永远忘不了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的日子。那时我是一名中学生,书包里装上报纸“号外”到几十里外的乡下去宣传中国人造卫星上天了。一路上同学们在反复争论到底是卫星飞得高还是飞机飞得高,当时我就暗暗下定决心:长大后一定要当一个开卫星的人。大学毕业时我毅然决然地向组织请求,来到了秦岭大山深处的我国卫星测控中心。

卫星测控中心是卫星的控制中枢,是当时国家科技最先进的地方,充满着神秘感。现在回想起来,其实那时的条件非常艰苦,中心的两台计算机主机加起来能力还不如现在的一台微机,科技人员经常为几个内存地址的分配争得面红耳赤,然后又发扬风格互相借用支援。编写好的控制程序只能用穿孔纸带记录,大量的方案分析计算都是用笔和纸张来完成的。有一次我从老同志那里借到了一个电子计算器,爱不释手地不分白天黑夜整整玩了一个星期。就是在那样的条件下,我们成功地完成了我国科学探测卫星的发射支持运行控制和回收任务,把中国第一颗通信卫星送上了距离地球表面35786公里的地球同步轨道。外国专家看了之后怎么也想不明白:中国人是不是又有什么秘密不告诉他们。其实,如果说真有秘密的话,那就是中国航天科技工作者无私奉献的品格和科学求实的精神。

1988年,组织上派我到美国国际空间大学学习。看到了国外航天技术的长足发展,看到了人类和平利用外层空间的美好前景,也看到了美国和苏联人应该有的自豪,我知道了我们的差距。我的心被深深触动,感到了一个中国人的历史责任。在研究完《月球基地》设计后,我把一首自己创作的诗歌留给了学校:

仿佛刚走出海底深渊,

还记得爬进爬出的洞穴,

刚在古树上和猴儿们道别,

不过才几千年!

……

月球只是一块跳板,

真正的明天在神秘的银河里边。

我想告诉我的同学和同行们,中国人民曾经创造了辉煌的历史,并为人类文明作出过巨大贡献。现在,中国正在努力赶超世界航天技术先进国家,必将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航天大国,为人类和平利用外层空间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心血,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1998年,我又和我的同事们紧张地进行着新的努力,要把中国航天员送到太空,实现我们这个伟大民族的千年飞天梦想。

载人航天作为当今高技术的前沿领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科学技术水平的象征。使命当然艰巨光荣,但困难也摆在了面前,我们决不能退缩。我们没白天没黑夜地连续加班,数千台设备在我们手下被集成为一个功能强大、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航天器控制平台;我们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关,写出了一条条控制命令,载人飞船控制的灵魂软件系统如期研制完成;无数个日日夜夜、上百次精心联试、几千种应急预案,我和战友们攻克了全部难关。宽敞明亮的现代化飞行控制大厅里,我们坐在控制台前,满怀信心地迎接那伟大历史时刻的到来。

1999年11月20日,我国第一艘无人飞船发射成功。

2003年10月15日,我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顺利升空。飞船在太空成功飞行了21小时23分钟后,在内蒙古草原安全着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在我们这一代人的参与努力下实现了!

“神舟六号”飞船发射成功!

“嫦娥一号”发射成功!

现代航天技术范文第5篇

我国的运载火箭目前只有“”一个系列。系列火箭共有12种不同类型的运载火箭,能发射近地轨道、地球静止轨道和太阳同步轨道的卫星。

系列火箭简介:中国自1956年开始展开现代火箭的研制工作。在1970年4月24日,1号运载火箭诞生,中国航天技术迈出了重要的一步。系列火箭已经走向世界,享誉全球,在国际发射市场占有重要一席。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