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老年护理原则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1-0058-02
1心理问题及护理原则
1.1烦躁、担心 、不安:几乎所有的患者在疾病过程中都会有这样的问题,心理负担重,过分的担心,其中以老年患者最为明显。针对这种不安的心理,采用的护理原则是放松训练。适当的向患者解释疾病的成因,指出心理负担重反而会加重病情,教会患者一些自我按摩的方法,缓解心理压力,有利疾病的康复。
1.2紧张、恐惧:老年患者的猜疑心比较重,不太会轻易相信刚认识的人。尤其在疾病的痛苦中,面对医护人员,会存在一种紧张、恐惧的心理。护理原则:耐心解释。如:这药治疗您的病很有效,您服了这药会感到舒服的等。另外,对患者进行任何新诊疗手段和治疗措施时,都应事先对患者进行耐心细致地解说,以增强患者的安全感。
1.3孤独寂寞这类患者多性格内向,不善交流,很少言语,表现为无所事事,情绪低沉。护理原则:在护理上这类老年患者的时候,要多与患者接触,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根据他们的病情,指导患者参加一些切实可行的活动。
1.4退化、依赖性增加:老年患者患病时,患者往往对自己日常行为,生活管理的自信心不足,事事都依赖别人去做,希望有更多亲友来关心他,从中得到安慰和温暖。护理原则:多关怀此类老年患者,首先要尊重他们的意见与要求,做到微笑服务,增强他们的自强意志。
1.5悲观消极:人在疾病的折磨下,因为痛苦,意志就恨薄弱,尤其是老年人,会认为自己老了,没有用了,不愿意面对疾病,甚至不配合治疗。护理原则:关心-支持-鼓励。主动告诉患者,配合治疗会加快康复,减轻痛苦。在患者服药或治疗时,多多鼓励,帮助患者树立信心。
2有效沟通
2.1语言性沟通
2.1.1询问式交谈:责任护士通过查阅病历,和患者的交谈,并向患者家属了解相关的情况后,对患者的心理和生理做出相应的评估,然后制定护理计划,实行护理措施。
2.1.2理解式交谈:充分了解患者病情,明确疾病给患者带来的痛苦,给予患者理解,帮助患者树立信心,让患者愿意把自己的病痛告之,和患者一起面对疾病。
2.1.3鼓励式交谈:在热情关心、体贴患者的基础上进行交谈,多运用尊重的语言,语气要诚恳。
2.2非语言性沟通
2.2.1真诚的态度,面对患者的目光,做治疗的姿势,说话声音的大小,平时面部的表情,这些都会对患者的心理造成影响。
2.2.2恰当的接触,肢体语言,适当的沉默,也会对患者的心理造成压力。
3心理护理
3.1尊重、理解、关心、爱护:老年患者体力差,反应迟钝,给老年患者做各项检查或操作时,要耐心解释清楚,讲话要简明扼要,使老年患者能够听明白。老年人患病后脾气会发生改变,固执、猜疑、乱发脾气。此时更需要我们给老年患者多一分理解与关怀,对他们要和谐温柔,多给一些心理上安慰。做医疗护理时,应该化被动为主动,例如:输液时不需按铃呼叫能做到心中有数。提高自身的技术能力,减轻患者的痛苦。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分析;启示
[DOI]1013939/jcnkizgsc201650189
1引言
截至2015年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超22亿,高龄老人和失能老人数量也在大幅增长,其中失能和半失能人数超过4000万,需要被长期照料、看护。失能老年人的护理问题,既关系到老年人的生命尊严和生活质量,又关系到传统文化传承和社会的和谐稳定,需要国家和全社会高度重视。由于家庭结构小型化,人口流动和妇女就业比例扩大,通过家庭成员抚养来解决失能老人护理的传统方式已经难以为继。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城乡老年空巢家庭超过50%,部分大中城市老年空巢家庭甚至达到70%。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进入老年,老年空巢家庭将进一步增多。“四二一”家庭模式的普遍化使得中年人要承担照顾老年和幼年儿女的双重责任,压力巨大。因而,通过构建护理保险制度来应对“未富先老”的挑战就显得越发重要。本文通过分析国外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经验,以期对我国在探索试点阶段有所启示。
2长期护理保险概述
长期护理保险是指对被保险人因为年老、严重或慢性疾病、意外伤残等导致身体上的某些功能全部或部分丧失,生活无法自理,需要入住安养院接受长期的康复和支持护理或在家中接受他人护理时支付的各种费用给予补偿的一种健康保险。[1]分为商业保险和社会保险两种存在模式。
3国外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31美国
美国的长期护理保险为商业保险模式,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任何年龄段的人都可以自愿购买长期护理保险,但以老年人为主,且健康状况差的人一般不能投保。被保险人在任何地方(除医院急病治疗部分外)因接受各种个人护理服务而发生的护理费用,都可以得到保险赔偿。保险费率是以投保时被保险人的年龄为标准计算的,按照均衡保费的方式收取。对于老年人和低收入家庭,保费分别有老年医疗辅助计划(Medicare)和低收入家庭医疗补助计划的支持(Medicaid),[2]减轻了消费者的个人负担。投保人可以个人购买长期护理保险,也可以单位团体购买,即由雇主为雇员购买。保险项目包括护理机构护理、社区护理和家庭护理,鼓励居家护理,给予选择在家庭的环境下接受护理服务的被保险者更多的福利。同r可以使被护理的老年人得到更好的精神慰藉,减轻被护理者家属的精神负担和经济负担,有利于节省社会护理服务资源以及提高护理机构的利用效率。但保险项目规定了给付期和每天的最高支付限额,并且通常有一个几十天的等待期。保险金的给付以现金给付为主,充分考虑到通货膨胀的因素,执行“通货膨胀保护”条款;此外,辅以“管理式看护”给付,避免道德风险。总体来说,美国的长期护理保险主要是面向高收入人群,低收入人群虽有低收入家庭医疗补助计划,但还是难以承受商业护理保险,所以,其覆盖面较窄。
32德国
德国的长期护理保险是先有立法后有制度实施。1994年颁布了《护理保险法》,1995年1月1日正式生效。此后在实施过程中,于2007年10月出台《护理保险结构性继续发展法》,[3]进一步完善护理保险制度。保险模式采取“护理保险跟随医疗保险”的原则,强制参加保险,同时要求购买商业保险的人至少参加一项护理保险,使得近90%的德国人口被德国社会长期护理保险计划覆盖,同时,有约9%的人购买了商业长期护理保险,体现了德国长期护理保险的广覆盖性。
其保费采取的固定保费制,与收入无关,给付方式为现收现付制,提供货币形式或实物形式的给付,不以被保险人的需求为导向,是事先规定好的。保费根据不同人群采取不同的支付方式,保费的缴纳和给付的形式,体现了社会互助原则和人性化原则,体现了社会保险的制度内互济原则,具有鲜明的收入再分配功能,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
保险项目包括家庭护理和住院护理,其中,家庭护理分为家庭自配人员护理、护理机构上门护理和两者兼有三种形式,[3]且住院护理的申请标准较为苛刻;另,护理服务分等级,分为中度护理、重度护理和最重度护理,不同级别的护理,护理员与患者比不同,以保障被护理者享受到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33日本
日本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采用的社会保险模式,亦是先有保险法再配套相关制度实施。于1997年12月通过《护理保险法》,2000年4月1日开始实施。[4]
被保险人分为两类:第一类为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第二类为40岁到64岁的中老年人;保费的收取也不同,第一类人的保费与收入有关,1年的金额高于18万日元,直接从相应的支付年金中扣除;低于18万日元的,根据市町村发出的缴费通知书各自以转账等方式向市町村有关部门缴纳。第二类人在缴纳医疗保险费的同时一并缴纳护理保险费。
保险给付主要是实物给付,即为被保险者直接提供护理服务,“保险金”给付为辅。其护理服务的内容十分广泛,分为居家服务和设施服务两大类,包括医生、看护人员上门进行访问护理;接送老人去日间护理设施或保健设施进行康复训练;以及出借轮椅、特殊床等福利用具等三大部分。对保险给付的申请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核程序,且每半年要重新接受一次专家认定。
被保险人在享受护理服务即实物给付的同时,还要再支付10%的护理服务费用,另外90%的护理服务费用由公费和被保险者缴纳的保险费负担,各占50%;其中,公费负担部分由国家、都道府县和市町村分别按2∶1∶1的比例共同承担,[5]减轻了中央和地方的财政压力;这种费用负担机制充分体现了社会和个人共同负担的原则。
4启示
41保险模式
根据我国的国情,借鉴德国和日本的长期护理保险模式,笔者认为我国的长期护理保险可以采取“职工、居民护理保险跟随医疗保险为主、商业护理保险为辅”的模式。其中,“职工、居民护理保险跟随医疗保险”模式按照国家“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原则强制实施,商业护理保险自愿参加。
411人口老龄化的速度、绝对基数大决定其必要性
我国是在“未富先老、未备先老”的社会背景下步入老年社会的,老龄人口呈现高龄化、独居化的特点,面临老龄化速度快、老年人口绝对基数大,失独、失能老人不断增加的困难,这使得需要长期护理服务的老年人迅速增加。而社会竞争的压力、家庭结构的变化又使得传统家庭护理功能逐渐削弱,护理费用逐年上涨,亟需建立长期护理保险以分散风险。故建议采取在职职工缴纳医疗保险费的同时缴纳护理保险费,退休职工从退休金中扣取相应的护理保险费,以解决需要长期护理保险的护理费用及费用逐年递增的问题,体现了保险的大数法则和社会互济原则。
412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现有的模式设计
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涉及养老和医疗等保险领域,是一种交叉的保险制度,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国外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实践经验是建立在人口老龄化和经济高度发达基础上的。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各地不均衡,城乡、地区差异较大,老年护理需求的复杂,决定了护理保险的内容和形式应具多样性,要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职工、居民护理保险跟随医疗保险只能解决基本的护理服务,对一些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市民保险意识强、护理需求较大的被保险人,商业保险灵活的保单设计能更好地满足这一要求,且可以借鉴美国商业护理保险模式的成功经验。
42筹资方式
对“职工、居民护理保险跟随医疗保险”形式的长期护理保险,建议根据调查和数据测算,采取“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的原则,由政府、企业、个人共同负担的费用机制。费用征集形式与医疗保险相同,职工以工资总额为缴费基数,按一定比例征集;居民按一定数额缴纳护理保险费,政府、地方财政给予适当补贴。商业护理保险根据不同年龄的疾病风险进行精算,制定适宜的保费。
43保险责任和给付方式
根据长期护理保险的定义,保险责任可界定为被保险人因为年老、严重或慢性疾病、意外伤残等导致身体上的某些功能全部或部分丧失,生活无法自理,需要接受长期的康复和支持护理所产生的护理服占捌浞延谩
目前我国的长期护理保险产品,均采用固定金额的现金给付方式(如定额包干),既不考虑实际护理费用的发生额,也不允许被保险人选择提供护理服务,这种“一刀切”的给付方式,不仅使产品的技术含量大打折扣,也抑制了投保人的有效需求。事实上,实际发生额给付方式,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道德风险的发生,而直接提供护理服务可以节约总体护理费用开支,缓解资金筹集的困难。所以,建议给付方式为对产生的护理服务费用进行现金补偿;设立居家护理、养老机构护理、医疗机构护理三种类型,供参保人选择;规定起付金额、最高支付金额和分担比例,以增加参保人的费用节约意识,降低道德风险。另外,患者的失能程度决定着护理服务的强度、时间和花费。建议设立失能等级鉴定和护理服务等级评定标准,针对不同护理类型,在不同身体条件下设置不同的照料要求和待遇,即制定差别化的待遇报销政策,同时鼓励居家护理,在政策上给予一定倾斜。商业护理保险在设计给付时,增加通货膨胀保护条款。
44加快护理保险立法
德国、日本均为先有护理保险立法再有制度实施,美国是在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实施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护理保险法,对制度不断加以完善。我国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也不例外,要在现行试点的基础上,尽快建立《护理保险法》,以规范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运营和管理,切实保障参保人的利益。我国2006年出台的《健康保险管理办法》将长期护理保险与疾病保险、医疗保险、失能收入损失保险并列为健康保险的四大险种,这是我国法律首次将护理保险作为独立险种进行界定。但这是以商业保险的形式进行界定,不包含笔者建议实施的“职工、居民护理保险跟随医疗保险”为主的社会保险模式。
45加强护理机构、护理人员的培训
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实施需要大量的护理机构和护理人员,护理人员或者要具备专业的护理知识,或者要具备基本的护理水平,目前的护理机构、护理人员远不能满足护理保险市场的需求。应鼓励社会资本建立护理机构,由劳动技能培训部门进行护理机构、护理人员的培训,以满足市场需求。这一举措亦将有利于促进养老服务产业发展和拓展护理从业人员就业渠道,有利于增加人民群众在共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中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参考文献:
[1]荆涛长期护理保险研究――中国未来极富竞争力的险种[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10
[2]韦公远美国的长期护理保险[J].保险天地,2006(7):48
[3]丁纯,瞿黔超德国护理保险体制综述:历史成因、运作特点以及改革方案[J].德国研究,2008,3(23):47
【关键词】老年骨折;并发症;中医护理
老年患者骨折后,迫使其长期卧床,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如何通过加强预防和临床护理有效的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直接关系到患者的预后。本院骨伤科2006年2月至2010年2月,收治老年骨折患者82例,经过精心护理,有效地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82例,年龄最大的82岁,最小的66岁,平均74岁。其中股骨颈骨折51例,股骨粗隆间骨折31例。
1.2 结果经以中医为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与护理,患者住院期间心情舒畅,能积极配合治疗护理,疼痛程度轻,满意度97%无关节功能废退,4例压疮患者痊愈,3例并发肺部感染者得到及时控制,无泌尿系感染,无深静脉血栓形成。
2 护 理
2.1 情志护理由于意外发生和骨折部位的疼痛,易产生焦虑恐惧心理,在护理过程中,应注意掌握患者的心理变化,进行精神上的安慰和支持,并向患者认真讲明牵引或手术的目的、治疗原则、恢复时间及治疗效果,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情,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2.2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老年骨折患者多由于气血虚弱,肝肾亏损和筋骨萎软。我们应耐心、细致、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有无心血管或泌尿系等慢性疾患,患肢固定位置是否正确,牵引和固定支架有无松脱,针眼有无感染,并在交谈中细心听取他们的反应,及早发现和预防并发症。
2.3 疼痛的护理中医认为疼痛是多种因素而致气血凝滞、阻塞不通,即所谓“通则不痛,不通则痛”,疼痛可致脏腑气机升降失常,影响水谷精华的吸收和运化[1]。对此可宣教疼痛的相关知识,消除患者对疼痛的恐惧感,对可能会引起疼痛的操作告知患者,对于原因明确的剧痛者采用针刺止痛,效果欠佳者可根据医嘱应用小剂量止痛药。
2.4 肺部并发症的预防老年人由于呼吸肌收缩力减弱、肺活量减弱肺功能下降,咳嗽反射力差使痰液不易咳出,故易发生坠积性肺炎。因而要鼓励老年患者作咳嗽、深呼吸及吹气球动作。如:上肢能活动者作扩胸动作以增加肺活量;能自行活动者应协助病人坐起,拍打胸背部协助排痰,的改变可防止分泌物堆积于肺内;另外要嘱患者戒烟并向其说明戒烟的目的。
2.5 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祖国医学认为血瘀是本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脉络血瘀是本病的主要病机。饮食应以活血祛瘀为原则,宜进食活血祛湿利水的食物,如茄子、生藕、冬瓜等,忌寒、腻、滞之品,如动物内脏、蛋黄、肥肉;多饮水,适当粗纤维饮食,同时抬高下肢20~30°;帮助肢体做被动活动,揉捏按摩双下肢肌肉,用弹力袜或弹力绷带护腿以促进静脉回流。
2.6 功能锻炼老年患者因机体功能减退,往往好静不好动,特别是骨折后害怕过早活动影响骨痂愈合。因此,为了防止肌肉萎缩与关节僵硬,在“动静结合”原则下,从伤后的第4天就要积极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肌活动和踝、趾及手的活动,待牵引取消后,在床上练习抬腿、并继续股四头肌活动,练2周后,如上肢肌力好,则可扶双拐下地行走,患肢不负重,并结合按摩,中药外用熏洗等治疗,这些措施,不仅能促进骨折愈合,而且能提高脏腑功能、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3 体 会
老年人肾虚,不能主骨生髓,故骨质疏松、筋骨不坚,容易发生损伤,即使平地跌倒也往往导致骨折[2]。通过对本组82例老年骨折患者从基础护理到心理护理,从心理护理到整体护理,根据不同患者的情况,预见并发症的发生,并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82例患者都达到预期目的,真正体现了护理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生活及医疗条件的不断改善,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世界人口发展的普遍趋势,老年人占患病人群的比例逐渐增加。由于各种因素的作用形成了老年人比较特殊的生理特点及心理状态,成为护理上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健康面临新的挑战。患者的护理应做到腿跑勤一点,观察细一点,关心多一点,行动不便时多帮一点,做到对每一个病人心中有数。
1 生理特点
老年患者由于机体机能的减退,智力、记忆力、感觉均减退,呼吸消化功能、代谢功能、排泄循环功能均下降,免疫功能明显下降,易感染各种疾病,且病程长,康复慢,并发症多。
2 心理特点
老年人由于器官老化及疾病的原因导致身体各种功能受限以及社会地位、经济状况的变化易产生悲观失望等不良情绪。对新鲜事物缺乏好奇心,且敏感多疑。有的因资历大、经验足,喜欢得到周围人的尊敬,所以对护理的要求高,一不如意就产生急躁情绪,甚至不服老,固执己见。住院以后一旦离开了熟悉的环境就倍感孤独、寂寞或循环重复诉说一件事情,情绪反复无常,像常说的老小孩。
3 护理措施
3.1 基础护理
3.1.1 生活护理
是各项护理的基础,病室内温湿度适宜,空气新鲜,房间清洁安静,使患者心情舒适,保证充足睡眠。
3.1.2 护理操作
操作前耐心细致做好解释,操作时尽量做到轻柔,准确熟练,最大限度减少病人的痛苦。
3.1.3 饮食护理
老人牙齿脱落,嚼而无味,消化能力减弱,食欲缺乏,因此饮食要适量,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少食多餐,营养丰富,多食蔬菜、水果等含纤维素多的饮食,增进食欲帮助消化。
3.1.4 安全护理
患者身体不适时,如头晕、头痛时应卧床,避免走动防止跌倒受伤,并发其他疾病,需有人陪护,交代改变动作宜慢,防止性低血压而摔倒。
3.1.5 用药护理
老年人随年龄的增加机体各器官和组织发生衰老,肝肾功能降低,药物清除缓慢,血药浓度增高,易蓄积致毒性作用。因此,必须特别慎重合理用药,用药剂量间隔时间根据肝肾功能作相应调整,用药前严格查对,正确给药,尽量让老人熟悉用法,用药时密切观察,避免不良反应,提高药物疗效。
3.1.6 锻炼指导
根据不同的病情选择合适的锻炼方法,适当进行活动以老年人能耐受为原则。
3.2 心理护理
3.2.1 加强舒适护理
老年人就诊最大的希望就是要求得到最舒适的医疗护理服务,因此应将舒适护理贯穿于护理程序的始终,使他们在生理、心理上达到最佳状态,降低因疾病带来的不愉快程度。
3.2.2 理解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始终以和蔼可亲的面容,热情中添几分平静的表情来接待他们,介绍医院的环境、主管医生、护士,消除紧张陌生感;尊重患者,让患者信任,需经常与其交谈,了解其思想情况,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各种问题,全面沟通,使病人感受到温暖、诚恳以及自己被尊重[1]。
3.2.3 鼓励患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有些老年患者对疾病产生悲观失望情绪,护理人员要鼓励病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正确面对及认识疾病,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由于不服老心理,患者对自己机体功能产生恐惧失望,对周围人的言语举止非常敏感,因此护理人员在对其病情密切观察的同时,要做到给予病人积极的暗示,根据患者不同的性格给予指导,解除精神上的压力积极配合治疗,达到治疗的目的。
3.2.4 有针对性地提供护理服务
确立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一切从老年患者的需求出发,让护士有足够时间贴近患者,使护理观察被动变为主动。
3.2.5 关心老年患者
关心老年患者需给予其精神支持和无微不至的生活照顾。老年患者因病住院,可因原有生活方式改变而倍感不方便,但又不肯经常求助他人,因此老年患者的住院生活更需要得到护士的细心关照。护理老年患者除勤快、细心、耐心、周到、不怕麻烦外,还要充分考虑其特点和习惯,如把物品放在老年患者的易取之处,考虑老人的饮食特点的同时尽量满足老人的口味,不勉强老人接受不喜欢的食物,安排好老人的休息、睡眠。此外,病室设备和布置也需考虑老年人人性化的需要,如病室放有轮椅,走廊和清洁室设有扶手,地面干燥不滑等。对老年患者的生理心理护理,既要遵循医学护理原则,又要用个人心理特点和规律来指导工作,要因人而异、因病而异。做好老年人的心理护理,能起到药物所起不到的作用,使老年慢性病的患病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2]。
【参考文献】
【关键词】舒适护理管理;老年静脉输液;应用效果
我院为探讨老年静脉输液患者应用舒适护理管理方式进行护理的效果,将接收的722例行静脉输液治疗的老年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并分别给予其常规护理及舒适护理,且效果显著,其相关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自2013年10月到2014年3月期间在我院进行静脉输液治疗的722例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412例,女性患者310例,患者年龄最小为62岁,最大年龄为84岁,平均年龄为73.2岁;本组所有患均神智清晰,且均可正常活动;以平均分配原则为依据将所有观察对象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1例,两组患者由同一小组护理人员进行护理,护理小组3名成员文化程度均为大专。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临床资料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可进行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361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采用舒适护理管理方式进行护理,其具体措施如下。
第一,输液前的舒适护理。护理人员应耐心的和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并且要耐心的向患者讲解输液的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等,使患者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以平和、乐观的心态配合输液。同时护理人员还应为患者提供舒适的输液环境,从而有效的增强患者的心理舒适感。
第二,输液时的舒适护理。以患者实际情况为依据取合适卧位,同时应选择弹性好、粗、直,且无静脉窦的血管;且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穿刺技术,尽可能一次穿刺成功,穿刺后应利用胶贴进行固定,避免因针头脱落等导致渗液、皮下淤血等现象发生。此外,输液期间护理人员应加强巡视,认真对患者的输液情况进行观察,一旦有异常现象发生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
第三,输液后的舒适护理。输液完成后应及时将针拔出,避免针头回血,拔针后应顺进针方向沿血管走向按压3-5分钟,并且要嘱咐患者2小时内应尽可能避免洗手浸泡局部,避免穿刺部位发生感染现象。此外,拔针后10分钟内护理人员应再次进行巡视,以防患者有不适现象发生。
1.3观察指标
利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的痛觉程度进行评分,其分值在0-10分之间,0分代表无痛,10分代表剧痛;同时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其共分为非常满意、较满意、满意、不满意四个等级[1]。
1.4统计学分析
以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所接收的722例老年静脉输液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处理,组间比较则展开X2检验,若P
2.结果
2.1两组患者痛觉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方式进行护理后,其痛觉评分比较差异性显著(p
表一 两组患者痛觉评分比较
组别 例数 0 1 2 3 4-6
观察组 361 151(41.8%) 120(33.2%) 81(22.4%) 9(2.5%) 0
对照组 361 29(8.0%) 12(3.3%) 35(9.7%) 155(42.9%) 130(36.0%)
2.2两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361例患者中非常满意211例,较满意80例,满意58例,不满意12例,其护理总满意度为96.7%,对照组361例患者中非常满意151例,较满意69例,满意60例,不满意81例,其护理总满意度为77.6%,两组比较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静脉输液是临床护理工作中常见的一项操作技术,据统计现阶段约90%左右的住院患者需行静脉输液治疗,而长时间的输液极易给患者造成较大的精神压力及不适感[2]。尤其是老年患者具有血管细脆、回血慢、血管硬化、弹性差等特点,加之多数老年患者多存在敏感、孤独、自尊心强等现象,因而在静脉输液过程中更易出现不适感[3]。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要求,对于老年输液患者不仅要顺利完成静脉穿刺,同时还应为其提供舒适的护理干预。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舒适护理逐渐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舒适护理是一种个性化的、整体的、个性化的护理模式,将其应用于老年输液患者的护理中可有效的增强患者的满足感及安全感,且可有效的降低患者痛苦,从而可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有助于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我院为探讨老年静脉输液患者应用舒适护理管理方式进行护理的效果,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行舒适护理管理,且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的痛觉评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吴太梅.门急诊老年静脉输液患者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4,11(5):137-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