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治理建议

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治理建议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治理建议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治理建议

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治理建议范文第1篇

关键词:矿山废弃地生态环境;恢复;唐山石灰石矿

中图分类号:X17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3)08019903

1我国矿山废弃地生态环境现状

矿山废弃地有两种定义:①从土地利用的角度来说,矿山废弃地是在采矿活动中破坏和占用、不经整治而无法使用的土地。②从生态系统的角度来说,矿山废弃地是一种退化的生态系统,其生态环境特性与裸地相似,对周围环境有巨大的负面影响。

我国是世界上第三矿业大国,据统计,我国社会生产所需原材料的85%、能源的95%和农业生产材料的75%以上来自于矿产资源。而根据有关部门公布的资料可以了解到:我国已探明储量并且具有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种类有140余种,分布在全国2000多个县级地区。我国现在的国营矿山企业有8000多个,个体矿山企业更是达到了23万多个,这个数字相当惊人。如此巨大规模的矿山开采活动势必给生态环境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2矿山生态恢复技术

生态恢复是指通过人工措施,遵循自然规律,恢复天然的环境生态系统的方法。所有的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都是以植被恢复为前提的,鉴于此种实际情况,要进行矿山的生态恢复,最为重要的任务就是进行矿山植被的恢复,然而又因为陆生植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土壤,生态系统中物质与能量交换的重要场所亦是土壤,所以矿山土壤的恢复便成为矿山生态恢复的关键。

2.1土壤恢复技术

2.1.1复坑整平

在一些采矿区由于采矿活动,使得矿区的地面起伏巨大、沟深坑大,这些因素极其不利于土壤的覆盖。通过复坑整平可以将裸地整理成具有极小平缓坡度的平整地面,使矿区的较大的坡度和沟坎减少或消失。

2.1.2回填盖土

回填的土壤应该选取适宜本土植物生长的客土,使植物正常生长发育的需要得以满足,如果没有合适的客土土质,可以通过改良或添加有机质的方法来增加土壤中营养元素,从而形成适合植物生长的客土土壤。此外还应注意客土回填的厚度,其厚度不得小于0.3m。厚度过薄不利于保持水分和养分,将会影响植物根系的吸收和植物本身的生长。

2.2植被恢复技术

因为不同的矿山废弃地有着不同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导致它们的生态恢复也有不同的恢复任务,这也决定了生态恢复目标的不同,选取的植被也不同。例如,如果以污染控制以及水土流失为目标,则应该选择一些生物量较高、根系较为发达的耐性草本植物,而且应该选用多年生的。如果以农业耕地为目标,在选用植物或作物品种时,应注意有害元素在食用部分的积累情况,要避免有害元素在食物链中的大量富集。如果以野生动植物的保护为目标,应该选择乡土物种,并且物种的组成种类要多样化,这样有利于野生生物的保护。总而言之,在选取植物的种类时,应尽可能地选择生长适应性强、成活率高、速度较快、抗逆性好(如抗早、抗涝、抗污染、抗辐射、抗风沙等)、有利于改善土壤的固氮植物。

3我国矿山治理的对策

3.1增加治理费用和加强监督

由于我国的基本国情较为特殊,大多数矿山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起来的,并且绝大多数属于国营,当时的条件有限,矿山在建设中的环境与生态保护费用投入较少,更没有实施矿山生态恢复技术的治理措施,因而遗留下较多的环境与生态问题,对这些问题的治理需要国家加大投资。另一方面,对于新建矿山,应该要求企业增加投资,缓解并进一步解决开采过程中产生的种种环境与生态问题。此外,国家务必设立专门的机构来监督矿山治理的费用的具体使用落实状况,坚决杜绝款项不明出处的现象。

3.2加强合作与交流

我国的矿山企业在矿山的生态恢复问题上应该加强与政府、企业、各部门、国内外生态环境保护单位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从而使最新的矿山生态恢复研究成果和最好的生态恢复技术得以推广,减少由于行政管理体制问题带来的矿山部门、政府、土地部门和环保部门之间的责任相互推诿的现象,提高矿山生态恢复管理工作的效率。政府应该大力支持那些积极主动进行矿山生态环境恢复的企业,制定一定的优惠鼓励政策,使企业在矿山生态环境的治理过程中的积极性有极大的提高。

3.3培养创新思维

正确的思想意识能够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创新思维能够及时地促进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的进行,能够积极地促进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协调发展。倘若我们不能改变传统的与陈旧的思维意识,就无法从根本上对矿山的生态环境进行治理与恢复。因此,应该树立创新思维的发展策略。

4案例——唐山石灰石矿

4.1矿山生态环境现状及问题

唐山某石灰石矿山目前共有3个采区和3个排土场,采区分别为东部采区、中部采区和西部采区,排土场分别为东部排土场、南部排土场和北部排土场。东部采矿区目前已经封坑,南部排土场用作工业建设场地。目前,矿山存在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矿区内的多数企业机械化开采不完善,对矿床破坏程度尤其严重,因而造成大量植被破坏。

排土场表面没有植被,水土流失严重,表土破碎,一片荒凉杂乱的景观。由于破坏严重,其附近的耕地被荒废,水源被污染,空气混浊,能见度降低。到了雨季时,土场的土壤被降雨冲刷严重,气候干燥并盛行季风的春季与冬季到来时,排土场周围尘沙飞扬。

4.2治理思路与策略

从唐山石灰石矿生态环境破坏的现状中,可以进一步得到进行矿山生态环境恢复的方法与措施。治理的对象是由于露天开采石灰石形成的废弃地,主要有:已经关闭矿坑的东采场、废弃的东排土场、北部排土场(正在使用中),根据治理对象的不同、对生态环境破坏程度的不同,并结合石灰石矿区复杂的地质状况,提出具体的治理方法与措施。

一方面,因为唐山石灰石矿山废弃地土壤贫瘠,另一方面,矿区土壤缺乏营养元素和有机质的状况较为严重,所以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改良。具体方法与措施主要有:人工增肥,绿肥法(通过种植紫花苜蓿等豆科的植物改良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客土法。

2013年8月绿色科技第8期

唐伟,等:我国矿山废弃地受损生态环境的恢复探讨环境与安全

露天开采石灰石矿使原来的地表植被破坏殆尽,仅仅依靠自然恢复矿区的生态环境难以实现,因此需要筛选适宜的植物,用来重新构建人工生态系统,植被品种,一般选择适应能力强,对干旱、风沙、盐碱等不良自然条件有极强的忍耐性与适应性,并且具有极强的水土保持功能的植被物种,同时,植被的根系还应该发达,能够形成固持土壤的网状根,生长速度快,枝叶繁盛,对风沙有较强的抵抗能力等(表1)。

4.3修复技术

4.3.1生物修复技术

(1)排土场坡面采用了某公司的排土场坡面整体喷植绿化技术。

(2)对地质灾害区进行立体防治。乔木根深,能有效防止滑坡,灌木根深适中,可以防止垮塌,草木根较浅,适宜用于治理水土流失,这样形成多种植物共同保护的立体防治体系。

(3)绿化苗木,以中等苗木为主,辅以大苗和小苗。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成活率,同时也方便运输,关键是可以降低苗木恢复的成本,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尽量多地种植苗木。

(4)人工施肥(主要指有机肥),通过种植豆科植物与客土法等对上壤进行有效改良。

4.3.2工程修复技术

(1)回填:充分利用排土场的废石进行回填,考虑到地下水的保护问题,必须在回填之前做好防渗措施。

(2)覆土:在坡面及台面上覆盖土壤,具体厚度应以所要种植的植被为基准。

(3)修建排蓄水设施,对水上流失进行防治,使有限的水资源得以保护和有效利用。

(4)平整台地,平台坡度宜在4°~5°以下,稍高于内部,首次平整之后,应先铺一层1.0~1.4m厚的风化岩土,压紧实,形成结实的防渗层,然后再进行挖坑,并向坑内部填入土壤。

4.3.3生态恢复技术

(1)整体上矿区遵循利用自然,进而改造自然的客观规律,用植被来养护植被。

(2)建设动植物区,使野生动植物重新回到原来大自然栖息地。

(3)较平坦地区种植经济林,有坡度的地区种植用材林,凹凸不平的地区发展渔业。

5结语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和建设事业离不开矿产资源,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矿山开采给我们带来的巨大的生态环境问题。我国的矿山生态环境状况依然很严峻,所以,我们要树立并坚持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在有关政策方针的指导下,积极开展与国外先进矿业企业的合作与交流,结合我国矿山的实际情况, 进一步完善我国受损矿山的生态恢复技术,完善矿山废弃地立法制度,从而达到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发展的目的,为我国矿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参考文献:

[1]徐曙光.澳大利亚的矿山环境恢复技术与生态系统管理[J].国土资源情报,2003(2):1~8.

[2]岳境,邹继兴.露天矿山地质灾害治理方案[J].河北理工学院学报,2007,29(l):129~132.

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治理建议范文第2篇

【关键词】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对策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 A

近年来,由于人为的过度开发和不妥善的治理使得我国矿山生态地质环境不断恶化,不仅造成了环境的破坏,同时使得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人类的生命财产都受到了损失,产生不良社会影响。

一 我国矿山地质存在的环境问题

这些年随着国家政府和人民对环境问题的日益重视,越来越多的企业因为生产方式不科学、生产技术不达标而勒令停产整顿,并对大多数不合理的矿山企业进行封闭,使得矿山地质环境得到了一定的整治和处理,也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果。但是在工作中因为未曾彻底实施相应的环境治理和保护工作要求,使得往年的废弃岩石没有得到及时处理,从而造成环境恶化。

1、 破坏了自然景观

就我国矿山企业工作现状进行分析,国内绝大多数地区的矿山都分布在风景名胜区周围,受到矿山企业大规模开采和生产的影响,使得整个风景区的交通受到严重的影响,同时对风景区环境更是产生了重大危害。

2、 形成矿山地质灾害和隐患

露天开采是当今矿山企业工作的主要方式和手段,因此在开采工作中对于废弃物堆放的不合理而导致的矿山边坡失稳问题时有发生,不仅造成严重的滑坡等地质灾害,同时也影响到工作人员的自身安全。特别是那些个体私营的矿山企业,因为企业规模小、分布广且开采力度大等特点,使得整个矿山地质灾害更为突出。

3、地面出现严重的沉陷、塌方问题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矿山内部会形成很多的采空区,随着矿产资源开发进程的不断加快,采空区的面积也会随之不断的增大;当其内部岩层大面积的时,会出现严重的弯曲断裂现象,以至于采空区岩层、地表间会形成连续性变形与弯曲,进而出现较为严重的塌方现象。一般而言,地表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现象,即地面塌陷会导致大面积的严重积水现象,而且耕地面积也会随之减少,甚至出现绝产、地表农耕地大量沉陷等问题。

4、矿山地质资源开发中的固定废弃物处理问题

矿山地质资源开发过程中,通常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造成严重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矿山开采过程中,通常会伴随着很多的废渣产生,比如煤矸石、尾矿等废弃物,因其长期堆积和存放,会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一旦遇到阴雨天气、废弃物中的重金属酸水等,会随着雨水逐渐渗透到土壤中,造成严重的危害。

二 我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的对策建议

1、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和实施

严格的法律法规和完善的监督机制是实现矿山环境保护与环境问题防治的根本保障。加强法治和制度建设,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各项管理纳入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轨道。结合本地区矿山地质环境的特点,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制定矿山环境保护管理法律法规、产业政策和技术规范,其立法和监督管理应该贯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全过程,从矿产资源的勘查、规划、项目设计、开采或加工直到矿山闭坑和生态恢复等各个阶段,为加强矿山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使矿山环境保护工作尽快走上法制化的轨道。同时,要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加大执法力度,特别是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应落实管理规章责任制,确保工程实施与质量,能很好地预防地质灾害事故发生,制定和落实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责任制,依法加强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监督检查。要加强对矿区范围的矿山地质环境实施动态监测,对矿山地质环境破坏严重的企业,责令其限期治理,并依法处理。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中,必须始终以法律为依据,依法办事,依法保护矿山地质环境是矿产资源合理高效利用、促进经济发展和环境协调的重要保证措施之一。

2、技术措施

① 清洁生产。最有效的环境治理就是从源头上进行遏制,所以,对矿山环境的保护、治理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要利用清洁生产技术,尽量减少“三废”的产生。常用的清洁技术有离层注浆、钻孔溶解开采、原位浸出开采以及无尾矿选矿等技术。

② “三废”治理。“三废”是矿业活动对环境的直接污染物,包括固体废弃物、废水、废气。对于固体废弃物,可以使用多级利用,反复提取有用物质,以减少环境污染。矿业活动中的废水可以利用高技术,对其进行净化,反复利用,使矿区用水得到有效的改善。对于矿业生产制造的废气,则可利用种植物吸收以及路面洒水等对其处理。

③ 废弃地生态恢复。我国矿山地区生态恢复主要采取回填方式并结合利用动植物改变土质的方式进行,其中,土壤环境的恢复是基础,主要利用微生物和植物的独特作用,对废弃地进行修复,如植物提取、植物降解、植物稳定化等,同时还可以用灌溉、施肥和化学有机物对废弃地进行恢复治理。

④ 矿山开采中产生的废水治理

因矿山环境污染发生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是水土污染,这是矿山开采过程中非常普遍的问题。矿山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废水主要来自矿坑积水、冶炼废水及尾矿池水等。要将废水进行深度处理后再实施排放,以避免当废水排放量增大时,大量废水渗入地下污染土壤和地下水。

⑤ 废石、废土、矸石等固体废弃物的治理

化工、黑色金属矿山中,尾矿的量要占矿石量的50%~80%;有色金属矿山中,尾矿量则要占到70%~95%;而在黄金、钼、钨、钽、铌等稀有金属矿山中尾矿量更是占到99%以上,几乎可以说是来多少矿石就得丢出去多少尾矿,尾矿量是十分巨大的。矿山尾矿的综合利用首先就是尾矿的资源利用、开发。尾矿作为一种原料、材料已得到一些实际利用。用作建筑材料,尾矿作为建筑材料需要非常慎重的考虑,要对尾矿的化学成分进行详细分析,看是否存在对人体健康不利的物质。利用尾矿作为矿山井下充填的材料,现在已经取得很多成功的经验,许多矿山都在应用。这使矿山的尾矿资源利用程度和开采率大大提高,减少了尾矿的堆存量,同时又将尾矿这一资源保存在地下,以利今后重新开采、利用。

利用尾矿进行造地、复垦造田,对于在含有一定有害物质的尾矿上种植作物,主要是针对不同的尾矿,采用不同的化合方式、生物分解方式等多种方式处理,消除尾矿中的有害物质,使之变有害为无害,然后进行农作物种植栽培。

综上所述,我国是矿产资源大国,每年由于地质灾害造成的矿山开采事故,给国家一级人民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加强对地质灾害的了解与掌握,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降低灾害发生的频率,对我国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玉武,徐友宁,张江华.矿产资源勘探开发闭坑地质环境一体化防治研究[J]. 石油仪器. 2014(02)

[2] 徐友宁,张江华,柯海玲,陈华清,刘瑞平,乔冈,史宇飞.某金矿污染区人群头发重金属累积及其变化[J]. 地质通报. 2014(07)

[3] 孙韵,谢娟,杨育娟,田恬,易秀,孙亚乔,张江华,徐友宁.某尾矿堆积区土壤重金属分析与评价[J]. 黄金. 2014(01)

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治理建议范文第3篇

【摘要】煤矿区经过长期采煤后,由于地质条件发生改变,形成局部区域塌陷,既造成了城市环境的破坏,又给城市建设带来重大安全隐患,探索塌陷区治理方案,修复生态环境势在必然。本文以唐山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建设南湖生态城为例,从整体规划、土地利用、文化传承等方面对塌陷区治理进行了研究,以期通过该实证研究对各地塌陷区治理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 煤矿;塌陷区;生态修复;环境治理;唐山南湖

【作者简介】高怀军,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博士研究生,唐山路南区人民政府,研究方向:城市规划及管理研究。

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指导下,越来越多的资源型城市更加注重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共赢。唐山是一座“因煤而兴”的城市,多年的煤炭开采给城市带来了巨大财富,但同时也给城市环境造成了极大破坏。为改善城市环境现状,建设生态文明城市,2006年底,唐山市市委、市政府经过组织现场调研、专家论证后,最终决定启动采煤塌陷区治理工作,对塌陷区进行全面改造,建设南湖生态城。该区域规划总面积约105平方公里。其中包括28平方公里的南湖生态城风景区和77平方公里的四个生活片区和商业区。

一、以安全评价为基础,合理确定治理目标

对煤矿塌陷废弃地的治理利用,安全问题是全部工作必须考虑的首要问题。

1.对规划区域的地质灾害危险性做出专项评估。由河北省地勘局第四水文工程地质大队做出了《开滦唐山矿地质灾害性评估报告》。该报告分别对拟治理区域的采空塌陷、岩溶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砂土液化等地质灾害进行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完成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分区,对规划用地适宜性进行评估,根据以上几项评估结果提出了相关防治措施和治理建议。

2.编制了采煤沉降区及周边区域地震小区划。由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编制了《开滦唐山矿采煤沉降区及周边区域地震小区划》,对断裂带活动性、地震反应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地震地质灾害评价结论。

3.对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的可行性进行整体评价。由中国煤炭研究院唐山分院做出了《唐山市南湖区采煤塌陷地综合利用整体规划评价报告》,通过覆岩破坏高度计算、建(构) 筑物荷载影响深度计算、采空区地基稳定性评价,做出了建筑可行性评价结论,并划定了适宜建筑范围。

根据以上评价结论,对各专项评估结果确定范围进行叠加,在同时满足各评价结论的前提下,确定了禁建区、限建区和适宜建设区,为采煤塌陷区综合利用规划提供科学的依据。

另外,为确保地上建筑的安全,建立地表沉降监测预警系统,利用高精度gps对地表的垂直及水平位移进行实时监测,位移超警戒值时自动发出报警,为地质灾害的预警及防范提供了保障。

二、以规划为引领,科学定位城市功能

生态修复工作,规划是龙头。该项治理工作以“变废宝,变劣为优”为规划理念,突破观念束缚,使环境实现质的飞跃,还自然以青山绿树,碧水蓝天。规划目标是使唐山的城市内涵得到本质提升,实现“凤凰涅槃”,将因资源开采而形成的采煤废弃地建设成现代化生态城市。在功能定位上,突出建设生态城市的目标,确定该区域产业培育和产业选择的生态原则,确定产业遴选目录,避免形成过度开发及环境破坏。控制规划期内生态城适宜的人口及各项用地发展规模,确定生态城建设与发展用地的功能分区、大的空间布局,并确定开发模式和时序。对交通模式提出各自适宜的路网结构,并在生态城内建立起便捷、安全的绿色交通体系。基于上述先进的理念,总体规划的编制打破了传统的方案征集或招标的形式,邀请国内外多家设计机构,组织了国际咨询活动,吸收各家设计单位的先进理念,最后由一家单位完善整合,确保了规划方案的最优化。

三、以生态保护修复为宗旨,实现生态效益最大化

保护生态资源,是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重要内容。采煤塌陷对地质条件产生了较大影响,但同时也形成了天然的生态资源。这一天然的生态禀赋,恰恰是我们求之不得的,应该充分加以保护和利用。

1.充分利用现有自然资源,实现变废为宝。对现有的各类垃圾,如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煤矸石、粉煤灰等进行清理,将其作为道路的基础材料;对自然水坑进行整理,形成大规模的湖泊及水系;对湖中树木进行保留,形成湖心观光岛;对现有的片林及绿化进行保留提升,形成良好的自然园林景观。最终,经过改造提升形成了包括九湖五岛在内的11.5平方公里的水面,16.5平方公里的森林及园林景观,植物品种达160多种。

2.营造自然环境,保护生物资源。对湖岸采取自然的处理,采用木桩及石笼护岸,禁止使用混凝土;湖岸护坡采取“枝桠沉床”法,利用废弃的树枝打捆,用木桩固定,形成井字形,达到固土作用;保护地表黏土层,利用其隔水性,防止湖水渗漏,避免人工防渗处理。这些做法有效地保护了生物的生存环境,使生物种群得以扩大,目前有鸟类60多种,鱼类30多种。

3.建立生态指标体系,提升生态城的综合功能。编制了包括绿色生态、新能源开发、绿色节能建筑、数字信息系统等各项指标在内的《唐山南湖生态城生态指标体系》,以该体系为指导,科学推进南湖生态城的规划建设工作。

四、以技术为支撑,实现土地利用因地制宜土地是不可再生的资源,保护土地、充分利用土地,是当前从中央到地方的重点工作,充分利用废弃地,也是保护土地工作的重要举措。因此,如何能够充分利用采煤塌陷后的废弃地,成了专家及各级政府重点研究的问题。

1.探索利用最新技术,确保采煤塌陷区的土地充分利用。采煤塌陷对地表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传统的观念认为采煤塌陷区不可利用,但随着条带开采、充填技术等采煤新工艺的利用,以及地面塌陷预测技术、建筑抗变形设计技术的不断提高,为采煤塌陷区的利用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这些技术应该在塌陷区修复中得到积极推广。

2.尊重生态现实,土地利用要因地制宜。对采煤塌陷区的利用,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依据综合地质评估结论,按照禁建区、限建区及适宜建设区的区域划定,做出相应的规划安排。对禁建区范围,主要以生态保护、涵养为主,建设园林绿化景观;利用现有水域,进行综合改造,建设湖区水景。对限建区范围,按照地质评估报告的要求,在满足建筑物限高、建筑密度、建筑结构等要求下,建设景区服务配套设施。在适宜建设区范围内,可按照规划要求,进行正常的开发建设,释放土地的应有价值。总之,采煤塌陷区的合理利用,符合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相关政策,应给予鼓励和支持。但在利用过程中,也要注意避免发生盲目性和过度开发等问题。

五、注重历史积淀,实现城市文化传承

采煤塌陷区作为资源开发的产物,在对环境产生破坏的同时,也为我们留下了很多精神财富。在改造恶劣环境的同时,不能将历史遗产简单地做毁灭处理,应予以选择性保留和发扬,形成一脉传承的城市文化。

1.保护重点工业遗产。对现有工业遗产,包括工业厂房、标志性建筑等予以保留,将其进行环境改造,使之与环境融为一体,形成我们追忆历史的痕迹及标志。开滦煤矿的风井、日夜转动的提升绞车都已经成为了人们对开滦100多年历史的记忆。

在治理过程中对这些历史遗产要做充分考虑并妥善保留。同时对煤矸石山等标志性地貌也要充分利用,使历史痕迹与景观山体相得益彰。

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治理建议范文第4篇

关键词:矿山地质;生态环境;问题;防治对策

Abstract: how both reasonable and development of mineral resources, will not cause mine geological and ecological deterioration, as well as incidents of major geological disasters, is an important research topic to achieve sustainabl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strategy.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the mine geologic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blem and it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and methods.Keywords: mine geology;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blems; prevention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D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我国是世界第三矿业大国。矿业经济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基础地位, 矿业开发在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巨大的物质基础的同时,也带来大量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由于历史认识局限性, 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忽视环境保护工作,高强度、大规模的矿业开发和无序群采,使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日趋严重。我国矿业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一些危害。

一、矿山地质生态环境问题

1、 诱发地质灾害

矿山开采和相关工程的兴建会使矿区地形发生巨大变化,地下开采、地面及边坡开挖影响了山体、斜坡稳定,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据统计,全国因采矿引起的塌陷180 处以上, 塌陷坑1 600个,塌陷面积1 150km2。全国发生采矿塌陷灾害的城市近40个,造成严重破坏的25个,每年因采矿地面塌陷造成的损失达4亿元以上。

2、 对矿产资源的破坏

目前我国矿山开采企业中,乡镇矿山占相当大的比重, 而乡镇矿山企业普遍存在着技术力量薄弱、采矿方法落后等问题,加上多数矿山急功近利,采富弃贫,采厚弃薄, 采易弃难, 造成资源浪费严重,资源回收率偏低。如铝土矿的开采, 由于氧化铝厂为提高自身的效益而一味要求用富矿,从而造成只收富矿的短期行为,直接导致民采铝土矿的采富弃贫与掠夺式开采, 致使富矿储量迅速耗减, 残剩的铝土矿资源难以再次开采利用, 进而严重破坏了整个矿床。

3、对土地资源的破坏

露天矿采掘直接破坏大量土地,而采矿排出的废石、废碴也侵占着大量的土地。我国仍处于工业化进程初级阶段,许多人环境观念相对薄弱, 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缺乏严密而具体的复垦计划和措施, 因此在矿山表土剥离时,通常都忽略了需要保存原有地表土、亚层土的问题。此外,由于矿山企业开采造成的酸性废水、选厂尾矿废水、洗煤厂废水、废石堆的淋滤溶浸土壤和烟尘的排放等原因, 使矿区及周围农田土壤受到了严重污染。

地下开采也同样破坏土地资源。地下开采引起地面发生大面积塌陷,同时形成大量废石堆, 极大地破坏和占用土地资源。以煤矿为例, 平均开采每万吨原煤,地表塌陷面积约2000m2,全国累计地表塌陷面积已达40 万hm2,矸石山占用土地现已达到1. 2万hm2 。

4、对水资源的破坏

矿山开采对水资源的影响包括地表水资源和地下水资源。地表水影响有取水、改变河道和水文、污染水质等; 地下过度采水或疏干地下水导致水位下降、供水发生困难和地面沉降等问题。在干旱地区,地下水位下降可能会造成地表植被死亡。由于矿山开发和矿区城镇兴起可能将大量水资源由农用转为工矿业和城镇使用,或者因过量开采地下水,造成区域或流域更大范围的生态环境影响。

5、对植被资源的破坏

露采矿表土剥离, 使原来生长在土层表面的植被遭受破坏,并影响周围植被的生长,固体废弃物(煤矸石、尾矿、废石等)的堆放和塌陷地,毁坏了原生植被,恶化了植物群的生存条件, 使其覆盖率降低且种类、产量减少或永远消失,并造成土地沙化,引起水土流失。

6、 生物多样性损失

植被清除、废渣排放、土壤退化与污染,对矿区生物多样性的维持都是致命打击。据统计, 我国因采矿直接破坏的森林面积累计达106万hm2,破坏草地面积为263 万hm2。而生物多样性丧失后,虽然某些耐性物种能在矿地实现植物的自然定居,但由于矿山废弃地土层薄、微生物活性差,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非常缓慢,通常要5~ 100a , 即使形成植被,质量也相对低劣。因此,矿区生物多样性的损失往往是不可逆的。

二、矿山地质生态环境防治对策

1、 编制矿山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全面开展矿山生态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价工作, 基本掌握矿山生态环境发育分布规律。根据矿山地质环境的特点和遭受破坏的程度, 结合社会和经济及人口分布状况,制定、完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划, 并将其纳入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之中。

(1) 指导思想

贯彻“在开发中保护, 在保护中开发” 的方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开发与治理并举为原则。以科学技术为先导, 遵循地质环境规律,防治结合,达到资源开发与保护环境双向良性循环, 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及生态环境效益的统一,经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

(2)基本原则

首先, 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 从国家经济建设需要出发, 结合矿产资源分布情况及国家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具体要求制定矿山生态环境保护规则, 达到经济建设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目标。其次, 全面规划、综合治理: 以防为主, 防治结合进行全面规划; 以点带面、点面结合, 进行系统的综合治理。第三, 依靠科技进步, 科研、治理并举: 对重点地区、重要生态环境问题作好实验研究工作, 以科研保治理, 以治理促科研, 以治本为主、治标治本相结合, 使开发建设与环境承载统一。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监测、科学管理等配套, 充分发挥各个资源重点开发区的优势, 在保证生态环境呈良性循环的基础上, 最大限度开发利用资源。

2、严格审查, 确保方案实施

矿山采矿权审批发证, 要实行最严格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制度, 要把保护资源和地质环境摆在突出的位置。对新办矿山, 要严格审查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报告, 防止矿山开采引发地质灾害和导致生态环境破坏, 否则, 一律不审批发证。对矿山生态地质环境破坏严重的矿山企业, 应限期提出整改和治理的方案,并要求建立和完善矿山生态地质环境保护制度, 采取矿山生态地质环境预测、监测手段, 尽量避免地质灾害和防止矿山生态地质环境遭受破坏。

矿山生态环境主要是做好矿产资源勘查、矿山设计、矿山基建和生产、矿山闭坑四个阶段过程的综合防治。

( 1) 矿产资源勘查阶段: 查明矿区环境地质条件, 在现状评价的基础上, 预测矿床开采后可能产生的环境地质问题, 提出防治建议。为矿山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建设可行性研究和设计提供依据。

( 2) 矿山设计阶段: 包括设计准备、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 3) 矿山基建和生产阶段: 矿山基建时环境保护的设施、环境问题的预防工程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施工, 一并验收并移交生产使用。矿山生产时, 主要是规范矿业活动, 严格按有关规定防止或减少环境问题的发生、发展, 治理已产生的环境问题。

( 4) 矿山闭坑阶段: 主要是做好矿山土地复垦,即以“ 开垦造地复田”为主的综合治理, 恢复耕地、种草绿化、营造林木、人工造湖等。使矿区环境质量向良性转化, 矿山闭坑报告, 应包括闭坑后的环境整治和土地复垦环节。.

3、 针对不同性质的地质状况制定具体治理方案

(1)对矿山地面减沉常用的技术有:①井下矸石(水砂)充填减沉技术,充填就是利用砂、石以及厂矿的炉渣、尾矿等充填材料将采空区充满,借以支撑围岩,防止或减少围岩的跨垮落和变形的一种顶板管理方法;②水砂充填减沉技术,目前我国所用的充填法,除部分急倾斜煤层应用自溜填充法外,几乎全部是水力填充,习惯上称水砂填充,也叫湿式填充。

(2)对地表塌陷的治理与复垦常用的技术是煤矿塌陷地煤矸石充填复垦、煤矿塌陷地粉煤灰充填复垦、非充填复垦等技术,例如煤矿塌陷地粉煤灰充填复垦就是利用电厂原有设备和增加所需要的输灰管道,便可将灰水直接充填到塌陷较深区域,充填灰水比例以1∶10~1∶20 为宜,方法简单、经济、安全。

(3)对煤矸石山的生态修复。可将植物直接栽种于煤矸石山表面的矸石风化物上,对矸石山只采用适宜的整地方法(带状整地或块状整地),然后在植树穴或植树带内进行适量“客土”,而不采用表面全部覆土、覆污泥等基质改良技术。

(4)对地质环境生态治理可以先从土壤入手,基于生物的方法,转移、吸收、降解和转化土壤中的污染物,使其浓度降低到可以接受的水平,或将有毒有害的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的物质以祛除土壤中的污染物。

总之,只有真正做到合理科学的开采矿山资源,在遇到环境问题时能够积极稳妥的处理,才能实现矿业的可持续快速发展,同时也能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一笔宝贵的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这一巨大财富。

参考文献:

[1] 李志宏. 县域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及防治对策探讨[J]. 国土资源导刊. 2007(06)

[2] 张琦,王文武,王生志,邢岩,荆友广. 辽宁省主要矿山地质灾害及防治对策探讨[J]. 化工矿产地质. 2004(01)

[3] 张琦. 辽宁某菱镁矿山主要地质灾害及防治对策[J].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06(01)

[4] 邵跃章,宁智,张琦,陈福恩. 辽宁省营口后仙峪硼矿山主要地质灾害特征及防治对策探讨[J]. 化工矿产地质. 2007(01)

[5] 吴长贵,孙祥久,汪庆九,宁磊. 铜陵市矿山地质灾害及防治对策[J]. 安徽地质. 1999(03)

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治理建议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秦岭金矿区;泥石流;发生机理研究;治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P64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0)08-0135-04

1 引言

河南小秦岭金矿区位于灵宝市西部,与陕西华阴、洛南接壤,包括灵宝市朱阳、豫灵、故县和阳平4乡镇大部,东西长45km,南北宽10~17km,面积约600km2,是我国第二大黄金产区,由于采矿剥离的废石和弃渣堆放不合理,在暴雨或连续降雨条件诱发下,历史上曾多次发生严重的泥石流地质灾害,造成了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虽然近年来中央和地方政府加大了对该地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力度,但潜在的地质灾害点(处)还十分严重,治理任务任重道远。为此,笔者根据近年来参与的部分项目和掌握的有关资料,对该地区泥石流的发生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对近年来已实施治理工程项目措施进行了总结和评价,同时提出了今后治理项目优化措施的一些建议。

2 矿区泥石流危害及发生机理分析

2.1 泥石流危害的特征

河南小秦岭金矿区泥石流主要分布于中低山区,具有暴发突然、运动速度快、能量大的特点,其破坏性非常强,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极大的危害,危害程度一般为重大级、特大级。其发育特征为沟谷深切,沟床纵坡比降大,固体物质以开矿废渣为主,废石直径0.1~0.3m,大小混杂,磨圆度差,多呈棱角状,遇雨、暴雨、洪水挟带矿渣废石形成泥石流。1994年7月11日位于豫陕交界处的大西峪沟暴发泥石流,造成51人死亡,矿区全部停产,经济损失巨大;1996年8月,小秦岭地区连降暴雨,大西峪、文峪沟引发泥石流,冲毁矿区公路13km、通讯线路3km,直接经济损失690万元;1998年7月文峪金矿发生泥石流灾害,毁坏矿区公路16km,桥梁涵洞10多处,变压器、空压机等大型机械设备数台,供电、通讯中断,经济损失473万元。2000年8月,文峪、西峪、大湖峪相继发生泥石流,冲毁公路,矿山停产,经济损失惨重。

2.2 潜在泥石流发生机理分析

2.2.1 丰富的松散矿渣物质来源

据调查[1],泥石流灾害高易发区沟谷内矿渣堆积总量达1444.41×104t以上,尾矿1571.02万t。经调查和现场试验,矿区矿渣堆工程地质特征包括矿区矿渣堆积体的物质成份主要由采矿剥离的围岩废石和贫矿碎屑构成,岩性以混合花岗岩、片麻岩、灰绿岩、石英脉岩等母岩碎屑为主。矿渣堆积体块度以4~8cm及小于4cm为主,占70.12%,8~15cm占13.09%,15~30cm占10.07%,大于30cm的占5.72%。矿渣堆松散系数为1.27~1.70。矿渣堆物理力学性质为抗剪强度低,内摩擦角为35°,内聚为0.5kPa。矿渣堆坡度一般在35~42°之间,具有结构松散、含沙石多,含土量少,持水能力差、透水能力强、抗剪强度底等特征。这些散乱堆放的矿渣,在强降雨的作用下,极易直接进入河道成为泥石流的物源。其中需重点防治的10条泥石流沟涉及威胁人口10余万人,潜在经济损失2.4亿元。

2.2.2 地形地貌因素

河南小秦岭金矿区泥石流灾害高易发区分布于西峪、大湖峪、枣乡峪、武家山及苍珠峪、杨砦峪、朱家峪一带的小秦岭中山地区,海拔高程多数在1000m以上,最高2413.8m(老鸦岔脑)。以深、陡、窄V型沟谷为,主泥石流沟谷纵坡降比为8%~25%,沟坡坡度为32~60°,其支沟纵坡降比为15.6%~58.4%。分水岭至出山口最大相对高差达900m。其地形地貌,具备发育泥石流的基本条件,主要泥石流沟的详细情况见表1。

表1 主要泥石流沟基本情况

潜在泥石流

沟名汇水面积

/km2相对高差

/m山坡坡度

/°植被覆盖率

/%主沟纵坡

/‰废矿渣贮量

/104m3 km2

阳平镇大湖峪西峪16.74120040~60601833.38

豫灵镇文峪西峪12.50810535514511.25

豫灵镇大西峪8.80120051501097.60

朱阳镇苍珠峪3.808203230~6033818.52

朱阳镇朱家峪4.419353230~601872.63

朱阳镇杨砦峪6.2510253230~602362.11

故县镇枣乡峪43.00164040~60551265.67

朱阳镇枪马峪3.8224040~608020866.20

朱阳镇白桦峪4.5036940~608011959.65

2.2.3 水文气象因素

河南小秦岭金矿区区域洪水主要为自然降雨,据灵宝市气象站1956~2000年气象资料,该地区年平均降水量720mm,年最大降水量984.7mm(1958年),最小降水量为318.7mm(1997年),年内降水量多集中在7、8、9三个月,占全年降水量的60%,并具有夏季多暴雨特点,最大时每小时降雨量93.2mm(1960年7月22日)。为预测该地区暴雨诱发泥石流灾害的可能性,笔者按30年一遇降雨强度对矿区10条河道流域泥石流发生量进行了计算。

(1)洪水总量计算。[2]每条泥石流沟洪水总量计算,按照水科院水文所计算洪峰流量公式进行计算:

Q.m=0.278ψSτnF(1)

式中:ψ=1-μSτn,τ=0.278LmJ1/3Q.m1/4.

Q.m为设计洪峰流量(m3/s);ψ为洪峰径流系数;τ为洪峰汇流时间(h);F为流域面积(km2);L为主沟长度(km);J为主沟平均坡度(%);S为设计最大1h雨量平均强度(mm);n为设计暴雨递减系数;μ为平均入渗率(mm/h);m为汇流参数。

根据灵宝市历年降水资料,按30年一遇洪水频率24h最大降水量均值H.24p=65mm,由《河南省暴雨参数图集》(河南省水文局编制)提供的当地暴雨递减指数n.1=0.55、n.2=0.75、Cv=0.45、Cs=3.5Cv。暴雨径流系数为0.7,汇流参数0.8。经计算,10条主要泥石流沟洪水总量计算结果见表2。

表2河南小秦岭金矿区主要泥石流沟洪水总量计算结果表

泥石流沟名称设计洪峰流量

Qm/m3•s-1

泥石流沟名称设计洪峰流量

Qm/m3•s-1

阳平镇大湖峪西峪95.00朱阳镇杨砦峪47.00

豫灵镇文峪西峪71.00故县镇枣乡峪116.00

豫灵镇大西峪16.00朱阳镇枪马峪60.42

朱阳镇苍珠峪63.00朱阳镇白桦峪58.21

朱阳镇朱家峪24.00

(2)泥石流峰值流量计算[3]。

Q.c=(1+φ)Q.p•D.c(2)

φ=(γ.c-γ.w)/(γ.H-γ.C)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式中Q.c表示频率为P的泥石流洪峰值流量(m3/s);Qp表示频率为P的暴雨流水设计流量(m3/s);φ为泥石流泥砂修正系数;γ.c为泥石流重度(t/m3);γ.w为清水的重度(t/m3);γ.H为泥石流中固体物质比重(t/m3);D.c为泥石流堵塞系数。

(3)一次泥石流过程总量和固体物质总量计算。

Q=0.264TQc=KTQc(3)

Q.H=Q(γ.c-γ.w)/(γ.H-γ.w)

式中Q为一次泥石流过程总量(m3);K=0264,当F

表3 河南小秦岭金矿区主要泥石流沟总量及输砂量总量预测

泥石流

名称阳平镇大湖峪西峪出口豫灵镇文峪西峪出口豫灵镇大西峪

出口朱阳镇苍珠

峪出口朱阳镇朱家

峪出口朱阳镇杨砦

峪出口朱阳镇枪马

峪出口朱阳镇白桦

峪出口故县镇枣乡

峪出口

q/m331388.2123458.5628250.27111235.4242375.4046422.3943937.4242330.3138326.66

q.H/m36717.085020.136045.5623804.389068.349934.3958436.7756294.318201.91

通过以上分析和计算,矿区大量不合理堆放在沟谷中及沟谷两侧坡体上的松散矿渣,在强降雨条件下极有可能发生较大规模的泥石流。

3 泥石流的防治措施

河南小秦岭金矿区泥石流以矿山废渣、废石、弃土为物源的泥石流为主,包括沟谷形泥石流和坡面泥石流二类。泥石流的防治措施多种多样,设计时应从山地环境特点和泥石流演化发展规律出发,贯彻综合治理的原则,整个泥石流沟域全面规划,突出重点,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

3.1 清理矿渣疏通河道

清理占据沟谷的矿渣、消除泥石流固体物质的补给来源,疏浚矿区的排水通道,保证矿区行洪排水安全,该手段是一种较为经济的工程措施。

2010年8月 绿 色 科 技

第8期

3.2 拦挡工程

拦挡工程措施主要是利用重力式浆砌石挡渣墙和重力式实体拦挡坝。重力式浆砌石挡渣墙,即在矿渣边坡前缘砌筑拦渣挡墙,其目的是将矿渣堆就地拦挡固化,减少在暴雨作用下,泥石流的发生和起动,避免矿渣成为泥石流物源。措施功能特点包括简单易行,对材料要求不高,可以在矿渣堆就地取材。防护效果持久、稳定。

重力式实体拦挡坝[4],即在同一河段修筑一系列的拦挡坝,一般不少于3座,其功能包括拦截水沙,改变输水输沙条件,调节下泄水量;利用回淤效应,稳定斜坡和沟谷;降低河床沟坡降,减缓泥石流流速,抑制上游河段纵、横向侵蚀,调节泥石流流向。

3.3 排水工程

小秦岭金矿区的开矿弃渣基本上是就地堆放在坑口两侧的山坡上或沟谷河道内,经过日积月累形成了许多弃渣堆积体。这些矿渣堆积体在暴雨作用下极易跨塌进而形成泥石流灾害。为防止暴雨冲刷矿渣堆积体,通常在矿渣堆积体边界以外修筑截水沟和排水沟,并与矿区排水系统相连接。

3.4 坡面防护处理

为有效降低坡面的水力侵蚀,防治水土流失,一般采用干砌石或浆砌石护坡措施。石料以片石为主,其结构主要由脚槽、坡面、封顶三部分组成[5]。其中脚槽主要用于阻止砌石坡面下滑,起到稳定坡面的作用。干砌石厚度一般不小于30cm,其下设不小于10cm厚的碎石或砂砾垫层。浆砌石护坡采用M7.5砂浆砌筑,坡面设置泻水孔,间距2~3m,泻水孔局部范围内设反滤层,以防淤塞。较长较高的坡面还应设置伸缩缝和分级设置马道。

3.5 矿渣堆坡面植被恢复

3.5.1 缓坡覆土

通过工程措施实现渣体的稳定控制后再实施植被恢复。对于坡度较陡的矿渣坡,应在砌石挡渣墙前采取削坡措施将陡坡挖缓,使总坡比控制在1.0∶1.0~1.0∶1.5。然后进行覆土,厚度为25cm,土壤要使用理化性质较好的腐熟土。覆土宜于9月中、下旬进行,春季覆土播种。

3.5.2 植被品种选择

应优先采用适应环境能力强,适合当地生长的乡土树种和草种,或景观设计所需的树种和草种。①草本类:如高羊茅、猫尾草,此类型植物属冷季型草,根系发达,耐寒抗旱,较耐瘠薄,适应能力强;②藤本类:如葛藤、爬山虎、五叶地锦,均属多年生木质藤本,利用其攀援、缠绕,蔓延生长和触地生根的特性,能迅速形成庞大的网状植物体,加强吸收、抗旱能力,同时对废弃地坡面进行固定,缓解雨水冲刷,有利于其他植物进一步定居,且葛藤是豆科植物,具固氮作用,更适合在该区种植;③灌木类:如珍珠梅、紫穗槐、荆条。珍珠梅和荆条是小秦岭矿区石渣坡分布最广泛的灌木品种,种子易采集,适生性强。紫穗槐则是一种非常耐旱、耐贫瘠豆科植物,不仅根部有大量根瘤,能固氮满足自身氮的需要,而且粗壮的主根、侧根,有利于向深处生长,对渣坡的固定作用强;④乔木类:如旱柳、山毛桃、侧柏、刺槐,以上4种乔木品种都属于该区乡土树种,尤以旱柳和刺槐效果最好,二者是最耐干旱、瘠薄的先锋乔木树种,在石渣坡的闭坑较早的渣坡上,常见自然分布。[6]

4 治理效果评价及治理措施改进建议

4.1 治理效果评价

自2004年以来河南省级财政和中央财政投入6000余万元,在灵宝市地质矿产局牵头组织下对矿区9条泥石流沟谷进行了整治(见表4)。这些项目根据立地条件差异,采取了不同的技术组合模式进行了治理,取得了较好治理效果。

表4 河南小秦岭金矿区泥石流治理项目

项目名称资金来源及金额治理技术组合模式

灵宝黄金股份有限公司鑫矿区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中央财政/700万元清理矿渣疏通河道+挡渣墙+排水渠+尾矿库覆土绿化

小秦岭金矿区老鸦岔金矿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中央财政/300万元清理矿渣疏通河道+挡渣坝+排水渠

灵宝小秦岭矿区朱家峪杨寨峪矿山环境治理工程中央财政/600万元清理矿渣疏通河道+挡渣墙+排水渠

灵宝小秦岭金矿区大湖峪王家峪矿山环境治理项目河南省级财政/400万元清理矿渣疏通河道+挡渣坝+挡渣墙+排水渠

灵宝市五亩乡水泥岩矿山环境治理工程河南省级财政/150万元崩塌体清除+排水渠+挡渣墙

灵宝小秦岭矿区文峪沟矿山环境治理工程河南省级财政/500万元清理矿渣疏通河道+挡渣墙+道路修复+块石护坡

宝小秦岭金矿区大西峪沟矿山环境治理项目河南省级财政/400万元清理矿渣疏通河道+挡渣墙+挡渣坝+块石护坡+排水渠

灵宝樊岔即金矿矿山环境治理项目中央财政/100万元清理矿渣疏通河道+挡渣墙+排水渠

小秦岭枪马峪白桦峪黑马峪矿区矿山环境治理工程中央财政/1200万元清理矿渣疏通河道+挡渣墙+排水渠

4.2 治理措施改进建议

总结近年来河南小秦岭金矿区已实施治理项目来看,治理项目使用的工程措施较多,生物防护技术应用较少,人工痕迹太多,影响了与周遍环境的和谐,建议在今后的治理项目中在保证工程安全的前提下,采取工程与生物相结合的综合措施,避免太多的人工痕迹,使治理后的工程与矿区周遍的生态环境相协调、相融合。

参考文献:

[1] 河南省国土资源科学研究院.灵宝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5-2015年)[R].郑州:河南省国土资源科学研究院,2004.

[2] 河南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灵宝黄金股份有限公司鑫矿区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工程设计书[R].郑州:河南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2006.

[3] DZ/T O220-2006,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

[4] DZ/T O239-2004,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4.

[5] 赵方莹,孙保平.矿山生态植被恢复技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