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山洪灾害防治预警

山洪灾害防治预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山洪灾害防治预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山洪灾害防治预警

山洪灾害防治预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山洪灾害;预警系统;网络信息化;推广;应用

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全球气温的逐渐升高,造成全球范围内的不规则天气不断涌现,极端天气灾害频繁发生。山洪灾害一般发生在丘陵或者山区,由于这些地方特殊的地质条件和地形特点再加上一定强度的降雨,就会造成山洪灾害的爆发。山洪灾害具有形成快、流速大、来势凶、破坏性大等特点,山洪灾害不仅会损毁道路、农田、水利电力设施,还会造成江河堵塞、道路被阻断等严重威胁发生山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山洪灾害的突发性强、不确定性大、防治的难度大、影响因素多,且工程治理的投入大,短期内难以见效,致使山洪灾害成为我国灾害防治中急需解决的问题。随着我国对山洪灾害的重视,建立一套完整的山洪预警系统不仅是我国政府在山洪灾害防治方面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有效的减轻山洪灾害造成的损失的关键。

一、山洪灾害预警系统的概况

山洪灾害预警系统是对山洪灾害的的预判断,通过对一些参数的追踪分析判断山洪发生的可能性,以便于及时的疏散民众,减轻山洪灾害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的损失,同时也为山洪灾害的抢救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可以使相关部门第一时间到达灾害现场,及时的抢救受灾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将灾害的损失降到最低。山洪灾害预警系统中主要的技术包括时间、空间预警技术和灾害预报系统三个方面。

(一)时间预报技术

时间预报技术主要是指能够有效的对山洪灾害发生的时间进行跟踪,对山洪灾害发生的时间进行粗略的预测。时间预报技术主要是通过对相关历史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出曾经发生的山洪灾害地段的山洪灾害发生周期和频率,建立相关的计算公式。并计算出两次山洪灾害发生的间隔时间,以便粗略的估算下次发生山洪灾害的时间,在该时间段内加强对山洪的实时监测,根据当地的地质地形特点建立相应的模型,针对降雨量和山洪和泥石流灾害的发生情况运用专业的数理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从而实现山洪灾害时间上的预报。及时的山洪灾害时间预报,可以使防灾抗汛部门制定出完善的应急预案,及时的疏散群众,减轻山洪灾害造成的损失,对于受灾群众来说也可以及时的进行救援。准确的山洪灾害时间预报,可以将山洪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是有效的防治山洪灾害的关键措施。

(二)空间预报技术

空间预报技术则是指对山洪灾害发生的区域进行判断和预报,以便将山洪灾害发生区域内的群众全部疏散,做好山洪灾害的预防工作。通过对曾经发生山洪灾害山区的地质和地层的勘察,并运用相应的技术判断山洪灾害曾经发生区域的地表和地层运动情况,对山洪灾害的发生地点进行实时监控预报。利用网络信息化可将监测数据实时的进行,以方便做好山洪应急措施,及时的疏散灾害发生区域的群众,降低灾害造成的损失。

(三)山洪灾害预报系统

山洪灾害预报系统是指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在山洪监测过程中使用专业的传感器实现对山洪灾害相关数据的实时监测,如雨量传感器、泥位传感器等,监测的数据包括当地的降雨量、山区土层的性质等。同时做好当地天气资料和地质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加强对资料的分析从而做好山洪灾害发生时间和发生地点的预测,做好对山洪灾害的预警工作,利用现代的网络信息技术将所得的结果及时的传输给相关的管理部门和应急抢险部门,提醒管理部门及时的将灾害发生区域的群众疏散,对应急抢险部门制定应急措施和抢救方案提供指导。利用现代的计算机技术将所得数据进行整理存储,形成相应的数据库,以便于以后对山洪灾害的监测和预警。

二、山洪灾害预警系统构建的重要性

随着近年来山洪灾害的频繁发生,以及国家对山洪灾害的重视,做好山洪灾害的预警工作对于拯救人民的生命财产,降低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至关重要。山洪灾害预警系统的构建涉及较多的方面,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视和协调合作。山洪灾害预警系统主要是通过对曾经发生山洪灾害区域的地质情况和降雨情况进行预报和监测,分析当地的卫星云图情况,从对降雨情况的预测做好对山洪灾害的判断预测,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水利、气象、地质等部门的协调,同时需要提供的数据准确无误。因此,在山洪预警系统建立的前期,需要对所有需要监测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同时实现数据的实时更新,网络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很好的解决了这些问题,使数据的传输和更新变得更加方便、快捷,能够保证山洪预警系统的实时性和准确性。此外计算机技术在数据统计和整理过程中的应用,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利用相关的软件计算出来的山洪灾害的时间和空间也更精确,从而更好地做好山洪灾害的预警和防治。

三、网络信息化在山洪灾害预警系统管理中推广与应用

网络信息化技术能够实现山洪灾害预警过程中的数据及时的传送,并且通过计算机软件自动的计算,完成对山洪灾害的预测判断,同时可以第一时间将灾害警报传送到相关的管理部门,在山洪灾害发生前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网络信息技术也将山洪预警系统和防灾应急系统结合在一起,实现了灾害的预防与抢救的有机结合,能够更好的指导山洪灾害的预防抢救工作。

网络信息化通过网络可以将山洪预警及时的传递到相关的管理部门和各个村镇,可以使民众在第一时间了解山洪发生的区域及大致时间,并为民众提供预防山洪的措施,在灾害发生前疏散群众,减轻山洪灾害带来的损失。同时山洪灾害预警系统通过对所监测数据的统计整理,能够将山洪灾害发生的时间和区域信息等进行整理形成山洪灾害的监测预警和山洪灾害的防御预警两部分,并分别传送到相应的部门,以方便制定出山洪灾害的应急方案,协调各部门进行合作,做好山洪灾害的预防工作。

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山洪灾害预警系统也具有了通告和通信联络的功能,实现了警报的接收和通知、紧急公告的形成、应急通讯以及媒体信息的沟通。实现了警报的及时传达,为相关部门和群众及时的采取相应的措施提供了充足的时间。

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在山洪灾害预警系统中的应用可更好的做好灾害的预测判断,使相关部门及时的采取措施,降低灾害造成的损失。因此需要相关部门不断的加强对山洪灾害预警系统的研究工作,不断的将网络信息化技术应用于其中,提高灾害预测的及时性、准确性。

参考文献:

[1]王海沛,李中志. 基于云架构的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软件,2015,05:97-104.

[2]王玄君,周冬桥. 山洪灾害防治预警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 水利科技与经济,2014,06:63-67.

[3]涂勇,何秉顺,常青,睿彭,宏伟. 国家山洪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共享系统常态运行的思考[J]. 中国防汛抗旱,2014,S1:63-65.

山洪灾害防治预警范文第2篇

近日,华平股份与四川梓潼县水务部门携手,建设了从县到各个乡镇山洪灾害防御视频会商系统,实现与现有防汛会商视频会议系统的数字级联、无缝对接,实现省、市、县、 乡四级双向会商和互联互通,显著提高山了洪灾害防御能力,进一步提高防灾、减灾的指挥决策和应急反应能力。

作为县级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的补充和完善,此次项目建设主要实现县级平台到乡镇的延伸。建设县级到乡镇防汛部门计算机网络系统和视频会商系统,实现县与乡镇系统的互联互通,使乡镇防汛部门可直接使用县级平台的监测预警系统,提高山洪灾害防御能力;同时,通过对乡镇进行视频会商系统部署,满足全县视频会商的需求。

项目建设在县级控制中心配置多点控制单元,每个乡镇防汛办公室配备视频会议终端、液晶电视、会议摄像头、数字会议麦克风等设备,利用乡镇网络专线,满足县级防汛办公室与各乡镇间视频会商的需求,同时与上级视频会议系统兼容对接,从而实现省、市、县和乡镇四级防汛视频会商系统的互联互通。

华平视频会议解决方案,完美匹配山洪灾害防治视频会商系统建设的需求,主要解决了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一.如何与上级视频会议系统互联?

四川省山洪灾害防治项目此前已经建立了其他品牌的视频会议系统,因此新建设的视频会议系统需要与原有视频会议系统实现无缝融合。

华平视频会议系统全面支持H.323与SIP协议,与第三方标准H.323、SIP设备无缝融合,无需添加网关,无需额外配置,即可与四川省山洪灾害防治监测预警平台建设的其他品牌的MCU、视讯终端对接和互通,实现多个品牌视讯系统综合集成和融合互通,完美将原有省-市-县视频会议网络延伸到乡镇会商室。

二.如何简化视频会议部署和操作?

本次视频会议设备主要部署在乡镇山洪灾害防治会商室,需要实现快速部署。并且主要是用于汛期山洪灾害防治快速应急,因此需要做到简单、易用,无需专业人员操作即可召开会议。

华平的视频会议系统配置简易,可实现快速部署。系统可智能化适应会议环境、网络带宽等,具有自适应分屏、掉线自动重邀、码流自适应等功能,使用者无需培训即能自如地操作系统。同时,系统界面具有良好的指引性和易用性,通过人性化的设计帮助用户在第一时间作出最正确的操作,在发生山洪灾害的应急场景下,可以快速入会,进行远程会商。

三.如何满足多种会议模式和开会场景需求?

全省的视频会商系统架构分为省-市-县-乡镇四级会场,可能有多种开会模式和会议场景需求,如:省-市-县-乡镇、省-市、市-县-乡镇、县-乡镇等,系统也必须适配不同场景开会的要求。

山洪灾害防治预警范文第3篇

论文关键词:山洪灾害;规划;原则;对策

一、山洪灾害防治规划原则

山洪灾害防治规划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反映山丘区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生存条件和环境保护不断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研究和制定全国山洪灾害防治总体规划和对策措施.提高山洪灾害防治水平,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最大限度地减少山洪灾害导致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我国山丘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安全保障。《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遵循了以下原则:

①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由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的原则。人类活动的负面效应已成为山洪灾害的重要致灾因素之一,不仅使自然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也给人类自身安全带来严重影响。通过加强管理,规范人类活动,制止对河流行洪场所的侵占,采取“退耕还林、还草”、改变耕作方式等措施,改善生态与环境,保护水土资源。

②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和“以非工程措施为主,非工程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原则。规划要求着重开展责任制组织体系、监测预警、预案等山洪灾害防御非工程措施建设,及时预警,提前组织危险地区群众转移;通过宣传、培训,提高群众防灾避灾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重点保护对象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必要的工程保护措施。

③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根据各山洪灾害区的特点,统筹考虑国民经济发展、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等各方面的要求。做出全面的规划,并与改善生态与环境相结合,做到标本兼治。

④坚持“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山洪灾害防治工作,要实行统一规划,分级分部门实施,确保重点,兼顾一般。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按轻重缓急要求,逐步完善防灾减灾体系。逐步实现近期和远期规划防治目标。

⑤坚持因地制宜、经济实用的原则。我国山洪灾害防治点多面广,自然地理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一,防治措施应因地制宜。既要重视应用先进技术和手段。也要充分考虑我国山丘区的现实状况,尽量采用经济、实用的设施、设备和方式方法,广泛、深入开展群测群防工作。

二、山洪灾害防治主要对策措施

山洪灾害来势猛、成灾快、历时短、范围小而散,但易造成人员伤亡。对山洪灾害威胁区内的人员和财产主要采取工程措施进行保护既不合理也不经济。山洪灾害防治要立足于采取以非工程措施为主的综合防御措施,以减少人员伤亡为首要目标。

在研究山洪灾害分布、成因及特点的基础上。划分重点防治区和一般防治区.以小流域为单元,因地制宜地制定规划措施。规划的主要对策措施有以下方面:

1.非工程措施

非工程措施对策主要包括加强防灾知识宣传、开展山洪灾害普查、建设监测预警系统、落实责任制并编制预案、实施搬迁避让、加强政策法规建设和防灾管理等。

(1)加强防灾知识的宣传培训

山洪灾害的广泛性和严重性决定了防御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全社会都有责任和义务参与和承担防灾工作。规划要求在全社会加强山洪灾害风险宣传培训,增强群众防灾、避灾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使山洪灾害防治成为山丘区各级政府、人民群众的自觉行为。

(2)开展山洪灾害普查

规划要求大力开展山洪灾害普查工作。研究山洪灾害发生的特点和规律。确定了灾害发生临界雨量的制定方法,为山洪灾害预警提供了较为可靠的信息来源。根据临界雨量,通过分析,规划将降雨诱发的山洪灾害易发程度分为三级:高易发、中易发、低易发。中国降雨诱发山洪灾害的高易发区主要分布在云南西南部、四川盆地西部和东北部、秦巴山地、湖南南部和西部、湖北西部、淮河上游山区、南岭山地、太行山、燕山、辽东半岛、长白山、大小兴安岭、以及新疆的昆仑山、天山等地。但是,由于规划工作的局限性,大量的隐患点还没有被发现,同时由于气候、人类活动等因素.还可能造成一些新的隐患或灾害点出现。因此,需要不断加大普查力度,扩大普查范围,为防御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3)建设监测预警系统

监测预警系统监测实时的降雨和洪水过程、监视山洪灾害发生征兆.预测山洪灾害的发生,并及时预警信息,这是减少或避免山洪灾害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最有效措施。监测系统包括气象、水文、滑坡、泥石流等专业监测与群测群防相结合的监测系统。规划新建自动气象站3886个,多普勒雷达站44个;新建自动雨量站8735个,水文站466个.人工简易观测站l2.5万个;布设泥石流专业监测站(点)1926个,滑坡专业监测站(点)2676个,泥石流、滑坡群测群防村组11880个。规划建设连接30955个监测站(点)的通信网络、1836个县级信息共享平台及警报传输通信设备、21193套乡镇警报传输通信设备.建设县级以上专业部门问网络互联,配置l2.5万套无线广播警报器以及锣、鼓、号等人工预警设备。开发气象、水文预报模型等。

(4)落实责任制并编制山洪灾害防御预案

建立山洪灾害防御责任制体系,编制切实可行的预案,建立由各级政府部门负责的群测群防组织体系,在有山洪发生征兆和初发时就能做到快速、准确地通知可能受灾群众,并按照预案确定的路线和方法及时转移。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规划明确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的内容主要包括:根据山洪及其诱发的泥石流、滑坡特点.进行山洪灾害普查,划分危险区、警戒区和安全区,明确山洪灾害威胁范围与影响程度:建立山洪灾害防御领导、指挥及组织机构;确定避灾预警程序和临时转移人口的路线和地点;建立抢险救灾工作机制,制定救灾方案及救灾补偿措施等。

(5)实施搬迁避让

对处于山洪灾害危险区、生存条件恶劣、地势低洼而治理困难地方的居民规划拟采取永久搬迁的措施。要创造条件,政策引导,鼓励居住分散的居民结合移民建镇永久迁移。对移民新址、公共设施等建设用地须进行山洪灾害危害性评估.保障移民迁入安全地区,避免二次搬迁或造成新的山洪灾害。对难以治理的滑坡、难于防护的村镇,要求调整山洪易发区土地利用结构、村镇布局。在城镇及村镇建设、居民建房时应尽量避开灾害易发点。

(6)加强政策法规建设

制定和完善与山洪灾害防治相配套的政策法规,是规范山丘区人类活动。保证山洪灾害防治措施顺利实施.建立和完善防灾减灾体系,提高防御山洪灾害的能力。促进山丘区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规划要求制定风险区控制政策法规,有效控制风险区人口增长、村镇和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经济发展。制定风险区管理政策法规,规范风险区日常防灾管理、山洪灾害地区城乡规划建设的管理,维护风险区防灾减灾设施功能,规范人类活动,有效减轻山洪灾害。

(7)加强防灾管理

山丘区资源无序开发、居民点选址不当、城镇不合理建设等人类活动往往加剧或导致山洪灾害的发生。规划要求加强防灾管理.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对社会生活、生产行为进行管理.以适应或规避山洪灾害风险。加强山洪易发区的土地开发利用规划与管理。加强对开发建设活动的管理,对山洪易发区范围内的城镇、交通、厂矿及居民点等建设项目需进行防灾评估;加强河道、防灾设施的管理.以维护河道泄流能力,确保防灾工程设施正常运行。

2.工程措施

对受山洪及其诱发的泥石流、滑坡严重威胁的城镇、大型工矿企业或重要基础设施,通过经济技术比较,规划适当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保障重要防护对象的安全。工程措施对策主要包括山洪沟、泥石流沟及滑坡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水土保持等。

1)山洪沟治理

对严重威胁村镇、县城、大型工矿企业、重要基础设施、大面积农田的山洪沟采取工程措施治理。山洪沟治理措施主要有护岸及堤防工程、沟道疏浚工程、排洪渠等。规划采取工程措施治理的山洪沟约18000条.需加固、新建护岸及堤防工程长度94710km.加固改造和新建排洪渠工程89650km,疏浚沟道8920km。

(2)泥石流沟治理

对保护对象重要、危害严重的泥石流沟采取工程治理措施。泥石流沟治理措施主要包括排导工程、拦挡工程、沟道治理工程和蓄水工程等。规划治理的泥石流沟共2462条.需修建拦挡工程13457座、排导工程8546km、停淤工程1480座。

(3)滑坡治理

根据滑坡危险性分类.对威胁到集镇、大型工矿企业、重要基础设施安全.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严重影响的不稳定滑坡。考虑治理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进行治理滑坡治理的措施主要要有:排水、削坡、减重反压、抗滑挡墙、抗滑桩、锚固、抗滑键等。规划治理的滑坡1391个.需修建截排水沟398400m.挡土墙904.5万m.抗滑桩679.1万m,锚索34.7万m,削坡减载8350万m3.

(4)病险水库除险加固

对一旦溃坝将造成山洪灾害防治区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病险水库.在现有工程基础上,通过采取综合加固措施.消除病险.确保工程安全和正常使用。恢复和完善水库应有的防洪减灾功能.消除防洪隐患。本次规划除险加固的病险水库均为小型水库.共16521座,其中小(1)型水库2999座,小(2)型水库13522座。

山洪灾害防治预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宜昌市;山洪灾害;预警指标

1 山洪灾害预警指标简述

山洪灾害是指由于降雨在山丘区引发的洪水灾害及由山洪诱发的泥石流、滑坡等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的灾害,降雨量或雨强的控制性指标(临界雨量或临界雨强)是山洪灾害气象预报预警与制定综合防治规划方案的关键依据。

目前,山洪灾害预警指标的确定方法主要有灾害与降雨频率分析法、内插法、比拟法、区域临界雨量分析法、产汇流分析法、单站临界雨量分析法等。其中区域临界雨量分析法所确定的区域山洪灾害临界雨量可作为判断区域内有无山洪灾害发生的指标,但无法判别区域内受灾面积的大小及灾害严重程度;单站临界雨量法是通过对不同雨量站长系列资料进行综合对比分析筛选,计算出临界雨量值,对雨量站和雨量站点资料精度要求较高,预测结果准确度高。本文基于单站和区域临界雨量分析法,研究了雨量预警指标确定方法,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2 山临界雨量预警指标确定过程

根据区域历史山洪灾害发生时的降雨情况及各地暴雨特性,结合小流域内的河道比降、人口密度、流域植被、地质灾害易发地等,根据现有雨量站的雨量资料,分析计算典型区域的临界雨量。主要分为以下步骤:

(1)典型区划分:以一个流域或区域划分典型区域,区域内包含若干条小流域,分区时,小流域尽量不要割开,区域内的地质条件和气象条件相差不大,区域内应设有一定数量的雨量站点;

(2)数据分析:根据区域历次山洪灾害发生的时间及雨量站资料,确定各站对应的1h、3h、6h、24h最大雨量、过程总雨量及其每项对应的起止时间。若过程时间跨度小于对应项的时段跨度,则不统计(如降雨过程小于6 小时,则不统计6 小时、24 小时最大雨量及其起止时间),但过程雨量必须统计。当降雨过程时间较长时(例如过程时间超过3 天),降雨强度可能会出现2个或以上的峰值,则统计最靠近灾害发生时刻各时间段最大雨量;

(3)单站和区域临界雨量计算:

单站临界雨量确定:假设区域内共有S个雨量站,共发生山洪灾害N次,共统计T个时间段的雨量,Rtij为t时段第i个雨量站第j次山洪灾害的最大雨量,则各站每个时间段N次统计值中,最小的一个为临界雨量初值,即初步认为这个值是临界雨量,计算公式如下:

区域临界雨量的初值确定:统计N次山洪灾害各时段最大雨量面平均值的最小值,即为各时段区域山洪临界雨量初值:

(4)临界雨量确定,利用单站临界雨量分析法计算典型区临界雨量。典型区临界雨量的取值有一变幅,一般在临界雨量初值和平均雨量值之间,也可适当外延,外延范围一般参考相邻各时段的临界雨量值。降雨量在该变幅内,典型区有可能发生山洪灾害。

3应用实例

3.1研究区域实况

夷陵区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适中是本区气候的主要特征,但由于海高程悬殊较大,气候垂直差异也较大,从北向南兼有亚热带和暖温带的特点。全区多年平均降雨量为990mm~1220mm之间,年平均日照1669小时,多年平均气温16.9℃,年平均蒸发量849mm。境内有中小河流30条(流域面积大于20平方公里、河道长度大于10公里),属山区河流,坡降陡、流速快。

利用典型区内已建成的15个雨量站1950年~2010年雨量资料筛选出夷陵区山洪灾害过程10次。

3.2单站临界雨量估算

在单站临界雨量计算时,依次求出单站临界雨量的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典型区内雨量站山洪过程的各时间段最大值中的最小值,即为临界雨量初值;在区域临界雨量计算时,计算山洪过程典型区雨量站的各时段最大面平均值中的最小值,为区域临界雨量初值;在临界雨量初值的基础上,确定单站及区域临界雨量的变幅,这个变幅的取值区间为临界雨量。

3.3区域临界雨量估算

将分析计算的各时段单站临界雨量填在典型区对应站点上,通过勾绘等值线即临界雨量分布图,可估算出区域内每条小流域的临界雨量。从夷陵区典型区1h、3h、6h、24h临界雨量等值线图上查出夷陵区28条小流域临界雨量,综合考虑局部小区域的地质条件及经常发生山洪、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的险工险段情况确定预警指标,成果如表3-1。

4实际应用

2012年8月19-20日,宜昌市夷陵区局部地区出现暴雨大暴雨,实测资料统计,夷陵区小流域新建雨量站点实测雨量1h、3h、6h达到预警指标并提前预警,紧急转移安置727人,在夷陵区抗击山洪灾害中发挥巨大作用,为今后山洪灾害防治群策群防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5 结论和建议

山洪往往表现为一种小尺度的天气系统影响的结果,而且与复杂的下垫面地质条件关联,致灾雨量也各不相同,后续可根据山洪灾害系统收集的实时致灾暴雨洪水资料,对各小流域预警值进行调整,达到最合理可靠的预警值范围。同时在选用各时段雨量预警指标时,要综合考虑局部小区域的地质条件及经常发生山洪、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的险工险段情况。对于山洪灾害易发区、有灾害前兆的地区、人口密集的村镇和重点防范的险工险段,应从严控制。

参考文献:

[1] 山东省水利厅.山东省山洪灾害防治规划[R].济南:山东省水利厅,2010.

[2] Au S W c.Rain-induced Slope Instability in Hong KongrJ].Engineering Geology。1998。51(1):1-36.

[3] 哲.张鹏远。刘广成.黑龙江省山洪灾害防治临界雨量计算分析[J].黑龙江水利科技.2005.33(5):6-6.

山洪灾害防治预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流域 山洪灾害 防御对策

1、小流域山洪灾害的原因

导致小流域山洪的因素很多,大概分为自然和社会的两种属性。它的形成发展以及危害程度由包括降雨和地形地质在内的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等在内的社会因素共同造成的。

1.1地形条件影响

地形地质条件的好坏是影响山洪灾害的重要因素。我国地势整体西高东低,山丘面积大,占总面积的高于2/3,而且呈阶梯状形态分布。在阶梯过渡地带以及山系边缘地带,山地坡度可以达到30°~50°,河床陡瀑布多,非常容易形成山洪灾害。此外,如此多的山丘区导致地质构造变得复杂,纵向构造以及歹字形构造非常多,对泥石流的产生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小流域越多为源短坡陡或者水断面窄的地形,这就为洪水快速汇集提供了非常有利的地形条件,所以使得山洪更容易发生。

1.2水源条件影响

诱发山洪灾害的直接因素就是降雨,山洪和降雨诱发的泥石流灾害与降雨量以及降雨强度有很大的关系。多数情况下降雨量大就是意味着降雨的激发能力强,容易产生泥石流、洪水灾害以及滑坡灾害等。雨水强度大的时候会迅速汇聚在地表形成径流从而引洪水,降雨时间多时径流量相对就大,因此雨水对岩体土壤的侵蚀就相对加强,山洪、滑坡以及泥石流产生就更加频繁。小流域洪水的量要在大量、快速的水源下才能发生,一般在降雨充沛、暴雨或特大暴雨出现频繁的地区容易产生灾害。

1.3植被条件

小流域山洪灾区一般处在社会经济相对落后的山区,当地村民主要经济来源就是山坡,为了追求经济效益,有的地方将植被废除从而改种收入好的经济果林,这样就造成了地表的蓄水能力下降,山洪更容易产生。

1.4经济社会因素

为了发展经济,很多山丘区资源开发活动非常频繁,受人多地少的制约,人类活动已经剧烈扰动了地表环境,加剧山洪灾害。而山丘地区居民房屋一般在河滩边,遇到山洪滑坡或者泥石流暴发就极易给人员以及财产带来损失伤亡。而在山丘区的城镇同样也由于经济因素经常受淹损失严重。山丘区的水库虽然数量多,但是分布广标准低、质量低而且管理落后,很容易失事造成下游毁灭性的灾害。

2、小流域山洪灾害的主要特点

山洪灾害随着不同区域的降雨以及经济活动和地形的不同会表现出时间分布以及危害程度等方面很大的不同。我国小流域的山洪灾害特点有下面几点:

2.1可预见性小,突发性强。山洪,泥石流以及滑坡等灾害突发性强而且预测预报的难度大,我国山丘区一般坡高谷深而且汇流较快,导致洪水暴涨暴落,降雨的高强度使得从降雨到山洪灾害形成一般只要几小时, 甚至小于一小时,再者短时暴雨没有分布地域性规律、科学设施的落后,给山洪预测预防预警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2.2破坏性大。山丘区大多溪河密集,山高坡陡,人口和财产分布在一些较低平地上,这导致短时间的洪水过境就能造成很大的灾害产生。洪水汇流快使得产生的泥石流冲毁能力很强,当大中型的泥石流暴发时,所过的地方遭受的就是毁灭性打击。滑坡体的下滑尽管需要一定时间,有的一昼夜只有几厘米,有的几个月几厘米。但如果有外界条件的诱发,滑坡速度可能会突然增大,坡面径流快速汇集流速大,造成无法预料的巨大损失。

2.3分布广泛,发生频繁。我国降雨集中在夏秋季,加之我国人口众多地形地质复杂,人们居住相对分散,洪水、泥石流以及滑坡灾害分布范围广,发生也比较频繁。

3、小流域山洪防御的对策

3.1推进小流域山洪防御工程设施建设,有效防御山洪灾害、减少灾害损失。不断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小流域山洪灾害的防御能力,增强工程措施力度。此外,要抓住大规模水利建设的机遇,加大山丘区水利建设的资本投入,突出山洪防治工程。提高小河流的防洪标准。由于山区经济较为落后,河道的护岸存在标准低以及质量差等很多问题,要根据防洪避洪的要求,进行加固,提高防洪避灾能力。

3.2加强日常管理,建立小单元、小流域的山洪灾害的预警体系。把小流域山洪灾害的防御重点转移到“自防自救”的建设上,建立村级预警系统。确定适当的预警员在降雨期负责观测雨情和水情,认真巡查可能出现山体滑坡等灾害的地段,遇有大暴雨或者台风等预警要及时发预警信号。定期检查周边山体,发现情况要做好观察记录,及时上报。村单元还要明确本村的危险地段,方便有灾害时的人员撤离。

3.3加强山丘区管理,建立科学防灾体系。除了针对灾害本身,提高山区群众的躲灾避灾意识、宣传山洪防御知识,指导山区居民摒除侥幸心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此外还要对重点防护地段做好汛前检查工作 ,对防洪设施以及机构设置的落实要全面检查,各部门的责任落实要到位,明确工作的目标任务。山丘区的各种社会活动一定要规范化,让山区居民适应自然的规律,避免因为不合理的活动而导致的山洪灾害。加强河道管理,加大山洪相关的执法力度,加强监控山洪灾害地区的土地开发管理,充分考虑山洪灾害可能带来的风险,控制人员财产继续向山洪灾害潜在区继续发展,已经开发的地区也要加强相关活动的监控管理,防止一切可能导致山洪灾害的活动。

3.4保持水土的综合治理。主要是减少地表径流,增加降水入渗程度,改变小地形,将坡地改成平地,改善地面糙度增加树冠的截留,改变土壤的物理性质。当降水抵达到地表后首先被地表的植被截留,然后再可能在产生径流,对流域的降雨起到缓冲作用,延长洪水的汇流时间。在一些流域可以实施了梯田林草措施,改变了土地利用方式,增加了流域植被覆盖度,减轻了雨滴对地面的击溅,提高了蓄水保土能力,减轻了地表径流的冲刷作用,减轻和消除崩塌,滑坡等重力侵蚀现象,减少灾害发生。

建立水生态保护基金,保证水库在供水发电以及旅游渔业等方面的收入稳定,落实生态补偿政策,从这些资金中提取环境保护所需要的基金来进一步加强水生态的保护与修复。对水库水生态问题要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广泛听取意见做好水库管理规划工作,将不同水生态环境问题划为不同的课题来研究,为水库发展做好基础理论以及技术支撑。

3.5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加强科普宣传。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等系列法律法规的保证下,制定相应的小流域山洪灾害的防御发展规划。在政府的配合下,贯彻执行各种防御措施并严格监督检查,使山洪灾害的防御工作落到实处。加强山洪灾害防御的科普教育工作,强化群众在这方面的环境意识,利用电视广播以及报纸网络等媒体开展各种山洪灾害防御以及环境保护科学知识的宣传,普及防御措施。

4、结束语

小流域山洪灾害防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的范围广,包括自然科学气象、水利、地质林业以及人文意识、等多个部门,所以小流域山洪防御工作要有一定的灾害防御管理体系,由各级政府发挥主导作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李宇楠.嫩江县山洪灾害造成的损失及成因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4.05

[2]陈婧.北安市山洪灾害成因特点与防治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