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微生物学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9(c)-097-02
医学微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医学基础课程,其与临床联系紧密,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对临床治疗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这一学科的学习离不开实验课的学习,通过实验课,学生可以更好的掌握“形”,对病原微生物有感性的认识,理解和巩固微生物理论知识的同时,掌握微生物的研究方法和实验基本技能。为了提高微生物实验教学的质量,达到培养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的需要,我们对微生物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并收到了好的效果。
1 传统微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教学模式为:教师提示-学生观察-教师小结。先由教师向学生介绍实验原理、方法,然后,学生被动地按照要求去做,往往是用已知的标准菌株来验证理论,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实验内容偏重于验证理论,忽视了思维能力的培养。目前开设的实验课内容多为演示性和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较少,创造性实验几乎没有。这种传统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教学模式存在着明显弊端,不利于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目前的实验课教学是一种从属教学,相对于基础理论课而言,学生不重视。多数实验课不进行考试,学生就会认为实验课无关紧要,不珍惜实验机会,投入到实验课的时间和精力也相对较少,缺乏积极性和学习热情。有些学生在微生物实验课上,无菌观念不强,取菌液时滴在实验台上也不消毒,白大衣随意放置,上完实验课不消毒手就直接到食堂吃饭,对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重视不够。
2 微生物实验教学改革措施
2.1优化实验教师师资配置
我校微生物实验课均由硕士以上学历的教师带教,有专职实验教师做实验的准备及带教工作,教研室的教师也参与实验的准备工作,每次实验前都做预实验,对新进的试剂和菌种加以检验,对每一个实验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加以分析,保证了实验课教学的质量。定期进行实验课的总结和讨论,随时对实验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加以改正,不断优化教学的手段和方法,以学生为出发点,力争使每次实验课既锻炼了学生的基本技能,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2 重视基础实验,培养学生扎实的微生物实验基本技能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是生命科学领域涉及面广、实验性及应用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其独树一帜的实验技术在学科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1]。所以在实验教学中,首先应强化学生的微生物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在基础实验中,我们安排了细菌的接种培养技术,细菌的革兰染色法及抗酸染色法,油镜的使用,药敏实验,无菌操作技术以及消毒灭菌的方法等,在实验的过程中始终强调无菌观念培养。在学生操作过程中加以监督,力争使每一个学生都掌握正确的实验操作及使用仪器的方法,熟练掌握微生物实验基本操作技能。
2.3 引入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微生物学实验课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科研素质与能力,使学生在熟练掌握微生物学实验技术同时,验证并深化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在微生物实验进行到一半时,这时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操作技能,我们安排了一些综合性的实验,包括血液标本细菌学检查,尿液标本细菌学检查,痰液、粪便和脓汁的细菌学检查。通过这些模拟的临床标本,要求学生从标本的采集与处理、培养基的制备、微生物分离培养开始,对所分离到的微生物进行形态、生化、血清学及毒力方面的鉴定,测定所分离到的微生物对抗生素敏感性,实验全过程均由学生自己或小组合作完成。这一过程使学生既巩固了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又培养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贴近临床工作,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热情。
实验室定期开放,教师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也可由带教教师提出思路,然后共同讨论制定实验方案。如今年9月份,带领学生做了关于手、实验室地面、桌面和空气中细菌的调查,而且不同实验室之间还做了比较,在采取各种消毒措施后又做了比较,取得了很好的结果。这一过程不但培养了学生的科研思维,而且加强了学生的无菌操作及消毒意识,学生们纷纷表示,细菌真是无处不在,以后实验室用品一定和生活用品分开,实验操作时防止污染,实验后仔细洗手消毒。除此之外,教师的科研课题也带领一部分有兴趣的学生参加,使学生了解一个实验课题,从选题到设计再到实施的整个过程,加强了学生的科研意识和兴趣,增加了新知识和新技术,为学生今后走向社会后更好地从事科研工作打下基础。
2.4 加强与临床检验科室的联系,使学生学有所用
针对很多检验专业学生提出所学的实验内容到临床检验能否用上的问题,我们定期组织学生到附属医院检验科进行学习。有专门的临床检验工作人员进行讲解,从临床标本的采集分离,实验鉴定,仪器分析等,到最后出结果指导临床医生的治疗。学生不但了解到各种临床标本的检测方法,而且还可以学到多种检验仪器的使用方法,极大的缩短了以后进入临床实习及工作的适应期。学生了解到检验工作的程序及其重要性后,回到学校后学习起来便会有的放矢,极大的增加了学习的主动性。
2.5 建立有效的实验室考核机制
建立合理的实验考核体系,在实验教学改革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保证[3]。以往,实验课成绩是教师根据实验报告的情况给予一定的分数,但有一些学生上课不认真完成实验,为了应付考核,有抄袭他人实验报告的情况,所以单凭实验报告不能客观的反映出学生的实验课情况及实验实际的能力。我们重点改革了实验课的考核方法,在第一节实验课上就明确告诉学生实验课考试的方式,从而引起学生的重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与以往的方法比,现在学生对待实验课的态度端正了,大部分能积极完成实验,认真的书写实验报告,掌握了正确的实验操作技能。我们采取的方法是实验课平时表现占20%,实验报告占30%,期末笔试占20%,基本操作占30%,以小组为单位有自主设计实验的可酌情加5~10分,实验课不及格者,不准许参加理论课的考试,这样做即可做到实验课考核的公平公正性,也可彻底扭转学生重理论课轻实验课的错误作法,从而使微生物实验课的教学效果得到提高。
2.6 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
鉴于近年来微生物实验室研究与实践中已经出现或可能出现的生物危害,我们加强了实验室生物安全方面的保障工作 。由于使用的微生物并不都是灭活或减毒的,有很多实验是要以致病微生物为研究对象的,所以实验室制定了严格的规章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实验物品的回收和高压灭菌,实验菌液等不能直接导入下水道,学生带到实验室的物品放置特定区域,不要接触实验台,白大衣脱下后直接放入袋中,回寝后与生活用品分开。师生在保证生物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医学微生物学实验,并杜绝实验室微生物可能造成的生物危害。
通过对微生物实验一系列的改革,使学生系统的掌握微生物学的基本实验方法和技巧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应用能力,使学生学习由被动变主动,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得到了学生的肯定。但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改革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任重而道远[4],真正将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贯彻到实验的每一个环节,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只有不断的在实践中完善微生物实验课,才能更好的培养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陈琼华,钱黎明.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索[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26(6):22-26.
[2]彭宜红,曹杰,朱永红,等.抓住实验教学各个环节,实现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培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3,20(2):110-111.
[3]郭沈波,吴学秀,韩彦,等.药理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06,42(2):182-184.
关键词:无纸化考试系统;教学;应用;意义
中图分类号:TP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06-1354-03
Application of Non- paper Tests in Microbiology’s Teaching
LI Qin, DU Lin
(METC, College of Light Industry and Food Science, Zhongkai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and Engineering, Guangzhou 510225, China)
Abstract:The characteristic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Non-paper Tests" system were analyzed in this paper. Meanwhile, we also de? scribed the application of non- paper tests in microbiology’s teaching.
Key words:non-paper tests system; teaching; application ;significance
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及高校校园网络应用的普及,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在教师实际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考试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部分,以纸和笔为主的传统的考试形式在现代实际教学中显现出制作环节多、保密性差等缺陷。基于网络的无纸化考试系统,因其具有公正性、安全性、准确性、灵活性、随机性、及时性、方便性等特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越来越显示出了它的优势。
1无纸化考试系统在实际教学中应用的优点
相对于传统的纸质卷面答题考试方式,无纸化网络考试具有它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充分体现考试的安全性、公正性、准确性
传统考试模式中试卷在制作及保管中涉及环节较多,相应地,考试内容安全性就有所降低。而基于网络的无纸化考试模式其参与的人相对较少,系统也有自动组卷功能,可以有很好的保密性和安全性。因此,考试的公正性、公平性可得到保障;同时,考生提交考试答案后,系统自动会根据教师设定的正确答案评分,从而减少了错判和漏判的发生,更体现了公正性与准确性。
1.2充分体现考试的及时性、方便性、经济性
在基于网络的无纸化考试中,题库和答案已保存到专用计算机中,考试时只需要从题库中调用,避免了以往制卷、印刷、分发试卷等众多环节,考务工作得以简化。由于减少了纸质化环节,可节省打印、制版和印刷等费用,同时还节省了纸张。考试完成后系统自动批改,可节省阅卷人的时间。考试完成后考生可即时查询相关题型考试成绩。同时,无纸化考试系统还可快速分析该考生各题型的得分情况,及时统计出及格率、优秀率等情况,以便老师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薄弱章节,可以相应做出补习等措施使学生全面掌握教学计划中应掌握的知识。从而教师对学生掌握知识情况一目了然。
无纸化考试系统不但应用于考试时,在平时学习过程也可应用,如学习完一章课程内容,老师便可以就本章知识内容形成一些课后习题便于学生对所学知识内容加以巩固,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及学习兴趣。1.3充分体现考试的灵活性、随机性、全面性
传统的考试模式基本上是将考试题目出好后再行印刷在纸上,考试内容是固定的,每个考生面对的题目都是相同的,尽管教师在出题时会尽量考虑到重要知识点,但一份试卷不可能全部包括整本书的重要知识点。而考试系统则可以通过自动组卷来形成考卷,这样就可以让考生所考的试卷不同,这可使教师全面了解学生对该学科内容的掌握情况,同时也避免了考试作弊等情况的发生。
2《微生物学无纸化考试系统》介绍
目前无纸化网络考试系统类型较多,根据硬件、网络、应用要求等情况我们选择建立适合自己的考试系统即《微生物学无纸化考试系统》,现对该考试系统进行简单介绍。
2.1建立《微生物学无纸化考试系统》的基本流程
2.2《微生物学无纸化考试系统》结构特点
该无纸化考试系统分为前台和后台程序,管理端可以添加题库,按需要可选择手动和自动组卷等方式,手动方式管理员可以从题库中抽取适合考生的题目,自动组卷方式则随机抽取试题;本系统包括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简答题、填空题等题型,该系统题库试题可以按难易程度分类,在考试结束后可以自动统计单选题、填空题、多选题得分,并给出正确答案,简答题提交到管理端由老师打分后统计出总分;管理端可以修改、删除题库中的试题。
2.3《微生物学无纸化考试系统》功能模块介绍
该无纸化考试系统分为三大模块:用户注册模块、考试模块和系统管理模块。其中系统管理模块是进行题目的添加、存储和删除,是系统运行的基础。考试模块是客户端学生或教师通过自己的姓名和学号登陆系统,进入界面时由系统按照出题教师预先设置好的试卷结构从题库中随机抽取适合的题目。
2.4《微生物学无纸化考试系统》操作介绍
本考试系统可以两种安装方式:一种是在教师机或者专用服务器上安装软件的服务器端,在学生机上安装客户端,考试时通过局域网将二者联系起来,由客户端向服务器端发送个人信息后,服务器端收到信息核查无误后,考生则可以开始考试,同时开始计时,考试结束时将考生数据保存在服务器端;另外一种方式是服务器端和客户机端都安装在服务器或教师控制机上,将客户端文件夹设置为共享并给出适当的访问权限,学生机通过“网上邻居”来访问服务器(教师机)端的共享资源来调取考试题目,答题结果可保存在服务器(教师机)端,也可以在交卷时直接在学生机端显示考试成绩。以下就共享操作方式做简单介绍:
(1)下载测试系统压缩文件,并解压。
(2)双击Exam.exe,进入测试系统客户端,点击登录,在“网上邻居”上选择相应题库。
(3)出现登录信息,要求输入学生姓名、学号,选择新的测试按钮,则可进入测试界面(如图1所示)
(4)进入测试界面,则选择开始答题,进入正式答题,开始倒记时间。在测试时可以自由选择题目类型及题目,做完试题后,便可交卷,若考试时间已结束考生还未交卷,则系统会自动交卷。(如图2所示)
(5)在交卷后点击成绩统计即可查询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和填空题得分情况。(如图3所示)
2.4《微生物学无纸化考试系统》应用情况
在微生物学的这门课程中,涉及到许多如需学生理解、识记、应用等要求的知识点,需要识记的知识点也比较多,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在每讲授完一章的课程后,我们便把各章相应的知识点,设计成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填空题等题型的试卷,然后存储在服务器上,学生可以在用到校园网的地方,用我们服务器上指定路径的数据源来进行自我测试,测试完后马上知道知识点掌握的情况,对还未掌握的知识点,加以强化学习,这样逐章的学习,形成了循序渐进的过程,使学习过程变得轻松,掌握的知识也扎实,增加学习的效果。在期末时,我们选了一间网络机房作为考试场地,设计成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填空题、简答题等题型的试卷,为了考核学生对该门课程综合掌握的情况,我们选择了自动组卷方式,考试结束后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填空题等题型的分数在学生考试完后就自动显示出来,同时也把学生未掌握的知识点信息反馈给他们,简答题则由我们批改完后才和主观题型的分数相累计这样才能得出各个学生的期末成绩。
3推广无纸化考试的意义
随着计算机在教学领域的深入及校园网络的普遍应用,考试形态也逐步向自动化迈进。结合《微生物学考试系统》的应用情况,无纸化考试日益显示其公正性、安全性、准确性、灵活性、随机性、及时性、方便性、经济性等特点,使教师在考试这一环节中节约了大量时间,也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无纸化考试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一个新的教育和学习观念。教师可围绕教学大纲开展个性化教学,可以有多种教学手段;学生也可以书本同电脑相结合,从以前被动学习而发展为主动学习。把教学和学习变成一件有趣而轻松的事。
4结束语
无纸化考试系统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下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重大变革。无纸化考试系统可以极大地提高考试的灵活性、公正性、公平性、及时性。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网络应用能力的提高,无纸化考试已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尽管无纸化考试有很多优点,但是,在现阶段还存在一些如:主观题无法进行阅卷、受环境限制、影响因素较多等方面缺陷不容我们忽视,还不能完全替代传统笔试,所以当前作为考试手段还要两种考试方式加以结合,充分发挥它们各自的优势与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洋,史鑫.浅议无纸化网络考试系统[J].科技创新导报, 2008(34):30.
[2]程道光.推广计算机无纸化考试探讨[J].计算机教育, 2007(11):217.
【摘要】:通过基于护理职业岗位开展细菌学综合实践教学改革的实践,培养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知识与技术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动手能力和团结协作的能力,帮助学生完善护理职业素质所要求的细致、严谨的工作作风,树立从事护理工作的使命感、责任心,全面提升护理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病原微生物,实践教学,改革
现代职业教育理念要求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护理专业学生未来从事的工作要求学生既要具备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同时要养成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的好习惯,具备实事求是、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高度的责任感。
病原微生物学是护理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课程理论和实践教学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的影响意义。
1病原微生物学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
医学微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与临床医学中感染性疾病密切联系的医学基础课程,主要研究与人类疾病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基本生物学特性、致病性、检测方法以及相关感染性疾病防治措施。实训教学是其重要组成部分。病原微生物学实训课不仅是学生了解和掌握微生物学实验基本方法和操作技术的一个学习过程,同时也是锻炼学生观察、思维、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护理专业的学生通过实训课,可以更好的掌握病原微生物的“形”,对病原微生物具备感性的认识,在理解和巩固微生物理论知识的同时,掌握微生物的研究方法和实训基本技能。增强无菌观念,培养实事求是、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因此,开展好病原微生物学实训教学对培养护理专业学生有着重要意义。
目前,病原微生物学实训课主要以细菌学为主,其系统性不强,内容零散繁多,例如:细菌形态和结构的观察、革兰氏染色、培养基制备、细菌接种、消毒灭菌、细菌的药物敏感性试验等。各试验之间相对独立,似乎都没有直接的联系,学生对这样的实训不易感兴趣,不利于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在传统的病原微生物学实训教学模式为:课前预习—课堂实训—提交实训报告—教师评阅。先由教师向学生介绍实训原理、方法,以示教为主,然后,学生被动地按照要求去做,往往是用已知的标准菌株来验证理论,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忽视了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主体的学生在这种旧的教学模式中始终处于一种被动学习状态,常出现学生不重视预习、实训时不动手、课后不认真总结,抄袭实训报告、有些学生在微生物实训课上,无菌观念不强,取菌液时滴在实训台上也不消毒,工作服随意放置,上完实训课不消毒洗手就直接到食堂吃饭,对实训室的生物安全重视不够等不良现象。
2基于护理职业岗位的病帮派微生物学综合实践教学改革
针对当前的情况来看,要提高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成为实训教学活动的主体,全面提升学生职业综合素质,更好地适应护士职业岗位的要求,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近年来,我院病原微生物学课程组开展了基于护理职业岗位的细菌学综合实践教学改革的研究,从病原生物学实训中较为散乱的细菌学各论入手,把细菌学总论及各论的实训内容有机地合为一体,将以往总论教学中“细菌形态观察、革兰染色法、培养基的制备、细菌的接种与人工培养、细菌生化反应、细菌生长现象的观察、药物敏感试验、消毒灭菌”等实训与各论中“化脓性球菌及肠道杆菌的分离鉴定”实训项目重新整合为两个实用性强的综合性实训项目,改为“临床标本病原性细菌的分离鉴定”和“环境中细菌的分布调查与消毒灭菌”。更方便学生系统学习和掌握微生物学基本的实训技能。
2.1临床标本病原性细菌的分离鉴定
教师针对某种病原微生物的检测和防治给出典型的临床病例,如皮肤的化脓性感染、感染性腹泻、败血症等临床常见感染性疾病。学生可选择感兴趣的病例以小组为单位,从标本的采集与处理、培养基的制备、微生物分离培养开始对所分离到的微生物进行形态、生化、及毒力方面的鉴定,测定所分离到的微生物对抗生素敏感性,要求学生自己准备,自己操作,自己总结,自己分析。实训全过程教师只作引导,由小组成员合作完成。最大限度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实训围绕病例进行,提高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及主动性,加强与临床的紧密联系,缩短基础与临床之间的距离,为学生以后临床学科的学习和从事临床工作打好基础。
2.2环境中细菌的分布调查与消毒灭菌
老师带领学生做关于手、实验室地面、桌面和空气中细菌的调查,在采取各种消毒措施后进行对比,验证消毒灭菌的效果和影响因素。通过实训,使同学们认识到细菌无处不在,加强学生的无菌操作观念。
实训结束后,学生还要完成详尽的实验报告,包括实训设计方案、实训操作程序、实训材料及预期的实训结果、正式实训的实施步骤、实训结果的观察和记录、对实训结果的整理和分析等。实训报告的撰写也可以训练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为将来科技论文的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综合性实训项目中,始终注重强化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如显微镜油镜的正确使用、接种针的使用、细菌的培养法、各种无菌操作方法等基本操作技能。
3结语
通过综合性实践教学,可使学生把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实践技能结合起来,利于培养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知识与技术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动手能力和团结协作的能力,帮助学生完善护理职业素质所要求的细致、严谨的工作作风,树立从事护理工作的使命感、责任心,全面提升护理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王丽华.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护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讨[J].全科护理,2009,7(10):925-927.
[2]杨朝晔.高职护理专业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23(9):64-65.
【关键词】中职教育 ; 食品微生物检验 ; 教学 ; 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7-0021-01
近年来,食品安全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而食品微生物检验作为食品检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了保障食品安全的主要措施。中职学校开设食品检验专业,需强调中等职业教育的特点,适应企业需要,为每位学生提供更广阔的人生发展空间。新的形势下,人才培养要与社会需求有效衔接,适应新时期学生的心理特点,微生物检验教学改革要与时俱进。如何使中职学生较好地具备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了解学科前沿发展,激发学生专业兴趣,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等,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1.目前存在的教学问题
1.1教材更新滞后,内容繁琐
随着食品检验技术的发展,食品微生物检验方法也有了很大的变化,现有食品微生物检验教材已相对滞后。目前国内中职学校所用教材《微生物学基础》当中的基础理论知识,有的还停留在国内20世纪80年代水平;基本操作方法也比较陈旧,如制备检样的系列稀释液一节,仍取10g(mL)样品+90g(mL)稀释液,现国家检验方法已改为25g(mL)样品+225mL稀释液,而FDA的检验方法已用50g(mL)样品+450mL稀释液,大体量的稀释可以更好的保证稀释效果,保证准确性,代表了检验技术的发展方向;2010版、2012版食品微生物学标准检验方法已经面世,而教材中检验方法大多还停留在2003版老国标的水平,检验方法没有及时更新;现有教材在很多方面相比国际先进理念有较大不足,且对于已经广泛应用的快速检测技术,未有涉及。现有教材内容繁琐,需要记忆的内容多,操作步骤之间缺乏衔接过渡,不利于理解,不方便记忆。
1.2重理论轻实践,实验课程教学成短板
食品微生物检验是实践性、技术性很强的一门专业课程,作为中职学生,其实践能力尤为重要。在课程的设置上实践课时和理论课时比例接近1:1,而传统教学方法往往重视理论课,实验课容易流于形式,学生动手动脑能力没有得到积极足够的训练。
传统教学模式一般分为两步走,即先在课堂上讲授理论知识,再安排相应的课时进行实践操作,这种教学方法虽然能取得一定的教学效果,但由于理论知识的讲授和实践操作往往相隔一段时间,一方面知识点在理论与实践间的连续性被破坏,不易学生理解掌握;另一方面,实验课上教师教学需不断重复讲解理论知识点,挤占宝贵的实验时间,课堂趣味性大大降低,不利于学生专业兴趣培养。
受实验条件的客观限制,一个教学班的学生人数一般都有三四十人,而实验设备有限,通常需要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小组内一部分内向、自律性差的学生在实验室“混”日子的现象屡见不鲜,分组固定,同组学生的分工固化,优者更优,弱者更弱。
2.中职学校食品微生物检验教学改革探索
2.1教学内容的设计
教学内容是教与学相互作用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一般包括课程标准、教材和课程等,是教学活动的具体表现。为保证教学内容符合企业需要,教学内容按照食品微生物检验岗位要求进行设计。
首先,教材应该用发展的思维去采编,着眼于新的技术,开阔学生的视野,及时吸收新的内容,甚至是超前的内容。人性化的教材应该有比较详细的方法注释,注意知识点的自然过渡,方便学生自学和理解。
其次,以“贴近生产实际、适应岗位需要”为依据严格选用和编写教材。应该在通用教材的基础上,支持学校本身采用符合标准的校用教材,教材可以校际交流,根据地区食品企业特点,按照企业现行的检验方法和检验项目编写相应的实训指导书。
最后,学生要有终身学习的能力,还是需要学校提供专业扎实的理论教学,不能偏向“应用能力”而忽视对学生“学术能力”的培养,目前中职学生在学业的进升通道已经十分通畅,作为一个合格从业者,应有不断升华的潜力,学生需要构建系统的专业知识结构。
2.2教学方法的改革
食品微生物检验项目周期长,实践操作繁琐复杂,按传统方法教授,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就是将教学场所直接设在实验室,边教边学边做,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学生听讲完即时进行实践操作,教师进行巡回指导,对于普遍性的错误及时叫停并作补充讲解,使同学们所犯的错误得到及时的纠正。
受制实际条件,以实验设备不足为假设。学生的分组宜采用随机分配形式,打破固定组合。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减少学生“等靠看”的现象。应探索在中职教育中引入开放性的实验课题,即分小组设计实验,从实验的目的探究,方法设计,器材选择,独立实验,数据分析,报告总结等流程,让学生自己探索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对实践课程更加全面的认识。
2.3考核方式的改革
本课程彻底改革传统笔试方式,学生成绩考核与食品检验工职业资格考核相结合,结合平时课程表现;在适当的情况下,也可以直接实行以职业资格考试成绩代替课程成绩。该科目的最终考核与食品检验工(中级)资格证书考核为主,使学生毕业时不仅可拿到毕业证书,同时也得到社会的技能认可。
3.结语
实践证明,探索食品微生物检验教学改革是必要的。教学内容的精心设计、教学方法的大胆改革和考核方式的多元化,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潜能和动手能力。培养了具有良好职业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当然该课程的教学还存在很多的不足,如实训条件急待改善,专业教师的进修实训等等,需进一步推动中职院校食品微生物检验课程教学的改革,为社会培养更优秀的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龚燕妮.食品微生物检验实验教学改革的初步探索[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2(3):104-107.
[2]雷娟娟.高职院校食品微生物检验教学改革探索[J].Strait Pha
(1.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66;2.沈阳师范大学粮食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
【摘 要】食品微生物课程是我国高职院校的主要课程门类,其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主要采用校研企“1+1+1”人才培养模式来开展教学活动,而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开展和利用,不仅能够有效提高高职学校学生的学习能力,另外也能够使得相关企业积极的参与到教学中,以对原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本文就校研企“1+1+1”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食品微生物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简要的研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 校研企;“1+1+1”人才培养模式;食品微生物;课程教学改革;高职院校
基金项目:全国食品工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研究与实践项目“校研企‘1+1+1’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食品微生物》课程改革的研究”(课题主持人:苏晓琳,课题编号SH-031);2014年黑龙江省高等学校中青年骨干教师省内访问学者计划。
作者简介:苏晓琳(1982—),女,硕士,讲师,主要从事食品微生物的教学研究工作。
高职院校开展的食品微生物课程,其主要的教学任务就是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水平,同时也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进行一定程度的提升,从而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在目前的高职食品微生物课程教学中,主要采用的是校研企“1+1+1”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教学活动的开展,而如何利用校研企“1+1+1”人才培养模式来对高职食品微生物课程教学进行改革,是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急需思考的问题。
1 转变教学思想观念
就目前来说,要想在校研企“1+1+1”人才培养模式下对高职食品微生物课程教学进行有效的改革,就先要对高职院校的教学思想观念进行转变。教学观念也就是高职院校教育的指导思想,在教学思想观念中,主要包括人才培养目标以及人才培养方法等。采用校研企“1+1+1”人才培养模式来进行高职食品微生物课程教学,主要的任务是为了帮助学生了解食品相关生产设备的使用以及食品生产的操作工艺等。另外,采用这种人才培养模式,还能够有效培养出食品监督人才以及食品生产人才。就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食品微生物课程教学的现状来说,教师要想提高教学的效果,就需要改变原有的观念,尽可能的吸收新思想,改变原有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突破教学的固有限制,同时,教师在对教学内容进行设置的过程中,也要重视对教学实用性的体现,从而保障教学的质量。
而在课堂教学中,高职院校的教师要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提升学生的全面素质。同时要注意对教学方法的改进,一般来说,食品微生物课程中具有较多的抽象化理论知识,在对这部分知识进行讲述的过程中,需要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严禁教师在课堂上只单一的进行理论知识的口述,而无任何的教学方法的采用,如果只是单纯的口试授课,会使得课堂的教学效果严重下降,同时也不利于学生对应该掌握的重点知识的记忆和了解。校研企“1+1+1”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食品微生物课程教学的开展,除了要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也要注重学生对专业技能,也就是实践能力的掌握,只有这样才能够培养出全面的人才,从而使得学生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占有一定的优势。
2 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我国高职院校的食品微生物课程的教学内容较为丰富,其中所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很难做到重点把握。尤其是一些较为抽象性的知识点,学生在理解上具有一定的难度,这样久而久之,就会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负面心理,而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并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就需要教师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以激发学生对食品微生物课程学习的积极性。
一般而言,针对高职院校的学生,在进行食品微生物课程教学时,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开展教学。由于食品微生物课程中具有一些较为复杂的教学内容,原有的教学手段无法使得学生充分的了解到所学内容的重点,而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从视觉上予以学生形象化的描述,使得抽象化的事物变得具体化,这样会使得学生很容易了解到教学的重点。
其次,就是采用实验进行教学。一般而言,食品微生物教学中所涉及的教学实验性内容也较为丰富,单纯的口述以及图片展示并不能够使得学生对其中的重点知识做到有效的把握,而采取实验教学,可以通过动手实际操作,来加深学生对食品微生物教学中重点知识的掌握,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而且能够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得学生充分的了解到食品微生物教学中的重点知识。
再次,要注意学生与教师之间形成有效的互动,注重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高职院校食品微生物课程教学中的教师,更要注重与学生之间信任度的培养,只有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才能够更好的开展高职食品微生物教学。教师与学生之间距离的拉近,可以使得教师充分的了解到学生心理的诉求,掌握学生真正想要学习的重点,从而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展开。通产来说,高职院校的学生其学习水平存在一定的不同,教师在开展食品微生物教学时,需要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而采用不同的教学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的实现因材施教,从而推动每个学生的发展。同时,在食品微生物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要形成良好的互动,师生之前进行积极的交流,可以使得教学的氛围更加活跃,从而使得课堂的教学效果更加明显。
最后,要注重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高职院校的食品微生物课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对每位学生进行记录和观察,根据观察的结果对学生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以学生掌握知识的水平、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以及学生学习的综合能力等方面为评价依据,根据对学生这些方面的了解,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给予严格的考核。对于学习基础比较好的学生,教师要鼓励他们要更加努力,对于学习基础差的学生,教师要对这类学生某一方面的能力给予肯定和赞扬,这对学生将来的学习和成长会很有启发。
3 结语
综上所述,肖前,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不仅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了危害,而且还扰乱了人们正常的生活。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是非常重要的学科,在校研企“1+1+1”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食品微生物学课程的教学模式,应该引进新的教学思想理念,并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不断丰富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气氛更加活跃、生动。另外,还要加大教学改革和创新力度,能够站在时展的最前沿,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憬晶,唐劲松,等.以任务驱动的项目课程教学设计与实践:高职食品微生物检测枝长课程的改革[J].科教研究,2011(34).
[2]王万慧,胡骥.青年教师提高无机及乳品微生物学教学质量的研究[J].广州化工,2010(3).
[3]李思阳,时小艳.高职院校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