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秋天的雨教学反思

秋天的雨教学反思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秋天的雨教学反思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秋天的雨教学反思

秋天的雨教学反思范文第1篇

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品味语言文字,让学生充分感受大自然的美,激发他们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

3.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阅读。

教学理念

让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感悟文章的意境美、语言美。借助画面和语言描述等有趣情境,激发学生的想像,注重情境中语言的运用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理解和体验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享受审美乐趣。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揭示课题

1.课件播放一组表现秋雨美景的动态画面,创设意境以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

2.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秋天的雨中,去享受秋雨带给我们的快乐。

二、自主读书,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在自读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和不懂的词可借助字、词典解决,也可在小组内交流。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把你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并试着读给大家听。

[为那些不善于表现自己的孩子营造一个宽松的氛围,让他们也能得到锻炼和发展。]

3.初步交流读书的收获:在你眼里,秋天的雨是什么样子的?

三、细读感悟,合作探究

1.秋天的雨在大家眼里各有不同的样子,而每种样子都是一幅优美的画面。请大家再次走进这秋雨的美丽图画之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幅细细品读,看看哪些描写使得画面十分生动,从而吸引了你?在有关的词句下面做上记号,说说理由。

[把静态的文字变成生动的画面,让学生入境生情,在感动中抒怀,获得对文章的感悟。]

2.在学生充分研读的基础上全班汇报交流。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教师随机点拨。点重抓住三幅画面理解感悟:

①“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引导学生从“五彩缤纷”,“扇哪扇哪”,“飘哇飘哇”,“你挤我碰”,“在秋雨里点着头”等词句体会树叶、果实、鲜花的动态,并联系自身的经验,带着情感去品读。)

②“秋天的雨有非常好闻的气味……”

(引导学生从“甜甜的”,“香香的”,“把小朋友的脚勾住”等具体描写香味的词句入手,联系“非常好闻的气味”展开想像。)

③“秋天的雨有一只金色的喇叭……”

(引导学生抓住小喜鹊、小松鼠、小青蛙、小树叶的动作体会它们的心情,想像画面。)

[在品词析句汇报及与他人交流、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情感的碰撞、交融,感悟文章的意境美、语言美。]

3.在秋天的雨中,你还发现了哪些课文中没有描绘到的画面?介绍给大家,好吗?

[充分挖掘教材的内涵,并走出教材,对文本进行再创造。]

四、潜心品读,享受美文

1.大家描绘的画面实在是太美了,让我们带着对美的向往,融入这充满诗情画意的秋雨之中吧!

(播放轻松优美的乐曲,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此时此刻,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你们现在就是一个个可爱的小雨点,请伸出手来,与身边的朋友握个手,再热情地打个招呼,用心听听你的秋雨朋友对你说了些什么。

3.让我们带着这美美的感觉再美美地读一读你认为最美的句子。

[注意课堂的动态生成。在美读时,孩子们自然融入其中,达到物我同一、文我合一,从而在语言文字的实践中进行着精神世界的建构,使孩子们的认识、思想,在感悟、理解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变得愈发深刻,情感变得灵动、丰盈而美好。]

五、作业超市,拓展延伸

1.把你认为最美的词句摘录在你的小本本上。

2.用彩笔画出你认为最美的秋雨图。

3.如果你就是秋雨,你准备把什么作为礼物送给大家呢?请以“秋天的雨有……”开头,发挥想像写一段话:

4.课外阅读有关描写雨(春雨、夏雨、秋雨)的文章。

上面的作业,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选做。

[尊重差异是教育的前提。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认知水平、学习方法和兴趣的题目,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利于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

教学反思

教学中,我抓住一个“读”字,始终以读为本,结合读写结合,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体验、读中积累。

一、创设情景、品读感悟

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描写了“秋天五彩缤纷的色彩”,语言文字生动优美、朗朗上口。结合课文特点,我以调动学生朗读兴趣为目的,采用了多种教学策略,使“以读为本”这一理念落到实处。具体做法如下:

1.适时指导学生边读边想,在脑海中形成秋天五彩缤纷的美景表象,以想带读。

2.巧妙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感悟,以悟促读。如:在美读“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这个句子时,我抓住表现动态的词语“扇哪扇哪”,引导学生通过比较读,体会其中的轻柔美与动感美,进而读出其中的韵味。

3.恰当借助多媒体课件,再现文中的美丽景色,以情助读。学生在多种形式、分层次的反复朗读中,自然而然地感悟到了本段的文眼“五彩缤纷”一词的含义,领略到了五彩缤纷的色彩美和生动形象的语言美,体会到了秋天的美丽和欣赏美景的愉悦之情。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不知不觉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了共鸣,继而用美读的形式表达出来。

二、以演激趣,读中品味

课文的第四自然段描述了“深秋中动物、植物准备过冬的繁忙热闹的场面。”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在此,我采用了“表演读”的方式来理解、品味本段的语言文字。怎样让学生置身于文本创设的情境中去,我采取了以下策略:表演前,学生充分地朗读,积极为自己的出色表演奠定基础;表演中,学生兴趣盎然地将书面语言转化为口头语言;表演后,带着快乐的心情再次美读,实现了情感的升华。“演”是为了读,一个“演”字,将学生带入情境,使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再现了动物、植物们准备过冬的快活、忙碌的场面。与此同时,在不知不觉中实现了对语言的感悟和积累,学生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超越了文本。

秋天的雨教学反思范文第2篇

关键词:群文阅读;教学价值;实现策略

群文阅读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的出现拓宽了我国教育的思路,为我国广大教育者落实教育工作提供了更为宽广的平台。材料选择集群型、教学设计结构化以及育人功能隐喻是群文阅读最显著的三大特点,也正因为如此,群文阅读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阅读素养方面能够发挥巨大作用,值得教育工作者关注。

一、群文阅读的价值分析

群文阅读是传统阅读方法的一次创新,是教育者对探索更优教学方法的一次尝试。群文阅读法改变了传统阅读教育的不足之处,为我国的阅读教育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1.加快了教学资源建设的步伐

群文阅读对“大阅读量”的依赖性较强,在这种教育教学模式下,课本教材已经不能匹配需求,因此教育者在落实教育工作的时候需要在充分把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在更为宽广的教材领域以外,为学生找寻并构建新的教学内容。构建教学内容的过程可以被认为是课程开发的过程,线性的知识变成了面状的知识,课堂知识得以强化,有助于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问题,教学深度加大,学生的教学质量自然得以提升。

2.学生的思维得以锻炼,阅读能力得以提升

传统教育模式下,教育者将本为整体的知识打散成点,学生以认识点为基础,构建知识的线以及知识的面,进而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群文阅读与传统教育教学的思路不同,学生不是从点开始认知事物,而是从线和面的角度开始接触事物,思维不再受到点的制约,思维局限被打破,每当接触新的文章时,学生都会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思维线”,线上的点因此遭受冲击,学生的理解也将更深刻。

3.健全了学生的人格

我国的传统教育一直只注重帮助学生积累知识、培养学生的技能手段,情感教育的重要性被忽视,教育最终所培养出来的人才在情感方面会有所缺陷,学生的后期发展也会因人格的不健全而产生制约。群文阅读模式以大量材料为基础,通过阅读引发学生思考,当学生进入各种不同的问题情境时,就能够“感同身受”,也更容易构建新、旧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更健全了学生的人格。

二、在语文教学中落实群文阅读的策略分析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能够合理地解决传统阅读教育模式下的弊端,有效地提升教育的实效性,学生在阅读实践的过程中观察、思考、感受,学习的主动性更强,发展也将更加迅速。

1.为群文阅读教育的落实创造良好的环境

良好的教学环境有利于教学方法的实施,对群文阅读教育来说也是同样的道理。教育者应有意识地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改变传统教育教学模式下机械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例如,在落实《秋天的雨》的教学时,教育者可以利用文中所述: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都有哪些颜色呢?我们一起来看看秋天的雨都把这些颜色给了谁?让学生先积极讨论,在他们给出答案以后,再给出作者的答案: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利用讨论的模式,师生得以交流,学生的阅读兴趣被充分调动,此时教育者再向学生推荐同类文章,如《我爱你,秋天》或者《多彩的秋天》,等等,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得了学习的乐趣,找到了学习的兴趣点,也将更主动地深挖阅读,教学效果自然让人满意。

2.打造开放式教学模式

由于每个人的成长环境不一致,在阅读方面也有自己的特殊倾向。传统的阅读教育材料较少,阅读的类型、形式也比较单调,无法面面俱到地匹配所有学生的兴趣,群文阅读以丰富的阅读资料为多样的阅读需求提供了条件,学生不再受到教学阅读的限制,思考、联想变得更加活跃,更愿意与他人交流自身的想法见解,课堂也将因此“活”起来。值得一提的是,开放型课堂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但开放型课堂的“度”却并不容易把握,教师应积极思考,从多个角度出发,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例如,在落实《小壁虎借尾巴》一文的教W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分组,鼓励学生运用故事情节编写童话故事,让学生在编写过程中思考,并尝试着在课堂上演绎故事。在完成教学内容以后,教育者可以为学生安排阅读《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小王子》,以及安徒生、格林童话等,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进行童话编写并利用少量的课堂时间演绎、点评,教学模式因此得以活化,课堂也将因此“活”起来。

3.调动学生的思维

虽然群文阅读的中心是读,但教育的目标如果只停留在“阅读”这个层面上,那么学生所能得到的收获将微乎其微。教育者应充分把握“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句话,在落实群文阅读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调动学生发散思维。让学生课前探究、课后反思,尝试着自己解决阅读中遭遇的一系列问题,合理地运用阅读中的材料,将“思”转化为“动”,进而不再将阅读思考当成阅读教学中的一个环节,而是能够用思考贯穿整个阅读教学,利用思考发现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用生活实践提高自身的思维认知水平。值得一提的是,在调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时候,教育者应善于在学生的发言中捕获“亮点”,及时引导学生,启发学生放宽眼界,更加深入地研究知识,这样才能够收获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三、结语

群文阅读能够有效地开阔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摆脱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束缚,更加自主、灵活地学习,进而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虽然现阶段我国的群文阅读教学模式还不够完善,但是相信在广大教育教学者的不断努力之下,群文阅读一定能够朝着创新、严谨、科学的方向不断发展,也一定能够将我国的教育教学工作推上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崔勇.群文阅读的价值追求与实现策略[J].教育科学论坛,2015,10:4-8.

2.林芳.试析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5,13:74-77.

3.向玉芳,喻东.“在阅读”到“会阅读”――浅议群文阅读的重要价值[J].新课程(上),2015,12:297.

秋天的雨教学反思范文第3篇

德知·德识·德行·德性

邹华章:激情课堂,个性飞扬

仅仅是创意吗?——“史上最牛美术老师”邹华章的个性课堂

做专家型教师

天上掉下一位好老师

情感和艺术的创造者

我的偶像邹老师

创意人生

玩中学学中玩——评邹华章老师《木制模型创想课》

万家怎样访

家访:学生心灵的慰籍

破解难题,家访才能畅通无阻

让沟通成为常态

真心访学情真诚话育人

家访三部曲

“课改十年”征文评奖活动启事

办促进学生自主成长的教育——麻城市华英学校教学改革纪实

转变教与学的方式推进高中课程改革

努力创建“生本·自主”高效课堂

敬畏规律鼓励创造

推进校企合作发展中职教育——罗田理工中等专业学校简介

促进教育公平保障社会公正

以“文化课堂”实现课堂高效

教育“神童”应淡然处之

走出“神童”情结的误区

从“神”向“童”回归

在普通教育中培养天才儿童

食之尽其才策之以其道

用真情和责任打造教育公信力——访罗田县教育局局长郑金荣

超级模仿秀

唤醒孩子的梦想

理性认识体验快乐——一次关于“玩”的班会课

我冷静,我安全;我机智,我平安——关于校园暴力事件的主题班会

信息社会呼唤工整的书写——对写字教学的思考

语文教学要重视写字

直面低效提高写字教学有效性

思维拓展+语言训练=语文味——《雨点儿》教学片断与评析

“我和我的学生”征文评奖活动启事

品味中感悟想象中创造——《秋天的雨》教学片断与反思

主体和谐健康发展——武汉市常青第一学校简介

老师,您好!

构建生态平衡的课堂

关于中小学课堂教学生态平衡的思考

实现师生话语权的共享——兼谈生态课堂的构建

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交往

信息传递

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管理方略

倾听花开的声音——武汉市常青第一学校以文化自觉促进学校发展纪实

领悟思想方法感受数学魅力——《数学广角》教学视点

抓住数学思想方法是根本——《植树问题》的思考与实践

《数学广角》“广”了什么?——兼谈“植树问题”的教学

深入钻研教材把握知识内涵——解读“植树问题”的教学

给教师心理把脉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维护他助途径的探索与思考

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及发展对策

教师如何走出职业倦怠的泥潭

讨论式教学在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

秋天的雨教学反思范文第4篇

环节一:

师:鸟儿给树唱歌,可能会在什么时候?

生:可能会在春天,可能会在秋天。

师:可能会在春天,可能会在秋天,他猜想了季节的不同。

生:可能在树孤单的时候。

师:你注意到了人物心情的不同,可能在树孤单的时候,真好!谁还有不一样的猜想?

生:可能在早上,可能在晚上。

师:也有可能。是的,鸟儿给树唱歌可能在春天,可能在秋天;鸟儿给树唱歌,可能在树孤独的时候,也可能在树高兴的时候;可能在早上也可能在晚上。那么,那么多种可能,你是凭这一段话当中的哪一个词语猜想出来的?

生:我从“天天”这个词语发现的。

师:你的目光真敏锐,没错,就是这个“天天”,一起读――

生:(齐读)天天。

师:再读――

生:(齐读)天天。

师:两个“天天”。我们一起读文章的这个开头,注意读出“天天”的感觉和味道来。

生:(齐读)一棵树和一只鸟儿是好朋友。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天天听鸟儿唱。

赏析:运用演绎的方法,一个问题激发学生想象鸟儿给树唱歌会在什么时候,从而形象化地理解“天天”一词的意思,老师教学妙在理解的过程不着痕迹,先由季节、心情、时间进行展开,再回到课文中发现词语,紧接着用朗读表达理解,环环紧扣,不慌不忙而又韵味十足。一般的课堂教到这儿也许就此止步了,但王老师的教学却继续带着学生进行了以下的学习。

环节二:

师:正是这样的“天天”,给了我们多少美好的想象,带给我们多少美好的画面。(舒缓的背景音乐响起,屏幕依次出现鸟儿在早晨、晚上、春天、秋天等各种背景中站在树上唱歌的图片,同时呈现文字:鸟儿站在树枝上,给树唱歌。树呢,听着鸟儿唱。)

师:大家看,当太阳露出笑脸的时候――

生:(朗读)鸟儿站在树枝上,给树唱歌。树呢,听着鸟儿唱。

(师接着引导:月亮挂上树梢的时候;森林里雪都融化了的时候;叶子在秋风中飘落的时候;迎着风,迎着雨;走过春,走过夏――让学生朗读“鸟儿站在树枝上,给树唱歌。树呢,听着鸟儿唱。”)

师:这真是一段美好的时光。

(音乐继续,屏幕依次出现鸟儿在夏天、晚上等各种背景中站在树上唱歌的图片)

师:你再听,鸟儿站在树枝上,给树唱着优美的歌,树呢?

生:天天听着鸟儿唱。

师:你再听,鸟儿站在树枝上,给树唱着快乐的歌,树呢?

生:听着鸟儿唱。

师:鸟儿站在树枝上,给树唱着夏日小情歌,树呢?

生:听着鸟儿唱。

师:鸟儿站在树枝上,给树唱着晚安小夜曲,树呢?

生:听着鸟儿唱。

赏析:语文具有无限想象的空间,而童话故事之所以让学生爱读,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语言激发儿童的遐想。课堂上,王老师紧扣“天天”一词,围绕鸟儿的“唱”和大树的“听”,用导语铺陈的方法,给学生不同的语境,启发学生在反复递进的朗读中感受语言,品味语言,呼醒情感,展开想象,与故事中的人物融为一体。对“天天”一词不再是字面上意思的理解,对词语背后拥有的“温度”有了感知,有了联接,学生的心在一遍遍的对读中变得柔软,多了淡淡的芬芳。教学仍然没有就此停下,而是往词语理解的深处继续前行。

环节三:

师:是的,这是一段多么美好的时光啊!就这样,一天又一天,一日又一日,读――

生:(齐读)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天天听着鸟儿唱。

师:孩子们,由这两个“天天”,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我体会到了鸟儿和树它们结为好朋友的时间很长。

师:这是你的体会。

生:他们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师:“形影不离”这个词用得真好!

生:鸟儿和树的友谊地久天长。

师:哎呦――“地久天长”,感情是那样的深――

生:深厚。

师:好的,我把这个词写下来,你们不妨也在文章的开头批注“深厚”两个字。(师板书)

师: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个故事的开头,体会它们那段形影不离十分深厚的感情。

生(齐读):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天天听着鸟儿唱。

赏析:正是因为有第二个环节的不露声色的铺垫,这时对“天天”背后所表达的情感,学生才会水到渠成地说出来,而且,学生这时的说,是真正带着自己的内心在说,绝不是表面的口号或是有口无心。对于词语的理解,这时才完全透彻,既明白“意”,也知道“象”,还懂得“情”,同时,也与全文的内在叙述情感脉络紧紧联系在一起,促进对全文的学习。更为重要的是,在词语学习的完整过程中,我们看到的完全是学生的入情入境,得言得意,真正以语文的方式在学习语文,令人回味。

秋天的雨教学反思范文第5篇

陈璞 上海市南汇区祝桥高级中学音乐教师

教学自述

新课改背景下的音乐课堂不仅要对学生的学识、能力进行培养,更重要的是要丰富学生的心灵、完善学生的人格、张扬学生的个性,也就是加强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从而构筑以人文精神为主导的音乐课堂。

把激情带入音乐课堂

1名好的教师就是1团火,能把每1个孩子的心点亮;1堂好的音乐课,教师和学生的心总是共发共涌、相互渗透的。记得1997年,我第1次参加南汇区音乐教学评比,课上,我先介绍了有关日本侵华的资料背景,然后,大声地朗诵了《黄河大合唱》的歌词。当想到日本鬼子制造了惨绝人寰的“”等罪状时,我气愤难平,动情地挥舞起紧握的拳头,学生们也被我的动作所感染,不自觉地握紧了双拳。

把美带入音乐课堂

日有阳光,夜有星光月影,即便是乌云滚滚,也有闪电出现,美就是光明的化身,生活应该是美的。任何人都对美有1种期待和潜在的爱好。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就需要在教学时创设审美情境,通过教师生动的讲述、精彩的画面、形象的表演引起学生心灵上的共鸣,让他们在音乐情境中去发现美、品味美。在欣赏克莱德曼的钢琴曲《秋日私语》时,我利用学生的联想、想象,通过语言和图画来启发学生领悟美的意境,把他们带入美的情境:“秋日夕阳,萧瑟清冷,你踏上1条林间的小路,片片黄叶舞动在秋风中,沙沙、沙沙……你听到了吗?那是秋,那是秋的声音,沙沙、沙沙……哦,这更是1种生命的律动……”随着描绘,我巧妙地把学生的认识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让他们领悟出秋天那隐藏在萧瑟下的勃勃生机。

把文化资源带入音乐课堂

当音乐教育以“文化”为主导时,1个个被“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小楼1夜听春雨”这样的情韵滋养的学生,走上社会后又怎能不成为1个情志高尚的人?在上市级公开课《诗意江南》时,我以“江南”为主题组织本课,所选择的教学图片突出了江南的秀丽景色;诗词则也是描绘江南主题的,诗风词韵,字字珠矶;而《茉莉花》《江南好》等音乐作品风格优雅华丽,曲调流畅委婉,反映出江南人勤劳朴实、细致含蓄的性格特色。通过欣赏和学习江南主题的1系列资料,学生们全面地了解我们江南的人文特性,产生了热爱家乡的情感。

把网络资源带入音乐课堂

以网络资源作为教学内容的补充,为教学提供了活化的、开放的素材,其必然的结果是:通过网络将课内活动延伸至课外,课堂教学内容变得10分丰富,集体教学变成了更强调个性化、自主化、民主化的泛课堂交流活动。如我在上欣赏课《1代歌后邓丽君》时,首先通过网络查找到大量的资料,然后,把她的专辑《淡淡幽情》结合相关资料制作成课件进行教学。同时,我把交流的平台放到网络上,课后通过论坛发帖的形式来完成讨论与交流,自然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