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云计算的基本特征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物联网;智慧城市;感知基础层;网络中间层;智慧应用层
中图分类号:TN9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2)0510015-02
0 引言
随着数字城市、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的飞速发展,智慧城市成了当今国内外城市建设与发展的趋势和热点。然而在当今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发展中,特别是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尚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有学者指出,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有诸多不足。例如,物联网、智慧城市建设与发展的相关关键技术尚未完全解决,对智慧城市的本质内涵、特征缺乏深刻认识,尚未了解和体会智慧城市的精髓,国家还没有从顶层对其进行全局设计以及安全保障体系尚未建立等等。在这里我们认为,厘清智慧城市的内涵、本质特征以及基本要素构成是一个最基本的也是尤为重要的关键问题,认清智慧城市的本质就可以防止智慧城市建设中的盲目性,从而实现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科学性、全局性和可行性。
1 物联网与智慧城市
1.1 什么是物联网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的概念较早应追溯到1999年,正式提出是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ITU)的《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物联网在字面上意思是指物体与物体之间能互相链接,物体和物体之间能互通消息,通过网络链接能实现物物之间的智能化识别和管理。物联网的实质是利用传感网、射频识别(RFID)、移动互联网、云计算、模糊识别等技术实现物品之间的自动识别、信息互联以及智能化处理等。当今互联网是物联网建设与发展的基础,利用传感网、RFID、无线通信技术等多网融合技术,建构一个涵盖世界上万事万物的“Internet of Things”。在物联网世界里,物体之间能彼此进行“交流”,而无需人的干预。在未来的物联网世界中,通过RFID、传感器等规范、准确、广泛的感知和存储信息,通过传感网、通信网、移动互联网等多网融合技术把它们自动识别的信息集中到中央控制系统,实现物品的自动识别、信息交换和共享、物品的“透明”管理以及智能化的加工、处理与管理。我国较早把物联网称为传感网,1999年中科院开始传感网方面的研究,目前我国物联网、传感网技术的研究水平处于世界前列,在国际物联网标准制定中拥有话语权,拥有了从技术、器件、材料、系统到网络的完整产业链。物联网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如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校园、智能环保、智慧生活、智能家居、智慧政府、智能消防等等。基于物联网的现代产业的快速发展与市场的逐步形成,将形成一个巨大的产业链,据美国Forrester机构预测,未来物联网所带动的产业价值将比互联网大30倍,有望形成下一个上万亿元规模的高科技市场。
1.2 智慧城市的内涵
1.2.1 智慧城市发展概述。“智慧城市”首次出现在1984年美国拉斯维加斯的一家以智慧城市命名的产业技术协会组织,欧盟在2007年的《欧盟智慧城市报告》中率先提出“智慧城市(Smart City)”的创新构想,2009年IBM首席执行官彭明盛首次提出“智慧的地球”。从2005年开始,我国学者开始借鉴国外智慧城市的建设与发展经验。2009年,国家总理在北京科技界大会上作了题为《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报告,报告中诠释了“物联网”、“智慧地球”等与智慧城市密切相关的关键概念,标志“智慧城市”的研究引起国家层面的重视。从2010年开始,智慧城市指标体系进入了研究者视野,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了“中国智慧城市(镇)科学评价指标体系”、上海浦东新区了“智慧城市指标体系1.0”。2010年,
《中国智慧城市(镇)建设行动纲要(建议案)》由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制定完成,提出未来5年发展100个智慧城市(镇)、200个智慧城区示范区的建设构想。可以预见,在未来的几十年内,智慧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将成为国内新一轮城市发展与转型的创新点和有力支撑。
1.2.2 智慧城市的内涵。IBM认为“智慧城市”是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作出智能响应。北京大学朱跃生教授认为:数字城市+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智慧城市。胡宝钢教授认为智慧城市就是对于城市发展过程的集成和复合,即智慧城市是对工业城市、信息城市、互联城市、智能城市、数字城市五个阶段的集成和复合。国脉互联认为智慧城市的本质特征是更加透彻的感知、更加广泛的联接、更加集中和更有深度的计算,智慧城市的“智”指智能化、自动化,是城市的智商;“慧”指灵性、人文化、创造力,是城市的情商。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智慧城市人类城市建设的延续,是从工业城市、信息城市一直到数字城市发展到更高阶段的必然产物。其本质特征是以传感器、物联网、高速无线信息基础设施为基础,以精细、准确、可靠的传感网、互联网等多网融合为传感经络,以数据挖掘、云计算、模糊识别、智能技术等为神经中枢,以智慧经济、智慧产业、智慧技术、智慧管理、智慧服务、智慧医疗、智慧校园、智慧生活等为重要内容的城市发展新模式和新形态。总之,智慧城市是人类城市化进程中,实现人与环境、人与城市、人与自然高度融合、协调发展的更高阶段。
2 智慧城市的特征
2.1 全面感知。更全面更加透彻的感知是智慧城市的基础也是其基本特征,即利用各种传感技术和设备,使城市中需要感知和被感知的人与物可以相互感知,且能够随时获取需要的数据和信息。要想实现全面、透彻的感知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传感技术和设备的发展是关键,传感设备在智慧城市中的广泛嵌入是基础,传感设备在智慧城市中的广泛嵌入形成了智慧城市的“感觉器官”。
2.2 可靠传递。在广泛的联接基础上形成可靠传递是智慧城市的基本特征之一,即融合移动互联网、电信网、互联网、物联网形成泛在化的网络承载系统,并安全可靠的将各种采集信息和控制信息进行实时准确的可靠传递。基于广泛联结的可靠传递是智慧城市的信息来源的基础,广泛联结如同智慧城市的“经络”,而可靠传递如同智慧城市传递来自外界的准确“刺激”信息,是智慧城市对外界信息的准确通信。
2.3 智能处理。更加集中和更有深度计算的智能处理能力是智慧城市的基本特征之一,即利用云计算、数据挖掘、智能模糊识别等各种智能计算技术,对海量的数据进行快速、集中、准确的分析和处理,并做出智能化的控制与处理。对海量的数据,利用数据挖掘、云计算、模糊识别等智能技术对其进行智能化的处理是实现智慧城市的关键和标志,是智慧城市区别于数字城市的关键点。
2.4 人性化管理与服务。智慧原本是对人的灵性的描述,现在移植到城市建设之中,其目的是要实现城市的智能化、自动化、智慧化、人性化等,即城市像人一样也有灵性也有智慧。当城市的运行建立在全面的感知、可靠的传递以及智能的处理的基础之上时,城市也如同人一般具有了灵性和智慧——智慧城市。
3 智慧城市的要素构成
3.1 智慧城市的“躯体”:感知基础层。感知基础层是智慧城市的“躯体”与“感觉器官”。传感设备在智慧城市中的广泛嵌入形成了智慧城市的“躯体”与“感觉器官”,感知基础层的功能是收集现实世界中发生的物理事件和数据,包含各种物理信息量、坐标信息、身份信息、声音、视频数据等,感知基础层成了决定物品是否能感知、能说话的前提条件。数据采集与执行主要是运用智能传感器技术、身份识别以及其他信息采集技术,对物品进行基础信息采集,同时接收上层网络送来的控制信息,完成相应执行动作。物联网的数据采集涉及传感器、RFID、互联网、通信网等数据采集、二维码和实时定位等技术。感知基础层使整个城市有了“躯体”和“感觉器官”,整个城市既能向网络表达自己的各种信息,又能接收网络的各种控制命令。
3.2 智慧城市的“经络”:网络中间层。网络中间层是智慧城市的“经络”,即信息传导系统。它将完成整个城市甚至整个国家范围的信息传递与沟通,通过移动互联网、电信网、互联网、物联网形成泛在化的网络承载系统,并安全可靠的将各种采集信息和控制信息进行实时、准确、可靠的传递,把信息安全、快捷、可靠的送到城市的各个地方,使物体自己之间能远距离、跨领域通信,从而实现城市之间、甚至全球范围内的通信。网络中间层形成了智慧城市的“经络”,“经络”的形成使信息传递有了通道,智慧城市中可靠的传递是智慧城市的基本特征之一,强大的网络中间层是智慧城市可靠传递的保证。
3.3 智慧城市的“大脑”:智慧应用层。智慧应用层是智慧城市的“大脑”。智慧应用层对海量的数据进行快速、集中、准确的分析和处理,并做出智能化的控制与处理,完成物体信息的采集、分析、决策等功能,智慧应用层是物联网的控制层、决策层。物联网的最终服务对象还是人,其目的是要实现城市的智能化、自动化、智慧化、人性化等,智慧原本是对人的灵性的描述,现在移植到城市建设之中,城市也如同人一般具有了灵性和智慧。物联网的应用服务涉及到当今生活、学习、工作的各个领域,如智慧校园、智慧医疗、智慧家居、智慧交通、智慧物流、智慧电网等。智慧应用层是智慧城市的“大脑”,智慧应用层使城市具有了灵性,实现了城市的智能化、自动化、智慧化,使城市更具有人性化和创造力。
4 结论
随着全球范围内智慧城市建设热潮的掀起,我国建设智慧城市己成必然,各级政府已经把智慧城市的建设作为新一轮城市和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和推动力。因此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我们必须弄清楚智慧城市的内涵、特点和基本要素,研究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的规律,充分借鉴全球智慧城市的建设经验,结合各城市智慧城市发展的特点和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特色,探讨出一条可行之路,为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和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云计算;风险
中图分类号:G250.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16-0000-01
Reflections on Cloud Computing
Zhang Yu,Guo Guangnan,Wang Xiaoling
(Xuzhou Air Force College,Xuzhou221000,China)
Abstract:Cloud computing is virtualization technology,to provide network infrastructure for the carrier,platform,software and other services to form large-scale integration of scalable computing,storage,data,applications and other distributed computing resources to work together super-computing model.The emergence of cloud computing technology makes it possible to directly access the software through the network applications and computing power,this new model will bring to the traditional IT industry,a great change,cloud computing is becoming a trend.In this paper,the development prospects of cloud computing and the presence of a few risks to think.
Keywords:Cloud computing;Risk
云计算的最终目标是将计算、服务和应用作为一种公共设施提供给公众,使人们能够像使用水、电、煤气和电话那样使用计算机资源。在云计算模式下,用户的计算机会变的十分简单,或许不大的内存、不需要硬盘和各种应用软件,就可以满足我们的需求,因为用户的计算机除了通过浏览器给“云”发送指令和接收数据外基本上什么都不用做便可以使用云服务提供商的计算资源、存储空间和各种应用软件。这就像连接“显示器”和“主机”的电线无限长,从而可以把显示器放在使用者的面前,而主机放在远到甚至计算机使用者本人也不知道的地方。云计算把连接“显示器”和“主机”的电线变成了网络,把“主机”变成云服务提供商的服务器集群。专业的来说云计算通过将各种互联的计算、存储、数据、应用等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并实现多层次的虚拟化与抽象,有效地将大规模的计算资源以可靠服务的形式提供给用户,从而将用户从复杂的底层硬件逻辑、网络协议、软件架构中解放出来。在云计算模式下,用户不再需要购买复杂的硬件和软件,而只需要支付相应的费用给“云计算”服务提供商,通过网络就可以方便地获取所需要的计算、存储等资源。目前,包括谷歌(Google)、IBM、微软(Microsoft)、亚马逊(Amazon)、EMC、vMware、Salesforce、Alisofi等知名IT企业纷纷推出云计算解决方案。作为一种全新的互联网应用模式,云计算将成为未来人们获取服务和信息的主导方式。
云计算未来主要有两个发展方向:第一,构建与应用程序紧密结合的大规模底层基础设施,使得应用能够扩展到很大的规模。从用户的角度来看,云计算系统将各种数据包括用户数据都通过网络保存到远端的云存储平台上,减小了用户对于数据管理的负担;同时云计算系统也将处理数据的服务程序通过远程的大规模云计算处理平台进行,能够负担大量数据的处理工作;可以说,云计算是数据共享计算模式与服务共享计算模式的结合体,是下一代计算模式的发展方向。从平台技术构建来看,云计算具有3个基本特征,即系统建立在大规模的廉价服务器集群之上,通过基础设施与上层应用程序的协同构建以达到最大效率利用硬件资源的目的,以及通过软件的方法容忍多个节点的错误。通过云计算对这3个方面基本特征的体现,达到了分布式系统两个方面的目标,即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可靠性。第二,通过构建新型的云计算应用程序,在网络上提供更加丰富的用户体验在云计算应用的构造上,很多新型的社会服务型网络,如facebook等,已经体现了这个发展趋势,而在研究上则开始注重如何通过云计算基础平台将多个业务融合起来。
云计算给用户带来了很大的便捷,在带来便捷的同时,云计算的强大资源很可能被网络攻击者锁利用,而且云计算的点对点模式,将会使到企业在面对某些安全威胁时,可能会更为束手无策。比方说,有了云计算所提供的廉价且庞大运算能力,破解加密安全密钥等不法活动将变得更轻易。所以云计算也存在着相当大的风险。
一、特权用户的接入:在公司外的场所处理敏感信息可能会带来风险,因为这将绕过企业IT部门对这些信息“物理、逻辑和人工的控制”。企业需要对处理这些信息的管理员进行充分了解,并要求服务提供商提供详尽的管理员信息。
二、可审查性:用户对自己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负有最终的责任。传统服务提供商需要通过外部审计和安全认证,但一些云计算提供商却拒绝接受这样的审查。面对这样的提供商,用户只能用他们的服务做一些琐碎的工作。
三、数据位置:在使用云计算服务时,用户并不清楚自己的数据储存在哪里,用户甚至都不知道数据位于哪个国家。用户应当询问服务提供商数据是否存储在专门管辖的位置,以及他们是否遵循当地的隐私协议。
四、数据隔离:在云计算的体系下,所有用户的数据都位于共享环境之中。加密能够起一定作用,但是仍然不够。用户应当了解云计算提供商是否将一些数据与另一些隔离开,以及加密服务是否是由专家设计并测试的。如果加密系统出现问题,那么所有数据都将不能再使用。
五、数据恢复:就算用户不知道数据存储的位置,云计算提供商也应当告诉用户在发生灾难时,用户数据和服务将会面临什么样的情况。任何没有经过备份的数据和应用程序都将出现问题。用户需要询问服务提供商是否有能力恢复数据,以及需要多长时间。
六、调查支持:在云计算环境下,调查不恰当的或是非法的活动将难以实现,因为来自多个用户的数据可能会存放在一起,并且有可能会在多台主机或数据中心之间转移。如果服务提供商没有这方面的措施,那么在有违法行为发生时,用户将难以调查。
关键词:云会计;云计算;企业会计信息;应用;安全
我国会计步入信息化有大概20年,很多大型企业已经实现了会计电算化,对于一些中小型企业来讲,会计电算化仍然在不断改进之中。目前云计算逐渐兴起,使得云会计也逐渐出现,较之以前的会计电算化更加复杂。会计对于企业来说非常重要,其不仅掌管着企业的财务,而且对于企业的发展投资预算等也具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对于小型企业,由于其资金有限,会计专业人员的知识不足,使得会计信息化受到严重抑制。因此本文主要针对近年来兴起的云会计进行相应介绍,探讨云会计在中小型企业中的应用情况,分析云会计在中小型企业的会计信息化转变中的安全性问题。
一、云会计相应介绍
Google的首席执行官在搜索引擎大会上提出了“云计算”概念,此概念使得以前的单个系统、单个电脑逐渐融合,变成了一个网络的分支。云计算平台按照动态布置、配置、重新配置以及取消服务等,使得云计算在服务中不断以模拟的虚拟服务器作为基础。高级的云计算服务通常包含了其他的计算资源,例如网络设备、其他安全设备以及防火墙等,云计算在应用方面需要通过互联网进行扩展访问程序。另外云应用则是大规模的使用数据中心数据以及强化服务器性能来促进网络运行]。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来访问云资源,但是其仅仅是能够访问一个应用程序,当前所提到的云计算其主要是在信息技术上实现的一种网上交互,通过网络来获得所需资源,其中包含了平台、硬件和软件。
云计算在发展时具有其基本特征,分别为云计算的基本特征、云计算的服务模型、云计算模型。其中云计算的服务模型主要分为了三个,云计算主要包含了平台级服务、基础设施级服务,以及软件层服务,所谓的基础设施级服务主要是将数据库、信息系统等当作基础设备集成,消费者通过互联网不断完善其基础设施服务。而平台级服务则是将软件开发作为一种平台服务模式,逐渐实现网上数据交互。软件级服务则是指供应商通过互联网提供软件,用户不再进行软件购买,租用的供应商则是通过软件来进行信息管理,以此来实现会计信息化。云计算的基本特征:首先,按需进行自动服务,这需要视客户的需要按照服务供需能力提供,可以从单方面向客户提供相应的计算能力。其次,广泛的网络访问。可以采用多种客户端平台进行网络访问服务,例如可以使用手机、笔记本电脑等进行网络访问。然后则是资源共享,云计算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资源多,且可以通过云服务端来实现资源共享,在此过程中云端通过模拟多个客户来提供相应的服务。最后,云计算可以实现快速可伸缩,其具有可伸缩性以及快速的服务能力,这种能力从服务供应商所提供的服务来看是无限的,客户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能获取服务。
二、云会计在中小企业的应用优势分析
对于中小型企业由于自身的资金、人才以及信息化条件等造成了其瓶颈问题,随着当前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小型企业越来越清晰认识到会计信息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当前的云会计在中小型企业的应用中存在着下面几点优势:
1.降低会计信息化成本
中小型企业在会计信息化的前期由于服务器的规模不大,造成了其运行机制不灵活,升级速度和升级的扩展性较差,企业信息化主要集中为企业财务、采购、销售等几个部门的信息。为了保障企业运行信息的准确和通畅,云会计的出现正好解决了中小型企业信息化的成本问题。中小型企业通过购买服务方式,不断来获取云端服务,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中小型企业的会计运算支付,对于软件产品的购置和后期产品维护费用和升级等大大地削减了成本。
2.满足中小型企业会计信息化扩展要求
云会计服务的供应商所提供的是软件服务、专业优化服务,由于供应商提供的会计信息化服务,需要有专业的更新,同时需要应用最新的技术,在满足会计信息化发展的同时可有效降低会计信息化的风险。另外云会计其主要依据平台还是云计算,因此为了确保中小型企业在云计算上的核心财务信息可以动态变化,这样才能够满足中小型企业的快速发展。由于云计算技术应用使得会计不断发展,企业在业务方面依然享受有云会计信息化,这增强了会计信息化的使用价值。
3.提升中小型企业会计工作效率
由于传统的会计属于手工会计,往往都是通过财务报表形式来记录账单,会计信息化势必会大大推动会计的发展,同时还可以有效的简化会计人员的工作量。云会计的使用需要获得专业的技术支持,需要从服务商处获得信息技术保障,如此一来供应商的团队在设计信息化软件的时候,需要考虑软件更新、应用以及安全等问题,同时还需要建立相应的咨询团队,为中小型企业提供相应的服务。云会计的实现和应用可以提高会计人员的工作效率,提升企业会计的工作效率,使得会计工作不再是企业的繁杂工作,而是一份效率简洁的工作。
4.云会计促进中小型企业全面集成化
云会计在中小型企业中的应用可以有效促进中小型企业的会计动态调整,以满足当前企业规模快速增长需求。云会计在中小型企业中的广泛应用使得中小型企业具有小而全的特征,在此过程中需要与企业、银行、税务、供应商以及客户机等联络。云会计可以在网络下实现电子商务、银行对账、企业与上下游企业之间用户信息集成。
三、云会计在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中的应用问题
1.中小型企业的观念问题
中小型企业都基本具有较强的控制欲,相比大型企业而言,中小型企业更加不愿意失去对企业的控制权,虽然中小型企业的数据管理比大型企业数据管理要少得多,但是这些数据都是中小企业的命脉和根本,一旦失去或泄露,对企业的打击尤其严重,所以他们不希望有人破坏或篡改他们的核心数据或资料。再加上目前的社会普遍存在着诚信危机,使得很多中小企业更加不愿意将关乎自身企业生死的客户数据、财务数据等存储在他们的服务器中,这种现状和云计算模式免安装软件,并且在任何时间和地点都可以通过互联网登录云会计信息系统进行数据存储和业务处理的观念不符。
2.云会计供应商技术问题
云计算模式下的会计信息系统的扩展性很强,云会计供应商通过规模化经济与专业化的途径使软件服务的成本进一步的降低,再依靠大量的客户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而客户的累积和形成主要依赖于云会计供应商提供的高质量、高安全性的软件服务,如果针对中小型企业,制作出符合中小型企业实际需求的会计信息系统需要在前期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充分地满足中小企业的需求。由于云计算会计系统不同于传统的会计信息系统,云会计供应商需要大量的用户使用他们的服务以满足自身发展,所以在选择上云会计供应商为了满足不同区域、不同业务需求、不同地域的企业的实际需求,其扩展性、灵活性以及适应性要求极高,这就对云会计供应商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
3.云会计下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安全问题
由于云会计模式和传统企业会计信息模式有很大的区别,很有可能出现多家企业共用一朵云来储存企业的会计信息的现象。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会计信息或数据一直都是企业的核心机密,这些企业当然也不愿意会计信息被人窃取或破坏,使得很多的中小企业担心使用云会计会不会受到黑客的攻击,会不会导致会计信息泄露,或者是担心共用一朵云会不会泄露给一朵云中的其他非授权的企业或人员。此外,云会计下的会计服务不仅仅包含了会计信息的储存,还包含了数据的传输、迁移、备份等内容,这些内容的安全性同样是中小企业考虑的重点。由于软件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进步会不断的升级、维护等,加上随着企业不断的发展和扩大,业务和数据量不断扩大,使得软件的应用模块也需要不断的增加,那么数据动态调整就是必须经历的步骤。所以云会计供应商怎样保证中小企业的数据迁移、传输的完整性和安全性一直是中小企业所担心的问题。
四、云会计在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安全对策
1.加强云会计的安全防卫
云会计可以从技术上入手,以保证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存储、传输、迁移、备份的安全性。如可以通过对访问者的身份进行认证,并加强对访问者的控制,再通过密钥管理技术,对中小企业存放在云中的各项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密钥由企业的决策人员掌管,从而防止不相关的人员或者运营商窃取云中的数据信息,然后再利用虚拟体进行保护,由云会计供应商和网络安全供应商共同合作加强对虚拟机服务器的恶意软件、黑客的入侵检测,从而全力地建立起安全的虚拟网关。
2.加强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
在实际运用中,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安全问题中还涉及到了一类较为特殊的问题,即自身企业的授权或者非授权人员有意或者无意的错误操作引起企业的会计信息泄露或者被破坏的情况,所以为了切实避免这类情况,最大化的保证中小企业的核心利益,需要加强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首先规范人员的授权,企业管理人员或决策人员根据人员的职位和工作内容给予相应的权限,每个人员的账号、密码、授权、权限需要企业的相关负责人确认并签字,严格的监控账号权限变更。同时在和云会计供应商的合作中,企业应该明确云会计供应商在一定时间中对企业的账号权限进行审阅并交由企业管理人员审阅,这样可以及时地让企业的管理人员能够全面地掌握账号的权限是否和职位以及工作内容相匹配,并且能够及时地了解到离职人员的账号是否被删除,防止离职人员泄露或篡改企业的核心信息。
3.云会计供应商加强数据的管理
为了进一步保证中小企业会计信息的安全性,云会计供应商应该做好系统数据的备份工作,除了每日正常的备份之外,还需要增加数据异地备份,从而保证系统在异常时能够利用历史数据进行及时的恢复,以避免企业的核心数据丢失,给企业带来无可挽回的损失。与此同时,云会计供应商还需要建立起完善的、科学的数据恢复性测试体系,派遣专业的人员定期的对数据恢复进行测试,并详细地记录出测试的人员、时间、编号、过程和结果等,以作为系统出现故障时的恢复依据,最大化的保证数据完整性和安全性,使中小企业的业务能够正常进行。
4.相关部门监督
在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过程中,针对信息化发展的特点,需要国家相关部门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并且同时做好云会计服务商的监督和评价工作。
(1)建立云会计信息相关安全标准和法规
虽然我国各个领域的信息化发展速度较快,但是针对云计算的标准和安全法规还不完善,并没有明确地指出云计算数据信息的安全要求和指标,再加上我国的云计算技术正处于发展期,所以更需要一部完善的关于云计算的相应标准和法规,以规范我国的云服务市场,为云计算技术的发展指导一个方向。
(2)加强云会计服务商的监督和评价
为了进一步规范市场,保证中小企业的核心利益,我国在建立相应的信息安全标准和法规的基础上加强对云会计供应商的监督和评价,以筛选出诚信高、技术强、作风硬的云会计供应商,以进一步保证云会计供应商数据库的安全,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总结语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云计算技术迅速在人们生活中发展,其不仅是应用于人们的娱乐生活,也被广泛的应用于人们日常的工作之中。会计信息在发展和应用过程中虽然存在着很多的优势,但是也不乏一些安全问题,所以这种具有双面性的软件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其缺点以及优点,这样才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得到灵活应用。
参考文献:
[1]程平,周欢,杨周南等.云会计下会计信息安全问题探析[J].会计之友,2013,(26):28-31.
[2]程平,温艳好.云会计对审计的影响及对策[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3,(11):121-124.
[3]程平,何雪峰.“云会计”在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中的应用[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5(1):55-60.
[4]丁文杰.浅议云会计下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安全[J].时代经贸,2013,(22):129-129.
[5]龚玉利.云会计对当代财务管理的影响之探讨[J].财经界,2013,(29):143-144.
[6]金阳.“云会计”在企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2013,(24):178-179.
[7]汪慧甜,胡仁昱.浅议云会计下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安全[J].新会计,2012,(3):6-8.
[8]刘爽,谢武.云会计在企业会计信息化中的应用研究[J].新会计,2012,(5):62-64.
[9]姚仲明.云会计:会计信息化发展的新趋势[J].新会计,2013,(8):79-79,78.
[10]云会计:会计信息化的新变革――会计+云计算=“云会计”[J].中国总会计师,2012,(7):24-28.
[11]吴仁群.云会计与云审计关系浅析[J].财务与会计,2013,(7):44.
2007年,云计算这一概念进入了国人的视野。随后,业界对云计算的关注日益升温,并进入了“热炒”阶段。各种理念和说法层出不穷,大幅降低IT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商业模式创新、改变商业格局等标签,都被贴在了“云”的身上。遗憾的是,对于云计算,虽然是“人云亦云”,大家似乎还是“不知所云”、 “云里雾里”。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和高关注度相比,落地应用过少,因此,容易给人华而不实之感。另一方面,云计算是个比较新的领域,为了利益和占领“制高点”,众多厂商都只云自家“云”,甚至出现一些企业哗众取宠,滥用“云概念”的现象,从而让人无所适从,产生厌恶之感。在2011年,一幅对联颇为流行。上联是:云计算、云存储、云杀毒、云邮件、云播放器――云里雾里;下联是:谷歌云、微软云、苹果云、脸谱云、亚马逊云――不知所云;横批:神马都是浮云!
但毫无疑问,“云”是值得关注的,对于中国企业而言,云计算是难得的机遇,也是艰难的挑战。因此,我们应该抛去芜杂,来回答一些基本的问题:什么是云计算?“云”的好处是什么?风险是什么?
什么是云计算
云计算的定义,有很多版本,美国国家技术与标准局(NIST)信息技术实验室所给出的定义得到了比较广泛的认可――云计算是对基于网络的、可配置的共享资源计算池,能够方便的、随需访问的一种模式。可配置的共享资源计算池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和服务。并且,这些资源池以最小化的管理或者通过与服务提供商的交互,可以快速地提供和释放。
根据《云计算:技术、平台及应用案例》(雷万云博士等著)一书的介绍,云计算具有5个基本特征:(1)按需自助服务。消费者无需同服务提供商交互就可以自动地得到自助的计算资源能力,如服务器的时间、网络存储等(资源的自助服务)。(2)无所不在的网络访问。借助于不同的客户端来通过标准的应用对网络访问的可用能力。(3)划分独立资源池。根据消费者的需求来动态地划分或释放不同的物理和虚拟资源,这些池化的供应商计算资源以多租户的模式来提供服务。用户经常并不控制或了解这些资源池的准确划分,但可以知道这些资源池在哪个行政区域或数据中心,如包括存储、计算处理、内存、网络带宽以及虚拟机个数等。(4)快速弹性。一种对资源快速和弹性提供并且同样对资源快速和弹性释放的能力。对消费者来讲,所提供的这种能力是无限的(所需的、大规模的计算机资源),并且在任何时间以任何量化方式可购买的。(5)服务可计量。云系统对服务类型通过计量的方法来自动控制和优化资源使用(如存储、处理、带宽以及活动用户数)。资源的使用可被监测、控制以及对供应商和用户提供透明的报告(即付即用的模式)。
云计算最基本的功能是允许用户在任何地点,通过互联网获取远程服务器上的计算能力。雷万云认为,云计算的模式可以看成是现实中,供电厂的供电模式运用到互联网领域中,不再需要企业自己建“电站”,而是由一个专门的提供云计算服务提供商来提供,他们负责买软硬件,提供很多功能给企业。而企业就像用电一样,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来获取供应商的计算能力和服务。而微软大中华区董事长兼CEO梁念坚也表示:“这种方式很像是水、电、气的供应,人们只需拧开龙头或开关,而不必亲自去构建庞大而复杂的管道及电路。一个成功的云计算平台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软件开发经验、能力和各种资源的优势,使得人们消费IT服务就像消费水、电、气一样,简简单单,却不可或缺。”
【关键词】云计算 产业链 融资策略
一、引言
当前,中国云计算产业尚处于导入和准备阶段。根据赛迪顾问最新的《中国云计算产业发展白皮书》的研究报告显示,2012年中国云计算服务市场规模将增长到606.78亿元,到“十二五”末,产值规模将突破万亿。随着我国云计算的产业化快速发展,从知识创新到产业化的各阶段都产生大量而持续的资金需求。然而,由于金融机构对云企业认知不足、融资标准缺失、融资风险难以规范等诸多问题,导致资本市场对云计算企业的接受程度较低。与此同时,学术界针对云计算产业金融方面的研究也大都偏向技术应用层面,涉及企业发展根源的融资策略方面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提出了以云计算产业链的细分为基础的融资策略研究思路。在深度剖析云计算产业链特征、资金特征和风险特征的基础上,找出能与云产业特征相匹配的阶段性融资策略,旨在为我国云企业提供新的融资思路。
二、我国云计算产业链细分
目前学术界常用IaaS、PaaS以及SaaS这三个层面概括云计算产业链。然而IaaS等仅仅只是云计算产业的三种服务模式,没有包涵云计算基础设施的生产以及衍生产业的环节。为了有针对性地剖析云企业在不同阶段的融资特点,本文重新对云计算的产业链进行了划分,如图1所示。
三、云企业融资需求特征分析
充分把握产业链每个环节的资金投入、运行、回笼周期,有利于企业在选择融资策略时提高针对性、有效性以及准确性。通过以上对云计算产业链的细分及各阶段的业务形态分析,可以得出不同层次云企业的融资需求特征。
(一)云计算基础设施提供商的融资需求特征
云基础设施提供商的资金需求主要环节包括基础设施研发、产品产业化和市场推广三方面。在交付使用方之前,基础设施提供商需要大量的流动资金来承揽项目垫资。基础设施项目的建造是对大量高技术设备的组装和配置安排,在技术层面上门槛较低,同时基础设施商还拥有厂房与设备等实体可作为抵押物资融资。这些都使得基础设施提供商具备较好的融资基础,对于金融机构来说风险可控性较强。
(二)云服务供应商的资金需求特征
云服务供应商分为基础、平台及应用三个方面,它们都有各自的特点。
首先,在IaaS服务层面,云服务的提供商主要向用户或组织提供建立在基础设施之上的云计算资源服务,需在基础设施的购置及运维上投入大量的资金。由于基础设施服务是建立在企业用户对云平台的需求基础上,服务提供商将虚拟硬件作为服务租售给所需的用户并给予用户对这些设施的访问和控制权,因此对于该环节的企业来说,用户对服务的需求是可持续的。并且基础设施提供商已经在硬件设施上降低了基础即服务企业的开发成本与技术风险,因此该环节的企业风险偏好相对较低。
PaaS层面,提供商主要为满足用户某种特定需求而提供其消费的软件的计算能力。因此,服务提供商将会把大量的资金、科研人员投入到研发具有良好兼容性、扩展性和功能强大的云平台项目中,从而产生规模较大的资金需求。在平台研发期间,提供商面临着较大的时间成本和技术风险。同时,由于云计算的概念刚刚引入,还没有被用户普遍接受,研发出来的平台市场推广成本巨大。因此,该环节的资金需求风险偏好较强。
SaaS层面,使得研发应用程序的门槛降低,应用程序作为应用即服务的提供商的主要业务,其应用的种类和市场决定了应用服务提供商经营的业绩,于是提供商将会把大量的资金投入应用产品的研发,资金流向单一,因此资金需求规模较小。由于应用即服务市场准入门槛较低,拥有众多的提供商,所以市场竞争激烈,服务提供商将面临强大的市场风险,会因为服务产品不能被市场接受而导致项目失败。并且,应用产品研发的过程中也有较大的技术风险。
(三)增值服务企业资金需求特征与风险评估
与应用即服务类似的是,增值服务提供商的资金流向大都集中在软件研发上,对于硬件设备的购置需求较小。且由于云计算增值服务商以自由企业为主,对企业的实力和规模要求不受限制。除个别具有实力的企业巨头外,大多数增值服务的提供商属于中小型企业规模,甚至是微型企业。这些企业的经费有限,研发项目单一,经营规模不大,因此资金需求规模也较小。但有别于应用即服务的是,增值服务的范围还涉及行业解决方案、规划咨询服务等内容,市场提供商众多,市场竞争激烈,中小服务提供商面临较强的市场风险,成长和成熟的可能性较小,因此风险偏好较强。
四、基于产业链的云企业阶段性融资策略选择
云计算企业阶段性融资策略是针对处于产业链不同阶段的云企业资金需求特征,并结合各种融资渠道的特点,选择可行的融资形式。根据上述对产业链上云企业不同融资需求特征,可进一步提出以下阶段性融资策略选择。
(一)基础设施提供商融资策略选择
云产业的基础设施提供商,普遍具有投资规模大、风险低的特点。处于这个层次的云企业一般拥有大量生产云计算基础设施的物理资产甚至云计算产业园的土地资产,这些资产都可以作为融资抵押或固定资产偿债,对于银行来说融资风险是可控的。所以抵押类贷款是云计算基础设施提供商的传统性融资策略。同时,夹层融资策略能满足处于成长期的云计算基础设施提供商的资金需求。从融资成本上来说,成长期的云计算基础设施提供商已经具有稳定增长的历史,企业通过引入兼具债权和股权性质的夹层资金,有利于降低企业的总融资成本,促进企业的扩张和发展。
(二)云服务供应商融资策略选择
云计算基础即服务(IaaS)提供商具有向用户提供基础设施租赁的服务,因此,融资租赁必然成为其首选融资策略。云计算基础即服务的提供商对于融资租赁的需求主要在于对云基础设施的购买上。云基础设施的购买,要花费大量的流动资金,若运用融资租赁则会减小云服务提供商短时间内资金支出的规模,有利于基础即服务的可持续性发展。
对平台即服务提供商的盈利模式和风险收益特征,比较适合该环节服务提供商的市场融资方式主要有夹层融资、知识产权担保等策略。目前我国处于PaaS服务提供商都是传统IT产业发展较好且具有相当实力的企业,例如微软、Google、新浪等企业,企业在云计算市场占有较大份额。这些条件都比较符合夹层融资的基本要求,因此PaaS服务提供商可以选择夹层融资来获取所需资金。同时,这些企业还拥有大量的知识产权无形资产,可以通过评估机构的评估,用知识产权作为债权担保以获取资金。
与平台即服务(PaaS)相比,虽然SaaS服务提供商也需要研发软件和推广市场,但是其提供商规模和研发难度都要小得多。当用户需要某种服务的时候,不再自己投资开发,而是从云计算服务提供商那里租用。比如从SaaS提供商那里租用CRM服务。根据软件即服务提供商的盈利模式和风险收益特征,企业可考虑使用天使投资、供应链融资、知识产权担保等融资策略。其中供应链融资策略是SaaS服务提供商比较理想的融资策略。通过利用业务合作对象的资信实力,一方面有助于帮助中小软件提供商解决融资难问题;另一方面,SaaS服务提供商还可以通过这一融资策略来获取银行授信,以企业的应收账款作为质押给予一定的信贷支持,增强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和赊购赊销中的信用能力。
(三)增值服务提供商融资策略
处于该层次的企业大多属于中小型企业,甚至是微型企业。因此,云计算增值服务企业应坚持以灵活的市场化融资策略,企业可采取风险投资类策略、贷款类策略以及担保类策略相结合的方式。风投类策略方面,天使投资、私募股权投资等风险投资的进入与当前云计算增值服务企业面临的高风险相匹配。据赛迪投资顾问统计,2010年至2011年10月,中国软件企业通过天使投资进行股权融资的案例总量为9例,仅有1例披露了股权融资金额,金额较小,且是一次性投入。贷款融资方面,供应链融资可成为主要模式。另外,互助担保、知识产权担保等担保类策略也为云计算增值服务提供商有效方法。虽然云计算增值服务企业规模不大,融资能力不强。但是通过互助担保等创新融资策略,不仅提高了该类企业的融资能力,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银行的放贷风险。同时,由于云计算增值服务企业是知识密集型企业,企业拥有的是高新技术,缺乏传统融资担保标的,很难从传统的融资渠道获得资金。因此,利用企业的优势资源即知识产权资源进行担保融资是属于高新技术企业特有的融资策略选择。
五、小结
本文从产业链角度把握住了各类云计算企业的基本融资特点,通过分析其业务特征、融资特征和风险特征,构建了能与其相匹配的融资策略框架,为不同层次的云企业在今后的融资实践应用中提供了思路与方向。但阶段性融资策略研究是一个复杂系统的过程,本文仅进行了云企业融资策略的梳理,今后产业链每个阶段的融资策略都可以继续展开深入研究,并且还可以在未来的云企业实践中加强金融创新,实现云企业融资策略的多样化发展。
参考文献
[1]赛迪顾问.中国云计算产业发展白皮书[R],2011.
[2]洪峥.雾里看花:云计算中的投融资机会[J].国际融资,2011(01).
[3]陈滢.谈本土云计算项目融资困境[J].科技创业,2011(09):100.
[4]张纪元.云计算产业链和基本特征及电信运营商盈利模式[J].广东通信技术,2011(08).
[5]张建文,汪鑫.云计算技术在银行中的应用探讨[J].华南金融电脑,2009(06):16-19.
[6]谢世清.论云计算及其在金融领域中的应用[J].金融与经济,2010(1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