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物流工程的认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分流培养;改革与实践
资助项目:福建农林大学校教学教改项目[01jg04032,2010YJ14]。
作者简介:邱君志(1974― ),男,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生物工程专业教学。
生物工程是现代生物学发展与相关科学交融的产物。它涵盖基因工程、微生物工程、酶工程、细胞工程及生物分离工程等领域,是当今世界和现代高新工程领域最富有活力并优先发展的领域之一[1]。生物工程技术以众多的成就为我们展示了一卷新世纪的画卷,从医药革命到绿色革命,从新能源到可持续的生态环境,生物工程研究步入了一个迅猛发展时期。据此,作为人类朝阳产业的生物工程,正引领着一场史无前例的科学革命。
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工业技术的突飞猛进,与其他传统工程技术类专业一样,生物工程专业面临着新的形势与挑战。
为了让学生及时跟踪当代生物领域中的前沿知识,并尽可能将现有课本知识与科技发展接轨,分流培养生物工程专业人才的模式,既符合生物工程应用性、广泛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又适应当代社会对人才多层次的需要[2]。采用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分流培养模式,不仅可以保证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还能够推动我国生物工程教育和生物工程事业的健康发展。
一、专业现状及存在问题
生物工程是生物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的基础,是从实验室研究通向大规模工业生产的桥梁,它涉及生物、农业、化工、轻工、医药、环保、材料、能源、信息等诸多领域。
随着社会特别是企业对创新工程人才需求的增加,生物工程专业将更强调可持续发展,更具国际性、交叉性、创新性和前沿性。相应生物工程人才培养的内涵也是与时俱进,因此国内生物工程专业发展迅速,各高校表现出极大的办学积极性的可喜一面,又看到相当一部分高校由于办学基础较差,但每年招生人数仍在不断扩大的可忧之事[3]。国内大部分学校,生物工程专业办学时间较短,师资力量薄弱,经费不足,力不从心。特别是存在专业学科定位不准、专业人才业务培养目标不明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单一等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生物工程人才分流培养模式,希望其经验能供其他设置有生物工程专业的高校借鉴与参考。
二、 人才分流培养模式的改革内容
面对当今社会的需求和生物工程专业发展的需要,该专业人才应该如何分流培养?这是我们办好生物工程专业的当务之急。
首先,需要认真调研剖析我国现有高校生物工程专业的分布、演变由来、学生人数及存在问题。其次,进一步调查社会对生物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然后,探讨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内涵与业务目标,明确生物工程专业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计划制定的原则与改革方向。接着,提出适合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分流培养的课程体系基本框架,在人才分流培养模式中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的培养[4]。最后就是专业人才分流培养模式在高校的实践应用。
三、培养模式的改革目标
通过上述改革,需要达到如下改革目标:提出办成一个适合当代社会发展和需要的生物工程专业必备的条件与要求;紧紧追踪生物工程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把传统的经典研究方法与现代生物工程技术有机结合起来,把厚基础与重应用紧紧结合起来,重在培养掌握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的科学原理、工艺技术过程和工程设计等基础理论、基本技能,能在生物技术与工程领域从事设计、生产、管理和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的工程技术人才[5];将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分流培养模式在相关高校实践推广,为本专业下一轮人才培养模式修改提供参考[6];在产、学、研相结合中成为我国生物工程产业发展的技术源泉,使得本专业在培养更多较高水平的生物工程专业人才的同时,为推动海西以及我国经济发展服务。
四、模式改革的具体分工
为了实现上述改革目标,需要有人去调查分析中国高校生物工程专业的地理分布格局、演化渊源、尚存疑问及社会发展对该专业人才的需要等,为更好地开展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分流培养模式的改革奠定基础。
还要有人根据专业自身特点结合社会发展需求,创新设置生物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体现“加强基础、拓宽专业、注重工程能力”,确定生物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以及生物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为本专业人才分流培养模式的研究制定计划[7]。同时有人从专业人才分流培养模式着手,创建“一主两翼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构筑“理论授课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第二课堂素质教育体系”三个教学平台[8]。
还需要有人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建立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学生工程实践技能。有人组建综合设计性实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更需要有人建立新教学计划运行中的教学管理制度改革,推动教学方法手段改革,实践和推广专业人才分流培养模式。
五、展望
通过改革和具体分工,最终构筑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分流培养模式的 新方案,确定其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改革生物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重视理论和实践教学、优化教学体系。专业人才分流培养模式 在国内相关高校生物工程专业或相关专业实践应用。推动我国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和生物工程事业更好地更快发展。
参考文献:
[1][2]韩晓云,赵 辉,李秀凉生物工程专业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实验教学体系之建构[J]黑龙江教育,2010(1): 68―69
[3]居继清,邓 婕专业学生分段分流培养模式探讨[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0,26(6): 80―82
[4] 陈学红,汪世华,林文雄,李扬裕生物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优化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11,13(2): 150―152
[5]李小蕊,韩晓磊,姜 波,陈维霞浅议如何提高生物工程专业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J]陕西教育,2011(3): 56
[6]朱振洪,马重阳,余 勤,万海同高等中医院校生物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1): 21―22
关键词:物流学学科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物流经济
1引言
物流学是一门综合学科,物流产业是一个新兴聚合型产业,它的理论与实践必然在中国形成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被称为"第三利润源"的现代物流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正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竞争的国际化、需求的多样化、市场的一体化使现代物流的发展进入了一个高级阶段。许多专家指出,现代经济的发展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物流的水平。物流实践的发展,需要对物流学理论更深入、更规范的研究,需要更多的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物流人才,这就迫切需要建立和不断完善物流学学科体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适应我国物流发展的要求、适应物流学理论研究和物流人才培养的要求。本文提出关于对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两种设计方法,望引起各界同仁们的争鸣和共同探讨。
2.构建物流学学科体系的必要性
从二十世纪初,美国人提出物流这一概念开始,就有许多争论,并逐步深化与发展,到目前为止,各国对物流的定义也不完全一致,但大同小异。物流业已成为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一个重要产业,已是既成的事实,物流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已无可质疑。物流作为一门科学,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各国研究的成果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兴趣。但是,物流尚未作为一个学科屹立于众多成熟的学科之林,这个学科就是“物流学”。直至目前,物流学还是一个没有进行充分研究的新学科,建立和不断完善这样一个学科是否有必要?是否可能?这个学科下面又应该包含哪些子学科、其学科体系究竟如何?这是长期致力于物流实践、物流理论研究、物流教育和培训的专家们共同关心的问题。
2.1物流实践的发展急需明确物流学学科体系
目前,物流学学科体系的不明确和物流学理论研究上的滞后已严重影响了中国物流实践的发展。物流实践活动对商品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影响日益明显,已引起了各方面的广泛关注。然而,指导理论和实践研究的物流学学科体系至今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致使物流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还没有真正研究清楚,物流学学科的本质还没有被全面揭示出来,进而直接导致了人们对物流认识的偏差。
2.2新兴的物流学呼唤建立自己的学科体系
物流学理论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物流概念、物流技术和物流模式,产生了许多传统学科无法解释的问题,带来了传统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这就必然要求建立起物流学学科。通过理论研究,我们越来越认识到,物流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是由管理学、经济学、工学和理学等相互交叉形成的新兴学科;物流学学科有着自己的理论体系和研究内容;作为一个学科,物流学有着自己的学科体系。从物流学理论研究出发产生的建立物流学学科体系的需求,是学科发展的必然。
2.3物流教育的发展迫切需要学科体系的支撑
为适应物流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深入,社会和经济发展各对层次物流人才需求的急速增长,目前我国物流教育正在快速发展(见下表),从2001年仅有一所高校招收物流专业,到2003年9月已有47所高校在办物流专业。但是,我们的同仁中仍在对有关物流的学科专业的内涵进行着讨论。例如,对物流工程,有的定义为“从系统工程角度研究物流,称为物流系统工程,简称为物流工程”,有的定义为“物流工程是从工程角度研究物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有的定义为“物流工程是指在物流管理中,从物流系统整体出发,把物流和信息融为一体看作一个系统,把生产、流通和消费全过程看作是一个整体,运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物流系统规划、管理和控制,选择最低的物流费用、高的物流效率、好的顾客服务,达到提高社会经济效益和企业经济效益的综合组织管理活动过程。”这样,就从方法论、工学、管理学三个角度对同一概念产生了三种定义。物流教育的发展迫切需要学科体系的支撑,试想,在这种内涵混乱的情况下,必然产生专业培养目标不明确的问题,而这个问题正是由于物流学学科体系的不明确产生的。
近三年我国招生物流专业的高等学校数
专业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物流管理
1
7
37
物流工程
2
10
2.4物流学学科体系的构建对今后学科的调整和完善会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目前我国的物流学学科体系正在建立过程中。由于受管理体制条块分割、分业管理等问题的影响,我国物流业呈现一个分散的状况,再加上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物流教育条块分割的状况也未得到彻底的改变。因此,各学科专业的研究领域、研究目标、研究的重点不明确。新设的物流工程和物流管理等专业,在很大程度上是原来某一物流相关学科的转型,使物流学学科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因此,目前迫切需要对物流学学科体系进行构建,以期对今后物流学学科体系的调整和不断完善起到指导作用。
3.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设计方法
学科是指学术的分类,是指一定的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分支。学科发展历史表明,一个学科的成熟将要引发这个学科与相关学科的集成。对于在一定层次和高度已经认识清楚的事物,人们将会在更高的层次上来认识。物流学学科的发展也是这样的。以前人们所认识的重点是物流各要素所组成的这些学科。目前我们认识到,这些学科必需进行集成才能达到更大规模的优化,而这个更大规模的范围就是物流学学科的研究范围。
研究物流的目的是要有效地管理控制物流的全过程,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前提下,使其消耗的总费用最小,因此,经济指标是衡量物流系统的基本尺度。研究物流学必然涉及经济学的有关内容,特别是近代兴起的技术经济学和数量经济学都和物流研究有密切关系。在对作为物流要素的对象物的研究中,以及对对象物产生时间维和空间维物理性变化的方法、手段的研究中,又涉及到工程技术科学的许多领域。在运输技术、仓储技术、搬运和包装技术中融合了机械、电器自动化等学科的成果。对物流系统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必须以数学特别是应用数学、运筹学等为基础,也要以电子计算机作为手段来实现分析和控制的目的,这些都是物流学的研究范畴。综上所述,物流学可以说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或是管理科学和工程技术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
鉴于此,我们对物流学学科体系的构建提出以下两种设计方法,供大家讨论和完善。
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第一种设计方法:
将物流学作为管理学学科门类下的一个一级学科,物流学下面进一步分为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物流经济三个二级学科。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这种意见见表1。
学科门类
一级学科
二级学科
管理学
物流学
物流管理
物流工程
物流经济
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第二种设计方法:
在管理学学科门类下的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中设立一个二级学科——物流管理工程,该二级学科下可设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等多个研究方向。将物流经济作为经济学学科门类中应用经济学下产业经济学二级学科的一个研究方向。这种设计方法可鼓励多学科共同研究物流问题。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这种意见见表2。
学科门类
一级学科
二级学科
研究方向
管理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物流管理工程
物流管理
物流工程
供应链管理
物流系统分析
等等
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产业经济学
物流经济
等等
在上面两种设计方法中,物流学学科体系的基本构成都是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物流经济三个子学科,有必要对这三个子学科作一分析。
3.1物流管理
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对物流的定义为:“高效、低成本地将原材料、在制品、产成品等由始发地向消费地进行储存和流动,并对与之相关的信息流进行规划、实施和控制,以满足用户需求的过程。”西方物流(LOGISTICS)理论强调物流学科研究的重点就是对物流系统的管理。在我国,物流管理学科应该作为国内物流学的重点子学科进行研究。
物流活动是由物流组织来完成的,而“管理是一切组织的根本”。企业的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物流业务的具体运作、物流过程的控制、物流效益的考核与评估等都是管理,需要管理理论的指导。物流与许多的管理学专业有关,如工程管理、工商管理、信息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但物流管理学科有着自己的研究范围。
(1)物流管理学科的研究对象
物流管理学科的研究对象可以概括为:同现代生产经营、科技、经济、社会等发展相适应的物流管理理论、管理方法和工具。
(2)物流管理学科的内涵
物流管理研究的对象是物流系统,它是由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中物质资料(物品)的运动构成。物流管理研究的核心是社会经济活动中物品实体运动的客观规律,它包括物品运动的时间及时性、路径合理性、速度的经济性以及物品运动过程中的停滞和相关形质变化的必要性等。物流管理学科是研究以经济效益为目标,运用现代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手段来分析处理物流活动,设计建立物流系统,以及对物流问题进行决策的科学。因此,物流管理学科必须以经济学、管理学、运筹学为基础,以网络化的电子信息技术为支撑。
(3)物流管理学科的目标
物流管理学科的目标概述为:运用现代管理科学的方法与科技成就,阐明和揭示物流管理活动的规律,发展物流管理的理论、方法和工具,提高物流过程的运作效率。该学科作为一个专业,培养具备坚实的管理科学与工程理论方法、管理数学及计算机应用等基础理论;掌握物流系统分析、物流管理方法等专业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物流计划、预测、决策、经营、管理等工作能力的专门人才。
(4)物流管理学科的特点
物流管理学科具有理论与应用并重的特点,将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应用于物流管理实践领域,通过分析宏观和微观物流发展的规律,研究发展适合宏观管理和企业管理特点的新的物流管理理论、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
(5)物流管理学科研究的意义
物流管理实际是对物流活动的管理,通过这一管理使物品得以合理配置和运动,但是,“物流”或“物流系统”作为概念所反映的物质实体是“物”而不是“人”。物品是企业构成的三个基本要素之一,它的运动不仅存在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中,而且还由于它的运动,使社会经济主体之间形成供应链。科学地进行物流管理,不仅可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还可消除或缓解经济主体之间联结点上的矛盾。
3.2物流工程
“物流工程”是一个技术含量很高的学科。大型的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一般都是高度自动化的物流设施,建设前需要大量的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分析和工程设计,建成后需要工程技术人员进行维护和管理;物流的载体——运输车辆、自动立体仓库、装卸搬运设施的建设等,也需要进行科学的规划和设计。物流系统分析、设计、实施都涉及大量的工程和技术,因此“物流工程”涉及到工学的许多学科方向,如机械、建筑、电子、信息、材料、交通运输等等。
在众多的理论研究中,“物流工程”有多种含义(见本文第一部分)。我们认为,“从工程角度研究物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是真正意义上的物流工程,国家也是把物流工程划在了工学学科门类下。
(1)物流工程学科的研究对象
物流工程学科的研究对象是多目标决策的、复杂的动态物流系统,主要从工程角度研究上述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2)物流工程学科的内涵
物流工程学科主要是对物流系统的规划、设计、实施与管理的全过程进行研究。设施设计是工程的灵魂,规划设计是物流系统优劣的先决条件。物流工程为物流系统提供了软件和硬件平台。一个良好的物流系统不能仅留在规划阶段,需要通过具体的工程建设来实现,物流工程的实施过程就是完成整个系统的硬件设计、制造、安装、调试等过程,同时也需要规划软件的功能。在进行物流系统分析、设计和实现的过程中,既要考虑其经济性指标,又要考虑技术上的先进性、科学性。因此,物流工程学科主要是以工学学科作为其理论基础的,它既是技术学科,也有经济学科和管理学科的渗透。
(3)物流工程学科的目标
物流工程学科的目标概述为:运用工学的理论、方法和工具,根据物流系统的基本要求,对复杂物流系统进行分析、设计和实施,以提高物流技术水平,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社会。
(4)物流工程学科的特点
物流工程学科具备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交叉的边缘学科的特征。物流工程学科的研究方法,不仅要运用自然科学中常用的科学逻辑推理和逻辑计算,同时,也常采用对系统进行模型化、仿真与分析的方法。研究中常采用定量计算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
(5)物流工程学科的意义
物流工程学科的研究意义主要在于培养一批具有工科背景的物流人才。物流业的发展需要大批掌握物流工程同时掌握管理方面坚实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能够熟练运用现代物流工程理论、系统规划设计方法和计算机技术,具备独立从事大型物流工程项目规划、实施、管理等工作能力的专门技术人才。
3.3物流经济
物流学科研究大量的物流资源优化配置、物流市场的供给与需求、宏观物流产业的发展与增长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靠的是经济学理论,包括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理论在物流研究中的具体应用。
日本行政管理厅统计审议会对物流的定义是:“物的流通是与商品的物理性流动相关联的经济活动,包括物资流通和情报流通。物资流通由运输、保管、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以及运输基础设施活动组成。”日本的物流定义中强调了物流是一种经济活动,物流在日本的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从经济学科的角度,研究物流经济问题无疑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1)物流经济学科的研究对象
物流经济的主要研究对象是物流产业的经济运行和资源配置问题。
(2)物流经济学科的内涵
物流经济学科应以宏观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和中国宏观物流问题的关注为基础,以深度分析宏观物流发展趋势及宏观物流产业发展政策为特色,致力于探索和建立经济发展中的宏观物流理论体系;同时应关注微观物流经济的研究,研究重点集中在与企业问题有关的物流企业制度、物流项目评估、物流市场需求预测等政策和理论问题上。
(3)物流经济学科的目标
物流经济学科的研究目标为:研究物流产业发展政策及其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关系,对物流业发展提出决策建议,成为有关决策部门和企业的思想库和参谋部;加强物流经济理论体系建设并与国际物流经济学科接轨。
(4)物流经济学科的特点
物流经济学科同样具备多学科相互交叉的边缘学科的特征。相关学科有运输经济、物流管理、物流工程、技术经济、信息经济和会计学等。该学科的特点就是要紧密结合物流业改革和发展的要求,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宏观和微观的物流发展问题进行理论探讨。
(5)物流经济学科研究的意义
物流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物流不仅是国民经济的动脉系统,同时对实现资源配置具有重要的作用。物流还以本身的宏观效益支持国民经济的运行,改善国民经济的运行方式和结构,促使其优化。特定条件下,物流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一个新的物流产业可以有效改善我国产业结构。因此物流经济学科的研究必将促使国民经济向更加合理的、协调的方向发展。
4.对物流学学科体系建设和专业人才培养的相关建议
社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是多样化的,物流人才的培养应该满足多样化的需求。物流学学科的设置应立足于培养复合型物流人才。按照这一思路,对物流学学科体系的建设和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提出如下几点相关建议:
(1)保留现有某些按物流环节设置的物流类专业。这类专业有交通运输、油气储运工程、包装工程等,它们既是按物流环节设置的专业,也分属不同的行业。这些专业都有他的特定的领域适用性,不一定要全盘改造成为物流工程专业。
(2)尽快构建和完善物流学学科体系,进一步明确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物流经济等学科专业的内涵。
(3)加强高校、学术团体、企业之间的交流,对物流学学科体系问题进行不断的探讨,逐渐深化,,在适当的时候向国家提出调整学科专业目录的建议。
主要参考文献:
[1]丁俊发,现代物流与中国经济发展,首届中国物流学会年会,2002,R
[2]何明珂,物流系统论,中国审计出版社,2001,M
[3]宋伟刚,物流工程及其应用,机械工业
出版社,2003,M
关键词:物流学学科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物流经济
1引言
物流学是一门综合学科,物流产业是一个新兴聚合型产业,它的理论与实践必然在中国形成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被称为"第三利润源"的现代物流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正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竞争的国际化、需求的多样化、市场的一体化使现代物流的发展进入了一个高级阶段。许多专家指出,现代经济的发展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物流的水平。物流实践的发展,需要对物流学理论更深入、更规范的研究,需要更多的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物流人才,这就迫切需要建立和不断完善物流学学科体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适应我国物流发展的要求、适应物流学理论研究和物流人才培养的要求。本文提出关于对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两种设计方法,望引起各界同仁们的争鸣和共同探讨。
2.构建物流学学科体系的必要性
从二十世纪初,美国人提出物流这一概念开始,就有许多争论,并逐步深化与发展,到目前为止,各国对物流的定义也不完全一致,但大同小异。物流业已成为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一个重要产业,已是既成的事实,物流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已无可质疑。物流作为一门科学,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各国研究的成果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兴趣。但是,物流尚未作为一个学科屹立于众多成熟的学科之林,这个学科就是“物流学”。直至目前,物流学还是一个没有进行充分研究的新学科,建立和不断完善这样一个学科是否有必要?是否可能?这个学科下面又应该包含哪些子学科、其学科体系究竟如何?这是长期致力于物流实践、物流理论研究、物流教育和培训的专家们共同关心的问题。
2.1物流实践的发展急需明确物流学学科体系
目前,物流学学科体系的不明确和物流学理论研究上的滞后已严重影响了中国物流实践的发展。物流实践活动对商品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影响日益明显,已引起了各方面的广泛关注。然而,指导理论和实践研究的物流学学科体系至今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致使物流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还没有真正研究清楚,物流学学科的本质还没有被全面揭示出来,进而直接导致了人们对物流认识的偏差。
2.2新兴的物流学呼唤建立自己的学科体系
物流学理论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物流概念、物流技术和物流模式,产生了许多传统学科无法解释的问题,带来了传统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这就必然要求建立起物流学学科。通过理论研究,我们越来越认识到,物流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是由管理学、经济学、工学和理学等相互交叉形成的新兴学科;物流学学科有着自己的理论体系和研究内容;作为一个学科,物流学有着自己的学科体系。从物流学理论研究出发产生的建立物流学学科体系的需求,是学科发展的必然。
2.3物流教育的发展迫切需要学科体系的支撑
为适应物流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深入,社会和经济发展各对层次物流人才需求的急速增长,目前我国物流教育正在快速发展(见下表),从2001年仅有一所高校招收物流专业,到2003年9月已有47所高校在办物流专业。但是,我们的同仁中仍在对有关物流的学科专业的内涵进行着讨论。例如,对物流工程,有的定义为“从系统工程角度研究物流,称为物流系统工程,简称为物流工程”,有的定义为“物流工程是从工程角度研究物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有的定义为“物流工程是指在物流管理中,从物流系统整体出发,把物流和信息融为一体看作一个系统,把生产、流通和消费全过程看作是一个整体,运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物流系统规划、管理和控制,选择最低的物流费用、高的物流效率、好的顾客服务,达到提高社会经济效益和企业经济效益的综合组织管理活动过程。”这样,就从方法论、工学、管理学三个角度对同一概念产生了三种定义。物流教育的发展迫切需要学科体系的支撑,试想,在这种内涵混乱的情况下,必然产生专业培养目标不明确的问题,而这个问题正是由于物流学学科体系的不明确产生的。
2.4物流学学科体系的构建对今后学科的调整和完善会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目前我国的物流学学科体系正在建立过程中。由于受管理体制条块分割、分业管理等问题的影响,我国物流业呈现一个分散的状况,再加上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物流教育条块分割的状况也未得到彻底的改变。因此,各学科专业的研究领域、研究目标、研究的重点不明确。新设的物流工程和物流管理等专业,在很大程度上是原来某一物流相关学科的转型,使物流学学科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因此,目前迫切需要对物流学学科体系进行构建,以期对今后物流学学科体系的调整和不断完善起到指导作用。
3.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设计方法
学科是指学术的分类,是指一定的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分支。学科发展历史表明,一个学科的成熟将要引发这个学科与相关学科的集成。对于在一定层次和高度已经认识清楚的事物,人们将会在更高的层次上来认识。物流学学科的发展也是这样的。以前人们所认识的重点是物流各要素所组成的这些学科。目前我们认识到,这些学科必需进行集成才能达到更大规模的优化,而这个更大规模的范围就是物流学学科的研究范围。
研究物流的目的是要有效地管理控制物流的全过程,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前提下,使其消耗的总费用最小,因此,经济指标是衡量物流系统的基本尺度。研究物流学必然涉及经济学的有关内容,特别是近代兴起的技术经济学和数量经济学都和物流研究有密切关系。在对作为物流要素的对象物的研究中,以及对对象物产生时间维和空间维物理性变化的方法、手段的研究中,又涉及到工程技术科学的许多领域。在运输技术、仓储技术、搬运和包装技术中融合了机械、电器自动化等学科的成果。对物流系统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必须以数学特别是应用数学、运筹学等为基础,也要以电子计算机作为手段来实现分析和控制的目的,这些都是物流学的研究范畴。综上所述,物流学可以说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或是管理科学和工程技术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
鉴于此,我们对物流学学科体系的构建提出以下两种设计方法,供大家讨论和完善。
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第一种设计方法:
将物流学作为管理学学科门类下的一个一级学科,物流学下面进一步分为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物流经济三个二级学科。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这种意见。
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第二种设计方法:
在管理学学科门类下的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中设立一个二级学科——物流管理工程,该二级学科下可设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等多个研究方向。将物流经济作为经济学学科门类中应用经济学下产业经济学二级学科的一个研究方向。这种设计方法可鼓励多学科共同研究物流问题。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这种意见。
在上面两种设计方法中,物流学学科体系的基本构成都是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物流经济三个子学科,有必要对这三个子学科作一分析。
3.1物流管理
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对物流的定义为:“高效、低成本地将原材料、在制品、产成品等由始发地向消费地进行储存和流动,并对与之相关的信息流进行规划、实施和控制,以满足用户需求的过程。”西方物流(LOGISTICS)理论强调物流学科研究的重点就是对物流系统的管理。在我国,物流管理学科应该作为国内物流学的重点子学科进行研究。
物流活动是由物流组织来完成的,而“管理是一切组织的根本”。企业的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物流业务的具体运作、物流过程的控制、物流效益的考核与评估等都是管理,需要管理理论的指导。物流与许多的管理学专业有关,如工程管理、工商管理、信息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但物流管理学科有着自己的研究范围。
(1)物流管理学科的研究对象
物流管理学科的研究对象可以概括为:同现代生产经营、科技、经济、社会等发展相适应的物流管理理论、管理方法和工具。
(2)物流管理学科的内涵
物流管理研究的对象是物流系统,它是由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中物质资料(物品)的运动构成。物流管理研究的核心是社会经济活动中物品实体运动的客观规律,它包括物品运动的时间及时性、路径合理性、速度的经济性以及物品运动过程中的停滞和相关形质变化的必要性等。物流管理学科是研究以经济效益为目标,运用现代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手段来分析处理物流活动,设计建立物流系统,以及对物流问题进行决策的科学。因此,物流管理学科必须以经济学、管理学、运筹学为基础,以网络化的电子信息技术为支撑。
(3)物流管理学科的目标
物流管理学科的目标概述为:运用现代管理科学的方法与科技成就,阐明和揭示物流管理活动的规律,发展物流管理的理论、方法和工具,提高物流过程的运作效率。该学科作为一个专业,培养具备坚实的管理科学与工程理论方法、管理数学及计算机应用等基础理论;掌握物流系统分析、物流管理方法等专业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物流计划、预测、决策、经营、管理等工作能力的专门人才。
(4)物流管理学科的特点
物流管理学科具有理论与应用并重的特点,将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应用于物流管理实践领域,通过分析宏观和微观物流发展的规律,研究发展适合宏观管理和企业管理特点的新的物流管理理论、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
(5)物流管理学科研究的意义
物流管理实际是对物流活动的管理,通过这一管理使物品得以合理配置和运动,但是,“物流”或“物流系统”作为概念所反映的物质实体是“物”而不是“人”。物品是企业构成的三个基本要素之一,它的运动不仅存在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中,而且还由于它的运动,使社会经济主体之间形成供应链。科学地进行物流管理,不仅可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还可消除或缓解经济主体之间联结点上的矛盾。
3.2物流工程
“物流工程”是一个技术含量很高的学科。大型的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一般都是高度自动化的物流设施,建设前需要大量的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分析和工程设计,建成后需要工程技术人员进行维护和管理;物流的载体——运输车辆、自动立体仓库、装卸搬运设施的建设等,也需要进行科学的规划和设计。物流系统分析、设计、实施都涉及大量的工程和技术,因此“物流工程”涉及到工学的许多学科方向,如机械、建筑、电子、信息、材料、交通运输等等。
在众多的理论研究中,“物流工程”有多种含义(见本文第一部分)。我们认为,“从工程角度研究物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是真正意义上的物流工程,国家也是把物流工程划在了工学学科门类下。
(1)物流工程学科的研究对象
物流工程学科的研究对象是多目标决策的、复杂的动态物流系统,主要从工程角度研究上述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2)物流工程学科的内涵
物流工程学科主要是对物流系统的规划、设计、实施与管理的全过程进行研究。设施设计是工程的灵魂,规划设计是物流系统优劣的先决条件。物流工程为物流系统提供了软件和硬件平台。一个良好的物流系统不能仅留在规划阶段,需要通过具体的工程建设来实现,物流工程的实施过程就是完成整个系统的硬件设计、制造、安装、调试等过程,同时也需要规划软件的功能。在进行物流系统分析、设计和实现的过程中,既要考虑其经济性指标,又要考虑技术上的先进性、科学性。因此,物流工程学科主要是以工学学科作为其理论基础的,它既是技术学科,也有经济学科和管理学科的渗透。
(3)物流工程学科的目标
物流工程学科的目标概述为:运用工学的理论、方法和工具,根据物流系统的基本要求,对复杂物流系统进行分析、设计和实施,以提高物流技术水平,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社会。
(4)物流工程学科的特点
物流工程学科具备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交叉的边缘学科的特征。物流工程学科的研究方法,不仅要运用自然科学中常用的科学逻辑推理和逻辑计算,同时,也常采用对系统进行模型化、仿真与分析的方法。研究中常采用定量计算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
(5)物流工程学科的意义
物流工程学科的研究意义主要在于培养一批具有工科背景的物流人才。物流业的发展需要大批掌握物流工程同时掌握管理方面坚实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能够熟练运用现代物流工程理论、系统规划设计方法和计算机技术,具备独立从事大型物流工程项目规划、实施、管理等工作能力的专门技术人才。
3.3物流经济
物流学科研究大量的物流资源优化配置、物流市场的供给与需求、宏观物流产业的发展与增长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靠的是经济学理论,包括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理论在物流研究中的具体应用。
日本行政管理厅统计审议会对物流的定义是:“物的流通是与商品的物理性流动相关联的经济活动,包括物资流通和情报流通。物资流通由运输、保管、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以及运输基础设施活动组成。”日本的物流定义中强调了物流是一种经济活动,物流在日本的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从经济学科的角度,研究物流经济问题无疑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1)物流经济学科的研究对象
物流经济的主要研究对象是物流产业的经济运行和资源配置问题。
(2)物流经济学科的内涵
物流经济学科应以宏观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和中国宏观物流问题的关注为基础,以深度分析宏观物流发展趋势及宏观物流产业发展政策为特色,致力于探索和建立经济发展中的宏观物流理论体系;同时应关注微观物流经济的研究,研究重点集中在与企业问题有关的物流企业制度、物流项目评估、物流市场需求预测等政策和理论问题上。
(3)物流经济学科的目标
物流经济学科的研究目标为:研究物流产业发展政策及其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关系,对物流业发展提出决策建议,成为有关决策部门和企业的思想库和参谋部;加强物流经济理论体系建设并与国际物流经济学科接轨。
(4)物流经济学科的特点
物流经济学科同样具备多学科相互交叉的边缘学科的特征。相关学科有运输经济、物流管理、物流工程、技术经济、信息经济和会计学等。该学科的特点就是要紧密结合物流业改革和发展的要求,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宏观和微观的物流发展问题进行理论探讨。
(5)物流经济学科研究的意义
物流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物流不仅是国民经济的动脉系统,同时对实现资源配置具有重要的作用。物流还以本身的宏观效益支持国民经济的运行,改善国民经济的运行方式和结构,促使其优化。特定条件下,物流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一个新的物流产业可以有效改善我国产业结构。因此物流经济学科的研究必将促使国民经济向更加合理的、协调的方向发展。
4.对物流学学科体系建设和专业人才培养的相关建议
社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是多样化的,物流人才的培养应该满足多样化的需求。物流学学科的设置应立足于培养复合型物流人才。按照这一思路,对物流学学科体系的建设和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提出如下几点相关建议:
(1)保留现有某些按物流环节设置的物流类专业。这类专业有交通运输、油气储运工程、包装工程等,它们既是按物流环节设置的专业,也分属不同的行业。这些专业都有他的特定的领域适用性,不一定要全盘改造成为物流工程专业。
关键词:施工企业;物流管理;物流中心
中图分类号:F251 文献标识码:A
在目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越来越多的建筑施工企业意识到要想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不仅要提高自身施工技术水平,优质高效地提供顾客需要的产品,更要努力通过各种渠道降低施工成本。但企业在原材料节约,提高生产效率方面来降低成本,都已竭尽所能,有可能进一步改善的就是采购和生产过程中的搬运、装卸、运输、包装、配送等物流活动。建筑施工企业的物流是指施工企业从支持生产活动所需要的原材料进厂,经储存加工、装配包装,到施工产品建成这一全过程的物料在仓库与施工现场之间,施工现场与施工现场之间的每个环节的流转移动和储存及有关管理活动,它贯穿了整个建筑产品生产过程的始终,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但是,由于建筑行业独有的行业特点,目前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物流管理大多停留在手工管理状态,这种落后的管理模式必然导致了工作效率低、管理不规范、成本费用高、实时性、动态性差等难以控制的特点。因此,改变施工企业物流管理的现状,实施现代物流管理,是建筑施工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1 建筑施工企业物流管理的现状
1.1 对物流管理缺乏足够的认识
物流管理作为一种较新的管理概念和管理方法已被广泛地应用在现代企业的管理之中,正在发挥积极而有效的作用。但从建筑施工行业来看,目前仍有一部分施工企业物流管理缺乏科学性、系统性,甚至物流管理差距很大,损失浪费严重,企业处于半停产的边缘。究其原因施工企业对科学管理重视不够,特别是对物流管理的认识没有提到应有的高度,存在模糊认识。
1.2 建筑施工企业物资管理体系不完善,信息化水平偏低
尽管一些建筑施工企业对原有的物资管理体系进行了改革,但其物资供应部门仅仅完成了供应物资的职责,没有发挥本部门优势,把传统的采购保管业务,扩展为采购、仓储、配送、加工的全过程服务。没有从物流管理的角度,对本企业的物资供应系统进行全面的研究。同时建筑施工企业对物资管理重视不够,资金投入不足,信息化管理系统应用受到制约,施工企业的物资、信息、资金的来源与使用不对称,缺乏可靠的技术支撑。库存调控多停留在原来的整套账务、采购、仓储和控制的管理模式上。这种落后的管理方式必然导致了工作效率低,管理不规范等特点。
1.3 建筑施工企业对物流成本的组成及管理意识淡薄
目前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对于成本管理的重点仍然局限于施工过程的作业成本,对物资流通环节的成本重要性缺乏足够重视,物流在建筑施工企业施工预算中没有单独的项目。另外,施工企业物流绩效考核指标过于单一,通常只有“材料成本差异”一个考核指标。这个指标并不能完全反映物流责任单位的绩效,并且针对性也不强。
1.4 建筑施工企业与供应商的关系不稳定
在建筑施工企业传统的采购模式中,供应方与需求方之间的合作多是临时性或短期性的,竞争多于合作。选择供应商成为建筑施工企业传统采购过程中的核心工作,供应商的选择过程要花费供需双方许多时间和精力。在交易过程中,建筑施工企业为了能够从众多供应商中选择出最佳的供应商,采用保密的措施以防供应商知悉后提高材料的价格,而供应商为得到卖单也往往虚张自己的供货能力和效率以及产品性能,这种供需博弈的过程最终导致了建筑材料成本的提高,从而提高了建筑企业的施工成本。
2 建筑施工企业实施现代物流管理的方法
2.1 引入现代物流管理思想,改变业务流程,建立物流中心
施工企业管理层必须提高对物流管理的认识,引入现代物流思想,把物流定位并发展为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从优化建筑施工企业物流管理入手,把建筑施工企业现有的物资管理部门,按照现代物流管理的原则进行重新整合,规划并建立符合现代物流管理要求的物流中心。由物流中心直接面向工程项目部、面向施工现场,提供物资采购供应配送等服务工作。努力降低企业的物资购置成本、储存成本以及应急成本,满足现场工程施工的需要同时,清理各二级施工单位的小仓库,以快捷、准确的服务,杜绝库存物资在公司内部大仓库向小仓库转移的现象。根据各个工程项目施工地点的物资供应途径,设计合理的物流网络图,建立健全公司外部统一调动、内部统一配送的现代物流管理模式,从而实现建筑工程项目的JIT物资供应模式。
2.2 提高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水平,建立现代物流系统
在现代的企业物流管理系统中,信息化是系统的核心,是实现资金流+物流+信息流“三流统一”和有效运作的关键,它使资金流、物流与信息流可以及时集成并快速信息反馈,提高建筑施工生产效率。目前我国建筑施工项目正广泛应用BIM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技术,可以借助BIM信息平台,建立适应施工项目的“数字化物流管理”系统平台,并将全面质量管理(TQM)、电子数据交换(EDI)、物料需求计划(MRP)、配送需求计划(DRP)、制造资源计划(MRP-II)、准时制生产(JIT)、企业资源计划(ERP)等先进管理技术集成与应用,从而全面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物流现代化水平。其模式如图1。
2.3 建立合理的供应商评价机制,与其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建筑产品需求物资类型较少,品种相对简单,而同一类型的物资使用量却相对较大,所以建筑施工企业需要建立合格供应商评价机制和标准,落实好供应商“事前评价、事中考核、事后公布”的管理制度,健全合格供应商等级档案,实行不定期的淘汰政策。并根据供应商对企业的重要程度和其竞争力,把供应商分为重要合作伙伴和一般合作伙伴关系。对那些质量好、信誉高、合作愉快的合作供应商确定为长期、稳定的战略伙伴关系。并可以通过企业物流信息平台,建立企业与供应商相互之间的信息电子数据交换平台(EDI)、电子自动定货系统(EOS)、计算机辅助定货系统(CAO)和完善数据库信息挖掘技术(DW),实现现场物流信息化和供应商的无缝对接,这样做可以减少双方合同谈判的费用和时间,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企业生产物流社会成本;并为施工现场的“零库存”管理,甚至VMI(供应商管理库存)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
2.4 减少自我服务,依托社会物流资源,采用第三方物流服务
随着社会生产分工细化,许多企业注重物流资源外取,把精力集中到自己的核心业务上,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也由此应运而生。“第三方物流”(Third Party Logistics,3PL)是指生产经营企业把原来属于自己企业的物流活动,以合同的方式委托给第三方物流服务企业,同时通过信息系统与其保持密切联系,以达到对自身企业物流全过程的管理和控制的一种运作和管理模式。建筑施工企业在实施现代物流管理过程中,可以把精力集中到提高自身的施工技术管理等核心业务上,考虑将物流业务外包给目前市场上已经慢慢成熟的第三方物流公司。由专业的第三方物流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充分利用专业化物流设备、设施和先进的信息系统,发挥专业化物流运作的管理经验,以求取得整体最优的效果,施工企业可以不再保有仓库、车辆等物流设施,从而可减少投资和运营成本;第三方物流公司凭着其专业化的技术可以为施工单位提供优质的服务,对施工项目的质量、进度都有良好的保证。
2.5 重视人才的培养 (下转第5页)
物流人才是实现物流现代化的最根本最首要的条件之一。建筑施工企业物流管理人员包括物资采购员、仓储管理人员、设备物资调度员、系统设计工程师、信息工程师、行政及协调人员等类专业人员。建筑施工企业要解决物资供应管理高投入、高成本、低效率的局面,必须保证有一支训练有素、稳定的职业化队伍。而目前在这方面的工作还十分薄弱,应该鼓励多层次、多方面的物流教育和培训,采取多种渠道,利用各种培训班培训现有人员,以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3 结 论
物流贯穿于建筑施工企业生产和经营的全过程。对物流环节的改善,将对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只有通过改善和加强物流的管理,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所以,建筑施工企业应引入现代物流管理思想,建立现代物流管理系统,加强企业的物流管理,对于企业降低工程成本,实现工程项目效益最大化,提高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晓丽. 高铁总承包模式引入第三方物流的可行性[J]. 综合运输,2010(5):46-48.
[2] 强俊秀. 论建筑施工企业转化物流管理的重要性和实施策略[J]. 铁路采购与物流,2008(1):26-27.
[3] 王红春,何佰洲. 我国建筑企业供应链管理策略研究[J]. 建筑经济,2008(6):90-92.
[4] 焦萍,焦霖. 试论如何更好地对建筑企业实行物流管理[J]. 物流科技,2007(5):123-125.
[5] 邹小武,杨晓鸥,黄柯. 物流价值工程与物流成本优化[J]. 中国物流与采购,2008(1):74-75.
[6] 张智文. 关于加快我国现代物流科技发展的若干建议[J]. 铁道货运,2004(1):4-7.
[7] 张泓. 浅谈建筑企业的信息化库存管理[J]. 甘肃科技,2005(10):12-13.
[8] 吴来伟,赵俊. 建筑施工中的物流管理[J]. 建筑科技,2004(16):5-6.
[9] 黄舒,李桂芳. 建筑企业供应链物流管理技术的研究[J]. 安装,2004(1):21-22.
[10] 顾松林. 建筑施工企业物流及供应链管理的改革与提高方案浅析[J]. 物流技术,2001(1):30-31.
[11] 祁神军,陈峰,丁烈云. 建筑施工企业精准物流管理[J]. 价值工程,2006(7):120-122.
1979年,中国物资经济学会派代表团参与了在日本举行的第三届国际物流会议,第一次把物流这一概念从日本引见到了国内。1981年,北京物资学院王之泰教授在《物资经济研讨通讯》上发表了\"物流浅谈\"一文。文章较为系统地讲述了物流概念、物流管理、物流构造以及物流本钱等。第一次较为完好地将物流概念引进我国。从那以后在我国的报刊、杂志、词典以及论著中,开端呈现物流一词。1998年,北京科技大学黄乐恒在《物流技术与应用》上发表连载文章\"物流本钱及物流本钱管理\",从论述物流本钱的概念动手,剖析了物流本钱的管理办法。1999年,复旦大学高建兵等在《物流技术》上,发表文章\"企业本钱的控制研讨\",对企业物流本钱控制停止了系统的剖析,提出了物流本钱控制的理论框架,以为企业物流本钱控制应当注重系统化和综合控制。2002年,大连理工大学李朝晖等在《东南大学导报》上发表“企业物流成木系统化控制剖析”一文,对物流本钱概念及其效益背反特性和如何对物流本钱系统化控制停止了剖析。在此根底上讨论了物流本钱的部分控制和系统化综合控制的方式。2004年西北工业大学工程师黄炎涉及湖南大学张汉江教授在《系统工程》上发表的\"物流本钱控制的系统方式\"中提出要从物流本钱核算体系、物流供给链优化技术、物流本钱控制技术三个方面研讨控制物流本钱的思绪。
二、我国物流本钱控制存在的问题
我国近年来的物流有了长足的开展,企业开端认识到了物流本钱的重要性,增强了物流本钱的控制管理,但是同欧美兴旺国度比拟,目前我国企业的物流本钱控制情况,仍不悲观
(一)物流及其本钱认识冷淡
在欧美、日本等兴旺国度,物流理念早己不得人心。而在我国,绝大多数企业物流本钱管理的理念依然比拟单薄,大采购、小批发、重商流、轻物流的观念在人们头脑中仍有较深的痕迹。企业对物流的了解大多仅限于运输、仓储等低增值业务,没有树立现代物流认识,没有将物流看成优化消费过程、强化市场运营的关键,而将物流活动置于隶属位置,大多数企业将仓储、运输、装卸搬运、采购、包装、配送等物流活动分散在不同部门,没有归入一个部门对物流活动停止系统规划和统一运作与管理。另外,在物流的效劳认识等方面也与兴旺国度存在很大的差距,企业决策者缺乏久远的战略目光,他们常常把物流效劳看成是一种本钱,以为是对顾客的奉献,没有看到躲藏在本钱后面的宏大商机,因此总是设法削减物流本钱的投入。
(二)传统的本钱计算法存在很多缺乏
普通状况下,企业会计办法没有显现各项物流费用,在确认、分类、剖析和控制物流本钱上都存在许多缺陷。在企业财务决算表中,物流核算的只是企业对外部运输业者所支付的运输费或向仓库支付的商品保管费等传统的物流费用,关于企业内与物流中心相关的人员费、设备折旧费等各种费用则与企业其它运营费用统一计算。在企业财务会计制度中物流没有单独的会计项目,一切本钱都列在费用一栏中,较难对企业发作的各种物流费用做出明白、全面的计算与剖析。企业根本上是依据会计报表的分类办法,将本钱分为消费本钱和销售本钱,将物流本钱与销售本钱混在一同。销售物流只是物流的一个环节,其本钱仅仅是整个物流本钱的一局部,这样就招致了企业物流本钱的含糊和低估。
(三)物流供给链本钱过高
1.订单的处置较慢
订单处置是从承受订货到发运交货,并包括受理客户收到货物后反映单据的全过程。在我国,订单传送的时间和订单处置的时间都相对较长,特别是国企员工对订单的处置措施影响客户的运用,以至形成严重损失,都招致存货本钱过高。
2.运输费用较高
我国运输网络和城市天文环境的限制也招致物流中存货本钱较高。运输费用占物流费用的比重很大,而我国的交通运输费用较高,以至超越商品价钱,这些是不合理的。特别如今我国流通部门实行提货制-即由购货方担负运输费的状况下,由于运输费用偏高,常常会使采购者不愿订货,失去商品销售时机。
三、处理我国物流本钱控制问题的对策讨论
针对以上物流本钱控制存在的问题,现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提出一些策倡议。
(一)树立物流新理念
现阶段,我国企业必需树立物流新理念,充沛认识到物流关于企业的战略位置,认识到物流效劳的重要性。首先,企业要增强物流的位置,将其真正摆到企业第三利润源的位置上加以看待,企业要改动以前以范围效益为取得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的思想,这不只要表现在消费上,而且要表现在物流上即及时物流上。其次,要充沛树立效劳的观念,树立客户需求至上的理念,处置好企业物流与用户的关系,增强两者的沟通和谐和,并可经过利润分享、市场开辟和信息传送等手腕,使两者成为战略协作同伴关系,合理规划企业物流的天文位置,为用户提供便当优质效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