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电影行业前景

电影行业前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电影行业前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电影行业前景

电影行业前景范文第1篇

一、以《一代宗师》为例探讨明星效应的商业性

明星效应起源于 20 世纪初的好莱坞, 是一种强调以演员(明星)为主,电影本身或其他要素为辅的商业手段, 目的在于以光鲜亮丽的人物形象来吸引观众,制造令人迷恋崇拜的银幕偶像。严格来说,明星制不仅意味着影片启用大牌,且从宣传到推广都以明星为主要内容。 随着时代的变化,不管是电视、电影甚至是杂志、报刊都以明星作为一种符号来进行消费与生产,不断推动着电影明星制的发展,最简单的理解就是投资方利用电影明星本身所具有的个人魅力与知名度为电影产业获得最大的商业价值。

不可否认的是,明星制的确是一条电影市场商业的路径,近期获得最多电影奖项提名的影片《一代宗师》就充分运作了明星符号的商业潜能。 本片即便是被观众说道是来打酱油的张震,也都是大阪电影节的最佳男主并且多次获得金马奖、戛纳电影节最佳男主和男配的提名。 主演梁朝伟、章子怡、宋慧乔、赵本山、小沈阳、张震,几乎每个演员都有独撑一部戏的能力。 首先,国际章她所饰演的角色日益被国外观众接受,觉得她越来越符合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女性形象,对欧美、国际市场都有着足够的影响力。男主角梁朝伟多次问鼎国际电影节影帝,形象无污点,接片谨慎,大众形象较好,由于文艺片深入人心,是贡献票房的主力军,尤其是在都市白领等文艺青年中他的票房号召力可想而知。 张震、宋慧乔分别在各自的地区和亚洲市场占有强大的票房吸引力。对于赵本山和小沈阳的角色很多人士持着质疑的态度认为影片中两人的角色完全没有设置的必要, 但从明星制的角度来看,赵本山和小沈阳耍宝喜剧形象已深受内地观众的喜爱,他们身上的商业价值是不可忽视的,所以这两位明星的出演也是必不可少的。同时制作团队也是功力深力量强,王家卫+梁朝伟 的黄金组合已然足够成为影片的活招牌了,再加上剪刀手张叔平、武术指导袁和平等,电影的票房可谓是多重保障,所以,影片《一代宗师》在国内取得 2.8 亿的票房,陆续在海外市场上映, 卖出 20 个国家和地区的发行权这无疑印证了《一代宗师》启用明星制模式是成功的。观众去电影院消费是去看自己喜爱的明星,观众的乐趣来自于把电影当做一个过程来投入,而不仅仅是电影故事本身, 这个过程包括了影片放映前影片演员的确定,影片拍摄、放映中一系列关于明星的宣传与运作演员明星的消息历来是观众解读、批判、欣赏影片的重要方面。

安妮特奎恩认为:明星除了可以当做一种品牌来推销外, 更重要的是明星是电影宣传的主要工具。 所以,《一代宗师》在票房上大获全胜也离不开前期的宣传与推广。 前期宣传工作的噱头是一向以文戏 取胜的梁朝伟一改往日忧郁神秘的戏路转变为一个以武戏为主的角色,这一转变让很多影迷拭目以待。 梁朝伟之前所饰演的周慕云663黎耀辉等一系列角色在众多影迷心中早已生根发芽,他的形象已作为一个符号深深地印在大众的心中,这像是一个条框,观众很难走出去,所以观众还存在一个对比和答疑的心理。同样观众对章子怡的期待也绝不亚于影帝梁朝伟,章子怡经典形象的树立都是武戏,从《卧虎藏龙》 《英雄》再到《十面埋伏》,她所塑造的不管是武功高强、桀骜不驯、倔强狂野的玉娇龙还是对残剑忠心耿耿的痴情女仆如月,这些都是章子怡武打戏中绕不过的经典形象,而这些形象海内外观众都是熟知的。 虽然近几年章子怡也拍了小清新搞笑风格的《非常完美》和《非常幸运》这类电影,但反响一般且出现差评,尤其是影片《非常幸运》更是被网友吐槽,即便是优质偶像王力宏也无法将局面挽回,很多影迷高呼角色太让人记不住、情节狗血等。由此可见,章子怡更加适合塑造一些性格特点鲜明且有棱有角的女性角色,所以,影片《一代宗师》中的宫二也同样以武戏再次塑造经典,利用其本身的符号特征赢得海外观众的认可。 同样,文艺爱情片的鼻祖王家卫这次选中的题材跟武术有关,看起来貌似武打题材类电影跟他毫无瓜葛,很多影迷也同样期待着不一样的王家卫。 毕竟作为名导的王家卫也是备受大众关注的一位明星式人物,他的明星效应绝不亚于主演们。 影片《一代宗师》章子怡版的海外宣传海报也是一大看点,海报中章子怡身穿貂皮黑色大衣,最让人心为之一动的是领口处那若隐若现的玉兰花旗袍,旗袍的出现更是给影片增添了几分王家卫式的味道,头戴小百花的章子怡摆出一副迎敌的姿势,锋利的神眼中透露无尽的温情,眼前飘过几滴雪花,一张棱角分明的东方女性面孔跃然于大众心底。海外的电影宣传海报中主推享誉海外的章子怡,这便是对明星效应的最好诠释。 众多大咖云集所形成的1+1的明星效应,已经让很多观众按耐不住心中的冲动想跑去影院一看究竟。种种迹象表明, 明星与市场实际上是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 抛开电影本身的艺术性不说,一个角色的塑造是否成功是受制于观众的心理是否认可。明星制模式的运用在商业上体现出了无尽的价值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二、电影明星制商业运营的误区

明星制的出现乃至现今的成熟,都为制片方甚至是中国商业化电影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但真的可以使电影行业的发展走向成熟,并且不断完善吗? 甚至说明星制可以作为一种符号来凸显中国文化吗?专业影人对于多部以明星作为主要噱头的电影的抨击充分印证了明星制这一营销策略显然不是十全十美的。 号称中国电影史上制作规模最大的时尚动作特工大片《富春山居图》就成功地被明星制蒙蔽了双眼。 《富士山居图》汇聚了的大牌明星,刘德华、林志玲、佟大为、张静初主演,由孙建君和鲍勃布朗导演,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吐槽电影的精彩程度远超电影本身。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口碑极差的《富士山居图》竟神奇地狂澜两亿票房,堪称奇迹。 很多人打趣说难道是出奇的烂拯救了它的票房,大多观众都因为 这部里程碑式的烂片究竟烂到什么程度而走进影院,我想这是一个原因,其另一个原因是其也采用了明星制这一模式。目前的中国电影市场逐渐呈现一种票房至上的状态,但似乎只要达到了商业目的其他的就无关紧要了。我觉得在这里应该要还给电影一个尊重。 它首先是一门艺术,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感的艺术品,其次它才是一件商品。 回到最初的角度来看待中国电影人为什么要不惜高价请明星制作大场面, 表面上是不想让中国电影市场输得太惨,是想让明星成为一种影视符号来彰显中国经济与文化,但实际上看来,大多数电影人还是以明星制为手段来达到盈利的最终目的。优酷自制剧《晓说》的主讲人高晓松在一期节目中讲到好莱坞大片实行严格的明星制,首先主演必须是大牌明星,且必须有 75 场戏,不能沦为配角;其次,重视故事情节,一部影片中事件必须达到 40~60 个, 每个事件必须有小转折,节奏冗长不行,事件太多不行,叙事不清楚也不行。按照这个标准来看,可能中国市场还没有一部成功实行明星制的影片能拿出来与好莱坞媲美。

同样,明星和特效并不能挽救电影故事情节带来的硬伤。电影《大上海》同样由票房保证的老牌影星周润发、实力偶像派演员黄晓明,武戏前辈洪金宝和香港魅力男星吴镇宇等重量级男星主演,但因情节缺乏创新,票房也很不乐观。 还有很多电影为了突出强调明星制而让大牌明星成为跑龙套的角色,盲目启用大牌明星而忽略了该明星所代表的符号象征与角色本身甚至整个电影的统一和谐,重视明星制带来的商业价值却大大忽视其电影的本身,这也就意味着不要走进明星制的误区。不是所有打大咖牌的电影都能够有很好的票房和口碑,这两者其实都是建立在优秀的剧本创作和拍摄手法之上的。

三、如何正确运用电影明星制开拓商业市场将

明星符号与明星自身的独特魅力相结合,迎合观众观看电影心理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将影片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提升到观众所能接受的范畴之内。思考如何将明星与角色的合体,让观众产生心理与情感上的共鸣,只有这样,明星效应才能在中国电影市场站稳脚跟。人们需要文化指导自己在社会中进行各种活动和交际,并且人们也在各种社会活动中体现出当代文化的深刻内涵和价值取向,文化价值在任何时候都是为人民服务的,若要文化心理偏离了受众的心理需求与共同认可,那么票房必定惨败。

第一,演员本身具有的符号象征与创作者想要赋予他的新符号象征是否能够在一个理想的层面上展开合理的联想并使观众接受。 宁财神表示:看完《一代宗师》我才发现,甄子丹是个好演员。其实这不能说明梁朝伟所饰演的叶问不够形象,只能说甄子丹所饰演的叶问符号性太强,直击人心,很多观众在习惯了甄版叶问之后即便梁朝伟演绎得再入木三分,观众也很难全盘接受。 因此,不难看出想要真正地将明星制运作成功,就必须要把明星本身在观众心中所具有的符号形象和气质与所饰演的角色进行统一结合,尽可能地在角色创作与突破的过程中保持着明星本身一直所具备的符号特色,从而将其本人的明星效应最大化发挥。

第二,不管明星制发展运作得多成熟,他们都离不开优秀的剧本创作。就像能够引发思考引起共鸣的优秀电视节目、杂志期刊等都会以故事的元素作论今为基准来对主题进行展开。而电影不单单依靠镜头语言、场面调度、造型结构等方面,最重要的是剧本创作是否充实,富有戏剧性。 2013 年最卖座电影《小时代》汇集了新一代的偶像明星杨幂、郭采洁、柯震东等,这部电影抛开其商业性不谈, 整个故事几乎找不到主旨,也被网友吐槽为加长版的音乐 MV。 可见,故事的情节对于整部电影的重要性,明星制运用成功的前提是建立在引人入胜的故事创作之上的。 要想将明星制 的作用发挥到极致还是应该将两者完美结合。

电影行业前景范文第2篇

【关键词】机电行业;环境影响评价;工艺;污染物

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工作就是污染源调查与评价。要保证环境的质量,首先必须确保不出现污染源缺项。只有全面地了解机电行业环评的特点,在编制环评报告时才能做出准确和客观的评价。机电行业的特点是工艺材料品种广、工艺设备多、工艺过程复杂及污染物来源分散,有多项危险废物产生,有的工艺还有放射性污染产生。在对机电行业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对此必须有足够的认识。

1.工艺材料品种广

机电行业使用量最大的材料是钢材、铸钢、锻钢与铸铁等。现代制造业,非金属材料也普遍在使用。材料不同,加工工艺就不同,产生的污染也就不同。

1.1钢材

钢材一般在机械加工前要做除锈处理。尤其是热轧钢板,主要是去除热轧工艺过程产生的坚硬难除的氧化皮,多数采用喷丸、喷砂工艺,除产生噪声污染外,还产生粉尘污染,特别是喷砂除锈的粉尘量很大。对冷轧钢板,主要是去除其表面的油脂,多数采用酸洗工艺,之后需用碱中和、用水冲洗,产生酸、碱污水。也有采用有机除锈的,要产生有机废水。

不同品种的钢材,产生的污染物也不同。如板材、型钢、管材一般要进行焊接加工,应关注的主要是焊接工艺产生的烟尘污染。对受压件,为保证焊缝内在质量要进行“探伤”,则有放射性污染。当然还有无规则的非稳态噪声污染和钢屑固废污染。有的焊缝还需进行退火处理以消除焊接应力、减少焊接变形,则应考虑退火窑炉的污染问题。而元钢、铸钢、锻钢,一般要进行切削加工及热处理,除了噪声污染、钢屑固废外,要涉及废冷却剂、废棉纱等“危废”和窑炉污染问题。

1.2铸铁

为便于加工,铸铁件一般要进行退火处理,以消除铸造应力、降低其表面硬度,这就要产生退火窑的污染问题。铸铁是脆性材料,含碳量高,切削加工时不需要使用冷却液,这与钢材明显不同。铸铁可焊性很差,一般不存在进行焊接加工的问题,相应的焊接污染也就不存在了。这又是与钢材明显不同的一点。

1.3非金属材料

1.3.1矿物油

矿物油可用于设备本身传动件的、液压设备动力的传递、切削加工中的冷却及产品性能的检测。上述工艺过程使用矿物油产生的废矿物油、废棉纱为危废“HW08”。

1.3.2乳化液

乳化液包括皂液、烃水混合物、乳化液、切削剂、冷却剂、剂等。它们使用后产生的废乳化液为危废“HW09”。

1.3.3表面处理材料

表面处理材料包括各类酸、碱、除油剂、除锈剂、电镀液、磷化剂、亚硝酸盐等。在工艺过程中使用这些材料后产生的废电镀溶液、淤渣、污泥、酸碱渣、氧化槽渣、磷化渣、亚硝酸盐废渣,属于表面处理废物,为危废“HW17”;表面处理产生的废酸为危废“HW34”,废碱为“HW35”。

1.3.4产品表面防腐涂料

各类油漆、真漆、罩光漆、聚氨酯树脂涂料、聚乙烯树脂涂料、环氧树脂涂料、双组分涂料、静电喷粉料等产品表面防腐涂料,在生产配制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废物,为危废“HW12”。

1.3.5氰化物

热处理、渗碳、渗氮与电镀时,产生含氰热处理钡渣、含氰污泥及冷却液、含氰热处理炉内衬、渗碳氰渣,为危废“HW07”。电镀和电子零件制造业中电镀工艺、镀层剥除工艺中产生的含氰废物,为危废“HW33”。

1.3.6石棉

石棉材料包括石棉绳、石棉板、石棉布等,在生产中会产生石棉废物,为危废“HW36”。

2.工艺设备多

建设项目应列出全部设备的明细及汇总,包括其名称、规格、型号、数量等。尤其应关注各类高速运转设备与液压设备。为了保证上述设备良好的工艺性能,设备的运动零部件必须要有良好的,使用到较多的油。连同液压设备用油,使用中或使用到一定周期后,需要进行净化处理。洁净的油一般可以回用。产生的油渣、废矿物油,为危废“HW08”。

3.工艺过程复杂及污染物来源分散

机电行业在不断的发展中形成了十分复杂的加工工艺,大体可分为热加工工艺与冷加工工艺。

3.1热加工工艺

热加工工艺主要包括铸造工艺、锻造工艺、焊接工艺、热处理工艺等。热加工工艺的共性内容是都要有热源。不同的能源、不同的燃料、不同的加热方式,产生不同的废气、废渣及噪声污染。

3.1.1铸造工艺

铸造工艺产生的污染源主要有三处:第一为型砂处理和铸件清砂环节产生的粉尘和噪声污染;第二是在型芯制作、精密铸造及表面铺煤粉时产生的甲醛、氨及芳香族污染气体;第三为对铸件进行退火处理时,应关注退火炉的窑炉污染。

3.1.2锻造工艺

锻造分为“锻压”与“锻打”。后者锻锤的冲击速度大,产生的打击噪声很大,设备振动也大。不管哪种锻造形式,应关注的主要是噪声、振动及氧化皮固废。

3.1.3焊接工艺

焊接过程中对不同的材质应采用不同的焊接工艺,最常见的是普通碳钢的焊接。焊接时产生烟尘、臭氧、氮氧化物、一氧化碳、氯化物等,其中最重要的焊接毒物为氟化物,其尘埃粒径为1mm左右。此外,还有噪声、高频电磁辐射、光辐射及焊渣等污染。

3.1.4热处理工艺

热处理是将金属工件在一定的介质中加热到适当温度并保持一定时间后,又以不同速度冷却的一种工艺。污染物主要有3种:一是氰化物,它产生于氰盐液体渗碳、碳氮共渗,黄血盐、赤血盐盐浴分解产生的氰根以及碳酸盐盐浴加入尿素或缩二脲生成的氰酸盐。上述工艺过程产生的废渣、废泥、废液及炉内衬等,为危废“HW07”。二是淬火剂及淬后的清洗废水,它含有盐浴炉盐类。三是表面处理时渗氮有氨气泄漏。氰化过程有含氰废水排放;氧化过程有废碱液、废酸液及HCl气体排放;渗硫过程有废碱液和废盐渣排放;磷化过程有磷酸盐废渣排放。其他有机溶剂进行气体渗碳时可溢出苯、甲苯、甲醇等气体。

3.2冷加工

冷加工工艺除一般的噪声、振动、切屑等污染外,在环评别需要关注的是“危废”污染物。主要来源于设备、切削加工、液压传动等过程。主要是废旧油渣、液等,为危废“HW08”与“HW09”。

4.结语

以上只是对部分机电行业的材料、设备与工艺进行分析。虽然机电行业建设项目污染较轻,但如果对上述的特点认识不足的话,在编制环评文件时就容易发生污染源遗漏、污染物缺项的问题。因此,本文对提高机电行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质量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杜锐,郭永葆.机电行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关键问题[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2).

[2]翁平.浅析机电行业环评报告的工程分析[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0(10).

电影行业前景范文第3篇

>> 中国魔幻电影发展现状及其价值探析 中国电视电影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现状及前景 中国盐化工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 中国焊接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中国荔枝产业发展现状及行业前景 中国自媒体节目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预测 浅谈中国动漫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前景 商业银行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的发展现状及前景预测 中国通信射频电缆行业发展现状及预测 中国电子支付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探析 中国主题公园衍生品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中国汽车维修行业人才发展现状及前景 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中国足球经济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中国社会救助制度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浅析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现状及前景 浅析中国网络电视发展现状及前景 探讨中国足球经济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电影美术发展现状分析及前景展望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⒖嘉南祝

[1]刘帆.“中土”的想象与指涉――略论魔幻电影的生态与类型特征[J].电影文学,2008(06).

[2]巴赞.电影是什么(第二卷)[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1.

[3](斯洛文尼亚)阿莱斯・艾尔雅维茨.胡菊兰,张云鹏译.图像时代.[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5.

[4]田卉群.想象界的实现:中国魔幻电影的突围之路[J].中国艺术报,2011-3-7,第005版.

电影行业前景范文第4篇

关键词:微电影;文化产业;新媒体平台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7-0075-02

最初DV影像的产生让影迷们为之兴奋,觉得大众电影的年代已到,出现不少的视频影像成品。时代更替,纵观数字影像视频发展的十余载,相较而言DV影像仍无法建立起整体一致的艺术形式及迈进产业文化发展的共同道路中,并非技术的低要求,更多的是视频影像显得随心所欲,使探讨与研究不再严谨。[1]随着人们对技术的了解,想要取得影像已不再是件困难的事,可视频影像并非如此。还需从创意、态度及流程上,做到独特、谨慎及细致,才能突出微电影所代表的含义。[2]同时,它还拥有着如下的特性:代表草根们平民式的大众文化底蕴;具有着简明扼要的快餐式特点;制作拍摄成本低;彰显人间百态及积极乐观的主题;以创新有别于电影运营方式;由“微”这种新兴媒介的传媒特色、突出快餐式草根文化特质、提供高效便捷的运营特点,如此共同彰显出微电影最为本源的所在――电影之美。

微电影之所以被叫作电影,势必有着电影的雏形所在,对剧情而言,它可以是庄严的、欢快的、哀伤的、有趣的;对技术而言,它能是合成的、实拍的、动画的;对类型而言,它还能是系列的、故事的、纪录的、幽默的;诸如此类,微电影在选材上抛开思想,掌握所具有的属性,结合进地域、旅游、企业及休闲文化,同新兴媒介的传媒特色融合于一体,在产业化运作上有着更广的发展空间。电影艺术是产品特色及艺术属性结合的产物,具有着产业文化的性质,微电影要想成功走向规模化、产业化,那么人的参与是最为重要的一环,因此,微电影人才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一、微电影的人才培养

培养微电影从业人才的方式,应立足于高校教育,依照其自身的特质构建而来,电影需较强的实践能力,而培养人才更是如此。[3]能为年轻人创造更多机遇及提供与之较广的平台,是作为培养其专业人才的支点。培养微电影从业人才需依照行业准则及学科建设,并理论联系实践。在人才选择上应侧重于扶持学校,强调实践能力,对主要创作人才(剧作、导演)的栽培,可选品学兼优的个人进行,而技术型(后期剪辑、制作等)人才的栽培则可由表现一般者进行,两项互相依托,并不时地将微电影融入普及性教学中,由此增加人才培养数,可为团队日后多元化的塑造,储备更多可塑型人才。

创作力作为任何艺术的关键所在,特别是与市场相交集的艺术形式,原创度多少取决于团队里人才的多少,而微电影也一样。人才与产品不同,需要栽培却又无法完全栽培,尤其是创作性人才,他们在思想、思维、能力上应有自由性、独创性及综合性等特点,而在本质、成长、过程上进行栽培、保护及扶持正是微电影从业人才的层级特征。[4]从两方面可构建起微电影从业人才的培养战略系统,即严谨地以高等教育为中心,成立起特色人才培养基地;开放地以微电影市场为中心,成立起以团队及作品为重点的市场协作模型。如上两方面需要互相依存,需要创作与实践相组合。

同其他影视艺术类似,微电影团队的成立也需有不同人才(剧作、导演、表演、摄像、录音、后期及美术等)互相合作。优秀团队的组成取决于团队里的个人能力,而培养这些各显神通、各具才华的人才正是成立团队培养的独特之处。与此同时,艺术人才有着较强个性,而合作精神是团队组成的根本,正所谓打造团队,就需互相协作不但相互包容且需有培养机制指引,相互得到认同且无私投入作品创作,唯有这般坚韧的协作精神,才能最终创造出更多优质的微电影。[5]“微电影室”的成立正可如实地实现此目标,它的重点内容在于创作项目,谨慎的专业环境加上自由的工作状态,把学校里的课程同市场上的需求互相衔接,不但有专门的培养人才体系,且团队塑造孵化水平专业,并兼有开发原创作品的能力,突出微电影室发展模型的独特性与整体性。

二、微电影的市场前景与产业构建

(一)微电影产业前景

依有关报告统计,网络视频有4000多万用户在使用,且这些用户并不观看传统电视节目,而3G手机的出现,使得同时使用的用户数呈直线上涨趋势,而这些消费群正搭建起电影产业的根本。[6]微电影正合适于借助这些新兴媒介播放其作品。产品形态流行、播放平善,作为产业化运营来说,塑造与组合此衔接正是最好的时机,在过往不同的传播形式(口语、文字、图形及新媒介)的时代里,微时代的出现正可达到人们的预期值,满足人们对视频制作的快速便捷之要求。正如动画及文化产业在十年前的互动一般,微电影有着较广阔的市场前景,势必会引人注目,纵使环境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传播途径与日俱增,但研究微电影的产业道路,更需谨慎地从其自身形态入手。

从视频角度来说,不论微电影在制作还是上,它都覆盖除影院外的全部传播途径,随着高清电视设施及3G手机技术的普遍,播放平台的宽广正是产业发展的奠基。除此之外,微电影还有着主题鲜明、精练便捷、情节简单及有助于体现植入广告等优点,能有效地融入企业文化。[7]联合国教育、科学与文化组织(UNESCO)对文化产业有下面的概括:服务及文化产品依据工业标准,所进行的一系列加工、再加工、保存及安排活动。以工业标准式的加工、流转、安排及消费视角对文化产品进行划分。

(二)微电影产业构建

建立产业模型最先瞄准的,必然是微电影重点面对的新型媒介平台,如今最为流行及普遍的传播渠道即网络与手机,而微电影若想成为此平台所播放的作品,则必须转变成产品,主题鲜明及系列式是微电影的主要选材,譬如从公司或产品角度出发对其创作。或是打造出产品的规模化,将拍摄时间控制在五分钟内成为系列剧。[8][9]除此之外,产业模型还需关注现有的行业划分,若微电影脱节于商业因素,则无法顺利地完成产业化运作,因其是影像产品,注定同市场空间归属的行业及行业本身有着紧密联系。

构建产业模型需要依靠制作团队,与电影相反,微电影采取与市场紧密联系的运作方式,成本不高能让其自由选择,且更为明确地定位消费群及体现时尚主题,作为文化产业打造出的产品,其优势在于创意,也是如此才能带动创作团队向更高水平迈进。例如山东省宣传部向大学生所提倡的成立创作微电影室,立即得到全省乃至全国的热烈反响,他们最先打造出创作微电影团队的新想法,并带头且委托山东影协将高校创作微电影的团队同企业结合,企业先扶助支持工作室的成立,工作室再运用专门教学方法延伸出培养创作微电影的群体,由此构成良性循环的创作微电影模型,这些群体也将构成某地域或某新型媒介平台提供最重要内容的群体。[10]从长远来说,此模型能迅速便捷及卓有成效地,把微电影团体创作出的作品同媒介平台(电视、电影、手机及网络等)有机结合并形成产业链,且延伸出职业团队,搭建起完善的产业格局,省却不少探索的步骤,在全国微电影中形成富有竞争性的中心市场,并拥有一定的品牌效应。

三、结语

在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便利的观赏模式、与人们生活相关的内容、随处可见的视频都为未来微电影的发展提供较好的前景。微电影依托数字技术在影视上的应用,普通百姓要想圆自身的电影梦,只需自学便能掌握其制作方式。评判微电影的成功与否,最主要在于其作品是否有艺术性且商业价值的体现,同样地,电影也是如此,如今人们更多地需要以包容及鼓励的姿态来对待微电影。微电影的未来要想发展与茁壮成长,还需人们共同关注及参与。

参考文献:

[1]阮南燕.微亦足道:微电影的产业魅影[J].浙江学刊,2012,(5):115-120.

[2]微电影:产业生态引发教育变革――微电影产业趋势日渐显现[J].中国传媒科技,2012,(5):22-23.

[3]康初莹.“微”传播时代的微电影营销模式解读[J].新闻界,2011,(7):75-77.

[4]聂伟,吴舒.微电影:演变、机遇与挑战[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9(4):31-38.

[5]张波.论微电影在当下中国的生产及消费态势[J].现代传播,2012,34(3):103-108.

[6]李进书.微电影:媒介文化的新宠[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7(5):77-81.

[7]于燕枝.微电影:媒介融合的新作[J].新闻爱好者(上半月),2012,(5):75-76.

[8]周凯.微电影的发展特征诠释及前景探讨[J].宁夏社会科学,2012,(5):138-140.

电影行业前景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电视电影论文

近几年,随着《阿凡达》《魔兽》等科幻电影在全世界范围内取得成功,人们开始尝试将IMAX、4K等现代技术运用于影视的制作过程中,而技术的更新换代极大地促进了影视行业的发展。其中,VR虚拟技术正成为继3D技术后影视行业的新宠,一些国际知名公司对VR虚拟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也充分地说明了VR虚拟技术光明的发展前景。例如,2014年Facebook公司并购了一家专营VR头显的公司Oculus,我国的阿里巴巴、腾讯等公司也相继制定规划,希望成为国内VR技术界的领先者,从而使越来越多的资金和人员涌入VR领域,使我们有理由相信,VR虚拟技术必将成为影视艺术未来发展的核心力量。

1、VR虚拟技术在影视制作中的实际应用

现阶段,我国影视领域运用VR虚拟技术进行拍摄和制作尚处于一个摸索与发展的过程。VR电影和VR电视,不是单纯的技术升级,而是伴随着VR虚拟技术在生活中广泛运用,是影视领域的一次从软件到硬件、从内容到终端的大胆尝试,将对整个影视制作界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以VR电影的制作为例。首先,VR虚拟技术的实现需要大量设备支持,机位与GoPro的数量比差不多是1∶6,甚至更多,才能全方位地进行拍摄;其次,所有的机器都必须连接同一个WiFi,才能保证同时开机进行一个片段的拍摄,否则后期画面修补时可能会出现因画面帧率不统一而无法合成画面的情况。除此之外,VR电影的技术要求也十分严苛。拍摄过程中,尽管有超过6台的机器,但是拍摄主体必须只对准其中的一台,才能完整地将摄体的细节记录下来。为了生动地表现动作场景,使其进行得更加流畅,VR电影需要在至少每秒85帧的条件下拍摄,而普通电影一般多为每秒24帧。后期制作之前,需要对前期运用VR虚拟技术拍摄的素材进行整理。由于前期通过6台机器进行拍摄,此时的素材数量随之发生变化,即同时输出6条素材。对于后期制作而言,最重要的是进行画面的缝合,需要用到像Kolor…AutopanoGiga之类的编辑软件进行制作和修改,将其导入输出素材中。此时,电脑会自动编辑,使6个素材的画面在捕捉的某一点上实现声音和画面的同步,基本修改完成以后,我们可以在PRO等软件上开始进一步细致的制作。

2、VR虚拟技术对影视艺术造成的影响

第一,传统导演模式会受到VR虚拟技术的影响。过去的电影由于对沉浸式体验要求不高,一般只需要搭建一个半景棚就可以进行正常拍摄,而在拍摄VR电影时,观众希望看到全方位的视频,获得三维的空间体验,这种二维到三维的转变对导演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具备多维的制作思维,同时还要精通全景棚和露天的画面拍摄。其次,观众在观看VR电影时,可主动改变座位与电影屏幕之间的距离,观看体验的灵活性使观众更容易身临其境,被剧情吸引。为了使观众能够在自己喜欢的视角和位置观影,导演需要作为一个引导者从电影的视角出发,抓住观众的视点,引导观众直至整个故事的结束。需要注意的是,VR电影频繁采用非线性叙事的方法,甚至是多线性叙事,而不同的观众选择的观看视点也存在差异,这就要求导演自身能够熟练地掌握VR虚拟技术与故事整体架构之间的结合。导演为了满足观众对于主要剧情的预设,还需要增加主人公之外非主人公的故事结局,即把握故事主要剧情的同时,也要照顾故事细枝末节的发展。第二,镜头语言也会随着VR虚拟技术的运用发生变化。镜头语言是传统电影制作中最重要的环节,但是在VR电影中,镜头语言的作用逐渐淡化。传统电影通过荧幕表现故事,镜头语言是其最主要的辅助工具,而在VR电影的创作过程中,VR机器的位置较为固定,并不存在惯用的推、拉、摇、移等拍摄行为,采集运动镜头时,VR机器会被安置在一个轨道滑板上随着摄体的移动同步拍摄,这里就完全摒弃了传统电影里的远、近、中、特等镜头转变,镜头不再是影片的最小单位,某一空间位置取而代之。第三,演员表演也会受到VR虚拟技术运用的影响。传统的演员表演是按照场次来演出,而VR电影的表演要求是,给定演员一个特定的区域,让演员按照空间形式演出,类似于话剧的表演形式。以VR电影全景拍摄为例,要求导演和工作人员离开现场,导演在摄影棚外用对讲机对现场进行拍摄指挥。并且,传统的录音设备由在场的录音挑杆人员进行录制,而在VR电影拍摄录音环节中,由于现场的工作人员全都退居摄影棚外,录音完全是演员自己来录制。演员表演的自由性使拍摄过程中容易产生一些意外事故,如忘词、笑场,甚至还包括录音设备损坏,所以VR电影的制作成本相对于传统电影较高。

3、VR虚拟技术在影视艺术中的应用前景

近几年,尽管VR虚拟技术已经成为普通大众口中的热门话题,但是这种“受欢迎”仅限于概念上,影视艺术中并没有广泛地运用VR虚拟技术,甚至国内院线都没有正式上映过一部纯VR虚拟技术制作的电影。科技是一把双刃剑,VR虚拟技术既存在一定的优势,也有着自身的局限。VR技术在提供给观众全方位观看体验的同时,也因设备的局限性,导致影片时长过短,多控制在20分钟以内,并且在增加观众的自由选择之后,VR影视制作难度也随之变大,鉴于这种情况,导演在情节设置上趋于简单化。当然,VR虚拟技术也不尽然都是缺点。现阶段,VR虚拟技术在影视领域的运用主要分为VR影视体验、影视短片及风景类电影制作三个方面。导演经常利用VR自身的技术特点,结合影视的具体需要,进行一些始于VR电影的制作,从而满足新时期人们对于VR虚拟技术的期待。例如,空间密闭类电影,就可以借助VR虚拟技术的力量、密闭的空间、VR的多视角,营造出影片所需要的紧张、刺激氛围。又如,未来恐怖片的制作,必然会用到VR虚拟技术,强烈的沉浸式体验可以让观众处于第一视角经历惊悚的剧情。再如,一些强调空间感的纪录片,如《动物世界》就可以使用VR虚拟技术,使观众既可以站在动物的视角学会自然知识,同时拍摄技术上的创新也会明显增强纪录片的教学效果。

4、结语

VR虚拟技术在影视艺术未来的发展版图中必然会占有一席之地以及拥有光明的应用前景,但前提必须是导演能够充分认识到VR虚拟技术的技术特征与影片自身的需求,在此基础上,将两者结合,从而营造出独特的氛围,给观众带来充分的沉浸式体验。切记不要强行运用VR技术,将VR技术作为影视的噱头,否则影片的内涵和水平将会失去平衡,进而得不偿失,只有合理地融合艺术与技术,VR虚拟技术才能更好地在影视行业中得到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