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社区医院盈利模式

社区医院盈利模式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社区医院盈利模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社区医院盈利模式

社区医院盈利模式范文第1篇

社区延续护理服务是整体护理的一部分及住院护理的延伸,使以患者为中心的优质服务,从医院延伸到患者的家庭日常生活中。近年,随着我国医疗卫生改革的深入,很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陆续开展了社区延续护理服务。目前,国内出院后访视制度与临床工作存在脱节现象,因此,医院可将出院患者转介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我院于2001年成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并学习香港社区护理服务模式。于2005年制定了医院出院患者下转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流程,保障了社区护士上门家访及电话随访对象的稳定性,确保了社区护理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1 资料与方法

1.1 患者出院转介流程

1.1.1 转介前准备(1)设计社区个案转介表,参考香港社康护理转介表进行设计。转介表分为病区和社区填写两部分。病区填写部分由病房医护人员填写,包括患者一般资料、住院(就诊)情况、出院时情况、用药情况、转介原因、复诊时间、复诊科室等。社区填写部分由社区医护人员填写,社区护士在患者出院前是否见过患者或家属,是否接纳患者为社区中心的服务对象,以及患者是否已交社区探访服务费,社区医护人员签名,并签上接收时间。(2)社区护士每周两次到病房探访患者,跟医生查房,了解在本辖区患者的治疗护理情况,并对患者进行初步的评估。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出院后社区中心可提供的服务以及收费。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及配合。

1.1.2 病房转介填写转介表,通过网络转介。对辖区范围内居住的患者(对提供的服务无异议者),由病房医生护士填写转介表两份,一份交社区中心,一份由转介科室保存。若医院有局域网,可在网上填写转介表,社区工作人员可进入局域网获取患者转介资料。

1.1.3 转介后患者资料转介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后,由社区护士打电话预约社区延续护理服务的具体事宜,如上门家访服务、定期电话跟踪、组织参加社区健康讲座或各种健康促进活动等。

1.2评价指标(1)医院下转患者及社区提供延续护理服务情况。(2)社区群众有效利用社区卫生资源情况,包括社区群众到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就诊;有问题时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寻求帮助;参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举办的各项健康促进活动。(3)服务对象满意度问卷调查,问卷参考医院患者护理服务质量问卷调查表进行设计,由社区护士长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共设4个维度7个条目,包括:①社区护理是否对您有帮助;②您对社区护理的接受程度;③社区护士的服务态度;④社区护士的技术如何。

2 结果

医院下转患者及社区提供延续护理服务人数不断增多,保障了社区护理服务人数的相对稳定。见表1。社区群众有效利用社区卫生资源率增加。2009年与2005年相比,居民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人数增长108%,电话咨询人数增长55%,参与社区健康活动人数增长96%。见表2。5年来,社区群众对社区护理服务满意度为95%以上。见表3。

3 讨论

3.1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出院患者提供了优质的延续护理服务5年来,通过规范出院患者转介流程,我院各病区医护人员将出院患者转介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成为常规工作。有了医院的支持和配合,转介患者及社区延续服务人数不断增多。既保障了社区服务对象的相对稳定,又加强了社区与各部门的协作与联系,此种转介模式对于依托于综合医院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更为适合。除有小部分患者因居住地址不详,出院时没有留下电话或电话无法接通,社区护士无法进行随访外,90%以上出院患者在回归社区后均能得到延续护理服务。对于部分由于各种原因不能让社区护士提供上门服务的患者,社区护士也会通过电话每3个月进行电话随访,以了解患者出院后的康复情况并在电话中给予适当的指导。因此,患者虽然离开了医院,但仍能在自己熟悉的家庭环境中得到照顾,从而得以全面的康复。

3.2 社区群众对社区卫生资源利用率明显增加患者转介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后,得到社区延续护理服务,使社区群众对社区卫生服务的知晓率不断提高。居民选择到社区门诊就诊的人数从2005年的12854增加2009年的26649,就诊率增长了108%。当他们在家中碰到健康问题时能主动到社区门诊或打电话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寻求帮助,电话咨询也从2005年的3666人次增加到2009年的5679人次,增长率为55%。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各类健康促进活动时(如慢性病小组活动、流行性疾病健康教育等),社区群众都能涌跃参加,积极参与,参与人数2009年也比2005年增长了96%。他们也积极的发动身边的亲戚朋友参与,为社区推广健康教育活动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在此服务过程中,当发现社区群众健康出现问题时,社区医护人员能及时作出转介,将他们转介到专科或上一级医院作进一步诊治。

社区医院盈利模式范文第2篇

关键词:老龄化;养老地产;老年公寓;盈利模式

Abstract: the 21st century China is aging society in an all-round way, the elderly pension problem has gradually become the focus of social attention, facing huge pension market, real estate developers have been aggressive in the elderly apartment development. In this paper, we discussed some elderly apartment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first is the background to do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elderly apartment development, because China's aging process with elderly population base is large, growing faster, makes the elderly housing market is both an opportunity and challenge. Then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elderly apartment development of three kinds of profit model, analyzes the ope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ree kinds of profit model and the main case, hope we can through the current research situation of more and more aroused the concern of the society for old age pension problem and thinking.

Key words: ageing; Endowment real estate; Elderly apartment; Profit model

中图分类号:F29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一、中国的老龄化及养老方式现状

(一)我国当前老龄化社会的现状

我国老龄人口于1999年即以超过国际老龄化社会10%的标准,整体进入老龄化社会。根据联合国的规定,一个国家65 岁以上的老年人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超过7% 或60 岁以上人口占10% 之上的国家称为“老龄型”国家。目前中国60 岁以上老人已达1.78 亿,占总人口的13.3%,而且正以每年3.2% 的速度递增,进入老龄化。另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字表明,到2025年,我国老年人将占全国总人口的19.34%;到2040年,老年人将占全国人口的27.8%,届时三个半中国人中就有一个老年人。(见表1-1,表1-2)如此高的老年人口率预示着中国的老龄化问题将格外严峻,如何安排好日益增多的老年人,切实解决好急速增长的老年人口与社会生活保障之间的矛盾,将成为和谐社会建设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表1-1我国老年人口发展统计数据单位:万人,%

注:数据来源 中国统计局,中国人口年鉴 2011[M].《中国人口年鉴》杂志出版社,北京,2011年12月.

表1-2我国老年人口比重增长趋势单位:%

注:数据来源 中国统计局,中国人口年鉴 2011[M].《中国人口年鉴》杂志出版社,北京,2011年12月.

(二)我国当前老年人的养老方式

世界上公认的养老方式一般有三种形式:1、传统的居家养老;2、社会养老;3、个人、家庭和社会结合的养老方式。我国老年人当前选择养老和住宅的方式, 由于历史和传统观念等原因主要以居家养老为主。主要形式有与子女共居、与子女邻居、独居。除此以外还有托老所、福利院以及老年公寓等。

由于社会经济发展使家庭结构急剧改变,三代人共同生活的家庭已经渐渐远去, 目前老年人大多孤身或同子女分住。按照自然规律,人进入老年后无论精神感官或肢体都会不同程度的出现衰退或残疾,身心疾病成为影响他们自主行动的内在因素;年事越高受此影响越大,越需要更多的照顾。当代老人还是多子女的居多,儿女可以轮流照顾,而一旦进入“四二一”模式,那时子女便会显得力不从心。同时社会安全福利和个人养老金的增多,也使得更多的老人需要独自生活, 据全国老龄委抽样调查,有16.7%的老年人表示愿意到养老机构安度晚年,且年纪较小的老年人表示愿意的比例大于年纪较大的老年人,显示出中国人养老的观念正在发生着变化,养老需求日益社会化,将形成一个体量惊人的现代养老产业。

(三)我国养老市场的供给概况

1、养老机构供给种类

我国的养老机构主要包括社会福利院、敬老院和养老社区等。

社会福利院。社会福利院主要面向城镇“三无”老人,即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人、扶养人,或者其法定赡养人、扶养人确无赡养、扶养能力的城市老年人,为他们提供养老的场所和各类生活、医疗服务。社会福利院的主要资金来源为政府补助。

敬老院。敬老院主要针对城镇的各类有一定经济能力的老年人。敬老院分为公立与私立两种。公立敬老院通常建设费用由政府补助,运营费用向入住老人收取。私立敬老院无补助,自负盈亏。

养老社区。养老社区一般规模较大,除住宅用房外,还包括各类配套商业设施及医疗设施等,通常拥有社区医院。养老社区通常包括家庭养老、公寓养老和看护养老三种类型的养老用房。

家庭养老的养老社区通常子女与老人同住一养老社区,主要的养老服务由子女提供,但社区也提供一定的补充服务,如日间看护等。以养老公寓为主要形式的养老社区,主要针对有自理能力的老年人。此类社区一般老年人单独居住,主要服务均由社区提供,包括日常的家政服务、生活服务、出行服务等。以看护养老为主要形式的养老社区,主要针对半自理或无自理能力的老年人。除提供养老公寓提供的各类服务以外还提供各类医疗服务,如急救服务、搀扶服务、喂饭服务等。

2、养老机构供给总量

当前我国城乡公办的各类敬老院、福利院、养老院等老年社会福利机构共有39500多个,养老床位149.7万多张,但平均每千名老人占有床位仅有8.6张,与发达国家平均每千名老人占有养老床位数50-70张的水平相差甚远,供需严重不平衡,差额巨大,绝大部分的需求都无法得到满足,养老产业的发展空间十分广阔。

二、老年公寓开发的盈利模式分析

“养儿防老”的观念已经过时,更别说是在具有中国特色的“四二一”模式下,愈发显得艰难。在9成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的政策前提下,绝大多数要靠市场化来解决养老居住问题。与国外众多资本竞相进入养老产业不同的是,在目前中国,地产商是承担市场化养老的主力军。老年公寓开发的全链条由地产商独立完成,地产商成为了中国式养老的绝对主角。

养老激起了房地产企业一波又一波的热情,以“招保万金”为首的大型房企纷纷试水老年公寓,财大气粗的保险公司也高调插足,养老地产可谓风起云涌。大腕云集,但以盈利模式论老年公寓的开发无非三条路可走:租售结合、会员制、保险产品。

(一)风险最小的租售结合模式

就整个产业的实质来说,养老产业中的地产并不是盈利的载体,而后期的运营管理及服务才是企业持续追求的利润点。但由于前期投入成本巨大,加之资金回收期长,就当前的实际情况来说,养老是不挣钱的,或是回报很慢的,地产才是挣钱的大头。由于国内的养老地产起步晚,发展不成熟,要靠收取养老服务费来填补前期的巨大投入基本是天方夜谭,而将大部分房源卖掉,以此来缓解资金压力成为了绝大部分地产商的选择,因为这样的风险最小,而持有剩下的一部分物业用于运营,又能实践开发商当初拿地时的承诺,可谓是既下了河,又不至于鞋全湿的折中之策。

万科在北京的项目幸福汇社区中,养老地产就有两种形态,一种为2.4万平方米的“活跃长者之家”,利用万科幸福汇的商业配套用地建设,做万科全持有的老年公寓,还未开始销售或运行;另一种为12万平米“活跃长者住宅”,是加入人性化设计的散售住宅,目前正在销售。对于初尝养老地产的万科,也是选择了这种租售结合的开发模式,使得自己的投资风险处于可控的范围内。

绿城早在2006年就涉足老年公寓的开发,其在浙江临平开发的绿城蓝庭项目中配备了老年大学、健康中心、文体活动中心、社区门诊、护理院等公共配套,以满足老年人的需求。项目中的老年公寓共十层,一二层为社区医院、活动中心、园区食堂及洗护中心。三四层为护理院,共计三四十个房源,可容纳60名老人入住,目前已入住的老人共计四五十人。五层以上规划了86套老年公寓,面积包括60-70及120平方米。这批86套公寓销售定价在1.4-1.5万元/平方米,较普通住宅售价略高。

由于房地产开发前期沉淀的资金成本过高,而销售物业是开发商最快也是最直接的回笼资金的方式,至于租售比的确定,每个开发商对于不同的项目又都有不同的考虑,卖多持少可能是迫于资金的压力,而对于实力雄厚的大开发商,持有越多的老年公寓,却是看中项目后续稳定的提供服务所产生的现金流。

(二)会员制模式

对于许多志向远大的开发商来说,光靠销售赚钱,多少有些英雄气短,养老地产的本质应该是养老服务业,以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出发,人性化的提供各种服务,从后期多年的持续经营和运营来获得收益才是一条长期的赚钱之道。

持有型的养老地产,一般以押金制和会员制实现前期部分资金的回笼。而会员制相比传统的押金制,在财务、盈利性和经营灵活性方面都更加有优势。比如,押金不能算作利润,但是会员费可以比较灵活的计入公司的财务报表。从经营的角度看,押金对应的房间或是床位是固定的,但会员制可以非常灵活的安排床位或房间,其在经营上的操作也更加的便捷。会员制的设计方法也是灵活多样的。比如捆绑价值属性的设计通常会将会员卡分为记名卡和不记名卡,通过会员卡价值属性以及会籍是否转让划分会员。再比如捆绑物业属性的设计会按照使用物业面积的不同,划分不同的会员等级。

国内养老公寓会员制的创始者就是上海亲和源老年社区。由于土地性质是协议出让,亲和源无法通过销售的渠道来回笼资金。而会员制是其解决经营压力、回笼资金的一条捷径。目前亲和源的老年公寓会员卡分为A卡和B卡。其中,A卡无论选择何种套型一律售价89万元,但根据套型的不同需交付2.98万、3.98万和6.98万不等的年费;B卡无论选择何种套型年费一律为2.38万元,但根据套型的不同售价分别为45万、55万和88万。这种收费上的不同取决于A、B卡的不同性质,A卡在亲和源老年公寓的使用期限与房屋土地的使用年限相同;而B卡的有效期至老人生命终结,但有一个15年的界限,未住满15年的多余费用可以退还,超过15年部分免费。亲和源的会员卡A卡最初的售价是50万,而现在已经涨到89万。

一般来说,会员卡的销售收入可以收回房屋的建设成本,而会员每年交的服务费才是企业主要的利润来源,而且随着规模效应的产生,服务成本的递减将会增加企业的利润。目前亲和源的会员制模式已经基本成熟,不仅与万科进行了合作,也开始了全国的扩张之路,以输出管理的模式向全国的老年公寓市场进军。

(三)与保险捆绑的模式

保险资金,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最适合做养老地产的,相比房地产开发商的资金拮据,保险公司最大的优势就是充盈的资金,他们手握巨额的保费,据统计,保险资金中约有80%以上为寿险资金,寿险资金中约有48%是20年以上的长期资金,25%为5-20年的中期资金,这恰恰与养老地产的投资回报周期非常匹配。由于保险产品的销售时间、给付周期等因素影响,保险资金倾向于长期的、安全的投资方式,对于回报率的要求不高,而这与养老地产的投资模式是完全匹配的。

泰康人寿2010年在北京昌平斥资40亿元购买了一块30万平方米的土地,筹建泰康之家旗舰社区。泰康人寿也专门成立了一家叫泰康之家的管理公司,为旗舰社区提供后续的管理服务。建成后的养老社区约有1.5万张养老床位。建成后不予出售,而是用于长期经营。泰康之家旗舰社区将按照社区居民的年龄和身体状况分为独立生活、协助生活和专业护理等不同功能的居住单元。为此,泰康将自行开发一系列的公建配套项目,提供不同层次的个性化服务,并以收取养老服务费用作为项目的主要利润来源。而想进保险公司打造的养老社区养老,手段只有一个——买保险。如泰康人寿推出的“幸福有约终身养老计划”,由泰康人寿的“乐享新生活养老年金保险”和泰康之家的“入住养老社区确认函”共同组成,保险合同产生的利益可用来支付社区每月的房屋租金和居家费用。此外,客户也可以到了保单约定的时间,不选择入住,可以拿到分红。每份保单的保费200万至300万,可选择一次缴清或者分10年期缴。由此获得养老社区的居住资格,锁定了入住成本,售价不菲。

保险资金与老年公寓的结合其实在国外早已普遍,美国保险业在养老地产中买断居住权,采取酒店式的管理,收取会员管理费用,并开发养老保险客户。目前美国的养老社区的现金回报率是8%-11%,甚至高于商业地产。保险资金通过客户购买保险的保障,保证了老年公寓项目开发过程中的财务安全,降低了投资运营的风险,从而提高了养老社区运营的品质。

参考文献:

[1]中国统计局,中国人口年鉴 2011[M].《中国人口年鉴》杂志出版社,北京,2011年12月.

[2]王崴,养老地产“三板斧”.地产,2013年第一期:80~89.

[3]周燕珉,林婧怡,综合型养老社区应当如何规划.地产,2013年第一期.

[4]王崴,老龄化红利.地产,2013年第一期:92~93.

[5]周展宏,改变对生命的态度.财富(中文版),2012年9月:54~58.

[6]刘伟,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城市老年人居住环境研究[D].【学位论文】,西南财经大学,2005年4月.

[7]范晓东,论老年公寓的开发建设.中国房地产,2012年第九期.

[8]王波,居家养老:问题与模式创新——以上海亲和源老年公寓为例[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社区医院盈利模式范文第3篇

关键词 上海医院用药 用药分析 医院信息系统

中图分类号:F713.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6-1533(2014)19-0067-07

Analysis of the amount of medication and prescription in the hospitals

of Shanghai in 2013 ――study on pharmacy management with HIS

XU Peihong 1, GAN Rongfu2

(1. Department of Pharmacy, Ruijin Hospital, School of Medicine,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25, China;

2. Sinopharm Group Co. Ltd., Shanghai 2000051, China )

ABSTRACT Shanghai has been listed by Chinese government as one of the first batch of megacities for national healthcare reform, and its medication features are depended on the clinical treatment level and the consciousness of citizens to public health care. In this paper, the growth rate of total amount of money for purchasing drugs in Shanghai sample hospitals was compared with that of the sample hospitals in other 22 cities in China based on nearly five-year data, and the effects of the changes of disease spectrums on drug categories, the changes of prescriptions in different hospital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edication in a variety of hospitals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The conclusion showed that the growth rate of the amount of medication in Shanghai sample hospitals has been really limited by the issuing and implementation of government policy and regulation. Clinical level, medication selection and so on are all going to in line with the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New healthcare reform has continuously prompted the innovation of value-added services of medicine circulation industry. Application of 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 (HIS) for the management of hospital pharmacy is of benefit to further promotion of the safe and rational use of drugs.

KEY WORDS drug-use in Shanghai hospitals; medication analysis; 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

上海地区样本医院购入药品金额统计分析[1-2]

上海地区样本医院与全国样本医院用药数据对比分析

统计近5年上海地区与全国22城市、地区样本医院购入药品金额同比增长情况可以发现,上海地区样本医院购入药品总金额的增幅低于全国样本医院平均水平(图1),尤其自新医改实施后更甚。究其原因,是作为新医改的试点城市,实施医保资金总额预付制,再加上已对医院实施医院用药总量与医保用药总量的双控措施,导致医院药品购入总金额的增长幅度受到遏制;除此之外,还与试行医疗联合体、部分地区或医院实行按人头付费或按病种付费等因素都密切有关。

图1 上海地区与全国22地区样本医院

近5年药品购入金额比较

上海地区样本医院用药大类变化

10年的累计数据统计结果说明,因疾病谱的改变或由于国家相关政策制度的出台是导致用药大类发生变化之根本原因。表1所示,在这10年期间抗感染药物购入金额虽还排列第1位,但占医院购入药品总金额份额出现高达8个百分点的下降,说明上海地区对抗感染药物分级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抗肿瘤药物使用明显上升,则说明上海地区此类疾病的患者增加;神经系统药物的增多表明与人们工作压力增大、生活节奏加快息息相关;生物技术药品份额加大与临床使用新药、尤其在肿瘤疾病治疗上推广使用关系密切;也有不少大类药品呈现平稳上升或平稳下滑或基本不变的态势;这些都应与疾病谱的改变或国家有关政策制度的出台有关。

上海地区样本医院使用药品品种及供应厂商统计

将上海地区样本医院近5年使用的药品(按通用名)及药品供应商做一个统计,药品总数变化不大,而厂商则减少了100家(表2)。

统计领先品种占总金额的份额,前30位品种约占总金额的1/4,前100位品种占1/2份额左右,前200位品种约占全部药品的2/3份额;统计销售领先的供应商所占份额,前30家企业约占1/3份额,前100家占1/2份额以上,前200家则占近2/3的份额(表3)。

销售领先品种统计

统计分析近3年进入前30位的品种(表4),不难发现氯吡格雷、培美曲塞、人血白蛋白、兰索拉唑、阿托伐他汀、前列地尔、替吉奥、神经节甙酯、磷酸肌酸、依达拉奉等是属于位序上升的品种;而多西他赛、奥美拉唑、吗替麦考酚酯、奥沙利铂、银杏叶、氨氯地平、头孢替安、头孢呋辛等品种则位序后移;缬沙坦、泮托拉唑、吉西他滨、腹膜透析液等品种虽跌出前30位,但还在30~40位之间,仍属于好品种;腹膜透析液、头孢吡肟、葡萄糖、头孢美唑、环孢素、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大肠杆菌)等品种不但跌出前30位,其中2个抗感染药物甚至到了100位之外;这些与国家的相关政策制度出台或新品种替代有密切关联。

供应领先厂商统计

在2013年销售领先前30家生产供应商中(表5),合资与进口企业有18家。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与辽宁大连辉瑞制药有限公司位序多年不变;山东齐鲁制药有限公司、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浙江杭州中美华东制药有限公司、上海第一生化药业有限公司位序稳定;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正大天晴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江苏豪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葛兰素史克制药有限公司(意大利) 、诺华公司(瑞士)、辽宁沈阳三生药业有限公司等企业近几年位序不断前移;默沙东大药厂(美国)、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意大利) 、阿斯利康有限公司(英国) 、中美杭州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虽跌出前30位,但还在30~40位之间动荡;而二家国企上海新先锋药业有限公司与山东罗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则退至70位以外。

上海市样本医院处方用药统计分析[3]

医院用药市场持续扩容,二级医院增幅高于三级医院

与2012年相比,2013年上海市样本医院处方药市场继续呈上升趋势,但是处方金额的增幅已低于往年。2008-2012年上海市样本二、三级综合性医院处方金额平均增长率均在两位数以上,但是2013年无论三级还是二级医院其金额增长率均不足10%(图2)。说明近年来医药费用过速增长的势头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新医改以来一系列控制医疗费用过速上升的举措已产生了实效。

图2 2013年上海市样本医院处方张数、

处方金额、均次费用同比增长率

2013年二级医院处方张数及金额增长率均首次超过三级医院。二级医院处方量显著增加,说明部分患者由三级医院向二级医院分流,经过新医改4年的努力,大病小病扎堆三级医院的现象有缓解趋势。进一步分析二、三级医院门急诊及住院部门的处方张数及处方金额增长情况,可以发现,二级医院门急诊处方张数增长高于三级医院,但住院部门仍显著低于三级医院(图3)。说明二级医院处方量的增加主要体现在门急诊,也说明一般性疾病患者愿意尝试选择二级医院,但需要住院的较复杂疾病患者仍愿意选择三级医院。值得关注的是,与诊疗量增加相符,二级医院门急诊处方金额增长高于三级医院门急诊;但住院部门在诊疗量增长不如三级医院的前提下,处方金额增长反而高于三级医院。提示了二级医院住院部门医药费用的控制仍有待进一步加强。

科室分布各有特色,常见慢性病流向二级医院

二、三级医院门急诊处方张数占比分布具有几个特点:①心血管内科门诊无论在三级还是二级医院均排名第二,但其处方张数的增长情况并不相同,二级医院增幅高于三级医院(9.2%对5.2%);②内分泌科门诊无论在三级还是二级医院均排名第六,但其处方张数的增长也是二级医院显著高于三级医院(11%对2.8%)。这2个科室的常见病均为一些慢性病,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常见慢性病更多地流向二级医院。

对二、三级医院住院科室处方张数的分析显示,二级医院住院科室普遍增长缓慢,最高增速不足5%,排名前10 的科室中半数出现负增长,反之,三级医院仅3个科室出现负增长,消化内科病房甚至达到了两位数的增长,三级医院心血管内科病房的增长也高于二级医院,这些情况说明患者分流仅是一种缓解迹象,尚没有根本解决。

抗高血压药及糖尿病用药在二级医院使用份额显著增加

二、三级医院药物使用也有各自的特点,其门急诊处方金额排名前3的治疗大类虽然均为心血管系统用药、中药及抗感染药,但增长情况各有不同,二级医院心血管系统用药及中药的增长率均显著高于三级医院,且增幅均达两位数以上。此外,二级医院内分泌及代谢调节用药、血液和造血系统用药的增幅也均在两位数以上,远超三级医院。免疫调节剂及抗肿瘤药主要集中在三级医院使用,且增长率较高。

受老年化进程加快、慢性病发病率快速增加及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推进等因素的影响,上海市样本医院处方用药持续扩容。经过新医改几年的努力,一些常见慢性病,尤其是高血压等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部分向二级医院甚至社区卫生中心分流,小病就近治疗的概念逐渐深入人心。

社区卫生中心市场增速高于二、三级综合性医院

由于上海已进入老龄社会,居住在大城市的居民,自我保健意识强于中西部地区或农村地区,再加上上海是一个经济发达地区,医保资金充裕,又是属于国家第一批医改试点城市等因素,所以社区用药有其特殊性。除了处方增长率远远高于二、三级医院外(图4),心血管系统用药、中成药在社区卫生院使用与二、三级医院一样不但领先还占绝对优势(表6)。

运用HIS系统,推进安全合理用药[4]

数据证明,中药目前在上海各级医院使用相当广泛。2014年5月14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了《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2013年)》。按药品类别统计,2013年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涉及的怀疑药品,化学药占81.3%、中药占17.3%、生物制品占1.4%。与2012年相比,2013年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数量增长17%,高于总体报告增长率。2013年中药注射剂严重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前10位的药品为:清开灵注射剂、参麦注射剂、丹参注射剂、双黄连注射剂、香丹注射剂、血塞通注射剂、脉络宁注射剂、舒血宁注射剂、生脉注射剂和黄芪注射液;中成药口服制剂排名前5位的品种分别是:鼻炎康片、双黄连合剂(口服液、颗粒、胶囊、片)、复方丹参片(颗粒、胶囊、滴丸)、六味地黄丸(颗粒、胶囊)和黄连上清丸(颗粒、胶囊、片),报告说明对中成药的不良反应也不能等闲视之。

瑞金医院是上海市一家大型三级医院,HIS系统已在该院运用。根据笔者之一在美国对医院使用HIS系统的考察体会,借用本文第一作者对中药房的管理经验,提及一些工作体会,目的是为有利于推进与帮助中药(中药饮片)的合理使用,也试图给其他有关单位一个借鉴或参考作用。

1)依据《201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8版上海市炮制规范》规定,设定最高剂量提示,如医生开具的中药或中药饮片超出规定剂量会有提示框出现。

2)根据需要从后台抽取处方,结合临床诊断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医嘱进行后台反馈填写疑义内容。医师可通过HIS系统实时看到门急诊处方点评的结果并及时反馈,从而提高与临床沟通的及时性,提高医院处方质量,推动药物的使用规范和合理性。

3)利用HIS系统在处方上显示货位号,在药房后台打印的处方上显示货位号,根据处方上的货位号,能快速便捷找到其所在的方位,避免错发药的情况发生。

4)“进、销、存”管理信息化,做到调拨单自动化、用药统计自动化、药品盘点自动化。

研究与讨论[5]

1) 由于上海社保对医院用药实行总额预付制,某种程度上也限制了医院使用药品的选择。社区医院由于必须配备使用基本药物,费用又被2个总量控制,所以对于同一通用名下的药物,只能无奈多选低价的,这不利于区别定价与优质优价药物在社区医院的使用,也不利于患者对药品的选择。

2) 医院药房推进使用HIS系统,这是国家“十二五”规划的要求。信息化能使药房管理上一台阶,能阻止错发药、能遏制大处方、能合理用药、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能更好地配合新医改的实施。

3)上海药品招标新规则的特点是:限价宽松、取消竞价及保护原中标企业。只要生产企业投标符合限价、只要有上海市药检所和区药检所出具的检验报告、无违法,违规行为即可中标;且可有多家企业中标且无数量上限。这样的做法给医院挑选药品带来很大的选择空间。最近国家发改委低价药目录的出台,要求各省市价格主管部门在2014年7月1日前向社会公布本地区低价范围内的低价药品清单,各地区还可以做增补。这势必会引起一阵动荡或招标集采范围的变化,尤其是其中属于基低药的品种。

4)近年来,政府加大了对抗菌药物管理的力度。上海地区医院抗感染药品种出现数量下滑、用药金额占全部药物的份额逐年在缩小;增长率甚至出现负增长,说明抗菌药物的专项整治在上海也取得相当成效,要关注的是分级管理目录实施快2年了,不少药品已出现明显的耐药性,分级管理目录的品种肯定会发生变化。

5)医保支付制度改革将促使医疗机构的盈利模式发生改变。不久的将来,药品从医院的主要收入来源变成成本项目,医疗机构会尽量结余更多医保资金来提高盈利能力,可以相信,在上海医院改革出现质的飞跃的同时,药品的销售模式也会出现质的变化。要关注2014年5月28日出台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4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关注相应配套政策的出台或政府各部门互相配合实施的进度,更要关注商业保险的介入将是对公立医院的一个考验。

6)优化药品供应体系是实现中国医改的关键。保证医药产品的供应,满足各层面对基本药物和特效高端药物的需求是基本。医疗健康服务产业的逐步放开和大力发展,以及互联网的渗透,有望涌现崭新的商业模式。医药流通业向物流化转变,形成新的增值服务能力,向行业服务提供商的转变。在当前药品招标、降价等政策的挑战下,医药工商强强联合将成为未来的一种趋势。我们要关注2014年5月28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下发的关于《互联网食品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的最后落实进展情况。

本文数据取自中国药学会样本医院用药数据库与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PDB及医院处方数据库。

参考文献

干荣富. 2013年上半年22地区样本医院用药总体分析[J]. 上海医药, 2013, 34(21): 36-40.

徐培红, 干荣富. 政策与制度始终左右着医药市场――暨2012年样本医院用药分析[J]. 上海医药, 2013, 34(9): 32-36.

徐培红, 干荣富. 分析医院用药结构,探讨临床用药变化[J]. 世界临床药物, 2010, 31(4): 254-256.

干荣富. 美国医院药房和社会药房运作模式给我们的启示[J].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2008, 39(1): 65-68.

社区医院盈利模式范文第4篇

孔医堂创始人孔令谦存在同样的困惑。孔医堂位于望京的中医诊所,有3200平方米,即便加上夜诊,每天能够接待的患者也不过300人左右。孔令谦说,这家诊所按照最大负荷运转,每年也不过4000万元左右的营收。即便不说利润微薄,规模上充其量也只能算个中小企业。

一家从事中医行业的民营企业,只能创造这么大的能量吗?这并不是孔医堂一家民营中医诊所面临的尴尬。

“适合中医学科的模式还没有找到,现在中医的发展状况已经证明:这个学科不适合医院模式,同仁堂的药店模式也过时了,适合不适合医馆模式呢?还不确定。”徐文波的思考很具代表性。在固生堂的涂志亮看来,中医要想发展好,核心在于要首先解决“谁来埋单”的问题。

京朋汇董事长邱琳在投资界盛会--“里昂全球资本论坛”上,听到的全球性医疗企业和睦家的报告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居然是政府补贴和商业保险补助。若没有数年后拿到政府补贴,并与商业保险绑定,和睦家即使进入中国后,各项收费标准一直超出医保范围100倍,也根本难以盈利。

“在这种情况下,医疗机构的生存只能靠什么?我觉得是需要靠技术,以及自己找准市场定位。对我们来讲,能够活下去并且走出来都不容易。”京朋汇董事长邱琳坦言。

这一次英雄所见略同,不管是IT出身的孔令谦、投资金融行业出身的邱琳、西医健康管理出身的涂志亮,还是媒体出身的梁冬,中医诊所都采用了相同的模式:诊所作为根基和平台,在诊所之外,由企业来为大多数亚健康人群的健康埋单。他们试图利用中医擅长“治未病”的优势,用健康管理的思路来探寻让中医能够健康成长的新商业模式。

医疗是根基养生为盈利

几家新生诊所,不约而同选择同样的发展模式,必然有其不得不如此的理由。

传统民营中医诊所一直势弱,固然是起因于一些历史、文化的复杂纠葛。但眼下最直接的原因在于,传统诊所的模式已经无法解决“谁来埋单”这一根本性的生存问题。

大多数人的医疗消费预期,都寄托于医保和社保,而中国医保资金使用的现状是:在中西医的配比上,中医得到的医保分配资金,只占到百分之零点几,少到可以忽略不计。

这意味着,传统中医诊所甚至国立的中医医院,都是在和社保和医保分配比高的西医医院“抢病人”。且不说正处于病痛中的病患,有多少人信任中医疗法,只在社保医保埋单,还是个人掏腰包这一件事上,中医就大大落了下风。

而公开数据表明:70%的医保资金是给了50岁以上的人,其中又有50%是给50岁以上的人做手术。中国人80%的健康投资,用于临终前的一场大病。但早在两年前的调查数据就显示:中国有97%的人,愿意把健康投资用于对疾病的预防,而不是临终前的一场大病。

像邱琳这样从投资金融行业进入中医的“外行人士”,得益于他们曾经不同的背景,开始把目光瞄准了另一群人--在中国的比例已高达70%的亚健康人群。

邱琳验敏锐地观察到,国家在医保资金使用效率上的改变、中医医疗机构得到扶持的态势逐渐显露、商业医疗保险开始接纳养生和理疗项目成为保险范围。

这是一个进入中医行业的好时机。

因此,投入中医行业时,邱琳的京朋汇和固生堂、御源堂、孔医堂等,虽然都以中医医馆起家,但一开始就有不一样的思路。从邱琳的京朋汇医馆,布局的设计就可见一斑:医馆入门左侧是诊疗区,右侧是会员养生区,两个区域各行其是,在后堂又浑然一体。这与固生堂将诊所分为门诊区和VIP区的格局大同小异。

虽然是外行人,邱琳却因为自小热爱中医而对此有深刻研究。甚至已经拜师在国医大师李济仁长子张其成的门下,成为其入室弟子。所以,邱琳的医疗加养生两只手的思路,背后有她个人对中医的深刻理解和认识。

在她看来,中医不仅治病,更能鼓励人的身心调养,讲究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健康是每个人先天的资源,如同每人的财产,跟我们的车一样,需要后期去妥善维护和管理。而中医颐养天年的一些办法和理念,是管理自己健康资源的重要手段。”因此,在京朋汇成立之初,邱琳的理念就是用中医的自然疗法和颐养天年的理念,去管理现代人的健康。

“健康管理”在西方提出来不过20年,这个命题至今未得到妥善解答。

曾在爱康国宾从事多年西医健康管理工作的固生堂董事长涂志亮,对此深有体会。本来,西医体检被各大企事业单位作为福利,提供给员工是件好事,但却造成了大多数职员的“恐检症”:每当体检完,各项不正常指标会让企业士气大减。许多企业甚至在体检报告发放后一两周之内,再也没有员工加班。

在病症显现之前,用一张写满各种不正常数据的体检结果,宣告身体的亚健康状态,西医的作用仅止于此。如何使不正常指标恢复正常,这正是治未病的中医所擅长的。

因此,不只是京朋汇、固生堂和孔医堂,在以医疗为根本、健康管理为创新模式的理念上,不谋而合。

他们首先集结了一批优秀的中医医生,坐镇医馆,提供日常的问诊看病业务。然后,通过派驻医生的形式,把诊所开到了企业的办公现场。

中医体检企业埋单

其实,把医馆开到企业办公现场,深入企业做员工的健康管理,并非邱琳他们的首创。早在四年前,正安中医馆创始人之一的陈晓岚,当时所服务的英智健康管理中心就为普华永道北京公司提供员工健康咨询服务。

四年前,在普华永道北京公司所在的财富中心写字楼内,英智健康管理中心使用了四十多平方米的场地提供健康咨询服务。他们根据普华永道北京公司三千多员工的年龄段、性别、工作强度,做出了年度体检项目建议,并帮助其员工组织、预约每年的疫苗接种。而员工一旦生病,英智的健康咨询医师会先进行病情判断,常见病症则告知简单的治疗方法,或者告知选择适合治疗的医院及科别,并帮助预约。除此之外,每个月还开设一期针对性的健康讲座,为员工做健康答疑。

而孔医堂,如今的企业员工健康顾问的思路,与当时英智健康管理中心的健康咨询服务的思路异曲同工。唯一不同的是,孔令谦曾经的IT背景,让他在这件事上的思维更系统和IT化:孔医堂已经进驻数家大型央企,根据企业人员的年龄结构、工作环境、工作性质、工作流程,来分辨未来哪几大类疾病高发。然后,根据现有几类的预防措施,给企业提供一些流程干预的建议。而企业,只需要为此给每个员工付出几十元钱。

“我等于给企业做ERP,做一个流程再造,我们做的是企业员工健康规划,最多为员工做一做中医体质辨析,不看病。”孔令谦说,“因为中医有一个信条,叫医不自荐。”

孔令谦甚至请来用友软件副总裁高作义,希望能将孔医堂以现代科技手段去做放大,基于中医诊所平台来做增值业务,比如健康咨询、客户端等盈利。不仅如此,孔医堂还计划搭建一个电子商务网站。因为孔令谦的IT行业背景,孔医堂在公司最初的骨架设计上,已经显现出IT企业的模样。

也正因为创始人背景的不同,京朋汇和固生堂则希望能深入企业的不只是健康咨询,而是更像一个小型的社区医院,会从诊所派驻医生,在办公现场为有需要的员工提供治疗、理疗等服务。京朋汇已经开始在联想集团内部实现这个想法。

固生堂则在企业员工的健康管理上,往前多走了一步。除了在一些国企内部派驻医疗团队成立企业保健室,还会把诊所里的名中医,以出诊的方式去企业内随诊,给员工看病、配药、煎药。煎好的药放在保健室冰箱内,员工按需按时服用。而且,员工还可以在工作间歇,花15~20分钟时间,在保健室做理疗。

此举在企业内大受欢迎。不只员工获取了应有的健康管理福利,企业也间接收益,用三五百元就赢得了人心和士气。而对固生堂这样的医馆来说,进驻企业也是一笔划算的生意:“对我来讲没成本,场地是企业的,人力成本企业埋单了。比我自己开店简单,我自己开店还有房租。”

涂志亮一语道破天机。企业员工的健康管理市场,之所以被固生堂、京朋汇、孔医堂等,当作核心市场来经营,是因为在根本上解决了“谁来埋单”的问题。不愿自掏腰包的员工,和本就有体检预算的企业,以及希望以此解决生计问题的中医诊所,皆大欢喜。

相比一年以前,涂志亮主打礼品和高端路线的思路,如今让企业来为员工和客户埋单,进驻国企、航空公司和银行等VIP室服务的想法,显然更加清晰、市场前景更为广阔。

中西医融合是长远之计

虽然找到了一个看上去很美的新盈利模式,但模式解决的是生存问题,而中医要想长久发展,也要解决其诊疗手法和理念上一些与时展不再吻合的问题。

“中医已经失去了很多市场,现在来诊所看病的少,调理之类的多,大病的、急诊的在中医诊所内几乎绝迹。一个是因为我们技术力量不够,再一个政策和大家的认识有问题。”在邱琳看来,“中医现在的确是叫好不叫座,因为大部分人是不接受中医的,认为中医是忽悠,是没有科学依据的东西,看不到中医的优势。造成这一现象的很重要因素,在于原来中西医结合出了问题。”

中医和西医,原本是两个理论基础完全不同的体系。西医是建立在自然科学基础上的,本质为对抗理论的寻证医学,而中医是建立在哲学和人文学科基础上的,本质为整体观和谐共生的辩证医学。但从前的中西医结合,是用西医的理念和方法,来管理和统领中医学科。

这对中医的伤害之深,略微懂得中医的人都能够分辨出来:整体观的中医学科,现在也如同西医般,有了妇科、儿科、心脑血管等科室的划分。优秀的中医必然应该是全科医生,一个人就是一个医院。但如今能称得上全科医生的中医,已寥寥无几。

实际上,在徐文波看来,虽然两个医学体系各自为派,但“大家都是为了患者着想,都是为了救死扶伤”。而西医有先进的技术,中医有更为适合现代人健康的治未病的理念。两者在诊疗手段上的优势互补,那一定是患者们的福音。

中医辨证,讲究望、闻、问、切,对人的感觉的依赖性很强。而现在的医生,过多依赖现代医疗技术,望诊变成了B超、核磁共振,听诊变成了心电图……五感已经完全达不到曾经没有技术辅助的医生的敏锐程度。

中医这种技术上的退化怎么解决?“用现代科技带动中医。”徐文波说,“有的时候中医代替不了西药的作用,心脏的支架之类的,在古代就是死症,必须要有现代科技的发展和带动。中医应该知道擅长什么、到底治什么、到底干预什么。”

她认为,西医的一些手段恰恰可以为中医所用,来弥补不足。比如:西医只需简单尿检即可确诊患者是否怀孕,那中医就没有必要把精力花费在去研究怎么通过号脉确诊怀孕。

用西医的技术手段检验,配合中医的理论辨证、治疗。这种思路,被徐文波作为她的新诊所--东源文际医疗的指导思想之一,正在得以实践。

其实,并不是只有徐文波一人意识到中医“技术”的重要性。邱琳的京朋汇,把中医古法的艾灸之术,结合现代的一些设备和医疗技术,研究出了一套自己独有的艾灸疗法。曾有身患“带状疱疹”的患者,通过这套艾灸设备进行治疗,七天内便痊愈。京朋汇类似这样治疗方法上的核心技术,已经有11项申请了专利。

通过技术的配合和弥补,把中医从对人的过度依赖中解脱出来。而被解脱出来的中医大夫,则可以分出更多精力去接受治疗方法和手段的模块化培训,这也是徐文波第二步思考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