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研究

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研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研究

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研究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上市公司 市值管理 管理水平

现阶段,我国上市公司已经进入股权分置阶段,流通股和非流通股均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就非流通股而言,不论股票交易市场价格如何变化,均不会造成影响,但非流通股不利于上市公司进行市值评估,股权分置改革已经经过了十年时间,非流通股进入证券市场进行交易流通,在此环境下,上市公司实行市值管理势在必行。

一、市值管理与影响因素

(一)市值和市值管理

市值是衡量上市公司实力的指标,用于衡量上市公司价值、股东财富价值和综合实力,一般以股票价格形式反映。该指标并非短期不可持续概念,通过市值能大致了解和判断公司未来收益和风险,投资者会根据市值对上市公司股权价值进行判断。自从非流通股进入证券市场交易流通后,市值管理逐渐出现,市值管理是一种战略管理行为。上市公司为了使公司价值创造最大化,会采用多种价值经营方法和手段进行战略管理,这种行为多以公司市值为前提条件。

(二)上市公司市值影响因素分析

上市公司为了更快的成L,对市值管理的有效性非常看重。从客观的角度了解和分析市值的主要影响因素,才能帮助上市公司尽早实现市值管理目标。市值的影响因素包括可控因素和不可控因素,可控因素分为非财务性价值驱动和财务性价值驱动。在非财务性价值驱动下,涉及公司战略、核心竞争力、行业地位、发展规划、盈利能力、管理能力、公司治理和信用评级等多项因素;在财务性价值驱动下,涉及业务收入、边际利润、资本回报、资本效益、资本支出、收益率和股权风险等多项因素。不可控影响因素包括股市环境、市场热点、市场偏好、所在行业成长性、估值习惯、估值方式、投资者结构等。

二、上市公司市值管理作用

(一)辅助监管,规范市场环境

市值管理制度建设是动态的过程,需要不断完善和创新,市值管理制度的建设应在遵循基本规律的前提下,根据市场环境的变迁,制定不同的市值管理制度。监管部门现已将定期报告电子编制系统、股东大会网络投票系统、投资者关系管理平台等作为有效工作工具进行应用。通过互联网管理工具的引入,大幅提升上市公司对市值管理的监控水平,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有利于国内资本市场良性健康发展。

(二)改善企业融资成本和效率

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和成熟,上市公司融资逐渐偏向于股票市场的融资,通过股权融资,既可节约融资成本,又可快速进行股权审核,缩短发行周期。市值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反映公司业绩发展的好坏,投资者通过市值对公司发展给予预估,使用较低的价格认购较多的股份。在进行股权融资时,市值表现良好的上市公司能够通过股本达到数量层级扩张的实质性转化,获取较多增量资本金。提升市值管理水平可间接提升上市公司融资能力,降低公司融资成本,拥有更多融资渠道。

(三)维护投资者利益

提升市值管理水平能够辅助上市公司维护投资者的利益。公司的股价能够反映公司治理成果,股价高低与公司市值息息相关。如公司市值发生变化,会影响公司股票投资者的资本利得和股利支付能力,市值的影响均与投资者直接经济利益有关,因此,提升市值管理水平是上市公司在经营过程中保护并提高投资者利益的有效方式。

三、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水平提升措施研究

监管部门、上市公司和投资者在市值管理需求方面目标均一致,但就利益取向而言,多方对市值管理的出发点存在明显差异。就监管部门而言,希望通过实施市值管理,激励上市公司经营活动符合监管部门营造良好投资环境的目标要求,因此,实施市值管理是促进上市公司持续健康发展的有效路径。就上市公司而言,实施市值管理,不仅可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还可降低融资成本,实现股东权益最大化。从市值管理的基本框架结构出发,则存在价值创造环节、价值经营环节和价值实现环节。

(一)管理层股权激励机制

在国资委下发的《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中国有股股权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中,对管理层股权激励机制的建立和实施有明确要求,即在上市公司完成股权分置改革后,可实施管理层股权激励。实施管理层股权激励有利于改善上市公司业绩,将管理层薪酬和上市公司经营状况进行挂钩,投资价值通常会得到提升。建立管理层股权激励机制,从短期来看能够充分调动管理层的积极性,从长期来看能够实现公司稳定发展。

(二)资产质量和风险管理水平

为了有效减少上市公司市值的影响,上市公司需提高资产质量和风险管理能力,为了稳定上市公司的股价,提升市值,提高资产质量和提高风险管理能力缺一不可。我国上市公司资产质量较低,风险管理较弱,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上市公司提升市值。将我国上市公司的市盈率、市净率、资产负债率与世界标准(世界上通行较好的市盈率15―20 倍,市净率2―3倍,资产负债率指标60%)相比,存在明显差异,三项指标均比较高。因此,我国上市公司需提高资产质量和风险管理能力,优化重组资产,从本质上提升资产质量。

(三)市值考核机制

EVA是利润与资本成本之差,可用于衡量公司价值创造能力;MVA是市值与账面价值之差,可用于反映股东收益,即市场增加值。通过这些指标直观了解上市公司综合实力和行业地位。只有将经济利润指标引入市值考核机制,才能完善现有市值考核机制,从总体上对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成果做出分析。上市公司利益和股东利益经市值考核,可实现有机结合,同时引入市值考核机制,及时发现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存在的问题。在引入经济利润指标的基础上,建立每股收益的预期增长率目标也应该作为上市公司市值考核机制中的重点内容。建立每股收益的预期增长率目标是为了让公司实现不断的发展,保证投资者的切身利益,不能够持续为股东创造价值的公司会使投资者失去信心。例如,为了实现市值最大化,招商银行的经营理念是:打造百年招银,力创股市蓝筹。为股东创造价值是上市公司的经营发展中最为基础也最为重要的部分。

(四)股东利益与盈利回报

上市公司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是永恒的目标,为了实现该目标,上市公司须将股东的利益放在重要位置。股东之所以会选择投资某家公司,是看重其为自身带来的效益。如上市公司缺少盈利能力保障,则难以让投资者享受到实际的回报,这对股东不负责任,难以后续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进行投资。股东判断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通常会以实际到手的分红作为判断标准是上市公司对股权投资者的主要回报,股息红利是股东选择投资的主要依据。从红利分配角度,股权投资者能大致了解公司的经营能力,能够判断上市公司为股东创造利益的能力。为了不让投资者对上市公司失去投资信心,上市公司需注重红利分配,确保派发的稳定性、持续性和长期性。同时,通过红利分配还能有效挖掘潜在投资者,通过对潜在投资者的开发,便于在下一次融资时有更多的投资者进行参与。

(五)品牌形象

上市公司树立品牌成为知名企业是提升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水平的又一措施。就国内上市公司的现实状况而言,市场化程度还未达到同期国际标准。在这种竞争不充分的环境下经营会严重阻碍上市公司发展,上市公司应从创立公司品牌入手,增加自身的知名度,使自身拥有参与国际竞争的资格,从而提升自身价值。上市公司的自身价值越高,在资本市场上吸引的投资者也就越多,有利于上市公司的后续发展。投资者选择投资的标准之一就是评估该公司是否具备规模优势,是否值得投资,一旦上市公司成为本行业的龙头企业,就能充分说明该公司所占据的行业资源和行业规模优势。如“麦当劳”“宝洁”等知名品牌都已经是行业内的知名企业,因而,选择投资上述品牌的投资者就会越来越多。上市公司的品牌越响亮,其投资的吸引力更大。例如,以银行业来说,花旗银行本着高服务质量的理念为客户提供服务,这种围绕客户的品牌发展战略为花旗银行带来了更多的品牌影响力。从当前花旗银行的市场覆盖情况来看,花旗银行的品牌标准和品牌效益已经成为了行业的学习对象。因此,在市值管理工作中,提升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水平,需通过树立品牌形象,将其打造成知名企业,才能更好地吸引投资者对其进行投资。

四、Y论

综上所述,在现有市场环境下,提升我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水平,有利于提升上市公司内部核心竞争力。为了实现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水平,可以从建立市值管理制度,创新运用环节,鼓励激励机制,加强监督机制等方面入手。同时,还应对丰富信息披露方式,改善投资者关系管理,注重公共关系维护等方面多加重视。提高市值管理水平不是一蹴而就的,通过增强价值创造能力,增强价值实现能力,提升价值经营能力,才能提高上市公司的盈利和股指,符合上市公司盈利周期规律,顺应行业景气周期和市场牛熊周期。

参考文献:

[1]李旎,郑国坚.市值管理动机下的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融资与利益侵占[J].会计研究,2015,(5).

[2]李焕生.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模式优化探索[J].商业会计,2016,(12).

[3]朱永永.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效应实证研究――基于事件研究法角度[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11).

[4]郑志刚.市值管理的“误区”与公司治理的回归[J].证券市场导报,2016,(3).

[5]陈雁龙,胡玉涵.上市公司进行市值管理的动机探究[J].财会研究,2016,(6).

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研究范文第2篇

关键词:公司治理;绩效;上市公司

本文为河南软科学研究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22400450217)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基于河南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与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

收录日期:2012年12月18日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迅速,推动了股市的迅猛发展,2010年股票总市值已超越30,000亿美元,同时我国上市公司的数量也急剧增长。但上市公司在治理结构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公司股权结构不合理,中小股东权益得不到保护,股权激励机制不完善等。在这样的情况下,上市公司如何提高公司治理水平,从而使公司绩效得到稳定增长成了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早期的研究如Laporta(1999)认为股权是集中的,于是区别了大股东和小股东。由于大股东的强权进而侵占中小股东的权益,从而引发公司治理问题。但是,SanjaiBhagat和BrianBolton(2008)认为不论公司的业绩好坏,该公司的业绩水平与董事会、独立董事有着正向的相关关系。但是,由GIM和BCF指标测算出来的公司治理情况表明,即使公司表现的业绩较差也未必能从管理者的报酬中体现出来。Core、Guay和Rusticus(2005)发现最近十年具有强大权利的股东所获得的股票回报率并不优于较小权利的股东。说明公司治理对公司绩效有着重要的、积极的影响,大股东未必会拥有较高的回报率。Brown和Cavlor(2004)用法人股东服务指数建立公司治理指数,这种公司治理指数考虑了如股权结构、毒药丸策略(比喻公司为避免被对方兼并而向对方索取极高代价的阻挠措施)、职业经理人的权利和义务等公司章程的问题,这些问题涵盖了52种公司治理的特征。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国外在研究公司治理与财务绩效的关系时存在的一个前提条件是,国外的资本市场较为成熟,这使得股权收益率等指标的应用具有现实意义。同时,分别用公司治理指数分析外部公司治理的状况,用董事会特征的相关指标分析内部公司治理情况,从而与能够反映企业绩效的财务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进行公司治理能够提高企业绩效的结论。

国内学者研究关于公司治理结构与财务绩效的关系分析的文献已有很多,但是由于我国资本市场还不够完善、国有企业和央企具有先天性的优越条件,使得我国研究的相关文献所得出的结论不统一。许小年、王燕 (1997)的研究结果表明,虽然股权集中度与利润率的相关性不大,但是却与MBR(即所谓的市值与账面值之比)有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同时,选取国内上市的前十大股东所占比重和在香港上市的前十大股东所占比重的平方和作为股权集中度。孙永祥、黄祖辉(2000)认为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在一定范围内且同时有其他大股东存在的条件下,该公司的绩效较好。

三、公司治理层面假设

(一)中国上市公司流通股比例与公司绩效正相关。中国证券市场拥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国有股占绝对控股地位,不可流通国家股和法人股比例较大,而股权分置改革的结果就是要实现全流通。通常情况下,中国上市公司的大股东更倾向于过度投资,从而损害债权人利益。如果用流通股、社会法人股、国有法人股占总股本的比重来代表公司的股本结构,那么流通股比重和社会法人股比重越低,说明国家股东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权越大,相应的负债融资的比重相对会越高;如果流通股和社会法人股比重越高,则公司负债融资的比重就会越低,公司绩效就相对越高。因此,中国上市公司流通股比例与公司绩效正相关。

(二)中国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无明显相关关系。一般来说,管理者持股比例越高时,管理者较不会发生损害公司利益的行为,并且有较大动机去追求公司利益最大化,但同时也会出现公司股东行为两极分化与股东串谋行为发生,从而形成股东之间的制衡机制。单个股东缺乏激励、监督积极性,因为股东监控的外部性导致其获取的收益远远不及付出的代价,分散的股东都有“搭便车”的偏好。内部监控制衡机制在股权高度分散时是无效的。

(三)中国上市公司董事会规模与公司绩效呈负相关。董事会规模过大,很可能造成在公司重大事件的决策上各董事的意见不一致,协调困难,影响了决策的效率,从而影响了公司的绩效。

(四)中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人数与公司绩效呈正相关关系。独立董事是独立于公司经理层和其他董事之外的董事,他行使监督职能不受股东和经理人方面的制约,同时为企业提供有关经营管理、财务、公司战略等方面的咨询,以其专业知识来促进董事会决策的科学化、规范化。独立董事能够更客观地做出决策,因此当独立董事的比例增加时,股东与董事会的利益协调和沟通问题就更容易得到解决。

(五)中国上市公司两职合一与公司绩效呈负相关。董事长兼任总经理在上市公司普遍存在,该状况意味着董事长同时是执行者也是监督者,董事会容易丧失其客观性及监督的力量,不能降低问题,以致对公司绩效产生负面影响。

四、模型、变量设定及实证结果分析

(一)样本及数据来源。本文选取的样本为2010年河南省上市的83家公司,数据来源于锐思数据库和巨潮资讯网,选取样本时剔除了ST公司、*ST公司以及金融类上市公司,各项指标齐全,公司治理信息正常披露,部分数据资料根据年报资料有所补充。

1、变量设计。本文用净资产收益率ROE作为被解释变量来代表公司绩效。净资产收益率的计算为:

ROE=(净利润/年末净资产)×100%

解释变量有6个,分别用x1,x2,x3,x4,x5,x6来表示。x1——股权集中度1,表示第一大股东持股占总股份的比例;x2——股权集中度5,表示前五大股东所持股份占总股份比例;x3——董事会规模,表示董事会人员总数;x4——独立董事人数;x5——流通股比例;x6——两职状况,若董事长兼任总经理,x6=1,若两职分离,则x6=2。

2、模型。本文通过使用SPSS软件对相关变量进行数据分析,建立一个多元线性回归议程,并采用标准参数检验来确定其相关显著性。回归方程如下所示:

ROE=a0+a1x1+a2x2+a3x3+a4x4+a5x5+a6x6

3、回归方程结果。(表1)

(二)实证结果分析

1、流通股比例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程度在0.05水平上具有显著影响,说明流通股比例对公司绩效有较大影响,流通股比例越大,越是对公司绩效产生负面影响。与假设不符,可能的解释为:流通股比例由于历史原因,中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中流通股股东持股比例较低,并且大多是散户投资者,在股东大会上的权利得不到充分发挥,同时大多数流通股股东存在“搭便车”的心理,结果造成流通股股东很难通过“投票权”发挥公司治理效应,影响公司的绩效;另一方面流通股股东绝大多数为短线投资者,以追求资本市场短期价差为目标,不注重企业的长期发展。此外,国内对流通股股东权益保护的法律法规还存在着不少缺陷,使得流通股股东“用脚投票”现象普遍存在,流通股股东的市场监督功能弱化。

2、两职分离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程度在0.05水平上具有显著影响,说明两职分离的公司业绩要比两职合一的公司业绩好。与假设相反,在河南上市公司制度比较完善的情况下,公司治理中的制衡机制可以发挥一定的作用,从而影响到公司的经营绩效。两职兼任对公司存在有利影响,与公司的绩效正相关。

3、股权集中度1对公司的绩效存在负相关关系,股权集中度5对公司绩效存在正相关关系,但影响都不显著,表明股权相对集中,有相对控股股东并有其他大股东存在的情况下,对于公司治理的经营激励及监督机制能够发挥作用,更有利于公司治理机制的发挥,对公司绩效越有利。

五、政策建议

(一)优化股权结构,提高企业业绩。根据上文对股权结构理论以及实证分析结果的研究表明:我国股权结构改革的方向应该是适当加强股权集中度,降低国家持股比例,提高法人股比例,努力形成法人股为核心大股东的股权结构。优化股权结构首先应该改变相对单一的股权结构模式,注重发展多元化的社会股东,如机构投资者等,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健全股东之间权利制衡机制,推动资本和风险的社会化。其次有步骤、有区别地分散部分股权,适度降低国有股比重,实现政企分开,完善治理结构。

(二)强化董事会制度,提高企业绩效。董事会的首要构成形式是执行董事与非执行董事(外部董事),不同的董事根据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各司其职,提高董事会的决策力。在非执行董事占多数的董事会中,董事会对经营层的监督、检查、制衡作用被认为可以得到较好的发挥。但是,我国目前的董事会结构中,执行董事占多数而外部董事占比较小,不能有效地发挥其监督管理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1]Lipton,M.&J.lorsch.Amodest Proposal for improving CorPorate Govemance Business Lawyer,1992.

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研究范文第3篇

【摘要】本文将公司治理分为内外两个机制:内部机制主要由股权结构、资本结构、董事会治理和高层管理者激励几个主要方面构成;外部机制主要有产品市场竞争、公司控制权市场、法制基础和对中小股东权益的保护。分别分析这些机制对于公司绩效的影响,从而阐述上市公司公司治理与绩效的关系。

【关键词】上市公司;公司治理结构;公司绩效

引言

公司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制度中最重要的结构,已经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焦点,公司治理结构是否合理决定了能否制定良好的制衡关系和能否理顺各方面的权责关系。因此如何完善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公司绩效就成为十分重要的课题,本文试图从公司治理结构的具体方面分析公司治理结构与绩效之间的关系,寻找对公司绩效影响严重的因素。

1.理论分析

1.1 公司治理结构的内涵

“公司治理”是从英文中的Corporate governance直译过来的,国内大多数学者将corporategovernance译成公司治理结构或者法人治理结构。英国著名的公司治理报告一一Cadbury报告将公司治理直接定义为经营和控制公司的制度。钱颖一先生(钱颖一,1999)认为“在经济学家看来,公司治理结构是一套制度安排,用以支配若干在企业中有重大利害关系的团体一投资者(股东和贷款人)、经理层、职工一之间的关系”。现代公司制度的重要特点是所有权和经营权的两权分离,所有者必须对经营者进行制约,同时又必须对经营者给予足够的激励使他为自己创造更多的利益,它使得公司治理结构的构建成为必要。因此,公司治理结构的实质就是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利益制衡机制。

1.2 公司治理的特征

1.2.1 责权分明,各司其职

公司治理结构的领导体制包括: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和执行机构。股东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代表着公司资产所有者的最终控制权和决策权;董事会生产经营中的最高决策机构,它直接对股东大会负责,并执行股东大会的决议;监事会是依法对董事会和经营者的行为进行监督;经理人是公司决策的执行者,负责公司的正常生产运行,和日常的经营管理工作。这些机构权责明确、职责分明、相互制衡、相互协调。

1.2.2 委托――,纵向授权

公司的各层级之间是一种委托――的关系。股东将其财产交给董事会,股东是委托人董事会是人,还委托监事会股东监督董事会和经理人的行为;董事会拥有法人财产权,它把法人财产委托给经理人员进行经营管理。

1.2.3 激励和制衡机制共存

由于委托人与人的信息不对等,人往往会发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现象,给委托人的利益造成损失。为了尽可能避免损失,委托人有必要建立激励和制衡机制。从激励方面来说,主要是委托人如何通过一套激励机制促使人的行为目标同委托人所要达到的目标保持最大限度的一致。对人的激励可采取多种方式,如高薪聘请、股票期权等。从制衡方面来说,在公司内部,股东大会与董事会之间、董事会与经理人员之间、监事会与董事会和高层经理人员之间都是一种制衡关系。

2.公司治理对公司绩效的影响

Denis and McConnell曾说过,“公司治理是企业内部机制和外部机制的总和,他们可促使那些追逐个人利益的公司控制者(他们决定公司的运作)所作出来的决策能以公司所有者(企业出资者)的利益最大化为原则”。本文将从公司治理的内外机制两方面分别阐述对公司绩效的影响。

2.1 内部治理机制对公司绩效的影响

2.1.1 股权结构

2.1.1.1 股权集中度

公司的经营者是控股股东的人,该控股人对人有监督责任。因为控股人在法律意义上是公司主要的所有者,他对公司管理者有直接的任用罢免权利。但是如果该公司经营者是公司的控股股东,而其他的股东都是小股东的时候,小股东对控股股东的监管就会出现问题,一般无法实现有效的监督。根据委托理论,公司中持有较大股份的大股东由于可以直接参加公司的经营管理,避免了委托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等,从而更有机会监督管理者的决策,避免管理者用牺牲股东利益的方式来谋取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2.1.1.2 股东身份

股东是公司具有最高权力的利益主体,企业的董事会和经理层的所有决策的目的都是要让股东利益最大化。公司的治理结构中,股东身份分为国有股、法人股、流通股。首先,国有股的股东是国家,保证了社会公共利益和经济调控的有效实施,但企业董事会或监事会的组成人员往往是由国家任命或委派的,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直接干涉,影响企业的效率益。其次,法人股是产权主体,区别于普通流通股追求市场短期差价,为获取企业长远利益为目的,更加关注公司长期发展运营情况。因此法人股对企业的经营者有好的动机和能力进行监督。第三,流通股股东大多数是中小股东,追求的都是短期的股票的差价,股票交易的过度频繁极为不利的影响企业的稳定运营。且流通股股东多数无权参加董事会的决策,没有对公司经营进行监督的能力,不利于企业绩效的提高。

2.1.2 资本结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

资本结构是指企业不同融资方式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资本结构是由成本所决定的,也就是股东和高层管理者、股东和债权人之间的矛盾。在偿还债务的过程中减少了管理者的机会。比如当公司在进行清算或者产业的退出和收缩时,股东们会认为这是保证他们利益最好的方法,但经理却会因为留恋职位不愿意这样做,这就很可能会使股东权益遭到损耗,社会生产也会过剩。而相反,存在债务融资的公司为了减轻偿债和诉讼的压力,清算和退出产业的可能性就会比较大,所以债务此时就减少了这种的成本。

2.1.3 董事会治理对公司绩效的影响

董事会治理结构包含的内容有很多,本文主要从董事会规模、董事会构成、董事长兼任总经理、董事会行为、经理层激励几个方面来分析,董事会治理对公司绩效的影响有哪些。

2.1.3.1 董事会规模对公司绩效的影响

在西方学者的研究中,通过大量的实证研究分析得出董事会规模越大公司的绩效越差,董事会变得缺乏沟通效率,使公司价值损失增大。而在国内学者的研究中,得出的结论有所不同,既有得出董事会规模越小公司绩效越佳的结论,也有相反的意见。

2.1.3.2 董事会构成对公司的影响

如果董事会是由执行董事组成的,他们虽然拥有充分的信息,但是却失去了在公司治理安排中的监督和制衡作用。当董事会在对公司事务进行决策时,作为董事的管理者们会倾向于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因此独立董事是具有积极作用的。但是如果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占有过高的比例,不能使董事会获得充足的信息,使董事会在对公司进行决策的时候,缺乏客观和正确的判断。

2.1.3.3 董事长兼任总经理对公司绩效的影响

董事长兼任总经理对于公司绩效的影响也有双重效果。首先是消极的影响,降低董事会对总经理等管理层的监督,而且将决策权和经营权都归于一个人,容易引起个人专断。董事长兼任总经理的职务,处理日常管理工作,不利于集中精力考虑企业的远期规划设计。其次是积极的影响,有利于决策的执行,权力相对集中。

2.1.3.4 董事会行为对公司绩效的影响

认为董事会会议次数与公司绩效相关的观点认为,董事会召开的次数多,可以使信息得到更好的沟通,有更多的时间交流制定决策和战略,有效的履行职责。但认为董事会会议次数对公司绩效影响不大的观点认为,董事会会议是对公司总体规划进行设计,这些独立董事对企业的情况也没有十分充分的了解,起不到充分沟通的作用,而且董事会会议不能陷于日常的管理工作当中,限制了外部董事进行有意义的控制管理层的机会。

2.1.4 公司经理层激励对公司绩效的影响

经理层激励的主要目的是要把经理层的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联系在一起,使经理层的行为尽可能以企业所有者共同利益的实现为目标,也就是要通过经理报酬的设计对他们的行为产生直接影响,使其行为能促进企业利益最大化目标的实现。因此,从理论上来讲,经理层激励对公司绩效的提高是具有正向的推动作用的。

2.2 外部机制对公司绩效的影响

外部治理机制主要包括产品市场竞争、公司控制权市场、法制基础和对中小股东权益的保护措施等方面。

2.2.1 产品市场竞争

产品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关系到公司的生存与发展。产品市场竞争越激烈:一方面,公司管理者采取机会主义的动机和行为的可能性将越小;另一方面,股东的“隧道行为”也将被约束,从而降低整个公司的委托的成本。

2.2.2 公司控制权市场

在一个公司中,如果存在一个比较活跃的控制权市场,那么将会降低问题,提高公司的绩效。公司控制权的竞争市场典型形式有:人竞争、善意的并购和敌意的接管三种。由于公司控制权市场存在着竞争,而且竞争越激烈越能使又能力的者取代无能的经营者或人,有效促进企业的发展,提高公司绩效。

2.2.3 法制基础和对中小股东权益的保护

当投资者无法获得合理公平的投资回报时,最有效的外部治理机制就是法制基础和对中小股东权益的保护。La-Porta的一系列强调法制环境和法制基础对监管经理和控股股东机会主义行为的作用的研究中,他们发现在普通法系的国家中,公司治理水平和对中小股东权益的保护都比在实施大陆法系的国家要好。在我国的上市公司都受到统一的法律制约,但由于部分公司在香港和境外上市。这些市场的法律和监管体制都比较完善成熟,更能保护中小投资者的权益。

3.结论

公司治理是公司管理理论中最重要的内容,公司所有者、经营者、劳动者之间的权利和利益关系都属于公司治理的范畴,与公司的生存与发展密切相关。在不同的国家经济体制、经济发展阶段和社会文化传统的不同,各国也形成了不同的公司治理模式,但我们认为,任何公司治理模式的改革应包含和遵循基本的原则和因素,其中包括:(l)充分保障和维护小股东在内的所有股东的利益;(2)发挥董事会在履行受托责任中的关键作用;(3)充分调动企业利益相关者的积极性,并保护他们的权利。

参考文献

[1]朱武祥,.股权结构与企业价值――对家电行业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1(12).

[2]陈小悦,徐晓东.股权结构、企业绩效与投资者利益保护[J].经济研究,2001(11).

[3]徐晓东,陈小悦.第一大股东对公司治理、企业业绩的影响分析[J].经济研究,2003(2).

[4]胡铭.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与经营绩效的实证分析[J].吉林财税高等专科学校学学报,2002(4):46-49.

[5]冯根福,王会芳.上市公司绩效理论及实证研究评述[J].西北大学学报,2002(2):29-33.

[6]常健.我国上市公司业绩决定机制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03(5):109-134.

[7]向朝进,谢明.国上市公司绩效与公司治理结构关系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03(5):117-124.

[8]Denis,D iane K,and Mc Connell John J1 International Corporate Governance[J].Journal of Financial & Quantitative Analysis,2003(1).

[9]La Porta,Rafael,Flow rencio Lopez-de-Silanes,Andrei Shleifer,and Robert W 1V ishyny1Law and Finance[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8(6).

[10]徐莉萍,辛宇,陈工盂.股权集中度和股权制衡及其对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J].经济研究,2006(1):90-99.

作者简介:

王琳琳(1985―),女,吉林长春人,东北电力大学企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研究范文第4篇

关键词:获利能力;高管激励;高管薪酬;持股比例

一、问题的提出

在当今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公司制度下,公司的所有者和经营管理者之间难以避免地存在着“委托”关系和信息不对称问题,在个人利益的驱使之下,公司的高管人员可能会选择与股东亦即公司目标相背离的行为。因此,出于降低这种成本所带来的损失和提高企业获利能力的目的,各行业的上市公司纷纷通过对高管实行薪酬激励、股权激励等方式来“拉拢人心”。但不少人对这些激励举措的效果提出了质疑,同时也引发了学术界的关注,而各界学者观点不一,对于上市公司获利能力与其采取的针对高管的激励机制的关系至今仍无定论。

本文以2011-1012这两年间,从深、沪两市选取的五十家来自不同行业的上市公司的报表数据为依据,并通过线性回归分析,对上市公司获利能力与高管激励机制(以薪酬和股权激励机制为例)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试图为相关研究提供事实性的论据。

二、文献综述

针对公司获利能力与高管激励机制的关系,国内外众多学者都进行过研究,对此尚有三种不同的意见:正相关、负相关及无相关性。

国外学者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较国内学者早很多,早在1925年,Baker等人通过研究发现:企业经理的报酬与企业经营业绩几乎不存在相关性;而后Holy等学者通过精确的数学模型分析,先后提出了高管薪酬等与公司绩效间具有很强的相关性。

国内学者对于两者关系的研究起步较晚,最早的为魏刚在对选取的800余家上市公司1999年的年报报数据的分析得出:高管的报酬只与公司规模呈正相关,而与公司的绩效不存在明显相关性;刘明、袁国良等学者经研究也得出了相似的结论:我国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与对管理层的激励措施几乎无明显相关性;但随后胡芸芳等学者研究得出:提高高管的薪酬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企业经营业绩;近几年也先后有李兵等学者认为加大对公司高管的股权激励力度或增加其薪酬等举措能十分有效地推动企业利润的增长和企业价值的提升;但也有张烨等人通过对高管进行股权激励所带来的于企业股权集中度的影响的研究得出:股权激励机制的实行不利于公司盈利能力的增长。

三、理论假设

假设1:上市公司获利能力与对高管的薪酬激励机制正相关。

假设2:上市公司获利能力与对高管的股权激励机制不相关。

假设3:对于不同的行业,公司获利能力与高管激励机制间的关系差别很大。

四、实证研究

1.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

选取了房地产、金融、信息技术、商贸业、制造业这五大类行业中的50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具体包括保利地产、方正科技、东风汽车等企业。

数据主要来源于:深市与沪市交易所以及巨潮资讯网上的上市公司年报和相关资料、中国证券报等。

2.变量选取

选取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总额)作为公司获利能力的指标,因为其为扣除了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资产收益率,所以能综合且客观真实地反映公司的盈利状况。将前三名高管平均年薪(前三名高管薪酬总和/3)、高管持股比例(所有高管持股份额之和占企业全部股份的比重)分别作为高管激励机制中薪酬激励和股权激励的评价变量。所选取行业分别为房地产、金融、信息技术、商贸业、制造业这五大类。

3.回归分析

通过对现实情况的研究和对研究现状的把握,为了能更加直观清晰地反映问题,本文采用线性回归的方法进行假设检验。针对前文所述的3个假设,构造了以下线性回归模型:

ROE=a+a1*Salary+a2*Hold(其中a表示影响企业绩效的其它变量)

(1)变量的统计性描述:

(2)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以及P值表:

(3)分行业的回归系数表:

4.假设检验

(1)从回归分析结果来看,变量Salary的系数为正,其与ROE 的相关系数仅为0.201,而且P 值为0.227,这表明对上市公司高管人员的薪酬激励与公司获利能力不存在正相关关系,因此假设1被否定。

(2)从回归分析结果来看,变量Hold的系数为正,其与ROE的相关系数仅为0.195,同时P 值为0.163,这表明对上市公司高管人员的股权激励与公司获利能力不存在相关性,因此假设2通过验证。

(3)为了验证假设3,对30 个样本数据按照行业进行分组并再进行了回归分析。对于变量Salary,所分析的五个行业P 值分别为0.727、0.525、0.304、0.394、0.801;而对于变量Hold,所分析的五个行业P 值分别为0.483、0.347、0.291、0.316、0.544。所以可以看出虽然不同行业之间存在着差别,但是差别不明显,且均体现为不相关关系,所以检验不通过,假设3也被否定。

五、研究结论与分析

通过上述实证分析过程,得出对高管的薪酬和股权激励机制均与企业获利能力不存在相关关系,与我们平时的检验性认识稍有差池,现将可能的原因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由于抽样分析的固有局限性,未能覆盖我国上市公司的行业范围,同时针对所分析的每个行业所选取的公司代表性有限。

2.在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下,高管激励制度在制订和实施方面也普遍存在着欠缺,从而未能发挥其应有和预期的效果。

3.在我国上市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未得以充分分离的情况下,针对高管的激励机制要想增强公司的获利能力显然难以取得明显效果。

4.对于不同行业而言,由于同在的经济大环境的限制加之各行业对于高管激励机制的大同小异,因此行业间差别也就不明显。

六、建议

1.实施高管激励机制,需要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为基石。因此我国上市公司要想使对高管的激励机制真正有效地发挥作用,应该在公司内部为其营造一个稳定而有利的政策环境,即逐步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并构筑合理的内部监督和竞争机制来协调各方的利益。

2.为了达到预期的激励效果,公司应在条件允许前提下,适当提高激励制度的强度,使其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增强企业获利能力及提高经营稳定性的作用。

3.不同行业的上市公司在制定和实施激励机制时要充分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将所处行业状况、所面临的竞争现状、公司本身的发展前景等结合起来进行考虑,

参考文献:

[1]钱岩松 刘银国: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与绩效关系研究—来自深交所国有上市公司的证据[J].经济学动态,2008(12).

[2]高 雷 宋顺林:高管人员持股与企业绩效—基于上市公司2000—2004年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J].财经研究,2007(03).

[3]孙永祥 黄祖辉: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与绩效[J].经济研究,1999(12).

[4]魏明海 卢 锐:管理层风险报酬的有效性分析[J].当代财经,2004( 03).

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研究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农业上市公司; 獐子岛; 风险管理; 内部控制体系

【中图分类号】 F27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6)24-0013-05

自2016年5月4日起,獐子岛股票(002069)被实行“退市风险警示”处理,变更为“*ST獐岛”。獐子岛2006年9月28日在深交所上市,创造了中国农业第一个百元股,2007年成为达沃斯“全球成长型公司社区”首批创始会员。从农业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综合排名(2008―2010年)来看,獐子岛一直处于领先地位[1],时值今日却被ST,追其根源,与其内部控制缺失直接相关。为此,以风险管理为研究视角,通过分析农业上市公司风险特征并结合獐子岛内部控制设计及运行现状,揭示农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对公司战略发展的重大制约性,以此提出完善农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思路。

一、农业上市公司面临的风险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上市公司的发展壮大,促进了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虽然从2008年起财政部相继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从制度和法规层面全面诠释了企业内部控制的内涵、评价及审计相关内容,但农业上市公司因其经营的风险性、行业特性等问题,在内部控制设计及运行中存在重大缺陷,导致经营业绩下滑,经营风险上升。为此有必要对农业上市公司面临的风险进行剖析,并结合獐子岛的风险现状,对农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依据和参考。

(一)农业上市公司的外部风险[2]

1.遭受自然灾害的风险,如干旱、洪涝、冰雹、森林火灾和重大的生物灾害等。农业上市公司自始至终都面临着无数自然灾害的侵袭,企业应建立自然灾害预警制度,采取一定的防范措施,将灾害造成的损失降为最低。以獐子岛为例,在2014年第三季度,獐子岛因北黄海冷水团事件,使存货遭受巨大损失,公告巨亏8亿元。

2.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随着国家宏观发展战略的调整,国家和地方都加大了对海洋经济的支持力度,加大投入、加大税收优惠及补贴。与此同时,对影响生态环境的林业企业的乱砍乱伐现象予以限制;将一些重大的动物疫情疾病防控推向市场,使一些农业上市公司面临更加严峻的市场竞争环境。但国家对农业部分行业的税收优惠及补贴对其发展影响较大。以獐子岛为例,从2003年起,依据国家公布的《全面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积极推进渔业和渔区经济结构的调整,从传统渔业水产品的粗加工向现代的水产品精加工转变,为此得到了国家和地方的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及海域支持[3]。

3.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近年来,我国粮食、蔬菜和食用油等农产品价格持续走高,农业上市公司生产所需的原材料价格和劳动力成本不断攀升。同时农业企业生产的季节性和周期性,使部分农业上市公司产品的市场价格波动幅度大,产需脱节,造成企业会计信息如销售收入、现金流及利润指标波动较大。由于国家对农业行业的保护,使得部分上市公司缺乏风险防范意识,一味追求盲目扩张,使市场竞争力下降。以獐子岛为例,2008年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外部市场需求下降,对水产品出口造成巨大影响,同时受国外进口产品的冲击,形成替代品威胁,市场占有率下降,导致市场竞争的风险加大。

(二)农业上市公司的内部风险[2]

1.经营风险。绝大多数农业上市公司经营的产品都和人们的日常生活直接相关。食品类关系到人的健康和生命,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品的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若对食品安全质量掉以轻心,就可能导致灭顶之灾,如2008年的三鹿事件和2011年双汇集团事件。为此,国家加大了对该行业商品质量的准入及惩罚力度,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企业的监控成本和经营风险。

2.管理风险。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绝大多数都是由家族企业逐步发展起来的,管理者的个人品质、知识水平和能力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风格。组织结构多以一股独大为主,集权色彩浓厚。受农业生产周期的影响,投资多,见效慢,同时农产品的附加值偏低,盈利能力及经营业绩增长缓慢,使其市场风险和经营风险居高不下,由此,管理者的经营偏好和趋利思想在很大程度上会左右上市公司的发展[4]。

分析农业上市公司外部及内部风险因素有助于我们更清晰地了解行业特性,为构建符合农业上市公司持续发展的内部控制体系提供依据。

二、农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现状――以獐子岛为例

2012年6月,迪博企业风险管理技术有限公司依据沪、深交易所截至2012年4月30日A股上市的2 340家公司年报信息的研究显示,随着我国内部控制法律法规的完善,监管机构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监督日益重视,以及上市公司的积极应对,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水平呈逐年提高的态势,但总体在低水平徘徊,2011年内部控制总平均值为31.3[5]。

2012年8月,《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2011):制定、分析与评价》课题组用2011年我国主板和中小板上市公司2 036家公司样本数据,对内部控制五要素进行指数评价,研究得出这些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指数均值为不及格[5]。

截至2015年底,我国农业上市公司共有85家,占整个上市公司总数的3.05%。农业上市公司依据2008年的《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相继建立了符合目前公司管理要求的内部控制。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实施,使农业上市公司增加了在内部控制方面的投入,提高了企业发现内部控制缺陷的可能性,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企业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机制[6]。

杨海琴[1]通过实证研究,对2008―2010年农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综合评价后得出的结论是:农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大部分处于中下层水平,内部控制提升的空间较大。

目前农业上市公司尚未有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内部控制体系,由于外部环境和自身治理结构的缺陷,农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显得先天不足,究其原因主要为,农业上市公司总股本中,国家股和法人股占绝对优势,一股独大的现象突出,同时农业上市公司产业链两极分化现象突出,而上市公司经营活动涉及整个产业链条,一旦发生风险,波及面广,影响深远,从而导致各上市公司经营绩效冰火两重天[4]。

农业上市公司的典型代表獐子岛,从业绩和内部控制方面来说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獐子岛在2008―2015年的内部控制自评报告中均说明已按照“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及其他监管要求建立了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并未发现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但2014年10月30日的“黑天鹅”事件及2016年5月4日的“*ST獐岛”事件充分说明,獐子岛的内部控制暗藏重大缺陷,内部控制运行无效。下面从COSO的五要素出发,分析獐子岛内部控制现状。

1.控制环境。控制环境是企业实现内部控制的基础,是其他要素能否有效运行的决定性因素,其中治理结构是控制环境的中心,对构建有效的控制环境发挥基础性的作用。2014年獐子岛在它的内部控制报告中明确指出,獐子岛建立和完善了符合现代化企业制度要求的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组织结构,通过科学有效的决策机制、执行机制和监督机制,保证公司达到或实现各项经营管理目标。但实际执行中治理结构混乱,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权责利失衡,监督不到位,出现管理层收受贿赂被查处事件。

行为金融学的研究表明:在外界经济环境不稳定、信息不对称、个体能力存在缺陷的情况下,公司高管的管理哲学、个人的心理特征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公司人力资源策略,进而引发经营风险[7]。在2007年及2014年间獐子岛高管人员频繁离职,高管团队缺乏稳定性。同时獐子岛政企不分,一股独大,董事长吴厚刚是獐子岛的核心人物,早在2001年公司整体变更为股份公司时,吴厚刚既担任董事长,同时又担任獐子岛镇的镇长、党委书记等职。在獐子岛,懂技术懂行业特性、具备胜任能力的人才匮乏,同时考核不规范,退出机制不健全等导致公司治理结构失衡,公司战略目标、经营目标难以实现,并引发经营风险。

2.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企业及时识别并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识别企业所面临的内外部风险是风险评估的基础,企业面临的风险瞬息万变,如果不能及时评估风险,就会导致控制活动的风险不可控,严重情况下会致使经营失败。獐子岛自上市以来,海域面积及底播数量快速上升。从2006年的65.6万亩迅速增加到2013年的338万亩。未经充分研究及论证即大幅度增扩海域面积,存货比重数年高居不下,投资支出大额上升,决策过程有重大风险隐患。由于快速扩张,加速了企业资金短缺,依靠借债维持日常的经营活动,给企业带来了高额的债务成本和财务风险的压力。

獐子岛进行的底播范围非常接近北黄海冷水团活动区,但对此风险没有任何评估与披露;同时獐子岛从浮筏养殖到深海底播,没有做充分的论证和可行性研究,也没进行深海底播的实验。负责采购的人员因受贿被查处(该团队负责采购虾夷扇贝种苗,而正是这批种苗导致獐子岛巨额亏损),但对此风险獐子岛没有任何评估和披露。

3.控制活动。风险评估为控制活动的有效实施奠定了基础,识别评估了风险,如果没有实施相应的应对措施,即控制活动,内部控制也不能发挥作用。獐子岛对于存货实物控制的说法前后不一。《第二期短期融资融券募集说明书》中写明:公司每个月组织一次苗种生长情况的调查;而董事长吴厚刚却说“公司每年分别在春天和秋天对公司存货进行调查”。两种不同的说法,说明獐子岛缺乏日常的检测,无法及时有效地监控存货生长情况和数量。在采购环节控制上,自2009年以来,每年的虾夷扇贝苗种底播计划未以单独议案的形式履行董事会的审批程序。采购一直由原副总经理吴厚记(吴厚刚的兄弟)负责,未定期轮换,采购来的大量种苗无法逐箱检查,验收时未入库,直接播种,导致账实无法核对,监督缺乏。

4.信息与沟通。信息与沟通是企业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信息的过程,其确保信息在企业有效传递及理解。2012年高管吴厚记因被举报有受贿行为而离开公司,同年会计人员被移交司法机关。该事件在当年公司财务报告中并未作任何披露,存货的账面价值也未做任何调整。在2014年10月的黄海“冷水团”事件后,獐子岛并未就此事件向投资者做详细的解释,而是任其发酵,造成投资者内心的极度恐慌[8]。对于渔业企业来说,海域面积变动属于公司重大事项。当年度内单笔或累计变动海域面积超过上年年末公司拥有海域面积的10%时,需提交董事会审批并履行临时信息披露义务,但獐子岛在年度报告中并未有相关披露,同时对于浅海底播到45米以上深海底播的经营环境事项仅在定期报告中进行了简单披露,未对相关内部风险进行详细披露及监视,以上说明獐子岛在信息与沟通上存在严重缺陷。

5.内部监督。内部监督是对内部控制要素是否发挥作用的再监督,包括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獐子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年度报告》中说明:公司在獐子岛海域构建了北黄海冷水团检测浅标网,对低层水温变化进行24小时不间断监测,提升了海域环境的监控能力。而獐子岛董事长秘书孙福君却说:公司仅能对海域表层温度进行实时监测,通过潜标进行温度监测,电子数据每三个月提取一次,对低层水温完全达不到24小时全天候监测的标准,两种说法两个标准,说明獐子岛在内部监督上存在重大缺陷,既然内部监督不能有效发挥作用,那外部监督的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现状又是如何呢?由于受到特殊行业、环境和专业知识的限制,大华会计师事务所只用了三天时间就完成了对獐子岛百万亩海域的监盘,同时大华会计师事务所对獐子岛2013年和2014年半年报表都出具了标准的无保留意见,致使獐子岛内部监督体系形同虚设。

通过对獐子岛内部控制五要素具体现状的分析,看出其在内部控制五要素上都存在重大缺陷,正是内部控制的重大缺陷导致獐子岛的内部控制失效、经营失败。那么引起獐子岛内部控制失效的原因又有哪些呢?下面从影响因素探其根源。

三、农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因素分析

(一)内部控制理念滞后

内部控制从公元前3600年以前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时期的内部牵制发展到2004年COSO企业风险管理整体框架阶段,内部控制的控制环境、控制理念、控制方法都发生了质的飞跃。目前农业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的理解停留在各项工作制度和业务规章的汇总上[4],没有将内部控制的本质理解为是一种制衡、监督和激励的制度安排[9]。有效的内部控制能够制约经营者的机会主义行为,正确处理企业的组织机构和权责分配,从根本上杜绝舞弊的发生。獐子岛的年度报告和融资融券对内部控制的说明和实际内部控制执行状况比较,差距巨大,说明其内部控制只是为了应付监管机构及相关法律的要求,内部控制实际运行无效。

(二)战略定位缺乏

战略目标是企业最高层次的目标和内部控制的终极目标,是企业未来发展的总蓝图,是实现经营目标的行动指南。农业上市公司虽然在整个上市公司中占比较少,但它独特的战略地位和国家对它的扶持力度,说明农业上市公司战略制定的重要性。从目前农业上市公司战略目标的定位来看,主要关注的是合法合规目标和报告目标。由于缺乏十年甚至更长的战略,所以企业的经营行为短视,导致经营风险的产生。獐子岛虽然打造了同心多元化战略、科技领先战略、纵向一体化战略、品牌战略及五位一体的发展模式[3],但经营过程中盲目扩张,过分依赖短期债务,在重大突发事件面前显得无能为力,这说明獐子岛的战略管理只是写在纸上的一种管理,没有站在公司战略目标的高度去处理或应对危机,缺乏有效的战略协调机制。

(三)风险防范及应对能力较弱

从农业上市公司的现状来看,风险主要源于外部环境(如经济环境、自然灾害、法律环境等)及内部因素(如公司治理缺陷、内部控制缺陷、经营风险等)的影响。对于外部环境风险,企业无法直接控制,但需要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对于内部风险因素,企业可结合内部控制有效实施及落实加以防范。通常对于风险的识别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其次要综合运用多种风险分析方法对风险因素可能性和响应程度进行排序[7]。獐子岛从2006年起海底底播面积逐年增加,对根本不知晓的深海底播这种风险极高的事项没有进行实验、论证就直接实施,导致“黑天鹅”事件发生。同时占总资产比重畸高的消耗性生物资产存货一直保持在50%左右,对这部分特殊性能的存货,从种苗的采购、播种、后续监管上獐子岛都缺乏应有的风险控制措施而任其在海里自由生长,直到死亡。

(四)内部控制环境不健全

虽然农业上市公司依据现代企业公司治理要求建立了治理结构,但公司董事长和经理两职合二为一的现象时有发生,家族式管理模式阻碍了公司健康发展,一股独大的现象导致了决策及经营高度集权,风险加大。獐子岛“法人治理”实质上是典型的内部人控制。股东、治理层、经理层三位一体。獐子岛从集体所有制企业成长为上市公司,“内部人”发挥了重要作用,功不可没,但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内部人控制显然已无法满足企业日益扩大所导致的战略推进、经营风险的防范及企业监管的需要。虽然獐子岛2006年上市时,符合深交所公司治理要求,表面制衡,实质很难形成公司持续长远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当内部人利益和公司利益一致时,公司可以发展,但当内部人利益和公司利益冲突时,内部人宁愿牺牲公司利益,而保全自己的利益,所以在公司战略发展上采取了一种冒险激进的方式[10],远远偏离投资者所希望的稳健性公司发展战略。在人力资源上,并不是把具备专业胜任能力和正直品格的人安排在合适的岗位上,而是任人唯亲。副总经理吴厚记是董事长吴厚刚的兄弟,负责獐子岛的材料采购工作,2012年因举报受贿而离职,2014年獐子岛虾夷扇贝绝收事件,正是吴厚记团队负责的采购事宜。

(五)内部控制评价体系不完善

内部控制评价贯穿于内部控制设计及运行的始终,合理的内部控制评价机制是确保内部控制有效实施的保障。

借鉴陈汉文和池国华[9]的研究成果,2013年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整体水平进一步提高,从内部控制五要素指数来看,风险评估是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从行业内部控制整体状况来看,受严厉监管的金融保险业居第一,2013年内部控制指数均值为63.91%;而农林牧渔业排名最后,2013年内部控制指数均值为42.89%。

目前,农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在年报中披露,一种是单独出具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并与年报同时披露,对自身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自评分均在50%以上,对内部控制有效性持乐观态度,总体自评意见偏高,披露的内容空洞,缺乏实质性的内容[11]。

从2008年起,獐子岛开始对内部控制自评报告进行披露,主要从评价依据、实施情况、缺陷认定标准、具体缺陷披露等方面对其内部控制进行评价。对评价有重要影响的内部控制实施情况从2012―2015年都未披露相应的内容;对缺陷认定标准2011年、2013年、2015年有定性或定量标准,其他年份都没有;具体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情况从2008―2015年獐子岛均为未披露或不存在重要或重大缺陷,而实际情况是2013―2015年,獐子岛内部控制都存在重大缺陷。

以上分析了影响农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因素。内部控制理念滞后、战略定位缺乏、风险防范意识弱是导致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失效的主要原因。

四、完善农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举措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主要是针对生产型企业常见的18种业务内部控制加以规范的。农业上市公司由于其特殊的内外部发展环境,亟待设计个性化的内部控制体系。

内部控制体系通常以战略导向、价值导向和风险导向为切入点设计。战略导向内部控制体系以公司战略为主线,围绕着公司战略目标实现这一中心进行风险防控,并突出控制体系中内部管理各部门各环节的协调一致。价值导向的内部控制体系建立在对企业价值链和价值创造源分析的基础上,将内部控制的价值增值放到战略导向的位置。风险导向内部控制体系是将全面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思想契合到内部控制的实施过程中,从而提高内部控制防御风险的能力,以促进战略目标的实现[12]。综观农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现状,结合獐子岛的具体情况,以风险导向为切入点完善内部控制体系较为合理。獐子岛内部控制重大缺陷产生的原因除了内外部环境因素之外,风险评估缺失是重要影响因素。

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控制系统,要求董事会和管理者应将主要精力放在可能产生重大风险的关键环节,管理层设定的目标要与企业的使命、风险偏好一致。企业应当识别影响其目标实现的内外部事项,区分哪些是风险,哪些是机会,从而使管理层的战略目标不偏离正确的方向。针对以上的分析,完善农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以风险导向作为设计内部控制体系的切入口,识别及应对风险

农业上市公司因其经营风险和环境的特殊性,应设计针对性的内部控制体系。根据国务院国资委《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的精神,设计符合农业上市公司风险管理目标的内部控制体系。农业上市公司的风险客观存在,具有不确定性和动态性的特征,可将风险按来源分为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如文中第一部分的阐述),对影响企业目标实现的事项进行风险识别和分析,诊断企业面临怎样的风险,哪些是重大风险,从而制定重大风险管理的策略和措施,明确各职能部门在风险管理中的职责,将风险管理融入日常的管理活动中。应加强风险的预防性控制即前馈控制,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和突发事件的预警机制,根据企业经营风险的特征,构建预警系统,并将风险量化,建立量化指标体系。同时提高技术和判断,设置预警区间,评价各种风险偏离程度,及时向风险管理部门和决策层发出警示,以提出应对措施[7]。

(二)在风险导向内部控制体系下,进一步完善农业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促进其长远、科学发展

农业上市公司因其治理结构的缺陷,导致其经营行为短视。农业上市公司股本偏小,流通股偏低,国有股和法人股占绝对的控股地位,极易受大股东的操控。加之农业生产周期长、投资大、收效慢、市场风险、自然灾害频发,易导致经营陷入困境,如果企业没有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控制制度安排,要想长远科学发展是不现实的。为此,企业首先要理顺治理结构。公司治理是内部控制系统得以顺利运行的条件,又是内部控制有效运行的保证。农业上市公司,“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治理结构的制衡失效,管理层道德缺乏。由于利益的诱使,不惜违背经营目标采取短期行为,使制度的执行因为人的主观意志而存在不应有的弹性,导致内部控制的功能大大削弱。由于治理结构的失衡,违背行业发展规律,缺乏风险预警、识别、评估等手段,导致企业担负沉重的债务成本,为企业长期科学发展埋下隐患。理顺治理结构,应考虑调整董事会结构以弥补内部人控制的缺陷,除了配备具有财经知识的独立董事外,聘请农业专家,以增强决策中的科学性和技术性,平衡内部人的激进、冒险、盲目扩张的行为。

(三)对农业上市公司单独设计符合其行业特性、极具操作性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

从动态的角度看,内部控制可以看作是一个设计、运行、评价的循环体。内部控制设计及运行的合理性、可行性和有效性都依靠评价的评断,查错补漏,为内部控制良性循环提供保障。

目前农业上市公司在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中普遍出现的情况是:避重就轻,披露的内容空洞、含混,格式五花八门,披露的信息随意性大。为此,有必要依据农业上市公司自身的特点,在内部控制披露上更加明细化、规范化的格式及内容要求。

内部控制评价贯穿于内部控制的始终,良好的评价体系离不开实施的主体。依据其实际情况,在评价主体上可设置三个层级。第一层级由业务单元对日常业务内控状况进行自评。第二层级由内部独立的评价机构或内部审计进行自我评价,依据企业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现状,独立客观地提出评价意见,如出现内部控制缺陷,可及时发现并予以弥补。第三层级由会计师事务所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外部评价,以验证及制约第一层和第二层对内部控制评价的有效性[4]。

内部控制评价内容及披露应主要包括:评价范围、评价范围的主要业务和事项、重点关注的高风险领域及防范措施、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内部控制缺陷现状及整改情况等。

在内部控制评价中,缺陷认定是内部控制评价中的关键,依据《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农业上市公司应对导致内部控制失效的诸多事项按缺陷认定标准进行分类,可分为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和非财务报告缺陷认定标准。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按照影响公司目标实现程度分为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并通过定量和定性方法加以识别和分级。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涉及内部控制的广泛目标,主要从定性方面考虑,如公司高管人员是否有舞弊行为;是否更改过财务报表;新闻媒体是否有负面报道;是否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等。结合农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现状将查找内部控制缺陷的范围限定在公司层面、业务流程和信息系统三方面[13]。

综上所述,我国农业上市公司对其内外风险强化预警,在国家法律和内部控制逐步完善的前提下,农业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设计及运行将日臻完善,因为良好的内部控制向投资者传达着积极可信的信息,也是农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不断完善的助推器和战略目标实现的保证。

【主要参考文献】

[1] 杨海琴.农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2] 吴秀兰,孟枫平,何永敢.风险管理视角下农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缺陷及完善[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7.

[3] 吴宾.獐子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石河子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4] 侯小娜.以战略管理为导向的农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建设问题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5] 刘华.内部控制案例研究[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

[6] 林斌,刘春丽,舒伟,等.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研究――数据分析与政策建议[J].会计之友,2012(25):13.

[7] 董红杰.基于WSR的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的风险因素研究[J]. 中国注册会计师,2016(2):102-104.

[8] 张贵祥.獐子岛内部控制失效案例分析[J].中国市场,2015(22):41.

[9] 陈汉文,池国华.CEO内部控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31-34,392-398.

[10] 高允敏.扇贝夭殇隐藏的内部控制缺陷及治理思路[J].财会月刊,2015(5):75.

[11] 吴秀兰.农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