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沟通技巧在生活中的运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为谈判创造有利的条件
同理心:将心比心,换位思考。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多少人?我们每一个人都知道不管是工作还是说话,都要站在别人的立场想想,可一旦到了现实中我们就忘掉了这一点。我们说任何话做任何事都会有我们的目的,而在生活中试问我们又有多少人能真正把握方向呢?谈判成功与否:其中谈话的内容占7%,谈话的态度占38%,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却占到了55%。因此在谈判过程中要懂得如何去说,也要懂得如何去聆听。缺乏聆听的技巧,往往会导致轻率的批评。一个人会任意的批评或发出不智的言论往往是因为他不管别人要说什么,只想主控整个谈判的场面。仔细聆听别人对你意见的回馈或反应,得知对方是否了解你的观点或感觉。而你也可以看出对方所关心、愿意讨论的重点在哪里。
二、善于利用语言
我选择去....;我打算....;试试看有没有其他可能性.这都属于可能性语言的运用,可能性语言开始了一种全新的沟通技巧,可以避免无意中的伤害,引发思考更多的可能性。通常我们所处的立场不同、所处环境不同,很难了解对方的感受,因此对别人的失意、挫折、伤痛,不要大嘴巴,而应要有关怀、了解的心情。可能性语言是缜密、双赢的思维的体现,也是有智慧的表达个人意见的方式。因此我们要管住自己的舌头,不要大嘴巴,缩小自我,在谈判中不断历练语言的运用能力,做5%的人。
三、先维护关系,再解决问题
关键词:高职学生 礼仪教育 基本途径
礼仪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它既是交往活动的重要内容,又是道德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礼仪修养,不仅是现代文明人的必备的基本素质,也是社会交往,商务活动和其他各项事业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中国自古就有着“礼仪之邦”的美誉,古代思想家荀子说“礼者,人道之极也”。“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从这些言语中不难看出,礼仪是适应调节人际关系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礼仪,作为人际沟通的最基本的法则,高职生不仅只是加强专业技能的学习,更要重视礼仪教育的学习。
一、高职学生的素质素养的现状
遵守公德,注重仪表,知书达理,待人以礼是现代大学生必备的基本素养,但是笔者通过调查和个人在生活中的观察,发现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存着这些问题:厕所里乱涂乱画写满污言秽语、穿拖鞋进教学楼、公共场合大声喧哗、乱扔垃圾、粗话脏话随时可听见、见到老师不打招呼、男女同学举止过分亲昵、仪表打扮过于前卫、上课吃东西玩手机等等现象都折射出高职生不守礼、不文明、缺乏礼仪修养,其言行举止破坏了当代大学生的形象,加强高职生的礼仪教育,提高学生的基本文明素养是当前职业院校的重要课题和当务之急。
二、高职学生学习礼仪教育的重要性
1.加强高职学生的礼仪教育可以促进自身素质素养的提高,逐渐形成文明礼仪的好习惯。一个人的言行举止不仅反映出他的基本素质和涵养,也折射出他所在环境的道德风尚,重专业技能培养轻礼仪教育是许多高职院校存在的现象,学生虽然接受的高层次专业技能教育,但是连基本的礼貌道德水平也达不到,对待家长大呼小叫、对待同学颐指气使脏话连篇、凡事以自我为中心、功利心强、对待学校老师给予的培养和帮助理所当然,缺乏感恩的心,这些现象都是与缺乏礼仪教育有关,礼仪就是把人内心待人接物的尊敬之情,通过美好的仪表和仪式来表达,它包含了礼貌、礼节、仪表和仪式,展现出一个人的教养、风度和魅力、体现出一个人对他人的社会的认知水平、尊敬程度,这些待人接物与人打交道的细节都是礼仪教育的内容,学习可以促进学生自身素质素养的提高,形成文明的好习惯。
2.提高学生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现在大多数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备受娇惯和溺爱,他们在家庭环境中逐渐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随心所欲、我行我素的不良个性,他们在所有的场合的人际沟通和关系的处理都照搬于家里与父母爷爷奶奶的处理模式,不懂得谦让与尊重。特别是和同学相处时因缺乏沟通技巧,造成周围的人对他的排斥和反感,如,住在一个寝室的同学因为一件小事发生争执甚至大打出手,事后觉得都觉得自己无比委屈,跟家长哭闹要退学或是跟老师要求调换寝室。他们在人际关系处理时只是一味的强调自我,缺少换位思考和沟通,逃避责任,不会正视自己的错误缺点,加强学生的礼仪教育,可以使他们迅速适应新的生活环境,提高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建立良好的的人际关系。他们如果能够掌握基本的礼仪规范及知识、掌握基本的交往技巧、懂得相互尊重,真诚守信、平等友爱、顾全大局等这些礼仪原则,就能很快很好的与交往对象建立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正确的处理人际关系。
3.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增强求职就业的综合素质竞争力
综合素质不高导致高职院校学生在融入社会时遇阻现象时有发生,很多用人单位抱怨高职生基本素质低,处理事情上过于傲慢和散漫,眼高手低,大事做不来、小事不愿做,以自己的想法做人做事,不善于沟通,缺乏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自身修养、文明素质令人失望。
学生在求职面试时,服饰打扮、言谈举止、气质风度、文明礼貌,都影响着考官对面试者的第一印象,决定求职者的前途和命运,那么学校的礼仪教育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竞争力,在求职面试时取得好的成绩,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是一个必要的前提,礼仪教育可以根据不同的专业性质和职业特点进行设置,以常德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护理专业侧重于护士的着装、仪表和举止及人际沟通的日常礼仪,机电汽修和财会侧重于现代交际礼仪,不同的专业礼仪教育的侧重点不同,这样更好的增强学生在求职就业时的综合素质竞争力。
三、开展高职学生学习礼仪教育的基本途径
1.开展礼仪教育课程
一般的职业院校开设课程以专业课程为主,思政课程为辅,那么礼仪教育课程更是微乎其微,根据调查和研究,礼仪教育往往是作为选修课程而体现,那么学院的礼仪教育只有针对部分学生开展,更多的学生根本接受不到礼仪教育的学习,这样就导致了部分学生认为,读书与礼仪问题不挂钩,学好专业知识就可以了,所以我们只有将礼仪教育开设成一门课程,与思政课联系起来,才能让每个学生学习到基本的礼仪知识,使他们提高基本素质,养好良好习惯,塑造美好形象。
2.将礼仪教育纳入主题班会或团课
以常德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每周日晚上的班会和每周三的团课都可以将礼仪教育作为主题开展,发挥班会和团课的作用,让每个学生参与其中,也可以请辅导员、班主任参加,让礼仪教育渗透到学生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3.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礼仪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鼓励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运用礼仪,不断积累社会经验。例如:发动学生寻找校园中不文明的现象,用海报和黑板报宣传基本礼仪知识,用礼仪的仪表和表情及着装举止进行文艺表演,展示礼仪的魅力和大学生的风范。
总之,让高职学生进行礼仪教育,掌握基本的礼仪规范,不仅可以促进自身素质素养的提高,学会处理人际关系,强化沟通技巧,也为今后的求职就业增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金正昆.社交礼仪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 教育部. 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 Z] . ( 高教[ 2000] 2 号)3
关键词:护理心理学 教学方法 应用
一、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是美国精神病学家Moreno于1960年所创建的一种社会心理技术,就是使人暂时置于他人的社会位置,并按这一位置的要求方式和态度处事,以增进对他人社会角色及自身角色的理解,从而学会更有效地履行自己的角色。这一技术已广泛地应用到教育、管理、医疗行业等各个领域。
1.理论讲授
教师将相关章节的内容进行总结提炼,理论性、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相结合,少而精地进行讲授,重点讲述不同疾病病人的心理特点及常用的心理护理措施,布置学生课后分组查阅资料、充分讨论,并结合自己所学的医学知识和心理学知识,编写剧本。
2.编写剧本根据学生自愿结合原则
由学委负责讨论、确定每组所进行演示的病人所患疾病、年龄及性格特点,根据所掌握的医学、护理学知识,将临床疾病症状表现、护理措施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编写符合逻辑、科学的情节。剧中必须体现心理学相关知识及心理护理措施,同时注意结合护士与病人沟通交流技巧,并将护士职业道德体现其中。
3.课堂表演
表演不是目的,而是手段。课堂表演作为“角色扮演法”的核心部分,目的是让学生在理解、应用知识的同时,能够产生“共情”,从而更加深刻地领会课堂所讲内容。表演的过程,也是学生进行创造的过程,主要表现在学生对角色和剧本的创造上。首先让学生将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及其性格特点等做一简要介绍。扮演“病人”角色的同学要求其在表演时尽量通过语音、语调、表情、手势、眼神等非语言体现病人心理特点和心理变化;对于扮演护理人员的同学则要求他们针对病人的特殊心理及其表现,给予相应的、适当的护理措施,在整个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沟通技巧的充分应用。
4.教师点评
恰如其分的、准确的点评能够最大限度地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和情感体验,并能创造出一个和谐互动的教学氛围:当学生表演到位时,应该及时给予认可和鼓励;当学生的表演出现问题,如无法继续时,教师要及时调控,分析原因,给予正确的引导评价,重新将学生引入情境。每组同学表演完后教师对该组剧情编写的合理性、科学性,学生表演的水平、沟通技巧,以及专业知识的应用是否合理等方面进行点评。所有小组表演完成后,教师对此次活动的组织、效果进行分析总结。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从原来的老师机械讲解转为同学们主动查阅资料,整理资料在这个过程中达到了自主学习的目的。观看的同学提高了课堂兴趣并且学会了观察生活,在生活中得以学习。
二、案例教学法
以问题为中心教学是一种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核心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式。它旨在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创新和实践能力。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不是指示者,而是支持者、协助者为学生提供资源。在学生获得知识与解决问题时给予指导。案例教学法就是这种模式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例如,在讲到“心理应激”时先让学生查阅有关“心理应激”的各种相关资料,然后提出一些具体问题,如:关于“心理应激”都有哪些不同的观点?你持什么意见?应激事件与人的心身健康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然后分小组讨论,最后就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从而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有关“心理应激”的概念及相关知识,当然也可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这样的课能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热情,所以他们觉得这样形式的课学得明白,记得扎实。例如:在讲“感觉的适应”时,如果直接介绍适应是在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引起感受性的变化,学生很难理解,不妨先提出问题:为什么冬天刚出门时觉得特别冷,而时间久了怎么就觉得不那么冷了?为什么刚进入解剖实验室时会觉得特别刺鼻,而过一会儿觉得减轻了一些?此时此刻学生都很好奇,都想知道平时的这些感觉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种种的疑问促使学生渴望解决这些问题,获得有关方面的知识。所以说,创设问题的情境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使得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当然讲授的内容要难度适中,护理心理学中涉及到很多普通心理学的内容,而心理学虽然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与人自身有很大的关系,但人的心理现象比较复杂,所以心理学知识很抽象、难懂。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就应把握好难度,不能过份简单,也不能太难,要难易适中,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否则学生势必会灰心丧气,缺乏信心,失去学习兴趣。行为疗法是最重要的心理治疗方法之一,在行为疗法的教学中,先讲述相关理论,然后以洁癖症和强迫症为例,进行案例教学法。将准备好的案例发给学生以班为单位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7人或8人进行讨论,要求学生在20分钟内,根据讲述的理论知识,提出心理治疗的措施。由小组长逐一记录,每小组选1名代表,进行发言。结合案例讨论情况,将案例进一步引申,与教学内容有机融合,逐一讲授,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增强学生学习的主人翁精神。
三、多媒体教学法
护理心理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非常必要。例如:感觉、知觉、意识等心理过程,单凭教师讲解,学生不易理解。如用图片的形式展现,学生就会有更感性的认识,加深理解。第一章主要理论和第八章异常心理与不良行为涉及的理论和实践内容都比较多,没有临床实践的话学生不易掌握,通过录像的形式直观展现,教师再作讲评,学生就会对理论的认识更透彻,教学效果更佳。在心理治疗这一重要章节的教学中,由于有的护理心理学教师未曾真正从事过专业的心理治疗、心理咨询工作,无法结合自身体验和实际案例作为教学案例讲解给学生,建议采用多媒体,将国外讲述专业心理治疗全过程,包括案例穿插分析的纪录片,放映给学生看,让学生感受专业人员在不同案例中如何运用心理治疗方法,帮助学生识别并理解心理治疗的全过程及不同案例心理治疗方法的选择。
参考文献:
[1]张俐,刘波.案例教学在《护理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研究,2005.
【关键词】情境教学 高中英语 互动交流
一、情境教学的内涵研究
情境教学法指的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知识经验,创设处于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具有一定情感色彩的教学场景,以引起学生的态度体验,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教学情境的创设要符合一下几个原则:一是,生活性。情境的创设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环境中根据教育对象的不同,提炼出一些共性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进行交流和互动;二是,趣味性。兴趣是学习最大的动力,充满趣味的导入会让学生的精神集中,学习效率提高。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可以采用故事、谜语、图片、竞赛以及游戏等形式增加情境的趣味性;三是,探究性。情境的创设是要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导学生在情境中不断地进行探索和思考,毫无问题性和启发性的情境是无效的。
二、情境教学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运用的有效策略
1.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情境。情境教学法是以问题为核心展开的,教师通过对教材重难点的分析,通过设计处于最近发展区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和学习兴趣,这是情景教学法有效开展的重要动力。例如,在《healthy eating》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对媒体技术展示各种各样的食物,如rice、dumplings、chocolate、milk、mutton、mushroom等,然后引导学生选出自己在日常饮食中常吃的10种食物,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食物是健康的饮食吗?这些食物每天应该食用多少为健康?在此基础上展示一个胖子的图片,肥胖已经影响到一个人的健康,请问这位先生设计一周的饮食餐。这个学习主题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导入课程,结合当下比较流行的减肥话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自主探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
2.利用生活中的教育资源设计教学情境。高中英语是与生活密切联系的,生活中包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灵活的选择和运用。例如,在《earthquakes》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以汶川地震为例,引导学生思考what happened?学生迅速地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回答,教师通过图片的展示,为学生提供视觉刺激,感受地震中高楼倒塌、地面破损、人民受难,地震在短时间内对城市的摧毁,引导学生思考地震是如何发生的,如何预防地震,在地震中如何更好的保护自己,激发学生对地震学习的兴趣。在问题的激发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喜欢的地震课题进行探究,然后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交流情境,以地震中的自我保护为主题,进行交流和互动,在各小组探究的基础上,通过小组成员的交流和互动,学习英语语言进行表达。
3.结合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创设情境。情境教学法认为情境的创设其实质是一种支架,为学生的已有知识和新知识之间搭建一个桥梁,促进学生的思考,也就是说情境的创设要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例如,在《music》的教学过程中,从音乐的案例来说,首先要选择高中生所熟悉的歌手和故事作为学生交流的案例,从内容来说,本节课的语法重点是定语从句,教师创设情境语言的使用要借助一些之前学过的定语和今天的新内容,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考虑到高中学生对音乐的关注,主要集中在音乐人的八卦新闻和以爱情为主导的音乐主题,教师利用ppt,展示高中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生活学习问题,然后通过播放“阳光总在风雨后”,来鼓励学生,学生立刻感受到这样的歌曲已经“落伍”了,这时教师引导学生自己选择歌曲表达当时的语境,这就引导学生由关注音乐形式向关注音乐内容转变,同时规定性的语言使用,也为学生学习新的语言知识奠定了基础。
4.延伸课堂,利用真实生活情境。英语交际能力的提高仅仅依靠课堂上系统的英语知识和短暂的英语交流是无法实现的,需要学生不断运用英语进行交流,增加英语运用能力。英语是中国的第二语言,在生活中没有自然的生活情境,也没有学生的主动运用,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引导学生利用生活情境。例如,在《friendship》的教学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组成辩论小组,探讨什么样的友情是真正的友情,一方认为是陪伴,在一起很长时间的朋友,另一方认为是仗义,在关键时候即使提供帮助的朋友。学生通过讨论,使友情的理解更加的多元化,也分享了朋友间的一些友情的故事,更重要的是利用真实交流的情景,提高了学生的交流技能和沟通技巧。这种方式扩展了课堂教学的时空,增加了英语知识巩固和利用灵活性。
综上所述,情境教学法提倡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互动,提高学生的语言知识和交际技能。高中英语情景教学的应用,既要要结合学生的兴趣和知识基础,又要结合生活经验,建立激发学生思考的教学情境。
参考文献:
[1]顾春妹.浅谈情景教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英语广场,2015.4.
关键词:培训师;沟通;效果
员工在职培训(On-the-Job training,OJT)是员工通过实际从事某工作来逐步学会做这项工作。员工培训的目的首先是增加员工知识、提高员工技能和改善员工态度,其次是考查这种学习结果是否能转移到工作情境中使工作绩效得以改进,转化为生产力、最终达成组织效益。很多时候,培训师在教学中没有针对学员特点进行教学,没有充分与学员进行交流教学,而是采用简单的填鸭子式把大量的知识灌输给学员。罗宾森(1995)的研究也表明,在职培训中学习到的东西只有不到30%转化到了工作中,可见培训的效果转化也是一个突出问题。
一个完整的培训效果评估应该包括对学习过程和运用过程的评估,它可以划分为四个层次:反应层次(reaction)、学习层次(learning)、行为层次(behavior)、结果层次(results);每个层次的跃迁和达成都离不开培训师这个最关键的因素。目前企业对培训的评估往往只停留在前两个层次,即传授和考核。本文试图通过提升培训师沟通技巧,引导员工主动参与、获得过程体验、团队交流分享,并经过培训师的引导、点拨,员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提升到理论高度的培训模式,提升员工培训效果、提高企业生产力。
一、员工培训特点研究
与学校教育慢工出细活不同,企业内部培训在时间资源和财务成本上均有预算约束、讲求收效,即功利性。培训的起初,企业和被培训者在乎培训(师)的特质(FEATURES)诸如学历、经历、声誉等;培训过程中,更关注培训(师)所能带来的益处(BENEFITS)或提升,不仅要最终有效果、即价值性,还要求全程有笑果、即趣味性。这对于培训师是不小的挑战,因此有必要研究成年学员的特点寻求沟通解决方案。
(一)成年学员的特点
1.具有独立的、不断强化的、自我指导的个性。从儿童到成人,个性逐步由依赖向独立、他律向自律发展。成人具有自我概念、自我认同及自我调节的能力。他们认为有能力进行自我指导、自我负责;希望具有独立人格参与一切活动,肯定他们的独立地位和活动能力。反过来,成人期望在学习中被人看重,因此又有害怕学习失败,害怕考试的内心焦虑感。
2.具有丰富、多样、个性化的经验。成人的学习是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基础上的再教育。学习兴趣、动机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是以自己的经验为依据的。每个人独有的价值取向往往影响对知识的接纳和取舍。
3.明确的目的性,以及时、有用为取向,以解决问题为核心。成人都承担了一定的岗位职责和义务,学习是为了适应变化,提高适应能力和履行职责的能力,明确的学习目的表现为以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为核心,追求学习的直接有用性和时效性。
(二)成年学员的沟通对策
结合上述特点,培训者一定要确保成年员工在学习环境和过程中具有安全感,通俗地讲就是要顾及面子、展现培训师的亲和力和感染力。事实证明,在安全的学习环境中,人们不仅愿意而且乐于、渴望学习。其次,员工固有的知识和经验积累需要趋利避害、因势利导。
1.员工都是成年人,新入行的培训师往往在工作初期会不由自主地运用以往学生时代的课堂经验,而不是专业培训师的经验,这往往是沟通的第一个障碍。正确的方式,培训师必须以一种礼貌的方式来对待成年员工,并让对象感到被重视。
2.创造利于培训的氛围。不管每个学员有怎样的不同,但相同的是学员们对培训的第一印象都来自于培训的第一堂课。即便提供最好的课程、面对最好的学员,如果培训环境不符合学员的期望、培训师不具备人格魅力,接下来所做的一切都将事倍功半。培训师就像在走钢丝,必须在轻松的氛围与严肃的商业化环境中寻求平衡,营造自己独特的气场。
3.激发并保持兴趣,利用活动增加学员参与度。当你正在进行培训的时候,激发成年学员参与到培训活动中,有三个基本原因:第一个原因是斗志,在培训行业中,培训师始终要自我质疑,直到得到学员的完全认可。第二个原因是激发兴趣,创设问题情境,成功设置不同类型的可以让学员参与的活动。第三个原因是可以延长学员积极性的持续时间。
4.善用成年学员的经验。成年人丰富的经历使得他们比青少年更容易联想到你要表达的信息。培训师必须寻找到具有普遍性的学员经验,从而使他们的学习更加有效。从沟通的效果来看,人们对亲耳听到的,容易忘记;对亲眼看到的,用心铭记;唯有身体力行后,方能心神领会。很多顶级的课程设计者和培训师都将设置活动的技巧运用得灵活自如,因为他们清楚地认识到,每个人被赋予一项任务的挑战比整体填鸭式的教学来说,更可以激发成年学员获取知识的斗志、兴趣及能力。
5.自主设定培训的目标。培训成年员工的一个简单事实是,对于很多学员来说,他们可能很久没有参加过系统培训,坦率地说,很多学员已经全然忘记学习的方法。学员有难以分辨一个问题重要与否的困扰与焦虑,没有培训目标类似于迷航,学员将无法在课程的重要部分集中精力。我们当中的很多人都不能长期保持高度注意力,特别是我们从需要保持高度注意力的学校离开很久以后。让学员们消除疑虑,知道你一定会强调需要知道的知识,与他们分享培训的整体目标和自主设定合理的期望。
二、员工沉默行为与成人学习模式
人类学习能力的高峰在20-25岁之间,其后逐年下降。对成年人来说,智力、动机与学习能力,不仅依赖于心理功能,还更多地依赖知识的积累、社会经验、环境及其人的社会化程度等因素。
同时,由于个体、情景、文化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员工沉默在企业培训中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现象。员工沉默是指员工本可以基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提出想法、建议和观点,从而改善所在部门或组织的某些方面的工作,但却因为种种原因而选择保留观点并沉默,或者提炼和过滤自己观点的行为,其中带来负面影响最大的当属漠视性沉默和防御性沉默。
针对成年员工培训的特点,培训师有如下几种学习模式可供灵活应用以解决员工沉默。
(一)合作学习模式
合作学习就是在员工培训过程中,以学习小组为教学基本组织形式,培训师与对象之间,学员之间彼此通过协调的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以小组总体表现为主要奖励依据的一种培训策略。具体分为小组合作分工学习、小组合作讨论学习和小组合作交流学习。
成人合作学习的关键在于小组成员之间要相互依赖、相互沟通、相互合作、共同负责,从而达成共同的目标。小组可以考虑选拔种子选手作为组长。
(二)自我导向学习模式
强调个体的独立自主性,强调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成人自行建立学习目标,负责寻找学习资源,设计学习策略和评价学习的结果,自主性、灵活性、普遍性和终身性是其主要特征。
(三)问题本位学习模式
问题本位学习模式主要是基于对“接受式学习”的改革而提出的。传统的成人教育中,教师“一言堂”,学生大部分不作太多的思考,全盘接受。而理想的学习是让成人学习者以对问题的探究为切入点,追根溯源、逆向学习,在真实或仿真的情境中去感受、体验,去自觉地发现事物及其相互间的联系,从而掌握知识并获得深刻的理解。
(四)经验学习模式
该模式注重具体经验,学习的中心点就是学员的直接经验,不仅把个人主观的、充满活力的意义注入了抽象的概念,也为学习提供了可以共享的具体参照。把概念和公式顺化为外部世界的经验,来自于外部的经验通过同化进入现有的概念和公式。
三、培训师沟通技巧应用
(一)培训前沟通与对象分析
习惯或者惯性的力量使得个人自然而然地倾向于遵循他们旧有的行事与思考模式,培训有时候近似于观念或行事方式的变革,不可避免地威胁到习惯所营造的安全感。实际上,习惯就是常规的途径解决重复的任务,通常能节约时间与精力,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不必全盘否定。相反,高明的和成熟的培训技巧包括换位思考和理解,这是培训沟通的第一步或基石。因此,培训师要善于察言观色,辨认、理解不同职务、能力、性格、性别、年龄的员工并实施科学的分级管理,以便理解冲突性动机、需求与观点。
培训师需要设定沟通的优先顺序,当(对象)其所需。有成效的经理与雇员通常较忙,行为改变也意味着他们不得不做出让步与放弃。提前释放培训的预备性信息,既能降低排斥也能得到配合。
培训师要能让对象感到轻松自在,消除紧张。在沟通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对方的肢体语言,脸部表情来判断下一步将讲什么话,将用什么表情;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揣摩对方的言语,判断对方的想法。
(二)培训师沟通技巧
1.氛围营造。在实训参与环节,艺术性地划分学习小组,组与组之间不再是平行的关系,而是具有差异化的功能,在模拟演练中确立相互对抗性的角色。有了合适的氛围,很自然就能激发学习者的兴趣或斗志。俗话说,模仿是高效的学习,模板是有效的工具。培训师营造学习环境,使之与工作环境相似,便使技能转换变得更容易。
2.重视互动与反馈的重要性。研究表明,给员工提供反馈比不给他们提供反馈有61%的可能性使他们在以后的绩效中表现更好。反馈是一种能够有效管理行为的人际沟通形式。这是因为人们有了解他们表现得如何的的强烈需要。培训师有效提问的艺术,能让学员们参与进来;及时的肯定,也能让学员跃跃欲试。
3.培训师可以辅以视觉教具、直观教具,使用受训者已熟悉的术语和概念,入乡随俗般拉近距离感。同时,熟悉的实例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收获更大。
4.风格与语调。培训师最细致的任务是:选择语言,让对象敏感、使之清晰、带有适度的强迫性、说服力和易于记忆。培训师要恰到好处把握风格和语调,善用幽默和笑声聚拢人心。最常见的幽默策略是自嘲,员工或属下更喜欢看到有缺点的主管和培训师,更真实,更能拉近距离。
5.具备精彩演讲的艺术。培训是讲与演的艺术。培训师必须不懈探索个性化的内在特征:包括如何展现完美的自己、如何将信息组织条理化、如何反复强调关键信息来加深学员印象。
6.培训师必须懂得取舍之道,突出重点,无论什么时候全面重视意味着全面忽视,任何一次培训必须懂得有的放矢。
四、沟通手段的运用
现代培训强调通过多种方式刺激人的视、听、说等各种感觉器官和心脑活动,使培训者提高信息接受的敏感度和积极状态。
培训师应重视探索和运用培训的新技术,如:应用多媒体技术、计算机软件、网络等,它有助于解决由于工作与培训时间冲突带来的问题。此外,培训应从单纯的知识讲授型课程向互动型、讨论型、情境型、模拟型多种形式结合的方向发展。多样化培训方式符合在职性、成人性的特点,能调动培训对象的参与性,发挥它们的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也能使学习成为一种愉快的经历。
培训师在把握大的框架和进度的前提下,可以放权让受训者自己确定学习速度和进度,把商业的契约精神融入培训的每个环节。
五、培训员工,让客户满意
培训本质上是一种学习过程,员工的培育更应该尊重人的主体性、能动性、学习和运用的规律。综合上述分析,要求培训师根据组织需要及员工工作绩效与能力确定培训沟通策略。总的指导原则是:当其需,当其时,当其位,当其愿。
只有跟要参加的受训人员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反复、深入地沟通,才能了解其培训需求,了解其培训愿望。只有在开始真正的运动前做好“准备”运动,才可以在培训时收到最好的培训效果。变“要我培训”为“我要培训”,激发热情,提高效果。
培训师技巧是需要不断锤炼的,上再多的沟通培训,听再多的类似于如何与人交流之类的讲座,看再多的关于“说话”的工具书,还不如在生活中切切实实地锻炼自己。
参考文献:
[1] (美)加里・德斯勒.人力资源管理第9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 (美)弗雷德・鲁森斯.组织行为学第9版[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3] Michael E.Hattersley.Management Communication:Principles and Practice[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