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专业市场经营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企业营销预警管理风险
东莞是一个典型的依赖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城市,多数企业都是外向型企业,且多为“三来一补”的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企业,目前在东莞部分企业面临生存压力,融资困难,政府一次性拿出10亿元帮助企业融资,实现政府救市。部分企业缺乏处理危机的预警管理措施,导致在危机面前束手无策,这对企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企业完善营销的预警管理。
1企业营销风险预警管理的内涵和特征
1.1企业营销风险预警管理的内涵
企业营销风险预警管理就是创造一种良性机制,对危及企业生存、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进行预告和分析,提前或及时地把握危机信息,找出导致失误的各种风险因素,进而实现对不利的环境因素的预控和扭转,实现向良性状态的回归,从而完成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过程。风险具有不确定性,常常难以预测,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对风险的成因进行分解,并对这些分解后的风险观测点评估,来间接推算出各种风险的大小,从而为企业及时地制定相应的对策提供了依据,达到预警的目的。企业营销风险预警管理实际上是对企业营销职能的预警管理,它覆盖整个企业营销活动,企业只有准确及时地对即将出现的营销风险做出预警,防范危机于未然,才有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大的发展机遇。
1.2企业营销风险预警管理的特征
(1)全面性,企业营销风险预警是企业管理全过程的预警,不但包括企业投资的风险预警也包括企业管理的预警。(2)预控性,根据企业现有的资料和信息,分析企业营销涉及因素的变化趋势,预控其可能的结果。(3)矫正性,在预控性和安全性的基础上,对企业营销管理波动或企业营销管理失误的纠错、制止、回避、预防等作用。
2企业营销风险预警体系的构建
企业实施“营销风险预警体系”有助于增强其自身抵抗风险的能力,获得长远的竞争优势,以最小的代价,来规避营销风险,从而为其带来利润;为企业的顾客提供优质的产品,支持顾客价值。构建科学、有效的风险预警模式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制胜的关键。
2.1企业营销风险预警体系构建的思路
风险预警从本质上说是对企业目前营销状况进行综合评判,然后从评判结果来分析企业营销状况,为企业的营销决策提供支持。它应该包括两个循环,一个是对所有观测点收集的数据进行综合评判,分析企业营销系统目前的运行处于何种状况。第二个是由综合评判结果来分析企业营销活动所存在的具体风险。然后企业决策层针对这些存在风险的种类进行改进。
企业营销风险预警体系主要需要解决三个难题:(l)确定观测点。观测点设置的多,就会放大部分的风险,形成资源的浪费;观测点设置的少,可能对于某些风险反映迟钝,从而影响企业营销风险预测的准确性。(2)建立适合企业营销现状的营销风险预警模型。由于大多数企业管理的不规范,历史营销数据不健全,一般的综合评判模型已经不适合用来对企业进行营销风险预测,所以必须寻求智能性预测模型。(3)必须建立企业营销风险结构分析模型。预警的最终目的是分析企业营销工作中所存在的不足,对企业的运行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从而及时改变营销方案来规避营销风险或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
观测点的设置、营销风险综合评判模型、营销风险结构分析模型这三个方面的设计关系到企业营销风险预警体系设计的成败,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2.2企业营销风险预警的方法
(1)预警信息系统
信息是预警的主要依据和基础,因而灵敏的预警信息系统对于整个预警系统至关重要,是预警管理成败的关键。预警信息即为预测系统、预控系统提供基础数据,它是整个预警系统的基础。一个功能强大的企业营销风险预警系统需要有完善的信息网络和高效的信息处理元来进行支撑。
(2)预警指标体系
预警指标体系是反映企业营销活动的一些具有高度概括性和敏感性的监测点。它从多个视角和层次反映企业营销活动的数量表现和数量关系,为企业营销风险预警系统提供预警信息,具有对企业营销活动的现状描述、结果评价和未来发展的预警导向功能,是企业营销预警系统活动的评价标准。它是预警系统开展识别、诊断、预警控制等活动的前提,其目的是为了使信息定量化、条理化和可操作化。不同类型的企业,预警系统的指标体系有所差异,但最重要的是选择敏感指标和主要指标,以便预警指标体系能真正反映企业营销活动所面临风险的实际情况。
(3)预警准则
企业营销风险预警的方法不能过松也不能过紧,如果设计过松,则会发生漏警,即对现实存在的危险要不不发出警报,要不发出的警报等级错误;如果预警准则设置过紧,则会导致误警即不该发出警报时却发出了警报,使企业虚惊一场。预警准则的设计有多种形式,主要有指标预警、因素预警、综合预警。指根据预警指标数值大小的变动发出不同程度的警报。假设进行警报的指标为X,其安全区域为[0,X3],初等危险区域为[X1,X2],高等危险区域为[X2,+∞],当0≤X≤X1时,不发出警报;当X1≤X≤X2时,发出一级警报;当X2≤X≤X3时,发出二级警报;当X≥X3时,发出三级警报。
因素预警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当风险因素X出现时,发出警报;当风险因素X不出现时,不发出警报。另一种是:若风险因素为随机变量,其发生的概率为X,当01时,不发出警报;当X1≤X2时,发出初等警报;当X≥X2时,发出高等警报。
综合预警是将指标预警和因素预警方法综合起来,把诸多因素和指标进行综合考虑和分析,所得出的一种综合报警模式。它运用有关数据处理方法,将多个指标或因素归纳为一个综合性指标,然后根据综合性指标的值所处的值域范围来决定发出何种警报。整个预警管理系统可保证下述过程的运行:与本企业营销活动有关的内外部信息、数据和资料通过企业营销信息网络进入预警信息系统;经过对营销信息的收集、整理、处理、分析和推断后,再分别进入预测系统和预警指标体系中,预测系统运用预测方法和预测模型对未来企业营销活动所处的内外部环境状况进行预测;预警指标体系经过运算估计出未来营销风险状况并将输出的结果与预警准则进行比较,以便决定是否发出警报以及发出何种程度的警报,然后根据判别结果调用预控对策系统中提供的对策,最后显示预控对策信息。
3结论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国际经济的接轨,企业生存的内外部环境都发生了变化,危机的普遍存在性、隐蔽性和本质的双重性决定了现代企业要想在商场中有最高的胜算,就必须具有危机意识,加强企业的营销安全研究,强化企业的营销安全意识,建立企业自己的营销安全管理体系,全面实施企业营销安全预警管理,已经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王爱民.营销风险管理[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2]张俊.论营销风险管理[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5,(6).
关键词: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现状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0-01
连锁经营管理是将先进技术及创新理念相结合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这其中的每个部分及每个环节都需要与之相匹配,例如:经营模式、销售管理、经济管理及技术管理等。要是要想在企业经营管理中促进及提高这些方面的发展,就需要培养一些相关专业的相关人才,并具备扎实而丰富的专业基础知识与基本的操作技术。因此,运用连锁经营管理的形式来培养先进人才就成为市场发展的需求及时代进步的需求,鉴于这种情况连锁经营管理就是尤为重要且不可忽视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新时代的发展中,只有坚持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为社会创造财富及为社会创造出一批又一批先进且新型的人才。现今,我国的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例如:人才培养跟不上社会的发展潮流,满足不了市场需求,及高技术与高素质人才不足等现象,这些都是我国目前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的现状。所以,连锁经营管理要想在人才培养方面得到发展及扭转,就需要在市场的需求及发展情况实践中摸清连锁经营管理的重要性,并通过弄清其发展情况的现状来提高人才培养的效率与素质。以下就分析连锁经营在市场实践中的重要性,及其发展的现状。
一、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在市场发展中的重要性
目前,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及市场的需求,对不同形式培养的不同人才需求越来越大,伴随着这样的需求,如今社会上新兴的人才培养模式也逐渐浮出水面,并备受大家的关注与使用,例如: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模式。首先,连锁经营管理是以一种多种形式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包括很多方面的管理内容,这些内容也都是按照市场的需求来制定与计划。所以,采取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即符合社会的发展潮流及市场的发展需求,也有助于培养人才及缓解人才就业压力,由此可见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其次,现今的市场也是一个缺乏专业人才、素质人才及全面发展的人才市场,然而,连锁经营管理正具有这样特点与特质,其的人才培养正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及社会发展的需求,所以,连锁经营管理的人才培养成为市场发展中必不可少及尤为重要的举措之一。最后,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各地的高校、高职、专科等高校越来越多,面对这样的发展形势,就会呈现出学校学生就业难等问题。于是,其学校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借鉴这种连锁经营人才培养的模式,也可以运用“校企合作”等方式方法培养人才并解决学生就业压力大的问题。所以,根据以上这些实际情况,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就在市场的发展中占据着尤为重要的位置。
二、分析现今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的现状
鉴于新时代的发展,市场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这种背景下,了解到我国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的现状与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与差别, 连锁经营管理的人才培养质量与素质也远远差于市场的需求,人才培养的数量也达不到市场的要求。其主要现状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形式欠缺。目前,对于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的方式相对来说是比较单一的,例如:有大家都常见的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不同培训公司、培训企业、企业连锁及企业机构合作等培养模式。从各方面来看,这还是呈现着方式单一且连锁机构较少的现状,单从这几个方面讲不仅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还带动不了人才培养的发展。同时,在另一方面,这种连锁经营管理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多都只局限于专科及职业高校等院校,这些院校的专业也有局限,明显就呈现着分配不均的现状。然而,这些现状对于不断发展且逐渐增长的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来讲,是远远满足不了其的需求及也不能使人才培养的发展达到一定的高度与深度。
2.人才培养的专业计划与企业的需求不一致。不管是在学习方面还是工作方面,一个对准目标的计划与方案往往是成功的基石与重要保障,只有坚持这种有计划的人才培养,才能满足企业与市场的需求。就连锁经营企业人才需求的形势来看,其是多样的、丰富的、全面发展的,具体也包括计划管理、设计管理、经营管理、财务管理、技能管理及运输管理等等。但是,在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着知识技术不过硬、培养方向不明确、技术培养不成熟及专业素质不高等现状。当把这些专业人才推向市场中进行实践时,就会导致人才专业技术不过硬及半生不熟的状况,将这样的人才运用到企业中就会表现出一种凡事都不会做,或是只会做一半的情况。同时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还呈现着另一种趋势,就是培养人才的方式太过于急,或是学习的范围太广泛等,这样的培养形式毫无疑问就导致人才培养满足不了企业的实际需求。
总之,目前我国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还存在着很多不足、缺陷且不符合企业及市场需求的现状,面对这些现状及现实情况,就需要采取一些先进、科学、新颖的方式方法对连锁经营管理的人才培养进行研究,并结合市场发展的实际情况及企业专业布局的特点进行分析与探索,才能有效的、科学的进行人才培养,才能为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开辟一条充满前景的道路。
参考文献:
[1]沈艳.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需求与岗位分析[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06)
[2]徐志群,施中云.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2(08).
模式:市场运营先锋,商业实践蓝本
记者:嘉享商业经营管理有限公司经营服装专业市场的思路是什么?取得成功的秘诀是什?
嘉享商业经营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嘉亨):我们以大视野,全角度、大产业的经营思路,按照“交流――民主――协作――共赢”四大国际化经营模式广泛开展产业合作,与国内外知名商业运营机构建立互惠顾问机制经过不断的努力,嘉享公司摸索、建立、完善出整套行之有效的商业经营管理方法,总结出一套独特的商业地产运营蓝本――“嘉享模式”。嘉享以HICC为依托,逐步通过富有创意的市场运营,以行业论坛,展览展示、公关、促销、渠道营销网站平台创新服务等经营手段,为客户和商家传递品牌价值,促进财富增值,实现生意加速。
嘉享商业经营管理有限公司与国际时尚美丽组织,美国美人节国际文化传播机构 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广东省纺织行业协会等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搭建了一个“时尚、创新权威,共赢”产业多元化联盟平台。通过织织交易会电子交易网站推广、创新俱乐部、研究中心等服务平台,举办了第33届国际比基尼小姐中国区总决赛、国际纺织品流行趋势论坛大陆香港双十佳服装设计师高峰论坛及会中国流行面料动态展演等颇具国际知名度的活动,在纺织业内影起极大反响,吸引了众多专业媒体眼球,丰沛的人流量为经营商家带来了可观的客户资源和经济回报。嘉享努力在专业市场项目运营过程中创造顾客、厂商通路建设三赢的局面,致力于为国内优质纺织服装专业项目或产业集群提供专业经营服务,这也许就是我们取得成功的秘诀所在。
业绩:HICC全程运作,演绎经“赢”神话
记者:嘉享商业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在管理专业市场中主要的工作是什么?取得的成效如何?
嘉享:作为一家全程策划&运营机构,嘉享商业经营管理有限公司为HICC提供了包括前、中、后期在内的全程策划运营,物业管理,会展组织网络交易、二手租赁、顾问等服务。经过嘉享公司持续性的经营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成绩才是硬道理!
从2006年3月11日正式开业9个月以来,HICC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整体入驻率达85%,一楼品牌面料区入驻率接近100%,整体招商率达86.6%,开铺率为91.8%优质商户率90%以上,经营商户的数量和质量不断提高,包括浙江、福建,香港台湾、广东在内的10多个省、市、自治区均有纺织名企经营商家入驻,HICC立足虎门,流通珠三角、辐射全国的业态格局现已然成型。
据抽样调查,与3月份开业时相比,HICC商户生意成交额增长2.85倍,商户入驻增长率、优质商户增长率、商户生意增长率均有大幅提高。商城内现拥有十余万种流行面辅料精品,HICC现今的经营面积产品规模均占到了虎门面辅料专业市场的半壁江山,一大批国内外纺织名企在场内设立专门办事处。2006年10月第一次参评,就有15家商户入选“中国流行面料入围”评审。HICC已逐步成长为虎门面辅料龙头市场华南地区具影响力的新兴大型纺织专业批发市场。
HICC的成功经营,吸引了湖南长沙政府考察团、日本访问考察团代表等国内外参观团参观访问考察取经,学习嘉享的先进经营管理经验!
利益:致力做大蛋糕,商户利益优先
记者:在专业市场运营觉得最重要的商业原则是什么?
嘉享:公司在专业市场运营中,始终遵循一条规律,那就是经营户利益优先原则。嘉享认为:商业地产的价值链中,传统发展商占的权重并不是很大,占权重大的是后续的经营管理机构,如果说住宅地产是B-2-C模式(2即to,即开发商直接面对消费者)的话,那么商业地产的客户关系链条要长得多,是B-2-B-2-B模式。第一个B是发展商,第二个B是投资者,即购买商铺的人,第三个B是商铺的经营户。在这个价值链条中只有商铺的经营者获得了预期的经营收入之后,才能够续租或者扩租商铺,那么第二个B,即商铺的投资者也才能够获得租铺的投资收益。一句话没有经营户的收益,就没有投资者的收益。只有在保障经营户的利益下的经营旺场,才是检验专业市场经营好坏的准绳。
嘉享商业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在实际经营操作中始终将经营商户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嘉享积极组织大经营商户集体参加相关专业展会,筹划实施市场内的品牌商家推介活动。组建创新俱乐部,促进商家与行业、采购商、企业、媒体等多方的交流。成立广东省纺织服装市场(虎门)研究中心,打造专业市场内的商家品牌,商户的品牌知名度的提高同时反过来促进专业市场的招商与销售,形成“良性循环”与“互动效应”,实现与经营两户利益挂钩,一起将专业市场的蛋糕做大。
拓展:护航中山中南服饰广场
记者:能谈谈此次嘉享商业经营管理有限公司与中山中南服饰广场的合作情况吗?
嘉享:随着实力的不断壮大增强,嘉享商业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已实现走出虎门,影响珠三角等地区的远景,据了解,嘉享现已与中山市规格最高规模至大的专业休闲服饰批发市场――中南服饰广场形成产业战略革命联盟,并为其经营管理提供服务性的保驾护航。
传媒产业发展对经营管理人才提出迫切需求
传媒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使传媒竞争尤其是经营竞争异常激烈,传媒经营管理人才的缺乏成为限制传媒经营水平提高的主要障碍。
1.当前传媒经营管理人才匮乏凸现供需矛盾。人是决定传媒竞争胜负的关键,也是传媒组织中最活跃、最重要的要素和资源。由于中国传媒业进入市场时间不长,加之长期以来社会效益远重于经济效益的新闻理念,时下,传媒业普遍感到经营管理人才的奇缺。最近,不断出现的挖人事件、培训热潮、学习浪潮甚至“新闻MBA”现象,都生动反映出传媒业对经营管理人才的渴求。此外,随着中国加入WTO后传媒业的逐步开放和竞争升级,传媒要提升综合实力和经济效益非常需要经营管理人才。我们注意到,国外传媒机构进入中国市场早已未雨绸缪,首先表现在以高薪猎取传媒行业人才,尤其是富有经验和资源、熟悉新闻政策的传媒中高级管理人才。不难预测,传媒市场化发展以及中国入世将使传媒经营管理人才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2.传媒发展趋势要求传媒经营管理者转变观念。中国传媒长期以来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传媒属于党报占主导的国营性质,传媒管理者多由上级宣传部门直接任免,往往重政治素养和业务素质,轻管理才能和经营才能。随着传媒商品属性重新受到重视,传媒经营管理的内涵不仅包涵意识形态领域的舆论引导,也包括对经济效益的追求。这种要求上的变化,使传媒管理队伍面临着管理思路和观念的转变。
3.少数传媒管理者实践探索的经验教训值得总结。从广州日报成立报业集团至今,被批准组建的报业集团已达38家,广电集团和出版集团也相继成立,一些令人瞩目的传媒经营管理者从中脱颖而出。在不少非公有传媒机构中,也出现了一批在市场摸爬滚打中成长起来的优秀经营管理者,如凤凰卫视刘长乐、光线传播王长田、阳光卫视杨澜等。这些传媒经营管理人才取得了业界瞩目的成绩,他们的探索和实践值得借鉴和总结。
传媒职业经理人的内涵和特点
基于对中国传媒经营管理现状及其人才匮乏矛盾的认识,总结对不少传媒经营管理者的访谈,笔者认为,在“传媒经营管理者”的基础上需要一个更准确的概念来定位这个群体。这个概念既要有现实性,也要有前瞻性,为此,我们尝试提出“传媒职业经理人”的新概念。作为体现强调传媒经营管理重要性和预示传媒管理者发展趋势的概念,有必要在中国传媒业的体制环境下,对“传媒职业经理人”的内涵和特点作初步探讨。
1.传媒职业经理人的内涵界定。“职业经理人”、“传媒经理人”、“职业传媒人”等概念,有的侧重强调经营管理,有的强调传媒职业的定位,和“传媒职业经理人”的概念既有区别也有联系。考虑到中国传媒的体制和环境,我们借鉴了上海市劳动与社会保障局制订的《职业经理人职业标准》中职业经理人的定义,提出:“传媒职业经理人”是熟知中国传媒国情,懂得运用经营管理和新闻业务知识、经验及技能,以传媒经营管理为职业的传媒经理人。
笔者认为,“传媒职业经理人”要具备“职业经理人”的经营管理头脑和才干,也要具备“职业新闻人”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能够在传媒产业从事专业性的经营管理工作,并懂得从中国传媒产业的特殊性出发去运营发展,实现传媒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其必要的能力有三:把握体制和政策的能力,有政治头脑和制度意识;熟悉新闻业务的能力,掌握基本业务知识;企业经营管理的能力,懂得管理学、经济学、市场营销学、财务学等基本经管知识。结合国情,我们比较认可既懂新闻政策和业务又懂经营管理的传媒职业经理人。发行人、总经理、总编辑、内容总监、发行总监、广告总监、生产总监、人力资源总监以及网络媒体的首席执行官等,如果符合上述要求均可称为“传媒职业经理人”。
2.传媒职业经理人的基本特点。传媒职业经理人还需要强调四个特点:(1)定位上,具备以传媒为首选职业的基本理念;(2)素养上,具备传媒专业素养以及经营管理能力;(3)道德上,兼具新闻职业道德和职业经理人操守;(4)环境上,职业化程度高、行业内可相对自由地竞争和流动。当前,中国传媒职业经理人的工作职责大致包括:品牌发展策略、资本运作和财务管理;传媒产品的生产制作管理、广告发行的销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内容和市场的项目分析、策划、开发;乃至传媒延伸产品的开发与经营,如读者俱乐部以及出版、咨询等方面。
对中国传媒职业经理人发展的若干思考
1.理性认识传媒职业经理人概念提出的超前性和必要性。实践表明,传媒呼唤成熟的专业化、职业化经营管理人,尤其是在传媒走向市场的背景下,传媒的产业特征逐渐体现,传媒的市场分工越来越细。伴随着社会分工的原则和传媒产业化、市场化的进程,传媒管理的职业化和专业化程度必然提高,给传媒职业经理人的成长创造了环境、提供了机遇。因此,应该从传媒发展的规律和前景来理解这个概念,提出“传媒职业经理人”也符合当前中国新闻改革的大趋势。
2.寻找自我实现与体制环境间的平衡点,探求适宜的发展策略。传媒职业经理人面临着不可回避的体制制约,其成长环境并不完备,突出体现在传媒经营管理人员面临着各种压力,传媒职业经理人的工作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如新闻主管部门的管理相对来说比较保守,传媒投资方对传媒的经济收益寄望太大、心态过于浮躁,发行和广告商急功近利等。但中国传媒职业经理人成长的机遇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好,应该抓住机遇、有所作为。传媒市场化和传媒入世是推动中国传媒职业经理人成长的主要动因,传媒职业经理人的培养和成熟应当在适应体制和适应实践的平衡中,通过自身努力和外在推动进行。
3.探索传媒职业经理人的培养机制,既重学校更重实践积累教育。如何培养传媒职业经理人是个现实而迫切的问题。首先,要创造良好的成才环境,在实践中培养。传媒经营管理实践性很强,传媒职业经理人的成长在实践中,良好的竞争机制、必要的压力、适宜的管理政策和人事制度都很必要;其次,解决传媒职业经理人匮乏的尖锐矛盾,必须健全传媒职业经理人的教育体系和培养模式。既要提高大学新闻院系对经营管理课程的重视,还要完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提高师资综合水平,改变重理论、轻实务的现状。复旦大学曾经提出要培养3M人才(Master of Media Management),但实际教学中,始终未能真正实施此培养计划。相比之下,国外有培养MMBA(MediaMBA)的提法,课程设置和教学实践比较成熟,值得参考和借鉴。
4.对传媒职业经理人良好的发展前景持审慎而乐观的态度。对传媒职业经理人的发展前景,笔者持审慎而乐观的态度。首先,有人对传媒职业经理人能否自由流动存有疑虑。由于绝大多数传媒的事业性质,即使实行企业化管理,管理者仍多由上级主管部门任免。对此,我们既要坚持当前的上级任免制度,同时,也应该注意到,不少市场化程度较高的传媒中,“上级任免”和“事业编制”不再成为主要的制约因素,传媒经营管理人才流动机制的未来趋势是市场化和职业化的;其次,有人对传媒职业经理人的职业独立也存有疑虑。其实,即使国外的传媒职业经理人也没有像律师、会计师那样有充分独立的职业地位,结合国情,追求完全独立和市场化的自由职业地位也不现实。鼓励传媒人在传媒行业中相对自由的流动,不等于从体制上承认传媒行业是自由职业。
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传媒经理管理者的地位突出,必然引发新一轮经营管理人才的需求、竞争和流动。这种趋势必然使传媒经营管理人才更加专业化、职业化和市场化。应该乐观地预测,专业化、职业化、流动性是未来传媒经理管理人才市场的基本特征。当然,传媒职业经理人必须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传媒管理体制和政策特殊性也是决定传媒职业经理人发展方向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参考文献:
①支庭荣:《传媒管理》,暨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②彼德・德鲁克:《管理:任务、责任和实践》,参见支庭荣《传媒管理》第68页
③林晖:《编营分离――传媒资本运营的前提》,《新闻大学》2002年春季号
关键词:体育训练馆;企业化经营;运营模式
一、体育训练馆的类型及运营模式
(一)体育训练馆的类型
体育训练馆按投资主体划分有三类:政府财政支出建设的体育训练馆为公共国有的,包括专业竞技场馆、向社会公众开放的场馆、公立学校的体育场馆等;社会团体、企业或个人出资建成的属于私有;而政府与其他主体合资建设的则属于合资体育馆。
体育训练馆一般的投资量都比较大,主要集中在建设工程和训练设备两方面,且其具有一定程度公共物品的特性,因此在中大型的体育训练馆建设上,世界各国大部分由政府独资或合资承担,而其他中小型则民间资本投资较活跃。
(二)体育训练馆的运营模式
体育训练馆从组织管理角度看,它同样适用其他经济组织所采取的运营模式,但因其公共物品供给的特性,运营模式存在特殊性。目前,世界各国常用的运营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全额预算管理,即场馆由政府行政部门管理,把体育训练馆的管理费用纳入财政预算中,由政府全额拨款。部分西方发达国家采用这一管理方式,我国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如、青海、新疆等也是采用这一模式。
二是差额预算管理,即由政府行政部门管理,但是政府财政经费只针对设备维修、添置和人员费用进行补助,一小部分也用收支相抵后差额补助。我国主要是采用这一运营模式。
三是自收自支。这一模式是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政府通过招标将一段时间内的经营和管理权移交给社会团体、企业或个人,经营者自收自支,而政府需要在合同中明确条件和要求,承包或租赁方对场馆保养、维修、收费价格、资产保值增值等负有责任。国外大型体育场馆主要采用这一运营模式。
四是现代企业管理。成立场馆运营企业,按照现代公司设立法人代表,建立合理治理结构及管理机制,明晰产权,明确民事权利和责任,法人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二、厦门市工人体育馆经营管理的现状
(一)工人体育馆的经营情况
厦门工人体育馆由5个场馆组成,包括综合馆、游泳馆、羽毛球馆、乒乓球馆和网球馆,总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其中综合馆有1.3万平方米,共有4608个观众席,既能满足国内专业体育比赛,又能作为公众平时体育锻炼的场所。
工人体育馆的经营项目主要有四项。一是场地租赁。工人体育馆将常年对外提供场地租赁,满足市民体育健身需要。二是举办各类赛事或活动。三是体育类培训。工人体育馆常年对外招收各层次的学员参加学习。四是配套体育用品,以方便广大市民健身需要。工人体育馆将经营必要的配套体育用品、运动服装并提供发球机、球拍等体育器材及用品的租赁服务。
工人体育馆的服务项目有免费的体育赛事策划及有偿提供赛事专业裁判及工作人员。
多样的经营和服务项目,提高了工人体育馆的使用率,且从近几年的经营收益看,取得较好的成效,具体见下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工人体育馆近5年的经营收入快速增长,特别是2009年进一步开放场馆,创新管理,提高社会服务水平,使得收入猛增。下图显示,2008~2009年增长率高达300%,虽然这与2008年的基数过低有关系,但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厦门工人体育馆创新求变,努力改变以往过度依赖上级补助的模式,使得经营创收占比也逐年增长。但是,从总体经营收益来看,却不尽人意。这一方面说明体育馆在成本控制力度上仍需要花费大力气,提高整体管理水平,加大监控力度,减少场地的损耗并提高工作人员效率,减少不必要的岗位设置,节约人工成本;另一方面也看出,因其准公共物品的性质,投资回报周期长,前期的固定投入巨大,短期内很难实现盈利。
(二)工人体育馆的运营模式
与我国公共体育馆相似,厦门工人体育馆的运营模式则采用的是 “事业单位建制、企业化管理”。所谓“事业单位建制,企业化管理”模式是指公共体育馆以事业单位性质存在,享受一定财政支持,政府行政部门对场馆具有一定管理权限,包括经济指标、领导任命和人事调动等,而场馆内工作人员定位为事业单位编制;内部管理则实行企业化管理,在明确的经绩效目标指导下,按企业模式建立组织机构,自负盈亏。
工人体育馆在经营上进行较多的创新,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收入的提高,健康意识的加强,公众在体育休闲方面的需求旺盛,场馆顺应需求加大对外开放的程度,通过市场运作创造较好的效益,减少财政负担并回馈社会。
三、厦门市工人体育馆经营管理存在的不足
(一)企业化运作管理仍不成熟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公共体育训练馆在企业化运作管理方面仍然很不成熟,工人体育馆同样存在这一问题。目前,管理者普遍不清楚如何走市场化道路,而普通工作人员的“铁饭碗”观念更是根深蒂固,市场竞争意识浅薄,使得组织对市场的反应缓慢,造成消费者满意度低。另外,因企业化运作尚未成熟,组织内部管理的效率仍然偏低,特别是办事流程繁琐,改革任务急切。近年来工人体育馆一致力于流程方面的改革,但进程仍然缓慢,无法满足市场对场馆高效率运转的需求。
(二)专业人才紧缺,综合能力有待于提高
目前,工人体育馆高素质的综合性专业人才紧缺,特别是懂得经营、善管理、精法律、通体育的复合型人才。从人才队伍结构看,部分专业人才是体育专业出身,部分则是其他专业性人才,但经营、管理、法律等方面的专业人才紧缺。再从年龄分布看,呈现两头大、中间小的分布形态,人才梯队建设亟待加强。总而言之,体育馆团队在知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等方面的状况都有待于提高,否则未来将会成为制约场馆发展的瓶颈之一。
四、提高体育训练馆经营管理水平的对策
(一)加快企业化管理方式的改革进程
以市场为导向,建立企业化管理运营模式,首先要明确改革方向和目标,延续现有成功运作模式,采用市场运行机制,把市场需求作为场馆经营管理风向标,丰富经营项目,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场馆可持续发展。其次应逐步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完善管理制度,建立资产管理及资产增值创收制度。最后,为符合市场经济特点,在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兼顾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开发场馆资源,提高场馆利用率,实现盈利目标。
(二)建立市场营销观念,开发经营项目
为提高经营效益,公共体育馆应建立市场营销观念,深入研究市场规律,创造良好的经营内外环境,以体育消费者的需求为依据,开发经营项目,创新经营理念。同时,应善于捕捉市场机会,增强市场竞争意识,灵活掌握和运用在竞争中取胜的各种方法和手段。
(三)开发人力资源,提高团队能力
市场化经营离不开一个高素质、强大的队伍,需要大批体育经营管理复合型人才,因此要灵活应用各种形式强化人才培养,如办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研讨班,或者聘请具有成功场馆经营管理经验的人才来授课,从而提高体育场馆经营团队的素质和管理水平。目前,厦门工人体育馆为鼓励工作人员接受再教育,了《厦门市总工会关于做好在职劳模学历教育工作的通知》(厦工[2011]99号),通过各种方式开发人力资源,提高团队能力。
另外,也可通过与专业体育学院的合作,进行委培体育经营管理人才,甚至可以设立体育经济管理学科,培养专业人才。
(四)借鉴国外优秀的体育馆经营管理模式
国外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发展较为成熟,市场化运作方面的经验丰富。目前,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采用训练基地服务社会化管理机制。所谓社会化管理机制就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把场地维修、场地管理等工作通过合同形式委托社会服务公司以降低成本。该种模式适合于大型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政府出资,民间团体经营管理,一方面提高竞技水平,另一方面也能满足公众的体育锻炼需求。
社会化管理机制具体有两种模式:俱乐部经营管理和民间财团管理。俱乐部模式主要用在休闲式公共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是政府投资兴建社区居民休闲体育活动场馆,然后根据法律法规,交由社区的俱乐部经营管理,之后的维修和维护则不再投入,全权由俱乐部运作。俱乐部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如会费、广告等)获得经费,以收支平衡为最大经营原则。这种模式不仅可以减轻政府在人事、经费方面的负担,也促使管理民主化,发挥各社区的优势,开展最适合的体育活动。而民间财团经营管理则适合于竞技式或商业性公共体育场馆,它是政府投资兴建,再由民间财团经营,最大的原则是盈利,完全商业化,经费来源主要有广告、球队商业化比赛及开发球队的各种附属商品。这在减轻政府负担的同时能够增加场地租金、税收等收益,而且能促进职业运动发展,提高竞技水平。虽然这些方式的运行有其特定的国情,不能完全复制,但是我们可以借鉴其先进模式,从而探索出适合自身情况的经营管理方式,实现经营管理科学化。
参考文献:
[1]赵嵩,侯勇,刘思赓.浅析我国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模式[J].教育教学论坛,2011(20).
[2]张宏.我国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模式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9(07).
[3]胡庆山.论我国综合性大型体育场馆发展的体制问题[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6(02).
[4]吴晓强,张爱平.珠三角体育场馆经营模式及市场运作机制的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