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近几年国内经济形势

近几年国内经济形势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近几年国内经济形势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近几年国内经济形势

近几年国内经济形势范文第1篇

[关键词]劳动收入 消费水平 经济结构 投资 GDP

1.文献综述

当前学者对于居民消费水平与居民劳动水平之间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量化分析,通过研究近年来我国的居民消费水平的变化以及居民劳动水平的变化得到如何提升居民消费水平的建议。邹红(2011)通过建立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研究劳动收入,城乡居民差距和消费水平之间的关系。通过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得出目前我国居民消费水平明显偏低,劳动收入和城乡经济收入差距是影响经济发展的最根本的原因,年龄差异和消费观念的不同是影响消费水平差距的重要的影响因素,并且通过调整劳动收入结构对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该研究仅仅从量化的角度研究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的关系缺乏对社会层面的分析。汪伟(2013)分析我国经济低消费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融资约束和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影响。该学者主要从大型国有企业和小型私营企业进行分析,通过分析我国目前的市场中由于融资约束的原因使得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面临着生产资金不足的情况使得企业在进行年度收入分配的过程中以收益留成的方式保留的企业的利润使得居民劳动收入份额减少,最终导致了居民的消费水平的降低,消费能力的下降。但是这种分析方式着重强调了融资约束对于消费水平的影响,忽略了其他因素的影响,具有片面性和主观性。贾颖(2012)主要从理论的角度论证了我国有必要着重扩大内需,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使得发达国家鼓励居民增加储蓄率,降低负债的比率,而作为发展中国家,过度的依赖出口使得温涛(2013)主要将居民的收入分为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等,然而财产性收入对于边际消费倾向的影响最大。转移性收入主要影响居民的衣食住行等基本的生活需求。并且东部和中部西部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地域差异,在制定政策时增加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的同时应当考虑到地域差异。目前对于劳动收入对于居民消费的影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单一的方面,缺乏对于整体的客观分析,本文将从宏观经济面的角度进行深入分析,并通过全面的分析研究劳动收入对于消费水平的影响机制,并据此提出提高消费水平,增加内需的建议。

2.劳动收入份额的结构及影响因素

2.1劳动收入份额的变化

目前国际上对于劳动收入在国民收入中份额的变化相对普遍的认识是劳动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越大,本国的消费倾向就越大。国民收入一般是由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组成的。在我国的国民收入的比例中可以看出,投资一般以国外投资和政府投资作为投资的两大主角,国外投资一般取决于国际经济形势决定的,国际经济形势处于成长期时,国外投资一定处于上升的趋势。政府投资一般取决于国内经济的发展形势,当国内经济处于衰退期时,政府会运用财政工具增加国内投资,从而促进国内经济的增长,因此投资一般取决于国内经济形势和国内经济形势二者的共同作用,而政府购买同样是取决于国内的经济形势,通过逆经济风险进行操作,政府能够有效地抑制经济的衰退。进出口主要是取决于国际经济形势和国内经济形势的共同影响,国际市场的经济较为繁荣,必然会使得出口增加,出口出现顺差的形势,国内的制造业供不应求,经济得到发展,但是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从本质上分析都是一种被动的促进经济发展的方式,而增加消费可以作为一种主动形式促进经济的发展。劳动收入具有较强的边际消费倾向,即增加劳动收入的同时会使得消费者能够最大限度的将这一部分收入转化为消费,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然而目前我国的经济形势存在着劳动收入在GDP中的份额占比逐步下降,例如过去的20年我国的劳动收入占GDP中的比重从50%左右下降到30%以下,说明我国的劳动收入在GDP中的占比严重不足,劳动收入在GDP中的占比较低直接影响到了我国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不足导致生产性的资金回流速度降低,不利于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而反观西方国家的发展史可以看出,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西方国家的劳动收入在GDP中的比例都是逐渐的增加,并且保持在50%以上的份额比例。

2.2劳动收入的影响因素

2.2.1收入分配方式

对于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最主要的的收入的分配形式,一般来说不同的生产方式决定了不同的分配方式。目前社会形式主要分为以私有经济为主的资本主义社会和以公有经济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形式。首先作为西方的私有资本主义形式,生产资料私有制决定了私营业主在生产的过程中拥有了全部的生产资料,也就意味着私营业主在生产分配的过程中拥有了收入分配中的极大地优势,这一优势决定了其收入分配中的主导的地位,而劳动者由于其缺少和私营业主谈判的条件使得在生产的过程中处于收入分配的劣势地位,最终导致其劳动收入受到剥削,影响劳动收入份额。而社会主义社会的收入分配方式主要取决于劳动者的劳动时间,劳动资料是国家所有,因此不存在劳动者地位优劣之分,因此劳动收入在GDP中的比例较高,但是由于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面临着一系列诸如劳动收入差距较大,劳动收入分配不合理等一系列的问题,导致目前我国的劳动收入份额较低。

2.2.2技g进步

技术进步对于劳动收入的影响主要在于其对于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当私营业主增加对于技术方面的资金投入后,新机器和新技术的投入必将大幅度的提高社会的劳动生产率,在社会的需求一定的情况下,不变资本大幅度提高结果必然是可变资本投入的减少,在劳动供给量一定的情况下,劳动需求的较少必然导致劳动收入的降低。

2.2.3产业结构的变化

近几年我国一直在倡导经济的结构性改革,通过经济的结构性改革使得我国的经济中心逐渐从以第一二产业为主的经济结构偏向第二三产业。第一产业农业是对劳动力需求最大的,我国的传统的农业形式提倡精耕细作,在过去机械化程度较低的时代,农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投入,劳动收入份额比例也最高。同样第二产业工业在过去同样需要大量的人力的投入,但是随着机械化水平的提高,第二产业对于劳动力的需求量也逐渐的降低,经济的结构性改革将经济中心转移到第三产业,只有加快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的转变才能防止劳动收入份额的大幅下降。

3.我国消费水平与劳动收入水平的变动关系

针对我国的消费水平与劳动收入的变动关系应该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一方面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国家形式决定了我国的劳动收入份额最终将会逐步的上升,其份额比例必将超过资本主义国家,而劳动收入的水平的提高,边际消费倾向的增加必然会带来消费水平的提升。然而目前我国的劳动收入份额却远低于资本主义国家,这说明我国的经济形势和收入分配方式仍存在著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消费水平相对于劳动收入的变动敏感程度较低,消费观念仍然是影响消费水平的重要因素。

4.政策建议

4.1明确我国的国家形式

首先我们应该明确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一个最重要的特点是社会资料的公有制,而公有制经济形式有利于增加劳动收入份额。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我国的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正逐渐的削弱,公有制经济份额已经从70%降低到2016年的30%,而非公有经济形式的比例却逐步的提升,西方资本主义的思想的渗透淡化了我国社会主义国家这一国家形式。因此制定经济发展战略的过程中应当明确我国社会主义国家这一国家形式,明确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优势,逐步的提高公有制经济的占比,从而增加劳动收入份额,进而提高消费水平。

4.2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结构性改革进度

在劳动份额占比中,存在着第二产业小于第三产业且小于第一产业的关系,但是经济的发展路径必然是逐步的增加第三产业的占比,然而经济发展的过程并不能一蹴而就,经济形式的转变必然要从第一产业逐渐过渡到第二产业,再从第二产业过渡到第三产业,为了防止劳动收入份额的降低影响消费水平,必然要加快这两个过程。经济结构的优化必然要增加劳动收入份额较大的第三产业的占比,增加第三产业的劳动报酬,从而逐步的提高劳动收入份额。

近几年国内经济形势范文第2篇

2012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受到外需下降、主要工业企业改造搬迁引起的停产、减产等因素影响,呼和浩特经济运行呈现出“低开稳升,反弹有力”的态势,同时,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步伐加快。2012年呼和浩特经济运行主要呈现以下三个特点:

(一)经济增速企稳回升,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从经济走势看,2012年一季度增速为3.0%、上半年增速为7.0%、1-9月为9.0%,经济在一季度见底后,实现快速回升。虽然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战略新兴产业培育取得明显成效。首先,国家级数据中心建设进展顺利。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大云计算项目全部开工建设,明年先后投入运营,目前中国电信一期项目已封顶,百度、阿里巴巴等相关企业将落户云计算产业园。其次,以香港浩源碳纤维、金三角塑料光纤、F12高强有机纤维、银宏干细胞、中环光伏二期等为代表的新材料、生物技术项目,既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科技含量比较高,成长性又非常强,可能成为“成长型巨人企业”,产值可达十几亿乃至几十亿。

二是重大平台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及时启动了远期100平方公里、近期为20平方公里的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区建设,加快推进沿黄沿线工业集中区建设,中石油500万吨炼油扩能改造已试生产,TCL和创维升级扩能搬迁、广银铝业等项目推进良好。盛乐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如意总部基地、煤炭物流园区等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正加速发展,万铭总部广场、西蒙奈伦广场、伊泰中央公园等一批总部项目,大红城煤炭物流园区二期、北方物流总部等一批亿元以上现代物流项目,海亮二期、金宇新天地等61个城市综合体项目正加紧建设。

(二)供给恢复增长势头强劲,需求增长较快

2012年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速为2.1%,较一季度、上半年提高19.1和7.3个百分点,恢复增长态势明显。投资和消费需求保持高速增长,对经济发展起到有力的支撑作用。一是投资增长强劲。1-9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38亿元,同比增长28%,为近几年同期最快增速。一、二、三次产业分别完成投资74.9亿元、161.5亿元和701.6亿元,增长43%、3.9%和33.7%;工业投资完成151.85亿元,增长2.6%。二是消费市场稳中趋暖。前三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729.8亿元,增长13.9%,增速较上半年加快0.3个百分点。三是外贸进出口降幅收窄。前三季度,全市进出口总额为13.7亿美元,同比下降17.3%,较1-8月收窄2.4个百分点。其中,出口额6.6亿美元,下降20.8%;进口额7.1亿美元,下降13.8%。

(三)财政收入放缓,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升

2012年前三季度地方财政总收入完成221.93亿元,同比增长4.4%,分别较一季度和上半年回落8.7和9.2个百分点,财政收入继续放缓。与此同时,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好于预期。1-9月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23351元,同比增长13.6%;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2130元,同比增长16.4%。

二、呼和浩特市2013年经济展望

(一)关于2013年经济走势预测

2001-2011年11年间,呼和浩特GDP平均增速达到19.9%,保持了高速增长。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呼和浩特经济增速在11年间,可以明显的分为两个阶段,2001-2007年高速增长阶段和2008-2011年中高增速阶段。2001-2007年7年间平均增速高达23.6%,2008 -2011年4年间平均增速回归到13.6%,尤其是到2011年更是回落到11.3%。呼和浩特经济增速可能与国家和的走势基本吻合(见图①),正处在经济增长从过去的高速增长阶段向中高速增长阶段转型的时期。

图1 2001-2011国家、自治区、呼和浩特经济增速趋势图

通过上述2001-2011年期间呼和浩特经济增长特征分析,针对2013年呼和浩特经济运行面临的国内外复杂的环境和不确定因素,按照不同环境和政策力度设计可能的情景,存在两种经济运行情况:一种情况是2013年GDP增长15%以上的高速增长,其实现概率在70%左右;另一种情况是13%以上的中高速增长,其实现概率在30%左右。

1.高速增长:2013年GDP增长15%左右

世界经济向好的预期发展,国家“稳增长”政策效果进一步显现,经济触底回升态势明显,社会投资和消费信心及时提升,中石油、石药、TCL、创维等大企业达产,工业恢复增长势头强劲。在此背景下,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15%以上的增速;房地产和基础设施投资继续保持较高水平,工业投资回升较快,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在28%左右;居民消费预期信心较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在17%以上,2013年GDP增长15%左右。

2.中高速增长:2013年GDP增长13%左右

世界经济形势持续疲弱,国内经济增速回升较慢,呼和浩特工业较2012年温和回升,消费和投资需求增长平稳。在此背景下,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13%左右的增速;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在25%左右;居民消费预期没有明显改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16%左右,2013年GDP增长13%左右。

(二)关于2013年经济形势分析

1.国际经济环境将依然复杂多变,世界经济增长乏力的局面难以根本改变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期的“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预计,2013年世界经济与贸易的增长率可能略高于2012年,其中欧元区经济有可能摆脱衰退,实现微弱增长。尽管如此,全球总需求依然不足,主要经济体增长乏力,大多数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增长率放慢到潜在增长率以下,加上各国宏观经济政策协调难度增加,世界经济复苏进程曲折缓慢, 2013年的国际经济发展仍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对外部环境好转期望不能太高,外需低迷态势短期内难有大的改观。

2.国内经济保持平稳增长,经济面临下行风险

当前,面对国内外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国家制定了“把稳增长置于更加重要的位置”的调控目标,不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从目前公布的前三季度情况来看,经济运行出现了诸多积极变化,说明前一阶段采取的微调预调措施已经收到一定成效,当前国民经济运行正在由缓中趋稳到筑底企稳转变。例如,近期公布的10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50.2%,中国制造业PMI在经历了连续4个月的下滑之后,终以连续两个月的反弹重新回到了扩张与收缩的50%临界点之上;工业生产触底企稳,9月份工业增加值增长9.2%,比8月份加快0.3个百分点;9月份消费增长14.2%,比8月提高了1个百分点;1-9月投资累计增长20.5%,比1-8月回升0.3个百分点;9月份出口增长9.9%,比上月回升7.2个百分点。同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报告认为,2012年我国GDP增长速度略高于7.5%,而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研究报告预计2012年我国GDP增长速度为7.7%。随着今年已经出台的稳增长措施的效果逐渐显现,2013年中国经济运行将会延续企稳回升的态势,中国经济将实现平稳温和的增长,国内外多家研究机构预计2013年我国GDP增长率在8%左右,持平或高于2012年的水平。虽然目前经济增长触底企稳初现,但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国内外环境中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稳定增长的基础尚不牢固,2013年中国经济可能面临下行的风险。

(三)2013年呼和浩特市经济发展影响因素

根据上述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分析,结合现阶段呼和浩特发展特点,2013年呼和浩特经济发展既有较多有利因素,也存在不少不利因素,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任务艰巨。

(一)有利因素

1.国内经济触底企稳,稳定了增长的预期和信心

呼和浩特外部需求扩大,能有力拉动呼和浩特电力、化工等产业的增长,同时也会刺激零售、餐饮、旅游等消费需求增长以及保持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

2.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将继续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加快调整经济结构

从2012年国家经济运行态势看,触底企稳的态势还不稳固,国家“稳增长”的刺激政策不会退出,将更加注重需求政策与供给政策结合,短期政策与中长期政策结合,增强政策弹性和有效性,加快结构调整步伐,推动增长动力转换和发展方式的实质性转变。这对呼和浩特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特别是对光伏、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带来利好,同时也有利于重大项目申报审批工作的推进。

3.自治区保增长措施深入实施

我区已出台的扩大电价补贴范围、实施电力综合政策、建立部分工业产品储备制度、减轻企业负担、缓解企业资金周转困难、鼓励重大建设项目采购区内生产的原材料和设备、加大财政资金在基础设施和民生社会事业投资力度等政策措施将会继续深入实施,对促进呼和浩特经济发展十分有利。

4.内部发展空间较大,增长动力较强

一是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区建设和现代服务业服务区建设进入实施阶段,加上城中村改造力度加大,将有效拉动投资需求。二是2013年随着中石油、TCL和创维等一批重大项目投产的效能有力拉动工业经济增长。三是呼和浩特作为自治区首府,人口积聚能力强,人口规模不断扩大,消费升级加快,内部消费需求快速增长,能有力的支撑经济增长。

(二)不利因素

一是国际国内经济增长还存在下行风险,可能对呼和浩特经济发展带来不确定的影响。二是土地、水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对产业发展制约力度加大,特别是水资源和产业发展之间的矛盾会更加突出。三是原材料、人力、物流等要素成本持续攀升,造成企业利润下滑,企业投资意愿不强。

(三)实现“双保”及2013年目标的支撑措施

1.大动作的带动作用

围绕着推进城镇化,首府今年以来,力推四大动作:其一是城南打造100平方公里的工业新区,为实体经济特别是工业发展开辟新空间;其二是在城东全面启动白塔机场迁建工作,为城市新区发展释放100平方公里的新空间;其三是在城北实施150平方公里的大青山南坡生态保护治理工程,打造首府生态长廊;其四是在新机场周边,规划建设100平方公里空港产业区,打造航空经济产业链。这四项重点工程及其配套的交通轨道工程的实施,将会产生非常大的投资,对实现保增长起到重要的带动作用。

2.大项目的推动作用

为补足工业短板,首府实施了重大项目带动工程。截至目前,今年重点推动的36个重大项目中,中国电信等三大云计算数据中心项目、中石油500万吨炼油、银宏肝细胞生物、TCL、创维年产300万台液晶电视模组整机一体化、大唐电力粉煤灰提取氧化铝、新型光伏材料及应用技术、香港浩源碳纤维合成等一批项目开工建设,其中,中石油500万吨炼油、TCL、创维各年产300万台液晶电视模组整机一体化、大唐电力粉煤灰提取氧化铝、香港浩源碳纤维合成项目已竣工投产。

3.大产业的促动作用

经过新世纪以来的培育发展,首府已经形成食品加工、电力、生物、冶金化工、电子信息以及光伏、新材料、装备制造等几个大的优势特色产业。上述优势特色产业增加值在2011年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85%左右。“十二五”期间,这几大产业将会得到进一步发展,为提升首府工业水平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近几年国内经济形势范文第3篇

下面,我再强调几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把握大局,坚定和谐发展率先崛起的信心和决心

2011年,是我们迎接挑战,攻坚克难,实现全镇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的关键之年。我们既面临着进入新世纪以来最为严峻的挑战,又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我们要科学分析和把握形势。

首先,必须对取得的成绩和今后的发展趋向有一个基本的估价。2011年,全镇上下真抓实干,奋力拼搏,使我镇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各项主要目标如期实现。这充分表明,面临严重困难和巨大挑战,我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向是好的,为我们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近几年国内经济形势范文第4篇

1.后期玉米供求和价格走势预测

1.1供求因素从国际市场看,由于全球玉米播种面积增加且主产国适于玉米生产的气候条件,产量预期略增,但受全球玉米消费需求小幅增加的影响,产量增加无法满足需求的部分增长,导致了2009年度的期末库存减少。据2009年4月份USDA公布的全球玉米供需报告,2009年~2010年全球玉米产量8.06亿吨,增幅1.37%;消费量8.09亿吨,增幅4.09%;末期库存1.44亿吨,减幅2.24%。从数据对比中看,世界玉米产量及消费情况同时增长,但产量的增长幅度远远不及消费量增长明显。从玉米供需关系及库存情况来看,可以发现一个特点,就是全球的玉米供需形势正向偏紧的势头发展。从国内看,2009年由于干旱等气候影响,国内玉米产量降幅较大,在玉米消费量增加情况下,必然导致库存减少。据2009年4月份USDA公布的全球玉米供需报告,2009年~2010年度国内玉米产量1.55亿吨,减幅6.57%;消费量1.59亿吨,增幅4.61%;末期库存0.49亿吨,减幅7.62%。从数据中可以看出,我国玉米也面临着偏紧的趋势。总体上讲,国内外玉米面临一个供需紧平衡状况,供应形势不容乐观。

1.2政策因素从临储玉米拍卖情况看,2010年4月份先后两次临储玉米拍卖成交率达99.99%,另外跨省移库玉米拍卖也保持在较高水平。据中华粮网预测,后期东北地区临储玉米拍卖仍将继续进行,而且投放量和拍卖成交情况依然会保持较高水平,短期内供应偏紧的格局仍难改变,玉米市场价格仍将保持高位。从临储收购情况看,从2009年12月开始敞开收购东北2009年产玉米,临时收储玉米(国标三等,下同)价格为0.75元/斤,对农民愿意交售的粮食不限收、不拒收,实行敞开收购的原则。国家临时收储政策奠定了玉米价格底部空间,而临储玉米拍卖政策又使玉米价格上行压力显现,最有可能使玉米价格处于一个合理空间。

1.3天气因素 2010年西南地区的干旱推动部分农产品价格走高。自2009年10月份以来,我国西南地区发生严重旱情,截至2010年4月19日,中国耕地受旱面积1.18亿亩,云南、贵州、广西、四川4省区耕地受旱面积8909万亩,占全国的76%。此次旱灾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长、受旱面积之大为多年少有。旱灾加大了夏粮减产风险,由此带来的减产心理预期比较强烈,间接助推了粮食价格上涨。另外,由于2009年冬雪大、气温低、回暖晚、整地慢等原因导致播种期拖后,因此,2010年春耕形势十分严峻。特别是4月中旬,北方地区出现了大到暴雪天气过程,降雪过后全省气温普降2℃左右,雪后气温下降,气温持续偏低,导致土壤解冻缓慢,使2010年北方主产区的农作物春播期推迟。正常情况下,春播推迟往往会对粮食产量有一定影响,这也加重了粮食价位上涨的预期。但前期国内玉米曾实现连续五年增产,结余的库存保证了市场供应,因此一个年度出现产量减少还不足以威胁供需平衡。特别是今年国家继续加大支农惠农力度,农户种植成本下降,粮价高,种粮收益增加,使农民种粮积极性持续高涨。预测2010年以玉米种植为主的北方、黄淮海等地区种植面积将稳中有增。

综上所述, 2010年国内外玉米偏向利多,从数据来看,库需比有所调低,如果考虑到国内经济形势持续好转,国际金融危机减弱,以石油、黄金为主的大宗商品价格不断上涨势必传导国内粮食价格上扬。但若我国CPI持续走高,在国内通胀预期强烈的情况下,国家必将在粮食调控上加大力度,平抑物价,在一定程度上将抑制粮食价格过快上涨。

2.2010年玉米后市展望

在2009年诸多因素影响的基础上,2010年玉米价格的走势有望更上一步。国储玉米的收购仍在进行,政策上依旧支持价格上涨。2010年又是经济复苏的局面,加之产量减少预期,这些在新年度玉米播种之前不会改变,因此玉米价格依旧会继续上涨的动能仍在。而通货膨胀一旦出现,则会加快玉米的上涨步伐,后期走势可能有二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0年5月~2010年9月。此阶段是一年度的玉米播种期。鉴于国家敞开收购、价格高、收益好的背景下,新玉米播种面积将稳中有增。而此时玉米的生长状况尤为重要,受天气影响最为敏感。在2009年国内供应偏紧的情况下,如果本年玉米生长再次出现类似于干旱等情况,国内供需平衡的关系就会吃紧,那么价格就可能大幅上涨。当然,具体涨幅也要视干旱情况而定,若整个生长周期风调雨顺,则这阶段就会以稳中有升为主。

近几年国内经济形势范文第5篇

(湖南师范大学,湖南 长沙 410000)

摘 要:本文结合新形势下的宏观经济形势及宏观调控的重点,论述我国新一轮税制改革深化的方向和大体思路,说明当前税制存在的问题及近些年来税制改革的大体历程,具体从税制结构的设计,降低税率,加强税收管理和遗产税、增值税、消费税、房产税等税种优化的角度出发论述,为进一步建立有利于科学发展功能完善的税收制度提供一点建议。

关键词 :新形势;税制改革;税种优化

中图分类号:F8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4)16-0137-01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也出现了诸如收入差距过大,收入分配不合理,城乡贫困人口与低收入人群过多等一些不可忽视的经济社会问题。而现阶段这些问题的存在一定程度上跟税收功能不健全、税收制度不完善有关。因此,研究完善我国税收制度发挥税收对经济社会的调节功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我国税制改革面临的国际和国内经济环境

首先,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带来的深刻制度调整。近几年来,世界各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很不相同,主要呈现两个不同的发展速度。主要是发达国家“后工业化”进程缓慢,出现“再工业化”。全球金融危机向主权债务危机转化,增加了世界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再次,国际贸易出现新态势。发展中国家越来越主动发起对华反倾销的调查。世界主流生产方式和生活观念逐渐发生变化。低碳生活逐渐成为人们经常谈论的主题。它也影响税制的调整,尤其是对税收制度的调整提出了新的要求。

2.我国现行税制概况及存在的问题

首先,税负水平不合理。一般来说计算税负水平有三种方法,分别是小、中、大口径。小口径只计算政府的税收收入,中口径计算政府的预算内收入,而大口径也就是全口径则计算政府的全部收入。中国政府的财政收入可以定义为一般预算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预算外收入、土地有偿使用收入、社保基金收入,这构成全口径的政府收入。

其次,税种结构也不太合理。有些税种在征税范围上存在交叉和重叠,如增值税和营业税是两个并列的税种,企业所得税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而有些税种重复设置,有些性质相近、征收有交叉的税种未能调整,如增值税与部分营业税的部分税目。

再次,增值税的征收范围过窄,只包括工业生产和商业流通两个环节,没有涉及到交通运输、建筑安装和其他第三产业,而从课税对象看也并没有涉及到不动产。同时,增值税的抵扣链条不完整,致使内在制约机制的作用削弱。

3.我国税制改革深化的方案设计

增值税改革方向:降低居民生活消费品和战略性新型产业的增值税税率,提高增值税的起征点,扩大增值税的征收范围,降低征收成本,加强税收的控制。主要从两个方面开展:一是扩大增值税的地方分享比例;二是在普遍征收中性增值税基础上,对部分第三产业,如餐饮、娱乐等,允许地方再征收一道消费税。同时,对其它地方税进行改革,清费立税,扩大地方税收来源。

消费税改革方向:扩大消费税征收范围,如将高档皮毛皮革制品、高档家具等传统的高档消费品、奢侈品以及高档保健品、高档电子产品等新型高档消费品、奢侈品和一次性用品纳入征税范围;提高某些高消费行为、非环保消费行为的营业税税率或在征收营业税基础上加征消费税。另外,应适当提高高尔夫球及球具、游艇及实木地板等税口的税率。对节能型、新能源型汽车免征消费税。

所得税改革方向:企业所得税,统一内外税制使国内企业和国外企业在国际市场上以更公平的姿态竞争。具体做法是,统一内外资企业的所得税,先外资企业实际税率大概7%-8%,职位国内企业的1/3-1/4。因而需在税率、税基和税收减免上统一。个人所得税制方面,对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机制和计征方法进行规范,包括对工资薪金所得项目多种计征方式的统一和规范,取消各种特殊计征方式统一规范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等劳动所得项目的税前扣除标准和办法将税前扣除分为经营(工作)费用和生计费用两部分,分别规定扣除标准,使个人所得税简捷、规范,功能增强。

4.结论

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国内也出现很多问题,收入差距过大,不同企业税负差别较大,个税不能很好的起到调节收入分配问题及个税的计算和税率都需改革,企业所得税也存在国内企业和国外企业实行两套税率、税基、税收抵免也不相同。本文从当前中国所面临的国际和国内经济形势出发,结合国内外关于税制改革的研究和我国税制改革的历程及目前税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税制改革的大致方向,具体从降低税率、扩大征税范围、所得税、消费税、增值税和完善并开征新税种的必要性及具体做法展开论述,希望能为进一步建立有利于科学发展功能完善的税收制度提供一点建议。

参考文献:

[1] 岳树民.新形势下的结构性减税与税制改革[J].税务研究,2011,01:2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