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学检验师重点

医学检验师重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医学检验师重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医学检验师重点

医学检验师重点范文第1篇

关键词:职业中学 数学教学 数学实验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8(a)-0197-02

对于传统教学,数学实验用时较多,而中学数学课程内容多、学时少,为完成教学计划及应付考试,时间宝贵,所以许多教师担心数学实验教学花时太多,从而影响教学的进度与质量。事实上,开展数学实验教学,不仅在于对数学知识本身的探求,还在于数学知识的应用,数学实验教学是对数学体系、内容和方法进行改革的一项尝试,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在数学实验教学课堂上,学生自始至终保持着浓厚的学习和研究的兴趣,不再把学习数学看成负担,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享受着学习数学的乐趣,进而有利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学生通过亲身经历数学的建构过程,有利于知识的记忆和理解;通过不断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通过对实际问题的研究和解决,有利于学生正确数学观的形成。

1 要创设适于数学实验的问题情境

教师在数学实验教学中要善于设计问题,通过问题将学生的数学探究一步步引向深入,通过问题促进数学实验的顺利开展和教学任务的圆满完成。问题的创设首先应遵循趣味性原则,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次,问题的创设应注重量力性原则,提出的问题要适合学生的实际水平,能引起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和新知识的认知冲突,保证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处于积极的思维状念,以激发学生探求解决问题的强烈动机;最后问题的创设应注重层次性原则,数学问题应包括较丰富的内涵,以点带面,逐渐扩展和深入,通过对一个数学问题的探究,全面触及知识的纵横,使学生从一个数学问题的解决中,有层次地掌握知识和技能,使课堂教学内容大大精炼,促进课堂效益的提高,同时,要针对水平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数学问题,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学习的乐趣。如通过创设求动点轨迹的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不断探究的积极性,而在轨迹的不断变化中,使所有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同时对椭圆的概念有了一个本质、全面的理解,为给出一个完整的椭圆定义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益。

2 要做到实验教学与传统教学相补充

我们提倡数学实验,并不是要全盘否定数学传统教学,而是要科学、合理地使用数学实验,根据教学目标灵活取舍,将它作为对传统教学的有益补充,而不是要以数学实验代替传统的和正常的数学教学活动。如果我们过多的依赖于它,很可能会造成负面影响,事实上,数学实验要在适当的时候、适当的环境下使用,要用实验教学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做传统教学不能做或做得不太好的工作,使它能更好地为数学的学和教服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发挥数学实验教学的优势,才能有效地利用好教学资源,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从而,有利于教学和学生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主动性、创造性和协作精神的培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性思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数学素养。如椭圆的定义可用实验教学法进行教学,而对于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则需要结合传统的方法进行教学,这样,不仅有利于巩固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步骤,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意识。

3 要做到实验活动与数学化相结合

数学作为人类的一种活动,它的主要特征就是数学化,数学学习的过程就是数学化的过程。与其说学习数学,不如说学习数学化。学习数学化就是学会用数学的观点考察现实,运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数学实验教学摈弃了以往教学中过分强调形式化的逻辑推导和形式化的结果的弊端,强调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观察、比较、归纳,在亲身操作中经历数学知识的建构过程,通过自身的“再创造”,使学生从原有的知识中自然“生长”出新的有效而能发展的知识。虽然中职数学教学应“多应用,少严谨”,但数学实验不能仅有活动,还要有数学化,如果认为只要通过活动就能掌握数学,不必通过深入的研究、思考就能学习数学,那将是舍弃了数学最本质的东西而只能流于形式。数学要猜想,但不能止于猜想,发现结论提出猜想,并不代表实验、探索的结束,证明或否定猜想是科学发现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因此,数学实验中既要有活动又要有数学化,既要有猜想也要有证明,要做到实验活动与数学化相结合。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动手实验可以发现许多老师都未曾想到的有趣性质,然而猜想的结论具有或然性,所以数学不能仅有猜想,还需要进行推理和证明。通过数学化和证明的过程,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同时还可以体验各种数学思想和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进而形成严谨的思维品质和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4 要做到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相渗透

在数学实验教学中,我们强调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相渗透,一方面学生个体要积极承担在学习任务中个人的责任,通过自身的探索形成自己的见解,以提供给他人借鉴与交流;同时要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在相互交流中不断修正自己的错误和不足,从而达到共同解决问题的目的。如学生通过对直角顶点在圆内时外心轨迹问题的自主探索,不仅发现了轨迹是一个圆,同时提高了自主探索的欲望和能力;而在相互交流合作过程中,促进了思维的不断深入和对问题本质的认识,又提出了内心轨迹、重心轨迹的问题,以及直角顶点在圆上和圆外时三角形各个心的轨迹问题,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拓展了学生的数学视野。

我们提倡数学实验,并不是要全盘否定数学传统教学,而是要科学、合理地使用数学实验,根据教学目标灵活取舍,将它作为对传统教学的有益补充,而不是要以数学实验代替传统的和正常的数学教学活动。如果我们过多的依赖于它,很可能会造成负面影响,事实上,数学实验要在适当的时候、适当的环境下使用,要用实验教学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做传统教学不能做或做得不太好的工作,使它能更好地为数学的学和教服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发挥数学实验教学的优势,才能有效地利用好教学资源,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从而,有利于教学和学生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主动性、创造性和协作精神的培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性思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数学素养。

5 要做到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教学评价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评价可以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在态度、能力、知识等方面的成就和问题,增加自尊和自信,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质量,同时也可以帮助教师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数学实验教学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新课程背景下逐渐被人们所重视的一种新颖的教学方法,学生没有相应的经历和足够的经验,难免在实验活动中遇到许多问题和困难,教师在指导的同时若不给予正确、客观的评价,则会影响实验活动的正常开展和教学过程的进一步深入。所以在数学实验教学时,教师要给予积极、客观、及时地评价,为了充分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则需要注重评价的多元化。既要重视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又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既要重视实验结果的评价,又要重视实验过程的评价;既要重视教师对学生评价,又要重视学生的自评、互评;既要重视定量的认识,又要重视定性的分析;既要发挥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又要重视评价的激励和发展的功能。

6 结语

数学教育的真谛是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数学是一种享受。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实际,结合专业特色对教材进行加工和处理。尽管数学知识本身是枯燥的,但它的表述方式,产生和发展以及在实际中的应用却是生动多彩的。数学实验教学不是要取代其他教学方法,而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有益补充,在职业高中开展数学实验教学,符合素质教育和职业教育的要求,具有实效性和长效性。所以,所有教师要转变观念,积极地进行数学实验教学的尝试,有的放失地使用实验教学,不断探索数学实验教学的规律,提高熟练运用数学实验进行教学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刘义江.中职数学实验教学的实施方式研究[J].文理导航(中旬),2011(6).

[2]王江东.对中学数学实验教学的认识与思考[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11).

[3]刘伟燕,王海燕.加强数学实验教学提高数学教学质量[J].湖南教育(数学教师),2009(6).

医学检验师重点范文第2篇

血细胞检验是指对血液中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GB)及相关数据的计数检测分析,也称血常规检验。血常规检验不仅是诊断各种血液病的主要依据,而且对其它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鉴别也可提供许多重要信息,是临床医学检验中最常用、最重要的基本内容之一。血常规检验的最原始的手段是通过显微镜人工镜检,随着基础医学的发展,高科学技术的应用,血液细胞分析仪已成为取代镜检进行血常规分析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带分类的血液分析仪。

无论是镜检、还是使用血液分析仪,要获得血常规检验的稳定可靠、准确的数据,防止临床诊疗做出错误的判断,实验室检验要充分考虑影响血常规检验中的多种影响因素,并严格加以控制。

1 标本的采集

1.1 标本的采集:按采血部位的不同,取得血常规检验标本,最常用的途径是静脉采血和末梢毛细血管采血。静脉血血样是最可靠的标本,手指血是末梢毛细血管血样中与静脉血差异最小且较为稳定的血样。有研究表明,与静脉血相比,手指血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仍然较差,白细胞计数明显高(+8%),而血小板计数明显低(-9%)。因此,绝大多数专家建议,血常规检验特别是应用血液分析仪时,应使用静脉血。

1.2 标本的抗凝:用于血常规检验的血样必须经抗凝剂抗凝处理,在目前的众多抗凝剂中,EDTA(EDTA-Na2,EDTA-K2,EDTA-K3)是对白细胞形态和血小板影响相对较小的抗凝剂,最适合用于血常规检验。除采血因素的影响(生理性因素、采血部位等)外,多数情况下,血样的质量取决于血液和抗凝剂的比例。血液比例过高时,由于抗凝剂相对不足,血浆中出现微凝血块的可能性增加,在用于血细胞分析仪时,微凝血块可能阻塞仪器,同时影响一些检验指标。血液比例过低,抗凝剂相对过剩,对检验指标会造成严重影响。血液经EDTA抗凝后,白细胞的形态会发生改变,这种改变和时间与EDTA浓度有关。EDTA的最佳浓度(与血液比)为1.5 mg/ml,如果血样少,EDTA的浓度达到2.5 mg/ml,中性粒细胞肿胀、分叶消失,血小板肿胀、崩解、产生正常血小板大小的碎片,这些改变都会使血常规检验和血细胞计数得出错误结果。这一点在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时尤为重要。

静脉血和末梢血均可经抗凝剂抗凝成全血标本(标本中不含稀释液,或对标本造成的稀释的影响极小),显而易见,末梢血抗凝标本要达到合适的血液和抗凝剂的比例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在制备全血比例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多数专家建议,在制备全血标本时,应使用定量的含EDTA盐的真空采血管采集静脉血。

无论镜检,或是使用血液细胞分析仪,由于绝大多数的对标本稀释的稀释液中含有抗凝剂,在一定量的稀释液中可直接加入微量静脉血或末梢血液(10~40μl)即可制备成通常所说的预稀释标本。多数情况下,预稀释标本的制备适用于末梢血的血样。

2 标本的稀释

血液是由血细胞和血浆两部分组成的红色粘稠混悬液。在进行血细胞检验计数时,直接用血液计数是困难的,无论是镜检还是用血细胞分析仪,血液均需合适准确的稀释后才能进行血细胞的检验计数。基于血细胞分析仪的基本原理,在血细胞分析仪的设计应用中,稀释倍数和计数容量是最重要的设计指标之一。

自50年代初,美国库尔特先生研制了电阻法(小孔原理)血细胞分析仪以来,血细胞的稀释液为介质的流动的形式通过传感器测量计数,血细胞通过传感器时一定需要排队通过,否则可能就会造成重合损失。

实际应用时,是将血液稀释于稀释液中形成稀释标本(稀释比为1∶ N),以流动检测的方式测出一定量(V)的稀释标本内的血细胞数(T),经换算后得出血液中的细胞浓度(L):L-T×N/V。由此可见,准确合理的稀释倍数(在用于仪器时,RBC、PLT的稀释倍数一般为1∶10 000~1∶3 000;WBC、HGB的稀释倍数一般为1∶250左右)和准确、稳定的测量容量是血细胞检测的又一重要基础。稀释倍数过低,会形成细胞排队通过传感器的重合缺损;稀释倍数过大,则会造成一定测量容量内血细胞的数量过少,这都会严重影响血液细胞检验的测量精度。

3 标本的储存

如前文所述,抗凝剂因时间和浓度的不同,会造成对血细胞形态的影响。有研究表明,用EDTA抗凝静脉血标本,在标本收集后的5分钟内或30分钟后,8小时内(室温)检测,可以得到最佳的检测结果。如果不需要血小板和白细胞分类的准确数据,则标本可以在2℃~8℃的条件下存入24小时。预稀释标本一般需要在标本制备后10分钟内予以测量;如果稀释液中添加细胞稳定剂,预稀释标本的存放时间也不可超过4小时。

总之,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因素很多,要想取得准确的检验数据,就要在实验的每一个步骤中都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本文所讲述的内容,仅仅是对血常规检验中注意事项的部分总结,可能存在的不足和缺陷,还是请常年处于临检一线工作中的老师们批评、指正。

医学检验师重点范文第3篇

大学生学习负担重、用眼频繁,易出现眼疲劳等眼部疾患,是部分眼病的高发群体。我国大学生近视眼患病率高,据统计北京地区高三毕业学生近视眼患病率达71.22%[1],广州市高三毕业学生中近视眼的患病率达84.83%[2],因此,大学生中近视眼的患病率是相当高的。开设相关选修课,加强对矫正眼镜、隐形眼镜甚至是角膜激光手术的了解,则能增强大学生的正确用眼和合理治疗的意识。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电脑等视频终端已是当今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据统计我国已是全球网民人数最多的国家,而大学生则是我国网民的主要部分,由于频繁、长期的面对电脑等视频,由此导致的视频终端综合症及干眼等眼表疾病是影响在校大学生健康的重要眼部疾病[3]。

眼外伤是成人单眼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大学生是体育运动和部分危险运动的热衷群体,由此导致的眼部外伤在大学生中并不少见;另外,随着医学学习的深入,学生多需要进行实验操作,有机会接触一些危险化学品和药品,掌握眼化学伤的基本知识及急救处理知识对大学生将来的学习和工作很有帮助。

眼部疾病与全身疾病密不可分,部分眼部疾病是全身病的重要表现甚至是首发表现,如神经系统疾病中约60%伴有眼部的表现;另外,部分眼部疾病的临床症状易与全身其他疾病混淆,如急性闭角性青光眼患者多以呕吐、头痛等为首发表现,容易误诊为消化道疾病,临床上常有患者在消化科误诊、迁延时日,部分全身性疾病伴有重要的眼部病变,诊断和治疗眼部病变是全身性疾病治疗的重要方面,如糖尿病患者伴有的糖尿病眼部病变对患者的视功能和生活质量有重要影响,对糖尿病眼部病变的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重要方面和组成部分。因此,掌握一定的眼科学知识对提高医学生知识的全面性有重要意义,但眼科学在医学生课程安排中课时有限,通过开设选修课使部分感兴趣的同学能更深入全面地掌握眼科学知识。

2学生来源、成分

我们已开办4学期课程,每班学生160人,合计640人。学生来自12个学院(全校15个学院)的21个专业,占全校专业的70%(21/30),其中临床医学院(第一、第二临床医学院)20.9%,公共卫生管理学院22.3%,药学院16.8%,护理学院8.1%,人文与管理学院14.2%,生命科学院9.5%,其它学院8.2%。选课学生来源广泛,涉及我校大部分学院和专业。且近80%的学生并非临床医学专业,眼科专业较少或没有,因此,开设《眼保健与眼病预防》选修课具有拓展学生知识面,开展健康教育的双重作用。

3眼保健和眼病预防选修课的内容

作为一门教学课程,首先必须明确讲什么,即授课内容。一般临床医学院校的眼科学课程较少,授课内容侧重于眼病的介绍,而对于眼病的预防与保健、日常生活中合理用眼的知识介绍较少。因此,在大学生用眼负担越来越大的今天,加强合理健康的用眼教育和眼部相关护理知识的介绍,对大学生健康用眼有重要意义;也能拓宽分工越来越细的医学专业学生的知识面和思维。

授课内容上我们开始即系统的介绍了眼睛的解剖和生理,使学生理解视觉形成原理;然后逐步结合临床病例讲解眼病的机制及处理,着重介绍了眼急症尤其是眼化学伤的紧急处理原则和措施;基于屈光不正在大学生中的高患病率,我们详细的介绍了大学生普遍关心的近视病理及各种治疗方法的优缺点和机制,包括框架眼镜的专业知识和佩戴的美学技巧、隐形眼镜的佩戴和护理知识,并重点解释了近视屈光手术的原理及风险、术前术后的注意事项。授课内容安排尽量能系统的介绍眼病及其预防知识、又能满足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使其能正确、健康用眼。

4眼保健和眼病预防健康知识的讲授方式

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确定了教学内容后,采用什么样的授课方式,即“如何讲”也是非常重要。

医学检验师重点范文第4篇

物理是一门实践性和实验性很强的自然学科,它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它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获得物理知识与实验技能的活动,是手和脑、知识和能力得到综合训练的重要环节,另外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方面,实验教学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课程改革中打破传统的物理实验课的教学模式,营造了一个适应学生全面发展所需要的全新物理实验课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以下几点是本人在新课改实验教学与研究中的几点建议:

一、实验器材应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选择,并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器材

实验探究是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在实验探究中,必须涉及选择实验器材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时常发现教师将实验所需器材直接给出,而没有让学生经历尝试自己选择探究所需器材的过程。学生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的主动构建者。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在实验器材的选择上,虽不能一开始就对学生要求太高,但教师应积极地创造条件,帮助学生逐步领悟选择条件,发展学生对实验器材的选择能力。

如在探究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积是否有关时,为学生提供了大长方体木块、小长方体木块。有的学生会选择大小两个木块进行实验,这时就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大小两木块除了跟桌面的接触面积不同外,对桌面的压力也不同,会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创设如此情景,旨在引导学生理解控制变量法在物理实验中的应用,引导学生根据此研究方法如何确定探究步骤、选择实验器材。

又如在“探究音调与频率关系”的实验中学生预先准备棉布、吸管、剪刀,课堂上让学生快撕和慢撕棉布听声音的高低,还可以吹修剪过的吸管,并不断将吸管剪短听声音的高低。这些器材比教材中的玩具电动机更普遍,容易收集。让学生从生活中选择熟悉的器材,可以使学生对实验探究产生亲近感,学生既学到了物理知识,又会运用于生活,还增强了实验的可行性。

二、变演示实验为探索性实验,并让学生充分地参与

在传统的实验教学中,课堂演示实验一般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仅仅是旁观者,没有直接参与,不利于其创新能力的培养。将演示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让学生充分的动脑、动手、动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激发。

如“长度的测量”教学中,让四位同学用同一米尺分别上台测量教师讲桌的长度,学生各自测量的结果暂时不公布,当四位同学都测量完以后,让他们四人同时上台在黑板上写出自己的测量结果,由于四人的结果各不相同,必然会使学生感到惊奇。这既增强了学生的兴趣,同时又对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教学的展开,有良好的启迪。此外,也可以让几位学生同时准备一个演示实验,选一位好的在教学时演示,这样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

学生参与演示不仅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例如:在进行马德堡半球演示时,先让一个“大力士”来与老师拉,不能将两个半球拉开,打开活塞,让空气进入半球中,再让一个力气小的学生来拉,却很轻松地拉开。两个学生的对比实验让所以学生印象深刻。再例如:托盘天平的实验、温度计的使用、滑动变阻器的使用等基本技能性实验,可在教师演示后,请个别学生上台操作,其他学生找错、评价。

三、利用投影和电脑动画等多媒体技术,增强演示实验效果

演示实验,就是教师利用实验器材、仪表向学生做表演示范实验,或创设必要条件将自然现象及其变化规律等再现出来。这是物理教学中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方法,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重要手段,是认识事物规律的起点,也是物理实验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思考总结,从而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得出正确结论。但是,有的演示实验观察目标小,现象细微,且由于条件的限制,教师只能在讲桌上进行演示。后排学生看不清楚实验现象,这就增加了学生在理解过程中的难度,直接影响教学效过。利用投影器将演示现象放大或制作电脑动画,使其在银幕上清晰地显示出来。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观察思考,又缩短了观察时间,从而增强了演示实验的效果。

例如在演示托盘天平的使用时,教师要演示如何调节天平平衡,如何正确读物体的质量。而天平的分度盘较小,砝码的刻度也很小,大部分学生是看不见的,教师演示天平的使用等于是在唱独角戏。这时可利用投影技术,将刻度放大,学生就容易看清。具体的做法是将天平放在实物投影仪上进行操作,学生可在屏幕上清晰的看到。或者制作FLASH动画模拟天平的使用,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

如在演示磁铁周围的磁感线分布时,要将玻璃板放在磁铁上面,将铁屑均匀地撒在玻璃板上,轻轻敲动玻璃板,使铁屑在磁场的作用下形成平面的磁感线分布图形。因平面放置,学生看不清楚,教师只好端着玻璃板走到讲台下,让一部分学生看看,这样既浪费时间,还是有许多学生看不清楚。如果利用投影技术,则完全可以改变这一局面。将现象投影到银慕上,使全班学生都能清晰地看到。

利用先进的电脑动画技术,还可模拟许多课堂上很难演示的现象。如对比色光的混合和颜料的混合;在讲解分子运动时用课件演示布朗运动等。

四、以学生分组实验为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

通过演示实验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学们跃跃欲试,但由于课堂时间限制只能吸收少数参加。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对学生实验就非常重视了。我们除了让学生做完课本上的学生实验外,把许多演示实验也改成学生实验,给学生提供了自己动手动脑的机会。如:在“收集分子运动的证据”实验时让学生把红墨水分别滴到冷水和热水中,观察哪个杯中扩散得快;在学习摩擦起电现象时让学生用塑料尺摩擦头皮后吸引小纸屑;在《大气压》一节的教学中让学生动手完成覆杯实验。

在新的物理课改教学中,尤其是在实验教学中,注意不断对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激励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探索手段提出种种假设和猜想,并通过实验加以验证。因此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就显得更为重要。如凸透镜的实验教学时,有学生就大胆地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如果用一块不透明的薄木板挡住透镜的上半部分,光屏上还能呈现一个完整的像吗?这个像与未遮挡时的像有没有区别?要鼓励学生们亲自动手齐心协力并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设想、验证,直到得出正确的结论。

在分组实验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分组实验中有几点要注意:(1)实验前,一定要预习实验内容,原理,步骤,注意事项等,做到成竹在胸;(2)小组中组长带头,指导和督促组员完成实验;(3)合作学习不仅体现在小组内的合作,也体现在全班的交流合作。如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可将全班分成四个大组,分别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的大小、接触面粗糙程度、接触面积的大小、物体运动的速度的关系。最后几个大组的代表公布自己的实验数据,全班同学共同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得出结论(4)若在交流中有的小组得出相反的结论,或提出其他见解,教师不要回避,而应该在组织学生讨论中给出明确的答案。

五、鼓励学生做好课外小实验、小制作

由于课外活动的时间比较充裕,形式上可灵活多样,学生在动手完成各种小实验、小制作过程中,思维异常活跃,参与意识增强,都迫切地希望进一步探索问题。通过实验,学生学习到的物理知识就比较深刻、牢固。如纸盒烧水、筷子提米、制作针孔照相机、制作潜水艇模型、制作电铃等,有很强的趣味性和知识性,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初中学生好奇、好问、好动、好学的心理特征。教师要鼓励学生做好课外小制作、小实验,并让学生的制作带到课堂上来,对于其他同学起到榜样作用;并有意识地在教学中加以讲评和演示,可以创设活跃的课堂学习气氛,给学生提供参与学习的机会,并使班级中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的求知欲都能得到满足。

总之物理实验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对实验教学进行大胆改革与创新,获取实验教学的最佳效果,使学生综合素质真正得到提高。 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也将进一步探索和研究,为完成课改实验任务做出应有的贡献。

医学检验师重点范文第5篇

[关键词]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教学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创新型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C9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11-0044-02

实践教学是高等工科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以其“亲身经历与感受”的特征,对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培养,有着理论教学无法替代的特殊作用,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1] [2]所谓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是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以实验教学改革为核心,以实验资源开放共享为基础,以高素质实验教学队伍和完备的实验条件为保障的全面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和实验使用效益的新型实验教学平台。如何利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提高人才培养层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并发挥其辐射示范作用,是实验示范中心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实验教学体系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机电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下称中心)在不断总结办学经验的基础上,注意吸收其他院校的实验教学改革成果,在体系构建上考虑突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特色,在搭建平台上注重实践技能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思路,在实施过程中形成混合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体现了教学体系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

(一)创新型人才培养实验教学体系理念

根据学院提出“面向人才市场办学、通过市场谋求发展”的战略思路,中心确立了“以有效教学见长、科研与教学并举”办学理念服务于学校人才培养的方针。中心结合实际情况,坚持“以安全为前提,以规范为基础,以知识创新、能力培养、高效服务为目标”的办学思路。中心从根本上理顺了整个教学体系中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二者之间既相对独立,又密不可分的统一关系,二者之间不再是主体与从属的地位。为了体现实验教学体系的科学性,根据专业人才的培养定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中心明确各实验教学环节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摆正其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和位置,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与能力相结合、能力与素质相结合,同时也符合我国国情,符合我国高等院校机电类人才培养的专业规范。

(二)创新型人才培养实验教学体系

创新性人才的必备素质包括扎实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科学的创新思维、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强烈的好奇心、高度的责任心、良好的乐观自信心理素质和积极的团队协作精神。为此,中心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素质、个性的协调发展,从低年级开始,采用导师制模式进行对学生跟踪指导,为其制订个性化的培养目标,确立了大学四年的学习计划,并鼓励低年级学生从进入学校就参与导师科研项目或到实验室参与工作。改变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的传统观念,从人才培养体系整体出发,构建以培养能力和综合素质为主线,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和课外创新实践“三位一体”,创新意识教育、创新思维训练、创新能力培养和创新人格塑造“四路并进”的“多层次、多功能、多渠道、全开放”的实践教学平台,形成“知识―能力―素质―个性”协调发展的实践教学体系。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既有机结合又相对独立,与科研项目设计、工程实际应用密切联系。

二、实验教学方法

(一)理论内容与实践方法融合,现场教学与实践操作结合

如何让学生有兴趣并提高教学效果,是实践教学方法面临的基本问题。因此,在充分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同时,实验教学普遍采用“课堂讲授+实物演示+学生操作”的方法,选用有工程背景的“双师型”教师进行现场教学,实现“讲、联、练、操”相结合,即教师现场讲解示范,理论教学联系案例和实物演示,启发学生主动思考,然后让学生进行实验练习,课外还安排开放性的实践操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坚持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在理论学习中密切结合实际,注重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在实践中结合问题的思考和研究来加深理解理论知识,注重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二)基础实验与专业实践“阶梯式”衔接,应用训练与创新培养“两手抓”并重

解决了教学基本方法之后,紧接是解决基础实验和专业实验的关系问题。传统方法往往“各自为政”,导致基础实验与专业实验的前后脱节、学生的自主性不强。因此,中心理顺了实验、实践和实习的教学关系,做好基础实验、专业实践、综合实践和创新实践之间的“阶梯式”衔接。重点对实验体系和内容进行改革,在基础实验中适当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的实验,以实验类型――专业基础类实验、综合应用类实验、创新设计类实验来设置实验教学模块。其中,专业基础类模块突出实验认知、专业技能和实验方法的训练,综合应用类模块突出专业知识在工程上的综合应用实践,创新设计模块突出以“项目”结合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系统能力,把应用和创新贯穿于整个实践教学过程之中。

(三)以项目课题培养兴趣,以自主实验互动创新

为了更好地提高实验效果,实验室实行开放教学,提出了“动生奇、奇生趣、趣养学”的实践教学理念,采用“(教师)布置实验课题+(学生)仿真实验+(实验室)实物实验”方法,引导学生在布置实验课题和了解实验任务后,通过计算机进行仿真的“动手”实验来产生“好奇”,把学生从过去“好奇”玩游戏吸引到仿真实验上,进而对实物实验产生“兴趣”,在“兴趣”的实物实验过程中逐步“养成”自主学习实验的习惯。为了把学生的兴趣更好地引导到创新实践上,还采用“学生项目1(个)+1(位)产品导师”的实验教学方法。例如对综合性的课程设计项目、大学生创新项目、各类竞赛课题、学生自主课题等,都根据项目指定专任教师进行全程指导,直至做出产品。在“学生项目1(个)+1(位)产品导师”实践过程中,以学生的自主实验为主,以教师现场实验指导和课余答疑为辅,要求“项目”都是来自企业应用和创新的课题,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学生下放企业“练实战”,工程师走进校园“教谋略”

在取得企业合作办学信任和支持下,中心实施了“外挂式实践基地实践+业界导师项目指导+中心导师跟踪指导”的实习教学方法。中心分别与厦门金龙旅行车有限公司、西门子公司等签订“带项目实习”协议,让学生尽早走上工作岗位,在企业和学校的共同指导下,真实去体验和实现生产过程。同时,中心还聘请一批企业技术骨干走进校园给学生介绍实践经验、课题研究方法以及科技最新成果的应用,拓展学生的视野和科研途径,让学生有更多机会了解和接触实际,力求做到学习和应用结合、应用与项目结合、项目与产品结合、产品与市场结合。

(五)以赛代练促学促创新,平台支撑全开放实验

中心以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协会(简称CAD协会)、大学生科创中心和学生会的学生组织为群众基础,以开放实验室为硬件保障,以教师指导团队为服务支持,以系(中心)鼓励大学生科技活动的政策为激励引导,以科研课题为项目需求,形成一个强有力的开放创新实践支撑平台。实施“实验中心平台+学会组织+教师团队”相结合,组织学生通过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福建省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车大赛、机械设计大赛和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系列的学科竞赛和科技实践活动,强化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开放性的竞赛和实践创新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课堂实践教学的局限,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热情和思维,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自主学习和自主创新能力。

三、实验条件与平台建设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拥有23000平方米实验室,设备总值约5200万元。其中设有电机拖动、机电一体化FMS实训室、电力电子实验室、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室、工业网络、激光加工与快速成型室、仪表及过程控制实训室、机器人实训室、电加工实验室、先进制造实验室等32个实验室,建成了集研发、设计、制造、测试于一体的实验平台。

四、教学成果

近几年来,有一大批机电类专业学生经过创新人才实验教学体系的培养,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其中有数以百计的学生在参加各类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智能车大赛、机器人大赛、数学建模竞赛等赛事中获得佳绩,其中省级及以上奖励80多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92项、专利21项等。

五、结束语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经过近几年的建设,已经取得了明显的建设效果,为机电类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实验教学条件保障,也为其他兄弟院校提供了可借鉴的建设经验,起到了较好的实验教学示范辐射作用。

[ 注 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