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教资背诵重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没考上很正常
小学生周小普在1966年开始史无前例的运动时才上小学5年级,初中上了一年却尽在搞运动,高中门根本没进过。1978年,在这种先天不足的情况下她自学了初高中课程参加了高考。
从小学一年级起就喜欢看小说,小学5年的学习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周小普一直怀有考上重点中学,然后上大学的理想。1968年,周小普小学毕业后就近被分配到了北京日坛中学。“进了校就是斗私批修、大批判,几乎没有正经上课。”
那时,对这样的初中生活,在周小普们看来是很正常的事情,因为就是要破除旧的秩序,而且他们也都没有正常的中学生活经历。15岁那年,周小普连这种斗私批修的初中也上不成了,她随母亲下放到了湖南五七千校,成为一名青年连的学员。 一年多的锻炼后回京,周小普被“毕业分配”到北京朝阳农场。16岁的周小普来到东坝东、通州西这处不通公交的地方,一呆就是8年,直到1978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与1200多万“老三届”不同,前,周小普既没上过初中更不要说高中,教育程度很低。
特受刺激的两件事
1973年9月13日,蒙古人民共和国温都尔汗上空一声巨响,震惊了全中国,也震惊了19岁的周小普。这一被指定的“接班人”叛逃,在周小普的价值观和整个精神世界里是一个颠覆性的事件。“难道也会错吗?”这是她对社会第一次深深质疑。
这一质疑又令她反思自己失学后所经历的一切。最后挽救她精神世界的,是梅林的《马克思传》和克鲁普斯卡娅的《列宁传》。
在周小普的记忆里,朝阳农场只在]973年前后送走过一名“工农兵”大学生。而那个指标当时就传说是“戴帽”下来的,所以对大家触动不大。既然绝大多数都没有机会,那么不上大学仍然被认为是很正常。
这种安之若素的心态被一次偶遇打乱。
1975年,在从天津亲戚家回京的火车上,周小普发现同车的几乎全是寒假后返校的工农兵大学生。看到这么多同龄人能够意气风发地上大学,周小普又羡慕有嫉妒,头脑中反复闪现的是“得天独厚”四个字。这件事对她的触动很大。
两次高考都“特傻”
周小普第一次听到恢复高考的消息是在江西。1977年10月她到父母干校所在地探亲.一天清早从大喇叭里听到了这则消息,她感到这可能是一个机会,但没太激动,因为她不知道这条路到底应该怎样走,还是平静地享受完了探亲假期才回到农场。
回来后,周小普即准备“复习”参考。给她最大动力去参加高考的是将来能够对自己生活的世界有更多的把握,“不能人家说什么都听不懂,那才是真傻呢”。
这一年朝阳农场只有几个知青报名高考,他们被大多数人看作是异想天开。当时他们都是国营农场职工,每月有32块5的工资。在一个多月的自学后,12月初第一次考试,周小普考了208分。当时没有分数通知,是妈妈专程跑到教育部门查的结果。这个成绩当然无缘大学。而以小学基础自学出来的数学,她只考了25分――“复习”前,她连勾股定理是什么都不知道。这一年,农场里没有一个人考上。周小普说,“我们这些小学基础的人,如果一下考上了,那才反常呢。”
1978年的高考,整个农场也只有十来个人报名,并且继续为人们所不解,被当成“特傻”的人看待,一天假都不给,而且领导们专门提醒这些人不能影响工作。但是这次高考她被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专业录取了。
改变命运的大学
关键词:阅读教学;语文素养;写作水平
“问题指向,预习先行”是“六模块‘3+X’建构式课堂”实施的基础,主要以问题的形式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起引导作用。通过阅读预习,旨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信息的提取与处理能力。只有不断加强阅读教学,才能提高学生思维创新、合作探究的能力,才能使学生在实际课堂中发现有价值的问题,有了疑问,学生才能在课堂上寻求答案、生成知识、达成目标。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提高语文阅读教学呢?
一、高度重视阅读课教学,开创阅读教学的新局面
阅读教学要加强思想的交流。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说:“古人之言,包含无尽,后人读之,随其性情浅深高下,各有会心。”由此看来,语文教师如果把教学的视角由作品转向学生,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的平等自由对话上,更能体现阅读的意义,同时也应充分尊重学生“各有会心”的权利。
阅读教学要重视理解的深刻。语文阅读教学应体现思想碰撞和情感交流,进而挖掘作品本身潜在含义所能辐射的范围。可以说,一种成功的语文阅读教学,就是在寻找作品潜在的含义、教师所理解的含义和学生所能接受的含义这三者的交叉点。而寻找的过程远比寻找的结果更有意义。因为,这种交点有时可能找不到,或者即使找到了,也不可能使最后的结论成为一面永远飘扬的旗帜,完全可以因为思想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流而使每一堂语文课成为精彩的瞬间而永驻学生心中。
二、着力转化教师施教理念,有效提升阅读教学的水平
作为新时期的初中语文教师,应清醒地认识到,以前如死水一滩、活力不在的语文教学弊端――肢解文章的分析、纯知识的训练、纯技能的强化、不尴不尬的“应试教育”境地,使语文教学徘徊不前。面对新时期教育,教师必须坚持“以生为本”的思想,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哲学观。在实际教学中,变“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为教师导学、学生自学;变单纯的知识传授为综合能力的培养;变篇章结构的分析为根据课文特点、教学需要而抓重点、解疑点,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积极创设教学情境,运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探究精神。在学生学法的指导和传授中,加强学生课前预习的指导,教会学生如何查阅相关资料,做好课后拓展延伸,增加学习容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将机遇和空间给予学生,让他们在愉悦的环境下学习、成长。
三、努力激发学习兴趣,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有效课堂教学下的语文阅读教学,学生的思维激发是一个教学的核心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在适当的点拨和提示下,调动其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研究性阅读中来,从而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激发,进而培养他们合作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1.要求教师精心设置新课导语,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师精准的导语将会点燃整个教学课堂。教师对课程资源的积极开发也正体现在导语的设计之中。这样,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也就在此时得到触动、感染和熏陶,将会全身心地投入到阅读、探讨和研究性学习中,课堂教学效率将会“事半而功倍”。
2.注意提出问题的难易程度及提出问题的方式,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小组讨论
教师对问题的设计与提出目的在于给学生一个范例,让学生明确“学源于思,思源于疑”的道理。让学生在航灯的指引下顺利远行,志在于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中“掘玉”,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激发学生的思维,再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同时,也有利于创新意识的启发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为创新是在吃透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这里进行的问题设置,是帮助学生思考分析,并不是为了限制学生的思维。
3.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合理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引发学生创新的激情,激励学生进一步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是学生最想知道、最想让教师评判的。所以在这个时候,对学生进行合理、公正的评价,就如给学生“雪中送炭”,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创新,使学生从能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向独立探讨、提出问题的方向发展。进而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发学生封存的天资,开启学生尘封的心智,放飞学生囚禁的情愫。
四、重视读与写的结合,以写促读,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苏霍姆林斯基说:“应该把读书笔记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阅读是吸收、积累的过程,而写作是运用、表达和创造的过程。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读与写的结合。有效的阅读教学对于积累知识、开阔视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借鉴和学习文章的写作技巧,体现阅读为写作服务的阅读观,体会作者的写作思路和写作手法,认真思考如何将其运用于自己的习作之中,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阅读教学中还能帮助学生解决书籍少的难题。书籍少,客观上限制了学生的阅读。通常,学校的图书馆只对教师开放,即使对学生开放,也是很有限度的,有的只许学生阅览,不能借出;有的借阅只限于教学辅助一类的书;有的图书馆成了“藏经阁”,仅仅为摆设,作为语文教师,应尽可能地与学校联系,让学校的图书馆、阅览室多给学生一些方便。也可在班内发动全体学生的力量,建立一个班级图书角。向学生介绍好的读物,推荐新课程标准推荐的名著、书报和期刊等。
当然,教与学都无定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方法还有很多,让我们以实施高效课堂为契机,坚守课堂阵地,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促使语文课堂教学渐趋走向高效。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杨天明.走进高效课堂:与高效课堂建设者对话.甘肃:定西市安定区教育体育局教研室,2012.
[3]崔其升.走进杜郎口自主学习教学模式.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05.
注:本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成果。课题号:DX【2012】GHB297。
1989年8月23日,是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14个节气——处暑,也是她终身难忘的日子。这一天,刚刚年满20周岁带着一脸稚气的她被分配到xx职中,走上了她梦寐以求的三尺讲台,开始了她的教育生涯。从此,如何当一名学生爱戴、家长放心、同事信服和领导满意的老师,成了她终身奋斗的目标。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是当时社会的共识,更是这所学校大多数学生所信奉的真理,因此大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积极性不高。面对这样的现实问题,她深知要想一下子转变学生的思想问题很不现实,只能通过有效的教育手段去逐步扭转。
亲其师信其道。在教学中,她广泛渗透教育活动,循循善诱,以事明理,因势利导,深入浅出,采取多种形式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她耐心细致、不厌其烦的启发教育下,不到一个学期,她所带的两个班级的绝大部分学生喜欢上了英语课,学期末英语课成绩名列前茅,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也许是她的热情和真心感动了学生,1990年1月8日,她的学生张建设因转学去别的地方读书,离别时,在送她的一本相册上写下了这样一句话:“祁老师,是您开启了我学习英语的大门,谢谢您!”一句暖心的话,深深地表达了学生对她的爱戴。使她这个初出茅庐的新教师受到了极大的鼓励,更是坚定了她当好一名教师的信心。
1990年8月开学后,学生梁正多第一次迈进高中校园。那时候,他的英语成绩非常糟糕,心理比较脆弱,一上英语课就想回家。细心的她很快发现了梁正多的问题,于是她用和蔼的面容,慈祥的目光,爱的引导,使梁正多逐步消除了紧张的情绪。她轻轻地抚摸着梁正多的头,为他定下学习目标,鼓励他:你能行,我相信你!随着每天上课的铃声响起到放学铃声落下,一天天日复一日的陪伴,一遍遍不厌其烦的辅导,梁正多的英语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转眼到了高二,9月下旬,梁正多的母亲患有食道癌已到了晚期,前期的治疗花光了家中的所有积蓄。生活上的困难,使梁正多产生了弃学的念头。心中的想法没有逃过她的眼睛,在她的耐心询问下,梁正多终于忍不住哭了起来,她就像妈妈一样安慰他说:“孩子,生活没有过不去的坎,你既然爱你的妈妈,你就应该振作起来,好好生活,好好学习,这样才是对你妈妈最好的报答。”梁正多母亲去世的那天下午,他急急忙忙请假回家去料理母亲的后事。知道情况后,她追上去对他说:“孩子,安心去吧,我等你回来!”边说边又从口袋里掏出来50元钱塞在他手里。面对母亲的去世和老师的关怀,梁正多发声大哭了起来。那时候她的月工资还不足80元。自从她知道梁正多的妈妈得病以来,一直这样关心支持他直至读完了高中。正是她的教育和影响,使梁正多获得了自信,学会了选择,懂得了自尊、自立、自强。现在梁正多也和她一样成为了一名教师,在xx七中工作。
1993年3月,她被调入xx一中从事高中英语教学工作。在工作中,深知自身知识储备还远远不能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时,她便产生了继续深造的念头。在征得家人和学校的同意后,于1996年5月参加了全国成人高考,被甘肃省教育学院英语教育专业录取。9月,她脱产去进修。当时,女儿只有4岁,两年的学习,一次次的分离,面对女儿啼哭,无不让她撕心裂肺。即便是这样,为了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不得不克服家庭和生活上的诸多困难。直至1998年7月,她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专科起点的全日制本科学习,为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进修回来的她很快成为了学校的教学骨干,任教研组长,至今一直担任重点班的教学工作。2009年8月开学后,学校安排她担任高三两个班的英语课,理科班72人,而文科班有122人,为xx一中历史上人数最多的一个班。说是两个班,194名学生远远超过了4个班的人数。超大班额,工作强度可想而知,常常是一节课下来浑身湿透。慢性咽炎,咳嗽不止;颈椎疼痛,夜不能寐。大夫建议立即住院治疗,家人给她办了住院手续。虽说是办了住院,但是,她每天只是利用中午休息的时间去医院一边输液治疗,一边吃饭休息,下午上班又回到教室,从没有因住院看病而耽误过一节课。一位好心的学生家长知道了她的病情后,送来了一个石头做的枕头,每天晚上睡觉前,先在石枕头上铺好毛巾,然后将颈椎疼痛部位放在石枕头上,来缓解疼痛。(后来,她把石枕头还给了学生家长后,便在啤酒瓶上裹上毛巾来代替石枕头。现在她把几本杂志卷在一起,休息时垫在颈椎疼痛部位。)就是这样,她忍着疼痛坚持上好每一节课,批改作业从不马虎,晚自习辅导不缺一次。一年来,194名学生英语成绩都有明显地提高,其中一位名叫屈永海的学生在高考中取得了486分的好成绩,被甘肃省zd学院录取,高考总分较前一年的320分提高了162分,英语单科成绩提高了61分。现在,屈永海在xx县法院工作。
爱是鉴别教育的尺度。20XX年12月16日,她被甘肃省教育厅选派去北京师范大学参加培训。听说她来北京了,2012届考入北京大学的狄延超同学急匆匆的过来看望自己的老师。在短暂的相聚后,送老师回去途径中关村地铁站时,狄延超说:“老师,在我上高三的时候,您让我背诵有关中关村的课文,并且还对我说了一些鼓励的话,对我触动很大,当时我就暗下决心,一定要考上我梦寐以求的大学,是您的鼓励帮助我实现了自己的愿望。”走着说着,在中关村地铁站,狄延超给老师背诵起了当年学过的课文。学生的举动既让她震惊,又让她感动。时间和距离并没有隔断彼此之间的情谊,师生情感在他乡进一步延续;
2017年的一天,2003届毕业生组织一个聚会活动,邀请部分老师参加联谊。许多在外地的学生听说她和其他几位老师都来参加,放下手头工作,克服困难,千里迢迢飞奔而来。当见到曾经与自己朝夕相处的恩师时,不少同学喜极而泣,潸然泪下。一位在北京因工作太忙实在无法前来参加师生联谊活动的学生李炜,在电话里对她说:“我虽然没能在聚会现场看见您,能在电话里听听您的声音,感觉也是暖洋洋的”。学生宗玉平进门后看见了她,立马跑过去抱住她动情的说:“老师,我太感谢您了!我现在在一家公司做销售经理,年薪20万,两个孩子,一儿一女,生活很幸福。本来公司安排我出差,听说您来,我请假过来主要就是为了看您。我当年上高中时英语底子薄,学习很吃力,是您没有放弃我,如果没有您当年的鼓励和培养,今天的我不可能当上销售经理,这家公司对英语要求很高;”说着说着,伏在她的肩头哭了起来。
2017年4月,离一年一度的高考越来越近了,为了帮助学生及时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她下午放学后就基本不回家吃饭。大多时候就是在学生吃饭的间隙,喝几口开水啃几口馒头,依旧回过头来继续辅导学生。11日下午7点时分,她正在办公室辅导学生,另一个名叫王皑雪的学生推门进来,快步走到祁老师面前,将一个饭盒放在了她的办公桌上,说:“祁妈妈,快吃,我奶奶包的饺子,趁热吃,可好吃了。”学生的天真、直爽和可爱,深深地打动了她的心,就着眼泪吃着暖心的饺子;
印度诗人泰戈尔说:“天空没有翅膀的痕迹,而鸟儿已经飞过。”转眼间,三十年过去了。她努力追求着自己当初做一名好老师的目标,虔诚地守望着一个关于教师、教育永远不灭的梦想。 追求之路虽然充满着艰辛与苦痛,但每一点成绩的取得和些许的进步,都会让她感受到生命境界的提升,有一种“凤凰涅磐”的惬意。近年来,她的高考成绩8次打破校记录,10次创新记录。在《现代中小学教育》、《中小学英语》等教育教学刊物16篇。2010年在“菁华杯”首届全国新课程中学优质课评选活动中获二等奖。2009年11月主持完成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高中新课程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2012年6月主持完成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新课程背景下英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等级:优秀);2017年9月主持完成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信息技术与高中英语教学有效整合的研究》。2011年1月获得甘肃省第十二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11年3月获得金昌市“五个一工程”优秀成果一等奖;2011年7月获得全国“十一五”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2013年2月获得甘肃省第九届基础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她曾先后获得金昌市拔尖人才、甘肃省中小学骨干教师、甘肃省中小学学科带头人、全国教育科研优秀教师、全国中小学外语教师教学能手、全国中小学外语教师名师等称号。
(1)认真实行制度管理。
根据教育政策法规、上级的办学精神,结合本校实际,我们出台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要求、规范、方案等,诸如《学校章程》、《学校发展规划》、《学校工作计划》、《教师奖励性绩效考核方案》、《市小学课堂教学评价细则》、《班级百分赛考核细则》、《学校管理干部工作职责》,从而进一步完善管理的长效机制,确保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2)高度重视民主管理。
我校形成了校长负责,党支部保证监督,教代会民主参与的管理体制。党支部在学校中起到核心堡垒作用。全体党员能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党员名师工程”初见成效。学校工作有条不紊,各项改革顺利进行。我校工会组织积极参与学校的管理,每年召开教代会,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校务公开制度的建立、校务公开栏的设置,更增强了学校工作的透明度。学校各部门设置符合规范,职责明确,实行全员管理,全方位管理,确保“事事有人干,人人有事干”,从而保证了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重要工作抓重点,提高常规管理的效能。
(1)以文化建设为抓手,注重管理层次的提升。
在学校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校园文化是一种软实力,是学校生生不息的永恒动力,它体现着学校的共同价值和师生的共同情感。我们从文化立校的战略高度,以“理念引领,外化于形,固化于制、内化于心”的思路,努力打造精品小,精心培育文化小。
首先,我们坚持理念引领,明确学校定位。秉承多年的传统,我们把校训、校风、学风揉和在校园文化理念体系里,突出学校的办学个性,形成学校的文化特色。
其次,我们借助外化于形,建造精品育人环境,努力形成墙壁说话,花草育人的浓厚氛围。在校园里制造了数十张宣传牌,弘扬传统文化,在楼宇的走廊内设计了现代科技环保教育等文化标牌。在各功能室、教室、办公室布置了名人名言、规范制度、艺术精品等标语、标牌、字画。假山、雕塑相映成趣。
再次,通过固化于制,规范师生良好行为。建立一整套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是建设精品校园文化的基础和必由之路。我们把团结奋进的文化精髓渗透到学校管理制度的建设之中。将人文关怀和刚性约束紧密结合起来,教导和引导师生形成共同的价值观,达到用学校文化来提升学校管理水平的目标。一是制定制度,学校出台了《市小学管理制度汇编》、《市小学教职工奖励性绩效工资考核方案》等。二是健全学校管理体制,落实“二制”“三全”“四精”管理。“二制”即岗位目标制、岗位管理责任制。“三全”即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四精”即管理精细,文化精致,教学精彩,育人精心。
还有,根植于心,形成师生的价值取向。把“文明活跃,团结奋进”文化内化到每个小人心灵深处,成为人人遵循的理想信念,最终形成师生的价值观念和共同情感,是我们矢志不移的追求。
(2)以师德教育为抓手,注重教师队伍的建设。
学校按照师德优先、队伍优化、学历提升、面向全员、突出骨干、整体推进的原则,通过教师素质提升工程,使教师队伍在政治思想与职业道德,专业知识与学术水平,教育教学能力与教育科研水平等方面得到很好的提升。
一是活化师德教育。首先多渠道、多层次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道德教育,学习师德典型事迹,学习关于师德的文件,并组织广大教师评议、讨论,提高认识,统一思想,不断加强师德建设的自觉性,其次是立足本校实际,深入挖掘,发现典型,推广典型,如我校的张留萍同志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被评为泰州市师德标兵,还有学校的泰州市优秀班主任、泰州市优秀教师等都是我们身边师德教育活生生的教材。学校通过师德演讲,师德论坛,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光荣感、责任感。再次是加强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修订有关制度,完善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长效机制。继续落实我校制定的师德“十要十不要”以及市局制定的行风建设“十不准”。并将教师道德表现作为教师年终考核、职称、职务、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第四是活动推进。根据市局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开展师德建设的主题活动,如“话师德,铸师魂,提师能”活动以及“践行师德创,办人民满意教育”的主题教育活动,全面提升教师的师德水平。
二是以校为本,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学校实施“教师读书富脑工程”,确定“常读政治书,以长志气,勤读业务书以养才气,多读文艺书,以养雅气”的读书目标。重点开展了以解读课程标准,品读古典名著,研读教育专著为主要内容的“三读”活动,丰富老师的知识结构,增强教育教学底蕴。?开展多种形式的校本培训,如请特级教师、教研室的专家到校举办专题讲座。?开展传帮带活动。学校大胆起用校内实践经验丰富、理论水平较高的教师,教研组长作为校本培训的师资力量,一方面要求骨干教师每学期上1-2节优质课、示范课,另一方面要求他们每学期至少在不同范围内作一次讲座,当一次中心发言人或组织一次专题活动,再一方面要求他们每学期带一到两个徒弟,促进教师快速成长。④积极走出去学习取经。学校积极创设条件,组织教师外出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多层次的参观学习,各种形式的教学观摩,并及时在本校移植、推广。⑤积极开展业务竞赛活动。增强老师提高业务水平的内推力,学校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的业务竞赛,如:青年教师优秀课,同题异构、青年教师说课比赛、人人上好一节课等。⑥以“课题”为引领。学校继续围绕泰兴市“十一五”立项规划课题和个人申报的微型课题制定了教师培训计划,个人学习计划和具体的培训内容。集中时间对全体教师进行多次课题培训。教师再分别写出了自己的学习心得。通过培训,使全体教师对课题研究所需要的理论不仅了解,而且认识更深刻,并能在课堂中主动运用实践,并尝试建构课堂教学模式。全校教师在聆听专家讲座和自我学习的基础上,围绕课堂展开了扎扎实实地研究工作。课题组领导组织实验教师深入课堂听课、评课,撰写教学案例和教学反思。
(3)以课堂效益为抓手,注重教学质量的提高。
在课堂教学改革上,我们始终把课堂作为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主阵地、主渠道。
首先,我们学习借鉴外地先进教学经验并结合我校实际开展了“生本课堂”研究,在专家引领、学习讨论的基础上,我们制定了《市小学“生本课堂”教学基本要求》和《生本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规范教师课堂教学行为。
其次,实施集体备课制度,凝聚同学科教师的智慧和力量,研究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法优化,形成性训练设计,尤其要体现襟江小学课堂教学的“六个必须”的精神,教师在初备教案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学风格和学生实际进行二次备课。
第三,研究课型的特征,努力转变教与学的方式,对课型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掌握各种类型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结构、教学方法等方面的规律。为此,我们组织教师分学科对授课、讲评课、复习课等主要课型结构进行研讨,针对年级、学科特点尝试构造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确保课堂有效教学,达到教学最大程度的优化,最终提高课堂效率。
第四就是教学方法的研究。我们要求各教研组把“生本课堂”教学方法作为校本教研的主要内容,倡导“生本教育”理念指导下的“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教少学多”的教学方法。注重口算,古诗文背诵,生字词的基本知识的过关训练。同时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上好研究课、示范课,认真开设同课异构研讨课、课题实验课等多种形式的公开课,真正实现互相学习,互相总结,共同提高。
第五,加强课堂教学质量的监控。学校通过预约听课、抽签听课、走动听课,每人一节优质课等方式确保每个教师都能认认真真上好每一节课。
第六,积极进行作业改革的探索。学校要求通过集体备课,对同年级同学科的作业规范作业的形成,控制作业质量,分清作业层次,提高作业布置的针对性。
(4)以习惯培养为抓手,注重学生素养的提升。
面对转型时期出现的种种问题,如何克服拜金主义思想带来的影响,使我国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和谐发展,生活水平与道德水准同步提升,是每一个有良知、有历史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与研究的现实问题。我们需要充分挖掘祖国五千年的人文传统经典在育人中的浸润作用,将其大胆用于教育实践,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入世态度、价值观和利益观,成为“四有”新人,为学生的未来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服务。
一、传承儒家思想,构建现代道德目标体系
学校教育的目的在于传承和创新人类文明,其首要任务是对学生成人的教育,即落实学生全面发展以德育为首的任务,使之成为有德之“君子”。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正是学生初步接触社会生活,逐渐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道德养成比知识教育更加重要。
众所周知,我国曾经大力开展“破四旧立四新”运动,把传承了几千年的传统道德规范作为“四旧”的对象,也一同破除了。结果,“四旧”是破除了,“四新”却迟迟未立起来,人们因此失去了是非判断的依据,造成是非概念混乱的局面,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前面所列举的一些社会问题,其成因固然复杂,但可以肯定,这与我国当前没有建立完整的基本道德目标体系是不无关系的。我们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各门学科课程标准等,在宏观德育上着墨较多,鲜有与之配套的、基本的、可供操作的具体规范。正是由于没有给出具体规范,让开展德育实践活动的一线教师无所适从,只能照本宣科。这样的德育不免空洞,其效果可想而知。
因此首先要制定科学、人文的现代道德目标体系,以正本清源,给予人们辨别是非的依据,这应该作为当前落实以德育为首要教育任务的当务之急。尽管说构建现代道德目标体系涉及多个领域,工程浩大,然而值得庆幸的是,在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中,蕴藏着丰富的道德文化资源宝库――成德之教、为己之学,为我们构建现代道德目标体系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我们应汲取其中丰富的营养,在继承的基础上,发扬光大其思想,摒弃其糟粕,与时俱进,构建现代道德目标体系。这种体系必须符合社会实际,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还应适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道德判断水平,分层递进。我认为,当前应该初步尝试建立忠、孝、仁、义、礼、智、信、诚、和、勇、毅、廉、耻、恕等分支目标体系,用于指导道德实践。
其次,要整合各学科、各学段基本的道德规范,使其具有一致性,形成道德教育的合力,达到1+1>2的效果。现行课程标准是分学科制定的,体现了重科学、重知识而轻人文的倾向。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利用各门学科特色资源,对学生实施品德教育略显不足,值得注意。
最后,还要把握教育的度。德育重在体验、熏陶,忌讳空洞的说教和拔高要求,应该把握道德规范底线这个度,开展务实的德育。在此基础上,注意引导向上,润物细无声,实现德育的升华。在实施德育的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一个现实的冲突问题。儒家非常注重个人的修身养性,修身是需要用一辈子来做的功课。“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儒家讲究的修身方式是向内使力,属于内敛式的自律,不事张扬。而我们习惯的就是儒家的这种自律方式,这正好与新课程所倡导的张扬学生个性相冲突。如何让学校德育既符合传统,又符合培养改革开放所需要的、具有世界眼光的学生的要求,并使其和谐共济?怎样破解这一难题,是对每位教育工作者能力的考量。
二、借用儒家智慧,丰富德育内容
我国已经是具有世界影响的大国,需要大量具有现代人文涵养和世界眼光的人才,教育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目标。1972年,世界正处在机械化时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此提出了“学会生存”的教育目标。当世界步入信息化社会时,高科技的迅猛发展缩短了人们之间的时空距离,生产方式发生了重大转变,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行为与生活方式。对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89年提出了“学会做人、学会关心”的教育目标,改变了以前重知识获取的教育目标,转为突出行为养成目标,这已经成为世界教育的潮流。
针对国际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教育也应因势而变,重点关注对学生的相关品德和品质方面的培养。一是充分利用儒家“成德之教、为己之学”的资源优势和智慧,教育学生践行现代道德,“立德、立言、立功”,学会做人、做好人,成大事。二是尊重与关爱生命,讲仁爱,施仁德。仁自孝始,转而关心同学和师长,再到“泛爱众”。按照由近及远、由小到大的方式,依次进行。同时,注重“和”文化在解决争端分歧中的作用,主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儒家思想,使得仁爱真诚而非虚伪。三是切实做好诚信教育,要求学生牢固树立诚信意识。“市场经济本身是诚信经济,已是被广泛接受的观念……诚信是人们利益追求中所必须遵循的道德准则,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道德基础……在市场经济中,市场行为就是契约行为,诚信是市场契约的基础。” “人无信不立,企业无信不振,国无信不兴。”让学生明白,一个 “无信”之人,是无法在一个讲信用的社会里立足的。
必须注意的是,在利用儒家思想来丰富教育内容时,要关注时代背景,应引用民间广为传颂的经典,用故事的形式呈现,以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其保持注意力,从而提高育人的效果。
三、开设国学必修课程,传播儒家文化从娃娃抓起
以儒家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丰富的人文精神滋润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中华民族人才辈出,屹立世界之巅达数千年之久。进入科技时代,西风东渐,在“科技强国”的呼喊声中,崇尚科学成为社会的潮流。反映在课程设置上,科学类课程占主导地位,英语处于强势地位,动摇了母语的主体地位;反映在教育内容上,重科学知识轻人文素养,传统文化散落于各年级教材中,难成体系,其影响力日趋式微。如此,将会影响母语的传统地位和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进一步影响到社会整体道德水准。
中南大学应用伦理学研究中心课题组就“中国道德文化传统践行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形成了题为“传统美德的呼唤”的调查报告。该报告指出,文化程度与道德文化传统理念践行状况的评价成反比,农民的评分最高,学生与商业从业人员次之,公务员的评分最低。由此说明,社会地位与道德示范存在着反差。课题组认为,传统道德文化作为一种知识体系,必须世俗化,并按世俗化的方式进行传播,才可能被现代化,进入人们的生活实践。
由此可见,我们应该借鉴儒家传统道德文化传播的成功方式,恢复其传统地位,为提高社会整体道德水平做好奠基工程。第一,将传统文化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语文中独立出来,重新开设国学必修课程,以真正扩大其影响,捍卫儒家传统文化的强势地位。第二,要改进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使之世俗化,成为人们容易接受的知识体系,“微言大义”,让“文”真正载“道”,而非政治教条化。第三,弘扬儒家的传统文化,要有历史的紧迫感。要像普及英语、计算机一样,从娃娃抓起。我国有这方面成功的历史经验,可以借鉴。总理在回答记者提问时,从容不迫,旁征博引,得益于他小时候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就是最好的例证。第四,改编儒家传统文化内容,使之成为启蒙读本,使蒙童从小接受儒家传统文化的熏陶,为他们将来追求美好幸福生活、升华人生境界奠定基础。
四、弘扬儒家传统文化,滋润时代新人
基于以上观点,中小学校长尽管无力改变教育的大环境,但可以营造学校教育的小气候,在学校这个局部环境里,成为弘扬儒家传统文化的实践引领者,并有所作为。
我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80%以上的学生是来自全国各地进入武汉市经商、打工的农民工子女。他们原来生活的文化背景各不相同,道德判断水平存在差异,却都生活在城市的最底层。大多数学生存在自卑心理,还没有真正融入城市的生活和学习之中。面对学生队伍的现实状况,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引导正确的道德实践,提高其道德判断水平发展水平,我们大胆尝试将儒家传统文化引入学校教育当中,作为德育的有益补充。
⒈将儒家传统文化列入校本课程,作为统一的“读经颂典”课程,实施课程管理,在时间上予以保障。
⒉开发“读经颂典”校本课程教材。学校组织骨干教师成立“读经颂典”校本课程教材开发团队,从传统蒙学丛书中选取经典篇章,作为学生颂读经典的内容,如《百家姓》《千字文》《幼学琼林》《弟子规》《论语》等。同时,根据学生的识字、认知和道德判断水平,将所选内容依序编排,并配以通俗易懂的译文,帮助学生理解。学校已经编印“读经颂典”校本课程教材6套,免费提供给各年级学生使用,让学生有“经”可读,期待他们因此受用一辈子。
⒊专项检查落实。学校教导处按照课程管理的基本要求,对各班落实“读经颂典”校本课程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包括教师的“读经颂典”校本课程计划、备课、上课情况,学生读书、背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