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电影行业的背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电机及拖动基础;应用型专业;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1-0108-02
电机及拖动基础作为自动化专业及相关专业的一门基础性专业主干课程,在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等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传统的教学过程及教学模式今生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高等院校要优化结构办出特色,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为响应国家的高等教育改革政策,作者所在的高校作为湖南省首批进行应用型转型试点的两所高校之一,大力推进学校向应用技术方向转型发展。为响应学校号召,本文结合对自动化专业电机及拖动基础课程多年的教学经验,以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对电机及拖动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进行改革研究。
一、电机及拖动基础课程特点分析
电机及拖动基础是我校自动化专业、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属于专业必修课程。在当前版本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其理论课时为50学时,实验课时22学时,理论与实验独立考核。从教学内容上看,该课程以《电路原理》、《大学物理》为先修课程,后续课程包括《计算机控制系统》、《运动控制系统》,电机及拖动基础课程涉及到电路原理、磁路理论、电磁力学等,授课内容多,教学内容中包含一些较为抽象的概念,如磁路基本原理、磁动势、电磁力、电磁感应、感应电动势等等,学生的理解难度大;课程内容包括电机学原理及电力拖动两大内容板块,相关内容的相互衔接较为松散。
二、调整优化理论教学内容,突出工程应用的课程教学体系
电机作为电能与机械能之间的转换设备,在当前的社会生产与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现代化生产活动中最主要及最广泛使用的动力设备,在国家大力推进应用型专业教育的转型及重视对学生开展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基本方针下,根据用人企业的实际需求,结合学校对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即培养能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对课程的教学大纲进行修订。按照对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对理论教学内容体系进行调整,对相关知识点进行分类,对教学内容授课时数及授课重点进行规划,突出对学生工程应用能力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实现与企业的需求及行业资格考试内容的合理衔接。如直流电机的原理与组成结构部分的教学,对于直流电机的绕组结构及分布内容进行压缩,只需要介绍磁极对数及极距两个基本物理概念;对直流电动机的转动原理进行较详细的分析,而对电枢反应及直流电机的换向等内容,不对其产生原因进行深入分析,而只简单介绍换向不良产生的危害,电枢反应的影响,将理论分析困难的内容进行压缩,突出对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
在电机及拖动系统的整体教学内容中,包括直流电机基本原理、变压器基本原理、交流电机原理、交流电机拖动系统等内容。在常用的经典教材中,章节顺序按直流电机的结构及原理、变压器、交流电机的基本结构及原理、直流电机拖动系统、交流电机拖动系统等章节内容编排,在教学执行过程中,如遵循按章节顺序进行教学的常规思路,即先讲述直流电机结构及原理、变压器、交流电机的原理及结构,再讲述电机拖动系统的相关内容,则教学内容会出现衔接问题,学生在学完交流电机的结构及原理部分内容后,对直流电机的相关原理内容已经出现了部分遗忘的情况,此时再讲述直流电机拖动内容,需要安排不少的时间对前面的运行原理部分的内容进行复习。对教学内容及教学顺序进行合适的调整,将直流电机的拖动内容安排到直流电机的结构与原理之后,将交流电机的拖动内容安排到交流电机的基本原理之后进行讲授,将整个课程的教学内容分成三大板块,即直流电机及其拖动系统,变压器,交流电机及其拖动系统。在教学过程中,讲授了相关的电机原理之后即开始讲授电机拖动系统,通过相应的电机拖动系统的实际应用案例强化对电机结构及运行原理的理解。
随着电力电子变流技术的发展,交流电机目前占据电机应用领域的主导地位,直流电机因为体积大、价格高,其市场占比逐步降低,但在一些对调速性能要求高的场合具有不可替代性,结合当前电机及其拖动系统在行业中的应用状况,对电机及拖动系统课程的整体教学课时进行分配,突出交流电机及拖动系统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核心地位,适当对直流电机及拖动系统的部分不常用的理论内容如绕组分布等教学内容进行删减。
三、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面向实际应用,提升教学效果
电机及拖动课程涉及到电学、磁学、动力学、热力学等多门学科,电机拖动系统与实践联系密切,其先修课程主要包括电路理论、大学物理,课程中抽象性的概念内容较多,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学习效率,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用到多种教学方法,善于运用对比教学法,如电路与磁路理论的关联性强,并存在很强的对应关系,如表1所示,通过学生所熟悉的电路参数及欧姆定律,引导学生理解磁路的基本特性及磁路欧姆定律。
对重要及基础的概念,在讲述时既要做好基础知识的铺垫,又要做好知识点的凝练与归纳,要做到深入浅出,如直流电机的基本运行原理,涉及到能量的变换、电磁力学、运动力学等多个知识点,在电机的起动过程中,内部磁场、通电的电枢导体、电刷与换向片三个要素缺一不可。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时,根据电动机运行的三要素,总结出电机运行原理性口诀:电生磁;电磁生力;变磁生电。电生磁,即电机运行过程中,依靠励磁电流产生气隙磁动势,形成空载内部磁场(运行要素一);电磁生力,指载流导体在磁场中受到电磁力的作用(运行要素二);变磁生电,即电枢绕组内的磁通变化时在绕组内部产生感应电动势,完成电动机的能量转换任务(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结合电动机的电刷与换向器结构(运行要素三),归纳总结出电机在运行过程中的电磁关系及连续旋转的基本要素。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放射式展开,如励磁方式知识点的讲授,可先复习直流电机运行的三基本要素,指明内部磁场属于直流电机连续运行的三个基本条件之一,随后则可引出电机的励磁方式,指明内部磁场的必要性及内部磁场形成的技术手段,形成课程知识点的发散及串联。
将相关的工程应用案例情景引入到课堂中,通过对案例的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加深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电动机的运动方程平衡部分,有转矩平衡公式:Te-TL=J■,在进行公式的深入分析之前,需要对电磁转矩、负载转矩及转速正方向的定义,并根据公式确定系统运动的平衡状态、过渡状态,随后引入负载转矩特性分析内容,对不同负载的转矩特性进行分析,按照恒转矩负载、通风机类负载、恒功率负载三类分析负载转矩与负载转速之间的关系,在分析过程中,对于不同的负载,可结合专业的实际情况引入对应的实际生产机械图片,增强学生对课程的兴趣。
在对电机的基本运行原理及调速知识有了一定掌握之后,教师可结合专业定位情况,挑选一些实际应用中的相关案例,使得学生加深对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能应用所学知识,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对相关专业知识进行创新应用。比如结合目前国内电动助力车及电动摩托车等旺盛的市场需求与销售情况,给学生提供一款用于电动摩托车的直流电机的铭牌数据,让学生根据铭牌数据回答问题:降低电枢电压时电动机的瞬时转速及电枢电流数据是多少?稳定后有何变化(负载不变)?直流电动机的调速方式怎样实现?调速过程中能量损耗及能量转换关系有何变化?通过回答上述问题,使学生学会应用相关知识分析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在此基础之上,可进一步拓展学生解决应用问题的能力,载人用的轻便电动自行车与主要用于载货运输用的“爬坡王”电动车的电机在选型上应该注重哪些方面的参数区别?对一些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则可继续引导:为了提升一次充电的行驶里程,可否将回馈制动应用于电动自行车?并指导其设计一些小型的验证性实验装置。通过以上的教学过程,将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实际应用紧密联系,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四、结论
电机及拖动基础课程是自动化及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与实际应用联系紧密,为满足专业人才培养向应用型转型的需求,在新的培养体制下,将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有机整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打造重点突出、与应用密切结合的课程内容体系,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经过实际的教学试验,验证了改革的课程教学比常规教学效果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顾绳谷.电机及拖动基础(第四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信息技术在社会范围内的广泛应用,数字化时代逐渐到来并对各行各业的建设发展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对于电影电视来说,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电影电视在发展过程中加强了对数字化建设的探索,数字化建设进程逐渐加快,在推动本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同时也为社会大众提供了相对优质的信息服务,受到社会的高度重视。因此对电影电视数字化时代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电影电视数字化概述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在社会各行各业中的广泛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的进步,电影电视行业也在此影响下经历了一次巨大的变革,并且数字化是这一变革的核心思想。现阶段在电影电视行业中,传统的胶片电影正逐渐向着数字化方向发展,模拟电视的数字化发展趋势也日渐加强,在推进电影行业的现代化建设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电影与电视在推进数字化建设的过程中存在许多相似点,但是受到技术限制和行业发展的影响又必然存在着相应的差异,在深化建设和发展方面具有个性化的需求[1]。从广义上进行分析,数字化的电影和电视都是新时期多媒体通信技术在不同行业和领域中的体现,并且在表现过程中能够凸显出个性化特征。但是在研究中需要注意的是电影和电视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只有认真分析和探索电影电视数字化演进过程中存在的异同,才能够产生对电影电视数字化时代的深入理解,进而为电影电视数字化建设发展提出合理的建议,逐步推动影视行业的现代化进程。
二、电影电视数字化时代解析
电影电视是在现代科学技术的推动下产生的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电影电视从产生之初就开始受到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行业的发展呈现出逐渐加强的趋势。从总体上看,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其在电影电视行业中的应用为电影电视的数字化建设提供了可能,也为电影电视的现代化发展拓宽了思路[2]。在这一背景下,随着科学技术在我国当前社会逐渐趋于繁荣发展,数字化时代也逐渐到来,电影电视在这一特定的社会中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对电影电视行业的现代化建设产生着特定的影响。
从电影电视的发展历程进行分析,电影对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和探索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中期以后,1962年美国著名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的伊文· 萨特兰德博士经过充分的研究首次创立了计算机图形科学,极大地推动了计算机生成图像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电影电视领域影视工作者对电影电视图像进行重塑的可能性。
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计算机动画片开始出现,以《星际旅行》为标志的数字化建设逐渐受到重视,数字化时代开始到来。到20世纪末期,已经开始出现第一步数字电影,并且这部电影的出现在影视行业中引起了极大的反响,由此开始数字电影逐渐增多,并成为一种重要的电影形式,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和文化价值的《黑客帝国》和《泰坦尼克号》就应用了大量的数字化电脑特技技术,整部电影开始表现出数字化特征[3]。
到新世纪初期,中国也已经开始尝试创作全数字电影,并且代表作品《青娜》在北京首映,让观众真正领略了数字电影的魅力和能够带给人的震撼之感,取得了良好的首映效果,正式标志着我国数字化电影电视时代逐渐到来。
在普通的社会大众看来,电影电视的数字化当前一般只应用于好莱坞的特技镜头中,中国电影电视的数字化发展态势相对较差,但是实质上,我国电影电视创作中,看似平凡的镜头其实也大量的应用了数字技术,如传统历史影片《万隆会议》,其中在会议室踱步,会议室窗外火树银花场景中夜空中绽放的烟火就是用数字技术合成的背景素材,节省了大量的烟火拍摄费用。
2001年后,我国电影电视的传媒航母也开始加快数字化建设,并且在其影响下,广东佛山等地加快宽带数码频道的开发,数字电视逐渐发展起来,给社会大众带来了高质量的数字传媒服务。一些数字化建设水平相对较高的城市还尝试开设了互联网接入、视频点播、证券交易系统等业务,社会大众在接受电视信息传播服务的同时也能够享受到其他服务功能带来的便利,促使我国电影电视数字化得到了更为深入的发展[4]。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一般意义上的数字电影和电视已经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一些电信和互联网公司在发展过程中把握机遇,纷纷进行了互联网电视数字化探索,极大地推动了国内数字传媒的发展,为电影电视的数字化建设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到现代社会,一些大型的商场和购物中心中已经开始网络电视营销,并且能够直接在商场中播放电视节目,即使是老款的电视机也能构借助“视讯随选器”的设备获得互联网电视的相关功能。应用互联网电视,社会大众不仅仅能够收看相关电视节目,还可以借助互联网信息系统获取网络信息资源,数字电视的功能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
同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互联网电视逐渐在普通家庭中得到了一定的普及后,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休闲娱乐方式也受此影响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甚至基于互联网电视在社会群众中的受欢迎程度,一些商家也发现了商机开始探索相应的互联网电视业务,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互联网电视在社会上的广泛传播,并且这种传播带动了多种行业的进步。
可见,电影电视的数字化建设对人们的生活和娱乐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互联网时代的进步,真正让社会大众感受到了数字化影视的美妙。纵观世界电影电视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无声到有声再到彩色,数字化电影电视已经成为电影和电视的第三次革命性发展,在推动影视行业的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未来社会中,电影电视行业要想获得更大的发展,还应该加强对数字化建设的重视,以数字化为契机开拓未来发展道路,唯有如此,我国电影电视行业才能够紧随时代步伐,在日渐激烈的世界竞争中获胜。
三、结语
电影电视的数字化建设是当前科学技术影响下的必然趋势,并且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学技术在电影电视行业中的应用逐渐增多,这种数字化建设趋势还必然会日渐加强。因此在电影电视数字化时代背景下,应该进一步加强对数字化建设的探索,以数字化的力量推进我国影视业的进步,争取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关键词] 钢琴音乐;发展;美学特征;美学表现;作用
在我国现代社会中,音乐逐渐成为电影背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并贯穿于电影作品的始终。其中,被誉为“乐器之王”的钢琴其音乐在影视作品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位置,它具有音域广、音色美和丰富的表现力等特殊性能,特别是在对影片的故事结构、审美艺术及意境渲染等方面都存在着特殊的意义。在现代电影行业中,人们把钢琴音乐作为一种新的素材,与电影的画面、旁白等元素共同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故被视为“电影中的璀璨明珠”。因此,将钢琴音乐融入电影作品之中,受到越来越多的电影人士喜爱和推崇,不仅因为它独具特色的音乐功能和美学特质,而且它所带来的美学意义为电影行业的发展构建了更多无限的可能空间和想象。
一、钢琴音乐的发展及美学特征
作为一门独立艺术学科存在的音乐,有着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特殊性和综合性,它在电影艺术的动态构成中,将故事内在的含义同现实生活中的人生哲理合二为一,呈现出审美情趣和视听上的美感。中国音乐有着几千年的发展历史和优良传统,其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在于其是否具有丰富的感情内容和审美趣味,如果没有表现内心情绪的手法只是纯粹的声响,那么音乐便没有生命和内涵。钢琴音乐的历史是漫长曲折的,钢琴音乐能够主观自如地唤起人们对似真非真的现实美景的想象。钢琴音乐的表现力极为丰富,主要特征与演奏者所表现出的艺术魅力不可分割,钢琴音乐一生追求落在以情感人的角度上,不分国界种族,在钢琴音乐发展和演变的过程中,不仅在描述主人公情感历程上有所发挥,而且在描述自然现实主义的方向上也堪称为最好的乐器。总而言之,钢琴音乐作为电影中的一种新体裁形式存在,在表现主人公的个人情感和创作意图,引发欣赏者的感情共振和艺术想象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位置和作用。最终以抒发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从而引起观众在情感和心理上的共鸣,也正因为如此钢琴音乐这种特殊的美学特征被广泛应用于电影作品的各个环节之中。
二、电影中钢琴音乐的具体美学表现
随着电影中音乐的出现,以钢琴音乐为主要题材的电影越来越多,在这些影片中钢琴音乐的美学体现被发挥得淋漓尽致。在钢琴音乐美学因素的基础上,从三个方面分析它在电影作品中的具体美学表现,即起着抒发故事情感、营造背景氛围和提升电影艺术品位的作用。
1.抒情作用是音乐本身都具备的一种功能,特别是在电影中的钢琴音乐可以起到很好的抒情作用,提升电影的审美感受,钢琴音乐类型根据不同的背景有明确的限定,如紧张的情节应配以急促的音乐,惊悚的场合大多配以高低起伏的音乐等。但是,在任何场景下的钢琴音乐所抒发的情感都是清晰具体的、有所突出指向的,它特定的抒情功能被十分明显地体现出来,并极大程度地融入电影本身中去。在当今很多电影作品中,比如电影《立春》和《音乐之声》中,前者女主角演奏的钢琴音乐反映出她对于艺术的无上追求和崇敬,以及对于爱情的渴望和骄傲,而后者中的钢琴音乐完全展示出女主角积极的人生观念和性格特征,随着钢琴音乐的不同旋律也突出了她对于爱情的心理变化。
2.同时,钢琴音乐对于营造电影的背景氛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部优秀的电影,如果没有了声音元素的加入,电影也就失去了鲜活的生命,比如《钢琴家》中钢琴音乐在营造背景气氛方面也发挥很好的功能,电影中四处躲藏的钢琴家最终能够逃生,发现他的德国军官并没有表现出纳粹刽子手的模样,当男主角躲进阁楼时,楼下传来了德国军官弹奏的《月光奏鸣曲》,琴声清冷悲伤充满了人情味,在此钢琴音乐努力营造出一种悲伤的氛围,钢琴的运用为后面的电影很好地做了铺垫。又如电影《海上钢琴师》中的斗琴片段,主人公与爵士乐大师片中的三次钢琴较量让人为之惊叹不已,也体现出影片中的部分。此刻钢琴演奏的美学意义被非常明显地体现出来,主人公的倾情演奏,钢琴曲时而舒缓低沉,时而急促高亢,钢琴唯美的曲调让观众进入到跌宕起伏的音乐中,而剧中的主人公也已经完全陷入到音乐的海洋,完全忽略了蓄意挑衅他的演奏大师。最重要的是观众在钢琴营造的氛围当中体会到主人公的内心孤独世界和美妙绝伦的音乐技巧,前两首钢琴曲子使观众在剧情中提出问题并想象结果,直至第三首钢琴曲完成,使观众放下紧张情绪而豁然开朗。此片中钢琴音乐同人物画面结合得淋漓尽致,声音在此贯穿到每个细节,让人不免感叹。
3.除了在营造背景和抒情之外,钢琴音乐在提升电影的艺术品位方面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从更深层的意义上讲,在诸多的音乐中钢琴音乐是最具有高贵特质的音乐,也最为被观众所接受和熟悉。在电影中注入钢琴音乐,可以有效提升电影作品的艺术品位,在很多作品比如《钢琴课》《海上钢琴师》《天使爱美丽》等以音乐作为主题的电影中,钢琴在其中的取材比例相比其他乐器多出很多,因为电影中钢琴音乐本身就是一种对艺术上的享受盛宴。此外,钢琴音乐作为背景音乐被运用在很多电影中使电影增色不少,而且影片中选择的钢琴音乐也多以肖邦、贝多芬、德彪西的钢琴名曲为主。钢琴自由的曲调可以让演奏者跟随自己心声完美展现出,使内心得到缓解和释放,电影中行云流水般的音符在释放无尽的浪漫同时给观众带来优美的音乐享受,随着钢琴音乐的深刻演绎,电影的艺术品位也随之提升。比如在电影《钢琴师》中,非犹太裔大提琴演奏家的钢琴演奏片断,在她演奏巴赫的《G大调前奏曲》时,表情庄重内心却是十分悲痛,钢琴音乐让观众更加体会到主人公对纳粹的痛恨,而与她内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又形成深沉对比,这种深邃耐人寻味的艺术感觉直达观众内心,从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电影的艺术品位。
三、分析钢琴音乐在电影作品中的美学作用
在当今很多电影作品中,影片的内在之美是现实生活中许多审美的主体所追求向往的一种美,观众从感官的接触、情感的共鸣逐步到达对电影深层内涵审美的理解,从而揭示出电影作用在审美主体的感官上、感情上以及心理上不同层次的美感效应。此外,钢琴音乐的魅力就在它特殊的声音,钢琴演奏比其他乐器更富于浪漫感,从美学的观点出发,电影中的钢琴音乐可以使观众更好地把握剧情和洞悉人物的内心情感,最后使两者达成思想上的共识,这也是电影中钢琴音乐的真正内涵。在《阿甘正传》一片中,影片开头一片缓缓飘落的白色羽毛和着背景音乐出现,随着悠扬缓慢的钢琴音乐,影片中的白色羽毛随同音乐起伏跌宕,最后羽毛落在主人公的脚下,故事开始。而故事结尾同样是悠扬的钢琴音乐,影片结尾主人公把儿子送上了校车,从他的书中落下了一根羽毛,又开始随风飞舞。钢琴音乐同整个故事完美融合为一体,不仅吸引观众的眼球,同时深刻体现了人物内心的情感波动,给人以美的视觉感受和心灵感受。
电影作为一种视听结合的现代影视艺术,其中电影音乐的创作在如今越来越被艺术工作者所重视,一部电影的成功与否和其中的音乐有着莫大的关联。钢琴音乐以其独到的艺术功效和美学价值受到人们的高度评价和重视,因为电影音乐直接影响观众在观看影片时的情绪与心理活动,钢琴音乐既能主导环境背景的艺术美感,给观众以艺术感染力和渲染力,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又能与电影有机相结合,达到“乐中有景,乐中有情”的效果,使观众得到“以情动情”的最佳艺术认知。在《海上钢琴师》中,从影片的开始部分一段欢快的钢琴曲开始,使观众感受到主人公心中的悲伤与孤独,直到在一次船房录音的时候看到窗外出现的女孩,使主人公真正感受到爱的真谛和潜藏的温柔,他的眼睛跟随她的脸,同时弹奏了一曲即兴的以爱为由的曲子,让录音师哗然。这时的钢琴音乐音调舒缓、清新欢愉,整个片段中钢琴音乐的曲调随着女孩的行为而变化,电影中钢琴音乐真实和细致地塑造出主人公的情感内心,不仅使电影画面感变得生动鲜活,也让欣赏这部影片的观众达到了情感上的共鸣,体现出美学上的真正价值所在。
随着我国影视行业的快速发展与不断变革,钢琴音乐的特殊美学效力在电影中被发挥得淋漓尽致,并且揭示出它在电影美学中的效能是通过从审美感官过渡到审美感情再转化为审美理解这样一个逐渐深入的审美过程,它的流程随着社会的发展反映了审美的动态性,成为当今社会越来越普遍的一种审美现象。钢琴因素的运用表明了“美”永远是人们所追求的精神方向,而电影中表现出的意境美态仍然是许多审美主体在心底追寻的美好。因此,钢琴因素的融入将电影作品中的内在主旨与观众的内心紧密结合起来,达到深化电影作品文化内涵和抒发电影美学的现实意义,也正因为钢琴音乐的美学意义,钢琴音乐才会被广泛运用于电影中,以从根本上达到引起观众共鸣和使观众获得审美趣味的目的。
四、结 语
总而言之,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当今社会,钢琴音乐在影视作品中的重要性使得创作者更应该重视其功能和意义,在电影音乐中,钢琴音乐的本体和载体便是音乐和乐谱,钢琴演奏的画面一般是不会出现的。一部好的电影离不开好的钢琴音乐,它使得电影作品的审美感受得到升华和稳进,也使得电影中人物特点更加鲜明,电影画面更加丰富。从美学意义角度上看,钢琴音乐不仅丰富了电影语言的叙述和表达,而且有力地给观众带来新的感官享受和视听体验。同时,钢琴音乐在电影中有着强大的艺术表现力和美学因素,这就使得它在营造背景气氛、抒情力和提升电影艺术品位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作为乐器之王的钢琴,其音乐在电影的艺术构成中展现了不同于其他艺术元素的美学功能。
[参考文献]
[1] 杜恩云.浪漫主义钢琴音乐的美学特征[J].艺术研究,2006(01).
[2] 敖坤.美学视域下电影音乐的功能――兼评《钢琴师》的电影音乐[J].电影文学,2009(02).
[3] 李佳.钢琴音乐在电影中的美学意义――以《钢琴家》《音乐之声》《海上钢琴师》等为例[J].电影文学,2010(17).
[4] 刘向阳.论电影音乐的审美特征及艺术性表现[J].电影文学,2008(07).
[5] 潘屹.电影《钢琴家》中钢琴音乐的美学意义[J].电影文学,2010(05).
[6] 杨彤.钢琴演奏艺术中的美学因素[J].消费导刊,2009(08).
[7] 李锐.《海上钢琴师》的经典镜头分析[J].华商,2008(03).
论坛上,编剧、系列电影《尖峰时刻》创作者罗斯・拉玛那,《怪物史莱克》艺术指导乔拉莫・阿莱托斯,以及Oculus故事工作室视觉开发师科瑞尔・汉森,分别就美国电影行业现状、IP开发、虚拟现实(VR)技术、人才培养等当下电影行业发展的热点话题分享了好莱坞的先进经验,陈舒、韦正、马华、田博等多位活跃在影视领域的中方创作人与三位主讲人对话交流,对国内电影创作中遇到的现实问题、实操方法以及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好莱坞电影推行“帐篷模式”
现任ACCD电影学院本科部及研究生部主席的罗斯・拉玛那拥有丰富的剧本创作经验,他分享了美国电影行业现状以及电影IP系列化开发方面的经验。
罗斯・拉玛那表示,过去几年美国电影制作发生明显变化:一是过去80%的票房来自于美国本土,只有20%来自于国外市场,现在情况完全反转。自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美国电影院线和DVD发行两个渠道都出现了颓势,而以中国为代表的国外市场快速成长。二是电影特效变得越来越重要,“如果现在还有哪个电影没有任何特效的话,将会非常困难。”
罗斯・拉玛那介绍,如今好莱坞电影采用了一种被称为“帐篷模式”的运作机制――就像帐篷的结构一样,里面有一个主棚,下面有几根支柱。“现在的大成本电影担当了主棚的作用。很多电影制作公司更喜欢做大成本电影,比如相对于制作成本在1000万-2000万美元的项目,他们更倾向于投资1亿-2亿美元的。因为这种电影视觉效果惊艳,对于观众具有更大吸引力。虽然大制作的风险更大,但是票房收益也会更高。”
在关于IP的互动交流环节,《爱情公寓》系列电视剧编剧韦正认为,将原著IP改编成电影剧本,保持整体调性、人物塑造以及内涵核心的一致非常困难。罗斯・拉玛那分享了自己的经验:电影人的要务是拍精彩的电影,只要体现出原著精神,做适当改编并无不妥。“要把厚厚一本书浓缩到2小时电影当中,我们必须有所权衡,如果让我在忠实于原作和做优秀电影之间选择的话,我永远会选择后者。”
罗斯・拉玛那、陈舒、韦正都拥有系列化电影作品的开发经验。罗斯・拉玛那表示,上世纪90年代拍续集还没有现在这么普遍,但是他在写作时总是留下开放式故事结尾,以便保留未来有更多故事发展的可能性。
曾创作过《绣春刀》《极速天使》《盲人电影院》《梦想合伙人》等作品的编剧陈舒表示,自己起初并没有创作《绣春刀》续集的想法,但在创作过程中有了对人物的主观情结,非常想把人物后面的故事创作完。
韦正认为,所谓IP系列化,就是在策划时必须将影片架构在可持续发展的平台上,除了基本的人物设定和空间架构,故事必须是可延展的。“我对于IP的理解,并非简单地写一个好剧本,或者塑造某个很好的人物。最重要的是构建新世界观,这是IP真正核心的东西。”
VR应该有自己的叙事方式
科瑞尔・汉森就职的Oculus故事工作室是隶属于Facebook的虚拟现实工作室。他表示,目前VR仍然处在早期开发阶段,作为新生行业,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肯定会有曲折和坎坷,但是大量投资依然在涌入。VR除了可以用来影像叙事之外,在广告、教育、建筑、社交媒体都有诱人的应用前景。“VR没有统一的应用前景,一切都是开源式的。”
VR大有作为的同时,也带来很多新挑战。科瑞尔・汉森探讨了以下问题:首先是VR涉及多个学科的交叉应用,需要不同背景人才通力合作。第二个挑战是,如何设计完全沉浸式的3D世界?至少目前的VR应用每次只能容纳一个观众。“传统的观影体验是制作者知道如何引导观众视线,但VR中每个人的眼睛就是自己的摄影机。”第三个挑战是如何创造更具互动性的叙事方式,这种叙事方式应该具有怎样的结构?“多年以来我们一直在试图设计互动式的叙事和体验方式,有了VR我们可以做得更好,可以营造出身临其境的感觉,让观众全身心进入到我们设计的世界。”但如何定义互动式VR电影是个问题,“有些人希望自己生活在电影当中,有些人则希望作为局外人观赏电影。”
在互动交流环节,北京电影学院副教授、编剧马华表示,无论是VR还是AR归根到底还是和故事有关。VR完全颠覆了电影叙事的方式和视听语言。电影讲求场次和叙事的节奏,这在VR当中怎样解决是个棘手问题。科瑞尔・汉森也认同这个观点,“把最新的VR技术与传统的叙事方式结合起来有很大难度,还需要逐步探索,VR应该有自己的叙事方式。”
曾创作过《谁的青春不迷茫》《魁拔》等作品的编剧田博提出,过去电影是被动欣赏的艺术,而VR让观众更有主动性和互动性,这种主动和被动的关系应该如何处理?科瑞尔・汉森表示,VR技术可以帮助营造多视角的体验,但也可能会极大影响叙事连贯性。他的下一个项目将尝试采用完全真实的互动式角色,将叙事者和旁白者贯穿于故事始终。
电影人才是实现创新的关键
伴随着近几年中国电影市场的繁荣,行业对影视人才的需求前所未有得紧迫,特别是适应中国电影工业化发展需要的技术型人才缺口凸显,已被业界公认为制约我国影视行业未来发展的瓶颈。
当天论坛上,浙江华策影视集团创始人、总裁赵依芳与ACCD校长特别助理马克・布雷顿伯格宣布,华策集团将出资200万元设立奖学金,支持中国新生代电影人才到ACCD的编导、特效等各专业学习深造,培育国际化影视人才。
成立于1930年的ACCD是全球知名的设计高校之一,较偏向于视觉艺术,其动画、广告和电影系在业界有较高声誉。此次奖学金计划支持6个学习名额,将由ACCD通过选拔程序筛选,华策在其中不参与任何选拔决定。浙江华策影视集团副总裁、华策影业(天津)有限公司总经理傅斌星介绍,奖学金属于公益性质,全行业的电影从业者均可报名,对于学成者,“我们当然希望能来华策工作,但是不会在奖学金上附加任何强制性条约。”
赵依芳表示,电影人才是实现创新的关键,培养有热情、有才华的年轻人对于中国电影事业至关重要。
马克・布雷顿伯格表示,中国电影目前整体来说还处在工业化初期,而好莱坞电影已经发展了100多年,在技术层面上有很多可资借鉴的东西。他建议中国在学习好莱坞工业化电影经验时,不要简单复制,“可以借鉴好莱坞的知识和制作电影的能力,但是原汁原味的中国元素不能丢失。”
此次浙江华策影视集团与ACCD除了达成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之外,还将在电影文化交流、电影制作等方面进一步拓展合作,华策未来计划做面向全球的电影项目,由ACCD来帮助开发和概念设计。
影视业VR新挑战
VR涉及多个学科的交叉应用,需要不同背景人才通力合作。
VR如何设计完全沉浸式的3D世界?
VR如何创造更具互动性的叙事方式,这种叙事方式应该具有怎样的结构?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
电影虽然是精神文化或是娱乐、艺术产品,但并不是说就没有标准。其实,在电影的主流产品上,产业标准一定是电影生存发展的关键。
作为一个有着百年沉浮与辉煌,拥有过无数明星、艺术家和巨大社会影响力,集文化、艺术与娱乐于一身的传统行业,中国电影于世纪之交从整体上向产业化转型,不能说不是一件大事。从国有资产的集团化运作、民营资本的大举进入,大型院线的建立,以及电影产量的激增、直到近年来风头正劲的“大片”不断“制造”出来的各种大事件,毫无疑问,产业化的电影已经吸引了从资本、人才到媒体等无数社会资源的源源投入。在这样一个全球争夺“文化创意”和打拼文化产品的时代,产业化的电影,终将会成为社会文化甚至是时代经济中的一支重要的力量。
但是,电影的产业化,最终唯一能够证明自己的,是为消费者源源不断地提供出符合产业标准的产品。文化产品,也有产业标准?当然有。既然是产业,就不是手工作坊,其产品就会有产业标准。内容思想的标准当然是一个,同样重要的还有产品的可使用或消费价值:喜剧片不让人想乐,惊险片不惊险,故事片讲不好故事,甚至乱七八糟根本不会讲故事,这都是基本产业或叫做行业标准的缺失。往深里多说一点,至少还应该知道好的故事应该大于情节吧――因为它需要塑造出人物和人物的命运。这其实都是电影产品的一些最基本的标准。从这个角度上说,今天的电影在吸引社会资源和产品数量上,确实显示出产业化强大的向心力,但与此同时,电影的吸引力却在不断弱化,具体一点说,恰恰是居于电影圆中心地带的主流电影产品普遍或大量低于基本的行业标准。对此,有人说是电影的人文精神的缺失,有人说是艺术追求的降低,有人说是简单地模仿外国大片必然死路一条,还有的说是因为电影市场的低迷造成了电影的恶性循环。这些都不错,但电影作为一个产业的职业化标准的缺失,无疑是造成其产品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代产业的特点之一,就是产品标准的精度甚至精确性日益提高,从而才能够取得广泛而巨量的消费者。没有特别爱好的消费者,肯定不会去买一辆哪怕是名牌车的首席设计师自己用手制造的一辆汽车,而宁可去买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标准产品。后者的品质保证肯定远远胜过前者。农民造飞机,可以,只要别上天,愿意造几架造几架,但敢坐的人肯定比造飞机的人胆子还得大,所以其产品大概只有一点昙花一现的精神和新闻价值。电影虽然是精神文化或是娱乐、艺术产品,但并不是说就没有标准。其实,在电影的主流产品上,产业标准一定是电影生存发展的关键。因为我们不可能就靠一个天才的灵光闪现,支持巨量的观众养成消费电影的习惯,而是要靠大量的、符合起码产业标准的电影,构成电影市场的存在。其实,天才也是有标准的。帕瓦罗蒂能够连唱9个高音C,但前提也是基本音调正确,音质优美,当然还有对作品的理解力,否则最多只是一种外国人制造出来的噪音。
电影的产业或行业标准,其实就是一件大事。电影名牌好莱坞,不是因为地方大,人多,而是因为那里组合了一流的专业人士、职业经理人,标准的产业链、合理的企业合作模式,更煌论其在产品生产上职业化的分工,和大量专业人员对电影产品从创意、故事化、制作、表演等诸多方面精细化和专业化的制造。仅一个剧本,往往是购入后屯积数年,几经专业编剧修改,再由剧本医生最终把关出厂,才能投入下面的生产链。只要看看斯皮尔伯格多少年前的票房巨作《侏罗纪公园》剧本的生产过程,就知道那可不是我们简单地理解的“改出来”的,而是由前后四批专业人员按照各自的特长一轮轮修正、“生产”出来的。如果从行业细分的角度上说,电影产品除了大的基本的行业标准,还有细分行业的标准。如前面所说,喜剧有喜剧的标准,动作片有动作片的标准,各种类型的电影可以追求推陈出新,千变万化,但并不意味着可以随便违反某一类别特定的基本标准。特技、CG图像有标准,最低标准也是要逼真,撞车要像真的撞才好,山崩地裂不能只是远远地比划几下。导演、表演有标准,叙事总不能前言不搭后语,表演起码要符合人物性格和人物情境。大片也有大片的标准,不但是大投资,还需要有大明星、大的故事构架,以及不少于若干的大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