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如何零基础学心理学

如何零基础学心理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如何零基础学心理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如何零基础学心理学

如何零基础学心理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朋辈心理辅导;大学生;心理教育

一、推进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的背景及现实意义

基于学校实际,在现有心理健康教育“学校—院系—班级—寝室”四级网络体系基础上,依托学校心理委员学生管理队伍,选拔、培训朋辈心理辅导员,将考核合格者安排至院系、班级开展心理教育相关工作。通过这一举措,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我校专业心理辅导力量的不足,有利于满足大学生多层次心理援助的需要。另外,推进朋辈心理辅导,还有利于完善大学生心理自助体系,形成“自助—助人—互助”的机制,不断充实、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二、构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培训路径

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心理健康教育逐步从对心理疾病的“治疗”转移到以“预防”为主,注重对学生潜能的开发和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这一思路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有着重大的意义。铜仁职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以积极心理学教育理念为引导,强化面向所有学生的心理健康预防与积极心理品质养成,以学生为中心在院内开展了一系列尝试性探索。一方面,通过对班级心理委员及心理委员学生管理队伍进行培训,将心理委员作为开展心理教育活动主持人辐射至全校开展活动,学校心理委员学生管理队伍则监督、指导各学院各班级的活动开展。另一方面,通过心理委员学生管理队伍的过程监督、结果反馈,使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老师了解整个活动过程开展情况,并根据反馈结果反思、调整、改进工作思路。为促使学生更好的开展活动,对其开展相应的培训显得非常有必要。

1.培训全校班级心理委员,培养心理教育及心理援助骨干

每一级新生进校后,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通知全校所有班级设立心理委员,心理委员在学生志愿、班级推荐的基础上产生。根据心理委员的人数、人员构成等实际情况设计培训内容、制定培训方案。通过培训,他们掌握基本的心理卫生知识、心理健康理念和心理辅导技能,成为心理教师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活动及掌握班级学生心理健康信息的骨干力量。他们在班集体中宣传、普及大学生心理卫生知识,传播心理健康理念,关注班级学生心理状况,深入观察并及时反映本班学生心理动态,发现个别学生有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时,及时报告学院领导和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老师等等。

2.招募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员,进行深入培训

通过对全体心理委员开展一系列培训后,在自愿报名的基础上,从全校班级心理委员中选出一批优秀的学生继续深入开展培训,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朋辈辅导的基本概念与定位、辅导技巧、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困扰分析、危机的识辨与转介、朋辈辅导员自我成长等等,主要采用团体活动形式进行,综合运用理论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解析、游戏体验等方式,在活动中参与、体验,掌握朋辈辅导员心理咨询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培训中注重朋辈辅导员自我心理成长,以“自助助人”的思路指导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准专业”成长。在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中逐步获得对加强对自我的认知,知晓自己在助人行动中自我的角色与位置,并在不断的实践中强化对自我的认识,不断进行自我优化。

3.强化技能训练,开展心理督导

培训结束后,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教师通过角色扮演、个案分析等方式对培训学生进行了考核,考核合格者,颁发朋辈心理辅导员证书。朋辈心理辅导员接下来赴所在院系开展相关工作,每周将所开展情况向指导教师汇报,并接受相应的督导。朋辈心理辅导的主要理论基础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理论观点,强调创设良好的人际心理环境,注重培养人的自觉成长(张淑敏,2008)。在后续督导中引入心理咨询成长小组的模拟练习:将所有成员分成三人一组,一人扮演求助者,一人扮演心理咨询员,一人扮演观察员。求助者扮演好个案角色呈现的心理问题,咨询员根据个案的心理状况进行咨询,观察员对整个过程进行效果分析并给出相应意见。三个角色轮翻进行,通过这样的模拟练习使大家对心理辅导员的角色有了深入的感触,并在不断的练习中学习会如何观察、尊重、真诚、积极关注、同理心,以及如何倾听、重复、澄清、反映、询问、自我开放、具体化等等。通过一系列深入的模拟培训,使朋辈辅导员在训练中加强了对自己的认知、体悟,并通过这种潜移默化的方式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

三、反思培训过程,创新工作思路,完善学生心理教育体系

1.总结培训过程,强化培训效果

每一次培训后,均要求心理参训者撰写培训心得体会,并将心得汇编成简报,让学生参与到对自己培训成果的收集、整理,促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培训效果,加强学生对培训知识、技能的内化。通过学生总结材料的反馈,使教师对培训效果加强了解,为培训反思提供了事实材料。从在他们的培训心得中,也体现出了参与培训的效果,如他们对作为朋辈心理辅导员如何在班极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特别是如何去发现班级同学潜在的心理危机、在日常生活中对心理有问题学生的观察和帮助、如何进行干预工作理清了一些思路。

2.反思培训过程,明晰工作方向

在培训中,虽然遵循“学生为中心”建构培训路径,将发展与成长的落脚点实践于学生,但一系列的培训后仍不可避免出现一些问题。首先,在整个培训过程中,由于学生心理学专业领域是零基础,理论讲解学时比预期的多,就使得实践练习的学时减少,从一定程度上还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其次,虽然将大家组成三人成长小组,给他们关于大学生校园生活、学习中常见的心理辅导个案,要求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真切体验个案的心理失衡状态、探索可能的干预措施,但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分身乏术并未能对他们的活动开展逐一进行查看,给予点评、建议。第三,非专业的朋辈心理辅导员在培训后将在班级实践中去获得经验与成长,在进行心理辅导中由于经验不足、知识不丰富及自身能量不足等原因而导致自身心理能量的“枯竭”,没有足够的能力保护好自己,心理可能会受到影响,给自己带来一定困扰。通过对存在问题的反思,为下一步更好地完善相关工作奠定现实基础。

3.创新工作思路,完善学生心理教育体系

对于存在的问题,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如何有效避免,不断完善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培训,值得继续深入探索、思考。现就下一步如何做好相关提出一些思考。深化“助人自助”朋辈心理辅导理念。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助人理念是“授人以渔”而非“以鱼”,只有使受助者提高认识或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形成自我教育自我训练,克服自己的心理缺陷,最终获取心理上的成熟、人格上的发展与完善。另一方面,在朋辈心理辅导员开展助人行动时,需要秉持中立原则,把握朋辈心理辅导的边界,勿过度自我卷入,在助人前选学会自我保护。加强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心理督导。朋辈辅导督导体系的缺乏,导致辅导员的持续成长需求不能满足(苏英姿,2006)。朋辈辅导员是在以学生的身份承担助人的责任,助人时可能会因为不切实际的助人目标、辅导中情感过分卷入或接受过多负面情绪而出现心理衰竭情况,这些问题如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指导和解决,是极不利于朋辈辅导员以及朋辈体系成长的。为了避兔和减少这种现象,加强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心理督导是必要的,应由专业心理咨询师定期评估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心理状态,及时讨论朋辈心理辅导员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在问题出现时给予疏导,或通过技能训练掌握一套适合自己的心理调节方法,以便处理自己出现的问题。强化积极心理学理念的引导。积极心理学旨在从人性的优点和价值出发尝试用积极的视角对各类心理问题做出适当的解释,从而激发人自身内在的积极资源和优秀品质最终帮助有心理问题的人,实现幸福生活的目标(王芳,2013)。这与助人自助的理念不谋而合,均旨在挖掘求助者内在的积极因素以应对当前的困难。积极心理健康理念的渗透重在心理健康意识的引导,在于积极的心理品质的塑造。培养和发展这些积极的心理品质进而拥有这些品质,不仅可以缓解人的痛苦提高生活满意度更可以成为一个真正把握幸福的人。对朋辈心理辅导员开展系统培训、督导还在于将这一批人打造成为具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良好的自我意识和健全的人格,在日常生活中善于进行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善于与人沟通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在班级中起到榜样和行为示范作用的人。通过自身的积极品质潜移默化带动、影响周围的人,从而实现心理健康的朋辈榜样教育。朋辈心理辅导是一个时间长见效慢的系统工程,其中包括人员的选拔、培训、督导、管理等环节,其中培训打造是最关键部分。今后,我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将进一步完善培训内容,夯实技能训练,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心理辅导知识和处理心理问题的技巧,打造具有较高心理自助和助人能力的“准专业型”的朋辈心理咨询辅导队伍,更大限度地发挥朋辈心理咨询员的作用,为学校广大学生服务。

参考文献:

[1]颜秋农.朋辈心理辅导理论与技巧[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

[2]张淑敏.高校开展朋辈心理辅导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J].教育探索,2008,8(206)

[3]程素萍.高教园区朋辈辅导的调查与对策研究[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

如何零基础学心理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跆拳道;情境教学法;策略

1.前言

近年来,由于国家实施高校扩大招生的政策,高校学生人数倍增,学生在体能与运动技能方面的差异与日俱增,这就对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提出了挑战。传统体育教学较多采用“教师讲一学生听一学生练一教师辅导”这种单向信息传递模式,教师是教育教学的主导者,学生是被动的受导者。这种传统的教学思想与模式便于组织教学和教学管理,然而却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其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在新时期,如何传承“授人以渔”的教学理念十分重要,笔者从多年的教学经验出发,以“授人以渔”为核心教学理念,以“情境教学”为主要教学方法,对如何更好地进行跆拳道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议,望对相似课程的教学有所裨益。

2.情境教学法在实践中应遵循的原则

2.1 跆拳道教学原则

2.1.1 全面发展原则

现今社会,教书育人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教师扮演的角色对学生乃至社会和国家都非常关键。教师不仅教授课本的知识,还需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步入社会、融入社会。所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让课堂连接社会,让社会进入课堂。

2.1.2 因材施教原则

在公共课程中,不同院系、不同地域的学生之间必然存在差异,因此教师应尽量做到因材施教。在教学过程中,不可能使所有学生都适应情境教学法,这就需要教师谨慎观察,随机应变地处理特殊情况,且不能因个别学生放弃部分群体,必须对全部学生都能负责到位,使其不断完善自我,进而达到齐头并进。

2.1.3 主体性原则

现在的教学一定要打破原有的观念,教师不能再墨守“授人以渔”的教学观念,应认识到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和如何在实际中运用。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师生角色的转换,教师要由“主演”变为“导演”,由“主角”变为“配角”,引导学生在教学中学习新的知识和培养全方位的个人能力。同时学生要充分体现自己的主体地位,严格要求自己,确立个人的学习目标。

2.1.4 创新性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一味的按照同样的方式进行教学,这样可能会物极必反。教师应当不断地开境教学法新的实施方式,借助于体育自身优势,善于发现,不断探索;同时还要开发、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创新精神。

2.1.5 激励性原则

要使情境教学法在更大程度上激发学习积极性,则需要教师通过言语等方式与手段加以引导。在学校教育中,学生成绩的好坏及各方面的表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他人能否对其进行有效的激励,因此教师应当注重激励性的原则。

2.2 影响跆拳道课堂教学效果的原因

教学内容设置目的性不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完善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根据自己的主观意识选择教学内容进行教授,使教学缺乏目的性。教学内容不能突出实战性。教师所选择的教学内容不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达到运用的效果,只是一味练习,教学内容缺乏挑战性。教学器材、场地、服装、和护具等硬件设施不能满足教学需求,大大影响了教学的效果。多数学生都是零起点,因此学生存在柔韧性偏差,大大制约了学生学习难度技术的需求。

3.情境教学法在跆拳道教学中的应用

3.1 情境教学法的涵义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目前,情境教学也正符合了新课程的要求,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他们自主学习,培养自主探究能力,进一步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3.2 跆拳道的定义及课程设置概况

跆拳道被称为朝鲜半岛的武术,以技击格斗为核心,修身养性为基础,磨练人的意志,振奋人的精神为目的,并将人的精神需求具体化的一项体育运动。简易的讲:跆拳道就是以腿为主,以手为辅的竞技搏击对抗项目。跆拳道的礼仪是跆拳道精神的具体体现。跆拳道练习虽然是以双方格斗的形式进行,但是不管它怎样激烈,由于双方都是以提高技艺和磨炼意志品质为目的,所以在双方各自内心深处都必须持有向对方表示敬意和学习的心理。因此在练习或比赛前后都一定要向对方敬礼,即跆拳道运动始终倡导的“以礼始,以礼终”的尚武精神。“礼仪”是跆拳道运动必不可少且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目前非体育专业的大学生一学期设置17周体育课程(即“三自”教学),由于大部分学生都是零基础,所以课程设置不宜过难,但所学内容必须能够使学生体会到跆拳道的真正内涵。

3.3 采用情境教学法的具体形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采取创新性的教学形式,打破陈旧的教学体制,而采取情境教学法不失为一种很好的选择。情境的创设来源于生活,在课堂中创设生活中存在的情境,让学生在课堂中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应用课堂“知识”。

3.3.1 课堂氛围的构造:从热身小游戏开始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何把学生从课堂外的心境带入课堂,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开始时采取可行的策略。在常规的热身活动后,选择富有带动性的游戏进入课堂可以产生积极作用。如进行“三国征兵”之类的竞争小游戏,通过游戏不仅起到了热身的作用,同时也将同学们的思绪从课外带到课堂,从课堂带入生活。

3.3.2 重视体育骨干的培养和“小团体”的划分

在教学过程中构建若干小组,安排固定的时间进行分组训练,小组长组织队员练习,最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和最终的考试。当今社会,良好的人际关系十分重要,在课堂中加强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意识,将有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出若干小组长进行管理,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管理能力,这是在其它科目的课堂上所不能达到的教学目标,也是体育学科教学中应当授予学生的一种贴于生活的能力。

3.3.3 进行简单的对抗性练习,体会乐趣的同时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

跆拳道的特点决定了其课堂氛围、引导方式与其它体育课程存在不同。跆拳道具有技击性,因此需在教学中适当安排一些对抗性的内容。比如初学跆拳道时,采取两人一组用脚靶或者手触摸对方肩膀和膝盖,同时计算得分断定胜负的内容,可使学生在体验简单技击的同时感受竞争的氛围。在进一步学习技术后,增加对抗的强度,或在学期末最后几节课中举行班内的跆拳道比赛,这就在无形中构建了学习目标,可有效提高学习积极性。同时,指出目标设置的重要性,可引导学生在平常的生活中制定适合自己的目标。

3.3.4 发挥跆拳道的礼仪精神,塑造学生的品德形象

跆拳道跟我国的武术一样,都重视礼仪道德的修养。在跆拳道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学习跆拳道技术和理论知识,更要把跆拳道的精神贯穿始终,跆拳道精神即:礼仪、廉耻、忍耐、克己、百折不屈。每次课前要面向国旗敬礼,向老师敬礼,同学之间互相敬礼,下课也是同样的程序,礼仪不是一种形式,而是发自内心的尊重与感恩,注重礼仪的培养,一定会在今后走向工作岗位受益颇多。

3.3.5 利用可行策略烘托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正确运用教学评价,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手段之一,因为这种表扬和批评是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的肯定与否定的一种强化方式,正确的运用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激发其上进心、自尊荣辱感和集体主义精神等,然而,不正确的运用则反之。在教学实施中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视频和音乐渲染情境,让同学们在心情愉悦的状态下进行学习,效果更佳。

教师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多变,在大部分学生都能接受的条件下可以教给同学们一些难度动作,如“旋踢360”、“双飞”等技术动作,这些也是锻炼学生不断挑战自我的一种培养模式。

4.结束语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发展起到关键作用,因此教师应不断完善自我,不断开创合理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学不能只让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还要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等诸多生活中所需的生存能力。情境教学方法遵循了运动技能形成的生理学、心理学规律,更好地贯彻跆拳道教学原则,充分体现跆拳道教学的特点;同时还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

参考文献

[1]祝蓓里,季浏.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3]刘卫军.跆拳道[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8.

[4]王占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教材的实验与教学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02(3):12-15.

[5]师国红.运用多媒体进行音乐情境教学[J].教育情报参考.2010,1:53-53.

[6]陈支越.国外学校体育对我国未来10年学发展的启示[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9):20-22.

[7]丁忠元.体育心理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8.

如何零基础学心理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引导式教学 理论基础 特点 应用 问题

引导式教学目前没有比较权威的统一定义,一般来说,是指在教学中以学生为学习主体,老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促进者,通过多种活动、行为和手段,帮助或促进学生的学习过程,从而达成最终的学习目标。

一、有关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过程,而是学习者对知识吸收、消化的自身“建构”过程。对于同一知识不同学习者会有不同的“建构”结果。教师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者,而是学习者“建构”自身知识的帮助者和促进者。学生在教师的引领和指导下,通过积极的心理动机和主动的学习行为,交流、讨论、实验、探索、发现等,最终了解、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

(二)人本主义心理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个人成长发展的力量是动机,而动机是由多种不同性质的需要所组成的。同时它把这些需要根据先后和层次高低分成了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需要、尊重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等七个层次。它提倡以学生为本,教师要关注学生学习动机,要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创建安全可信赖的心理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达成一致的学习目标,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

(三)体验式学习理论

体验式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内容的获得与传递,而是通过经验的转换从而创造知识的过程。其“体验式学习圈”模型指出学习过程包括具体经验、反思观察、抽象概括、主动实践四个阶段。

二、主要特点

(一)以人为本,尊重个体差异

引导式教学认为学生之间存在知识背景、兴趣、能力、性格和学习风格等多种不同。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习者的这些个体差异,尊重他们这些差异,积极创造安全可信赖的学习氛围,并利用学生彼此的差异达到相互学习、团队协作和共同促进的目的。

(二)学生主体和老师主导的角色定位

引导式教学强调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辅助者,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活动是在教师的主导下围绕着学生的学习而展开的,学生学习离不开教师的引领和带动。教师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标,设定学习情境、氛围以及开展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帮助或促进学生完成具体的学习任务,最终达成学习目标。

(三)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

引导式教学反对“灌输式”和“填鸭式”的教学,不主张直接交给学生某个“答案”或“结果”,而是提倡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使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寻、发现和实践等学习活动建构自己的认知世界,获得所知。其教学目的是使学习者享受学习过程,获得学习经验,掌握学习方法,而不是对知识的简单记忆。

三、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一)课前要了解学生的知识背景和学习心理,做好课堂导入和激发学习动机的设计

了解学生的知识背景对教师做好教学引导非常关键。一般可采取问卷调查、查阅学生简历或摸底测试等多种方式进行调查。只有了解了学生的知识基础,才能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才能做好课堂中的引导设计,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将人的自身需要与学习动机密切联系起来,所谓“行为与结果相关度越大,动机就越强,责任感也越大”,要使学生明确学习与其自身需要之间的内在关系,使学习成为学生自发的、自觉的一种活动。

(二)精心设计好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

引导式教学环节一般包括激发动机、开场、关联旧知、调动参与、引导探究、陈述贯通、进程与冲突管理和收结等八个环节。要充分考虑好每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估计好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应对方法。这里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造,不能直接将教材上的内容直接搬到课堂上来,在教学上至少要做到三个转变:内容变问题、讲授变研讨、答案变共识。

引导方式是灵活多样的,如问题引导、项目引导、行为引导、任务引导等。素材上可以是文字、图片、声音和视频等。内容上可以是故事、案例、活动和事件等。内容要贴近生活,贴近工作,贴近岗位,贴近学生实际等,能引起学生兴趣和共鸣。

(三)教学环节需要注意的要点

1.为学习者创建学习伙伴,形成可信赖的学习团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习伙伴是学生保持学习动力的关键。在采用小组教学时,教师要将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开展好小组成员之间的“破冰”行动,以打破各小组成员之间理解沟通的隔阂,促进成员之间了解信任,确保沟通顺畅,使彼此成为学习路上的好伙伴。

2.要创造出活跃、安全的交流氛围,注意提问技巧,实现有效沟通

安全的氛围是指可信任的、可包容的交流环境。教学中,教师与学生要保持相互融洽、相互信任的关系,使沟通交流在一种和谐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在提问和学生回答问题时要注意维护学生的自尊,增强其自信心,避免师生之间的对立和矛盾。教师要有同理心,要及时关注学生的情感表达,给学生可信赖的情感依靠。

好的提问应简明扼要,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能引起思考、引发讨论,有利于学生认清事实、理清问题。提问一般可分为事实类提问、感受类提问、追加类提问、两极类提问、第三视角提问和假设性提问等。要避免出现一些“封闭式”“倾向性”或容易引起学生产生对立和防御性的问题。

3.控制好教学进程,正确应对交流中的各种突况

课堂交流是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课前应建立清晰的课堂交流安排,制定好用时计划。在交流前,要对学生提出明确的时间要求,并有效控制好用时,确保教学进程有序进行。

交流过程可能会出现的特殊情况有:争论、拖堂、跑题、答非所问、刁难、冷场、新问题、异议等等。在面对这些问题时,教师要保持好耐心,用目光交流,注意聆听,保持对问题的中立态度,采取正确灵活的回应策略,确保学生理解与接受。同时注意维护学生自尊、自信和参与积极性,确保沟通在愉快顺畅的氛围中进行。

(四)做好课堂教学的完美收结

收结是教学中最后一个阶段,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它承上启下、梳理脉络、概括总结和激发行动,是整个教学“画龙点睛”之笔。一般包括:回顾、概括要点、确认理解、激发行动和致谢等。收结的人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收结结果可以事先提炼设计,也可以现场交流小结。一些自我小结的表述有“我印象深刻的内容有哪些?”“这次学习我最大的感受是什么?”“课程的学习给予我哪些启示?”“我打算如何应用到我的工作中?”“我的行动计划是什么?”等等。

四、需考虑的个别因素

(一)学习者应有一定的知识背景,有过一定的经历、经验或切身体验

引导式教学需要学习者参与思考分析、讨论交流和在探索发现中学习,这就要求学习者对本领域知识不是“零基础”的。学习者自身的经验或知识越丰富,越容易参与课堂讨论,引导效果也就越好。引导式教学比较适用于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以及对成年人的在职教育中。

(二)讨论内容或问题应无唯一性标准

教学中讨论与交流所涉及的学习内容应有一定的开放性、可讨论性和不确定性,是还没有确切的唯一标准的知识内容。如一些社会问题、历史问题、人文问题、思想观念问题和方式方法类问题等比较适合使用讨论交流。对于一些已固有的、被公认的、已确定为真理的知识则不适合使用讨论,对此可采取探索和发现的引导方式。

(三)学习班级以小班授课为主

引导式教学需要所有学习者都要参与,教师要关注到每名学习者的学习状态,以便能及时帮助和引导。在班级人数过多的情况下,教师就会感到对学习者的关注无法兼顾,师生直接交流的机会减少了,教学效果将大打折扣。实践中基于成本考虑,班级一般不会太小,以30至40人为最佳。

【参考文献】

[1]清华司法培训中心.清华大学政法系统院校卓越师资培养专题研修班课程讲义,2015.

[2]车文博.人本主义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3](美)John B.Best著,黄希庭译.认知心理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如何零基础学心理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针对对外汉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强调了文化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意义和作用,通过教师文化素养的提升,以及留学生汉语学习兴趣的提高,重构对外汉语教学的架构,并通过开设文化体验课、校园文化活动等,增强对外汉语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对外汉语;文化教学;文化素养;校园文化

对外汉语教育是一种交叉性学科,它涉及了汉语言文学、教育学、心理学、语言学、跨文化交际学等。如何在对外汉语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将文化融入到语言教学中,进而提高对外汉语教学的实效性,是一个值得深思和深入探讨的问题。

一、对外汉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1.对外汉语教师的文化素养有待提高

(1)对外汉语教师的构成不尽合理

现阶段教师队伍结构现状从学科背景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汉语言专业的教师,一类是外语专业的教师,一类是对外汉语相关专业的教师。而在这其中,外语专业的教师占有很高的比例。其原因是与留学生的交流无障碍。这就出现了如下状况:对外汉语教师的队伍越来越年轻,一些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汉语言专业教师,由于外语能力弱,而逐渐被取代,文化教学越来越像奢饰品,文化基础薄弱的年轻教师没有能力把文化和语言教学融为一体,由于大量地使用留学生的母语贯穿于课堂教学,致使留学生的汉语听说能力提高收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而对外汉语专业设置时间较晚,博士研究生的招生从1998年才开始。因此,在对对外汉语教师需求日渐增长的情况下,对外汉语相关专业毕业的“科班”教师匆匆上岗,也缺少教学经验

(2)对外汉语的授课方式单一

基于目前对外汉语教师的构成,在汉语教学的过程中不难发现,具有汉语专业背景的教师,愿意把文化融入到教学中,但对于汉语零基础的留学生,在起步阶段显然不适应,需要一个过渡的过程。而具有外语专业背景的教师,则课堂气氛活跃,交流顺畅,但容易将汉语课堂演变成外语课堂,事实上,英语和汉语在意义上完全对等的情况非常少,因此,如果完全使用语法翻译法来讲解汉语知识和语言技能并不十分妥当,而且十分呆板且容易形成依赖性。“语法翻译法主要是忽视口语教学和语音教学,缺乏听说能力的训练;过分依赖母语和翻译手段;教学内容枯燥无味或者过深过难(指经典文学作品)。最根本的问题是不利于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1]。而具有对外汉语专业背景的教师,由于接受过对外汉语教学的系统训练,无论从课文分析、知识点提取、重难点把握、课时分配、学生心理等方面都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但由于过于追求趣味性教学,课堂活跃,但却使语言教学小学化、儿童化。除此之外,大量使用ppt,而忽视板书教学,也阻断了学生的思考,影响了对外汉语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3)忽略了汉字教学

汉字是对外汉语教学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由于语言教学的误区,听说读一直被摆在重要的位置上,而写却成了可有可无的课程,老师不愿意教,学生也不愿意学。特别是对于汉字中的文化意蕴,一些老师讲不清楚,也不愿意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学习甲骨文,了解汉字的起源。针对一些留学生的调查表明,有了一定汉语基础的留学生,甚至不知道汉字的六书,更谈不上透过汉字的字形、结构来体会中华民族的先人们对大自然的感悟和认知。对于汉字而言,它不只是记录语言的工具,它是多元化的,具有诸多功能,工具功能只是其中的一种。[2]因此,想要自由驾驭对汉字的理解、传授,需要对外汉语教师花一番时间去深入了解。同时,汉字怎么教也是最实际的问题。汉字因其独特的形成条件、文化背景和本身的结构对于教法的要求很特殊。怎么能让留学生能轻松容易的认识汉字、会写汉字需要对外汉语教师认真研究,实践证明,从文化入手来剖析汉字是最通俗易懂的,也是最含有趣味性,让学生印象深刻的。[3]

(4)对外汉语教师队伍过于年轻化

由于留学生数量的不断扩大,语言上的障碍越来越多,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书更多的是关注了外语能力,而非汉语能力,致使一些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淡出了对外汉语教师队伍。在现有的对外汉语教师中,非中文或对外汉语专业的教师占有较高的比例,直接导致了对外汉语教学水平的下降。教师年轻化的优点是,接受新事物快,勇于创新,活力十足,热情洋溢,朝气蓬勃。但缺点是对知识、文化的e累和理解并不透彻,对课堂的掌控不够稳定,收放并不自如。因此,年轻的教师们在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同时要丰富、整合文化、知识结构,并且课堂上做到张弛有度,不易过度放松忽略语言的知识性,也不易过于死板而忽略了根本的交际性。

2.留学生学习动机不一

动机是一种内部心理活动过程,是构成大部分人类行为的基础,这种动力具有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和维持、调整功能。[4]影响来华留学生学习动机因素很复杂,包括年龄、个人素质、环境、家庭背景、教师素质、认知结构及个人情感等。

(1)来华进行学历学习的留学生大部分来自于不发达的非洲国家。非洲国家大兴土木阶段需要有学科背景为理工科的人才。因此,为了吸引更多的留学生来华学习,许多高校开展了全英语授课专业教育。这种教育的好处是,可以使留学生没有语言障碍,较快进入专业学习。但缺陷是,一部分不想学习汉语,或对汉语学习有畏难情绪的留学生因此有了借口,致使一些学生在中国学习了几年却还不能使用汉语进行日常交流。

如何零基础学心理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最近发展区理论 外国留学生 对外汉语教学

随着中国经济的平稳、健康、快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文化,体验中式生活。越来越多的国内高校也开设了对外汉语专业以服务和满足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的需求。当前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学习汉语的热潮。把最近发展区理论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了解外国留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寻找外国留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引导外国留学生向其潜在的水平发展,有利于对外汉语教学效率的提升,从而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产生积极和深远的影响。

一、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内涵

维果茨基是前苏联心理学家,是文化历史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建构主义理论的先驱。维果茨基主要探讨教育心理和发展心理。在阐述教学和发展的关系时,维果茨基认为“儿童的教学可定义为人为的发展”,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理论。

维果茨基认为教学要考虑儿童已达到的水平并要走在儿童发展的前面。为此,在确定儿童发展水平及其教学时,必须考虑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现有的实际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儿童潜在的发展水平,即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可以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或是借助于他人的启发帮助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即儿童的现有实际水平与儿童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的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发展的可能性,教和学的相互作用刺激了发展,社会和教育对发展起主导作用。从这个意义上,维果茨基认为教学创造着学生的发展。他主张教学应当走在儿童现有发展水平的前面,教学可以带动发展。

教学的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它一方面决定着儿童发展的内容、水平、速度等,另一方面也创造着最近发展区。因为儿童的两种水平之间的差距是动态的,它取决于教学如何帮助儿童掌握知识并促进其内化。教学不等同于发展,也不可能立竿见影地决定发展。但如果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上都不仅考虑到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而且能根据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给儿童提出更高的发展要求,就更有利于儿童的发展。

二、最近发展区理论对外汉语教学的影响

《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中写道:“对外汉语教学是指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实际上也包括对第一语言不是汉语的海外华人进行的汉语教学。从学术上较能精确地指称对外汉语教学这一学科内涵和性质的,应当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并要有针对性地对其开展教学。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对象是外国人。对于外国留学生而言,汉语不是他们的母语,他们来到中国学习汉语有其种种的动机和目的。有的外国留学生对有着上下五千年历史的中国充满着好奇,对中国文化充满着浓厚的兴趣,于是来到中国,接触中国,感受中国,了解中国;有的外国留学生打算今后找一份与汉语相关的工作,或从事对华贸易,于是来到中国学习汉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则更加需要对外国留学生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才能上好对外汉语课,教好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反之,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如果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对象外国留学生的实际情况不了解,对他们的汉语实际水平不了解就对其开展教学,就会影响到外国留学生汉语学习的质量和效果。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该如何保持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和内动力?教师该如何使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和内动力持续升温?教师该如何让外国留学生活化汉语言知识?教师该如何让外国留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真正地使用汉语与中国人自如地进行交流,表达自己的思想?为了更好地促进外国留学生汉语学习水平的提高和对外汉语教学质量的提升,我们要深化对外汉语教学改革,创造性地运用教育教学理论来指导对外汉语教学实践。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告诉我们,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需要了解外国留学生汉语的实际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寻找外国留学生汉语的最近发展区,教师要在外国留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开展对外汉语教学,引导外国留学生向其潜在的水平发展。在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引入现代学习和教学理论,特别是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来指导对外汉语教学的实践,包括教师备课,上课,外国留学生学习,教师与外国留学生之间的交流等,构建一种行之有效的对外汉语教学模式,有利于对外汉语教学质量的提升,外国留学生汉语水平的提高,对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产生积极和深远的影响。

三、最近发展区理论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是其总的心理发展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将个体与社会、教学与发展、外部与内部、现在与将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突出了认知发展的社会性、发展方向的多样性、教学对发展的促进、合作学习的重要性,这些教育教学理论对对外汉语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从理论到实践给我们带来启示。

(一)教师要了解外国留学生汉语的实际发展水平。

外国留学生来中国学习汉语,不同学生的汉语基础也不同。有的外国留学生来中国之前,曾经学习过汉语,有一定的汉语基础。有的外国留学生是来到中国后才开始学习汉语的,之前对汉语的语言知识一无所知,汉语是零基础。对外汉语教学的课堂是按班级授课的。有些外国留学生虽然被安排在同样一个班里上课,但事实上这些外国留学生汉语的现有实际水平还是会有不同的,有的班里还会存在外国留学生汉语的现有实际水平相差比较大的情况。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应该首先对自己接手的对外汉语教学班级的外国留学生的情况做功课。教师要了解外国留学生汉语的实际水平,了解外国留学生A的实际水平、外国留学生B的实际水平、外国留学生C的实际水平、外国留学生D的实际水平等。教师在日后的教学中,要多与外国留学生交流,通过与外国留学生的交流和沟通可以洞察和了解他们来中国学习汉语的动机、目的和他们现有的汉语实际水平。

(二)教师要了解外国留学生汉语的潜在发展水平。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通过对外国留学生语音、词汇、语法和汉字知识等教学的不断深入可以了解不同的外国留学生汉语的实际发展水平,但教师仅仅停留在了解不同外国留学生的汉语实际发展水平是不够的,教师还需要了解不同的外国留学生汉语的潜在发展水平。

外国留学生在汉语言学习的言语技能和言语交际技能的训练中,在听、说、读、写方面或多或少地都会存在着制约和阻碍其汉语水平和能力提高的困难和问题。有些外国留学生遇到汉语学习的困难和问题时学习汉语的自信心受到打击,学习汉语的兴趣降低,学习汉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内动力也随之降低,有些外国留学生就怀疑自己学习汉语的能力,对汉语学习产生畏难情绪和害怕心理,开始打退堂鼓,浅尝辄止,甚至放弃汉语学习。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了解不同的外国留学生汉语的潜在发展水平,可以增强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的自信心、积极性、主动性和内动力。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了解不同的外国留学生汉语的潜在发展水平,给不同的外国留学生设定一个更高的可行性目标,可以使其保持学习汉语的兴趣和内动力,可以促使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和内动力持续升温。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了解不同的外国留学生汉语的潜在发展水平,让外国留学生能提前预知到自己学习汉语的潜在发展水平可以让外国留学生产生不可估量的精神力量,促使外国留学生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取得汉语学习的进步。

(三)教师要不断鼓励外国留学生要相信自己的汉语学习能力能实现从实际发展水平到潜在发展水平的质的飞跃。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要对不同的外国留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在了解了不同的外国留学生汉语的实际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时,教师要不断鼓励外国留学生要相信自己的汉语学习能力能实现从实际发展水平到潜在发展水平的质的飞跃。外国留学生汉语的潜在发展水平和实际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该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的最近发展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要给外国留学生找出他们的最近发展区,也就是了解到外国留学生汉语的潜在发展水平时,就要让对外汉语教学走在外国留学生实际发展水平的前面,让外国留学生汉语的潜在发展水平带动外国留学生汉语的实际发展水平。比如:外国留学生A汉语的实际发展水平很低,教师要给他设定一个进步的阶梯,要不断地鼓励他,给他微笑,给他自信,给他发展的空间,教师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不仅要考虑到他的汉语实际发展水平,而且要根据他的最近发展区给他提出更高的发展要求,这更有利于他的发展。经过教师的循循善诱、孜孜不倦地教学和他认真、扎实地学习,通过师生之间的共同努力,外国留学生A能够迈过这个阶梯,达到汉语的潜在发展水平。当外国留学生A已达到自己的潜在发展水平后,教师继而又可以给外国留学生A设定下一个进步的阶梯,使其在汉语学习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鲁健骥.对外汉语教学思考集[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7.

[2]刘珣.对外汉语教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2.11.

[3]扈中平.现代教育理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3.

[4]陈琦,刘儒德.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