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吞咽障碍的康复治疗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吞咽功能障碍是神经系统疾患,是脑卒中常见并发症及后遗症,目前世界上首要致残病因就是脑卒中。有文献报道说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发生率为30%~50%。观察综合康复疗法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9年10月~2010年9月住院的60例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均符合脑血管疾病的诊断标准及吞咽障碍的诊断标准,并经CT或MRI证实有相应的颅脑器质性损害[1]。排除标准:①意识障碍者;②原发食管疾病者;③临床不能配合筛选及康复治疗者。随机分组,其中30例为康复组,30例为对照组;患者入选时文化程度、吞咽检查得分、病灶部位、各治疗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和观察期间无一例病情恶化。
1.2 方法
1.2.1 评价方法:①通过临床观察根据才藤分级法,将吞咽功能分级;并根据上述分级给予相应的吞咽困难评分,分为1~7分,分数越高表示吞咽困难的程度越低,7分表示正常吞咽;②其次参照洼田氏饮水试验评价[2]:患者坐位,饮温水30 ml,观察经过并记录时间,注意有无呛咳。正常:1次5 s内饮完无呛咳;异常:Ⅰ-1次5 s以上饮完,或2次以上饮完;Ⅱ-1次饮完,有呛咳;Ⅲ-2次以上饮完,有呛咳;Ⅳ-多次呛咳,不能饮完。
1.2.2 治疗方法:对照组为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是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上吞咽训练、屏气-发声运动、语言、认知训练及低频电刺激等康复疗法,重度吞咽障碍患者可以在鼻饲管情况下进行。训练内容如下:①吞咽训练:包括空咽和咽部冷刺激,或在甲状软骨至下颌部上下摩擦,诱发吞咽,或摄食训练等;②屏气-发声运动:这一训练方式是让患者坐在椅子上,双手支撑椅面做推压运动(Pushing exercises),屏气。此运动在训练声门的闭锁功能、强化软腭的肌力同时还有助于除去残留在咽部的食物;③语言、认知训练:根据不同患者情况制定相应治疗措施;并给予拼凑图案、画图、数球等综合练习,训练患者解决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和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思维能力;④低频电刺激:采用吞咽言语治疗仪,患者仰卧位,电极置患者咽喉部,根据患者的感觉调节电刺激强度。上述治疗在吞咽障碍患者急性期的时候可以在床上进行,恢复期的时候在治疗室进行,1次/d,每次至少30 min。
1.3 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 13.0统计分析软件,使用组内配对t检验,以及两组间两独立样本t检验和χ2检验。
2 结果
按照上述治疗方法,分别在治疗2、4周,2个月后按上述评价标准进行疗效评价,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康复组疗效比对照组有明显提高,组内和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吞咽功能疗效比较(,分)
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治疗2个月后康复组301.27±0.353.04±0.614.12±1.126.12±0.92对照组301.60±0.242.36±0.473.26±0.904.82±1.123 讨论
实验研究显示各组内评分变化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脑血管疾病在治疗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自愈性,同样吞咽功能也有自愈成分;组间比较综合康复疗法较对照组在治疗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具有较明显疗效,因此可以说明康复疗法对吞咽功能恢复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辅助给与吞咽训练、屏气-发声运动训练、语言认知训练以及低频电刺激等综合康复疗法是治疗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的理想诊疗方案,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那么关于吞咽功能障碍康复治疗开始时间上有没有严格的要求呢?WHO推荐的康复训练开始时间为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系统症状不再发展48 h后[3]。根据实验实施过程的记录及后期统计分析,笔者认为吞咽功能障碍康复治疗应该在患者神志清醒,生命体征平稳,能够完全理解执行治疗人员的基本治疗的情况下进行。同时医疗人员要根据患者不同临床症状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规划表。
综合康复治疗早期介入并且持续一段时间,可能会加速脑血管侧支循环的建立,从而能够修复病灶周围组织或者重建以及对侧脑组织相应区域的代偿,极大地发挥了脑功能的可塑性。一系列的综合康复疗法,患者可以在综合医院出院后去专业康复机构训练,也可以进行定期在门诊医生指导下进行家庭康复训练。这有利于提高早期脑卒中患者并发症治愈率,减少脑卒中的致残率和病死率。
4 参考文献
[1] 中华神经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要点[J].中华神经杂志,1996,29(6):379.
关键词:针刺 康复训练 脑卒中 吞咽障碍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3-0039-01
脑卒中是危害我国中老年人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在脑卒中患者中,接近半数出现吞咽障碍,常发生误吸、肺炎甚至猝死。对于该并发症的治疗,国外主要采用康复训练方法,而我国则主要采用中医治疗方法,由于吞咽障碍患者往往无法经口服用中药,因此主要采用针刺疗法。从既往临床资料上看,针刺疗法及康复训练均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进一步完善。本次研究以54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和比较了不同医疗干预的疗效,旨在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指导依据,收到了理想的成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取我科于2010年6月至2011年9月收治的54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其中男性31例,女性23例,年龄45~87岁(平均73.5岁),病程3-8周,均具有吞咽困难的临床表现并经影像学确诊,患者具有较好的依从性,能配合完成治疗。将54例患者随机分为例数相等的两组,对照组给予吞咽训练治疗,观察组给予吞咽训练与针刺联合治疗,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组间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1.2.1 吞咽训练。采用手法刺激、温度刺激等方法,训练软腭等吞咽器官的运动,同时进行呼吸训练、吞咽技巧训练及进食训练。具体操作根据病人具体情况制定,进食训练中,令患者取正坐位,颈转向患侧,头稍前倾,遵循由流食到固体、由少到多的训练原则。
1.2.2 针刺方法。按经验取穴。风池(双)、百劳(双)、夹廉泉(双)、廉泉、玉液、金津。得气后以重手法提插捻转4—5 次后出针,不留针。每日1次,每周6 次。
1.3 疗效评价。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开始14天后或出院前对患者进行疗效评价。
1.3.1 吞咽功能。饮水试验,患者取坐位饮30ml 温水,记录饮水状况及时间。
1.3.2 临床疗效。①治愈:吞咽困难、饮水呛咳症状消失,饮水试验正常;②好转:偶有吞咽困难或饮水呛咳,饮水试验降低2 分;③无效:经治疗14天,吞咽困难、饮水呛咳无明显改善,饮水试验降低不足2 分。
1.4 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全部数据统一采用SPSS 16.0 for windows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数据组间比较采用chi-square检验法,计量数据组间比较采用两样本t检验,显著性水平设定为P
2 结果
2.1 吞咽功能评定。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及对照组治疗前饮水试验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观察组吞咽功能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如表1。
2.2 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30%(26/2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37%(19/27),经统计学比较,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
3 讨论
国外广泛应用的吞咽训练是根据神经发育原理设计的。由于国内开展吞咽训练较晚,覆盖率尚不够广泛,因此文献报道较少。但既往资料显示[1-2],吞咽训练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中的有效率达到70%以上,本次研究结果与此基本一致。
吞咽训练中各分项具有不同的意义,其中温度刺激可易化吞咽反射,从而减少误吞误吸的发生;手法刺激可加强咽下肌群的灵活性,引起吞咽反射的快速应答;呼吸训练可清除咽部异物,有助于排痰,从而减少吸入性肺炎的风险。由于吞咽困难患者,其吞咽反射不易诱发,因此每次进食一口量不可过少,而过多的一口量又可能引起误吞、溢出等问题,因此我们控制每口进食量在4-5ml左右。
中医认为,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病机为本虚标实,本为肝肾不足,血气虚弱,标为痰淤郁结,阻滞经络。但汤剂受限于病人的受损吞咽功能,往往不能发挥足够的作用,因此中医治疗以针刺为主。
对于慢性吞咽功能障碍的脑卒中患者,单纯吞咽训练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3]。目前关于吞咽训练与针刺治疗联合干预的疗效报道尚属稀少。本次研究显示,联合应用两者的患者无论病程长短,均显示较快生效,其中5例患者吞咽障碍已经超过6个月,但经过14天的治疗后均显示好转。而联合干预组的整体有效率达到了92.59%,且见效较单一疗法更快。对于脑卒中病情严重,存在认知障碍的患者,不易配合完成吞咽训练,而部分合并严重冠心病、高血压的脑卒中患者禁忌进行吞咽训练,因此针刺治疗可弥补上述缺陷。
总之,针刺联合康复训练用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治疗,疗效显著优于康复训练单一疗法,且见效更快,应用范围更广泛,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Govan L,Weir CJ,Langhorne P,et anized Inpatient (Stroke Unit) Care for Stroke[J].Stroke,2008,39(5):2402-2403
【关键词】咽部肌群电刺激;冰刺激;卒中后吞咽困难
吞咽障碍是卒中的常见并发症。卒中后吞咽困难(poststroke dysphagia, PSD)可导致肺部感染、营养障碍甚至窒等,是急性脑卒中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1]。因此,对PSD患者早期筛查、及时诊治,对提高生存率和生活质量,降低病残率和死亡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和社会意义。近年来应用咽部肌群电刺激(Pharyngeal muscles electrical stimulation, PMES)和冰刺激治疗吞咽障碍逐渐运用于临床[2, 3],但联合治疗有效性及安全性报道较少。本研究选择PMES联合冰刺激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所有病例为2011年7月至2012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PSD患者110例患者均经吞咽功能分级(Dysphagia grading scores)确诊,男72例、女38例,其脑梗死87例,脑出血23例,年龄52~80岁,平均(65±75)岁。入选标准: ①符合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要点,并经CT或MRI确诊②首次发病或有脑卒中病史,但之前无吞咽障碍③患者神志清楚,病程≤7 d,年龄≤85岁。排除标准:①严重心肺功能不全或病情危重②胃管反流者③不能配合或不愿意接受治疗者。将110例PSD患者按时间先后随机分为3组,NMES联合冰刺激治疗组40例;PMES治疗组40例;冰刺激治疗组30例。3组间年龄、性别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治疗方法
121一般治疗脑梗死患者给予拜阿斯匹林、胞磷胆碱、血塞通等;脑出血患者给予甘露醇及控制血压等对症治疗。
122PMES治疗组除一般治疗外。使用VitalStim电刺激治疗仪进行PMES治疗。参数设置为:双向波,波宽700 ms,1 kΩ电荷,波幅0~25 mA(±10%),连续性刺激。电极放置:第一电极放置于舌骨上方,第二电极放置于第一电极下甲状腺上切迹上方,第三、第四电极于前两电极之间等间距放置,所有电极沿颈前正中线垂直排列。电极放置好后打开电源,患者连续反馈,有感觉刺痛,逐渐变为轻度烧灼感,再加强变为抓挠感时,表明运动收缩达到恰当水平,保持该刺激强度。PMES治疗30 min/次,2次/d, d为一个疗程。
123冰刺激治疗组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自制棉棒(棉棒作方法:长棉签蘸生理盐水后放入医用储槽置冰箱冷冻室中,4℃冰冻1~2 h),沿着患者前腭弓、 软腭、 咽喉壁、舌面及舌体两侧反复涂擦刺激,刺激间歇要求患者尝试做咽唾液动作。2次/d,每次刺激约15 min。
124PMES联合冰刺激治疗组一般治疗基础上,PMES治疗加用冰刺激治疗。
13疗效评价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治疗 d进行吞咽功能评定。根据脑卒中吞咽障碍7级功能分级进行吞咽功能评分[4],1~7级分别标记为1~7分。同时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发生。疗效判断标准:①基本痊愈:评分为7分②显著进步:治疗后吞咽功能评分提高3~5分③进步:治疗后该评分提高1~2分,但未达7分④无效:治疗后吞咽功能评分未提高或降低。
14统计学方法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士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治疗前后吞咽功能评分治疗前3组的吞咽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35,P>005),治疗 d,3组吞咽功能评分较治疗前均提高(t= 456,478,5 12, P< 005);组间比较显示3组吞咽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7 65, P< 005)。其中PMES联合冰刺激治疗组吞咽功能评分高于其他2组(t=657;t=781,P
3讨论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评定和治疗是脑卒中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善脑卒中患者预后、减少吸入性肺炎、改善构音障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致残率的关键。早期正确的康复治疗可使80%以上患者的吞咽功能得到恢复或减轻[5]。
Vitalstim电刺激仪是近年来用于吞咽障碍治疗的新型技术,一项Meta分析表明,PMES治疗吞咽障碍安全、有效、疗效可能持久,但目前的临床实验数据还难以支持其广泛应用[6]。Vitalstim治疗仪利用一定强度的电流通过预设的刺激程序来刺激咽部肌肉,诱发肌肉运动或模拟正常的自主运动,以达到改善或恢复被刺激肌肉或肌群功能的目的。其发放的低频脉冲电流可使肌肉收缩,协助吞咽,防止肌肉萎缩。冰刺激法是另一种临床常用的PSD康复治疗方法,通过直接刺激引发局部肌肉收缩,强化肌肉协调性,提高肌肉和黏膜对食物的敏感性,以改善吞咽功能,防止吞咽肌群废用性萎缩[7]。Lim KB等认为,PMES结合康复训练和温度触觉刺激,疗效优于单纯热触觉刺[9]。PMES电刺激联合冰刺激治疗PSD疗效肯定,并且方法简便、无创、易操作、对患者的配合程度要求较低,无明显不良反应,是PSD患者治疗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Smithard DG, Smeeton NC, Wolfe CD Longterm outcome after stroke: does dysphagia matter Age Ageing, 2007,36(1):904.
[2]张华, 晋丹丹, 李娜, 等 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疗效观察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2010,23(5):384385.
[3]李曙光 冰刺激治疗脑干梗死患者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 中华全科医学, 2010,08(8):994995.
[4]高怀民 脑卒中吞咽障碍的7级功能分级评价 现代康复, 2001,5(19):78.
[5]Mann G, Hankey GJ, Cameron D Swallowing disorders following acute stroke: prevalence and diagnostic accuracy Cerebrovasc Dis, 2000,10(5):3806.
[6]CarnabyMann GD, Crary MA Examining the evidence on neuromuscular electrical stimulation for swallowing: a metaanalysis Arch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 2007,133(6):56471.
[7]阚保红, 常静玲, 高颖 卒中后吞咽困难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2,18(1):5658.
【关键词】 脑卒中; 康复; 吞咽障碍
吞咽困难是脑卒中后常见的一种合并症,吞咽困难易导致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积极进行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康复治疗,寻求提高吞咽困难疗效的康复治疗方法,是治疗脑血管病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卒中单元的一个重要部分。笔者所在科从2009年8月~2010年8月对128例吞咽障碍的患者进行综合康复治疗和功能训练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8例患者均为神经内科住院部脑卒中并发吞咽障碍的患者,将患者随机分成综合康复组和功能训练组,每组各64人。综合康复组男40人,女24人,45~75岁,脑出血25例,脑梗死39例。功能训练组男38人,女26人,49~75岁,平均60.18岁,脑出血27人,脑梗死37人,两组性别、年龄、病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入选病例诊断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1];全部经头颅CR和MRI检查确诊,吞咽能力分级标准为[2]:重度:完全不能经口摄食;中度:一部分食物能经口摄食,但不能完全维持营养,需静脉辅助营养;轻度:轻度吞咽困难,完全能经口摄食;正常:具有正常的摄食能力。排除标准:(1)脑卒中后合并中-重度认知障碍或失语症不能配合评估和治疗者。(2)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同时患有肿瘤者。(3)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生命指标不稳定者(血压、脉搏、呼吸、心率等)。(4)并发心梗或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重症感染、严重糖尿病等患者。
1.2 方法 两组均采用针对功能障碍的基础训练和进餐同时并用、食物形态等补偿手段的摄食训练[3]。在此基础上,综合康复组加用吞咽治疗仪治疗,即基础训练+摄食训练+吞咽治疗仪治疗;功能训练组加用针刺治疗,即基础训练+摄食训练+针刺治疗。
1.2.1 基础训练 (1)舌体运动训练:让患者用舌尖舔口唇,按压硬腭部,在齿内侧回旋并发“1a”;舌体运动障碍的患者用压舌板在舌部按摩;患者向前或两侧尽力伸舌,伸舌不充分时可用纱布裹住舌尖轻牵拉,然后用力缩舌,促进舌的前后运动。(2)口唇运动训练:让患者张口发“a”音,向两侧发“si”音,闭口后发“wa”音,或者让患者缩唇吹口哨,从而训练口唇部肌肉;让患者面对镜子做紧闭口唇的练习,并同时做口唇突出和旁拉的嘴角上翘、抗阻鼓腮运动等。(3)下颌运动训练:患者尽量张口,然后松弛,下颌向两侧运动,反复咀嚼,张口闭口,张口同时发“pa”、“ka”、“la”等音,训练其下颌运动。促进吞咽反射的训练:用手指上下摩擦甲状软骨至下颌下方的皮肤,引起下颌的上下运动和舌部前后运动,继而引起吞咽。(4)咽部冷刺激和空吞咽:将冰冻的棉棒蘸少许的水,轻轻刺激软腭及舌根,咽后壁,然后嘱咐患者做空吞咽的动作,反复练习使之易于诱发且吞咽有力。(5)呼吸道运动训练:呼吸训练:深吸气-憋气-咳出,目的是提高咳出能力和防止误咽。咳嗽训练:努力咳嗽,建立排除气管异物的各种防御反射。
1.2.2 摄食训练 营造一个轻松、愉快、无拘无束、整洁的就餐环境,进餐前至少有30 min休息。
:患者取躯干30°的仰卧位,头部前屈,偏瘫患侧肩以枕垫起,如不能坐位可取键侧卧位。
食物选择:食物形态可根据吞咽障碍的程度和阶段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选择。香、甜、咸味的食物可促进唾液分泌从而刺激吞咽反射;流质食物中果汁比水好,不能耐受流质食物的可调成糊状;切碎食物较浓汤类对吞咽功能有较好的刺激作用;吞咽困难的患者对食物的温度也过于敏感,因此备好的食物要经常放于温度适宜的房间并保温;进食过干的食物和易产生黏液的食物如奶制品、糖浆、香蕉等不利于吞咽。
一口量:最适合吞咽的每次摄入的一口量,正常人约为20 ml,一口量过多,会从口中漏出或引起咽部残留导致误吸,过少会导致咽部刺激强度不够,难以诱发吞咽动作,该类患者不宜用吸管。
1.2.3 针刺方法 主穴取廉泉、外金津、外玉液、吞咽穴、水沟、天突、地仓、颊车、承浆等,辨证配穴:肝阳暴亢泻太冲;气虚血瘀取足三里、关元、气海;阴虚风动补太溪、三阴交;痰热腑实泻支沟、丰隆,每次选穴10个左右,每日一次,2周一疗程,共两个疗程。
1.2.4 吞咽治疗仪治疗 采用德国生产的吞咽言语诊疗仪,负极放于颈前环状软骨以上,正极放在颈后发际下,专用绷带固定。用吞咽言语诊疗仪诊断患者喉咽部神经肌肉损伤的程度(正常-中度-失神经或完全失神经)。根据诊断结果指导治疗方案,选择INDICAT处方功能,病症选择DYSPHAGIA吞咽障碍。治疗时间为27 min,预热电刺激7 min,T/R偏瘫肌肉训练20 min,刺激时间为1 s,休息时间为3 s,电流强度因人而宜,以患者适应并能见到吞咽动作为最佳,每天一次,两周为一疗程。
1.3 疗效评价 采用VFFS评分标准对患者入院时、治疗后7、14 d吞咽障碍的严重程度进行评定。按中国康复疗效常规中的疗效标准:所有病例治疗14 d时VFFS评分提高6~8分为显著有效,提高3~5分为有效,提高1~2分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输入电脑,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两组VFFS评分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
2 结果
脑卒中吞咽障碍第7天后功能训练组、综合康复组患者治疗7 d后的总有效率分别为37.1%、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功能训练组、综合康复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3.6%、1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前后脑卒中吞咽障碍评分见表1,综合康复组对吞咽功能改善较功能训练组显著(P<0.01)。
3 讨论
正常吞咽功能分为3期[4],第1期为口腔期,主要是口轮匝肌、咬肌参与;第2期为咽喉期,主要由吞肌、咽喉肌参与;第3期为食道期。脑卒中患者的吞咽障碍主要出现在第1~2期,表现为随意运动障碍、吞咽动作延迟、与吞咽有关的肌肉运动协调低下[5]。笔者所在科运用吞咽语言治疗仪器的目的是通过脉冲刺激神经和肌肉,使吞咽肌群运动障碍缓解,提高吞咽动作的协调性,使运动和传感的脑细胞再生、重组,同时保护肌肉,防止长期不用而萎缩,防止杓状肌关节的朔状纤维化。脉冲时间为500 us的三角波可选择性地作用于肌肉,因为受损细胞的细胞膜电位发生变化可使三角波的适应期缩短,阈值降低,从而引起局部肌肉的收缩,实现吞咽反射弧的回复和重建。本组资料显示,基础训练+摄食训练+针刺运动;基础训练+摄食训练+吞咽言语治疗仪治疗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均获得不同程度的疗效,但吞咽治疗仪器的治疗效果优于针刺,且疗效显著,无痛苦,患者易接受,大大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日,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是脑卒中吞咽障碍康复治疗较理想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6:379.
[2] 周维金.脑卒中吞咽障碍的评定与就康复治疗.现代康复,1999,3(11):1329.
[3] 刘丽娟,王桂静.康复训练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困难.中国临床康复,2005,9(1):166.
[4] 李胜利.神经源性吞咽困难的评定与康复治疗.中国康复理论与实现,1998,4(4):178.
[5] 张臻年.脑卒中吞咽障碍的研究新进展.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4,19(11):869.
【关键词】卒中后吞咽障碍;吞咽器官运动训练;神经肌肉电刺激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674-01
卒中后的吞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由于吞咽障碍,患者常常拒绝经口饮食,可导致脱水、营养不良,更严重的是造成反复吸入性肺炎等严重不良事件,显著增加患者的死亡率[1]。我科自2009年4月至2011年6月对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治疗进行了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患者为2009年4月至2011年6月我院脑血管病专科的住院患者和门诊患者中脑卒中后吞咽障碍者64例。纳入标准:①符合1995年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卒中诊断标准[2],并经CT或MRI确诊;②生命体征平稳,神志清醒,简易智力测试量表[26]评分>7分,能理解并执行指令;③吞咽器官无器质性病变;④存在不同程度的吞咽障碍;排除标准:①非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患者;②伴有严重心脏疾病患者③意识障碍者④不能完成治疗者。
1.2 治疗方法
1.2.1 吞咽器官运动训练 由吞咽治疗师对患者分别进行口腔、唇、舌、软腭等吞咽器官进行运动训练。每日二次,连续二周,共28次(每周七练)。
1.2.2 神经肌肉电刺激 采用VitalStim吞咽治疗仪(美国Chattanooga公司生产)进行电刺激,电极置于舌骨肌下,调整电刺激强度,至患者能耐受的最大强度。本组患者能耐受的最大初始强度为6.5-7mA。每日二次,每次0.5h,共28次。神经肌肉电刺激与吞咽器官运动训练同时进行。
1.3 疗效评定标准:
饮水试验评定参照标准[3]:基本正常:能一次饮完,无呛咳及停顿或分二饮完,无呛咳及停顿或;轻度障碍:能一次饮完,但有呛咳;中度障碍:分二饮完,但有呛咳;重度障碍:有呛咳,全部饮完有困难。
吞咽功能评分参照标准[4]:正常:能安全吞咽水;轻度:稀薄液体;中度:纯果汁或浓稠液体;重度:包括唾液在内的任何食物都引起误咽。
3 讨论
中枢神经在功能和结构上具有高度的可塑性,主要表现在短期功能的改变和长期结构的改变。短期功能的改变是突触的效率和效力的变化。神经冲动的传导是由神经纤维来进行的,而神经纤维主要靠突触来连接,因此,突触的可塑性成为神经功能和结构恢复的核心,而神经系统在功能和结构上的可塑性是康复治疗的物质基础。
运动再学习理论认为,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恢复期运动功能的康复是一个运动再学习的过程,是患者重新学习运动功能的过程[5]。从人体的外部建立起一个反馈通路,通过反复地学习,使得每个动作的运动程序逐渐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固化起来,最终达到不需要外部的刺激就可以完成预期动作的目的。
在本研究中,轻度和中度吞咽障碍患者治疗前后吞咽功能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Kanthleen L,Depippo MA.The choke screening test for dysphagia:validation of its use in patients with stroke.Stroke,1993,24:173.
[2] 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 中华神经科学杂志,1996,29:379-380.
[3] 倪朝民主编,神经康复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