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数学建模教学方法

数学建模教学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数学建模教学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数学建模教学方法

数学建模教学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建模思想 中学数学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110-01

中学阶段的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存在的一个普遍的现象就是,对于数学的实际应用以及深层化理解能力不足,这就需要充分的应用到建模教学方法,学生的这种建模能力形成可以显著的提高学习效率,是其他各项知识理论学习的参考。要把建模思想贯彻到学生的学习意识中,就要做好基础性工作,正确把握应用分寸,使其应用的条件和空间十分充足,这样就可以有效的改善中学数学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的效率。

1.中学数学建模思想的综述

在当前的中学数学教学中,数学建模是一种特定的思考方法,它是针对于一个特定的对象基于一个特定的目标,并依据于特有的内在规律,作出一些必须的简化假设,再适当的运用一些基本的数学工具,结合常见的数学公式、表格等,使其更加的实际化。从理论上来讲,它属于在数学语言和方法基础上,利用抽象和简化建立可以近似刻划并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有力的数学手段。

2.中学数学教学中采用建模思想的作用

2.1可以提高学生处理问题的整体性和创造性

中学数学中的建模思想就是从实际问题出发,充分的利用数学工具,在解决问题时还需要采用综合性的数学知识点,把所涉及到的数学知识理论进行融合,这一融合过程就需要学生具备很强的综合素质以及整体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学数学问题实质就属于一种创新解决的过程,如果继续按照固定的思维模式进行解决,最后所起到的作用很小的,而数学建模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可以对数学的创新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2.2帮助学生正确的评价自己

从实质上来说,中学数学建模看重的是一个体验数学知识的过程,一般不会过多的关注学生的成绩,数学知识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对于成绩效果如何没有太大的关系,学习成绩好或者不好都是可以进行创新运用的,就像很多的应用性和创新性较高的数学问题,成绩不突出的学生可能比学习优秀的同学更具有适应性,这也就说明了数学建模的教学方法应用,可以正确的评价出学生的真实学习水平。

3.如何提高数学建模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建模教学思想逐渐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形成了一种应用趋势,并且已经在部分区域取得了显著的应用效果。运用建模思想,积极开展建模活动,以此来促进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数学问题能力提高的重要手段,这是其融入到中学数学教学中的最终目的,如何有效的提高应用效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3.1在数学教材中的重要部分引入数学建模

中学阶段,对于学生的教育是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方式,对于很多的实际问题解决都需要应用到数学建模思想,如果只是单单的考虑理论解决,势必会有很大的难度。中学数学教材中的很多内容大都是从实际问题入手,再引出数学知识点,而后建立数学模型,这对于重要章节的教学更具有实效性和针对性。例如对于一些较为抽象且贴近实际的数学案例解决,就可以充分的采用这种教学思想,将其转化为相关的模型进行解决,典型的数学问题就是通过指数函数来解决具有对应关系的数学问题。

3.2改编数学问题,转枯燥为生活化、趣味化

数学知识的学习是有一定枯燥性的,这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有充分体现。很多的中学数学问题的取材是直接的来源于现实生活的,生活中的很多问题都是可以利用建模来解决的,经过数字化后的应用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是有着学习的枯燥性的,解决起来较为抽象化,那么如果把这些枯燥性的问题进行适当的改编,使之更贴近于学生实际,更具有生活气息,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更好的为建模学习做铺垫。例如对于两点间的距离比以及存在的动点相关问题的解决,就可以将其套入到实际的生活现象中,这样可以对问题的解决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3.3合理性的把教材内容进行延伸,为数学建模作基础

中学数学教学中,基本上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它的应用性较强,虽然难易程度不一,但是它为建模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素材和条件,通过建模可以切实的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理论知识,更好的理解学习,形成深刻的印象,进而可以积累很多固定的解决套路,像函数模式、几何模式等,这可以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

4.总结

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在中学教学体系中,更多的具有时代性特点的教学学习方法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和应用,建模思想作为一种解决数学实际问题的一种有效手段,它在中学数学的教学学习中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效果,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知识,有深刻的理解,最终促进学习效果的提高。

参考文献:

数学建模教学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数学建模;模式;教学;策略;方法

数学建模是指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要求从实际错综复杂的关系中找出其内在规律,然后用数字、图表、符号和公式将其表示出来,再经过数学与计算机的处理,得出供人们进行分析、决策、预报或控制的定量结果。这种将实际问题进行简化、归结为数学问题并求解的过程就是数学建模[1]。

在高师中开展数学建模教育是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有效手段、也是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的必然要求。怎样才能更好地开展数学建模教育已引起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兴趣。

本文在数学建模教学方法方面进行探讨,提出了“做、学、教――合作探讨”的数学建模教学新模式,以求能够更好地开展数学建模教学。

一、数学建模教学的现状分析

在数学建模课堂上,许多教师可能会有这样的感受:我们课前精心备课,课上力求把数学建模讲解的精彩生动,以期望学生能够有较大的收获,但学生在课堂上却无精打采、一片茫然、收获甚微。究其原因是因为在整个课堂上学生没有自己的思考、没有探索新知的热情和激情、也没有获得成功后的兴奋感和成就感。这会使原本对数学建模充满好奇、带着极大兴趣走进数学建模课堂的学生逐渐对数学建模失去兴趣并产生畏惧感。因此,有必要对数学建模教学方法进行探讨。

二、在高师开展数学建模教学的方法

成就动机理论认为,学生最主要的学习动机就是学业成就动机,它至少包括三方面的内驱力,即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2]。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注意问题坡度,分阶段进行教学,让学生获得数学建模成就,形成学习数学建模的成就动机。

1.初级阶段

在这个阶段,教师应通过一系列高质量、连贯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是什么、思考问题应该怎样解决,解题方法能否进一步改进。这会促使学生主动思考问题、感悟问题。当学生思考、感悟的结果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认可时便获得了成就感、兴奋感。

例如,把如下问题展示给学生:

A、B两点都在河的对岸(不可到达),怎样才能测量出A,B两点间的距离?

首先让学生思考如下问题:

这是哪一类问题?要知道哪些条件才能解决?

你打算用什么办法解决?怎么解决?

学生在充分思考、交流后,向全班同学展示自己对该问题的思考过程与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在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后应给予及时、科学评价。然后,接着问如下问题:

还有其他解决该问题的办法吗?

如果有,应该怎样解决?如果没有,请说明理由。

如果A、B两点分别在山顶和山脚,那么必须知道哪些条件才能解决?你打算如何解决?

如果A、B是球面上的两点,那么必须知道哪些条件才能解决?怎样解决?

在这个“做、学、教――合作探索”的课堂中,由于学生会不断受到获得成功的兴奋的刺激,所以,也不会感到疲倦与数学建模课堂的枯燥。同时,学生通过这种方式得到的知识会在脑子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提升了数学建模课堂的教学质量。

2.中级阶段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以自己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积极建构新知识的行为。

认知结构迁移理论认为:一切有意义的学习,都是把先前获得的经验迁移到新问题中。

由以上理论可知,学生在数学建模课堂上不应该是被动接受书本和教师讲解知识的过程,而应该是自觉将新知识与原有知识、经验进行对比、批判、迁移、重建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数学建模课堂上,应采用“做、学、教――合作探索”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例如,把如下题目展示给学生:

某企业,2013年1月份、2月份、3月份销售产品分别为10万吨、12万吨、13万吨。另外,经调查4月份的销量为13.6万吨。请以前几个月的产量为依据,预测10月份该企业产量应定为多少万吨?

首先,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合作探索、充分讨论后可能会有如下几种探究成果:

(1)用一次函数模型y=kx+b进行预测;

(2)用二次函数模型y=px2+ax+r进行预测;

(3)用指数函数模型y=a・xb+c进行预测;

(4)用幂函数模型y=b・lgax+c进行预测。

其次,利用投影仪展示各小组的成果,并请小组代表简述本小组探索的结果并与其他小组交流,分析哪个数学模型最好,是否还能继续改进。

然后,根据交流的结果,各小组继续改进自己的数学模型,再进行交流,最后确定一个较好的数学模型。

学生只有通过这种方式获取知识时,才能够更好地进行知识正迁移,才能够更快地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3.高级阶段

在学生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数学建模思想、方法后,应让学生利用周末或节假日时间走进超市、企业等部门去发现问题、并用数学建模的方法解决问题。例如:可以让学生走进移动营业厅,了解各种业务、套餐的收费情况,通过数学建模的方法为自己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套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还可以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教师进行数学建模教学的方法对数学建模教育质量的高低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本文就开展数学建模教学的方法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讨,得出若采用“做、学、教――合作探索”的课堂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可以有效提高数学建模课堂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数学建模教学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情境教学;模式创新

一、合理引用“观察――提问题――引入知识点”

每个学生都有积极向上的求知心态,正确掌握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可以在小学数学情境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可以采用先提问后回答的方法,先抛出去一个问题,引起学生的注意,让学生先自己思考,再慢慢引导到所要讲解的数学知识点上。例如,在小学数学认识时间这一课堂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先观察钟面,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如,“钟面上有几个大格?”“钟面上有几个小格?”“每大格之间有几小格?”“钟面上有几个指针?”等等,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认知能力把观察到的结果轻松融入学习中,每个学生观察点不同,就会得到不同的知识点,把这些结合起来就是所要讲解的知识点,学生在观察中,自己回答了所有疑问,觉得很有趣味,掌握的知识点也快。

二、结合实际,创造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教学模式

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模式之所以受到教师与学生的一致喜爱,最为主要的是情境教学模式更贴近生活,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扩大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习数学的课堂效率,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在实际教学中,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更为显浅易懂的情境教学,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举一反三,活学活用。总之一句话,越贴近学生的情境教学,越能达到好的效果,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牢固。

三、“情境教学”“引导模式”两手抓

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不是独立存在的,情境教学要想运用得好,离不开教师的“循循善诱”。情境教学让学生更加客观直接地认识事物,但教师更要“趁热打铁”,深入引导学生思维没有达到的问题上,让学生拓展思维,改变以往思维的局限性,这样在数学教学中,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以一及三,以少及多,吸引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带动了学生的学习动力,由被动变为主动。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效果会更上一层楼。

四、情境教学也可以让数学课以故事、游戏的方式完成

小学生阶段,孩子们周围的生活和他们喜欢的事物,更能引导他们积极的学习。孩子们爱看动画、玩游戏、听故事,这些东西跟实际的学习并不冲突,而且还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如,我们耳熟能详的“曹冲称象”的故事,学生听后,对这个与他们同龄的历史小人物产生很浓的兴趣,也懂得了数学存在于我们生活的角角落落,适当地把有关数学的故事融入数学课堂中,做一些有关数字性的游戏,会让学生对数学更敏感、更喜欢。

五、正能量的比较性、竞争性教学使情境教学更事半功倍

人们常说,大小人都爱听好话,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更想要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这个阶段的学生求知欲旺盛,学习动力足,教师如果能抓住这一学段学生的特点,适当地进行一些正能量的评比和竞争,适当的表扬和批评,都能成为学生的学习动力。让表现优秀的学生分享他们的学习心得,教师适当的提出问题和好评,都能促进学生的学习氛围,这样一来,上课学生积极回答问题,课后自觉复习,教师和学生长期处于这样的正能量学习环境中,数学教学将会向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

小学数学教学的道路任重而道远,采用了情境教学这一模式 教学方法,再加上教师的适当引导和学生的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前进道路上会越走越快、越走越好。总的来讲,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课堂中采用情境教学法,不仅让学生数学学习更加贴近生活,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带动学生的学习动力,在轻轻松松学好数学的同时,还会把这种好的学习方法运用到其他的学科当中去,不但提高了学习效率,还在学习中找到了乐趣,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全能型、多样化的人才,小学数学教学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合理运用情境教学,使以往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不但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了快乐”,而且让学生“快乐的学习”,拓宽了学生的思维,加大了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能活学会用,使学习与实际运用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对学生的身心发展都得到了提升,为以后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社会创造全能型人才做好了坚实的铺垫!

参考文献:

数学建模教学方法范文第4篇

求一组变量非负值,满足由变量的线性方程式或线性不等式构成的约束条件,且使作为变量线性函数的目标函数取最优值(最大值或最小值),这样的问题称为线性规划问题。

线性规划问题应明确三样东西:决策变量、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

决策变量:它们是决策者所控制的那些数量,它们取什么数值需要决策者来决策,最优化问题的求解就是找出决策变量的最优取值。

目标函数:它代表决策者希望对其进行优化的那个指标。目标函数就是指标与决策变量之间的函数。

约束条件:它们是决策变量在现实世界中所受到的限制,或者说决策变量在这些限制范围之内取值才有实际意义。

高职学生在学习高职数学线性规划内容时,对建立线性规划数学模型觉得有困难.本文主要是根据自己在教学中的经验,通过几个实际例子,来说明建立线性规划问题数学模型的方法。建立线性规划问题的数学模型都可归结为下面三个步骤:

(1)设立决策变量;

(2) 用决策变量的线性函数表示目标(即建立目标函数),并确定目标求最大还是最小值;

(3) 明确约束条件并用决策变量的线性等式或不等式表示,根据决策变量的实际意义确定变量是否有非负性。解题思路见下面的图1。

图1

下面通过几个例子来说明。

例1.(生产规划问题)某厂生产A、B、C 三种产品,需要耗费的资源(人力、物力 、财力)、获得的利润、备用资源如下表:

问该厂应如何安排生产,才可获最大利润?最大利润是多少?解题思路见下面图2。

图2

解:设产品A、B、C分别生产x1、x2、x3单位,总利润为S,则问题的数学模型为

注意:此题中“x必须满足的约束条件”是根据耗费的资源(人力、物力 、财力)不能超过备用资源,产量 xi(i=1,2,3)必须非负。

例2.(运输问题)设有两个砖厂A1、A2,其产量分别为23万块、27万块,它们生产的砖供应B1、B2、B3三个工地,其需要量分别为18万块、17万块、15万块。而知道各产地Ai到各工地Bj(i=1,2;j=1,2,3)运价如下表。问应如何调运,才使总运费最省?

解:设砖厂Ai供应工地Bj砖块的数量为xij (i=1,2; j=1,2,3),则问题的数学模型为:

minS=50x11+60x12+70x13+60x21+110x22+60x23

将以上模型输入Mathematica 模型,可以得到最优解(值):

x11=6,x12=17,x13=0,x21=12,x22=0,x23=15,minS=2940.

例3.(下料问题)某家具厂需要长80厘米的角钢150根与长60厘米的角钢330根,这两种长度不同的角钢由长210厘米的角钢截得,工厂应如何下料,才使得用料最省.

设第i种下料方案的原材料根数为 ,则问题的数学xi(i=1,2,3),模型为

将以上模型输入Mathematica 模型,可以得到结果:最优解为x1= 0, =150 , =10 ,最优值S=160 ,即按方案2用料150根,方案3用料10根下料,一共160根,用料最省。

数学建模教学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教育教学 方法改革

1.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育教学的影响

进入21世纪伴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尤其是“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日趋成熟,在人类文明从工业化时代向信息时代转变的过程中,信息化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思维方式、交往方式乃至生活方式。毫无疑问,当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与发展已成为当今教育系统众所周知的共识。现代信息技术早已融入到了教育教学的每个角落。

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有力的促进了教育教学改革的进程,比如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教育教学模式的转变;服务化的网络教育推动着教育方法的进步;信息技术的变革提供了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的通道。尤其“211工程”院校开展的现代远程教育便是信息技术条件下最有说服力的教学方式与方法的大胆创新,这种通过网络自助学习与教师在线互动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更是被“环球网校”、“考试吧”等各大知名培训机构所采用。

总之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正对教育传播技术、教育教学模式、教育资源、专业与学科设置、学生自身等等各方面起着强有力的催化作用,这一时代的变革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紧跟时代潮流抓紧适应信息化条件下的教育教学发展。

2.传统教学模式与方法已不适应高度信息化条件下的教育发展

2.1信息化时代教育教学方式与特点

信息化时代的教学模式应该是符合现代教学思想的新型教学模式,以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为最高特征,包括现代教学观念和现代教学方法的应用等内容。在信息化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强化,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如图1所示,在整个学习环节中教师不再是主体,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一切教学措施都围绕学生展开。受到信息网络技术的冲击,从教师与学生两个方面来说都与以往传统教学模式下有着截然不同的差别。高度发达的信息技术对现代教育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手段、教学管理等一系列的方面产生了质的变革。

我们认为信息化教学模式是建构主义理论与先进的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相结合的高度智能化的教学方式。具有教材多媒体化、资源全球化、学习个性化、管理自动化、环境虚拟化等特征。

2.2传统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已经阻碍了现代教育的发展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方式与方法早已与素质教育相违背,尤其在承担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的高职院校,很多课堂教学模式仍然是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的客体。这种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教师凭借“一间固定的教室、一块固定的黑板、几支粉笔”引导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转的教学模式极大的遏制了学生的上课积极性,能动性和个性化创造力。

走进高职课堂,经常看到教师在课堂上侃侃而谈,部分学生却在课堂上睡觉、说话、玩游戏、耍手机等现象,结果教师讲完了一堂课,完成了这节课的教学任务,但部分课堂上精力不能集中的学生却不知所云。这样的教师为主体的传统的教学模式长期以来都忽视了学生本身也是有思想、有愿望、有意识、有兴趣的人,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不能充分有效地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方针,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和能动性。显然,上述这种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是以传授知识而不是以智能培养特别是创新精神的培养为重点的,而是以牺牲学生的主动精神和创新精神为代价的,它根本无法适应当前物联网时代知识经济对人才的需求。

再者,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牢牢的固化了教师的授课方式与创新思维教学方法。教师一味的在讲台上讲,学生呆板的在下面听,师生之间缺乏统一的载体来有效的互动与思考,长期下来教师也就机械式的板书、讲解、没有发挥出创新教学手段的意识与环境。

3.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改革方向

3.1信息技术条件下教学的模式应是随时随地就地学习与课堂学习相结合

高度发达的信息化校园,不仅仅在于使学校的师生都能掌握应用网络的技能,更重要的是建立一种全新的教育体制与教学模式。目的是使学校在这样网络化的环境下,培养出学生更强的信息获取与分析能力,注重学生个性化需求与自主学习的技能。学生通过教育网络环境下获取的信息远比老师课堂讲述的详细、完整的多。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的安排利用空余时间进行个性化学习,比如出差在外的人,可以选择有网络的宾馆、酒店等场地,利用闲暇时间根据个人进度安排学习。这样可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老师既可以进行个别化教学,又可以通过网络技术推行项目捆绑式协作型教学。

比如目前在一些211高校开设的现代远程教育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主要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将传统的课堂转移到网络中利用现代智能远程教育系统(Modem Distance Intelligent Tutoring System,MDITS),而实施的现代教学手段。目的就是克服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局限,建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充分挖掘学生个性化需要与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远程辅导或针对个别案例进行个性化指导学习。这种形式的学习并非要求学生一定在特定的教室里接受教育,而是学生以自我为主去合理安排时间,在规定的时间内自由开放式的学习完成相应的课程并在线考核合格即可。很显然网络信息时代的学习注重以学生个性化需求为中心,学习的主体权利以学生自身为主,高度尊重学生合理选择学习方式。可以说随着无线网络技术、手机智能技术等移动终端技术的广泛推广与普及,信息时代的教育将是具有高度开发性、高度互联性、资源共享性、高度自主性等服务学生个性化需求与创新的综合智能化的教育模式。

通过信息技术构建的网络化课堂很多功能与优势是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所不能及的,所以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教育教学的全新模式是构筑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终身学习体系的主要手段。它以现代远程教育手段为主,综合面授、函授和自学等教学形式、采用多种媒体手段联系师生并承载课程内容。现代远程教育可以有效地发挥各种教育资源的优势,做到只要有网络就可随时随地去学习。为不同的学习对象提供方便的、快捷的、广泛、高效的教育服务。

3.2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学环境要求教师应不断丰富与拓展自身的综合知识

近年来,全国各地都比较重视校园信息化建设,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等高科技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思维、教学手段、教学模式、教师角色、教学教案等等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作为为人师表的教师自身更应该赶上信息化时代的步法,不断学习进取,提高自身现代信息技术的综合素质,才能有效地服务于信息时代的教育领域。总体上来讲,目前我们很多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普遍较薄弱,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偏低。部分教师教育观念落后,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式与方法老套,又不善于运用合适的多媒体教学软件,也不愿查阅教学资料等等这类的显现很是突出。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传播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向前发展,这必将促使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发生深刻的变革,将有越来越多的学习者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来获得知识和信息。教师的传统地位将受到挑战,他们将由知识的传授者、课堂的管理者转变为信息支持者、知识建构者、道德监控者和指导者。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内容。

所谓教师的信息化素养,主要是指开展信息化教学的能力,其核心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为此学校应当建立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的硬性制度,并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自己:

第一,教师应主动提高自身多媒体教学系统的应用能力。教师通过制作多媒体样式的课件,说明所讲解知识的结构,形象地演示其中某些难以理解的内容,展示动态变化的过程等;营造一种多媒体教学环境的沉浸感,并且尝试让学生主动使用媒体来表达和传递思想情感、展示和交流学习成果,那么就能把单纯的教师演示工具变成环境创设工具,达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环境。

第二,提高教师的信息检索与综合处理能力。通过网络检索到的信息资源有时并不能直接使用,必须对它们进行加工、处理及整合之后,才能变成真正可用的信息。所以,教师还应具备对信息加工处理及整合的能力。如果仅仅依靠阅读书刊来获取知识信息,那么,我们获取的知识是相当有限的,而且这种方式是不快捷的、低效的。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师,应掌握基本的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和网络技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加强学习,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和能力。

第三,提高教师信息化条件下网络教学的组织实施能力,掌握先进的智能化教学系统。教学实施是指教师实践预先设定好的教学方案的全过程。网络教学组织实施能力不仅包括教师利用网络进行讲解和答疑的能力,同时更加注重教师对学生的问题式学习和协作式学习的指导能力。因为网络教学的教学实施不具备传统课堂教学在组织实施过程中现场操作的可控性和可变性,为此,教师事先一定要精心策划好教学实施的全过程,要充分考虑到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如学生协作活动的设置等),以确保整个网络教学能顺利、高效地进行。

3.3高度信息化状态下课堂教学应趋于网络化与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信息化条件下的课堂教学发展趋势是更加网络化、更具灵活性、授课形式多样化、高度智能化、高度人机交换功能等。因此在信息化课堂教学可以充分挖掘多媒体、互联网、自动化教学系统、等等先进教学手段将课堂教学效果最大限度的凸现出来。例如可以采取分组进行“项目捆绑”式教学,将课堂上的学生分成信息化学习小组,并为每个小组提供至少一网计算机,理科课程还可以给小组配备实验器材、模拟软件或者传感器等。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利用计算机进行个别学习和小组式合作学习。

再比如,利用网络教室,通过教学系统软件对学生进行一对一数字化辅导学习。这种类型是指每个学生都拥有数字化学习终端,教师并能够运用这一终端系统所提供的平台与资源,对每个学生进行教学演示或者单独互动辅导学习。教师可以将信息技术作为人机交互工具,对学生进行个别学习辅导;可以通过网络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教学交流和协作学习;可以为学生提供网址、搜索引擎等,指导学生获取学习资源;还可以根据不同任务,指导学生进行科学计算、数据统计等活动。

当然最常用的就是多年媒体课室,教师通过多媒体合成技术对讲授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全面的、生动的描述与分解,将抽象的知识以形象生动的数字化模拟信息技术展示出来。既便于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又使得学生不断自我意识上去形象生动的思考与反复记忆。我们称这种基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用于课堂教学的模式为“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第一,有教学环境是多媒体计算机及依据教学目标设计、反映教学策略的教学软件系统;第二,以各种种媒体的方式显示教学内容;第三,教学信息按超文本方式进行组织,符合人的联想记忆方式;第四,具有良好的交互界面,学习者必须通过一系列交互操作来进行学习。总之,现代信息技术催生的现代教学多媒体智能化教学模式它可以创造出一种身临其境、完全真实的学习环境。

3.4信息时代的教学应是正视学生的个性与正确引导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创新型教育

信息时代的教育更应该是高素质的综合性教育,它将以学生的个性化自主学习为原则,以“数字智能化”为手段,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创新发展”终生学习能力为终极目标。通过多媒体网络教室和网络虚拟学习资源库,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条件。在老师精心指导帮助下,按照自己的认知水平,借助人机交互的多媒体资源自主创新去学习,体验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乐趣。

未来教育将是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利用网络教育资源的目的主要是满足学生的学。在教育、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克服“一刀切”“一概而论”的教学倾向。把教育、教学的目标、效果具体落实到每个学生,做到学生个别化教学。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能够自主发展、超常发展。教育的作用不仅在于帮助学生树立理想,更重要的是通过相对完整的训练帮助学生实现理想。教育的主体是学生,现代教育必须以学生的个人兴趣为出发点,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并通过教师多元化的指导,构建出既有学生自主选题、自主学习、自主研究、自主管理,又有团队合作的高度自主化教育模式,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尊重多样性、鼓励学生创造是现代信息化教育的灵魂。信息化时代的学生可以通过自主终端人机交换设备根据自身条件有针对性或对感兴趣的学科方向去发展,实现个性化学习需求。

4.现代信息技术下教育教学的发展趋势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3年最新的报告显示,目前我国网民数量达到了5.64亿,利用手机等移动设备上网人数为4.20亿。由此可见现阶段到将来一段时间网络信息技术仍会飞速的普及,对于教育行业来说,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必将催促教育教学更加快步地去适应信息技术的变革。未来基于互联网环境下的教育体制与教学模式不受省市、空间和地缘的限制,通过计算机网络可扩展至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甚至是全世界。

当今时代,教学手段与资源更趋于多媒体化,多媒体教育应用正在迅速成为教育技术中的主流技术,比如多媒体教学系统、多媒体电子书刊等,可以说目前国际上的教育技术正在迅速走向多媒化。同样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现代教育愈来愈重视人工智能在教育中应用与研究,很多针对学生训练与学习的智能化模块不断的被开发并应用在教学当中。总之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技术应用模式的多样性与个性化越发加强,新时代的教育正面临着向前沿科技领域变革与应用方向发展。

课题:本论文为教育部科研十二五重点课题《个性化学习开发与提高教学效率研究》下子课题《信息技术条件下教学方法改革与学生个性化学习能力提高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111820089-ZC-5。

参考文献:

[1] 张京,张庆秀.试论建构主义教学设计理论与新型的教学模式.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2,(2)

[2] 陈东.开放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3] 易朝晖,李宏斌,李明霞.信息化条件下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计算机教育,2007-6

[4] 刘晓.信息化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比较.科技创新导报,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