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环境工程生态方向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道路工程建设;脆弱的生态环境;生态系统;研究与评价方法
导言
脆弱的生态环境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因为人类对自然环境剧烈而又频繁的开发活动,而导致的当地自然生态系统失去平衡,造成一系列的自然灾害,使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能力下降。例如,我国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冲积平原和位于甘肃省中部的黄土沟壑地区,在这些地区内人类开发活动的力度已经远远超过了当地生态系统的承受能力,使环境朝着恶化的方向发展。其中,道路建设这一开发活动,有时甚至会给周边环境带来永久性的影响。
一、我国的道路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一)黄河中下游冲积平原
人类的开发活动是造成环境土地荒漠化和盐碱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据我国农业部门统计,我国的盐碱土地在不包括沿海滩涂的情况下,已经多达5.2亿亩,除此之外,还有2.6亿亩潜在盐碱化土地,如果不对这类土地进行妥善利用,将会导致土地盐碱化大规模扩散。
黄河中下游冲积平原在山东省聊城、德州至淄博一带广泛分布,尤其在位于黄河三角洲的地区分布最多,这些盐碱不但生态环境脆弱,生产能力也十分低下,在这些地区内有些土地甚至出现了退化现象。而导致这些现象出现重要原因之一,便是黄河沿岸的公路建设,近几年山东省的交通发展神速,但与此对应的便是土地局部地貌的破坏、土地侵蚀、水土流失等问题的出现,在公路建成时还会对动物的迁徙造成影响。
(二)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位于甘肃省中部、黄河中上游地区,海拔超过2500m,由于重力和水力的双重侵蚀下,沟壑纵横、地形复杂,加上土质疏松,极易产生水土流失。黄土高原的年平均降水量仅为300~500mm,而年均水分的蒸发量则多达1400~2000mm,属于严重缺水区,气候干旱,环境恶劣。
国家为了打通华北地区和西部地区之间的交通线,建设青藏公路,决定对黄土高坡进行交通开发,导致当地本就不多的水土资源进一步流失,植被草地面积退化、土壤侵蚀加剧;生态环境的恶化得不到有效地控制,河流泥沙增多,滑坡很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土地生产能力下降,粮食减产现象严重,在多达20余次重度干旱中,连年累计受旱面积以达到13000万亩,粮食减产累计600余万吨;由于降水稀少,城镇农村用水紧张,且水质卫生条件差。道路交通的建设在某种程度来说反而阻碍了城镇化进程的发展,由于施工造成的环境问题,导致当地餐饮、旅游业发展缓慢;由于土地利用率低下,也严重阻了当地的招商和引资。
二、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方法
(一)3S技术的使用
3S技术,也就是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在3S对问题研究的过程中,地理信息系统作为研究的资料库和信息来源,遥感技术负责搜索和更新环境空间的数据,而全球定位系统可以有效地取得目标研究位置的精确地理坐标,为地理信息系统提供最新的定位信息。在遥感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的支持下,而地理信息系统不仅可以作为研究的资料库,还可以对环境的空间各项数据进行管理、分析和采集,可以用于环境监测管理等抖个方面。
3S技术的应用给生态环境的脆弱性提供了科学、客观的评价和分析,为生态环境的治理提供了实际的参考依据。
(二)景观生态学的使用
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流行的景观生态学是与生态学有着紧密联系的综合性学科,景观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景观的结构、景观的功能与景观的动态,景观的结构同时也是景观的整体格局,是景观动态过程中的一种体现,整体格局和过程相互联系,景观的空间结构能影响生态学的研究过程,同时景观的结构也比景观的功能容易研究,所以在实际的研究中以景观的结构特征为主进行推测论断。
各种景观类型和各种空间配置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生态环境。在景观生态学的研究中,以空间格局指数为最基本的研究手段,对当地生态系统的承载力进行计算和分析,扩展生态空间格局的动态评估深度和广度。景观生态学把环境格局的分析方法和生态系统的实际监测相结合,研究空间环境演变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
四、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价方法
(一)环境的脆弱性分析
对当地环境的脆弱性进行特征上的分析,对公路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作出客观评价,并依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或恢复措施。生态环境的脆弱特征有:土地荒漠化、土地盐碱化、土地石砾化以及水土流失等,这些特征会造成土地的生产力和自我恢复力的下降,自然灾害的频度和强度增加等。
不同的地区内要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个方面来进行环境脆弱性的分析,自然造成的原因有以下几种:地质、气候、植被、外来物种等;人为的原因有以下几种:过度地开垦、放牧和打渔,对农作物进行不合理种植,污染物排放以及人口的增长等。
(二)评价方法
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价和环境的恢复,涉及到的环境空间很广,例如湿地区域、水土流失严重的区域、高原区域和干旱区域等。
有关生态环境的评价方法有很多,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价,大部分源于这个评价方法,而且这种方法目前还没形成统一的规范。评价分为三个步骤:第一个步骤,建立一个标准的评价体系;第二个步骤,确定评价体系里指标所占的权重;第三个步骤;建立计算模型,采用综合分析法、环境格局指数法等方法进行计算,对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评价。
结束语
随着外界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和重视程度的提高,和未来交通密度的进一步地增大,施工方在进行交通的基础工程建设时,越来越注意由于施工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公路交通工程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评价一般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这个方法一般分为三个的步骤进行:第一步,运用3S技术等方法,进行环境现场的调查,建立环境评价体系;第二步,确定人类开发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里各指标的权重;第三步,建立影响评价模型,利用数学原理进行计算。在研究研究的方法和评价的方法的研究上,各国的研究人员并没有形成统一意见,但无论研究人员运用哪一种方法,都对生态环境有着正面影响。
参考文献
[1]郝连娟,姚占勇.道路工程建设对脆弱生态环境影响研究方法评价[J].公路,2013,06:187-192.
[2]郝连娟. 公路建设对黄河冲积平原盐碱地脆弱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其保护[D].山东大学,2012.
[3]温r.生态脆弱区公路路域生态环境评价与绿化模式设计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3.
[4]石.路域植物群落生态及植被修复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
1南京工程学院环境工程专业课程开设介绍
南京工程学院环境工程专业自2006年开设以来,已有8年的办学历史,不论是人才培养还是课程建设,都已经步入正轨,有着良好的发展态势。环境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已经具有一定的规范和模式,积极地向社会的需要和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而努力。南京工程学院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已开设的专业课程有:①基础课为《无机化学及实验》、《有机化学及实验》、《分析化学及实验》、《物理化学及实验》、《发电厂动力设备》、《流体力学(水力学)》、《仪器分析及实验》、《环境监测及实验》、《环境化学及实验》、《工程制图与CAD》和《化工原理及课程设计》等课程;②提高课为《环境工程CAD》、《环境给排水技术》、《水污染控制工程》、《电厂水处理技术》、《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火电厂脱硫脱销》、《噪声污染控制工程》、《环境微生物学》、《环境土壤学》、《环境专业英语》、《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环境管理与规划》、《环境影响与评价》和《环境生态修复技术》等课程。这些课程组成了环境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框架,我们将它与一些兄弟院校做对比后可以发现,环境工程专业课程开设比较大众化,课程设置与大多数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差别不大。由于专业成长仅有8年时间,走“大众化”教学路线,学习众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无疑是最稳健的方法。在起步中求稳,这才是对学生负责的课程开设起步方式。但是,随着课程开设时间的加长,仅停留在旧的人才培养方案是不可取的。但新的方案来之不易,不仅需要向其他院校学习,同时也要更多的考虑学生本身的需求。所以,进行环境工程专业课程设置的满意度和期望度调查十分必要。
2调查情况
2.1调查表设置调查以网络调查表的形式展开,请南京工程学院环境工程专业07级(已毕业),08级(毕业班)及09级(即将进入毕业班)三个阶段的大部分同学参与调查。调查表(见图1)分为两个板块,第一个板块是让同学们对已学过的专业课程(包括基础课和提高课)进行评分,测评学生对已开设课程的满意程度;第二个板块为未开设专业课程(包括基础课和选修课),测评学生对这些课程的期望程度。每个课程设置最高分为6分,按照“满意(期望)”到“不满意(期望)”的次序,分数依次为6分、4分、3分、2分和0分。我们不妨认定高于65%的分数(3.9分)才可被认为达到满意(期望)程度。
2.2调查表数据分析07级参与调查的人数为15人,由于他们刚走出校园,与社会、工作接轨,他们会在课程开设的意义和有效性上比未毕业同学具有更强的把握性。08级参与调查的人数为48,部分参与考研,部分参与找工作和实习,对社会的要求有了初步的接触,但考研的同学对相应报考高校考研要求专业课的重要性有深入了解。09级参与调查的人数为32人,他们对社会需求的认识不是很强,但对许多没学过的课程充满向往,对研究学生的期望度有很深刻的意义。
2.3调查结果
2.3.1已开设专业基础课满意度
课程的满意度参差不齐,但是有的学科体现出了明显的优势或劣势。我们可以从图中明显地找到如下结论:①《发电厂动力设备》课程学生打分普遍不高,评分最低,满意度低于3.9;②《环境监测》课程学生打分普遍很高,满意度在5.0以上,优势明显;③《物理化学》、《仪器分析》两门课程满意度差异性大;④《发电厂动力设备》和《流体(水力)学》两门课程满意度差异性很小;⑤《环境监测》和《工程制图与CAD》两门课程与培养方案相呼应;⑥《发电厂动力设备》课程与培养方案有明显的差距。
2.3.2已开设专业提高课满意度
课程的满意度差异也较大,有的学科体现出了明显的优势或劣势。我们可以从图中明显地找到如下结论:①《环境专业英语》和《环境管理与规划》两门课程学生评分最低,满意度低于3.9;②《水污染控制工程》和《环境影响与评价》两门课满意度均在5.0以上,优势明显;③《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环境规划与管理》两门课程满意度差异性大;④《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环境生态修复技术》两门课程满意度差异性很小;⑤《水污染控制工程》和《环境影响与评价》两门课程与培养方案相呼应;⑥《环境专业英语》和《环境管理与规划》两门课程与培养方案有明显的差距。
2.3.3未开设专业基础课期望度
课程的期望度尽管差异比较大,但并未出现明显的优势或劣势。我们可以从图中明显地找到如下结论:①《机械设计基础》、《工程力学》和《电工学》三门课程学生评分最低,期望度低于3.9;②没有课程期望度达到5.0以上,学科无优势,仅《环境生态学》期望度4.5分,为最高;③《普通化学》、《环境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学》和《环境生态学》五门课程期望度差异性大;④《生物化学》、《工程力学》和《环境工程原理》三门课程满意度差异性很小;⑤《机械设计基础》、《工程力学》和《电工学》三门课程与培养方案有明显的差距。
2.3.4未开设专业提高课期望度
课程的期望度变化幅度比较大,单课程的差异性也较大,却并没有学科表现出明显的优势或劣势。我们可以从图中明显地找到如下结论:①《环境统计学》、《垃圾填埋场设计》和《环境机械与设备》三门课程学生评分最低,期望度低于3.9;②没有课期望度在5.0以上,学科优势不明显;③《泵与泵站》、《清洁生产》和《环境经济/社会学》三门课程满意度差异性大;④《环境监测系统管理》、《环境监察》、《环境调控学》和《环境机械与设备》四门课程满意度差异性很小;⑤《环境统计学》、《垃圾填埋场设计》和《环境机械与设备》三门课程与培养方案有明显的差距。
3建议
通过学生对专业课满意度和期望度的调查可以发现很多问题,针对与培养方案有较大差距的相关课程,要分析其功能,对其进行适当删减或改进;对满意度、期望度不高的学科进行适当改动;并建议加入“专业方向选择性”教学。
3.1相关性较低课程删减或改进《发电厂动力设备》课程对环境工程实用性不强,可考虑删减。从学生就业方向可见,虽然部分同学毕业会去电厂从事相关工作,但很少能接触动力设备。从事锅炉、汽轮机等动力设备的工作,仅学这门课是不够的,而其中热学、流体力学等基础知识在《物理化学》和《化工原理》中都会细讲。《机械设计基础》可删减。该课程是机械专业课程的基础课,与环境基本没有关系,即便是环境机械设备方向也不需要用这门课做基础。环境工程专业08级开设过该课,学生的反对声音强烈。《工程力学》和《电工学》都是工程类基础课程,但工程类课程不一定对环境工程专业都适用。《电工学》实用意义不大,可删减。《工程力学》可保留,该课程对将来参与施工等工程项目的同学依然有很大用处。《环境专业英语》课程对学生的双语能力有提升,有利于学生掌握专业词汇,对外文文献阅读有帮助,该课程不能删减。但是学生满意度低说明课程效果不好,可以做适当改进,比如增加文献翻译实践、专业多方向词汇归类等活动加强学生学习兴趣。《环境管理规划》课程是绝大多数院校环境工程专业的专业课程,但课程满意度低,则需要改进。仅从课堂讲授知识会枯燥乏味,需要增加案例教学、实践调查、学生分析等环节强化学习效果。#p#分页标题#e#
关键词:环境工程;技术规范;定位;作用
1环境工程技术规范的基本内容
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都离不开生态环境的支撑和保障。在生态环境日益恶劣的趋势下,为了改善生态环境,促使人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开展环境工程。环境工程就是以保护环境为前提,对目前生态环境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有效治理以及预防,进而打造美好的明天。环境工程,也离不开环境工程技术规范的约束与保障,这样才能促使环境工程井然有序开展。环境工程技术规范实质上就是针对我国实际情况制定的一种书面文字资料,它是一种对环境工作中内容的整理归纳,是开展环境工作应当遵循的规章制度以及解决对策,更是环境工程开展中不可分割的有机部分。环境工程技术规范的制定以及推行,是时展的必然趋势,是社会经济下的产物之一,更是衡量环境工程开展的重要尺度,能够进一步提高环境工程中的技术水平和含量,从而能够应对各种生态环境问题,促使环境工作高效平稳开展。在开展环境工作中,高效灵活运用环境工程技术,就可以促使环境工作更加具有规范性、可靠性、严格性,进而取得显著的成效。
2环境工程技术规范的定位以及作用
2.1定位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高速发展时期,要想成为发达国家,还需要不断建设努力。而社会经济在发展的同时,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不良的影响,现如今,我国到处可见一些水污染、大气污染、噪音污染、土壤污染等现象,严重威胁着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对人类的身体健康也带来了很大的危害。因此,国家相关部门高度重视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在工作开展过程中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但还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从各大城市、各个行业带头出发,为环境工作的开展投入更多人力、物力与财力,才能实现环境工作的全面保护与治理,取得更加显著的成绩。随着我国环境工程的高速发展,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与计算机信息技术也被广泛应用到其中,各种资金管理模式也实现了全范围应用,这为环境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坚实可靠的保障,促使我国环境工程朝着更加科学化、高速化方向发展。然而我国环境工程的起步较晚,现阶段还处于一个发展缓慢的局势,因此环境工程技术的管理水平就相对低下,再加上缺乏规范性技术指导,严重阻碍着环境工程的技术发展速度。如今我国开展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中,在相关技术的高效灵活运用方面还存在着很多不足,导致环境工程技术规范在建设中受到了制约。当环境工程技术规范不够健全完善,就无法将其落实到实际工作中,无法发挥其巨大作用与价值,使得环境工程开展中投入的资金与技术,无法取得相应的成效。现阶段,就需要高度重视我国环境工程技术规范的健全和完善工作,才能促使环境工程技术得到科学合理运用,为环境工作的开展提供坚实有力的保障。对于环境工程技术规范来讲,它是由国家相关部门制定的技术措施,里面包含的内容十分复杂与繁多,对于整个环境工程工作的开展都提出了相应的管理与保护。环境工程技术规范要求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在开展中,必须严格遵循相应的技术措施,展开规范化、标准化的工作。此外,对于环境工程技术的应用环节、各项业务的发生环节都进行了高效监管与控制,并且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与预防方法。环境工程技术的应用,需要在整个环境工作的开展中进行全面落实与贯穿,还要对于工程的规划设计工作、工程进度、工程质量与效率等进行高效指导,这样才能为环境工程技术的应用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为了促使我国环境工程高效稳定开展,环保部门在国家环境保护工作开展中制定了一个科学合理的标准,就是环境工程技术规范标准,其对环境工程的开展有着建设性意义。环境工程技术规范对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中每一项细节内容都制定出了详细具体的标准,而且必须严格遵循。可见,环境工程技术规范在环境工程的规划设计、发展建设以及后期监管中,都提供了非常可靠的指导思想,属于环境工作开展的前提和依据。由于环境工程的种类较多,因此环境工程技术规范的针对性就存在相应的差异。不够规范内容可以根据环境实际情况、工程发展要求等做适当的调整,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与科学性。环境工程技术规范的出台运行,属于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开展的一种行为要求,可以广泛应用在各种类型的环境工程中。
2.2作用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条件之一,治理与保护生态环境更是人类应当承担的责任与义务。现如今,很多人们都认识到了环境工程的重要性,并且积极主动参与到了环境工程中。通过环境工程技术规范的制定与应用,能够不断提高我国环境保护与治理的工作技术水平,为各种环境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坚实可靠的保障,促使我国朝着可持续方向不断迈进。环境工程技术规范的日益健全与完善,还加快了我国环境工程的发展步伐,是规范工程行为的坚实力量。
3环境工程技术规范中重点内容分析
环境工程技术规范的重点内容就是相关数据资料的收集,因为资料的收集是编制的前提与关键,只有收集更加全面、可靠、合理的数据资料,才能促使环境工程技术规范对环境工作的开展提出指导性意见。因此在环境数据资料的收集中,就需要选派高素质、综合能力高的工作人员,结合我国实情,对生态环境有一个全面充分的了解,积极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与计算机信息技术,做好调查与记录工作,确保资料的收集准确无误。在编制过程中,还要求工作人员对其定位与作用有一个充分的了解,能够清楚认识到自身肩负的责任与义务,树立高度责任心和使命感,使规范中的内容符合实际情况,以确保环保工作具有先进性与科学性。
关键词:韩家湾煤矿;技改工程,环境经济评价
中图分类号:TD7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09)06-0134-02
煤矿规模的扩大和生产不仅能带来经济效益和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而且也会对当地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按照初步设计中的各项环保规定和考虑必要的环保措施,在采取环保措施后,可以达到环境标准的要求,同时通过煤矿技改也使原有污染源得到有效地治理。煤矿通过技术改造,可以加强矿区环境保护的投资,从长期来看,会促进矿区内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这对环境是有利的。煤矿技术改造势必产生环境经济损益的影响,因此对技改工程的环境经济损益评价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本文针对韩家湾煤矿技改工程的环境经济损益进行了评价,以期对煤矿技改工程的合理实施提供文献参考。
一、环境经济效益分析
韩家湾煤矿技改工程总投资为23105.84万元,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为20.76%,全部投资回收期为5.9年,投资利润率为15.48%,投资利税率为34.51%。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见表1。煤矿技改工程完成后,将促进商业、服务业、加工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同时对改变当地产业结构起到积极促进作用,有助于将当地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当地地方经济的发展。由此可见,煤矿技改后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良好的。
表1 经济评价指标汇总
二、环境代价的分析与计算
煤矿技改项目的环境代价(Hd)包括直接环境代价和间接环境代价。直接环境代价包括了技改活动造成的环境危害所付出的代价,以及为消除或减少环境影响付出的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代价。在直接环境代价的评价中,技改活动造成的环境危害所付出的代价主要有由地表沉陷引起生态破坏而采取的生态恢复补偿费用、水土流失整治费用和“三废”排污费用,这一部分费用总计为79.5万元,占了技改工程总投资的0.3%,在煤矿技改投资费用消耗的合理范围之内;消除或减轻环境影响所付出的代价主要是环境工程运行费,环境工程运行废按生产要素法估算,由电费、材料消耗费、人工工资、基本折旧费、大修理基金和管理费等组成,除了水土保持外,运行成本费按10%计算,其费用为92.01万元/a。综上则直接环境代价为171.51万元。
间接环境代价为技改项目影响的区域内,各受影响的部门因开发项目的环境影响所受到的损失和消除这些影响付出的代价。技改项目间接环境代价包括农业减产损失费、人体健康损失费、生态损失费和水资源损失费等。其中,对生态和绿化等造成的损失费单独另外计算,农业减产损失和人体健康损失可以忽略不计,水资源损失费约为9.84万元。
总环境代价是直接环境代价和间接环境代价的和。通过以上直接和间接环境代价的估算,总环境代价(Hd)为181.35万元/a,为治理投资的0.20倍,由此可见韩家湾煤矿技改工程对环境的影响不会太大。
三、环境成本及环境系数分析
环境成本为单位产品的环境代价,即: ;
式中:Hb――环境成本;Hd――环境代价;M――与Hd同时取得的产品生产能力,技改后生产能力为1.5Mt/a。
经计算环境成本为1.209元/t,即煤矿每生产1t煤付出的环境代价为1.209元。
环境系数为环境代价与同时段产品产值之比,表示单位产值的环境代价,即:
式中:Hx――环境系数,元/元;Cx――与环境代价同时段的产品产值。
根据当时初设产品煤的价格150元/t,经计算环境系数为0.008元/元(按矿井规模计算),即该煤矿每创造一元的产值需付出0.008元的环境代价。
四、环境工程经济效益分析
在技改项目环境污染治理中,既要考虑环境效益又要考虑经济效益。选择经济合理的有效措施和防治污染的可行性途径,将环境污染尽量控制在工艺过程中。环境工程经济效益一般以环境经济效益系数(Jx)表示,系数越大,表示环境工程更趋有效和合理。
环境经济效益系数为环境工程挽回的经济总值与环境保护费之比,即:
环境经济效益系数
式中:Jx――环境工程经济效益系数;Si――环境工程挽回的经济价值(万元/a);Hn――环境保护费用(万元/a);i――挽回经济损失的项目。
经计算,环境经济效益系数为0.76。即在付出1元的环境治理费后,同时又挽回了约0.76元的经济效益,这表明了所采取的环境治理工程既优化了环境,又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建设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五、结论
对煤矿技改的环境经济损益评价有利于技改工程的合理实施以及提供合理的环境治理措施,既能优化环境又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通过对韩家湾煤矿技改工程的环境经济损益分析,主要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从经济效益的分析结果看,韩家湾煤矿技改后的经济效益是良好的。
2.从环境代价的分析结果看,韩家湾煤矿技改对环境的影响不会太大。
3.韩家湾煤矿技改的环境成本为1.209元/t,环境系数为0.008元/元,环境工程经济效益系数为0.76。
1、题目:应简洁、明确、有概括性,字数不宜超过20个字。
2、摘要:要有高度的概括力,语言精练、明确,中文摘要约100200字;3、关键词:从论文标题或正文中挑选3~5个最能表达主要内容的词作为关键词。
4、目录:写出目录,标明页码。
5、正文:专科毕业论文正文字数一般应在3000字以上。
毕业论文正文:包括前言、本论、结论三个部分。
前言(引言)是论文的开头部分,主要说明论文写作的目的、现实意义、对所研究问题的认识,并提出论文的中心论点等。前言要写得简明扼要,篇幅不要太长。
本论是毕业论文的主体,包括研究内容与方法、实验材料、实验结果与分析(讨论)等。在本部分要运用各方面的研究方法和实验结果,分析问题,论证观点,尽量反映出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
结论是毕业论文的收尾部分,是围绕本论所作的结束语。其基本的要点就是总结全文,加深题意。
6、谢辞:简述自己通过做毕业论文的体会,并应对指导教师和协助完成论文的有关人员表示谢意。
7、参考文献:在毕业论文末尾要列出在论文中参考过的专着、论文及其他资料,所列参考文献应按文中参考或引证的先后顺序排列。
8、注释: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有些问题需要在正文之外加以阐述和说明。
9、附录:对于一些不宜放在正文中,但有参考价值的内容,可编入附录中。
环境工程专业卓越工程计划的教学改革
摘要:“卓越工程师计划”是基于传统教学模式基础上的工程实践教学改革,更注重大学生工程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以学校环境工程专业为改革对象,全面分析与探讨实施环境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必然性、基础与措施。通过改革与完善现有的课程教学体系与校内外多维实践教学基地的建立,实现了学校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的目的,满足了国家培养人才的需求。研究结果对于卓越工程计划及在其它专业方面的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卓越计划;环境工程;教学改革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教育部提出的提高教育质量的重大改革项目和重要举措,旨在为国家的经济发展输送大量创新型的工程类人才,进而实行强国富民的目的,这将对国家全面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引作用。①②本文以安徽建筑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实践教学改革为例,探讨在本校开展卓越工程师的人才培养模式,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在全校乃至全国的全面开展将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本文将从环境工程专业培养模式改革的必然性、改革的基础、改革的具体实践等几个方面展开叙述。
1环境工程专业培养模式改革是国家和地方发展的必然性
1.1国家人才的需求传统经济不顾环境健康的飞速发展,导致了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由此导致的环境危害事件频繁发生。因此,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引起了全世界各国政府的高度关注。目前,我国环境污染形势尤为严峻,面对严重的环境污染现状,国家正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实施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社会对环境工程学科专业研究及应用型相关人才的需求将急剧增加。③作为高校的环境工程专业,面对日益严重且更为复杂的环境污染现状,需要通过不断改革才能适应国家发展的需求,培养出的人才才能更好地为国家服务。
1.2支撑地方经济社会和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需要随着安徽省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生态环境问题将日益突出,我省所颁布了《安徽省生态强省建设实施纲要》,④实施重点目标为将我省基本建成生态环境优美、生态经济发达、生态家园舒适、生态文化繁荣的宜居宜业生态强省。因此,不仅要培养环境工程专业方面的人才,更需要培养创新型、高端的环境工程工程类人才以从事生态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工作,才能使人才培养真正地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
2本校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基础
安徽建筑大学环境工程专业2001年正式开始招生,2009年,水污染控制与废水资源化实验教学中心批准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2年,水污染控制与废水资源化实验室被批准为“安徽省重点实验室”,2013年通过国家审核;2012年环境工程学科被批准为“安徽省重点学科”。从2005年至今,环境工程专业已有10届毕业生,为社会输送大量专业人才,有的直接进入环境方面的工作岗位,其中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已成为工作单位的技术骨干或管理骨干,有的继续进行深造读研或读博以便将来从更高层面服务于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
环境工程专业是一个“朝阳专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学校领导和老师非常重视学科的创新型,通过不断输送教师外出调研、学习和参加会议交流的形式,进行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修订和培养模式的改革;与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同时组织多人次成功申报国家教育部、建设部、安徽省教育厅等各级各类教研教改项目几十项,其中十余项获省级和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经过多年的探索与改革,在培养方案的设计、课程与教材体系构建、师资队伍的建设、课堂教学手段的转变、校内外实习实践基地的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本专业卓越工程师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卓越计划人才培养过程的研究与实践
3.1制定以工程项目为导向的培养方案培养计划的制定是实现环境工程卓越计划人才培养的方向和指针。工程项目是以工程建设为载体的项目,以建筑物或构筑物为目标产出物,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按照一定的程序、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并应符合质量要求。按照CDIO标准⑤来制定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计划需要培养出适于社会发展的工程型人才,那么就需要考虑在制定环境工程培养计划时以工程项目为导向。
3.2根据工程项目需求,建立模块化课程体系工程项目需求建立模块化课程体系是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人才培养的必备条件。工程项目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具体实践。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培养出来的工程型人才,必须全面系统地了解工程项目的相关知识。因此,环境工程专业需要建立以“通识课程、工程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特色课程”有机结合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并通过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学生可将课本知识与社会条件等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全面提升自己,以便于学生后期从事工程实践的时候真正做到理论结合实际。
3.3根据卓越工程培养计划的需求,进行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的改革卓越工程培养计划需要改变传统的说教方式,提倡自主和引导式学习,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并通过实行导师制,让学生跟随老师进入实验室、进入工厂企业进行大学生科技创新方面的活动。通过实地学习,完成一系列项目的方案的构思、项目设计、项目的实施和项目运行结果的考核等,使学生真正地从课本走向实际。
3.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业务水平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实施完成的前提。在坚持高学历高水平的基础上,充分考虑科研学术梯队和专业课程团队建设的需求,培养和引进1~2名具有相关工程背景高水平学术带头人和骨干2~3名,聘请一些有企业生产和管理经验、职称较高的技术人员作兼职导师,同时扩大对外交流力度,设立专项资金,继续加强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学术交流与合作,建立教师交流互访、项目合作等合作制度,不定期聘请国内、外知名学者、专家开设讲座与进行学术交流。
3.5加强实践教学内容建设和改革,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实践环节是实现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关键。环境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近几年改革较大的是实验教学,对所有开设的实验进一步整合、优化,按照“必做、选做、综合设计”开设,使学生不仅掌握实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实验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毕业设计(论文)环节将紧贴未来工作岗位、紧贴实际工程项目展开。既可在学校进行,也可在企业进行,主要根据学生的个人志向、就业前景而定。
3.6强化教学与科研基地建设强化教学与科研基地的建设是实施环境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计划的保障。在巩固和完善“国帧环保集团”、“皖维集团”、“安徽丰源生化有限公司”等相对稳定的实习基地的基础上,聘请企业业务水平较高、责任性强的工程师作为实习指导老师,选派青年教师参与企业或设计院项目,加强与“合肥水泥设计研究院”、“安徽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江淮汽车”等单位的广泛联系与合作,扩大实习基地。与“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煤炭工业合肥设计研究院”、“安徽省化工设计院”等单位共同建设2~3科学研究和新产品开发基地,实现产学研有机结合,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同时加大现有教学、科研平台的建设力度,打造本专业省内一流的教学和科研平台。
3.7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人才质量跟踪体系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人才质量跟踪体系是实施环境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另一保障。设立院专业教学工作委员会,加强对专业教学过程的指导和督查,完善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人才质量跟踪调查机制。
4结束语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是工程类院校专业培养的必然趋势和要求。本校环境工程专业通过建立教师队伍、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手段的变革、建立校内外实践建设平台,有力地推动学校环境工程专业的卓越计划的改革实践,这对探索出一种适合安徽省地方土建类大学的实践教育新模式提供了案例。
注释
①李爱玲,申少华,胡忠于等.“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教学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研究[J].广东化工,2014.41(10).
②杨子江,姚大飞,郭波.基于“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研究[J].湖北工程学院学报,2014.34(3).
③王健胜,刘沛松,杨风岭,文祯中.中国生态修复技术研究进展.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0).